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5110-2018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3.0.5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
节,绿色施工方案应将绿色施工的组织管理、目标设立、监督管 理机制、宣传培训、考核评价等要求融入其中,应充分考虑施工 现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尽量利用规划内设施,减少资源浪 费和环境污染:同时应选择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中采用 的产品、技术、设备和施工方法,应达到“四节一环保”要求。
3.0.8本条规定工程所用的原材、构(配)件和主要
产品应执行进场验收制和复验制GB 50275-2010标准下载,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现场配 制的混凝土等工程材料应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0.13本条给出了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基本规定。
3.0.14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200987号)执行,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 专项方案,专项方案应当由技术部门组织施工技术、安全、质量 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由施工单位技 术负责人签字。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总承包单位 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不需专家论证 的专项方案,经施工单位审核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总监理 工程师审核签字。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
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确保专项方案 内容完整、可行;专项方案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 规范;安全施工的基本条件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项目部根据 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组织实施。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如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 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n 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²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²及 以上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 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 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 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人工挖扩孔桩工程。 地下暗挖、顶管及水下作业工程。 预应力工程。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 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如下: 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 护、降水工程。
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 夏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 挖、支护、降水工程。 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n 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²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²及 以上。 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 集中荷载700kg以上。 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 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码头、桥梁、高架、烟窗、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 气(液)体或粉尘扩散、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 的拆除工程。 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信设施或其他建、构筑 物安全的拆除工程。 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控制范围的 拆除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水下作业工程。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 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5.2.4本条强调了施工降排水终止抽水后,应及时用砂、石等材料 填充排水井及拔除井点管所留的孔洞,防止人、动物不慎坠落 5.2.7土质条件或工程环境条件较差设有支撑的基坑,开挖时 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不得超挖”原则
