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41 139-2014 河南省基坑工程技术规范.pdf13. 1 二般规定
13.1.1基坑工程安全监测应包括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监测和基坑 环境安全监测。基坑安全监测应分为第三方监测和施工监测, 13.1.2基坑环境安全监测的范围应为基坑开挖上口线以外3倍 开挖深度范围以内的区域,以及基坑降水、支护体施工影响范围 内有需要保护的对象(各类地上建筑、地下设施)的区域。有特 殊要求时,尚应按照其要求确定监测范围
JTS/T 161-2021 船闸信息系统设计规范.pdf13.1.3基坑工程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基坑安全监测项目、监测频
率、监测点位置与数量等技术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并应明 测控制值、预警值等指标
留影像资料;监测过程中应记录观测时的天气情况、施工现场 况及其他异常情况。同一监测项目的观测仪器、观测人员、效 路线和观测方法宜保持不变,并应尽量在基本相同的环境条位 作业。
测和巡视。当监测结果和第三方监测报告差异较大时:应及日 织建设单位、监测单位、监理单位和基坑工程设计单位进行会 研判,必要时应通过专家论证查明原因
13.1.7当基坑工程设计或施工有重大变更时.应及时调整监
方案,每次观测后应对观测数据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监测 结果和评价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当监测数据达到监测预警指标 时应立即通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
13.2.1第三方监测项自除应对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地 面和地下工程设施沉降、位移等进行监测外:尚应满足本规范第 7章~第12章的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施T单位实施的施丁监 测应符合本规范第11.4.2条的规定。 13.2.2基坑工程监测频率应按表13.2.2确定;对膨胀土、填 土、湿陷性黄土基坑工程,应根据开挖深度、天气等条件适当增 加监测频率
表 13.2.2监测频率
13.2.3当基坑工程安全监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 报警: 1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预警值如设计有明确要求时应按 设计执行,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可按表13.2.3确定; 2基坑外地下管线变形突然快速增长或出现严重渗漏;基 坑出现侧壁严重渗漏、流砂;基坑底出现突涌、隆起或陷落等: 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 新裂、松弛或拨出的迹象: 4水下施工支护桩、惟幕、锚杆、土钉时,孔隙水压力骤 增,被保护建筑物、管线沉降明显:基坑周边土体发生开裂或裂 缝急剧增大; 5土钉墙、复合土钉墙出现超过50mm的地面裂缝,或雨 中、雨后发生雨水入渗,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地面沉降或水平 位移:
6惟幕桩墙渗漏严重、产生流土或水泥土桩墙产生超过 mm的水平贯通裂缝; 7基坑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墙体或结构产生裂缝: 8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
表13.2.3基坑工程监测预警指标
13.2.4当采用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量或倾斜指标作为报警依据 时,应将本规范附录D中规定的限值减去一定的初始值,同时 应限制因平面扭转引起建筑物开裂
13.3.1预警通知发出后应加密观测,跟踪量测各种监测指标的 发展变化情况;有关参建单位应进行分析研判,并立即采取相应 处理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13.3.2基坑工程变形或支护结构内力超过限值时,可采
分层、分段土方开挖方案.回填反压,加大预留土墩,坑外
载,增设铺杆、支撑,调整降水万案等措施。 13.3.3邻近建筑物开裂或倾斜超过限值时,应采取下列应急 措施: 1因支护结构位移过天引起,应立即停止基坑开挖,回填 反压或基坑侧壁卸载,待变形稳定、查明原因后采取相应的 措施: 2因土钉、锚杆施工引起,应调整土钉、锚杆施工工艺 必要时改为支撑; 3因降水原因引起:应采取回灌等措施调整控制水位降深: 因雌幕渗漏、镭杆孔位渗漏或产生流土等引起,应及时 设置反滤、导流等措施,并可采用水泥浆注浆加固雌幕: 5因惟幕、支护桩、工程桩施工产生超孔水压力引起 立调整施工速度,必要时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
