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5076-201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安徽省).pdf

DB34-5076-201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安徽省).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5473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5076-201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安徽省).pdf

主往不尽相同,因而必须采用经评审认可的软件,! 气象数据是软件计算的依据性资料,必须统

4.1.5本条为便于节能设计计算建模,分析了建筑平、立面组合的常

本条为便于节能设计计算建模,分析了建筑平、立面组合的常见情况,当设

计项目规模大而复杂,超出了本条预计中的组合情况时某办公楼装饰工程投标书施工方案,可咨询节能计算软件公司 协助解决。

图4.2.1气体间隔层厚度对K值的影响

3外墙与外门窗框间的密封构造措施,是确保发挥门窗节能性能的重要措施, 也有利于提高防水、抗渗性能。 玻璃幕墙的窗槛墙、防护挡板等部位的外侧,应填充保温、防火材料,且上下 收口部位应加以封堵,既保证了玻璃幕墙层间的防火安全性能,同时也提高了窗槛 墙的保温性能(在窗墙面积比计算中,凡有保温层的窗槛墙,可将其视作外墙的 部分不计入窗面积中)。 门窗洞口侧边(四个面)加做保温层,可以减少门窗洞口处的传热(冷)损失: 考虑到一般门窗框比外墙洞口均小20mm左右的习惯做法,要求洞口侧边保温层厚度 不少于20mm是易于施工实施的,加上饰面部分,即可部分盖住窗框,从而做好收头 密封防水处理。 考虑到部分公共建筑常有将分体式空调室外机置于外凸(飘)窗下的做法,为 减少占用室内空间的尺寸,有的设计把该部分的外墙做成100°120mm厚的薄墙,使 该部分外墙的热工性能远比主墙体部分差,因此此部分墙面、窗台板、空调外机搁 板或顶板应按外墙、架空楼板的传热系数限值要求进行细部处理。设计应对该部分 墙体、搁板、顶板做热工性能验算后,确定保温层厚度,并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部分高层建筑采用分体式空调时,为便于室外机的维修,往往在空调室外机壁 毫的外墙上设有向室内开启的检修门。为保证外墙整体热工性能,该检修门的传热 系数不应高于1.5W/(m²·K),设计必须明确该检修门的构造做法。如采用双面胶 合板门,内填30mm厚岩棉板即可满足此要求 4.2.2屋面是受到太阳辐射最强的部分,因此除做好屋面保温措施,确保冬季保温 性能外,提高屋面夏季隔热性能,不仅能大幅度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明显的降 低层房间内空调的能耗。 在实际工程中,将保温材料置于防水层上面的倒置式屋面做法,对保温材料的 物理力学性能和使用厚度的要求不同于一般常规的正置式屋面。设计人员选用倒置 式屋面时应严格执行《倒置式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230第4.3.1条、第5.2.5条 的强制性规定。

4.2.5建筑设计项目形式复杂多变

状,找出需进行保温、隔热设计的部位,认真做好节能设计,既不应有遗漏,也不 应出现设计中本没有的项目。对保温系统进行保温构造设计时,应针对不同的保温 材料、使用部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保温系统的安全性及耐久性

4.3特殊建筑和部位的节能设计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使用功能的综合性、多样化,一栋建筑 主容纳多种功能。为确保建筑节能既达标,又便于设计执行,根据确保改善生洁

工作场所的室内热环境,减少能源消耗,文节约或减少投资的原则,针对不同建筑 类型,提出不同建筑类别界定、划分的规定。当具体设计项目与本节所提到的情况 相类似又有区别时,应进行分析后认定,并在节能设计中加以说明。 本条从节约投资,既确保改善生活、工作场所的室内热环境,文达到节能目的 的原则,对于一些特殊的建筑部位,如何进行节能设计作出了几条规定 对暂未列入条文的情况,设计时可按照项目设计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 据本条原则进行合理的设计,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 位于工业厂房(车间)端头的办公、会议、职工活动用房的部分,具有公共建 筑的属性,应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至于一般工业建筑,不在本标准规定范 围内,大部分工业建筑设计规范有相应的节能设计标准和要求,应执行相应工业建 筑设计规范的规定。为产业工人提供可接受的室内热(冷)环境,是设计和业主应 共同关心与注意的问题,尤其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工人众多,需要有较适宜的工 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尤其在采用金属屋面、外墙的厂房中,做好保温 隔热显得尤为重要。 为确保保温隔热措施得到正确实施,设计文件中宜用图例标明应做保温、隔热 会的部位,以与无保温隔热层的部位相区别

