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5-3121-2016 混凝土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带书签).pdf

DB62T 25-3121-2016 混凝土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带书签).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5081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25-3121-2016 混凝土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带书签).pdf

b (C 图3.2.3隔震结构的下部结构布置示意

3.2.3隔震结构的下部结构布置示意

3.2.4结构长度超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伸缩缝 最大间距限值或体型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超长或不 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未术经济等因素的比较分析,并结合隔 震层的情况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在采取必要的 构造和施工措施后,宜不设缝或少设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设置防震缝,且防震缝贯通隔震层顶部梁板时(图 3.2.4a),两相邻隔震结构缝宽取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水平位移值 之和(该位移应同时考虑隔震层及上部结构变形),且不小于 400mm; 2当仅上部设置防震缝,但隔震层顶部梁板不设置缝(图 3.2.4b),通过大底板将相邻的隔震结构连接时,上部结构缝宽同非 隔震结构; 3隔震结构与相邻非隔震结构之间设置防震缝时(图 3.2.4c),其缝觉取隔震层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天水平位移与非隔震 结构防震缝宽之和.且不小于200mm:

4结构长度不宜大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伸缩 缝最大间距限值的2倍: 5当结构或隔震层顶部梁板长度超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伸缩缝最大间距限值时山西地标12J3-1.pdf,端部隔震橡胶支座应考虑 温度变形引起的支座水平附加变形,附加变形量应根据计算确定。

B.2.4隔震结构的防震缝设置方法示意

隔震设计的流程及图文表达要

3.3.1隔震结构设计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进行隔震结构减 震计算分析和隔震层设计,并形成隔震设计分析报告,以确定水平 句减震系数、隔震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罕遇地震下隔震 支座的最大水平位移等参数。第二部分,根据隔震设计分析报告 提供的有关参数进行上部结构设计和下部结构设计。

3.3.2隔震结构设计可按下列步

1上部结构初步设计:根据预期的隔震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最大值进行上部结构计算分析,初步确定结构布置和构件截面; 2形成隔震设计分析报告:根据初步的结构布置和构件截 面,进行隔震层布置及设计。建立隔震结构计算模型,进行隔震结 构的地震响应分析,确定减震系数、隔震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 大值、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的最大水平位移,验算隔震层的有关设 计指标。大于预期值时可重复以上1步~2步: 3上部结构设计:根据隔震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进 行上部结构设计。如果结构布置、构件截面或荷载等进行调整,与 以上形成隔震设计分析报告时采用模型的重量和动力特性不同 则应重新进行以上第2步; 4下部结构设计:根据隔震后的设防或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 芪部的竖向力、水平力、力矩和位移等数据进行下部结构设计(包 活隔离构造设计)。 3.3.3隔震设计分析报告的有关图文表达要求应符合附录A.0.1 的规定。

3.3.4隔震结构设计图纸的有关隔震部分图文表达要

4.1.1隔震结构的计算分析包括隔震结构减震计算分析、上部结 构计算分析以及下部结构计算分析。 4.1.2隔震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确定,其中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采用隔震后的水平地 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4.1.3地震动力时程分析的有关要求应符合《建筑抗震设

4.2隔震结构减震计算分析

4.2隔震结构减震计算分析

4.2.1 通过隔震结构减震计算分析,一般应得到以下内容: 1 隔震橡胶支座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下的竖向压应力: 2水平向减震系数和隔震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3隔震橡胶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水平位移、竖向拉应力、竖 句压应力、水平剪力; 4隔震结构的等效自振周期,即隔震层按水平等效刚度计算 的隔震结构自振周期

时采用的非隔震计算模型(图4.2.2b)应与上部结构计算模型相 司。隔震层顶部的梁板结构,应作为其上部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计 算和设计,层高可取上支墩的高度

图4.2.2隔震结构减震计算分析模型示意

4.2.3隔震结构的减震计算分析一般宜采用时程分析法

震波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实际强震记录和 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际强震记录的数量不应少于 总数的2/3; 2多组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 符。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各自主要振型的 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 3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有效持续时间应为隔震结构等效 基本周期的5倍~10倍。一般可从首次达到该时程曲线最大峰值 的10%的时间点算起,到最后一点达到最大峰值的10%为止: 4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应符 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 5当取3组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取时程法的 包络值;当取不少于7组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取时 程法的平均值。地震波的数量不宜少于7组。 4.2.4水平向减震系数β和隔震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化mx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震波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实际强震记录和 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际强震记录的数量不应少于 总数的2/3; 2多组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 符。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各自主要振型的

