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旨在为我国快速、高效、安全的客货共线铁路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与规范。该规定综合考虑了高速客运与重载货运的技术要求,确保线路在满足旅客运输高速化的同时兼顾货物运输的经济性与灵活性。
主要内容包括:线路规划原则、轨道结构设计、桥梁隧道标准、车站布局及配套设施等。其中,线路最小曲线半径、最大坡度等参数依据列车运行速度和轴重进行优化设计,以适应客货混跑需求。同时,对信号系统提出更高要求,采用先进的列控技术保障行车安全与效率。
此外jjg(交通)144-2020标准下载,规定强调环保与节能理念,注重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要求充分考虑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工程技术方案。通过科学设计与严格管理,实现铁路资源高效利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此规定适用于新建或改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项目,是相关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4.3.3 基床底层应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其压实标准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4.3.3基床底层应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其压实标准应符合表4.3.3的规定。
注:K为重型击实标准
4.3.4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年平均降水量大于500mm的地区且基床填料易产生病 害的地段应对基床部分采取防水或防冻措施
4.4.1路堤填料应采用A、B、C组填料或改良土,其压实标准应符合表4.4.1的规定 当选用C组填料中的细粒土、粉砂和软块石时应采取隔水或加强边坡防护等措施。
注:K为重型击实标准
4.4.2以砂类土填筑的路堤,宜在两侧边坡2~3m范围内分层铺设土工格栅。每层竖 向间隔结合碾压层厚度确定,宜为0.5~0.6m。 4.4.3路基的工后沉降量一般地段不应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应小于4cm/年。桥台台 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不应大于8cm。 4.4.4软土地基沉降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堤地基沉降量计算时,其压缩层厚度按附加应力等于0.1倍自重应力确定; 2路堤地基的总沉降量(S)计算应包括瞬时沉降(Sa)和主固结沉降(S。),对于富含 有机质土和泥炭土尚应计算次固结沉降(S); 3双线路堤地基沉降计算时,列车荷载只计算单线。 4.4.5对于地质条件突变或采用不同处理方法会造成明显沉降差异的地基,应作过渡处 理。 4.4.6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应在边坡坡脚外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在路堤中 心线地面上设置地基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填土
速率,控制沉降速率小于10mm/d,水平位移速率小于5mm/d。并根据观测数据推算地 基的最终沉降量。必要时,调整设计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工后沉降控制自标值。 4.4.7高度小于2.5m的路堤,其基床应符合表4.3.2一2及表4.3.3的要求。基床范 围内的地基为细粒土时比贯入阻力P。值不应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o。不应小于 0.18MPa,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其他处理措施 4.4.8路堤通过洼地或池塘时,应将淤泥、种植土挖除换填,
图4.4.9台后过渡段
主: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 过2%。
台后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压实,并做好横向排水。 过渡段应与其相连的路堤按一体同时施工。 在台背不易碾压的2m范围内应掺3%~5%的水泥
4.4.10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可按图 4.4.10设计。但当横向结构物顶面距地面高度小于1.0m,且不足路堤高度1/2时,可不 设过渡段
图4.4.10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的设置方式
过渡段在基床表层以下可用级配碎石填筑,其压实标准应符合地基系数(K3)不小 150MPa/m和孔隙率(n)不大于28%的要求。 4.4.11在路堤与路堑的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设置方式可按图4.4.11设计
图4.4.11 路堤与路堑连接处过渡段的设置方式
4.4.12路基与隧道连接处应根据隧道出口的具体情况参照第4.4.9条和第4.4.11条 设置过渡段。 4.4.13长期受水浸泡的路堤,其浸水部分应采用水稳性高的填料填筑并适当放缓边坡 坡度,同时对边坡进行防护。 4.4.14对雨季滞水及排水不畅的低洼地段,应以渗水填料或水稳性好的填料填筑,并采 取疏导措施。 4.4.15在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距地表小于0.5m)的黏性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时,路堤底 部应填筑渗水性填料。有条件时可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措施