4.4保温系统防火设计

进行分类分级。A级材料为不燃烧材料,B级为难燃烧材料,B2级为可燃烧材料,Bs 级为易燃烧材料。 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公共建筑包括: 建筑总面积大于20000m的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展览、博物馆的展示厅; 建筑总面积大于15000m的民用机场航站楼、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 厅; 建筑总面积大于1000m的宾馆、饭店、商场、市场; 建筑总面积大于2500m的影剧院,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营业性室内健身、休 闲场馆,医院的门诊大楼,大学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 加工车间,寺庙、教堂; 建筑总面积大于1000m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室内儿童 活动场所,养老院、福利院,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中小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 食堂,学校的集体宿舍,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集体宿舍; 建筑总面积大于500m的的歌舞厅、录像厅、放映厅、卡拉0K厅、夜总会、游 艺厅、桑拿浴室、网吧、酒吧,具有娱乐功能的餐馆、茶馆、咖啡厅。 当外墙设置防火隔离带时,应按照《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 IGJ289的规定进行选材和设计,并做好抗裂和防渗处理。外墙或屋面设置防火隔离 带时,应分别计算不同材料部分的传热系数和使用面积,屋面、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应取不同材料部分传热系数的加权平均值,

5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和“预计不满意者的白分数”这两项指标,与温度、 相对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人员的服装热阻和新陈代谢率等因素有关。因此 允许温湿度有一定的选择范围。

天然冷热源和低品位热源,尤其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系统中优势更为明显,三是可 以与辐射末端等新型末端配合使用,提高房间舒适度。本条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分析系统设计的技术经济性

用通风可以满足消除余热余湿要求时,应优先使用通风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空气处 理的能耗。自然通风主要通过合理适度地改变建筑形式,利用热压和风压作用形成 有组织气流,满足室内通风要求、减少能耗。复合通风系统与传统通风系统相比,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通过智能化的控制与管理,在满足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的前提 下,使一天的不同时刻或一年的不同季节交替或联合运行自然或机械通风系统以实 现节能。

5.1.6当建筑全年供冷需求的运行时间较少时,如果采用设置冷水机

空调系统,会出现全年集中供冷系统设备闲置时间长的情况,导致系统的经济性较 差;同理,如果建筑全年供暖需求的时间少,采用集中供暖系统也会出现类似情况 因此,如果集中供冷、供暖的经济性不好,宜采用分散式空调系统。 从目前情况看:建议可以以全年供冷运行季节时间3个月(非累积小时)和年供 暖运行季节时间2个月,来作为上述的时间分界线。当然,在有条件时,还可以采用 全年负荷计算与分析方法,或者通过供冷与供暖的“度日数”等方法,通过经济分析 来确定。 分散设置的空调系统,虽然设备安装容量下的能效比低于集中设置的冷(热) 水机组或供热、换热设备,但其使用灵活多变,可适应多种用途、小范围的用户需