4.2.4水平向减震系数βB和隔震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4.4下部结构计算分析

4.4.1下部结构采用独立支墩方式布置时,可按悬臂柱模型计算

式中:M一一i隔震支座的下支墩顶面由隔震支座水平变形引起的 力矩;

M; i隔震支座的下 力矩; Q; 一i隔震支座水平剪力; H. 一i隔震支座高度; P:—i隔震支座轴压力; u; i隔震支座水平位移

4.4.2 下部结构支柱框架计算模型示意

5.1.1隔震层的水平等效刚度和等效黏滞阻尼比可按下列公式 计算:

K,= ZK, fe = ZK,5,/K.

式中:Kh 隔震层水平等效刚度; 5.g 隔震层等效黏滞阻尼比: 5; ;一一j隔震支座由试验确定的等效黏滞阻尼比; K, j隔震支座由试验确定的水平等效刚度

5.1.2隔震橡胶支座的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隔震橡胶支座由试验确定设计参数时,竖向荷载应保持设 计压应力限值: 2采用等效侧力法计算水平向减震系数时,应取剪切变形 100%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黏滞阻尼比;对罕遇地震验算,宜采用剪 切变形250%时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黏滞阻尼比,当隔震支座直径 较大时可采用剪切变形100%时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黏滞阻尼比: 3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水平尚减震系数和进行罕遇地震验 算时,应以试验所得滞回曲线作为计算依据。 5.1.3根据试验所得滞回曲线计算橡胶支座的等效刚度和等效 黏滞阻尼比,以及屈服力、屈服前刚度、屈服后刚度时,应符合《橡 胶支座第1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GB20688.1和《建筑 隔震橡胶支座》JG118的有关规定。

5.2隔震层验算及构造

5.2.1隔震橡胶支座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竖向压应力不应超过

5.2.1隔震橡胶支座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竖向压应力不应超过 表5.2.1的规定。隔震支座有效直径不应小于400mm。

表5.2.1橡胶隔震支座竖向压应力限

王:1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竖向压应力应按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组合 计算; 2当橡胶支座的第二形状系数(有效直径与橡胶层总厚度之比)小 于5.0时应降低压应力限值:小于5不小于4时降低20%,小于4 不小于3时降低40%。

5.2.2隔震橡胶支座在罕遇地震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同时作用下, 拉应力不应大于1MPa,压应力不应大于2倍竖向压应力限值。 5.2.3隔震橡胶支座对应于罕遇地震水平剪力的最大水平位移 应符合下列要求:

5.2.2隔震橡胶支座在罕遇地震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同时作用下,

u;≤[u] u,=nu.

式中:u 罕遇地震作用下,第个隔震支座考虑扭转的水平位 移; [u]一一第i个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限值;对橡胶隔震支座, 不应超过该支座有效直径的0.55倍和支座内部橡胶总 厚度3.0倍二者的较小值; u 罕遇地震下隔震层质心处或不考虑扭转的水平位移; n:一一第i个隔震支座的扭转影响系数,应取考虑扭转和不 考虑扭转时支座计算位移的比值;当隔震层以上结构 的质心与隔震层刚度中心在两个主轴方向均无偏心

式中: Qd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的水平屈服力; 风荷载分项系数,采用1.4; Vwk一一风荷载作用下隔震层的水平剪力标准值 5.2.5隔震橡胶支座的弹性恢复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时,边支座的扭转影响系数不应小于1.15。

KmT≥1.400.

5外露的预埋件应有可靠的防锈措施

5.3隔震支座的性能要求

5.3.1建筑隔震橡胶支座主要包括天然隔震橡胶支座(LNR)、铅 芯隔震橡胶支座(LRB)。支座形状分为圆形和方形,宜优先选用 圆形。

5.3.2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型式可选用《橡胶支座第3部分

5.3.3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形状系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式中S. 隔震橡胶支座的第一形状系数; 隔震橡胶支座的第二形状系数: d.一隔震支座的有效直径(mm): d. 隔震橡胶支座内部钢板的开孔的直径(mm),铅芯橡胶 支座或无开孔取值为0: t.一一隔震橡胶支座单层橡胶层的厚度(mm): T一一隔震橡胶支座橡胶层总厚度(mm)。 3一般情况下,S.不宜小于15,S,不宜小于5