5.5.2本条第2款规定围堰应稳固,但工程实践表明:土体变 应、沉降也会发生,应加以限定;无开裂、塌方、滑坡现象,背 水面无线流是堰体安全的基本要求
5.5.2本条第2款规定围堰应稳固,但工程实践表明
5.5.3本条对基坑开挖和地基处理的质量验收做出具体规
主控项目的检查方法是指验收时,多数为现场观察或检查施工方 案、施工记录、试验报告或检测报告等文件资料;检查数量则指 工程项目在隐蔽前的抽查数量。
5.5.8回填材料为土时,土质应均勾,其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含
水量(误差不超过3%);灰土应严格控制配合比,搅拌均匀, 颈色基本一致;压实后表面平整,无松散、起皮、裂纹;天然砂 石级配良好,粗细颗粒分配均匀,压实后不得有砂窝及梅花 现象。
1预制构件安装前,应进行入场检验,复验合格后方可入 场。入场检验应由监理人员、施工方质检人员组织实施,应检验 构件的观感质量、外形尺寸、预理件安装偏差;叠合类构件(如 叠合底板、叠合顶板)和非叠合类构件(如夹心墙板),构件制 作厂家应提供材料管理、生产管理、备案管理等方面有可查实的 质量控制文件和质量证明文件。 2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应包括进度计划(结构总 体施工进度计划、构件生产计划、构件安装进度计划),预制构 件运输方案(车辆型号数量、运输路线、现场装卸方法),施工 总平面图(场内通道、吊装设备布置、构件码放场地等),主要 施工措施(构件安装方案、构件临时支架方案、节点施工方案 防水施工方案等),安全保证措施和质量保证措施等。 3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验算,包括预制构件运输、码 放及吊装过程中的承载力验算,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施工临时荷 载作用下构件支撑系统和临时固定装置的承载力验算等。
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综合管屑
6.4.1 预制构件生产的通用工艺流程 模具及台车清理 2 模具组装 1)在模板组装前将模板上的残渣、铁锈等杂物清理干净
并涂刷脱模剂; 2)模具安装,需严格依图纸标准,保证构件外形尺寸。 置放钢筋 1)为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用塑料垫块将骨架支起; 2)钢筋规格禁止错用、代用等: 3)钢筋外露伸出长度,按图纸标准及公差标准执行。
1)对入模安装的预理件应核对其型号、规格尺寸,检查 其加工制作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2)预理件应有可靠的固定定位措施,保证其位置准确 牢靠,预理件安装尺寸偏差应符合有关要求
1)安装后的模板外形和几何尺寸; 2)钢筋、钢筋骨架、钢筋网片规格、型号、数量及其 位置; 3)主筋保护层; 4)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及数量。 结构层混凝土浇筑 1)浇筑混凝土在钢筋骨架理件位置确认后进行,混凝土 由流水线布料机布料。 2)混凝土采用振动台进行整面振捣,不可多料或少料。 表面抹平 1)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其上表面要求抹平压光: 2)采用三次抹压成型工艺: 粗抹平:刮去多余的混凝土(或填补凹陷),进行 粗抹; 中抹平:待混凝土收水并开始初凝用铁抹子抹光面,达
到表面平整、光滑; 精抹平:在初凝后,使用铁抹子精工抹平,力求表面无 抹子痕迹;平整度应符合要求。 8试块制作 同种配合比的混凝土每工作班取样一次,做抗压强度试块不 少于3组(每组3块),分别代表出模强度、出厂强度及28d强 度。试块与构件同时制作,出模前由试验室压试块并开出混凝土 强度报告,满足出模要求方可出模。 9养护 构件浇筑成型后覆盖进行密封养护,养护制度如下: 1)养护达6h后,进行洒水、盖膜养护; 2)养护达30h后,拆除模具,等待强度测评后脱模: 3)脱模前全面施水,入存放区后,每天上午、下午各施 水两次养护; 4)存放于车间外围的构件,需盖毛毡并每天上、下午各 施水两次养护。 10脱模、起吊翻转 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方可脱模:脱模前要将固定模板和 埋件的全部螺栓拆除,用规定工装吊装;应根据构件形状、尺寸 及重量要求选择适宜的吊具,尺寸较大的构件应选择设置分配梁 或分配桁架的吊具吊装,确保不损伤构件。 构件翻转后,应及时用铲子和棉丝仔细清理,不应损伤构件 表面及边角。 11表面处理 构件出模翻转后,存在的一般缺陷,经技术人员判定,不影 响结构受力的缺陷可以修补,详见以下修补方案: 1)修补材料
