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0756-2021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工作指南.pdf

GB/T 40756-2021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工作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3856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0756-2021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融合工作指南.pdf

GB/T 407562021

9.8.7.2信息同步

宜提供信息沟通交流功能,供受理人员、办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信息交流的实现方式主要采用主 题交流方式,由发起人发起主题,选择相关部门人员参与讨论回复。 a)支持主题的发起、修改、删除、回复等功能: b)支持检索功能,可以按照主题、主题类型、发起人、回复人、发起时间等进行检索; c)支持在主题或回复中附加文件或图片; d)在主题得到回复后,宜支持向发起人做相应提醒

9.8.8.1法人信息快捷调用

SH/T 3008-2017标准下载9.8.8.2个人信息快捷调用

个人信息快捷调用是用户的数字化信息的集合,包括用户的身份数据管理和各种标签数据管理! 及外部元数据的管理。既可作为用户的电子身份证明,也可用于各种应用场景下的身份资格核验,包括 但不限于: a)用户的身份数据管理,用于定义用户的唯一身份,包括数据的构成、数据的生成和数据的查询: b)用户的标签数据管对信息做归集分类,并进行标签化处理,为业务提供可运营、可分析的自然 人数据; c)外部元数据管理通过共享数据.对外开放并接入各种应用场景的元数据标签。

GB/T40756—2021

9.8.9应用多端发布

开发者按照应用分类,将应用同时发布到Web、小程序、APP等不同应用入驻平台中,各类应用应 遵循同一标准,保障体验的一致性,包括但不限于: a)各类应用接入到政务服务平台时,相关接口宜在接口管理平台注册; b)接人单位按标准要求开发政务服务应用的页面和交互功能,宜由应用人驻平台负责政务服务 应用统一审核和上下线:

应用市场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a)开发者申请入驻:生态合作伙伴宜填写入驻申请信息; b 人驻审核:应用开发平台宜进行伙伴资质审核,并给出审批结果,审批通过后伙伴可通过账密 登录开发平台进行应用生命周期管理: C 创建应用:填写应用名称、图标、应用介绍、服务器地址等信息; d 设置权限:宜配置应用需要调用平台的接口权限; e) 应用开发:合作伙伴代码级别的开发工作; 应用声明:应用接入配置,宜包括服务器信息、协议信息、端口信息等; g 应用调试:应用开发方宜进行应用联调和质量测试; h 应用上架:补充应用的使用说明、运维说明、产品说明、价格等关键信息后宜发布至应用市场

应用市场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a)开发者申请入驻:生态合作伙伴宜填写入驻申请信息; b 人驻审核:应用开发平台宜进行伙伴资质审核,并给出审批结果,审批通过后伙伴可通过账密 登录开发平台进行应用生命周期管理: ) 创建应用:填写应用名称、图标、应用介绍、服务器地址等信息; d 设置权限:宜配置应用需要调用平台的接口权限; ) 应用开发:合作伙伴代码级别的开发工作; f) 应用声明:应用接入配置,宜包括服务器信息、协议信息、端口信息等; 8) 应用调试:应用开发方宜进行应用联调和质量测试; h) 应用上架:补充应用的使用说明、运维说明、产品说明、价格等关键信息后宜发布至应用市场

通过技术层面实现政务服务的网络化。宜通过稳定完善的网络化提升信息共享水平,信息共享 强化了信息质量和共享的态势感知,通过一定的网络协议相互通信,达到所有用户都可以共享 更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把分散的各类政务资源互联起来

日标包括: a)实现应用与数据的分离; b 分布式数据访问层宜通过提供基于对象访问能力,对应用逻辑屏蔽掉对底层数据的具体操作, 将业务逻辑和数据操作进行分离,达到应用与数据分离的目的,为应用的分布式部署提供 基础; c)宜支撑数据层的分布式部署; d)分布式数据访问层宜通过对数据源的低成本、集群化管理,实现了数据存储的分布式部署和动 态水平扩展能力,以满足互联网化下的新型业务带来的数据海量存储和高并发访问要求; e) 宜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 f 宜通过数据对象及基于基务级的数据对象缓存技术,将应用服务对数据的对象操作优先在缓 存中操作,然后统一提交,以减少应用与数据存储层的交互,提交数据处理效率

