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01TJ 013-2013 超长混凝土结构防裂技术规范.pdf

DB2101TJ 013-2013 超长混凝土结构防裂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2101TJ 013-2013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1175
下载资源

DB2101TJ 013-2013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101TJ 013-2013 超长混凝土结构防裂技术规范.pdf

4.2.1水泥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规 定的水泥。 配制大体积混凝土宜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规定的水泥。当采 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宜掺加适量的掺合料,掺合料的种类、掺量 应通过试验确定。 当骨料具有碱活性时,应采用低碱水泥。 4.2.2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大于350m/kg。水泥中的铝酸三钙 OAE

4.2.2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大于350mi/kg。水泥中的铝酸三钙 (C3A)含量不宜大于8%。

第06章砌筑工程量计算与定额应用.pdf4.2.2水泥的比表面积不宜大于350m/kg。水泥中的铝酸三钙

4.3.1粗、细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 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

4.3.2 细骨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采用水洗中砂,不宜采用细砂; 2 含泥量不应大于2.5%; 3 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细度模数不宜小于2.6。 4.3.3 粗骨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含泥量不应大于1%,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2粒径不宜大于31.5mm,且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 和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混凝土实心板,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 1/3;对钢纤维混凝土,粒径不宜大于20mm且不得超过钢纤维长度 的2/3; 3骨料碱活性,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3.4骨料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不得含有烧结 物等。

4.3.2细骨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4.3.4骨料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不得 物等。

4.4.1掺合料可采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其它掺合料应通过试验 确定。 4.4.2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1596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应采用I级粉煤灰。 4.4.3磨细矿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 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且比表面积不宜超过450m/kg。

4.4.1掺合料可采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其它掺合料应 确定。

4.5混凝土膨胀剂、抗裂防水剂

4.5混凝土膨胀剂、抗裂防水剂

4.5.1混凝土膨胀剂、抗裂防水剂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膨胀剂》GB23439的规定。混凝土抗裂防水剂尚应符合表4.5.1 的切宝

4.5.1混凝土膨胀剂、抗裂防水剂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4.5.1混凝土膨胀剂、抗裂防水剂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表4.5.1# 抗裂防水剂的性能指标

4.5.2混凝土膨胀剂可采用硫铝酸钙类、硫铝酸钙一氧化钙类、氧 化钙类膨胀剂。硫铝酸钙一氧化钙类膨胀剂不得用于长期环境温度 为80℃以上的工程;氧化钙类膨胀剂用于有侵蚀性水的工程时,应 掺加活性掺合料。

4.6.1减水剂、缓凝剂和泵送剂、防冻剂等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剂》 JC473、 《混凝土防冻剂》JC475的规定。

4.7.1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4.7.1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术规程》JGJ/T 221 的规定。

术规程》 JGJ/T 221 的规定。

1 2之1的规正 合成纤维应采用不含再生链烯烃的纯聚合物,其技术性 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翔知 性能指标应按照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红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规定, 各项性能指标应按照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

GB/T21120中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

4.9.1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热轧钢筋,箍 筋宜采用HRB400级和HPB300级热轧钢筋。 4.9.2钢绞线、钢丝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 绞线》GB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5223的规定。 4.9.3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 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等的规定。 4.9.4金属螺旋管的尺寸和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 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的规定。

5.1.1不设永久变形缝的地下混凝土结构最大长度应符合表 规定。

永久变形缝的地下混凝土结构最大长度应符合表5.1.1的

表5.1.1最大长度(m)

注:1表中的岩土类别指地下室底板底面接触的土壤类别: 2长度小于等于表中最大长度的超长地下混凝土结构,应按本规范规定编制 防裂设计专篇和防裂专项施工方案; 3长度大于表中最大长度的超长地下混凝土结构,应按本规范附录A进行间 接作用效应分析,并编制防裂设计专篇和专项防裂施工方案、组织专门论证。 5.1.2不设永久变形缝的地上混凝土结构最大长度应符合表5.1.2的 规定。

表5.1.2最大长度(m)

注:1住宅建筑长度不得超过表中数值; 2长度小于或等于表中最大长度的超长地上混凝王结构,应按本规范规定编 制防裂设计专篇和防裂专项施工方案; 3长度天于表中最大长度时,应按本规范附录A进行间接作用效应分析并编 制防裂设计专篇和防裂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门论证。

5.1.3混凝土结构的防裂设计应符

计规范》GB50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17、现行行业 示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现行宁省地方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的规定和本规范的要求

1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应按本规范第5.1.5条的要求设置,并应 按本规范第5.1.6条的要求设置沉降后浇带: 2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应采用填充用膨胀混凝土。膨胀加强带 外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也可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 3应采取保温隔热、保水养护、延长养护期等减小温度变化或 减小混凝土收缩的有效措施; 4温度作用宜与其他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作用,按承载力极限 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 效应组合进行设计,也可根据最不利的温度作用效应确定附加钢解 的配置; 5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可采用60d或90d龄期的强度。 515超长湿凝士结构应按下列要求设置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

.1.5超长混凝土结构应按下列要求设置后浇带或膨胀加强

1后浇带应设在因收缩变形或温度影响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结 构构件产生裂缝可能性较大的部位: 2,膨胀加强带可代替部分或全部后浇带: 3地下混凝土结构设置后浇带、膨胀加强带的最大间距限值宜 符合表5.1.5的规定;

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最大间距限值

注: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且预应力在后浇带和膨胀加强带封闭后建立时,最大 间距限值可按普通混凝土的要求采用。 4地上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膨胀加强带的最大间距限值,当带 外采用普通混凝土时不宜超过35m;带外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时不 宜超过45m。