1立即关闭危险管道阀门:防止产生火灾、爆炸、毒物池泄 露等安全事故: 2停止基坑开挖.采取回填反压、基坑侧壁卸载等措施控 制管线变形与管线基础沉降: 3及时加固、修复或更换破裂管线
13.+.1监测报告应分为监测日报、阶段监测报告和监 报告。
13. 4. 2监测日报中应包括下
1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T现场工况: 2各监测点的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 计值和相应的曲线图; 3巡视检查的记录; 4 监测项目正常或异常的判断性结论及建议的处理措施 5 对达到或超过监测预警值的监测点应有预警提示
13.4.3 阶段监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 本阶段的起止时间及节点士况; 2 各监测点的本阶段累计量、变化速率和相应的曲线图: 本阶段异常变化记录及相应处理措施与效果评价: 4 对后续施工监测、监控重点的提示。 13.4.4监测总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基坑周 力环境条件等: 2基坑工程支护设计、设计变更及施工情况; 3监测方法及过程,包括监测依据、监测项目、测点布置 现测设备以及观测方法、监测频率、监测预警值、监测过程中异 常变化记录及相应处理措施与效果评价; 4各监测项目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 5监测结论与建议
附录 A锚杆抗拔试验要点
A.1.1试验锚杆的参数、材料、施工工艺及其所处的地质条件 应与工程锚杆相同。 A.1.2锚杆抗拔试验应在锚固段注浆固结体强度达到15MPa 或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进行。 A.1.3加载装置(干斤顶、油泵)的额定压力必须大于最大试 验压力,且试验前应进行标定。 A.1.4加载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最大试验荷载的要 求,加载时干斤顶应与锚杆同轴。 A.1.5计量仪表(测力计、位移计、压力表)的精度应满足试 验要求。
A.1.6试验锚杆宜在自由段与锚固段之间设置消除自由段摩阻 力的装置。 A.1.7最大试验荷载下的锚杆杆体应力,不应超过其极限强度 标准值的085位
A.1.7最大试验荷载下的锚杆杆体应力,不应超过其极限 标准值的0.85倍。
A.2.1同一条件下的极限抗拔承载力试验的锚杆数量不应少于 3根。
预估破坏荷载.且试验锚杆杆体截面面积应符合第A.1.7条对 锚杆杆体应力的规定;不符合时,应按第A.1.7条对钢筋强度 的要求确定最大试验荷载,必要时,可增加试验锚杆的杆体截面 面积。 2 加垫注甘加垫/
A.2.3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试验宜采用循环加载法,
锚头位移观测时间应按表A.2
表A.2.3循环加载试验的加载分级与锚头位移观测时间
注:1杆加载前应预先施加初始荷载:初始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的10%; 2 每级加、卸荷载稳定后,在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 3在每级荷载的观测时可内当镭买位移增量不大于1.0mm时,视为位 移稳定;当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增量大于1.0mm时,应在该级荷载下再 延长观测时间60min.并应每隔10min测读锚头位移1次:当该60min内 锚头位移增量小于2.0mm时,可视为锚头位移收敛;当锚头位移稳定或 收敛后,方可施加下一一级荷载: 1加至最大试验荷载后、当锚杆尚末山现第.1.2.5条规定的终止加载情况 且继续加载后满足第入.1.7条对钢筋强度的要求时,宜按最大试验荷载 10%的荷载增量继续进行下一循环加载,此时,每级加载中间过程的分级 荷载与最人试验荷载的百分比应分别机应增加10%其观测时间应 为1omin
错杆加载前应预先施加初始荷载:初始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A.2.4当镭杆极限抗拨承载力试验采用单循环加载法时:其力
A.2.1当锚杆极限抗拨承载力试验采用单循环加载法时:其 分级和锚头位移观测时间应按表A.2.3中每一循环的最大 载及相应的观测时间逐级加载和卸载。
A.2.5锚杆试验中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终止继续加载
1从第二级加载开始,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达 到或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位移增量的5倍; 2铺锚头位移不收敛:
1单根锚杆的极限抗拨承载力:在某级试验荷载下出现第 A.2.5条规定的终止继续加载情况时,应取终止加载时的前 级荷载值;未出现时: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 2参加统计的试验锚杆,当极限抗拨承载力的极差不超过 其平均值的30%时,锚杆极限抗拨承载力标准值可取平均值: 当级差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宜增加试验锚杆数量:并应根 据级差过大的原因:按实际情况重新进行统计后确定锚杆极限抗 拔承载力标准值
A.3.1蠕变试验的锚杆数量不应少于3根。
3.1蠕变试验的锚杆数量不应少于3根。 3.2蠕变试验的加载分级和锚头位移观测时间应按表A.3.2 定。在观测时间内荷载必须保持恒定
A.3. 1虫 蠕变试验的锚杆数量不应少于3根。
确定。在观测时间内荷载必须保持恒定。
蠕变试验加载分级与锚头位移观测
注:表Vk为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
A.3.3每级荷载按时间间隔1min、5min、10min、15 30min、45min、60min、90min、120min记录蠕变量。
Igtz Igt,
式中:kB锚杆蠕变率;一t,时间测得的变量(mm);一t,时间测得的蠕变量(mm)。S2A.3.5锚杆的蠕变率不应大于2.0mm。A.4验收试验A.4.14锚杆抗拨承载力验收试验的最大试验荷载:不应小于锚杆承载力特征值的1.6倍,同时应符合第A.1.7条对锚杆杆体应力的要求。A.4.2锚杆抗拔承载力验收试验可采用单循环加载法,其加载分级和锚头位移观测时间应按表A.4.2确定。表A.4.2逐级加载试验的加载分级与锚头位移观测时间最大试分级荷载与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Nk的百分比(%)验荷载加载104060801001201401. 4Nk卸载10305080100120加载104060801001201301.3Nk卸载10305080100120加载104060801001201.2Nk卸载10305080100观测时间(min)55555510注:1锚杆加载前应预先施加初始荷载,初始荷载应取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的10%:2每级加、卸荷载稳定后,在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在每级荷载的观测时间内,当锚头位移增量不大于1.0mm时,可视为位移稳定;当观测时间内锚头位移增量大于1.0mm时,应在该级荷载下再延长观测时间60min,并应每隔10min测读锚头位移1次;当该60min内锚头位移增量小于2.0mm时,可视为锚头位移收敛;当锚头位移稳定或收敛后,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4锚杆验收试验,也可在逐级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后一次卸载至初始荷载。120
载情况时,应终止继续加载。单根锚杆的极限抗拨承载力应按第 A.2.7条第1款的规定确定
耗的位移不应包括试验反力装置的变形
1在最大试验荷载下,锚杆位移稳定或收敛 2对拉力型锚杆,在最大试验荷载下测得的总位移量应大 于自由段长度理论弹性伸长量的80%,且应小于自由段长度与 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量
1 降水引起的天然地基沉降可采用式(B.0.1)进行计算:
= Aozi Ah; Esi
中: 降水弓引起的地层变形量(m):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应根据建筑物附加应力与天然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比值的大小和土层情况,结合地 区工程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对软土地层,宜取如 =1.0~1.2.对一般地层可取0.6~1.0,对压缩模 量大于8MPa的较好土层可取0.4~0.6,对密实砂 层可取0.2~0.4: 一降水引起的地面下第i土层中点处的附加有效应力 (kPa);对黏性土,应取降水结束时土的固结度下的 附加有效应力; △h:一第i层土的厚度(m); E一一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kPa);应取土的自重应力至 自重应力与附加有效应力之和的压力段的压缩模 量值。
里值 B.0.2基坑外土中各点降水引起的附加有效应力宜采用地下水 渗流分析方法按稳定渗流计算;当符合非稳定渗流条件时,可按 地下水非稳定渗流计算。附加有效应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图 B. O. 2) : 1计算点位于初始地下水位以上时,按下式计算:
B. 0. 2) : 1计算点位于初始地下水位以上时,按下式计算:
2计算点位于降水后水位与初始地下水位之间时,按下式 计算:
算点位于降水后水位与初始地下水位之间时,按下式
Aor, = Ywu.