GB/T 407562021

原则包括: a)从用户交互体验出发,简化页面元素,精简业务流程,宜采用互联网界面风格与电商化操作模 式,引入多屏统一技术,提高系统易用性,提升用户体验; 采用组件化设计方式,使页面通过组件的组合封装即可完成页面开发,界面可以灵活调整,快 速定制,便于风格统一,实现业务功能的重用率

技术架构宜采用分层结构,实现系统内部松耦合,快速地响应应用对技未的需求,包括用户交互 务编排层、数据分布式透明访问层、数据分布式存储层

10.3.3用户交互层

10.3. 3.1 概述

用户交互层是政务服务应用与用户、外部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技术实现层,由展示层与适配层 组成: a 展示层:接收用户信息请求,与适配层进行交互,将返回结果加工成相应的展示内容; b 适配层:提供各种访问设备、外部系统接入的接口,进行展示层与服务层的协议转换,为系统提 供页面加速支持、用户轨迹跟踪、用户访问控制关键操作控制等功能

10.3.3.2界面组件管理

界面组件管理,包括但不限于: a)支持组件组合成新组件与复合组件; b)提供组件扩展接口,便于新组件开发

界面组件管理,包括但不限于: a)支持组件组合成新组件与复合组件; b)提供组件扩展接口,便于新组件开发

10.3.3.3多屏适配

通过展示层对用户终端屏幕进行检测,路由到不同的页面显示模板渣染界面,实现多屏展示

10.3.3.4适配层

适配层是交互层的子层,界面与应用逻辑解耦后,应用逻辑下沉到能力中心,适配层提供展示层与 服务层适配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a)支持访问控制,提供非法用户访问判断,拒绝非法访问,确保系统入口安全; b)支持前置校验、后置校验、二次确认等关键操作控制; c)支持会话建立、保存、销毁控制

10.3.4服务编排层

10.3.4.1服务注册

服务注册包括但不限于: a)提供开发环境进行服务注册:

GB/T40756—2021

务的注册 c)提供自动注册服务和手动注册服务的能力; d)提供服务的生命周期管理。

10.3.4.2服务编排

服务编排包括但不限于: a 提供图形化开发环境进行服务编排; 通过拖拽方式添加和调整流程节点; C) 提供新增、修改、查询服务编排流程; d)支持同步和异步流程; e)提供服务编排流程发布,以供统一的服务调度管理

10.3.4.3流程启动

10.3.4.4流程调用

流程调用包括但不限于 a)根据流程在编排时设置流程节点的连接关系,建立流程运行态的调用对象; b)按照顺序处理流程节点,包含对流程节点入参的赋值、出参的控制等

10.3.4.5服务调用

服务调用包括但不限于: a)支持同步和异步两种调用方式; b)支持同步调用的超时设置,当后端业务系统响应不及时,或者在调用过程中出现延时问题时, 抛出异常; 支持异步调用的两种模式,第一种只发送请求消息进行调用,不需要响应消息,此场景适合于 广播或者通知类服务;第二种异步的请求和响应,即发送请求消息调用对应的服务,不需要等 待服务调用结果,可以继续往下执行,请求服务方在对应的地址上进行监听,当有响应消息的 时候,请求方获得响应结果; 支持服务的路由规则配置,支持动态的路由规则调整和生效; e 支持基于服务编码、内容、结果等方式服务路由,将请求路由至正确的服务提供方。

10.3.4.6队列管理

10.3.4.7消息管理

消息管理包括但不限于: a)提供消息接收和发送,由业务线程触发的发送或者接受消息:

GB/T 407562021

、单位时间内流量、性能参数等; c)提供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 的消息传输

10.3.5数据访问层

[10.3.5.1概述

加强操作协调和各级数据的互通性,使所有业务系统的数据都能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行交

