重庆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1年12月).pdf

重庆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1年12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3486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重庆轨道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21年12月).pdf

4、自然地理概况(包括行政区划、交通状况、气象、水文等); 5、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基岩面起伏及强风 化带特征、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有毒有害气体、地震效应、相邻建构筑 物情况等): 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或边坡岩体类别、洞室围岩级别)及岩土施工工程 分级划分; 7、各项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选用,岩土强度参数、变性参数、地基承 载力的建议值; 8、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9、不良地质作用的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影响的评价及治理措施建议 10、边坡(基坑)、洞室围岩、洞室地基、岩溶地基(地下工程、高架工程、路 基及各类建筑工程)、地震稳定性及其它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1、地基均匀性、地下水作用、岩土承载能力、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型式、特 殊岩土及有毒有害气体、成桩条件的评价; 12、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13、工程建设与工程周边环境(相邻建、构筑物)相互影响评价及防治对策建 议; 14、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评价; 15、结论及建议; 16、使用本报告的限制条件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含工程地质 2工程地质图或专门性图件 3工程地质剖面图(纵剖面图和横部面图) 4钻孔柱状图(含山地工程展示图) 5其它必备的图件

2020G520-1_2(2020年合订本):钢吊车梁(6m_9m)(2020年合订本)-带书签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含工程地质平面图) 2工程地质图或专门性图件 3工程地质剖面图(纵剖面图和横剖面图) 4钻孔柱状图(含山地工程展示图) 5其它必备的图件

5.2.4主要测试成果表格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 2室内试验成果 3原位测试专题报告 4测试成果统计表

如边坡稳定性计算、洞室稳定性计算、涌水量计算等文件,当使用计算机采 集数据、处理数据和计算时应附打印文件

1、勘察合同 2、设计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及设计资料(轨道设计平面图、剖面图、 相关附属结构平面图等),相关函件、批文等。 3、勘察纲要 4、利用以往勘察资料 5、测量成果(包括测量工作技术说明,地形图坐标及高程系统,控制点引 测依据,勘探点测量成果表) 6、周边环境专项调查成果(地形、管网、建构筑物调查等可分别以单独的 附件成果提交) 7、工程物探专项报告 8、电子文件 9、典型照片

1、勘察纲要应在了解工程意图、充分搜集、分析已有资料和现场踏勘的基 础上,依据勘察目的、任务和相应技术标准要求进行编写

勘察纲要由文字部分与图表构成。 勘察纲要的文字部分宜包括下列内容: (1)任务来源及工程概况: (2)概述拟建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条件: (3)勘察阶段、勘察等级、勘察目的任务及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4)执行的技术标准: (5)选用的勘察方法,包括测量、物探及周边环境专项调查方法: (6)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及工作量; (7)勘探孔(槽、井、洞)回填要求; (8)勘察质量控制、安全保证和环境保护措施; (9)勘探设备、仪器和人员安排、勘察进度计划; (10)需要提交的主要成果。

(9)勘探设备、仪器和人员安排、勘察进度计划; (10)需要提交的主要成果。 4、 拟定的勘察工程量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范围、比例尺、测绘方法: (2)钻探(井探、槽探、洞探等)间距、深度、数量; (3)地球物理勘探、原位测试的种类、方法、深度或间距、数量; (4)周边环境专项调查范围、内容、调查方法等; (5)取样器、取样方法选择,采集岩、土样间距和深度,以及水试样数量 存、运输要求; (6)室内岩、土(水)试验内容、方法、数量; (7)特殊钻孔设计。 5、勘察纲要的图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附有现状地形的拟建工程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钻孔设计一览表; (3)工程物探预计工作量一览表; (4)周边环培主项调查额计工作量一监表

6、当场地情况变化大或设计方案变更等原因,拟定勘察工作不能满足要求 时,应及时调整勘察纲要或重新编制勘察纲要 7、勘察纲要及其变更应按质量管理程序进行审批,由相关责任人签署。

5.4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包括下列内容: (1)拟建工程概况; (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4)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5)其它必要的说明。 2、拟建工程概况应叙述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名称、工程类别、特点、场地位 置、设计内容、初步拟定的施工方法等内容,尚需根据其工程特点叙述下列内容: (1)拟建轨道工程的车站和线路区间敷设类型、设计荷载、结构类型、尺 寸、基础底板理深(或标高)、地下结构顶板埋深(或标高)及覆盖土层厚度、 初步拟定的施工方法等,且应分对象进行论述: (2)车站包括起止及中心里程、长度、宽度、基础理深、主体结构类型; (3)区间线路包括线路起止里程、线路类型、线间距,联络通道、竖井、 盾构始发(接收)井的位置及结构设计尺寸; (4)高架车站、线路包括跨距、墩柱或桩设计荷载,高架区间跨越的铁路 线、公路线、河流等; (5)地面线路包括路基(路堤、路堑)及支挡结构物的设计条件: (6)桥涵工程包括设计起止位置(坐标、里程)、桥涵长度、宽度、等级 跨径、荷载情况、结构形式以及墩台拟采取的基础型式、理深等; (7)区间隧道包括起止点(坐标、里程)、长度、洞跨、洞高、坡率、埋深