计算点位于降水后水位以下时按下式计算:
Ao " = wsi
式中: 水的重度(kN/m): α。一 计算点至初始地下水位的垂直距离(m); S, 计算点对应的地下水位降深(m)。
图B.0.2降水引起的附加有效应力计算 一计算剖面1:2一初始地下水位;3一降水后的水位:4一降水井
B.0.3确定土的压缩模量时.应考虑土的超固结比对压缩模量 的影响。 B.0.4对水泥土桩或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可不考虑增强体的 作用,按天然地基方法计算;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应考虑按复合 土层模量进行分层沉降量计算,其复合模量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 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汀79的规定。 B.0.5对采用筏板基础的建筑、地下车库、地下水池等,当水 立降深超过基底较大时,应考虑浮力变化对基础不均匀沉降的 影响
C.0.1群并按大并简化的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的基坑降 涌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C.0. 1):
(2H) so)so Q=元k In(1 +
中:Q 基坑降水的总涌水量(m/d); k 渗透系数(m/d); Ho 潜水含水层厚度(m); So 基坑水位降深(m); R 降水影响半径(m); ro 沿基坑周边均匀布置的降水并群所围面积等效圆的 半径(m);可按r。一√A/元计算,此处,A为降水 井群连线所围的面积
图 C. 0. 1 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片的基坑涌水量计算
C.0.2群并按大并简化的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并的基
2群并按大并简化的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并的基坑降水 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C.0.2):
总涌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C.0.2):
图(.0.2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的基坑涌水量计算
C.0.3群井按大井简化的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的基坑降水 总涌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C.0.3):
Mso Q = 2元k R In(1+ r
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并的基坑涌
C.0.4群井按大井简化的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
C.0.4群并按大并简化的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并的基坑降 水总涌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图C.0.4):
水总涌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图C.0.4):
Mso Q = 2元k In(1 + R
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的基坑
式中: H。 承压含水层的初始水头(m)。
D.0.1单层和多层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符合表D.0. 规定,
表 D. 0. 1 单层和多层建筑物的地基变形限值
2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3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m~8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 比值。
D.0.2高层建筑和高算结构地基变形限值应符合表D.0. 规定。
表D.0.2高层建筑和高算结构地基变形限值
续表 D. 0. 2
续表 D. 0. 2
注:H。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米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梢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么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的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2 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5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6 《型钢水泥土揽拌墙技术规程》JGJ/T199 7 《焊接H型钢》YB3301 8 《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 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10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 11 《现浇塑性混凝土防渗芯墙施工技术规程》JGJ/T29] 12 《渠式切割水泥土莲续墙技术规程》JGJ/T303 1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3.0.7本条规定了基坑工程设计时抗剪强度指标的