求。同时,由于它具有容易实现分户计量的优点,能对行为节能起到促进作用。 对于既有建筑增设空调系统时,如果设置集中空调系统,在机房、管道设置方 面存在较大的困难时,分散设置空调系统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5.1.7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将空调区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与处理方式分开进 行,通常是由干燥的新风来负担室内的湿负荷,用高温末未端来负担室内的显热负荷 因此空气除湿后无需再热升温,消除了再热能耗。同时,降温所需要的高温冷源可 由多种方式获得,其冷媒温度高于常规冷却除湿联合进行时的冷媒温度要求,即使 采用人工冷源,系统制冷能效比也高于常规系统,因此冷源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再者,夏季采用高温末端之后,末端的换热能力增大,冬季的热媒温度可明显低于 常规系统,这为使用可再生能源等低品位能源作为热源提供了条件。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设计,需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 1除湿方式和高温冷源的选择 引入的新风应进行除湿处理,达到设计要求的含湿量之后再送入房间。设计者 应通过对空调区全年温湿度要求的分析,合理采用各种除湿方式。 2考虑全年运行工况,充分利用天然冷源。 1)由于全年室外空气参数的变化,设计采用人工冷源的系统,在过渡季节也 可直接应用天然冷源或可再生能源等低品位能源。例如:在室外空气的湿球温度较 氏时,应采用冷却塔制取的16℃~18℃高温冷水直接供冷;与采用7℃冷水的常规系 统相比,前者全年冷却塔供冷的时间远远多于后者,从而减少了冷水机组的运行时 间。 2)当冬季供热与夏季供冷采用同一个末端设备时,例如夏季采用干式风机盘管 或辐射末端设备,一般冬季采用同一末端时的热水温度在30℃/40℃即可满足要求 如果有低品位可再生热源,则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和利用。 3不宜采用再热方式。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优势即为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与处理方式分开进行, 因此空气处理时通常不宜采用再热升温方式,避免造成能源的浪费。在现有的温湿 度独立控制系统的设备中,有采用热泵蒸发器冷却除湿后,用冷凝热再热的方式,

也有采用表冷器除湿后用排风、冷却水等进行再热的措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再 热利用的是废热,但会造成冷量的浪费。 5.1.8温、湿度要求不同的空调区不应划分在同一个空调风系统中是空调风系统设 计的一个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一些设计人员有时忽视了不同空调区在 更用时间等要求上的区别,出现把使用时间不同的空气调节区划分在同一个定风量 全空气风系统中的情况,不仅给运行与调节造成困难,同时也增大了能耗,为此强 调应根据使用要求来划分空调风系统。

5.2.1冷源与热源包括冷热水机组、建筑内的锅炉和换热设备、蒸发冷却机组、多 联机、蓄能设备等。 当前,各种机组、设备类型繁多,电制冷机组、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及蓄冷蓄热 设备等各具特色,地源热泵、蒸发冷却等利用可再生能源或天然冷源的技术应用厂 泛。由于使用这些机组和设备时会受到能源、环境、工程状况使用时间及要求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应客观全面地对冷热源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以 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确定合理的冷热源方案。 1热源应优先采用废热或工业余热,可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和能耗。当废热或 工业余热的温度较高、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时,冷源宜采用吸收式冷水机组,可以 利用废热或工业余热制冷。 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室外环境密切相关,从全年使用角度考虑,并不是任何 时候都可以满足应用需求的,因此当不能保证时,应设置辅助冷、热源来满足建筑 的需求。 3具有城市热网及区域能源站时,集中式空调系统应优先采用其冷热源。 4电动压缩式机组具有能效高、技术成熟、系统简单灵活、占地面积小等特点 因此,冷源宜采用电动压缩式机组。 5从节能角度来说,能源应充分考虑梯级利用,例如,采用热、电、冷联产的 方式。大型热电冷联产是利用热电系统发展供热、供电和供冷为一体的能源综合利