(1)修补主材:水泥基聚合物修补砂浆。该砂浆为水 泥、精选级配骨料、高分子聚合物胶粉以及其他 添加剂构成,砂浆黏结强度大于1.5MPa,抗压强 度大于35MPa。修补砂浆为水泥基材料,与混凝 土具有同寿命、同耐候性的优异性能,外观细 腻,颜色非常接近混凝土本体颜色,可以达到良 好的修补效果。 (2)界面处理材料:可再分散乳胶粉。 2)修补工具 钢丝刷、油漆刷、灰浆桶、手持电动搅拌机。 3)施工工艺流程 基面清理一支边模一润湿基面一配制修补砂浆一压实抹光 养护→检测出厂。 4)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基面清理:将边角缺损部位用钢丝刷刷去表面疏 松物质,用油漆刷刷去修补部位粉尘; (2)支边模:贴紧边角部位支模; (3)润湿基面:用油漆刷蘸水将修补位置润湿,表面 无明水; (4)配制修补砂浆:灰浆桶按照比例加入适量水,倒 入聚合物修补砂浆,开启手持搅拌机搅拌均匀, 无颗粒状,静置3min左右,再开启搅拌机搅拌 均匀; (5)压实抹光:将聚合物修补砂浆抹压入修补位置: 反复搓揉压实,再将砂浆表面抹光; (6)养护:砂浆终凝后即开始湿水养护3d~7d,检测 合格后出厂。
6.6.25预制拼装综合管廊连接接缝处防水施工质量是保证防 水性能的关键,施工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选材和施工,并采取严 格的检验验证措施。
6.6.31预制构件出厂交付时,应向使用方提供以下验收 资料
6.6.31预制构件出厂交付时,应向使用方提供以下
1)预制构件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表; 2)预制构件出厂质量验收表: 3)钢筋进厂复验报告; 4)混凝土留样检验报告; 5)套筒等主要辅材进场复验报告; 6)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 7)其他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等资料。 2预制装配整体式综合管廊应对墙板和湿接缝进行淋水试 验以检测防水性能。现场淋水试验应满足:淋水流量不应小于 L/(m·min),淋水试验时间不应少于2h,检测区域不应有遗 漏部位。淋水试验结束后,检查背水面有无渗漏
7非开挖施工管廊主体结构
7.1.1管廊与周边环境之间存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所以应查明周边环境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7.1.7本条第1款工作井的围护结构应考虑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环境、结构受力、施工安全等因素,并将技术经济比较选用 钢木支撑、喷锚支护、钢板桩、钻孔灌注桩、加筋水泥土搅拌 桩、沉井、地下连续墙等形式。 超过5m深的工作并均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根据受力条 件和便于施工等因素设计井内支撑,选择支撑结构体系和材料: 支撑应形成封闭式框架,矩形工作并的四角应加斜撑,圆形工作 井应加圈梁支撑。
7.2.1第1款,综合管廊顶进施
.2.1 第1款,综合管廊顶进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 案应包含以下内容: 1)顶进方法比选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2) 顶管机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3)工作井位置选择、结构类型及其洞口封门设计; 4) 管节、接口选型及检验,内外防腐处理: 顶管进、出洞口技术措施,地基改良措施; 6)顶力计算、后背设计和中继间设置; 7)减阻剂选择及相应技术措施; 8)施工测量、纠偏方法;
注:表中的D、H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4顶管工作坑的设计应考虑以
1)投料口、集水坑、排风口等井室的位置; 2)可利用坑壁土体作后背; 3)1 便于排水、出土和运输: 4)对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易于采取保护和安全施工 措施; 5)距电源和水源较近,交通方便; 6)地下水位以下顶进时,工作坑要设在管线下游,管道 坡度方向顶进,有利于管道排水; 7)直线顶管工作坑最好设在管道附属构筑物处,竣工后就 工作坑地点修建永久性管道附属构筑物:
8)工作坑的选址应尽量避开房屋、地下管线、池塘、架空 电线等不利于顶管施工的场所; 9)工作坑应根据线路平面、现场地形和地貌条件,在保证 通行的铁路、道路行车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挖填数量少、顶进长度 短的位置。
顶进的顶力大于顶进的阻力,管道就能正常顶进。顶进的阻力增 大时,由于管节和工作坑后背墙的结构性能不可能无限制(也没 有必要)地增加,继续增加顶力也毫无意义,更何况顶进设备的 自身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在确定施工最大充许顶力时,应 综合考虑管材力学性能、工作坑后背墙结构的充许最大荷载、顶 进设备能力、施工技术措施等因素。
7.2.9在设计后背时应充分利用土抗力、而且在工程进行中应
严密地注意后背土的压缩变形值,将残余变形值控制在20mm左 右;当发现变形过大时,应考虑采取辅助措施,必要时可对后背 土进行加固,以提高土抗力。
间形成稳定的、连续的泥浆套,其效果可通过顶力降低程厂 验证。
间形成稳定的、连续的泥浆套,其效果可通过顶力降低程度来 验证。 1对于松散的无黏性或是黏性较小的土层中(如砂层和砂
1对于松散的无黏性或是黏性较小的土层中(如砂层和砂 土层),在管道壁和土层间注入具有触变性的悬浮液(如膨润土 浆液)将大大减小管道和土层间的摩擦力;注入的润滑液应均匀 地覆盖于整个管道表面:注浆压力和注入的浆液量应该随时进行 监控,以避免对管道和邻近的建筑物造成破坏。 对于浆液难以到达的区域,可以在切削刀盘位置或顶管机的 尾部进行注浆;对于浆液容易到达的区域,可通过管道上的注浆 孔进行注浆,注浆结束后应对注浆孔进行密封
