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5008-2021 居住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计算标准.pdf6.2.1建筑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总量为使用维护阶段各环节的 碳排放之和,应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Csy 建筑使用维护阶段的碳排放量(kgCOze); Cnk 暖通空调系统的碳排放量(kgCOze); Czs 照明及设施设备的碳排放量(kgCOze); Csr 生活热水系统的碳排放量(kgCOze); Csw 设备维护的碳排放量(kgCOze); Ckz 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碳减排量(kgCO2e)。 6.2.2 每个环节的碟排放应根据冬环节特占分别计管
6.2.2每个环节的碳排放Q/GDW 13014.1-2018 10kV箱式变电站采购标准 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应根据各环节特点分别计算。
环节碳排放量可包括冷源、热源、输酉
端空气处理设备的能耗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6.3.2暖通空调环节的碳排放量应是其能耗和碳排因子及建筑 使用制冷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之和,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建筑暖通空调环节的碳排放量(kgcO,e): 暖通空调环节的第i类能源消耗量(kwh/a): 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取值见表F.0.2); 建筑消耗终端能源类型,包括电力、燃气、石油、市 政热力等; 建筑使用制冷剂产生的碳排放量(kgCOze/a); 制冷剂类型; 设备的制冷剂充注量(kg/台); 设备使用寿命(a); 制冷剂r的全球变暖潜值(取值见表G.0.1)。
Enki 暖通空调环 的第i尖能源滑耗单kwna EF一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取值见表F.0.2); i一建筑消耗终端能源类型,包括电力、燃气、石油、市 政热力等; C建筑使用制冷剂产生的碳排放量(kgCOze/a); 制冷剂类型; m一设备的制冷剂充注量(kg/台); ye—设备使用寿命(a); GWP一制冷剂r的全球变暖潜值(取值见表G.0.1)。 6.3.3暖通空调环节能耗的计算参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 建筑能耗标准》GB51161、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JGJ2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 134和地方标准《居住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J61/T81确定。
6.4.1照明及设施设备环节的碳排放量应由其能耗和碳排放因 子计算:
Czs =ZEsi ×EF
式中:Cs 照明及设施设备环节的碳排放量(kgCOze); Ezsi——照明及设施设备环节的第i类能源消耗量(kWh/a); EF一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取值见表F.0.2); 一一建筑消耗终端能源类型,包括电力、燃气、石油等。 6.4.2建筑碳排放计算采用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应同设计文件一致
6.4.3照明系统无光电自动控制系统时,其能耗计算应按下式 计算:
ZZPijA;ti. +24P,A 1000
式中:E, 照明系统年能耗量(kWh/a); 一 第i种建筑空间类型中的第i种能耗密度(W/m²): A:第i种建筑空间类型的照明面积(m²); ti;—第i种建筑空间类型中的第j种能耗时间(h); Pp 应急灯照明功率密度(W/m²); A建筑面积(m²) 6.4.4 电梯系统能耗应按下式计算,且计算中采用的电梯速度、额
应急灯照明功率密度(W/m); A建筑面积(m²)。 6.4.4电梯系统能耗应按下式计算,且计算中采用的电梯速度、额 定载重量、特定能量消耗等参数应与设计文件或产品铭牌一致。
6.4.4电梯系统能耗应按下式计算,且计算中采用的电梯速度、额 定载重量、特定能量消耗等参数应与设计文件或产品铭牌一致。
式中:E。 年电梯能耗(kWh/a): 特定能量消耗(mWh/kgm); 电梯年平均运行小时数(h): V 电梯速度(m/s); W—电梯额定载重量(kg); E standby 电梯待机时能耗(W); 电梯年平均待机小时数(h)
3. 6Pt, VW + E standby ts 1000
6.5.1生活热水环节的碳排放量可由其能耗和碳排放因子计 算:
Csr=ZEwi ×EF
式中:Csr 生活热水环节的碳排放量(kgcO2e): Ew.i—生活热水环节的第i类能源消耗量(kWh/a); EF一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取值见表F.0.2): 一建筑消耗终端能源类型,包括电力、燃气、石油、市 政热力等。 6.5.2建筑生活热水系统能耗应按下式计算,且计算采用的生 活执水系统的执源效率应与设计文件一致
