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1 T062-2016四川省旋挖钻孔灌注桩基技术规程.pdf

DBJ51 T062-2016四川省旋挖钻孔灌注桩基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361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51 T062-2016四川省旋挖钻孔灌注桩基技术规程.pdf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四川省旋挖钻孔灌注桩基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otary Drilled and Bored Pile in SichuanProvince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7年1月1 日

1.0.1为了在旋挖钻孔灌注桩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做到安全适 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四川省内建设工程与市政工程旋挖钻孔灌 注桩的勘察、设计、施工、检验与验收。 1.0.3旋挖钻孔灌注桩设计与施工应综合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 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影响 等因素,结合地方经验,因地制宜,强化质量与安全控制。 1.0.4旋挖钻孔灌注桩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承台(系梁)、立柱施工方案2.1.1旋挖钻机rotarydrilling

利用钻杆扭矩带动回转钻斗、短螺旋钻头或其他装置进行干 钻进、湿钻进,逐次取土(岩屑)、反复循环作业钻孔的一种专用 机械设备

采用旋挖钻具钻孔,依托岩土体自稳性能维持孔壁稳定的 种钻进成孔工法。

2.1.4湿作业旋挖钻孔法rotarywetdrillingtechnology

采用旋挖钻具钻孔,利用稳定液维持孔壁稳定的一种钻进成 孔工法。 2.1.5套筒护壁旋挖钻孔法 rotarydrilling technologywith casingpipes 采用旋挖钻孔与套筒(护壁筒)联合钻进的一种钻进成孔工 法,包括部分套筒或全套筒钻进以及与稳定液不同方式配合使用 的作业方式。

2.1.6钻斗清孔法hole drillingmethod

钻进至设计孔深后,利用留在原处钻斗、带挡板的钻斗或平 底钻斗等旅转将孔底渣土装人斗的排渣方法

2.1.7正循环清孔法directcleaning

终孔后将钻头缓慢回转且上下移动空转,利用输人较纯的泥 浆正常循环置换出含大粒钻渣泥浆,并使悬浮钻渣从导管与套筒 之间溢出的清渣工艺

2.1.8反循环清孔法reverse cleaning

通过抽吸浆气混合物在导管内底端形成负压,在气压动量联 合作用下携带钻渣从导管内排出的清渣工艺,如泵吸法、空气吸 泥机法和气举反循环等

2.1.9稳定液stabilizingbuffer

2.1.9稳定液stabilizingbuffer

稳定薇stabizingbuiiet 用于保持孔壁稳定的液体。 2.1.10后注浆填充法 post groutingmethod

通过成桩时在桩底或桩侧预置注浆管路及注浆装置,利用高 压注人以水泥为主剂的浆液对孔底沉渣和桩侧泥皮进行固化的技 术方法。

2.2.1作用效应与效应

3.0.1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适用于各类分布相对均匀地层 的场地。对作业空间狭窄、存在孤石或漂石等场地及无经验地区, 应通过试验性施工确定其可靠性、经济合理性。 3.0.2旋挖钻孔灌注桩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不得低于建(构) 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要求。 3.0.3旋挖钻孔灌注桩应根据建筑规模和体型、功能需求、荷 载特征、差异变形敏感程度、地基条件以及由于桩基施工问题可 能造成临近建筑破坏或影响其正常使用的程度,按表3.0.3确定 设计等级。

3.0.4旋挖钻孔灌注桩工程应具备下列资料: 1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资料; 2上部结构荷载特征、结构底层布置、上部结构施工图文 件及会审记录: 3场地与环境条件资料: 4施工条件及施工工艺适宜性评估资料。 3.0.5旋挖钻孔灌注桩工程的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符合下 列要求: 1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厚度或埋深、分布、工程特 性及变化分布规律; 2对拟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查明基岩的岩性、构 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 量等级; 3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桩设计和施工影响, 判定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判定洞穴、破碎岩土或软弱岩层、 可液化土层和特殊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提出防治 措施建议; 5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用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及参数,对设 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6分析基岩的可钻性、旋挖钻孔灌注桩的可能性; 7评价施工条件及对环境的影响。 3.0.6旋挖钻孔灌注桩工程已有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满足 设计和施工要求、桩设计等级为甲级、地质条件复杂的乙级和工

