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砖混现浇构件混凝土浇筑工艺标准.docx砖混现浇构件混凝土浇筑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中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浇筑施工。
T/CPARK 24-2022 隔爆型电气控制箱制作工艺规程.pdf2.1.1 水泥:采用适龄的32.5~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碴硅酸盐水泥。
2.1.2 砂:用粗砂或中砂,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小于5%。
2.1.3 石子:构造柱、圈梁、梁板用粒径0.5~3.2cm卵石或碎石,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石子含泥量应小于2%。
2.1.4 水:用不含杂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根据要求选用早强剂、减水剂等,掺入量由试验室确定。
2.1.6 掺合料: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掺入适量的粉煤灰。
2.2.1混凝土现场拌制非泵送:井架或塔吊、混凝土搅拌机、磅称、运输小车、铁锹、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动器、胶皮管、铁板、木抹子等。
2.2.2 商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泵送机械、输送管道、铁锹、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动器、胶皮管、铁板、木抹子等。
2.3 作业条件:
2.3.1 模板安装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模板缝隙超过规定的已堵塞严密,并办完模板工程预检手续。
2.3.2 钢筋办完隐检手续。
2.3.3 施工缝接槎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凿除,模板内杂物要清理干净。
2.3.4 常温时,在混凝土浇筑前,对砖墙、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但不得有积水。
2.3.5 混凝土采用现场拌制时,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计量装置、搅拌机械等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2.3.6 当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时,混凝土能按计划供应,同时混凝土的级配强度及工作性能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现场做好混凝土泵送前的准备工作。
2.3.7 混凝土浇灌令已签发,施工员向作业班组作好混凝土浇筑前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3.1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
3.2 混凝土搅拌:
3.2.1 现场拌制的混凝土,按《普通混凝土现场拌制工艺标准》要求进行,对第一盘混凝土应进行开盘鉴定。
3.2.2 商品混凝土,对每一车进埸的混凝土应进行坍落度检查。
3.3 混凝土运输:
3.3.1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车子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水泥浆流失。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
3.3.2 混凝土以搅拌机出料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以下规定:混凝土为C30及以下时,气温高于25℃为90分钟,低于25℃为120分钟。C30以上时,气温高于25℃为60分钟,低于25℃为90分钟。
3.3.3 当混凝土采用泵送时,应按《泵送混凝土工艺标准》的要求,确保混凝土能连续泵送,且不出现堵管现象。
3.4 混凝土浇筑、振捣:
3.4.1 混凝土施工缝处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先浇一层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浇筑混凝土。
3.4.2构造柱混凝土浇筑时,先将振动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边下料边振捣。
3.4.3 振捣梁、圈梁混凝土时,振捣棒应与混凝土面成斜角,斜向振捣。
3.4.4 现浇板浇筑时,混凝土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注意控制混凝土板的厚度,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
3.4.5 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与踏步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楼梯施工位置可留设于平台板跨中或楼梯段1/3范围内。
3.4.6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及预埋件位置。有专人检查模板、钢筋是否变形、移位,螺杆、拉杆是否松动、脱落,发现漏浆等现象,指派专人检修。
3.4.7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12h以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常温时每日浇水两次,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3.5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根据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下表确定:
4.1.1水泥、掺合料、砂、石子、外加剂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及进埸试验报告。
4.1.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1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4.1.3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日记。
4.1.4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4.1.5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4.2.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2.2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应在浇筑完毕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2.3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4.2.4现浇结构混凝土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1 振捣混凝土时, 不得碰动钢筋、埋件,防止移位。
5.2 钢筋有踩弯、移位或脱扣时,及时调整、补好。
5.3 散落在楼板上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干净。
5.4 对浇筑好的楼梯踏步、楼板面必须待其强度达到1.2Mpa时,方可上人。
6.1 混凝土材料计量不准:影响混凝土强度,施工前要检查,校正好计量器具(磅秤),车车过磅,加水量必须严格控制。
6.2 混凝土外观存在蜂窝、孔洞、露筋、夹渣等缺陷: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漏振,钢筋缺少保护层垫块,模板内杂物处理不干净等原因造成。施工时应认真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清除模板内杂物,分层灌筑仔细振捣,按工艺要求操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3 现浇板及楼梯踏步表面不平不光洁: 现浇板表面应控制好浇筑标高,用木刮杠刮平,木抹子槎平打光;楼梯踏步表面应用木抹子搓平打光,在混凝土终凝前拆除踏步面上的搭木,用木抹子收光。
7.1 混凝土搅拌开始前,应对搅拌机及配套机械进行无负荷试运转,检查运转正常JC/T 2474-2018 机械喷涂抹灰石膏,运输道路畅通,然后方可开机工作。
7.2 搅拌机运转时,严禁将锹、耙等工具伸入罐内,必须进罐扒混凝土时,要停机进行。工作完毕,应将拌筒清洗干净。搅拌机应有专用开关箱,并应装有漏电保护器,停机时应拉断电闸,下班时电闸箱应上锁。
7.3 采用手推车运输混凝土时,不得争先抢道,装车不应过满;卸车时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或撒把,以防车把伤人。
7.4 使用井架提升混凝土时,应设制动安全装置,升降应有明确信号,操作人员未离开提升台时,不得发升降信号。提升台内停放手推车要平稳,车把不得伸出台外,车轮前后应挡牢。
7.5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振动器进行试运转,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振动器不能挂在钢筋上,湿手不能接触电源开关。
7.6 混凝土运输、浇筑部位应有安全防护栏杆,操作平台。
7.7 用电应按三级配电、二级保护进行设置;各类配电箱、开关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所有配电箱应外观完整、牢固、防雨、箱内无杂物;箱体应涂有安全色标、统一编号;箱壳、机电设备接地应良好;停止使用时切断电源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指南(第四分册 桥涵工程).pdf,箱门上锁。
7.8 施工用电的设备、电缆线、导线、漏电保护器等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漏电保护器要经常检查,动作灵敏,发现问题立即调换,闸刀熔丝要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