主要根据现场土体的排水条件及固结条件来确定。此外,基坑开 挖受扰动后,土体发生应力释放、膨胀、收缩开裂和“触变现 象”,强度急剧衰减,特别是本条第5、6款中的土变化特别大。 为避免直接取用抗剪强度试验参数所带来的设计不安全或不合 理,选取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时,需考虑到施工工况、土体受力情 况及基坑开挖造成的边界条件改变等各种影响,经综合分析,合 理取值。缺少经验时,则应取偏于安全的试验方法得出的抗剪强 度指标。
3. 0. 14 本条规定了基坑工程
3. 0. 16 基坑工程围护体施工或工程桩施工、使用与
基坑监测行为的不规范,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基坑安全带来严重后 果。基坑监测的不规范行为包括:维护结构或截水惟幕施工期间
不进行基坑周边环境监测,或监测滞后带来的监测原始数据的缺 失:围护体施工方法不当未能及时监测造成周边建筑开裂;基坑 后期使用与维护期间不监测,或监测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引起如锚杆、支撑应力损失过大造成基坑侧壁位 移过大、建筑物沉降或倾斜超过限值等。 3.0.18士方超挖或不按设计要求开挖造成基坑工程发危险的 况时有发生,特别对于土钉支护或锚杆支护,当土钉或锚杆注 浆体或锚固体强度未达到其设计强度时,基坑周边堆载极容易使 基坑产生过大变形:从而造成基坑周边地面沉陷过大,危及周边 地下管线、邻近道路和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特别是基坑周 边地下管网较密集时,地下管线爆裂的现象时有发生。为防止上 述情况的发生,特制定本条规定
4.4.2目前,基坑工程勘察很少单独进行,大多数与主体建筑
4.4.2目前,基坑工程勘察很少单独进行,大多数与主体建筑
4.4.2目前,基坑工程勘察很少单独进行,大多数与主体建筑 勘察一并完成:但是由于勘察时各种因素限制,探点的布置范 围、支护设计所需参数等内容不满足基坑工程的要求.特别是在 复杂场地和不同地貌单元交接处,由于支护设计需要.必须有实 测地质剖面,因此,主体建筑勘察报告必须符合本节要求。
5.5特殊情况下的土压力
5.5.1本条规定了基坑邻近建筑物基础形成有限土体时
5.5.1本茶规定了基坑近建筑物基础形成有限土体时,作用 在支护结构上有限土体土压力的计算方法。自前,对于有限体 土压力问题存在两个误区: 1不考虑邻近建筑物与支护结构形成有限土体的情况,即 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仍按朗肯士压力理论计算,上部结构和基础 自重按附加荷载形式作用在基础底面位置。由于没有考虑有限士 本对支护结构土压力的降低效应,这种计算方法可能会过度夸大 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使得支护结构设计过于保守,偏于 不经济。 2不考虑有限土体在支护结构上产生的土压力,即不计算 支护结构上的士压力,认为该部分土压力为0,这种方法偏于不 安全,在工程设计中应当避免。 根据前规范组有限土体土压力的关研究成果,本条给出 厂支护结构不同位置处士压力的计算方法。 5.5.3~5.5.4既有建筑为复合地基条件下土压力的计算方法 参考了近年来复合地基的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是关于复合地基中 复合土层抗剪强度指标的研究成果,同时,该计算方法在河南地 区特别是在郑州地区的基坑工程设计和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应 用,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按照该方法计算有建筑为 复合地基条件下的士压力是合理可行的。
6.2.2对于排桩支护结构,当排桩桩径较小或桩体强度较低,
6.2.2对于排桩支护结构,当排桩桩径较小或桩体强度较低: 桩依靠自身强度不足以抵抗桩两侧被动土压力和主动土压力差 时,桩体容易产生折断,特别是桩体插入深度较大时,极容易造 成桩体的破坏。因此:仅按计算圆弧通过桩端时行基坑的整体 稳定性验算,则容易忽略掉某些特殊情况(桩体折断的情况等): 必须考虑计算圆弧切桩时的基坑整体稳定性。
6.4.1重力式支护结构抗滑移稳定性验算时,不同时计入重力 式支护结构基底士体的黏聚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仅 考虑重力式支护结构与基底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作用,当基底土体 处于饱和状态时,土体不排水剪的内摩擦角为Q,此时仅应考虑 土体黏聚力作用。 采用上述计算原则的原因在于,当重力式支护结构在墙后主 动土压力作用下产生滑移时,基底土体与重力式支护结构间产生 骨动摩擦,土体与支护结构间的黏结强度已经破坏,此时,支扩 结构处于抗滑移的最不利状态:验算抗滑移稳定性时不再计人士 本黏聚力的贡献。 此外:如同时考虑黏聚力与摩擦阻力,可通过研究分析调整 稳定安全系数的方法保证抗滑移的稳定性。
8.3.1根据河南地区经验,双排桩内力计算宜简化成排架模型, 结合前后排桩的土压力分配模型,采用弹性支点法进行计算。在 弹性支点法中,士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系采用“m”法 计算得到。采用“m”法时.桩能否与桩间土形成一个工作整体 至关重要,当桩间距较大时,桩与桩间土不能整体工作:此时: 采用“m”法计算得到的土的水平反力系数存在较大误差。因 此,参考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94,对双 非桩桩间距和排间距进行了限制。 本条对排桩间距的规定,同样适用于排桩支护
9.2.2本条规定计算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时
9.2.2本条规定计算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时,基坑底 面处位移量限值公无经验时可取5mm~1omm,这与现行国家行 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120的规定有所不同。根 据河南地区大量的工程实测结果,排桩的水平位移通常在5mn 一10mm范围内,因此,本条规定放宽了对位移限值△取10mm 的一般经验性限制。 以下结合郑州三环快速化工程灌注桩水平承载力试验得到士 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的相关结果加以说明。 三环快速路工程全长40多公里,共进行了22组单桩的水平 承载力试验。其中,北环东段及其与中州大道交汇处附近路段工 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 以中州大道森林公园试验场地为例,进行了4根循环荷载 2根维持荷载作用下的单桩水平承载力试验。试桩情况见表1。