用系统。冬季用热电厂的热源供热,夏季采用漠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供冷,使热电厂 冬夏负荷平衡,高效经济运行。 6蓄能系统的合理使用,能够明显提高城市或区域电网的供电效率,优化供电 系统,转移电力高峰,平衡电网负荷。 7中、小型建筑(一般建筑面积在20000平方米以下)宜采用空气源系统(对 于大型工程,由于规模等方面的原因,系统的应用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安徽省 属于夏热冬冷地区,空气源热泵的全年能效比较好,因此推荐使用。 5.2.2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主要以 燃煤发电为主,直接将燃煤发电生产出的高品位电能转换为低品位的热能进行供暖 能源利用效率低,应加以限制。考虑到全省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只有符合本条所 指的特殊情况时方可采用。 1对于一些具有历史保护意义的建筑,或者消防及环保有严格要求无法设置燃 气、燃油或燃煤区域的建筑,由于这些建筑通常规模都比较小,在迫不得已的情况 下,也充许适当地采用电进行供热,但应在征求消防、环保等部门的批准后才能进 行设计。 2对于一些设置了夏季集中空调供冷的建筑,如果所需要的直接电能供热负荷 非常小(不超过夏季空调供冷时冷源设备电气安装容量的20%)时,充许适当采用直 接电热方式。 3冬季供热时,如果没有区域或集中供热,热泵是一个较好的方案。但是,考 患到建筑的规模、性质以及空调系统的设置情况,某些特定的建筑,可能无法设置 热泵系统。当这些建筑冬季供热设计负荷较小,当地电力供应充足,且具有峰谷电 差政策时,可利用夜间低谷电蓄热方式进行供暖,但电锅炉不得在用电高峰和平段 时间启用。为了保证整个建筑的变压器装机容量不因冬季采用电热方式而增加,要 求冬季直接电能供热负荷不超过夏季空调供冷负荷的20%,且单位建筑面积的直接电 能供热总安装容量不超过20W/m2。 4如果建筑本身设置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例如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 质能发电等),且发电量能够满足建筑本身的电热供暖需求,不消耗市政电能时,

性有工艺要求(例如有较高恒温恒湿要求的工艺性房间),或对空调加湿有一定的卫 生要求(例如无菌病房等),不采用蒸汽无法实现湿度的精度要求时,才充许采用电 极(或电热)式蒸汽加湿器

负荷前提下,达到高效节能运行的要习

1负荷率不低于50%,即锅炉单台容量不低于其设计总用热负荷的50%。 2在保证较高的长期热效率的前提下,又以等容量选型最佳,因为这样投资节 约、系统简洁、互备性好。 3冷凝式锅炉即在传统锅炉的基础上加设冷凝式热交换受热面,将排烟温度降 到40℃50℃,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下来并释放潜热,可以使热效率提高到100% 以上(以低位发热量计算),通常比非冷凝式锅炉的热效率至少提高10%~12%。燃 料为天然气时,烟气的露点温度一般在55℃左右,所以当系统回水温度低于50℃, 采用冷凝式锅炉可实现节能

5.2.6与蒸汽相比,热水作为供热介质的优势早已被实践证明,所以

.6与蒸汽相比,热水作为供热介质的优势早已被实践证明,所以强调优先

为锅炉供热介质的理念。但当蒸汽热负荷比例大,而总热负荷不大时,分设 热与热水供热系统,往往导致系统复杂、投资偏高、锅炉选型困难,而且主 有限,所以此时统一供热介质,技术经济上往往更合理,