6、勘察工作质量评述,应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对工程的影响进行论述, 应说明勘察文件编制使用的通过鉴定的软件名称及编制单位,还应包括以下内 容: (1)勘察工作执行勘察纲要情况及后续工作建议; (2)钻机型号、钻进方法、钻孔直径、钻探回次进尺、岩芯采取率情况; (3)取样(土样、岩样、水样)方法、取样位置、数量的质量评述; (4)原位测试(含物探)手段选用,测试仪器、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等质 量述; (5)室内试验方法、项目、数量的质量评述; (6)地下水位观测记录方法,多层含水层的分层地下水观测,水文地质试 验质量评述; (7)钻探过程中异常情况说明,如埋钻、掉钻、跨孔、返水、漏水、孔内 贵留钻具与钻头等; (8)勘探过程中有无发生伤及作业人员或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物等事故; (9)勘探孔(井、槽等)的回填封孔情况说明; (10)周边环境专项调查完成情况,未查明对象清单及情况说明: (11)工程物探实施情况,适用条件说明; (12)协作、分包、外业见证单位的说明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自然地理; (2)地形地貌; (3)地质构造:

5.5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曲线、特征粒径、砾石的破碎程度;提供粉土和黏性土的黏粒含量;硬质岩石应 提供岩石的石英等硬质矿物的含量

是供岩石的石英等硬质矿物的含量。 6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井、泉出露状况:出露地层、井泉类型、标高、泉水利用及引水 工程、水力特征、流量、温度、水位、水质、动态; (2)勘探孔稳定地下水位理深及标高(应说明水位测量方法及日期); (3)勘察时的地下水位、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动态变化幅度;地下水理藏条 牛; (4)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 是否污染及污染程度等; (5)综合分析地下水类型、主要含水层、透水层、隔水层、补给与排泄、 盾环条件、分布规律; (6)必要的水文地质试验成果和水文地质参数; (7)岩溶区应专节论述岩溶及岩溶发育规律,应从区域地质、地表调查、 站孔岩溶统计、物探等多种层次进行岩溶论述,结合工程所处位置,综合分析及 阐述工程建设可能遭遇的岩溶规模及管道化特征、水量大小及对工程建设的影 向,同时评述拟建工程施工对周边水文环境的影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8)基坑或地下室抗浮评价,提供抗浮设防水位。 7不良地质现象种类、分布、规模、稳定状态、影响范围、前期治理情况 如场地的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 8特殊性岩土应明确场地特殊性岩土类型、分布范围、厚度情况。

、周边环境专项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方法:

5.6周边环境专项调查

(2)调查范围; (3)调查内容; (4)调查成果。 2、周边环境专项调查应在取得工程沿线地形图、管线及地下设施分布图等 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资料调阅、现场勘查与探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 综合方法开展工作。 3、周边环境专项调查范围应根据轨道交通工程的线路位置、敷设方式、理 置深度、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地质条件及工程周边环境重要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原则上需满足设计选线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4、周边环境专项调查内容应包括调查对象的名称、类型(或用途),地理位 置,与轨道交通工程的空间关系,修建年代或竣工日期,使用(或在建)现状 废工图纸情况,特殊保护要求等。 (1)地上建(构)筑物应重点调查建筑层数、结构形式、基础型式、基础 理深(标高)等内容。 (2)地下构筑物应重点调查结构形式、外轮廓尺寸、顶(底)板埋深(标 高)、围(支)护结构形式、基础型式、基础埋深。 (3)地下管线应查明管线的性质(载体)、类型、理设方式、规格、材质 建设日期、权属单位和附属设施等;对采用地下综合管道共同沟的,还应调查共 同沟的结构形式、断面尺寸、顶(底)板埋深(标高)、围(支)护结构形式, (4)地下空间应查明设施类型、主要用途、建筑结构、权属单位、空间分 布等内容。 (5)桥梁应重点调查结构形式、桥宽、桥长、跨度、基础型式与基础理深 (标高)、对采用桩基测桥梁,还应调查桩基参数(桩长、桩径等)。 (6)隧道应重点调查隧道的平面图、剖面图、顶(底)板理深(标高)、地 基基础型式、基础埋深、隧道断面形式与尺寸、支护形式、衬砌厚度、附属结构 (通道、洞门、坚并、小室)等,

(7)道路应重点调查道路支挡结构形式、基础型式、基础理深等内容。 (8)边坡、高切坡应重点调查边坡的支挡结构形式、地基基础形式、基础 型式、基础理深等。 (9)文物建筑应重点调查文物建筑的平面位置、名称、保护等级、结构形 式、基础型式、基础理深等。 (10)水工构筑物应重点调查构筑物的类型、结构形式、基础型式、基础理 深、使用现状等。 5、周边环境专项调查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2)完成工作量; (3)质量评述; (4)调查目的和依据; (5)调查范围和对象; (6)调查方法和手段; (7)调查成果及资料说明; (8)附图、附表。

5.7.1岩土测试成果的统计与分析

5.7岩士物理力学特征与隧道围岩分级

1工程地质单元划分 按同一构造部位、地貌单元、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划分工程地质单元。