1平面的转折部位; 2房屋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较大处; 3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处; 4上部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5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5.1.7混凝土结构中与土壤或水接触的混凝土构件应采用防水混凝 土,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厚度不应小于250mm; 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不宜高于C40; 3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的规定,对高层建筑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 疑士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规定 5.1.8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环境类别与结构类型,确定相应的裂 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并应进行受拉边缘应力和正截面 裂缝宽度验算。

5.1.9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

规池GBU0TU的有天规定未用。 5.1.10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配置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构件所需受力钢筋的全截面最小配筋率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2抵抗温度收缩的钢筋可利用结构原有的钢筋贯通布置,也可 另外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 3超长方向梁两侧腰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50mm,每侧腰筋的截 面面积不宜小于梁宽与梁腹板高度乘积的0.15%;当采用预应力混 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时不应小于0.10%; 4钢筋配置宜细而密,布筋方式和钢筋间距宜符合表5.1.10的 要求。

表5.1.10布筋方式和钢筋间距

5.1.11下列地下混凝土构件或部位应加强配筋:

5.1.11下列地下混凝土构件或部位应加强配筋: 1墙体单面水平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0%; 2墙与柱、墙与墙的连接部位宜增设直径为8mm~10mm的水 平附加钢筋,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500mm,竖向间距与墙体水平钢筋 相同,间隔布置; 3楼板板底配筋率不应小于0.25%,板顶通长钢筋的配筋率不 应小于0.15%;卧置于地基上的板,其单面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0.20%~0.25%(板的厚度较大时可取下限); 4墙、板的内外和上下宜垂直于膨胀加强带增设间距为100 mm~150mm的附加钢筋,其直径宜为8mm~12mm,长度不应小于 带宽与其两侧各延伸500mm之和:

5当平面形体有较大凹凸时,在凹角处的楼板、两端阳角处及 端墙处的楼板、与周围梁柱墙等构件整体浇筑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 立增设温度钢筋; 6在结构升口的出入口位置、结构截面变化处、构造复杂的突 出部位、楼板预留孔洞、标高不同的相邻构件连接处等,宜适当加 强配筋。

5.1.12下列地上混凝土构件或部位应加

1超长方可端开间的墙体水平筋间距不应天于150mm。以结构 平面形心为中心,两端超出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规定的混凝土结构适用最大长度范围之外的墙体,单面水 平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15%; 2超长方向端开间无剪力墙时,山墙上的柱主筋与箍筋应适当 加强; 3超长方向外梁两侧腰筋的间距宜为150mm,每侧腰筋的截面 面积不应小于梁宽与梁腹板高度乘积的0.15%: 4超长方向的端部及中部楼板、靠近端部的长向墙周围的楼 板、平面形体有较大凹凸时凹角处的楼板、其他长度较长墙体周围 的楼板、膨胀加强带穿过的楼板,以及约束较大、混凝土收缩易弓 起应力集中的其他部位楼板,应在温度应力较大的方向增设单向或 仅向温度钢筋,且应在板顶、底双层配置。长度超过表5.1.2规定 时,全层楼板在超长方向应双层通长配筋,板底配筋率不应小于 0.25%,板顶通长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15%; 5楼板较大洞口周围、标高相差较大的相邻构件连接处,宜适 当加强配筋: 6砌筑于竖向结构外围、连续长度较长的围护墙,应采取加密 通长水平筋、设置构造柱和竖向分隔缝等抗裂措施。 5.1.13地下混凝土结构应按下列要求设置保温隔热层: 沉 的

1地面上没有房屋、且距室外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地下 室顶板应设置保温隔热层

DL/T 1759-2017 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pdf2 室外地面下1.5m以内的地下室外墙应设置保温隔热层: 3 保温隔热层宜为表观密度不小于30kg/m²的XPS板。 5.1.14 下列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中标注: 1 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特别要求; 2 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时间: 3 基坑回填; 4 对后浇带、膨胀加强带的施工要求; 5 保温隔热措施

5.2.1补偿收缩混凝土宜用于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工程接缝填充、 超长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等工程。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性能指 标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表5.2.1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性能指标

2后浇带、膨胀加强带应采用填充用膨胀混凝土,其性能 合表5.2.2的规定

表5.2.2填充用膨胀混凝士的性能指标

5.2.3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的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 凝土膨胀剂》GB23439的规定执行。 5.2.4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 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执行。填充用膨胀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 技术规程JGJ/T178的规定执行。

技术规程》JGJ/TT/8的规定热行。 5.2.5后浇带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后浇带的宽度不宜小于800mm: 2、沉降后浇带应沿地下室结构的底板、楼板、墙体连续封闭设 置; 3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受力钢筋宜截断后搭接; 4后浇带宜设在距支座1/3净跨处或受力和变形较小处; 5后浇带混凝土应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60d以上浇筑,当带外 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pdf,龄期可减少,但不宜少于28d。沉降后浇带 混凝土尚应在两侧建筑沉降差符合要求后浇筑; 6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5.2.6膨胀加强带的构造除应符合本规范第5.2.5条2、3、4、6款 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膨胀加强带的宽度宜为2m~3m 2膨胀加强带设置部位宜与所替代的收缩后浇带一致。 5.2.7当按本规程第5.1.5条要求设置膨胀加强带时,混凝土可连续 浇筑,地下混凝土结构连续浇筑长度不宜超过120m,地上混凝土结 构连续浇筑长度不宜超过本规范第5.1.2条的规定。 5.2.8在设计图纸中应注明不同结构构件与部位的限制膨胀率指标 要求,不应标注抗裂防水剂或膨胀剂的掺量。

5.2.5后浇带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