5.3.4隔震支座的有关技术性能要求应符合《建筑隔震橡胶支

5.3.5在经历相应设计基准期的耐久性试验后,隔震支座刚度

阻尼特性变化不超过初期值的±20%:徐变量不超过支座内部橡胶 总厚度的5%。 5.3.6隔震支座的产品性能必须经过型式检验合格,每项工程采 用的隔震支座的产品性能必须经过出厂检验合格。检验的方法和 数量等要求应符合《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 20688.3的规定。

阻尼特性变化不超过初期值的±20%;徐变量不超过支座内部橡胶 总厚度的5%。 5.3.6隔震支座的产品性能必须经过型式检验合格,每项工程采 用的隔震支座的产品性能必须经过出厂检验合格。检验的方法和 数量等要求应符合《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 20688.3的规定。

6.1.1隔震后上部结构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建筑抗震 没计规范》GB50011对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 定。 6.1.2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抗震措施,当水平向减震系数大于0.4 时不应降低非隔震时的有关要求;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4时,

6.1.1隔震后上部结构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建筑抗震 设计规范》GB50011对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规 定。 6.1.2隔震层以上结构的抗震措施,当水平向减震系数大于0.4 时不应降低非隔震时的有关要求;水平向减震系数不大于0.4时, 可适当降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对非隔震建筑的要 求,但烈度降低不得超过1度,与抵抗竖向地震作用有关的抗震构 造措施(墙、柱的轴压比)不应降低。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和乙类 的建筑,隔震后上部结构抗震措施所对应烈度与减震系数之间的 关系应符合表6.1.2的规定。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的建筑,其抗震 措施不应降低。

6.1.3隔震后上部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和罕 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对非隔震结构的规定

6.2.1隔震层顶部应设置现浇梁板式或装配整体式楼盖,且应符 合下列要求: 1隔震层顶部楼板厚度不应小于160mm隔震层顶部楼板不 设缝而上部结构设缝形成大底板时(图3.2.4b),楼板厚度不应小 于180mm。楼板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 不应小于0.25%; 2隔震层顶部框架梁的刚度和承载力,宜大于上部楼层框架 梁的刚度和承载力,框架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跨度的1/10,截面宽 度不宜小于350mm。 6.2.2隔震检修层、地下室或上部结构长度超过《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中伸缩缝最天间距限值时,应采取设置施工后 尧带、加强养护等措施,防止混凝土收缩裂缝。隔震层顶部梁板的 后浇带间距不宜大于40m,楼板钢筋在后浇带内宜断开并采用搭 接接头。

7.1.1隔震支座一般布置在隔震层顶面梁下位置(图7.1.1),上支 墩底面宜低于上部梁底标高100mm,下支墩顶面宜高于下部梁顶 标高200mm,一般情况下建议采用图7.1.1(a)的形式。

7.1.1隔震支座一般布置在隔震层顶面梁下位置(图7.1.1),上支 敦底面宜低于上部梁底标高100mm,下支墩顶面宜高于下部梁顶 标高200mm,一般情况下建议采用图7.1.1(a)的形式。

图7.1.1隔震层支墩形式示意

7.1.2支墩高度应满足支座连接板埋件放置及相连梁柱纵筋锚 固连接要求,支墩截面每侧不应小于连接板以外50mm。当考虑 后期支座更换时,应预留顶升设备位置。同一支墩处选用多个隔 震支座时,连接板之间的净距宜大于100mm 7+尚

7.1.3支墩、支柱框架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上部结构

7.2支墩截面设计及构造

7.2.1隔震层支墩、支柱及相连构件,应采用隔震结构罕遇地震 下隔震支座底部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力矩进行承载力验算。承载 力可按不计抗震等级调整的标准值验算。 7.2.2支墩截面不应小于墩高度的0.4倍和600mm.以及对应上 部底层柱截面三者的较大值。 7.2.3上支墩较短时(墩底面与梁底面的距离不大于300mm),隔 震支座以上框架柱的纵筋和箍筋可延伸至上支墩底部,并在上支 敦周边设置竖向封闭箍筋或上部开口的U形箍筋和环向箍筋(图 7.2.3),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隔震支座 预理钢板或连接板的内侧可根据局部承压计算确定是否设置钢筋