10.3.5.2访问数据对象管理

对象管理部分宜主要提供应 其中的对象宜包括直接数 据访问服务API封装的数据对象以及基 田 (据对象关联或聚合而成的业务对象

0.3.5.3数据访问管理

数据访问服务是直接面向应用服务或业务访问的对象,提供对底层数据存储的访问能力。 a)标准化服务接口:宜给应用服务或对象提供标准化的访问接口,接口屏蔽数据源差异; D 连接池:宜进行数据连接的池化管理,提供连接收敛能力; 数据路由:宜提供数据访问服务的在各种控制策略(分库分表、读写分离)下的数据请求正确路 由到相应的数据源的能力: 口 负载均衡:宜实现数据访问服务自身的访问负载均衡的能力; e 事务管理:宜提供数据访问服务对数据源访问的事务能力支撑及管理,包括在分库情况下的分 布式事务处理能力; 数据处理:宜包括对SQL的解析、优化,执行以及数据分布式部署场景下的结果聚合处理 能力; g 异构数据源适配:异构数据源适配部分宜提供对异构数据源的适配能力,包括对关系型数据存 储以及其他非结构化数据荐储的适配能力

10.3.5.4数据监控管理

10.3.6数据存储层

[10.3.6.1 概述

分布式部署后的透明化访问

10.3.6.2关系数据库

是指传统的结构化存储的数据库。此类数据库的存储适用于关键核心业务处理,需要事务支持的 业务场景。

10.3.6.3非结构化数据库

是指与传统结构化数据存储不同的非结构化存储,适合大容量数据的高效查询及应用大数据的实 时计算需求,

10.3.6.4分布式缓存

GB/T40756—2021

读取为主的数据,缩短响应时延,减少对数据库依赖,提升业务感知速度。宜用于读多写少且查询频率 高的场景

10.3.6.5内存数据库

对于变动频繁的查询密集的非海量字典类数据, 可使用内存库加载查询和处理增删改查,

[11.1实施总体要求

11.2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

线上线下融合宜按照本文件的要求,各级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步骤与合适的业务模型 务、数据、应用、技术四个方面有序实施线上线下融合

11.2.2对融合的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

政务服务部门宜结合实际业务发展规划,对业务系统业务类型、服务对象、业务流程、数据交互、应 用建设情况、数据库使用情况、系统间关联关系等进行全面梳理。 政务服务部门宜参考各业务系统分析结果,结合政务服务业务需要,从需求、用户体验、系统要求 功能性等方面,分析满足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要求。重点分析内容宜包括: 融合是否能够提升政务服务能力、解决实际的业务问题; b) 评估融合方式是否符合业务要求,线上线下融合后能否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办事体验需求; 融合改造后的应用服务是否兼容现有的各业务系统,若不兼容则需评估融合改造成本及影 响等;

GB/T 407562021

d)评估数据的使用方式与数据开放过程等是否符合要求; 评估现有系统与线上线下融合后系统的切换方案、并行运行方案等;评估系统改造、数据迁移、 应用程序迁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并给出应对建议

11.2.3依据可行性研究结果选择融合策略

各单位部门基于融合可行性评估结论,宜拟定详细融合工作内容和要求,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充 分评估融合过程中的风险点,制定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应用融合和技术融合的系统改造方案,以及配套 的监督管理方案,做好融合前后的协同。政务服务部门对于复杂业务系统的改造,需要根据业务情况结 合线下实际办事流程进行系统升级。融合策略宜包括: a)直接融合:针对现有的系统直接按融合的业务模式进行全面部署; b)改造后融合:对业务、应用架构、技术环境、接口等方面进行改造,使其满足融合的技术要求; c)优化融合:政务服务部门可在线上线下融合平台服务商或第三方机构支持下,根据融合方案构 建模拟环境,进行融合测试,经过测试和验证,不断优化完善融合方案,执行融合过程。 实施融合前先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并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融合方案;按照融合方案准备包 括人员、环境、实施工具等在内的资源,实施融合过程,开展数据融合和服务融合,失败时实施回滚方案。 融合结束后,各相关方宜进行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校验,执行融合后的功能测试、业务流程测试、性能比 对测试、安全测试等,出具融合测试报告;将信息系统正式迁移到线上线下融合平台。 政务服务部门宜配备相应的人员团队,并根据线上线下融合对政务服务和组织管理带来的影响,及 时调整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模式,