(1)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层位与参数的差异划分不同的统计单元,同 统计单元具有基本相同的矿物及颗粒组成、结构构造、物理力学和工程特性; (2)当分层统计指标变异系数超过指标正常范围值时,应分析原因,必要

时重新调整工程地质单元、岩土层划分,按新的统计指标样本数重新统计

(1)土样应不少于6个; (2)岩样物性指标应不少于3个、抗压强度指标应不少于9个、变形指标 与抗剪强度指标应不少于6个; (3)当非主要的岩土参数样本数量不满足规定时,应在地层岩性及试验成 果基础上,结合地区经验折减、提供相关参数值; (4)当统计单元样本数较少时,可将本场地临近场地同一地质单元体的样 本纳入进来参与统计

统计参数应根据岩土工程评价需要选取,宜包括下列内容: (1)岩土的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 (2)土的孔隙比; (3)黏性土的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 (4)标准贯入试验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及其他原位测试指标 (5)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等力学特征指标: (6)岩石的吸水率、单轴抗压强度、软化系数; (7)特殊性岩土的特征指标; (8)其他必要的岩土指标,

5对岩土的各项指标均应提供算术平均值、区间范围值、最大值、最小值、 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样本数,必要时提供岩石抗压、抗剪、抗拉等指标标准值。

6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适宜性分析

(1)统计前应对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按规定剔除异常值;给 出岩土参数变异性分级; (2)当变异系数超过指标正常范围值时,应分析原因,并重新划分统计单 元或增加试样数量:

(3)当确系岩土自身性质不均匀,且统计单元不能进一步细分时,统计修 正系数可按当地成熟的经验取值

5.8.1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内容

5.8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2)不良地质现象评价: 3)斜(边)坡稳定性评价; 4)地震效应评价; 5)地基基础评价; 6)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评价; 7)水土腐蚀性评价; 8)特殊性岩土评价; 9)相邻建(构)筑物影响评价; 10)暗挖隧道工程评价; 11)桥梁及高架工程评价; 12)一般路基段评价,

5.8.2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场地内、邻近周边致灾地质体及其环境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如:不良地质 现象、斜(边)坡稳定性问题、地震效应影响、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相邻建(构) 筑物影响等,确定拟建项目的建设适宜性

1)滑坡、危岩等不良地质场地评价体现工程与不良地质的相互作用特点; 2)滑坡场地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场地与滑坡的平面位置关系、地面现状高程及场地设计平场高程、滑坡 滑动影响范围、已有资料的收集利用、拟建工程的基本特征和初步拟定的施工 方法等; (2)滑坡的分布范围、面积、厚度、体积,滑坡体形态特征及边界条件

变形迹象及其性状、对建(构)筑物的破环状况; (3)滑坡要素:滑体、滑带(滑面)及滑床的岩性(成因、年代、岩性组 成等)、主滑方向及滑面倾角; (4)滑坡地下水状况:滑体中地下水水位、理深、标高,滑体的渗透性能 及定性的影响; (5)滑坡影响因素及力学形成机制分析、演变史; (6)对拟建工程与滑坡间相互影响,从滑坡滑动对拟建工程安全影响和拟 建工程加载、平场开挖等工程活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价: (7)滑坡破坏模式与计算方法、与计算模式相应的相关计算参数及其取值 依据; (8)滑坡稳定性评价宜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和刚体极限平衡计算法进行: 对滑坡破坏机理复杂的、与拟建工程间相互影响严重的宜辅以数值分析法计算 对涉水滑坡尚应进行涌浪预测; (9)滑坡稳定性分析应以可能的最不利工况计算结果作为评价结论: (10)提供滑坡整治及监测工作建议,整治工程所需的岩土参数、整治方法 及位置;对未治理的滑坡应结合拟建工程方案提出治理措施建议;当已有的滑坡 治理工程不满足拟建工程安全要求时,应提出加固建议;治理难度较大的滑坡应 提出另选场址的建议。 3)陡崖(危岩)场地评价 (1)场地与陡崖(危岩)的平面位置关系、陡崖(危岩)的崩塌方向、影 响范围、已有资料的收集利用、拟建工程的安全等级; (2)陡崖的结构、岩体的完整性、卸荷带(长度、宽度、高度)及卸荷裂 隙的特征(产状、延伸长度、深度、宽度、充填物、充水情况),危岩特征及破 环模式、基座特征(软弱地层岩性、岩腔状况、变形情况)、落石掉块的特征 崩塌堆积体物质组成及规模特征; (3)陆崖、危岩、鼠塌堆积体稳定性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法相应的相关计