式中:Ew 生活热水系统年能源消耗(kWh/a): Q —生活热水年耗热量(kWh/a); Q。—太阳能系统提供的生活热水热量(kWh/a); mr 一生活热水输配效率,包括热水系统的输配能耗、管 道热损失、生活热水二次循环及储存的热损失 (% ) ; 6.5.3建筑物生活热水年耗热量的计算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运
6.5.3建筑物生活热水年耗热量的计算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运
6.6.1空调设备维护以10年为年限,其碳排放量见表H.0.1。 6.6.2 电梯设备维护以25年为年限,其碳排放量见表H.0.1。 6.6.3 太阳能光伏板维护以25年为年限,其碳排放量见表H.0.1
6.6.1空调设备维护以10年为年限,其碳排放量见表H.0.1。
6.7.1本标准中可再生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系
6.7.1本标准中可再生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
6.7.1本标准中可再生能源系统包括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系 统、地源热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对应的碳减排量应按下式进 行计算:
Ckz =Crs + Cgf + Cn
式中:Ckz 一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碳减排量(kgCOze); C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碳减排量(kgCO,e);
光伏系统的碳减排量(kgCOze); 一风力发电系统的碳减排量(kgCOe); 太阻能热水系统提供能量可按下式计算:
6.7.2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能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s.a 一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年供能量(kWh); Ac —太阳集热器面积(m²); JT 一一太阳集热器采光面上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MJ/m²); 管路和储热装置的热损失率(%)。 6.7.3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碳减排量应计算在暖通空 调系统内
6.7.3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碳减排量应计算在暖通空 调系统内。
5.7.4光伏系统的年发电量可按下式
式中:Epv 光伏系统的年发电量(kWh); 光伏电池表面的年太阳辐射照度(kWh/m²): Ke 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 Ks 光伏系统的损失效率(%); Ap 。光伏系统光伏面板净面积(m²)。 6.7.5 风力发电机组年发电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E =0. 5pCr(z) V’AwP 1000 C(z) = KrIn(z/z Aw=5D°/4 APD 0.5pV3 Z 87600. 50pV3 APD = 8760
7.2.1拆解阶段对应碳排放量应为拆解阶段各环节的碳排放量 总和,按照下式计算:
7.3.1拆解施工的碳排放量应按照下式计算:
7.3.1拆解施工的碳排放量应按照
第i种工程机械的台班数据量。
建材回收的碳减排量应按照下式计
A.0.1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应按表A.0.1选取 表A.0.1主要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表
A.0.1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应按表A
附录 A主要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
表A.0.1主要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表
续表A.0.1主要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表
附录B建材运输碳排放因子
B.0.1混凝土的默认运输距离值应为40km,其他建材的默认运 输距离应为500km。各类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因子应该按表B.0.1 选取
表 B. 0. 1 各类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因子表
附录C常用工程机械碳排放因子
C常用工程机械碳排放因
常用工程机械碳排放因子根据表C
表C.0.1常用工程机械碳排放因子表
续表C.0.1常用工程机械碳排放因子表