图7.2.3上支墩配筋示意

7.2.4下支墩、支柱以及高度较大的上支墩纵筋配筋率不应小于 1.0%,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肢距不应大于200mm,间距不应 大于100mm,且同时应满足相应抗震等级的构造要求

7.3支柱框架截面设计及构

7.3.1隔震层以下设置有支柱框架的地下室结构时(图3.2.3b、 ),地下室中直接支承隔震层以上结构的相关构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地下室侧向刚度与隔震检修层上一层结构侧向刚度的比 值不应小于2,侧向刚度可按等效剪切刚度计算; 2构件承载力设计时应满足隔震后设防地震的抗震承载力 要求,并按罕遇地震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承载力可按不计抗震 等级调整的标准值验算。 7.3.2支柱截面不应小于600mm和对应上部结构底层柱截面的 较大值,框架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2,截面宽度不小于 300mm

抗震设防烈度进行,甲、乙类建筑的抗液化措施应按提高一个液化 等级确定,直至全部消除液化沉陷 7.4.2当在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下非隔震房屋符合《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GB50011规定的地基和基础不进行抗震验算的范围时,隔 震房屋的地基和基础也可不进行验算。 7.4.3隔震建筑应采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建筑物容 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地基基础形式,应满足下列要 求: 1高层建筑,宜采用筏形基础或带桩基的筏形基础。当地质 条件好时,也可采用交叉梁式基础;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满足设 计要求时,可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 2多层建筑,当地质条件好时,可采用单独基础;当地质条件 较差时,宜采用交叉梁式基础、筏形基础或桩基础: 3独立基础和独立桩基承台应设置刚度较大的双向基础系 梁。

1高层建筑,宜采用筏形基础或带桩基的筏形基础。当地质 条件好时,也可采用交叉梁式基础: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满足设 计要求时,可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 2多层建筑,当地质条件好时,可采用单独基础;当地质条件 较差时,宜采用交叉梁式基础、筏形基础或桩基础: 3独立基础和独立桩基承台应设置刚度较大的双向基础系 梁。

8.1.1隔震结构应采取不阻碍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发生大变形 的措施,保证上部结构的水平变形不受周边地面、设施和隔震检修 层墙体的阻碍。 3.1.2上部结构的周边应设置竖向隔离缝(图8.1.2),缝宽不宜小 于各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下的最大水平位移值的1.2倍且不小于 200mm。相邻建筑防震缝的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3.2.4条的规定。 8.1.3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应设置完全贯通的水平隔离缝 图8.1.2),缝高不应小于20mm;当在隔震沟盖板部位设置水平隔 离缝确有困难时,应设置可靠的水平滑移垫层

1在室内设置检修人孔出人口和爬梯: 2隔震层地面应采用混凝土地面,并设置一定数量的集水坑 和潜水泵; 3隔震层应设置照明设施,照明开关宜设置在检修人孔附 近; 4隔震层梁下净高不宜小于1.0m,不应小于0.8m.板下净高 不宜小于1.8m。 8.1.5具有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隔震检修层,橡胶隔震支座周边应 设置防火隔离措施,其耐火极限应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按框架 柱采用,确定隔震支座上、下支墩尺寸时,应考虑防火隔离材料与 隔震支座之间留有空隙

3.1.6上部结构周边的水平、竖向隔离缝应采取防水措施,避免 雨水进入隔震检修层。水平隔离缝内可填充柔性材料。

可采用隔震沟形式(图8.1.2),且应与散水、室外台阶、坡道等配合 设计。 隔震沟高度较小时侧壁可采用砖砌体,高度较大时侧壁及底 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隔震沟侧壁应按挡土结构进行设计。 在隔震沟地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隔震沟底板也可采用从基 础系梁或条形基础外挑的做法

8.2.2穿越隔震层的门廊、楼梯、电梯、墙体、车道等部位,应

效措施以适应隔震层的罕遇地震水平位移

9隔震建筑的施工、验收和维护

9.1.1隔震工程应由主体结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施工单位应具 备相应的工程施工资质。 9.1.2工程施工前,隔震工程设计单位(包括隔震设计咨询单位) 应按审查批准的设计文件,向施工单位进行专项隔震施工技术交 氏:施工单位应编制隔震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经审 查批准并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需变更设计时,应按 照相应程序报审,经相关单位签证后实施。 9.1.3工程所采购的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参数应与设计文件 致,当不一致时,应由原设计单位复核。 9.1.4隔震支座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需要进行深化设计时,必须经 设计人员认可。 9.1.5除本规程的要求外,隔震建筑的施工、验收和维护应符合 /建然隔霍工租