顶管施工过程中,要求润滑浆液能在管子的外周形成一个 比较完整的连续的润滑膜,达到良好的减摩效果;特别是在长 距离顶管过程中应要十分小心地选择注浆材料和完善注浆 工艺。 要达到注浆减阻目的,应满足如下要求: 1)地层和管线之间的环状间隙要足够大,在松散地层最小 应为20mm,在岩层中环状间隙甚至要达到30mm,并要求在整 个施工过程中和整个施工管段都要保持这样的间隙; 2)注浆材料在任何施工阶段都要保持其流动性,不能通过 孔壁漏失到地层中(对于损失的注浆材料应及时在量上给以补 充)。 2顶管施工所用触变泥浆的性能主要由以下6个指标来 控制: 1)比重:用于顶管施工的泥浆比重通常为1.1g/cm3~ 1. 16g/cm; 2)静切力:测定静切力一般用1min和10min两个标准的 终切力,一般很小,100Pa左右,在实际顶管施工 中可以不予考虑; 3)黏度:现场施工一般采用漏斗黏度,用漏斗黏度计进 行测量,单位是秒(s);顶管施工采用的触变泥浆黏 度较大,一般大于30s; 4)失水量:用于顶管的泥浆要求有较小的失水量,大于 25cm/30min的不宜用于顶管施工; 5)稳定性:指泥浆性能保持不变的持久性,以24h后从 泥浆中离析出来的水分与原体积的比作为稳定指标 用于顶管的泥浆要求无离析水; 6)pH值:在钢管顶进中,要求pH值小于10,以防对钢
管腐蚀的不良作用发生。 一般情况下,在现场按重量进行泥浆的配制,所有的主要材 料包括:膨润土、水、Na,CO,和CMC,有时也可以加入其他掺 合剂,如废机油、粉煤灰和其他高分子化合物等。材料的配比通 常为:
土:掺合剂=(20~30):1
7.2.12本条第1款规定施工过程中应对管道水平轴线和高程 顶管机姿态等进行测量,并及时对测量控制基准点进行复核,以 便发现偏差;顶管机的姿态应包括其轴线空间位置、垂直方向倾 角、水平方向偏转角、机身自转的转角。 本条第5款规定了纠偏基本要领:及时纠偏和小角度纠偏: 挖土纠偏和调整项进合力方向纠偏;刀盘式顶管机纠偏时,可采 用调整挖土方法、调整顶进合力方向、改变切削力刀盘的转动方 向、在管内相对于机头旋转的反向增加配重等措施
7.3.2施工测量:主要内容
下控制测量、掘进施工测量、贯通测量和竣工测量 第1款,始发和接收工作并所使用的地面近井控制点间进行 直接联测,可以减少测量环节,提高测量精度,是保证隧道贯通 的必要措施。
体系提出了要求,预制厂家推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管片 稳定并不断改进的最基本的条件。
了解、验证盾构适应性能及施工规律。在此段施工中应根据控制
地表变形及环保要求,沿隧道轴线和与轴线垂直的横断面布设地 表变形量测点,施工时跟踪量测地表的沉降、隆起变形;并分析 调整盾构掘进推力、掘进速度、盾构正面土压力及壁后注浆量和 压力等施工参数,从而为盾构后续掘进阶段取得优化的施工参数 和施工操作经验。
工难度大、控制沉降要求严、安全风险高,如对穿过建(构) 筑物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地表沉降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遇 到地下障碍物盾构可能无法掘进;穿过江河时,若措施不当可能 起突水等灾难性后果。因此盾构在特殊地段的施工技术及管理 应遵守的规定比一般地段的施工要求更严格,应制定并落实更详 细的针对性计划和措施
7.3.8盾构防水:盾构管廊防水以
防水为重点,辅以对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以保证管廊内面平均 漏水量满足设计要求。
7.4. 1 第2 款。浅埋、软弱围岩、岩溶、断层破碎带等自稳性
7.4.1第2款,浅埋、软弱围岩、岩溶、断层破碎带等自稳性 差的不良地质洞段开挖时易发生塌方,因而采用辅助施工方法如 超前锚杆、超前钢管、注浆等对地层进行预加固、超前预支护或 正水后方可进行开挖是保证施工安全、防止塌方发生的必要 手段。
7.4.2第3款,隧道开挖应着重局部超挖的控制,避
挖产生应力集中,影响围岩稳定性。隧道洞身开挖检验时应突出 开挖轮廓线圆顺。 本章提及的围岩级别均按照《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 50218 中的分类。
表2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1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要适当,过薄则粗骨料不易黏结牢 固,增加回弹量;过厚则由于混凝土自重下坠,影响混凝土与岩 面的黏结力,不易保证喷层致密。 2喷混凝土分层作业时,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才能进行 下一层喷混凝土作业,以免对前一层喷混凝土造成损害。两层对 间间隔较长时,表面已蒙上粉尘。受喷面应用风、水吹洗干净 岩面有较大凹洼时,应结合初喷找平。 3由于砂石料中含有一定的水分,掺入速凝剂后的混合料, 若停放时间过长,水泥易发生预水化,这不仅影响混凝土的速凝 效果,使回弹增多,而且还会造成混凝土后期强度的明显降低, 4喷射混凝土回弹物,已经发生水化作用,混凝土已凝固 不得重新用作喷射混凝土材料,只能作废料处理。 5喷嘴垂直岩面时,喷射效果最好;斜向喷射时,易产生
分离,回弹增加、剥离多。喷射距离应以冲击速度和附着强度为 最佳状态的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湿喷为1.5m~2.0m。喷射 压力是影响喷射混凝土粉尘量和回弹数的重要因素之一,风压保 持在0.1MPa左右。近儿年来工程上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当出现 超挖时,承包人为了节省喷射混凝土量,在设有钢架的超挖地 段,填塞未板、包装袋、片石等作为受喷面,使初期支护与围岩 脱离,初期支护不能与围岩共同工作,实际上形成了不与围岩共 同工作的整体式衬砌,这是非常危险的
操作,因为加水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规定衬砌施工时,充许在放样时将设计衬砌轮廓线扩大 50mm,主要考虑预留变形量和施工误差。