程有特殊要求的桩基工程应进行施工勘察。 3.0.7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 方案。 3.0.8旋挖钻孔灌注桩试验性施工应进行设计及施工所需参数 的测试。 3.0.9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质量检 验和检测。 3.0.10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结束后应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桩 基分项工程验收,并形成验收记录。 3.0.11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的建设工程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宜按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变形 测量规范》JGJ8和设计要求进行变形观测和监测。

4拟采用基岩作桩端持力层时,应核查岩面变化、风化程 度、坚硬程度、完整性和基本质量等级等; 5核查洞穴、破碎岩体、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 评价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6核验各岩土层不同成桩工艺的桩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 值,提出桩端持力层建议; 7进一步分析评价桩基施工的可行性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程度。

4.1.1旋挖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勘察应结合场地已有岩土工程 勘察资料和设计要求编制有针对性的勘察方案。 4.1.2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勘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 程勘察规范》GB5002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 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并应根据旋挖钻 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勘察技术 方法。 4.1.3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发现地层异常,或与已有勘 察资料不一致时,应进行验证性勘探

4.2.2勘探点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端承型桩宜为10m~15m,当拟作为持力层顶面起伏较 大或相邻勘探孔揭露岩土界面坡度大于10%时,宜以相邻勘探孔 揭露的可能作为持力层层面高差1m~2m距离为控制标准加密 勘探点: 2摩擦型桩宜为15m~20m,当地层条件复杂、岩性或状 态在水平方向分布变化较大等影响成桩质量或设计有特殊要求 时,应适当加密勘探点; 3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柱下、墙下单排桩应按柱列、墙轴线 布点,间距不宜大于8m; 4厚层回填土、碎石类土、岩溶、膨胀土、遇水软化岩石 以及成桩破坏岩土结构性且不易恢复地层和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工 程,桩径小于等于1.2m时宜每桩布设一个勘探点,桩径大于1.2m 时宜每桩布设2个以上勘探点。 4.2.3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预计桩底下3倍~5倍桩径,且

1核查设计桩长及其影响范围内各岩土层的类型、埋深、 分布范围和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地基的均匀性; 2核查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实测地下水静止水位以及对桩 身材料的腐蚀性等,评价地下水对桩基性能及施工质量的影响; 3拟采用土层作桩端持力层时,应核查土层的厚度、密实 程度、软弱下卧层分布及其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不得小于3m; 2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评价地基稳定性和地基变形计 算厚度要求,且不少于5m; 3当钻至预计深度遇有软弱层、破碎带、溶洞或潜在滑动 面等时,应穿过并进入稳定层不少于8m。 4.2.4对桩基性能有显著影响的各岩土层应根据土的类别分别 进行标准贯人试验、动力触探、旁压试验和十字板剪切等原位测 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计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岩土层每1m测试一次,卵石层 应连续测试,直至预计勘探深度; 2遇有厚度较大的硬塑一坚硬黏性土层时,每2m测试 次,直至预计勘探深度; 3对预计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全风化或强风化岩层,超重力 触探击数超过50击时,可终止测试并记录实际贯人深度。 4.2.5桩端拟置于风化岩层时,应结合控制性钻孔资料进行波 速测试,测试孔数量应能控制整个场地,且每个结构单元不少于 3孔。 4.2.6对卵石、碎石等易跨孔或需取样的勘探钻孔宜采用植物 胶等适宜的护壁方法进行钻进,且岩芯采取率应不小于85%。 4.2.7勘探深度范围内的每一岩土层宜采取原状试样进行室内 试验,对遇水软化、结构性较强的岩土层应进行相应试验。岩土 取样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遇有厚度较大的硬塑一坚硬黏性土层取样间距每2m一组:

岩芯取样间距不大于2m; 预计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岩土层取样间距每1m一组。

4.3.1施工勘察文字报告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 察规范》GB50021和满足本规程第3.0.5条、第4.2.1条规定外, 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存在液化土层、洞穴、破碎岩体的地基,判别和评价 地基液化等级、危害程度并提出处理建议; 2提供遇水软化的岩基软化系数,并提出耐久性措施建议; 3对拟选为持力层且下伏不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的软弱 层,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4提出不同风化程度岩基面深度和厚度、截面突变处桩长 选用建议; 5提出可选的桩基类型、持力层、桩长等建议; 6提出减少施工扰动岩土体不利影响的预防措施建议; 7:设计要求提高基桩承载力和减小变形时,提出处理措施 建议 4.3.2施工勘察报告图件除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 规范》GB50021外,尚应包括以下内容: 1原位测试试验及对比分析成果图表; 2不同风化程度岩基界面高程等值图; 3可选做持力层的界面高程等值线图。