4.5.1路堑的边坡高度一般不宜大于30m。对于风化严重岩体破碎的石质边坡、特殊岩 土边坡和土质边坡,其高度更应严格控制,并采取可靠的支挡防护措施。 4.5.2不易风化的硬质岩基床,应将路基面作成向两侧的4%排水坡,凹凸不平处应以 混凝土或级配砂砾石、级配碎石填平。 4.5.3对易风化的软质岩、强风化的硬质岩及土质基床,其基床表层范围内应进行换填
和气候等条件规划和设计。 4.6.2侧沟、天沟和排水沟的断面应按洪水流量设计,洪水频率宜为1/50。 4.6.3施工期间宜设置临时排水工程,以防因降雨而造成填土松软和路堤边坡坍塌。具 备条件时应尽快设置永久性排水工程 4.6.4软质岩路堑、强风化或构造破碎的硬质岩路堑及土质路堑,侧沟深度和构造应者 虑基床表层排水的需要。采用明沟或暗沟与明沟相结合的排水形式
4.7.1路堤边坡应设置防护工程。防护工程形式可根据填料性质、气候条件、边坡高度 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护类型。填料及气候条件合适时,应优先采用植物防护。当采 用植物防护时,设计应采用骨架加植物防护。 4.7.2易风化的软质岩,强风化或构造破碎的硬质岩以及土质路堑(含碎石土、卵石土等
4.8.1 支挡结构物设计时,轨道及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应按表4.2.7计 算。 4.8.2必要时可按附录B所列方法考虑支挡结构受到的列车动力影响。 4.8.3重力式挡墙应采用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结构。 4.8.4挡土墙背反滤层宜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无砂混凝土块或其他新型材料。 4.8.5挡土墙应设置泄水孔,按上下左右2~3m交错布置,折线墙背易积水处也应设置 泄水孔。 4.9其他 4.9.1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础等应与路基同步施工,并采取防排水措施
4.9.1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础等应与路基同步施工,并采取防排水措施 4.9.2修筑于路肩上的各种设备不得损坏、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宜与路基修建同步 进行。
5.1.2桥梁基本结构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梁结构应满足乘坐舒适性和耐久性的要求,桥梁构造应便于检查、养护和维修 2桥梁上部结构应采用刚度大的结构形式,宜优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也可采 用结合梁结构或钢结构。 3预应力混凝土梁,宜采用双线整孔箱梁,也可采用两个并置的单线箱梁或整体桥 面多片式T梁。整体桥面多片式T梁应加强横向连接。 4钢结构桥桥面系不宜采用明桥面 5桥梁下部结构宜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墩台,不得采用柔性墩台。 5.1.3桥梁结构原则上宜设计为正交。当必须斜交时,应符合第5.3.1条第4款关于扭 曲的规定。 5.1.4涵洞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圆涵、盖板涵和框架矩形涵,涵顶至轨底的高度不宜小于 1.5m,困难条件下涵顶不得高出路基基床底层顶面
注:1如杆件的主要用途为承受某种附加力,则在计算此杆件时,该附加力应按主力考虑; 2长钢轨纵向力及与制动力或牵引力的组合,按《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办理; 3流水压力不与冰压力组合,两者也不与制动或牵引力组合; 4曲线上桥梁的离心力与横向摇摆力组合; 5列车脱轨荷载、船只或捧筏的撞击力、汽车撞击力以及长钢轨纵向断轨力,只计算其中的 种荷载与主力相组合,不与其他附加力组合; 6地震力与其他荷载的组合见国家现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
5.2.2当主力与附加力组合时,仅考虑一个方向(顺桥向或横桥向)的附加力。
式中U一一设计速度(km/h); R一一曲线半径(m); L一一桥上曲线部分荷载长度; f一——折减系数。 当L≤2.88m或u≤120km/h时,f=1.0。 曲线上的桥梁还应考虑没有离心力时列车活载作用的情况, 4横向摇摆力取100kN,作为一个集中活载作用于桥梁结构最不利位置,其作用点 在垂直线路中心线的钢轨顶面。对于多线桥梁,只计算任一线上的横向摇摆力。 5如果桥上不设护轮轨,长度大于15m的桥梁,应考虑列车脱轨荷载。列车脱轨荷 载不计动力系数。对于多线桥,只考虑一线脱轨荷载,且其他线路上不作用列车荷载。 按下列两种情况,计算列车脱轨荷载的影响:
1)列车脱轨后一侧轮子仍停留在桥面轨道范围内,按图5.2.3一1所示列车脱轨荷载 1计算。两条线荷载平行于线路中线,相距为1.4m,作用于线路中线两侧各2.0m范围以 内的最不利位置上。该线荷载在长度为6.4m的一段上为50kN/m,前后各接以25kN m
2)列车脱轨后已离开轨道范围,但仍停留在桥面上,按图5.2.3一2所示列车脱轨荷 载2计算。该荷载为一条平行于线路中线的线荷载,作用于挡碴墙内侧,离线路中心线的 最大距离为2.0m。荷载长度20m,其值为80kN/m。
6设计人行道时,竖向静荷载应采用5kN/m”。设计主梁时,人行道的竖向静活载 不与列车静活载同时计算。人行道板还应按竖向集中荷载1.5kN检算。 5.2.4桥墩有可能受到汽车撞击而无法设置防护设施时,应计算汽车对桥墩的撞击力。 撞击力顺行车方向采用1000kN,垂直于行车方向采用500kN,作用在路面以上1.20m 高度处。
1)梁体的竖向挠度的计算采用中一活载,双线桥梁双线加载:
2)梁体的竖向挠度不应大于表5.3.1的限值。
长春某小区39号楼电气施工方案上部结构的梁端转角图
3在列车横向摇摆力、离心力、风力和温度力的作用下,梁体的水平挠度不应大于梁 体计算跨度的1/4000。 4在中一活载作用下,3.0m梁长的扭曲变形(见图5.3.1一2)应满足t≤3.0mm,多 线桥梁按产生扭曲的最不利工况加载
5.3.2竖向自振频率的规定: 1简支梁竖向自振频率应不小于l。
5.3.2竖向自振频率的规定:
5.3.2竖向自振频率的规定:
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桥梁扭曲变形的几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