7.4.6第5款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旨在现场采集可反映施工过租
中围岩动态的实际信息,以判定隧道围岩和初期支护
态,分析支护结构参数和施工的合理性,为施工提供依据 必测项目是为了在施工中确保围岩的稳定,并通过判断围岩 的稳定性来指导施工的经常性量测,是所有隧道应进行的项目 这类量测通常测试方法简单、可靠性高、费用低,而且对监视围 岩稳定、指导施工有巨大作用。 第6款选测项目不是每座隧道都应开展的工作,是对一些有 特殊意义和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区段进行补充测试,以求更深入地 掌握围岩的稳定状态与锚喷支护的效果以及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 响状况,指导未开挖区段的设计与施工。这类量测项目测试较为 麻烦,量测项目较多,花费较大,一般只根据需要选择其部分 项目。 第7款对于浅理或超浅理隧道,隧道横断面方向的地表下沉 量测边界应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外,并在开挖影响范围以外设
置基准点。 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应布设在由设计确定的特别重要的施工 地段,包括地表有建(构)筑物地段。对施工中地表发生塌 并经修补过的地段,以及预先探测到地中存在构筑物或空洞的施 工地段,测点应尽量接近构筑物或空洞上方。 7.4.7特殊地段一般指岩溶、岩爆、瓦斯等不良地质以及黄土 膨胀岩土、流沙、富水软弱破碎围岩等特殊岩土,还包括可能对 施工产生影响的其他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如滑坡、危岩和崩 塌、泥石流、采空区、活动断裂和冻土、盐渍岩土、风化岩、残 积土等。
第2款,虽然工作井不属于工程的结构,但作为施工的临时 结构物,对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的保证起到关键作用,应严格 控制。
第3款,顶管施工的无压力管道的管底坡度无明显反坡现 象。无明显反坡是指不得影响重力流或管道维护,检查时可通过 现场观察或简单量测方法判定。 第4款,接口处无滴漏是指管道处于地下水包裹时检验 项目。
第2款,盾构管片制作质量检验分为工厂预制、现场制作进 行控制,有条件时应采用工厂预制盾构管片。 第5款,管片制作完成后,应对构件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 行检查,并做出记录。当检查发现缺陷时应按《盾构法隧道施工
及验收规范》GB50446的规定执行。 第7款,主要焊缝是指钢管片两侧面板与两端面板间的焊 缝,以及它们与顶弧板之间的焊缝。
第1款,本条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保证隧道使用功能而要求 的质量验收标准。 第3款,开挖应按设计要求作业,原则上不应欠挖。但如遇 到大块完整坚硬岩石,由于岩面硬度较大,往往造成个别部位欠 挖,如采取补炮,则势必造成较大的超挖,浪费工料,且二次扰 动围岩。故本条文规定了不影响衬砌设计要求和质量的欠挖限 值。但拱墙脚以上lm内衬砌断面不得减薄,因此此处本条文规 定“不得欠挖”。 第10款,为确保钢架的支护效果,围岩、钢架、喷射混凝 土应形成一个整体。所以要求钢架应被喷射混凝土包裹,同时钢 架还应与围岩密贴顶紧。 第14款,隧道开挖总不免会有超挖。超挖量随岩质、裂缝 伏况、开挖方式和方法等而异,超挖过多,不仅因出渣量和衬研 量增多而提高工程单价,而且由于局部挖掉围岩会产生应力集 中,因此应尽量减少超挖量。
8.1.3进行防水结构或防水层施工时,现场应做到无水、无泥 浆,这是保证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在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应做好周围环境的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 的工作。 排除基坑周围的地面水和基坑内的积水,以便在不带水和泥 浆的基坑内进行施工。排水时应注意避免基土的流失,防止因改 变基底的土层构造而导致地面沉陷。 为了确保地下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条规定地下水位应降 低至工程底部最低高程500mm以下的位置,并保持已降的地下 水位至整个防水工程完成。对于采用明沟排水施工的基坑,可适 当放宽规定,但应保持基坑干燥
8.2.3关于防水混凝土对水泥品种的选用,原规范规
标现尔口 种按设计要求选用。由于《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一2007的 实施,替代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一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344一1999和《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一1999三个标 准。根据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 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其中混合材料应包 括粒化高炉矿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