D.0.1 临时设施面积指标根据表D.0.1选取 表 D.0.1临时设施面积指标
D.0.1临时设施面积指标根据表D.(
附录 D临时设施面积指标
表 D.0.1 临时设施面积指标
附录E临时设施运行特征
E.0.1计算临时设施碳排放时临时房屋运行特征应符合表E. 0.1的规定。
E.0.1计算临时设施碳排放时临时房屋运行特征应符合表E. 0.1 的规定,
表 E.0.1 临时设施运行特征
F.0.1 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根据表F.0.1及 表F.0.1电力系统碳排放因子
附录 F各类能源碳排放因子
表F.0.1电力系统碳排放因子
0.1电力系统碳排放
表F.0.2化石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因子
G.0.1常见制冷剂的全球变暖潜值GWP根据表 表G.0.1常见制冷剂的全球变暖潜值C
附录 G制冷剂的全球变暖潜值
常见制冷剂的全球变暖潜值GWP
表G.0.1常见制冷剂的全球变暖潜值GWP
续表G.0.1常见制冷剂的全球变暖潜值GWP
H.0.1 各类需要维护的设备碳排放因子根据 表H.0.1维护设备碳排放因子
附录H维护阶段碳排放因子
表H.0.1维护设备碳排放因子
表 I.0.1 建材回收率及碳减排量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51366 《建筑碳排放计量标准》CECS374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GB/T 2404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GB/T 2404 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T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 8 《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T346 9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26 1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34 11 《居住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J61/T81
居住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计算标准
1 总则 40 2 术语和符号 41 2.1术语 41 3 基本规定 43 4 计算方法 45 4.1 一般规定 45 4.2 计算边界 45 4.3 计算方法 46 5 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 47 5.1 一般规定 47 5.6 施工临时设施 47 6. 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计算 49 6.1 般规定 49 6.3 暖通空调 49 6.4 照明及设施设备 50 6.5 生活热水 52 6.7 可再生能源 .. 53 1 拆解阶段碳排放计算 57 7. 1 般规定 57
1.0.1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计算,建筑行业消耗了全球大约 30%~40%的能源,并排放了儿乎占全球30%的温室气体,如果 不提高建筑能效,降低建筑用能和碳排放,到2050年建筑行业温 室气体排放将占总排放量的50%以上。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 高,建筑能耗不断攀升。提升建筑能效、降低建筑能耗、发展清洁 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是未来建筑领域低碳减排 的必要途径,也将是我国实现碳减排自标的重要手段。中国应对 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一一中国国 家自主贡献》确定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2060年 前实现碳中和。 通过本标准相关计算方法和计算因子规范建筑碳排放计算, 引导建筑师在设计阶段考虑其全寿命期节能减碳,增强建筑及建 材企业对碳排放核算、报告、监测、核查的意识,为未来建筑物参 与碳排放交易、碳税、碳配额、碳足迹,开展国际比对等工作提供 技术支撑。
1.0.2通过对不同建筑设计方案的全寿命期碳排放量计算日
较,可优选建筑设计方案、能源系统方案和低碳建材,为建筑物低 碳建造和运行提供技术依据。
2.1.1建巩全寿命期主要包含的过程有规划设计、建巩材科与 设备的生产与运输、建筑施工、建筑使用与维护、建筑拆除、废弃 物处理、建材回收等:而在具体的阶段划分上,从3阶段到9阶段 不等,其中3个阶段和4个阶段的划分方法应用较广泛。本标准 将建筑全寿命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物化阶段、使用维护阶段及折 解回收阶段
其计算结果通常使用kgCO2;建材生产和运输及制冷剂排放的温 室气体包括各种温室气体,其碳排放强度通常使用二氧化碳当量 (kgCO,e)表示。