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建立政务服务部门(政务服务机构)、政务服务平台商多方合作推进机制。支持 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主管部门(信息化机构)设立政务融合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大对政务服务线上线 下融合的引导推进力度,加强政策宣贯解读,提高工作人员线上线下融合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强化线 上线下融合的服务影响力。 支持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主管部门(信息化机构)建立并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务服务部门提供 信息系统业务支撑及数据支撑等各类服务。 鼓励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部门(政务服务机构)加快推动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支持政务服务部 门(政务服务机构)以政务平台为基础,从融合的业务原则出发,积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开展政务服务 的新流程、新模式。

GB/T 407562021

评估原则包括但不限于: a)客观公正原则:评估方法和指标设计应客观公正。所有评价体系所有指标的数据来源均为各 地一体化服务平台的展示数据情况,并引人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客观反映工作成效。公开考 核办法、考核程序、评分标准,确保考核结果公正透明 用户导向原则:注重对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实际应用成效进行评估,仍以群众“获得感”为第 一标准,强化办事对象在获取线上线下服务过程中的简便度和满意度。 分类考核原则:综合研判各地区差异,实际考核中应该考虑不同区域,实事求是组织分类考核。 内外结合原则: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监督考核是一个闭环过程,除借鉴政府绩效考核的常规 程序和方法外,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和阶段目标进行程序设计和方法选择,采取“内外结合” 的方法,将政府内部监督与第三方评估有机结合,推动监督考核工作的实施,

按照“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基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的原则,结合对政务服务的内容、管理和运维 等多方考察,围绕业务融合度、数据融合度、应用融合度、技术融合度等方面,建立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 合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政务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 a)融合工作开展情况:主要评估各地区建立完善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工作机制情况。重点 调查围绕业务融合、应用融合、数据融合、技术融合,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情况是否开展,并且 将融合工作纳人部门年度考核目标, b 业务融合度:评估政务服务相关事务的融合,相关过程包括政务服务场景、活动、渠道、资源、协 作与业务模式。政务服务场景主要从场景构建、参与者、服务改进等指标进行评估。服务活动 融合度主要以服务命名、办理条件、信息颗粒度、构建表单、归集服务等指标进行评估。服务渠 道融合度主要评价线下大厅与政务平台的对接程度。资源融合度主要评估政务服务有效运转

GB/T 407562021

必需的重要因素是否融合。协作融合度以服务共享空间、协同服务平台、统一专业术语等指标 进行评价。业务模型融合主要包含接续事项、集成事项、并行事项三种模式,评估各事项办理 是否符合相关业务流程。 数据融合度:主要评估数据共享,数据资产视图,数据资产描述,数据可信任和数据工具等方 面。其中,数据共享以共享框架,共享模式为指标。数据资产试图以数据资产的目录、注册、查 询、收藏为评价指标。数据资产描述以数据标准管理,元数据管理,信息共享模式等为评价指 标。数据可信任以数据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数据溯源为评价指标。数据工具以数据开发工 具及数据挖掘工具为评价指标 d 应用融合度:主要评估应用融合能力共享度、公共支撑完整度、应用集成、融合应用完备度以及 应用市场建设情况等方面。其中,融合能力共享度主要评价用户、运营、服务引导、事项、受理、 评价、支付、物流等共享模块。公共支撑完整度主要评估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管理等指标的完 成程度。应用集成主要评价集成模式和应用流程完整度。融合应用完备度主要评价服务设计 和优化、服务受理、联办和应用等指标的完成情况。应用市场建设情况主要评价应用开发和应 用多端发布的完成度。 e)技术融合度:主要评估线上线下融合政务服务的用户交互,服务编排以及数据透明访问等层面 进行评价。用户交互层主要评价界面组件管理,多屏适配以及适配层等。服务编排层的评价 指标为服务注册、服务编排、流程启动、流程调动、服务调用、队列管理、消息管理。数据透明访 主要评价访问数据对象管理、数据访问管理、数据监控管理等指标。指标体系见表2