9.2.1隔震支座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发货前应提供 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报告。

9.2.1隔震支座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发货前应提供 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报告。 9.2.2隔震支座产品的标志和标签除应符合《橡胶支座第3部 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20688.3的规定外,尚宜包含支座水平 出服力、水平屈服后刚度、竖向刚度、形状系数、单层内部钢板厚 度、单层内部橡胶厚度和橡胶层总厚度

9.2.3隔震支座应根据《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118、《橡

9.2.3隔震支座应根据《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118、《橡胶支座》

9.2.3隔震支座应根据《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118、《橡胶支座》 GB20688和《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360的要求进行 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见证检验

9.3.1在工程施工阶段,施工隔震支座上部结构时,应对隔震 支座进行临时固定,避免上部施工荷载对隔震支座产生水平位 移。 9.3.2在工程施工阶段,隔震层后浇带两侧悬挑区域支撑架应在 后浇带封闭后方可拆除,同时悬挑区域梁板上严禁堆载。 9.3.3应对隔震层顶部梁板采取专门的养护措施,减小混凝土收 缩变形对隔震支座的影响。 9.3.4隔震支座连接板和外露连接螺栓应采取防锈保护措施, 9.3.5在隔震支座安装阶段,应对支墩(或柱)顶面、隔震支座顶 面的水平度、隔震支座中心的平面位置和标高进行观测并记录。 9.3.6在工程施工阶段,对隔震支座宜有临时覆盖保护措施 9.3.7在工程施工阶段,应对隔震支座的竖向和水平变形做观测 并记录。

9.3.1在工程施工阶段,施工隔震支座上部结构时,应对隔震

9.3.8设备管线在穿越隔震层时应采用适应罕遇地震

9.3.9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的水平隔离缝的位置和高度,上

.0.9 部结构周边设置的竖向隔离缝(隔震沟)的位置和宽度,应符合设 计图纸。设计图纸无要求时,应由设计单位进行确认

9.4.1隔震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按 照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进行。 9.4.2建筑隔震工程上部结构验收和竣工验收时,均应对隔离缝

9.4.1隔晨结构工程施

9.4.2建筑隔震工程上部结构验收和竣工验收时,均应)

和柔性连接进行验收检查

9.5.1 应制订和执行对隔震支座进行检查和维护的计划。 9.5.2 应定期观察隔震支座的变形及外观。 9.5.3 应定期检查是否存在可能限制上部结构位移的障碍 物。 9.5.4在地震或火灾等可能对隔震支座造成损伤的灾害发生后, 要及时进行应急检查。 9.5.5定期检查和应急检查后应将橡胶隔震支座周边的防火隔 离措施恢复。 9.5.6隔震层部件的改装、更换或加固,应进行专项设计,并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 9.5.7隔震建筑应在建筑物的入口和隔震沟等部位设置铭牌标 识。

9.5.1 应制订和执行对隔震支座进行检查和维护的计划。 9.5.2 应定期观察隔震支座的变形及外观。 9.5.3 应定期检查是否存在可能限制上部结构位移的障碍 物。 9.5.4在地震或火灾等可能对隔震支座造成损伤的灾害发生后, 要及时进行应急检查。 9.5.5定期检查和应急检查后应将橡胶隔震支座周边的防火隔 离措施恢复。 9.5.6隔震层部件的改装、更换或加固,应进行专项设计,并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 9.5.7隔震建筑应在建筑物的入口和隔震沟等部位设置铭牌标 识

