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处理工程沉井施工专项方案.doc

污水厂处理工程沉井施工专项方案.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9031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污水厂处理工程沉井施工专项方案.doc

6、施工缝设置和对拉螺栓处理

施工缝是沉井渗漏薄弱环节,根据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我们打算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4台600MW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及相应的输变电配套工程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就井壁施工缝是采用凹凸缝(见下图)。

井壁竖向第二次、第三次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新老混凝土结合处施工缝内的浮浆凿除,并见石子,清除干净,湿润后才能进行浇捣混凝土。

(2)为防止今后井壁发生渗水现象,在拆模后对对拉螺栓孔处进行防渗漏处理。即在对拉螺栓孔的内外端部,均事先将圆锥形钢螺帽旋掉,将露出的螺栓头用电焊烧掉,并凹进3cm,用防水砂浆封堵并做成凸饼,再涂刷两层防水胶将其覆盖。

(3)拉杆螺栓在中间焊一道止水片,止水片尺寸为40mm*40mm*3mm钢板,作止水处理。

(七)沉井下沉稳定性计算

1、粗格栅及进水泵房:

计算沉井的下沉稳定系数(按总高度9.4m,下沉9 .4m,且排水下沉进行计算)

即沉井总重为13870.15KN,沿周长单位长度重量为107.96KN/m,按沉井三次浇筑,一次下沉计算。

2. 计算沉井侧面摩阻力的下沉系数

其中Q为沉井自重,按下沉总高度9.4m计算。

U为沉井的周长,fc为单位面积的摩阻力,查表4砂土为20KN/m2。

沉井井壁极限摩阻力标准值 表4

3 .计算沉井侧面摩阻力、刃脚踏面总极限端阻力时的下沉系数

k2=G/(Rf+Rt)

其中Rt为刃脚踏面下的土体的支承反力。

fuk为刃脚踏面底面标高处地基土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规范容许值(查表1砂质粘土为60KPa)乘以2;At为刃脚踏面支承面积。

故Rt=60×2×32=3840KN

计算得k2=13870.15/(11812.8+3840)=0.88<1.0

从计算结果可知,k1>1.15,说明沉井能够下沉,k2<1,说明沉井停沉时能够稳定而不会发生超沉。所以在此种地质条件下下沉沉井具有可行性。

具体下沉方法采用人工开挖吊土外弃的方法,人工开挖成锅底形再利用自重破土方式,每层挖土厚度为0.5m左右,按顺序分层逐渐往刃脚方向削薄土层,每次削5—15cm,全面、均匀、对称地进行,使均匀平稳下沉。

1、沉井下沉前凿除混凝土垫层

凿除混凝土垫层是沉井下沉施工中关键性的工作之一。此项工作突击性大,劳动强度高,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应事先对其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时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动作要配合协调,如稍有忽视,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2)凿除素混凝土垫层的方法

为了使沉井稳妥地落在基土上,凿除素混凝土垫层时,凡参加的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按规定的联络信号分组,先内后外分区域按顺序对成、同步地进行凿除,凿出的混凝土碎片应及时运出井外,空穴立即用砂或石砂回填。

(3)劳动力的组织

劳动力的配备可根据沉井的大小和素混凝土垫层的数量及沉井分仓的情况来决定,本工程在凿除素混凝土垫层时需要4个小组,每组3人,其他需要增减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沉井下沉的规则

测量人员对沉井的高程和中心线进行测量,在沉井四角井壁上(从上到下)做出测量标尺,并在井壁上绘出沉井中心线标记,以便控制沉井下沉时的高度和位移,因此,对测量工作有如下要求:

(1)沉井隔墙、刃脚斜面及框架梁下的支撑拆除前后,对刃脚四角高程应各测一次,做好原始记录。

(2)每凿除一组素混凝土垫层的前后,对沉井四角高程变化应观测一次,做好记录。

(3)在凿除素混凝土垫层过程中,如发现沉井向一侧倾斜过大时,应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采取纠偏措施。

(4)沉井在下沉过程中,按“施工规范”的要求每天进行测量,测量的次数均按“施工规范”进行。

(1)待沉井砼强度达到100%以后进行下沉施工。

(2)排水下沉时采用简易机械如扒杆、台灵架等干挖下沉施工。

(1)对测量用的全站仪、水准仪进行严格检查,将仪器误差降到最低限度。

(2)在井壁上弹出纵横的墨线,引侧三个基准点至基坑外侧加以保护,并测量、记录下沉前的原始值,以控制沉井下沉过程中井体的偏斜、扭转量。

(3)沉井下沉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并由施工负责人员统一指挥。

5、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在井内取土下沉。为保证沉井平稳下沉,四角应均匀取土,高差不超过50cm。

6、挖土时,井内打入许多小竹板桩作挖土标高的控制点,每2m×2m左右设立一根,用水平仪测量,以确保挖土标高。

7、为提高井底土体稳定性,在保证刃脚下土体不挖空的条件下,在开挖过程中采用先挖中间,后挖刃脚周边(刃脚底处少挖),做到分层开挖,使井体能均匀垂直下沉。

8、沉井下沉过程中应加强对水位的观测。保证集水井降水达到预定效果,一旦降水出现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采用井点降水进行补救)。