2.1.3不同温室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程度不同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在温室 体的总增温效应中,二氧化碳(CO,)贡献约占63%,甲烷 CH4)贡献约占18%,氧化亚氮(N,O)贡献约占6%,其他贡献约 占13%。为统一度量整体温室效应的结果,需要一种能够比较不 司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由于CO,增温效益的贡献最大,因 此规定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
模因素,将总量折合成碳排放强度,便于比较同类型建筑碳排放 强度。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强度是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总量除 以建筑面积折合成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强度。
2.1.7建筑物从建材原料开采到寿命完结.时间周期长,产业链
长。为保证在建筑碳排放计算过程中,不出现与建材工业碳排放 计算、交通运输碳排放计算等重叠,本标准对建材生产及运输、建 造及拆解、建筑物运行维护三个阶段进行了明确的边界划分。
长。为保证在建筑碳排放计算过程中,不出现与建材工业碳排放 计算、交通运输碳排放计算等重叠,本标准对建材生产及运输、建 造及拆解、建筑物运行维护三个阶段进行了明确的边界划分。 2.1.8建筑物类型多样,建材数量众多,建造方式种类多,能源 系统多样,有着“非标准化、难以复制重现”的特点,因此本标准选 择相对普遍和通用的建材、建造方法,给出其碳排放因子,便于统 计算基准并进行结果比较。
系统多样,有着“非标准化、难以复制重现”的特点,因此本标准选 择相对普遍和通用的建材、建造方法,给出其碳排放因子,便于统 一计算基准并进行结果比较。
3.0.1本标准适用于单体建筑和同类相似建筑组成的建筑群的 碳排放计算。对建筑群,则可通过对各单体建筑碳排放进行合 计。本标准强调通过计算得到建筑物的碳排放量,指对设计图 纸、施工方案等技术材料中与碳排放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 和汇总,使用本标准给出的方法和因子,计算得到建筑碳排放量 建筑物实际碳排放量可在建筑物实际运行阶段通过计量获得。 建筑物在材料开发、生产、运输、运行维护、施工及拆解等各 阶段均产生碳排放,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通过全寿命期碳排放 计算,可全面了解建筑物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建筑全寿命期 有多种不同划分方法,本标准将其划分为建筑物化阶段、使用维 护和拆解三个阶段。建筑全寿命期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应选择 本标准中相应章节规定的计算边界和方法进行计算。需要说明 的是,自前国际上建筑碳排放主要指建筑物建造和运行阶段碳排 放,本标准考虑建筑全寿命期,将建筑拆解和建材回收也纳入计 算当中,
3.0.2根据《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国碳排
本包括二氧化碳(CO)、甲烷(CH)、氧化亚氮(NO)、氢氟碳化 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等主要温室气体。 3.0.3计算建筑因电力消耗造成碳排放时,应采用由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区域电网平均碳排 放因子。西北区域电网边界包括陕西省,即陕西省区域电网平均 碳排放因子是0.9316kgCO,e/kWh。
准提供的方法和要求计算,为提高计算效率,也可使用基于本标 准方法和数据开发的工具计算。为保证结果的时效性,可采用更 新的数据计算。
4.1.1建筑物全寿命期的碳排放涉及暖通空调、生活热水、照明 等系统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及可再生能源系统产能的碳减 排量。在建筑碳排放边界将不同的能量消耗换算为建筑物的碳 排放量,并进行汇总,最终获得建筑物的碳排放量。 4.1.2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对建 筑设计寿命划分为四类,见表1.其中普通建筑设计寿命为50年
排放量,开进行汇总,最终获得建筑物的碳排放量。 4.1.2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对建 筑设计寿命划分为四类,见表1,其中普通建筑设计寿命为50年。
4.1.2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
4.2.3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在住宅建筑碳排放计算中,由于家电 使用、炊事等活动与居民个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变化量大,难以 界定,因此家庭生活产生的碳排放不应包含在建筑全寿命期碳排 放中,应单独纳人个人生活碳排放中。个人碳足迹是指个人日常 生活中衣食住行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目前网络上提供了很
多为宣传低碳生活方式,可简单计算个人或家庭碳足迹的免费计 算器。
