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3201-2021 既有办公建筑绿色改造技术规程.pdf

DB62T 3201-2021 既有办公建筑绿色改造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683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 3201-2021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规程.pdf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retrofitting of existing office buil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retrofitting off

拆除工程施工方案.doc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甘建*告[2021]109号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经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组 织专家委员会审查,现批准发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评价标准》等 6项标准(见附件)为甘肃省*方标准。 附件:甘肃省*方标准发布信息 王事少在点筑城*建级一一事少主忆业救第理色

甘肃省*方标准发布信息

为进一步推动甘肃省绿色建筑工作的发展,提高甘肃省既有 **建筑绿色改造建设技术水平,根据《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下达<2019年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及标准设计编制项目计划 >(第一批)的通知》(甘建标[20191194号)的要求,甘肃省建筑科学 研究院有限*司会同相关单位组成编制组,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和 征求意见,认真总结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并在专家论证的 基础上,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评估与策划;4 绿色改造设计;5.施工与调试;6.运营管理。 本规程由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室负责管理,甘肃省 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本规程在实施 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至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司《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规 程》编制组(**: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北滨河西路516号,邮编: 730070),以供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司 甘肃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程研究中心 参编单位: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司 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有限*司 主要起草人:李岩王蓉任文理满乾卿彭婷婷 张永志王*胜冯志涛刘吉林陈阳阳

1.0.1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甘肃省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 环境,提高建筑舒适度,规范和引导甘肃省既有**建筑绿色改 造,推进甘肃省绿色建筑发展,编制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甘肃省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估、策划 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 1.0.3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遵循因*制宜的原则,结合既有 **建筑现状、改造目标和甘肃省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工程 场*条件等特点,采用适宜的技术,提升既有**建筑的综合性 能

1.0.1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甘肃省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

**建筑现状、改造目标和甘肃省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 场*条件等特点,采用适宜的技术,提升既有**建筑的综 能

1.0.4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 合国家及甘肃省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1.0.4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符

以节约能源资源、改善**环境、提升建筑使用功能等为目 标,通过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提升既有**建筑的安全性、耐久 性、舒适度、使用功能和环保性能,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材料的节 约与循环利用,对既有**建筑进行更新、加固、维护,以使改造后 的**建筑达到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活动

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节 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体 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设计活动。

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资料审阅、软件模拟等方法,对既有* *建筑现状进行检测、评估的活动

依据改造前评估的结论,结合项目绿色改造目标,研究确定既 有**建筑绿色改造模式和技术路线等活动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后,对单项改造措施效果和综合性能 进行检测、评估的活动

2.0.6综合效能调适

在**建筑绿色改造的全过程中,对建筑各个系统在现场检 查、平衡调适验证、设备性能测试及自控功能验证、系统联合运转 综合效果测试等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方法。

3.1.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项目应综合考虑项目现状、改造模 式、功能需求、建筑周边利益相关者意见等因素,进行改造前评 估、改造策划,并对改造效果进行改造后评估

3.1.3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前评估可采用现场查勘、问卷调

3.1.3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前评估可采用现场查勘、问卷调 查、资料审阅、现场检测、软件模拟等方法,确定**建筑的现状 及运行效果。

3.1.4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前评估应出具评估报告,评估报告

项目概况; 2 评估依据; 3 1 评估内容; 4 1 评估过程和结果; 5 评估结论与改造建议。 3.1.5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策划阶段,宜出具策划报告,策划 报告可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现状与改造内容; 2 项目改造目标;

3绿色改造方案; 4绿色改造方案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资源可利用性、经 济性、社会效益、风险控制等); 5环境保护措施; 6改造策划结论与建议。 3.1.6若既有**建筑涉及绿色改造的部分竣工图纸等相关资 料不全时,应结合现场查勘进行补充完善,为既有**建筑绿色改 造提供依据

3.2.1既有**建筑场*安全性的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场*安全性及稳定性,包括自然灾害和*质灾害影响,场 *及周边存在的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电磁辐射影响、土 壤污染状况等; 2场*内污染物排放情况; 3场*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包括场*内道路、组团绿*、*共 服务设施的设置情况等

1场*安全性及稳定性,包括自然灾害和*质灾害影响,场 *及周边存在的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电磁辐射影响、土 壤污染状况等: 2场*内污染物排放情况; 3场*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包括场*内道路、组团绿*、*共 服务设施的设置情况等。 3.2.2既有**建筑场*规划与布局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场*及周边生态环境,包括场*及周边园林绿*、河道水 系、道路、既有构筑物、构件和设施等现状; 2建筑环境,包括建筑室内外日照、风、声、光环境质量; 3场*交通及停车设施,包括场*内车行、人行路线、机动车 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设置等; 4场*绿化用*,包括场*内绿*率、集中绿化的现状,复层 绿化的布置等; 5场*雨水控制利用现状,包括场*雨水管线设置和排水能

力,场*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控制生态设施布置情况,是否存在 场*积水情况等; 6建筑及周边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包括消防车道及应急救 援条件的布置与现状等。 3.2.3既有**建筑功能与布局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建筑功能空间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2*下空间的利用现状。 3.2.4既有**建筑围护结构性能的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1外墙、屋面的构造形式、传热系数及热工缺陷; 2外窗、透光幕墙、屋顶透光部分传热系数、太阳得热系数/遮 阳系数及气密性、水密性和抗风压性能; 3*下室、外墙、室内、屋面防水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3.2.5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可行性的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筑使用者改造意愿调研; 2加装电梯对建筑结构、消防、日照、楼间距、外部使用空间 等的影响; 3既有**建筑场*的供电资源条件

力,场*径流总量控制率,雨水控制生态设施布置情况,是否存在 场*积水情况等; 6建筑及周边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包括消防车道及应急救 援条件的布置与现状等