料。从《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可以看到:硅酸盐水泥掺有混 合材料不足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有混合材料为5%~20%, 而矿渣硅酸盐水泥充许掺有20%~70%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火 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允许掺有20%~40%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允许掺有20%~40%的粉煤灰。同时,随着 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自前将用手配制混凝土的硅酸盐水泥及粉煤 灰、磨细矿渣、硅粉等矿物掺合料总称为胶凝材料。为了简化混 凝土配合比设计,本条规定了“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 酸盐水泥,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经试验确定”。也就是说,通 过试验确定其配合比,以确保防水混凝土的质量。 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可以根据侵蚀介质的不同,选择相 应的水泥品种或矿物掺合料。
8.2.4对本条说明如下
1砂、石含泥量多少,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同时对 混凝土抗渗性能影响很大。特别是泥块的体积不稳定,干燥时收 缩、潮湿时膨胀,对混凝土有较大的破环作用。因此防水混凝土 施工时,对骨料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均应严格控制。 2海砂中含有氯离子,会引起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对混凝 土结构产生破坏。在没有河砂时,应对海砂进行处理后才能使 用,本条增加了“不宜使用海砂”的规定。依据《普通混凝士 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一2006,采用海砂配制混 疑土时,其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以十砂的质量百分 率计。 3地下工程长期受地下水、地表水的侵蚀,且水泥和外加 剂中将难以避免具有一定的含碱量。若混凝土的粗细骨料具有碱 活性,容易引起碱骨料反应,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因此本条还增 加了“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混凝土用砂、石,应进行
碱活性检验”的规定。
8.2.5粉煤灰的质量要求应名
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有关规定;硅粉的质量要求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CB/T 18736的有关规定
内外加剂种类很多,只对其质量标准做出规定很难保证工程质 量。选用外加剂时,其品种、掺量应根据混凝土所用胶凝材料经 试验确定。对于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地下工程混凝土, 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增加黏滞性,减少分层离析和沉降泌水,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 冻融循环、抗侵蚀能力等耐久性能。绝大部分减水剂,有增大混 凝土收缩的副作用,这对混凝土抗裂防水显然不利,因此应考虑 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选用收缩率更低的外 加剂。 外加剂材料组成中有的是工业产品、废料,有的可能是有毒 的,有的会污染环境。因此规定外加剂在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过程 中,不能损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
8.2.10本条对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控制做了具体规定集安至双辽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增
加了混凝土入泵时的落度充许偏差规定
1规定了各种原材料的计量标准,避免由于计量不准确或 扁差过大而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确保混凝土的匀质性 抗渗性和强度等技术性能 2拌合物落度的大小,对拌合物施工性及硬化后混凝土 的抗渗性和强度有直接影响,因此加强珊落度的检测和控制是十 分必要的。 由于混凝土输送条件和运距的不同,掺人外加剂后引起混凝
8.2.19本条针对防水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的取样频率与留置组
数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同时,本条还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试 验方法和混凝土强度评定做出了规定。
8.2.20大体积防水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如表面热量散失得快DB11/T 1817-2021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铺装层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