4.3.1对标建筑工于2007年,至2018年已运行使用11年,期
4.3.1对标建筑竣工于2007年,至2018年已运行使用11年,期 间没有发生建筑主体、保温层、防水层、设备的维护。对标建筑全 寿命期的碳排放量为90014327.1kgC0ze,具体计算见下表2。
表2对标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量
4.3.3以陕西省西安地区主要城镇某典型居住建筑为对标方 案。按照本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对标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 强度为:2297.87kgC0ze/m²。对标方案是32层板式住宅,总建筑 面积是39173m*(见图1);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 烈度8度;共2个单元,每单元四户,共240户;设计寿命为50年, 于2005年施工建造,2007年工。2010年、2014年和重新计算 的2005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在清单范围口径、编制方法和数据 来源方面一致可比,设计图纸见图1。
5.1.1物化阶段是指从项目开工建设开始到竣工验收结束,主
5.1.1物化阶段是指从项目开工建设开始到竣工验收结束,主 要包含建筑材料的生产、建材及设备的运输、建筑的施工建造等。 建材的选择、运输方式的选择、施工过程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及现 场照明等都会对该阶段碳排放量产生很大影响
5.1.2建筑物化阶段的计算边界应符合以下规定:
1计算时间应从项目开工起至项目竣工验收止; 2建筑施工区域内所有机械设备的场内移动、使用、维护过 程中消耗的电、柴油、汽油等能源的碳排放量应计入: 3现场搅拌的混凝土、砂浆,现场制作的构件、部品的生产 和加工能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应计入: 4施工人员劳动产生的碳排放量不计人。 5.1.3 纳人计算的主要建筑材料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选主要建筑材料的总重量不应低于建筑中所耗建材总 重量的95%; 2当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重量比小于0.1%的建筑 材料可不计算。
1所选主要建筑材料的总重量不应低于建筑中所耗建材总 重量的95%; 2当符合本条第1款的规定时,重量比小于0.1%的建筑 材料可不计算。
5.6.1施工临时设施的碳排 要包括建筑施工区域内的办
5.6.1施工临时设施的碳排放量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区域内的办
量,生活区内空调和照明产生的碳排放量,食堂消耗电、燃气等能 源的碳排放量。 其中西安地区临时设施的采暖时间为11月15日至次年3月 15日,空调制冷时间为6月15日至8月31日。其中供暖时间每 部每年960h,制冷时间每部每年600h
建筑各区域的月照明小时数和照明功率密度
6使用维护阶段碳排放计算
6.1.1建筑物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涉及暖通空调、生活热水、照 明等系统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及可再生能源系统产能的碳 减排量的计算。在建筑碳排放边界将不同的能量消耗换算为建 筑物的碳排放量,并进行汇总,最终获得建筑物的碳排放量。 6.1.2计算范围是指输送到位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建筑红 线边界,为该建筑提供服务的能量转换与输送系统(如各种形式 的发电系统、集中供热系统、集中供冷系统等)的燃煤、燃油、燃 气、生物质能源、风能、太阳能等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
6.3.1供暖空调系统能耗由冷热源的能耗、输配系统及末端空 气处理设备的能耗构成,输配系统包括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 热水系统和风系统。
6.3.2当多联机空调系统需
6.3.2当多联机空调系统需要排空制冷剂进行维修时,
6.4.1照明系统应按面积计算建筑物的能量消耗,进而计算建 筑物的照明系统的碳排放。全装修居住建筑每户设计照明功率 密度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 的现行值。
6.4.1照明系统应按面积计算建筑物的能量消耗,进而计算建 筑物的照明系统的碳排放。全装修居住建筑每户设计照明功率 密度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 的现行值。 6.4.3建筑照明为满足建筑功能提供了必要条件,良好的建筑 照明条件有利于生产、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为了对 建筑物提供必要的照明条件,照明系统消耗一定的能源并产生碳 排放。建筑物照明能耗是建筑物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准 确计算照明系统的能源消耗需要考虑灯具的效率、使用时间、人 员、控制策略、自然采光等对照明能耗的影响, 6.4.4随差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梯的使用量急剧增长电梯