9、在监测过程中,观测沉井下沉速率,将不同土层沉井下沉速率绘制成下沉速率图,同时将每天沉井的下沉量(特别是四角)绘制成表报施工负责人,及时进行调整和纠偏。在下沉接近设计标高0.6~1m时,应加强观测频率。根据下沉速率调整挖土速度,减缓沉井下沉速度。

10、当沉井下沉到刃脚底标高比设计标高高出8cm时(作为预留抛高度),应密切进行沉降观测,在8h内下沉量不大于10mm时,方可进行封底施工。停止下沉封底后待沉井上部结构建筑及设备安装完成后,沉井可能继续有少量下沉,估计正好下沉到位。

(九)沉井沉降观测控制方案

沉井下沉过程的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中平面位移控制是通过刃脚高差控制和下沉速度控制来实现的。

2、沉降控制的量化标准:

沉井下沉完毕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刃脚平均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偏差不得超过100 mm;

(2)沉井四角中任何两个角的刃脚踏面高差,不得超过该两角间水平距离的1%;

(3)沉井的水平偏差最大不超过100;

(4)沉井顶面中心的水平位移不得超过下沉总深度(下沉前后刃脚高差)的1%;下沉总深度小于10 m时,不宜大于100 mm。上述偏差在沉井封顶时,予以调整补救。

不排水下沉时,锅底的形成和移动都需要根据高差的大小来控制改变锅底的大小、深浅和平面位置,以此来达到对刃脚高差的控制。

沉井下沉速度控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来讲对沉井下沉速度没有严格的限制,需根据施工经验和沉井下沉的具体情况而定,本工程施工中主要按以下原则进行:

(1)在沉井刃脚高差不大时(在水平间距的0.5%以内),沉井的下沉速度越快越好;

(2)沉井下沉速度均匀为宜;

(3)沉井在粉砂土等易引起涌砂的土层中下沉时,应加快下沉速度。

对沉井平面位移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沉井刃脚高差来实现,如果沉井刃脚高差不大,则沉井平面位移较易得到控制,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无定量计算,但有一些联系:

(1)沉井哪个角下沉得快(即刃脚较低),则沉井就会向哪个方向移位;

(2)沉井刃脚高差大时,沉井位移量大;

(3)沉井始终在同一个方向的刃脚高差下下沉时,沉井位移量较大。

施工过程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决定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7、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施工监控工作

在沉井下沉前,将每个沉井各个角点处的高程及沉井轴线放样并做好标记,记录测量原始数据,绘制测量监控平面图,计算下沉具体高度。

下沉分三个阶段,即首沉2m,中沉4 m,最后下沉2m。

首沉阶段,必须每30分钟观测一次并记录数据,汇总到监控小组,及时计算偏差情况,并由总指挥统一指挥确定冲沉部位及冲沉速度等;中沉阶段,进入正常下沉,正常下沉时,可每2h测量一次;最后下沉阶段必须增加观测频率,一般为30分钟左右观测一次。

通过对各阶段观测数据的分析,必须使沉井的对角高差不超过15cm,并观察沉井周围土质变化情况,终沉阶段最后2m范围内要减小锅底的开挖深度,防止突沉及超沉事故发生,控制开挖深度及速度,以下沉为辅,纠偏为主。

当沉速8h不超过1cm即认为沉井已趋稳定。

(1)沉井下沉观测记录表(水准控制、轴线控制);

为随时检查沉井是否铅垂下沉,在井壁外侧画上标尺,并在下沉期间每隔2h用水准仪测量一次,做好记录,及时纠偏(详图见附图一)。

(2)沉井下沉监控平面图;

做好下沉平面坐标控制,可在沉井四角点预埋钢筋头,在下沉前先复核一下坐标,在下沉过程中每隔2h测量一次坐标,并与设计坐标对比,做到及时复核纠偏 (详图见附图二)。

8、沉井的质量控制标准

根据有关规范的要求,沉井制作与下沉时的质量控制标准如下:

(1)沉井平面尺寸偏差:长度、宽度为±0.5%,即长度方向为±6cm,宽度方向为4cm;两对角线差异为1%对角线长,即14.4cm。

(2)沉井壁厚偏差:±1.5 cm;

(3)下沉后刃脚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偏差不得超过10 cm;

(4)沉井四角中任何两个角的刃脚高差不得超过该两个角间水平距离的0.5%,且不得超过15cm;水平距离小于10m时,其高差可为10cm;

师范专科学校中央空调投标样本及施工组织设计(5)沉井顶面中心的水平位移不得超过下沉总深度的1%。

9、沉井沉降垂直度控制

沉井施工的垂直度应全过程按时观测。下沉时,每班至少观测两次,及时掌握和纠正沉井的倾斜。

当沉井出现倾斜时的控制方案:具体方法是垂球控制(如附图二所示)。发现沉井在下沉过程中发生倾斜、偏转时悬索桥主缆防护施工工艺初探,纠偏方法如下:

(1)偏挖土纠偏法: 当沉井入土较浅,纠正倾斜时,可采取在沉井刃脚高的一侧进行挖土,以减少刃脚下的正面阻力,增加在沉井低的一侧的阻力,使偏差在下沉过程中逐步纠正。纠正位移时,可有意使沉井向偏位方向倾斜,然后沿倾斜方向下沉,直至沉井底面中轴线的位置相重合或接近时,再将倾斜纠正,使沉井的倾斜和移位都在允许范围以内。

(2)井外射水和井内偏挖土同时进行的纠偏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