5.2.7在大中型公共建筑中,或者对于全年供冷负荷变化幅度较大的

组制冷量的大小应合理搭配,当单机容量调节下限的制冷量大于建筑物的最小负荷 时,可选一台适合最小负荷的冷水机组,在最小负荷时开启小型制冷系统满足使用 要求,这种配置方案已在许多工程中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如果每台机组的装机容 量相同,此时也可以采用一台或多台变频调速机组的方式。 对于设计冷负荷大于528kW以上的公共建筑,机组设置不宜少于两台,除可损 高安全可靠性外,也可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因特殊原因仅能设置一台时,应选用 可靠性高,部分负荷能效高的机组。 5.2.8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舒适性集中空调建筑中,几乎不存在冷源的总供冷量 不够的问题,大部分情况下,所有安装的冷水机组一年中同时满负荷运行的时间没 有出现过,甚至一些工程所有机组同时运行的时间也很短或者没有出现过。这说明 相当多的制冷站房的冷水机组总装机容量过大,实际上造成了投资浪费。同时,由 于单台机组装机容量也同时增加,还导致了其在低负荷工况下运行,能效降低。因 此,对设计的装机容量做出了本条规定。 对于某些特定的建筑必须设置备用冷水机组时(例如某些工艺要求必须24小时 保证供冷的建筑等),其备用冷水机组的容量不统计在本条规定的装机容量之中。 5.2.9分布式能源站作为冷热源时,需优先考虑使用热电联产产生的废热,综合禾 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热电联产如果仅考虑如何用热,而电力只是并网上网 就失去了分布式能源就地发电(Sitegeneration)的意义,其综合能效还不及燃气锅 炉,在现行上网电价条件下经济效益也很差,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产生电力的高品位 能源价值。 采用热泵后综合一次能效理论上可以达到2.0以上,经济收益也可提高1倍左右 5.2.10冷水机组是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其性能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空调系统的能效。 实际运行中,冷水机组绝大部分时间处于部分负荷工况下运行,只选用单一的 满负荷性能指标来评价冷水机组的性能不能全面地体现出冷水机组的真实能效,还 需考虑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运行时的能效。因此,本标准对冷水机组的满负荷性能 系数(COP)以及水冷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均做出了要求

组制冷量的大小应合理搭配,当单机容量调节下限的制冷量大于建筑物的最小负荷 时,可选一台适合最小负荷的冷水机组,在最小负荷时开启小型制冷系统满足使用 要求,这种配置方案已在许多工程中取得很好的节能效果。如果每台机组的装机容 量相同,此时也可以采用一台或多台变频调速机组的方式。 对于设计冷负荷大于528kW以上的公共建筑,机组设置不宜少于两台,除可提 高安全可靠性外,也可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因特殊原因仅能设置一台时,应选用 可靠性高,部分负荷能效高的机组

5.2.12目前,大型公共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比例约为40%~ 50%,所以空调系统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而节能设计是空调系统节能的基础条 件。 在现有的建筑节能标准中,只对单一空调设备的能效相关参数限值作了规定, 例如规定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COP)、单元式机组能效比等,却没有对 整个空调冷源系统的能效水平进行规定。实际上,最终决定空调系统耗电量的是包 含空调冷热源、输送系统和空调末端设备在内整个空调系统,整体更优才能达到节 能的最终目的。这里,提出引入空调系统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这个参 数,保证空调冷源部分的节能设计整体更优

5.2.13冷水机组在相当长的运行时间内处于部分负荷运行状态,为了降低机组部

IPLV是对机组4个部分负荷工况条件下性能系数的加权平均值,相应的权重综合 考虑了建筑类型、气象条件、建筑负荷分布以及运行时间,是根据4个部分负荷工况 的累积负荷百分比得出的。 相对于评价冷水机组满负荷性能的单一指标COP而言,IPLV的提出提供了一个 平价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性能的基准和平台,完善了冷水机组性能的评价方法,有助 于促进冷水机组生产厂商对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性能的改进,促进冷水机组实际性能 水平的提高。

比SEER、全年性能系数APF作为单元机的能效评价指标,但目前大部分厂家尚无法 提供其机组的SEER、APF值,现行国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 效率等级》GB19576仍采用EER指标,因此,本标准仍然沿用EER指标。EER为名义 制冷工况下,制冷量与消耗的电量的比值,名义制冷工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单 元式空调机组》GB/T17758的有关规定,