算参数及其取值依据: (4)陡崖稳定性评价应符合边坡工程的要求;崩塌堆积体的稳定性评价应 等合滑坡场地的要求;危岩的稳定性评价应包括危岩崩塌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及 寅变史,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法、刚体极限平衡计算法等逐一评价危岩 个体的破坏模式、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及对工程的影响; (5)结合拟建工程建设方案提供陡崖、卸荷带、危岩、岩腔及软弱基座等 的治理措施及监测建议,治理难度较大的陡崖应提出另选场址的建议。 4)岸坡场地评价 (1)场地与岸坡的相对位置,是否受水位影响;对于存在边坡(含基坑) 的工程,尚应说明边坡与地表水的关系;已有资料的收集利用; (2)岸坡的岩土体类型和岸坡的特征、可能破环类型;土质岸坡特征应包 括土层的物质结构、分布及厚度、下伏基岩面的起伏形状、地下水的类型与特征 君质岸坡特征应包括岩性、坡体结构、各类结构面的组合及与临空面的关系;水 立变动带及河床的特征; (3)塌岸方法、与预测方法相应的相关计算参数及其取值依据: 分段分析岸坡破坏模式,岸坡在不同水位工况下的稳定性及对拟建工程的影 问;水位变动带的水力地质作用(冲刷、掏蚀)及对岸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滑 移型岸坡滑移后岸坡的侵蚀剥蚀破坏或侵蚀剥蚀型岸坡转变为滑移型破坏的可 能性或程度;崩塌型岸坡崩塌涌浪高度、范围及对拟建工程的影响;滑移型塌岸 尚应符合滑坡场地评价要求;存在抗浮问题时还应进行抗浮评价; (4)稳定性受水位影响的拟建工程,应提出提高整体稳定性的防治措施建 议;对受水位变动带的水力地质作用(冲刷、掏蚀)影响的拟建工程,应提出阻 隔漏水力地质作用的防治措施建议;对基坑工程提出地下水控制措施建议

5.8.4斜(边)坡稳定性评价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原则及方法 (1)应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所有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

(2)应包含边坡分段的依据(按坡向、边玻岩性、凸坡、凹坡划分)及其 说明; (3)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定量分析; (4)应包含边坡分析方法介绍,设计有放坡坡率时,按设计意图进行稳定 性评价; (5)应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刚体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边 坡稳定性综合分析评价。 2、应根据岩体完整程度、结构面结合程度、结构面产状和直立边坡自稳能 力等因素对边坡岩体类型进行划分。 3、边坡破坏模式 (1)对土质边坡应有土体内部滑移破坏的分析评价,沿基岩面及其它不利 界面滑移破坏的分析评价; (2)对岩质边坡应有滑移、崩塌(塌滑、坠落、倾倒)等破坏模式分析评 价; (3)对岩土混合边坡除按上述分析评价外,还应有岩土组合破坏模式分析。 4、定性分析评价 (1)应包含对边坡工程地质条件或变形迹象的分析判断内容,以及工程地 质类比; (2)岩质边坡应包含赤平投影分析评价内容: (3)应包含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内容。 5、定量分析评价 (1)应包含计算内容、计算部面选择、计算范围、计算模型、计算简图说 明; (2)应包含计算工况、公式、岩土参数、荷载(建筑荷载、地下水、地表 水作用、地震力)确定内容; (3)应对计算结果进行边坡稳定性判断

(1)应包含明确的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结论,定量分析评价结论应与定性 分析评价结论吻合: (2)应包含边坡稳定性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分析 7、应包含边坡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的内容。 8、应明确边坡处理方案建议。 9、应对边坡施工提出监测要求。

5.8.5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1、场地地震,给出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2、地震效应评价 (1)提供覆盖层等效剪切波速; (2)分段分区明确地段类别。对抗震不利地段提出避开要求或处理措施建 议;对危险地段提出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建筑的建议; (3)给出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 3、进行岩土地震稳定性(如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等)评价。

5.8.6地基基础评价及建议

1、应在充分了解拟建工程的设计条件前提下,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结合工程经验,考虑施工条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材料供应以及地区工程抗震设 防烈度等因素,对天然地基、桩基础和地基处理进行评价,提出安全可靠、技术 可行、经济合理的一种或几种地基基础方案建议。基础形式应以紧密结合地基条 件并适宜上部结构的原则进行评价和建议。 2、天然地基 (1)通过对地基岩土层条件的分析,评价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行性;地基岩 土层评价应包括持力层及下卧层的分析评价; (2)天然地基均匀性、地基稳定性评价:

(3)持力层的选择与基础形式建议; (4)提供地基承载力: (5)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提供验算软弱下卧层计算参数,必要时进行下卧 层承载力验算; (6)需进行地基变形计算时,提供变形计算参数; (7)在斜坡地带(或邻近陡坎)的基础应按地基稳定性要求应提出持力层 及基础理置深度建议。 3、人工地基 (1)论证地基处理的必要性、处理方法的适宜性; (2)地基处理方法、范围的建议; (3)根据建议的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4)分析评价地基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5)提出地基处理设计施工注意事项建议; (6)提出地基处理试验、检测的建议; (7)针对具体的地基处理方法对环境及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进行评价 4、桩基础 (1)采用桩基础的适宜性; (2)评价桩端持力层工程性能与桩端受力层下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 体(破碎带)或软弱夹层情况;

(1)采用桩基础的适宜性: (2)评价桩端持力层工程性能与桩端受力层下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 本(破碎带)或软弱夹层情况; (3)提供桩基设计及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提出桩的类型、桩端最小深度 建议,必要时估算单桩承载力和建议进行桩基载荷试验; (4)对欠固结土及有大面积堆载、回填土等工程,分析桩基使用时桩侧产 主负摩阻力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并提出措施建议; (5)根据场地岩土条件、施工环境、地下水位、施工经验等因素,分析成 桩的可行性,提出桩型和成桩工艺选择的建议。