表1中州大道森林公园试验场单桩水平承载力试验试桩一览表
试验场地位于中州大道与北环立交绿化带内,桩顶位于自然 地面下2m左右,试验桩长 40m,直径1.2m,15m以上±层为
采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120给出的m的经验公 式和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根据水平荷载试验结果确 定㎡值的方法,计算确定该场地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7值,结果列于表3。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时,排桩的水平位移取 桩的水平位移实测结果,
公园试验场地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
由表2和表3可知:采用单桩水平荷载试验方法计算得到的 土的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与采用桩的实际水平位移按现
行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经验公式计 算得到的m值吻合较好。如按△取10mm计算,m值的计算结 果明显偏小.需要对△值适当放宽.本条放宽到5mm~10mm, 在河南地区来说是合理可行的。
10. 1 一般规定
10.3.1本条第5款的规定源于工程实践,采用预应力锚杆(设 置自由段)置换部分土钉的复合土钉支护,遇到降水入渗作用时 发生塌的例子较常见,分析表明,存在自由段的预应力锚杆与 土钉共同工作的问题较多:且对软土层,浸水后容易发生自身稳 定性问题。本款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微型桩复合土钉、水泥土桩复 合土钉。
工程概况 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研技术大楼基坑工程设 计开挖深度15.6m,该工程位于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湖心环路
表4直剪(快剪)试验成果建议值
主:带*者为经验值。
注:带*者为经验值。
根据原位测试及士工试验结果,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综合确 定地基士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结果见表6。
6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
3上程设计 根据场地条件和土质,采用上部放坡、下部排桩复合土钉支 沪结构方案。排桩直径0.6m.土钉设置4排,水平间距1.5m,排 距2.0m,长度分别为15m和14m。支护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 具体设计方法如下: 1)复合土钉内力计算 (1)采用桩锚支护结构计算模型,根据相关规范进行桩锚支 沪结构设计:计算出锚杆的轴力标准值Nk:支锚刚度,以及各 层锚杆所在位置处破裂面长度等。 (2)计算破裂面以内锚杆自由段侧阻Q,,并乘以相应的安 全系数K:得出锚杆轴力标准值的调整值KQi。 (3)根据上述两步计算出的锚杆轴力标准值Nk及其调整值 KQ,得出土钉最大轴力标准值Nkm,按照Ni的基本组合值N 进行土钉配筋计算。 2)排桩设计 (1)根据桩锚支护结构计算模型计算出相应的桩身最大负 弯矩。 (2)根据桩锚支护结构计算结果,对支护结构上的支反力进
行调整,得出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中排桩起控制作用的最大负 弯矩,通过与原桩锚支护结构最大负弯矩比较,可以得出排桩复 合土钉支护结构的桩身配筋。 (3)变形设计:采用桩锚支护结构模型计算支护结构变形 在此基础上根据经验适当调整设计限值。 (4)进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5)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 利用理正深基坑设计软件进行桩锚支护结构的计算。计算模 型如图3所示。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结果如表7~表10所示
表7锚杆内力设计结果
图3桩锚支护结构计算模型
表8锚杆配筋设计结果
表9排桩内力设计结果
表10排桩配筋设计结果
变形计算结果: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33mm.桩顶部最 大水平位移27mm、最大沉降31mm。 利用瑞典条分法验算整体稳定性: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安全 系数1.428,大于规范要求的1.35。 分工况验算支护结构抗倾覆稳定性:最小抗倾覆安全系数为 1.394,大于规范要求的1.25。 结构内力调整值的计算:排桩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第7排土钉 在滑裂面内的侧阻力分别为三角形,故镭杆轴向拉力标准值调整 值直为0.5Q,土钉与土体间相对位移较小,计算时应对土钉侧阻 力进行折减,各层土参数设计取值如表11所示
华润电力贵州煤电一体化黔西电厂(2×660MW)新建工程专项场平施工方案破裂面内各层土与土钉侧阻力值
破裂面内各排锚杆(土钉)轴力标准值调整值计算如表 所示。
2各排锚杆(土钉)轴力标准值调整
锚杆(钉)在滑裂面位置处为最大轴力点,考虑滑裂面内侧 作用,土钉端部轴力标准值Nk计算结果如表13所示。
GB50435-2016 平板玻璃工厂设计规范13土钉支点处轴力调整计算结果
根据表13中土钉最大轴力标准值,计算土钉配筋,结果如 表1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