5.2.15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选型原则。

空气源热泵的单位制冷量的耗电量较水冷冷水机组大,价格也高,为降低 本和运行费用,应选用机组性能系数较高的产品。机组在冬季制热运行时

外空气侧换热盘管低于露点温度时,换热翅片上就会结霜,会大大降低机组运行效 率,严重时无法运行,为此必须除霜。先进科学的融霜技术是机组冬季运行的可靠 保证。除霜的方法有很多,最佳的除霜控制应判断正确,除霜时间短,融霜修正系 数高。 2空气源热泵机组比较适合于不具备集中热源的夏热冬冷地区。 室外温度过低会降低机组制热量;室外空气过于潮湿使得融霜时间过长,同样 也会降低机组的有效制热量,当热泵机组失去节能上的优势时就不应采用。本标准 对安徽省冬季空调室外工况下机组的COP,比国家标准提高了10%。冬季设计工况下 的机组性能系数应为冬季室外空调或供暖计算温度条件下,达到设计需求参数时的 机组供热量(W)与机组输入功率(W)的比值。 3带有热回收功能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可以把原来排放到大气中的热量加以回 收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对于有同时供冷、供热要求的建筑应优先采用 机组输入功率包括压缩机电动机、油泵电动机、操作控制电路等的输入总电功率, 风冷式还应包括放热侧冷却风机消耗的电功率,蒸发冷却式还应包括水泵和风机消 耗的电功率。

空气源热泵或风冷制冷机组室外机设置

1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运行效率,很大程度上与室外机的换热条件有关。考虑主 导风向、风压对机组的影响,机组布置时避免产生热岛效应,保证室外机进、排风 的通畅,一般出风口方向3m内不能有遮挡。防止进、排风短路是布置室外机时的基 本要求。当受位置条件等限制时,应创造条件,避免发生明显的气流短路;如设置 排风帽,改变排风方向等方法,必要时可以借助于数值模拟方法辅助气流组织设计。 比外,控制进、排风的气流速度也是有效地避免短路的一种方法;通常机组进风气 流速度宜控制在1.5m/s~2.0m/s,排风口的排气速度不宜小于7m/s。 2室外机除了避免自身气流短路外,还应避免含有热量、腐蚀性物质及油污微 粒等排放气体的影响,如厨房油烟排气和其它室外机的排风等。 3室外机运行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热污染和噪声污染,因此室外机应与周围建筑 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证热量有效扩散和噪声自然衰减。室外机的噪声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要求。 4保持室外机换热器清洁可以保证其高效运行,因此为清扫室外机创造条件很 有必要。

4保持室外机换热器清洁可以保证其高效运行,因此为清扫室外机创造条件很 有必要。 5.2.17近年来多联机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多 联机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用能设备。数据显示,到2011 年市场上的多联机产品已经全部为节能产品(1级和2级),而1级能效产品更是占到 了总量的98.8%,多联机产品的广阔市场推动了其技术的迅速发展。 由于技术创新,现在大部分的多联机产品制冷综合性能指标IPLV有了大幅度的 提高,本标准将IPLV指标提高了一个等级。 5.2.18多联机空调系统是利用制冷剂(或称:冷媒)输配能量的,在系统设计时 必须考虑制冷剂连接管(或称:配管)内制冷剂的重力与摩擦阻力对系统性能的影 问。因此,设计系统时应根据系统的制冷量和能效比衰减程度来确定每个系统的服 务区域大小,以提高系统运行时的能效比。设定因管长衰减后的系统制冷能效比 (EER)不小于2.8,也体现了对制冷剂连接管合理长度的要求。这里的“对应制冷工 况下满负荷时的能效比"是指设计工况下多联机系统的制冷量与输入功率的比值,其 中“满负荷”是指设计工况下的系统制冷量。 不宜使用于振动较大、油污蒸汽较多场所。采用变频技术的变冷媒流量空调系 统不宜使用于产生电磁波或高频波的场所: 室内外机组容量配比根据系统的组成确认其功耗比,作经济技术分析后决定 最大值不应大于1.3:1。 5.2.19强制性条文。本条规定的性能参数略高于现行国家标准《漠化锂吸收式冷 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9540中的能效限定值。表5.2.19中规定的性能参 数为名义工况的能效限定值。直燃机性能系数计算时,输入能量应包括消耗的燃气 (油)量和机组自身的电力消耗两部分,性能系数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 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GB/T18362的有关规定。 5.2.20对于冬李或过渡季需要供冷的建筑,当条件合适时,应考虑采用室外新风