GB/T40756—2021

GB/T 407562021

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评估是一个多维度、多指标的复杂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宜参照指标 进行指标组合和权重调整,总分100分,根据得分,60分以上的可分为四个星级进行评定 a)★★级: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初步融合,业务融合主体明确,事项清单实现按目录编制,服务 可线上线下实施,符合接续事项、并行事项、集成事项三种模式的流程;基本能够实现基础的线 上线下用户交互,业务数据均可访问。评估计分达到60分以上(根据工作重点该分值可动态 调整)。 b)★★★级: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平台业务融合主体明确,事项清单实现动态管理;政务服务可全 面在线上线下实施,融合服务三种模式流程与业务审批系统全面对接;数据共享实现各节点的 融合交互,数据质量和安全得到保障;具备融合共享模块实现线上线下服务信息在各环节 致;线上线下融合应用一致且完备。评估计分达到70分以上(根据工作重点该分值可动态调 整)。 c)★★★★级: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平台业务融合主体明确,事项清单实现智能化管理;融合服务 三种模式流程与业务审批系统全面对接并有机融合;数据共享实现交互融合,数据资产实现指 标化管理,具有数据开发与应用能力;信息充分共享,线上线下服务信息在各环节一致,实现同 城通办、跨区域通办;应用一致且完备,应用市场建设充分;服务编排环节清晰,可以透明地访 问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管理。评估计分达到80分以上(根据工作重点该分值可动态调整)。 d)★★★★★级: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平台高度融合,信息惠民智能化,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 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一门办理、一站服务、一网通办,申请人办事就近能办、同城通办、 异地可办;所有政务服务事项不再需要选择线上线下办理的渠道,业务办理渠道高度融合,各 部门间高效协同,应用实现高度的互操作,政务服务数据充分共享和有效开放利用。评估计分 达到90分以上(根据工作重点该分值可动态调整)

GB/T40756—2021

12.4结果反馈与运用

加大考核结果应用力度,促进各级政务部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融合供给质量。 a)政府内部通报:考核评估宜纳人绩效考核,宜通报线上线下融合考核结果; b)社会公开:结合考核结果宜对一体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发现的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并将完善 的进度和结果向社会公示。

加大考核结果应用力度,促进各级政务部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融合供给质量。 a)政府内部通报:考核评估宜纳人绩效考核,宜通报线上线下融合考核结果; 社会公开:结合考核结果宜对一体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发现的问题进行补充和完善,并将完 的进度和结果向社会公示。

服务活动清单见表A.1。

服务活动清单见表A.1

110kV大铲湾变电站工程钻(冲孔)桩施工方案、3服务活动清单见表A.1。

GB/T 407562021

表A.1服务活动清单

GB/T40756—2021表A.1服务活动清单(续)办理渠道申请人动作互联网门户移动端自助终端服务窗口1)代理人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进行企业法人身份核验法1)电子营业执照1)电子营业执照2)代理人使用CA证书进行企人企业法人1)电子营业执照2)CA证书2)CA证书业法人身份核验身3)代理人提交纸质营业执照和份8授权委托书进行法人身份核验核验非企业1)CA证书1)提交标注有统一社会信用代法人码的登记证1)CA证书1)提交标注有统一社会信用代非法人组织码的登记证1)窗口工作人员在线共享电子1)通过自助机录申报表单,无需申请人重复填报人信息或进行脸申请人1)填写电子申报1)填写电子申报2)向窗口工作人员提交电子申部生物特征识别基本信息表单表单后生成申请书或报表单的打印件3)向窗口工作人员提交申请书,表单索取并填写申请表单1)实现证照数据实时共享,不用上1)实现证照数据1)实现批文数据实时共享,或在1)实现证照数据传电子证照或证数据共享门户实时查阅,无需向实时共享,不用上实时共享,无需自照的照片/扫描件窗口工作人员提交证照原件或传电子证照或证助机帮助2)实现证照数据复印件照的照片/扫描件2)通过自助机录非实时共享,可以2)实现证照数据非实时共享,由提2)实现证照数据入信息或进行脸在受理期间进行后台工作人员在受理期间通过交非实时共享,可以部生物特征识别证照数据调取,不在受理期间进行共享平台进行证照数据调取,或申后打印证照用上传电子证照在数据共享门户查阅,无需提交9证照数据调取,不3)通过自助机录报或证明的照片/扫证照原件或复印件用上传电子证照人信息或进行脸材描件3)无需提交证照原件或复印件,或证明的照片/扫部生物特征识别料3)在线通过移动由窗口工作人员通过政务服务证照描件后打印证照核验端的身份信息核管理平台协同服务系统向相关3)在线通过移动结果验或脸部生物特部门工作人员实时或非实时核端的身份信息核4)通过自助机核征识别后在专属验证照信息,或获取证照信息验或脸部生物特验身份信息或进空间归集、呈现并4)通过专属空间向窗口工作人征识别后在专属行脸部生物特征发送电子证照员推送电子证照空间归集、呈现并识别后生成供窗4)通过移动端拍5)向窗口工作人员出示证照发送电子证照口核验的证照二摄或扫描实体证原件4)通过拍摄或扫维码照后上传6)向窗口工作人员提交证照复描实体证照制作5)通过自助机核5)通过手机拍摄印件成电子文件经由验身份信息并打或扫描实体证照7)向窗口工作人员提交包含电上传界面上传生成电子文件后印证照核验结果子证照信息的介质通过移动端上传65