1*基基础的检测鉴定; 2结构构件和非结构构件的完损状况、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 构造及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可靠性检测; 3结构构件强度检测及主体结构和构件的变形检测; 4根据既有**建筑结构的现状和改造目标及后续使用年 限,依据相关标准,综合评估结构的安全性、抗震性及结构体系的 合理性。

3.2.7既有**建筑结构耐久性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既有建筑物所处工作环境; 2 结构构件材料的耐久性检测。 3.2.8既有**建筑材料性能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力学性能; 2耐久性; 3 回收利用价值

3.2.9既有**建筑供暖系统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供暖系统基本信息,包括热源系统、输配系统及末端系统 的形式,系统与设备使用年限及现状、管道使用状况、设备能效及 能源计量装置设置情况、自控系统配置及运行情况和节能调节控 制策略等; 2供暖系统运行现状,包括系统供热量、蒸汽耗量、热源设备 运行效率、系统补水率、热水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管网水力失调 度和管道保温性能等; 3供暖系统能源消耗量

3.2.10既有**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通风空调系统基本信息,包括冷热源系统、输配系统及末 端系统的形式、通风系统的形式、系统使用年限及运行现状、管道 使用状况、自控系统配置及运行情况、调节控制策略,以及不同空 调区域业态和每日空调运行时段及时长等; 2通风空调系统运行状况,包括空调系统能效比、空调末端 能效比、冷热源供回水温度、供水量、运行效率,风机单位风量耗功 率、冷热水系统输送能效比,冷却水系统冷却效果,末端设备的送 风量和送风参数,通风系统的送/排风量等: 3通风空调系统能源耗量,包括冷热源设备用电量、输送设 备用电量、末端设备用电量和燃料消耗量等:

4节能运行措施,包括系统节能运行策略、能量回收装置设 置、管道保温性能、分项计量装置和能耗管理系统设置等。 3.2.11既有**建筑室内热湿环境与空气品质的评估应包括下 列内容: 1室内热湿环境,包括室内空气温度、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外 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建筑室内通风状况和住户室内热湿环境的 主观感受等; 2室内空气品质和*下车库的CO浓度

3.2.12既有**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 容: 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系统类型、集热器类型、集热器总面积 太阳能保证率、贮水箱容积、辅助热源类型及容量等,太阳能热水 系统的集热系统效率、贮水箱热损因数、供热水水温、水压及水质 等; 2太阳能光伏系统类型、主要设备、部件的设置和技术参数 电能计量装置的设置情况、装机容量、蓄电方式、并网方式等: 3*源热泵系统的系统类型、热泵机组性能参数、*源换热 器形式及数量、*源热泵系统*源侧、机组用户侧进出水温、水流 量,系统及机组运行能效等; 4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类型、性能参数及运行参数

最全外墙保温施工方案3.2.13既有**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供水系统设置和运行合理性,包括供水设备和安装位置 供水方式、供水系统分区、供水管网水质、末端用水压力、是否充分 利用市政水压等;

2供水系统水质检测; 3管道使用年限和运行使用情况、供水管网管材、管件及管 网漏损情况: 4水资源消耗计量装置设置情况和建筑用水量,包括是否按 供水用途、管理单元或付费单元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用水计量装置 的读数准确性,建筑总用水量及不同用途用水量; 5热水系统设置合理性,包括供水设备和安装位置、系统循 环和管道保温情况、配水点出水温度达到45℃的时间、是否有保证 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的措施、热水锅炉形式和能效等 级; 6排水系统的设置合理性和使用现状,包括是否雨污分流、排 水管是否出现堵塞渗漏现象、污水排放水质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等; 7给水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能和隔声减振措施的设置合 理性,包括管道的安全可靠性能、设备是否存在噪声振动干扰、给 水排水管道水流声是否存在对噪声敏感房间的十扰等。

1各类卫生器具的使用年限、完好程度、数量、用水效率等 级、节水器具使用比例等; 2循环或加压水泵使用年限、额定参数、运行效率及能耗; 3绿化灌溉方式、绿化灌溉设备及运行情况、绿化灌溉自动 控制系统及用水量; 4空调冷却水补水量、冷却塔蒸发耗水量、冷却水水质; 5食堂用水设备和用水计量装置。 3.2.15既有**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非传统水源利用,包括是否采用非传统水源,非传统水源 用途、利用率、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等; 3国现水上新社水月理工共水乐管

非传统水源利用,包括是否采用非传统水源,非传统水源 用途、利用率、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等; 2景观水体补水水源、补水量、处理工艺、水质等

3.2.16既有**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2.1O 疏有勿云建巩供配电系统的计百应包括下列内谷: 1供配电系统的电压等级及配电方式; 2 变压器台数、装机容量及功率; 3 主要设备的选型及运行情况; 4供配电系统布置方式,即高、低压供配电系统的线路布置 方式; 5电能计量方式、计量表设置以及电能数据采集、计量和存 储现状; 6电能质量,主要包括电压偏差、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功率因 数、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等; 7自备电源设置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 3.2.17既有**建筑照明系统的评估宜包括下列内容: 1 照明种类及照明方式; 2光源、灯具及辅件的类型、效率或效能; 3照明数量及质量,主要包括照度、均匀度,核查显色指数、 色温和眩光; 4照明控制方式; 5照明功率密度。 3.2.18既有**建筑能耗管理系统及智能化系统的评估宜包括 下列内容: 1 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的配置情况,功能和能耗计量装置设置 的合理性; 2智能化系统的配置情况; 3电梯智能化控制措施,即是否采用电梯群控等自动控制措 施; 4 11 大功率机电设备控制措施

输电工程临时跨越架施工方案3.3.1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策划应包括改造前评估结果分析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