5.8.7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评价

1、分析地下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提供水文地质参数,提出相应的地下水 控制措施的建议; 2、评价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静水压力、渗透 力作用;在有水头压差的粉细砂、粉土地层中,应评价产生流土、管涌、基坑突 痛、接触冲刷、接触流失等渗透变形的可能性;存在抗浮问题时进行抗浮评价 是出抗浮设计水位等地下水位建议值和相应的技术控制措施及建议: 3、对存在地下水的基坑或地下工程,根据采取降水或隔水措施对地下结构 基坑稳定和邻近工程的影响进行评价; 4、评价工程建设对原有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的 影响。地下水对地基基础施工的影响评价; 5、预测沟谷大面积回填后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对地 基基础、地面湿陷、颗粒流失等影响,提出有效措施建议; 6、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对地基评价、基础抗浮和地下水控制有重 大影响,常规岩土工程勘察难以满足设计施工要求时,应建议进行专门的水文地 质专项论证,

5.8.8水土腐蚀性评价

水、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5.8.9特殊性岩土评价

1、块碎岩地基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块碎岩区域资料、工程病害、整治措施和工程经验; (2)块碎岩的分布范围、空间展布形态、平面和竖向的变化特征; (3)岩石岩性、种类、可溶性,风化程度、结构特征、构造特征、与周边 正常岩层的关系; (4)块碎岩的包含物,裂隙充填物特征,胶结情况: (5)地表水和地下水特征:

(6)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取值的特殊性说明;建筑安全等级一级的 汤地应进行平板载荷试验和波速测试;建筑安全等级二级的场地应进行波速测 式,宜进行平板载荷试验: (7)结合拟建工程,对可能影响其力学性质的特殊特点进行分析,看重评 介块碎岩地基均匀性,分析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及对工程的不利影响,对分 布面积大的,应分区评价; (8)针对块碎岩地基的空间不均性,以及持力层理深起“差异大的特征提 出相应的基础形式、注意事项、处理措施,提出持力层可能的埋深、相互间的影 向、上部结构的调整建议等。 2、岩溶地基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岩溶发育的区域地质背景,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2)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基岩面起伏、形态和覆盖层厚度、可溶岩 特性; (3)场地地质构造部位、类型,断裂构造位置、规模、性质、分布,分析 购造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4)地下水类型、理藏条件、补给、径流和排泄情况及动态变化规律,地 表水系与地下水水力联系,分析对岩溶发育的影响、场地受岩溶水淹没的可能性 (5)岩溶类型、形态、位置、大小、分布、顶板厚度、充填状态和充填物 生质,钻探及物探异常点,物探测试及验证结果(未经验证的物探成果不宜作为 设计与地基处理的依据),对工程有影响的个体岩溶形态应列表说明并有坐标与 理深; (6)土洞和塌陷的成因、分布位置、理深、大小、形态、发育规律、与下 伏岩溶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和危害性,地面塌陷与人工抽(排)水、地 下采空区等人类活动的关系; (7)结合工程建设对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分区; (8)岩溶与士洞围岩性质、稳定性分析评价,对场地稳定与地基稳定性的

影响及发展趋势预测: (9)结合以往岩溶地基建筑经验,对岩溶地基结合建筑布局等进行适宜性 分区评价,提出岩溶地基处理建议,并对施工勘察、监测提出建议。 3、红黏土地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当地水文气象、红黏土区域资料、工程病害、整治措施和工程经验: (2)红黏土的地形地貌,下伏基岩岩性和地质构造,岩溶(土洞)发育特 征及其与红粘土土性、厚度变化的关系: (3)红黏土地下水(地表水)的分布特征、动态及其与红粘土状态垂向分 带的关系; (4)红黏土的平面和竖向分布规律,厚度、物质组成,下伏基岩面起伏状 况; (5)红黏土的类型、状态、结构分类; (6)红黏土的裂隙分布及建筑开裂情况、复浸水特性、胀缩性,上硬下软 特性; (7)自上而下的物理及力学性质、三轴剪切或无侧限抗压强度、重复剪切 强度; (8)红黏土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 (9)地基持力层、基础型式选择,差异变形分析,建筑物避让地裂密集带 或深长地裂地段的建议; (10)对红粘土地基处理提出建议(如基础理置深度宜浅理、局部置换、桩 基础穿越等建议); (11)对基坑(边坡)评价,应分析裂隙的密度、深度及产出形态,分析其 张缩性和上硬下软的特点,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保湿、及时封闭或支 护、排水等的施工建议。 4、填土地基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当地水文气象、填土的工程病害、整治措施和工程经验,压实填土的

5.8.10相邻建(构)筑物影响评价

1、拟建建筑物与相邻建(构)筑物(含地下理藏物)的平面、空间关系, 及施工与运营相互影响评价。 2、相邻地面建筑物:平面距离及高差、结构类型、持力层、基础型式、基 出理深、基坑支护、桩基或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参数、沉降观测资料、运营状况 变形及破坏状况; 3、地下建筑物(如地下隧道、人防洞室、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的平面 分布、结构形式、顶板和底板标高、工程施工方法以及使用、充水情况等:

4、地下管网(如水管、气管、电缆、通讯线路等)的平面分布、管线类型、 里深等; 5、对影响工程建设的地下管网(含人防洞室)、地上和地下建构筑物等周边 不境进行了说明,是否收集并认真分析了周边环境资料;如果存在收集未果的情 况,应提出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将相关问题作为遗留问题提出。

5.8.11暗挖隧道工程评价

1、进行岩土可挖性分级和围岩分级,评价围岩的稳定性。围岩的稳定性应 通过分析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岩性、岩体结构、地质构造、构造应力、地下水等因 素,采用围岩稳定分类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岩体结构分析法、数学力学计算分 析法、模拟试验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并指出影响围岩稳定的薄弱部位; 2、阐述断裂构造和破碎带的位置、规模、产状和力学属性,分析论证隧道 围岩的稳定性、断层的导水性: 3、提出采空区及煤线地层的分布,阐述有毒有害气体对隧道设计施工的影 问、危害及措施建议; 4、分析评价进出洞口边坡的稳定性;对进出洞口位置提出合理化建议;分 沂评价浅理段冒顶塌、洞顶下沉的可能性;分析洞身稳定性及进行洞身偏压评 介;分析评价竖井、斜井的稳定性,对井口段的支护措施提出建议: 5、论述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及地下水状态;评价隧道疏 干对地下水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危害;评价隧道施工分段涌水量,对涌水、突泥 没进行预测,提供外水压力指标;对水土腐蚀性进行判别,提出施工时检测的建 议; 6、对可能出现高地应力地段,进行地应力对工程影响的分析,提出进行地 应力观测建议; 7、对隧道施工工法的适用性分析及建议;提出施工建议或监测建议; 8、掘进机法施工的分析评价尚应包括掘进机法施工适宜性评价;为掘进机 设备选型、隧道管片设计、掘进机施工提供必要的岩土设计参数,分析复杂地层

覆盖层厚度及地表水体对掘进机施工的影响;分析掘进机施工可能造成的沉降和 土体位移等地面变形,分析地面变形对周边环境和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 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9、提供基床系数、静止侧压力系数、热物理指标、电阻率等岩土参数。

5.8.12桥梁及高架工程评价

1、通过分析桥(墩)位的周边建筑物分布、地形地貌、水文与地质条件及 岸坡的不良地质作用,评价桥址的适宜性和桥台、岸坡的稳定性; 2、根据任务要求提供跨河桥水文资料、河床冲刷情况及河床物质组成; 3、根据地层岩性分布、河床冲淤变化趋势、地下水理藏条件以及地基岩土 的工程性质,提出基础埋置深度和持力层选择建议,提供地基承载力等计算参数 4、存在具有水头压力差的砂层、粉土地层时,应评价产生流土、管涌的口 能性; 5、桥梁墩台明挖基础及地下箱涵通道等地下工程,应提供边坡稳定性验算 参数,提出施工时地下水控制、岩土体支护与对相邻建筑物、管线监测建议; 6、采用沉井基础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提供沉井外壁与周围岩土的摩阻力: (2)在河床、岸边施工时,评价人工开挖边坡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 (3)阐明影响施工的块石、漂石和其他障碍物,分析沉井施工对邻近建筑 的影响; (4)评价沉井地基承载力: (相供相关小甜出十会数一相山治井

5.8.13一般路基段评价

1、根据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包括软土、松散填土、膨胀土等特殊路基的分 布厚度和工程性质,提供必要的岩土参数和处理措施建议; 2、根据沿线各段的地表水来源和排水条件,地下水类型与水位变化幅度, 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3、划分路基干湿类型及岩土可挖性分级; 4、滨河路基或穿越河流、沟谷的路基,应分析浸泡冲刷作用对路堤的影响, 对路基稳定性进行分析,提供路堤边坡稳定性验算参数,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5、填方路段应对路基填筑可用材料质量及开采运输条件做出评价,并提出 料场选择、材料击实性指标、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措施建议; 6、高填路基应提供路基稳定性分析计算参数,软土地区的高填路堤应提供 路基变形计算的参数; 7、斜坡路基及深挖路堑地段,应明确边坡的破坏模式、安全等级,提供边 坡稳定性验算参数;必要时验算边坡稳定性并提出支挡方式或开挖放坡的建议

勘察报告的结论和建议,应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岩土工科 进行合理归纳,建议应有明确的针对性,内容应明确具体,我 舌下列主要内容: 1、场地稳定性结论: 2、场地适宜性; 3、场地地震效应; 4、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其它重要结论; 6、边坡处理措施的建议; 7、地下水控制措施的建议; 8、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 9、隧道围岩分级及开挖、支护方式建议; 10、工程设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1、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的建议;

12、其他相关问题及处置建议; 13、施工或设计需要进行专项论证的内容(如深基坑、高边坡、人工挖孔 桩、涉轨、顶管等); 14、遗留问题或下阶段工作建议: 15、使用本报告的限制条件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5.10.1 一般规定