5.2.18多联机空调系统是利用制冷剂(或称:冷媒)输配能量的,在系统设计时

行冷水机组的时间。通常的系统做法是:当采用开式冷却塔时,用被冷却塔冷却后 的水作为一次水,通过板式换热器提供二次空调冷水(如果是闭式冷却塔,则不通 过板式换热器,直接提供),再由阀门切换到空调冷水系统之中向空调机组供冷水, 司时停止冷水机组的运行。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冷却塔,都应按当地过渡季或冬季 的气候条件,计算空调未端需求的供水温度及冷却水能够提供的水温,并得出增加 投资和回收期等数据,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可以采用。也可考虑采用水环热泵等可同 时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的系统,实现能量的回收利用。

5.2.21目前一些供暖空调用汽设备的凝结水未采取回收措施或由于

管理不善,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和环境污染。为此应认真设计凝结水回收系统,做 到技术先进,设备可靠,经济合理。凝结水回收系统一般分为重力、背压和压力凝 结水回收系统,可按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从节能和提高回收率考虑,应优先采用 闭式系统即凝结水与大气不直接相接触的系统

5.2.22制冷机在制冷的同时需要排除大量的冷凝热,通常这部分热量由

通过冷却塔散发到室外大气中。宾馆、医院、洗浴中心等有大量的热水需求,在空 调供冷季节也有较大或稳定的热水需求,采用具有冷凝热回收(部分或全部)功能 的机组,将部分冷凝热或全部冷凝热进行回收予以有效利用具有显著的节能意义。 冷凝热的回收利用要同时考虑质(温度)和量(热量)的因素。不同形式的冷 凝热回收机组(系统)所提供的冷凝器出水最高温度不同,同时,由于冷凝热回收 的负荷特性与热水的使用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因此,在系统设计中需要采用蓄热装 置和考虑是否进行必要的辅助加热装置。是否采用冷凝热回收技术和采用何种形式 的冷凝热回收系统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强调“常年”二字,是要求注意到制冷机组具有热回收的时段,主要是针对夏季 和过渡季制冷机需要运行的季节,而不仅仅限干冬季需要

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在设计中可以适当的推荐采用。本节主要介绍系统设计时的 原则性要求,蓄冷空调系统的具体要求应符合《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JGJ158的 规定。蓄冷蓄热空气调节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等级指标 (W / W)

一个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长城杯奖)热泵型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等级指标(W.h/W.h)

选择上应选择节能型产品,以适应建筑

5.3.1采用热水作为热媒,不仅对供暖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且使于调节。因此, 明确规定散热器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5.3.2在供暖空调系统中,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输配环路及热(冷)源机组(并 联)环路存在水力失调,使得流经用户及机组的流量与设计流量不符。加上水泵选 型偏大,水泵运行在不合适的工作点处,导致水系统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水泵运 行效率低、热量输送效率低。并且各用户处室温不一致,近热源处室温偏高,远热 源处室温偏低。对热源来说,机组达不到其额定出力,使实际运行的机组台数超过 按负荷要求的台数。造成了能耗高,供热品质差。 设置水力平衡装置后,可以通过对系统水力分布的调整与设定,保持系统的水 力平衡,提高系统输配效率,保证获得预期的供暖效果,达到节能的目的。

5.3.1采用热水作为热媒,不仅对供暖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且便

是目前比较成熟可靠的节能方式,容易实现且节能潜力大,调速水泵的性育 为陡降型。一般采用根据供回水管上的压差变化信号,自动控制水泵转速训 制方式。

5.3.6高大空间采用常规散热器对流供暖方式供暖时,室内沿高度方向会形成较大 的温度梯度,人员活动区要达到设计温度赣03J001 建筑做法说明.pdf,就需要消耗较多的热量。采用辐射供暖, 室内高度方向的温度梯度较小,又由于有温度和辐射的综合作用,既可以创造比较 理想的热舒适环境,又可以比对流供暖节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