附录A隔震设计分析报告和隔震设计

A.0.1隔震设计分析报告的深度应满足隔震设计和审查的需要, 般应包含下列内容: 1工程概况; 2设计依据; 3隔震支座的布置平面及有关力学性能参数。隔震橡胶支 座的力学性能参数应包括有效直径、屈服前刚度、屈服力、屈服后 刚度、竖向刚度、第一形状系数、第二形状系数、橡胶层总厚度、等 效刚度、等效阻尼比等参数; 4隔震分析所采用的上部计算模型与上部结构设计采用的 非隔震计算模型的误差对比。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等效周期对 比; 5选用地震波的适用性分析: 6水平向减震系数和隔震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7橡胶隔震支座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竖向压应力和罕遇地震 下的水平位移、竖向拉应力、竖向压应力、水平剪力; 8 隔震层抗风验算; 9上部结构、下部结构与隔震支座间连接部件的设计建议; 10隔震结构的施工、验收和维护建议。 A.0.2隔震结构设计施工图中有关隔震设计的内容应满足隔震 施工和设计审查的需要,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1隔震结构的设计图纸应包括隔震设计说明、隔震支座平面 布置图、上下支墩详图和有关支座连接详图: 2隔震设计说明应注明下列内容,有关数据应与《隔震设计

报告》一致: 1) 专项《隔震设计分析报告》的名称和完成单位: 2) 有关隔震结构设计、检验和施工的专门标准:《建筑隔 震橡胶支座》JG118、《橡胶支座》GB20688、《叠层橡 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CECS126、《建筑隔震工程施工 及验收规范》JGJ360; 3) 水平向减震系数和隔震后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4) 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的性能目标(如采用): 5)隔震支座的类型以及有关力学性能参数。隔震橡胶支 座应包括有效直径、屈服前刚度、屈服力、屈服后刚度 竖向刚度、形状系数、橡胶层总厚度、等效刚度、等效阻 尼比等参数; 6)隔震支座应根据《建筑隔震橡胶支座》JG118、《橡胶支 座》GB20688和《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360的要求进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见证检验; 7 在经历相应设计基准期的耐久试验后,隔震支座刚度、 阻尼特性变化不超过初期值的20%;徐变量不超过支 座内部橡胶总厚度的5%; 8) 罕遇地震下隔震层的最大水平位移及相应隔离缝的宽 度要求; 9)隔震支座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要求; 10) )工程所采购的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参数应与设计文 件一致,当不一致时,应由原设计单位复核。 图纸中隔震支座的布置及型号应与《隔震设计分析报告》 隔震结构应采取不阻碍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发生大变形 造措施。图纸应包括隔震沟平面布置图、隔震沟做法、上部结 括隔震支座的上支墩)与下部墙体或构件间的隔离构造,穿

越隔震层的门廊、楼梯、电梯、车道等部位的隔离构造,条件相符时 可引用有关图集: 5图纸中应注明穿过隔震层的设备配管、配线采用柔性连接 或其他有效措施,以适应隔震层的罕遇地震水平位移: 6设计文件中不得指定隔震支座的生产厂家,隔震支座的力 学参数应具有通用性。隔震支座的名称代号应符合《建筑隔震橡 胶支座》JG118或《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 20688.3的规定

越隔震层的门廊、楼梯、电梯、车道等部位的隔离构造,条件相符时 可引用有关图集: 5图纸中应注明穿过隔震层的设备配管、配线采用柔性连接 或其他有效措施清心雅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适应隔震层的罕遇地震水平位移: 6设计文件中不得指定隔震支座的生产厂家,隔震支座的力 学参数应具有通用性。隔震支座的名称代号应符合《建筑隔震橡 胶支座》JG118或《橡胶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GB 20688.3的规定。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混凝土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规程

总则 45 术语和符号 46 隔震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47 3.2 结构布置 47 3.3 隔震设计的流程及图文表达要求 .48 1 隔震结构计算分析, · :49 4.1 一般规定 49 4.2 隔震结构减震计算分析· 49 4.3 上部结构计算分析 49 4.4 下部结构计算分析 50 5 隔震层设计 51 5.1 一般规定· 51 5.2 隔震层验算及构造 51 5.3 隔震支座的性能要求 52 上部结构设计: 6 53 6.1 一般规定 6.2看 截面设计及构造 · 53 下部结构和地基基础设计 : 54 7.1 一般规定 ·· 54 7.2 支墩截面设计及构造 54 7.3 支柱框架截面设计及构造 54 7.4 地基基础设计 55

重庆双桥区人民医院综合楼室内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隔震构造要求 56 8.1一般规定 56 8.2建筑隔离构造 .... 56 隔震建筑的施工、验收和维护。 60

1.0.2建筑隔震支座主要包括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和隔震弹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