1、各类图表内容应符合《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规定。 2、作为文字部分的插图、插表时,应分图、表两类统一编号。 3、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均应按有关标准进行记录、计算、绘制各种曲线 当采用计算机采集数据和处理数据时,应有成果打印文件。 4、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图表: (1)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含工程地质平面图、周边环境专项调查 平面图); (2)工程地质(纵、横)部面图: (3)钻孔地质柱状图; (4)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5)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6)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统计表。 5、勘察报告可根据需要增加下列图表:拟建工程位置图、区域构造图、工 程地质分区图、水文地质平面图、工程物探平面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基岩面 (或其他层面)等值线图、物探解译成果剖面图、展示图(探井、探槽、探洞)、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地震液化判别表、场地类别分区图、岩土工程计算简图

5.10.2平面图、面图和柱状图

1、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含工程地质平面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线路应包括站位、车场及里程、设计标高、各工点名称、位置标示、 隧道起止位置、高架起止位置、明暗挖结构轮廓线等设计要素,车场及附属建构 筑物应包含拟建物地面整平标高、环境地面标高、地下室底标高、环境边坡位置 及支护结构等内容; (2)用地红线、勘察范围线; (3)场地周边标志物、临近环境建构筑物的轮廓线、层数(或高度)及其 名称、建构筑物基础范围及形式; (4)现状地形、工程地质分区界线、不良地质体的分布范围、水文地质点 地层代号点、勘探点信息、部面位置及编号等内容: (5)宜采用现状地形图作为底图:一般1:500或1:1000的比例尺,越岭 遂道段可采用1:2000比例尺。 2、工程地质纵部面图应包含下列内容: (1)车站、高架、隧道等起止位置、线路里程、车站的站中里程、区间两 瑞站名、隧道顶底标高、轨面标高、结构轮廓线等内容: (2)溶洞、土洞、塌陷、滑坡、危岩、古河道、暗浜、古井、古墓、防空 同、孤石及其他理藏物;河、塘、堤坝等地形地貌; (3)地表水和地下水稳定水位标高(或理深),河流、水库洪水位: (4)周边环境建构筑物位置、基础形式及理深; (5)分段工程地质评价: (6)隧道段纵剖面应包含围岩分级及起止里程;高架段应包含墩位承载力 特征值及桩长建议值; (7)纵剖面水平、垂直比例尺宜采用同比例尺,一般情况下使用1:500

3、工程地质横部面应包含下列内容: (1)线路里程、隧道顶底标高、轨面标高、墩底或桩底标高、结构轮廓线 等设计内容; (2)溶洞、土洞、塌陷、滑坡、危岩、古河道、暗浜、古井、古墓、防空 洞、孤石及其他埋藏物;河、塘、堤坝等地形地貌; (3)地表水和地下水稳定水位标高(或理深),河流、水库洪水位: (4)周边环境建构筑物位置、基础形式及理深; (5)横剖面水平、垂直比例尺宜采用同比例尺,一般情况下使用1:200 比例尺。 4、钻孔地质柱状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层分层信息,包括地质代号及岩性填充,强风化带及水位信息; (2)岩芯破碎情况、软弱夹层、空洞及特征裂隙等的描述 (3)取样位置及编号; (4)动力触探、波速测试等原位测试信息; (5)比例尺宜使用1:100或1:200。

5.10.3原位测试图表

1、载荷试验成果图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试验编号、地面标高、岩土名称、岩土性质指标、地下水位埋深、试 险深度、承压板形式和尺寸、加荷方式、稳定标准、观测仪器、试验开始及完成 日期; (2)试验点平面位置和部面示意图、荷载与沉降关系曲线,必要时绘制沉 降与时间或时间对数关系曲线; (3)累计沉降、沉降增量、比例界限压力、变形模量、承载力特征值、极 限荷载压力。 2、静力触探测试曲线可采用单孔柱状图形式提供,也可在工程地质部面图 组应的静力触探孔右侧绘制试验曲线。静力触探成果图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孔号、地面标高、仪器型号、探头尺寸、率定系数、记录方式、试验 期; (2)深度与贯入阻力关系曲线,对于单桥静力触探横坐标为比贯入阻力, 寸双桥静力触探横坐标为锥尖阻力、侧摩阻力和摩阻比; (3)测试孔隙水压力的静探试验,尚应提供孔隙水压力随深度变化曲线: 进行孔压消散测试时,尚应提供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消散曲线: (4)采用测斜探头进行测试的静探试验DB4209/T 17-2019 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工作规范,尚应提供倾斜度随深度变化曲线 及修正曲线。 3、圆锥动力触探成果图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孔号、地面标高、动力触探设备型号、记录方式、试验日期: (2)连续进行动力触探试验时,绘制深度与锤击数关系曲线;统计时应删 余异常值(包括超前滞后值);按单孔分层统计平均值,场地内厚度加权平均值: 资料较多时应求变异系数。 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图表包括: (1)孔号、地面标高、记录方式、试验日期: (2)单孔标准贯入击数N与深度关系曲线或直方图 5、现场原位直接剪切试验成果图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试验编号、地面标高、试验深度、岩土名称、岩体软弱面性质、地下 水位、试体尺寸、剪切面积、加荷方式、量测仪器型号和方式、试验日期: (2)剪切应力和剪切位移曲线、剪切力和垂直位移曲线,确定比例界限点, 虽服强度、峰值强度等: (3)法向应力与剪应力关系曲线,确定抗剪强度参数。 6、岩土水平抗力试验成果图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试验编号、地面标高、岩土名称、岩土性质指标、地下水位深度、试 验深度、压板尺寸、加荷方式、稳定标准、观测仪器、试验开始及完成日期; (2)试验点平面及剖面示意图:岩土体变形值应采用承压板上有效测表的