5.2桩型选择与布设

5.2.1基桩承载类型应综合地基条件、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分 布特征等因素进行选择,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上层存在厚度较大的硬塑及以上状态地层时,宜以摩擦 型为主: 2上层存在厚度较大的软塑及以下状态地层时,宜以端承 型为主; 3中等风化岩石为持力层时,宜以扩底嵌岩型为主; 4同一结构单元桩型宜相同; 5桩身范围可能存在产生负摩阻力的地层时不应采用扩径 桩。 5.2.2桩端持力层宜选择下列条件的地层: 1分布均匀、承载力高、压缩性小、无软弱下卧层的岩 土层: 2坡地、涉水等地段宜在潜在滑动面下、不受水位波动影 响其性能的岩土层; 3岩溶或溶蚀等场地宜在承载力及厚度满足稳定和变形要 求的岩土层; 4同一结构单元宜为承载力、压缩性差异较小的岩土层。 5.2.3桩端全断面进人持力层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卵石层不小于1.5倍桩径,且不小于2m; 2黏性土、强风化岩层不小于2倍桩径,且不小于3m; 3中等风化岩层不小于1倍桩径,且不小于1.0m; 4特殊性土、岩溶场地不小于3倍桩径,且不小于5m。 15

5.1.1旋挖钻孔灌注桩设计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 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建 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相关规定。 5.1.2旋挖钻孔灌注桩设计除应具备本规程第3.0.4条要求的资 料外,尚应具有符合下列规定的试验性施工桩的测试成果资料: 1试桩的持力层、施工工艺应与工程桩相同; 2设计要求的代表性桩型试桩数量不应少于4根; 3承载力、侧阻力和端阻力、桩身应力和应变、桩顶沉降 等测试结果: 4采用自平衡法进行试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测试时,应 注重测试方法与桩基使用条件的符合性。 5.1.3经过竖向极限承载力载荷试验的桩不得作为工程桩 使用。 5.1.4工程桩作为竖向承载力载荷试验的反力桩使用时,桩应 进行专门设计,试验完成后采用后注浆法等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后 按设计的承载性能进行相应检验。

2.4桩位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桩箱基础、剪力墙结构下桩筏基础和多桩承台,宣 布置于墙、柱下。 2局部筏板、多桩承台、同一结构单元下的桩*承载力合 力点宜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3宜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分布特征采用变刚度设计方法进行 布桩。 4桩最小中心距宜满足表5.2.4要求。成桩扰动影响明显时, 桩中心距宜适当加大;施工中采取减小扰动影响的措施时,可根 据当地经验适当减小。

1设计等级为甲级、地质条件复杂的乙级或特殊要求的桩基 工程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的数量不应少于4根 2设计等级为乙级、地质条件简单的桩基工程宜根据地原 条件类似的试桩资料,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 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桩基工程可根据工程经验参数确定。 5.3.2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初步设计时宜按下列公式估算: 1等直径竖向抗压桩

表5.2.4糖最小中心题

CJ∕T 541-2019 城镇供水管理信息系统 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pdf5.3承载力与变形计算

= u 2 qs;* u> βx qs/sgi* β uqpkAp

注:干作业钻β按表列值乘以小于0.8的折减系数,黏性土或粉土折减 医数为0.5,砂土或碎石土折减系数为0.6

1对于持力层承载力较高、上覆土层较差的抗压桩和桩端 以上有一定厚度较好土层的抗拔桩宜采用扩底桩; 2桩身裂缝应根据环境类别及水土对钢筋的腐蚀、钢筋种 类对腐蚀的敏感性和荷载作用时间等因素确定抗拔桩的裂缝控制 等级; 3当基桩抗拔承载力要求较高时,可采用桩侧后注浆、扩 底等技术措施

北京职业大学公寓大堂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3.5承受拔力桩基应按下列公式验算基桩的抗拔承载力: 1*桩基础呈非整体破坏时

N≤T/2*Gp Ta=2quk u;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