GB/T 40756—2021表A.1服务活动清单(续)办理渠道申请人动作互联网门户移动端自助终端服务窗口1)实现批文数据1)实现批文数据实时共享,或在实时共享,不用上1)实现批文数据1)实现批文数据数据共享门户实时查阅,无需向传电子批文或批实时共享,无需自实时共享,不用上窗口工作人员提交批文原件或文的照片/扫描件助机帮助传电子批文或批复印件2)实现证照数据2)通过自助机录文的照片/扫描件2)实现批文数据非实时共享,由非实时共享,可以人信息或进行脸2)实现证照数据后台工作人员在受理期间通过在受理期间进行部生物特征识别非实时共享DB62T 4155-2020标准下载,可以批文数据调取,不后打印批文共享平台进行批文数据调取,或在受理期间进行在数据共享门户查阅,无需提交用上传批文或证3)通过自助机录证照数据调取,不批文原件或复印件明的照片/扫描件人信息或进行脸用上传批文或证3)无需提交批文原件或复印件,3)在线通过移动部生物特征识别明的照片/扫描件由窗口工作人员通过政务服务批文端的身份信息核后打印批文核验3)在线通过移动管理平台协同服务系统向相关验或脸部生物特结果端的身份信息核征识别后归集、呈4)通过自助机核部门工作人员实时或非实时核验或脸部生物特验批文信息,或获取批文信息现并发送电子验身份信息或进提征识别后归集、呈4)通过专属空间向窗口工作人批文行脸部生物特征交现并发送电子员推送电子批文4)通过移动端拍识别后生成供窗申证照5)向窗口工作人员出示批文9摄或扫描纸质批口核验的批文二报4)通过拍摄或扫原件文后上传维码材描实体证照制作6)向窗口工作人员提交批文复5)通过手机拍摄5)通过自助机核料成电子文件经由印件或扫描纸质批文验身份信息并打上传界面上传7)向窗口工作人员提交包含电生成电子文件后印证照核验结果子批文信息的介质通过移动端上传1)窗口工作人员在线共享电子申报表单,无需申请人重复填报2)向窗口工作人员提交电子申1)在线上传自制1)在线上传自制1)通过U盘等介自制材料电子材料报表单的打印件电子材料质载人自助机3)向窗口工作人员索取并填写申请书或表单向窗口工作人员提交自制纸质材料1)在线上传第三1)在线上传第三第三方1)通过U盘等介1)向窗口工作人员提交第三方方制作的电子方出具的电子材料质载人自助机出具的材料材料材料1)与服务人员在1)与服务人员在线互动交流,获知线互动交流,获知1)与窗口服务人员互动交流,获10材料预审申请材料不齐全申请材料不齐全知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或者不符合法定或者不符合法定法定形式等问题形式等问题形式等问题66

表A.1服务活动清单(续)

GB/T40756—202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