(2)(常水头试验时)注水量与时间、水位恢复曲线、渗透系数、渗透系数 计算式等; (3)(变水头试验时)水头比与时间关系曲线、滞后时间、渗透系数、渗透 系 计算式等。 11、现场渗透试验成果图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试验编号、地面高程、试验位置、试环面积、地层部面、试验日期: (2)渗流时间t、开始量筒读数、结束量筒读数、渗入水量、水温、校正系 数nT/n20、水温20°C渗透系数K20、平均渗透系数。 12、渗滤取水垂直渗试验成果图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试验编号、地面高程、试验位置、外筒内径及高度、地层部剖面、试验 日期; (2)h(渗滤井压力水头高度)、Vh(压力水头高度为h时,作用在滤床表 面的入渗速度);h与Vh关系曲线;求出α(压力水头高度为1时,作用在滤床 表面的垂直入渗速度,由垂直入渗试验确定,常数)、β(压力水头高度的影响 指数,由垂直入渗试验确定,常数),建立Vh数学模型。 13、连通试验成果图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试验点和观测点的位置坐标,高程数据、试验开始时间和观测到的初 始时间,峰值时间、消退时间等。对采用指示剂法时,可采用定量回收试验,需 同时观测地下水的流量等指标,以便计算回收率; (2)定量回收试验需要及时绘制指示剂的接收浓度历时曲线。多点回收的 需分析各点的浓度变化比例,并应记录:试验投入点和接收点的编号、位置坐标 地面标高,接收设备名称,指示剂名称,试验日期,投入时间、投入量,试验开 始时间、接收时间和间隔时间,指示剂浓度读数或样品编号,接收点地下水流量 等。

5.10.4室内试验图表

系曲线、应力路径曲线,并列表提供相应的数值。 4、击实试验应提供干密度和含水量关系曲线,标明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 量,注明试验类型。 5、室内岩石试验图表应注明试件编号、岩石名称、取样地点、试件尺寸、 式验项目,提供岩石的天然密度、吸水率、饱和吸水率等。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和 三轴压缩强度试验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应提供单轴抗压强度值,必要时提供软化系数: (2)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应提供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3)岩石三轴压缩强度试验应提供摩尔圆和抗剪强度包络线、强度参数C 中值。 6、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和土腐蚀性分析试验的项目和方法应符合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的要求; (2)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成果应采用表格形式,其内容包括钻孔(探井) 漏号、水(土)样编号、取样时间、取样深度、土的名称、试验时间、试验方法 各项试验结果

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勘探点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孔深、地下水位: (2)取样数量(原状、扰动)、原位测试工作量。 2、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指标统计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统计项目、统计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2)主要岩土层的关键测试项目(包括黏聚力、内摩擦角、标准贯入试验 睡击数、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岩石的抗压及抗拉强度等)的变异系数、标准值 当变异系数大于正常范围值时,应分析误差过大的原因,必要时应增加试样数量 或重新划分统计单元。

3、岩土参数建议值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各岩土层: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基底摩擦系数;岩石:抗拉、抗压强度; (2)据需要增加:岩土体渗透性等级、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变形模量、 弹性模量、泊松比、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岩体水平抗力系数、岩土与 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边坡岩体等效内摩擦角、热 物理参数、电阻率参数, 4、饱和砂土、粉土地震液化判别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孔号、判别液化时采用的地下水位、液化判别深度、地震设防烈度: (2)饱和土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及对应的黏粒含量百分率,标准贯入锤击 效基准值、试验点对应的临界值、实测值; (3)试验点土层单位土层厚度对应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单孔液化指标等

5.11.1 一般规定

1、可行性研究勘察及初步勘察文件编制深度可参考详细勘察阶段编制深度 现定,其中勘察工作目的及勘察工作深度应有区别。 2、可行性研究勘察着重解决轨道交通线路方案问题,调查主要的工程地质 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为线路方案比选提供依据。其勘察文件主要为收集成果资 料整理、必要的勘探工作及工程地质评价。对影响线路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 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应进行专项勘察,基本查明其基本性质、类型、成因 及发展趋势,分析其对轨道线路的危害,提出线路方案与环境保护的规避、防治 建议。 3、初步勘察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敷设形式、各类工程的结构形 式、施工工法等开展工作,并从工程地质角度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

评价和建议高层商住楼施工组织设计,为初步设计提供地质依据。初勘勘察文件应对控制线路平面、理深 及施工工法的关键工程或区段,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特殊岩土地段或有重要周边 环境的地段进行重点勘察评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