照明条件有利于生产、工作、学习和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为了对 建筑物提供必要的照明条件,照明系统消耗一定的能源并产生碳 排放。建筑物照明能耗是建筑物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准 确计算照明系统的能源消耗需要考虑灯具的效率、使用时间、人 员、控制策略、自然采光等对照明能耗的影响
的能耗强度大,其能耗受使用时间影响较大。随着电梯技术,无 其是驱动技术的发展,除了大吨位货梯,永磁同步叟引机驱动的 电引电梯已经成为新装电梯的标准配置。电梯的能耗情况不仅 与电梯自身的配置情况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的结构、电梯的数量 和布局、建筑内客流情况以及电梯的调度情况有关,因此电梯的 能耗计算复杂,准确计算需要通过建立能耗仿真模型等方式计算
某特大桥梁挂篮实施性 施工组织设计表4待机时的能量需求等级
表5运行时的能量需求等级
国内外学者对电梯的待机时间和运行时间进行了研究和总 结,下表6中列出了相关研究结果,可供计算时使用。
表6常见电梯平均运行时间和平均待机时间
6.5.2准确计算生活热水在储存、输配过程中的各项热
6.5.2准确计算生活热水在储存、输配过程中的各项热损失,包 括生活热水输配热损失、储热水箱热损失和二次循环能耗损失。 这些损失是生活热水系统能耗计算的难点,应通过生活热水输配 效率(m)综合考虑。 生活热水系统的热源包括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热泵热水 器等类型,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的效率较为稳定,可直接按额 定功率进行计算,但热泵型热水器的效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应采用年系统平均效率进行计算。 影响建筑物生活热水系统综合效率的其他因素主要有储水 罐的热损失、配水管网的热损失、水温不稳定产生的热损失、热水 盾环导致的热损失等,这些都与生活热水的系统形式等有关 6.5.3生活热水的需求量同室内人员的数量、使用习惯和活动 类型有关。生活热水的计算应按室内的人员和房间的类别来计 算,而不是按房间面积来确定。这里的生活热水不包括饮用水和 饮事用水,仅包括日常洗浴的热水供应, 生活热水消耗的能源是建筑物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生 活热水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很难找到准确的规律,因此,生活 热水的能耗很难准确计算。使用模式对最终的计算结果有很重大 的影响。实际使用中,生活热水也有多种供给方式,包括集中生活 热水供应和分散式生活热水供应。使用的热源也种类繁多,包括燃 煤锅炉、燃气锅炉、空气源热泵、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等。 本计算方法中对生活热水的计算针对单栋建筑物,采用准静态 计算方法计算建筑物的生活热水的能量消耗,最终计算出建筑物的生 活热水产生的碳排放。水的比热容是4.187,单位为kJ/(kg·K)。
5.5.2准确计算生活热水在储存、输配过程中的各项热损失,包 括生活热水输配热损失、储热水箱热损失和二次循环能耗损失 这些损失是生活热水系统能耗计算的难点,应通过生活热水输配 效率()综合考虑。 生活热水系统的热源包括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热泵热水 器等类型,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的效率较为稳定,可直接按额 定功率进行计算,但热泵型热水器的效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应采用年系统平均效率进行计算。 影响建筑物生活热水系统综合效率的其他因素主要有储水 罐的热损失、配水管网的热损失、水温不稳定产生的热损失、热水 盾环导致的热损失等,这些都与生活热水的系统形式等有关
类型有关。生活热水的计算应按室内的人员和房间的类别来计 算,而不是按房间面积来确定。这里的生活热水不包括饮用水和 欢事用水,仅包括日常洗浴的热水供应, 生活热水消耗的能源是建筑物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生 活热水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很难找到准确的规律,因此,生活 热水的能耗很难准确计算。使用模式对最终的计算结果有很重大 的影响。实际使用中,生活热水也有多种供给方式,包括集中生活 热水供应和分散式生活热水供应。使用的热源也种类繁多,包括燃 煤锅炉、燃气锅炉、空气源热泵、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等。 本计算方法中对生活热水的计算针对单建筑物,采用准静态 计算方法计算建筑物的生活热水的能量消耗,最终计算出建筑物的生 活热水产生的碳排放。水的比热容是4.187,单位为kJ/(kg·K)。
淮沭某特大桥40m现浇梁施工组织设计6.7.1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