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047-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3047-2017 普通干线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g)将压浆液注入压浆罐,用0.2~0.3MPa的压力自裂缝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压入浆液(竖向、斜 向裂缝压浆应自下而上进行灌注),压浆时要使相邻压浆嘴冒浆后,才能关闭正在压浆的压浆 嘴,再在前面一个压浆嘴继续压浆,直到最后一个压浆嘴冒浆,关闭该压浆嘴,并保持终压3 分钟,压浆即可结束(如图92); 待浆液固化后,敲掉压浆嘴,用封闭胶将压浆口封闭,并对修补的裂缝进行表面处理,用环氧 树脂胶泥把压浆嘴处抹平、封口,使其外观与原混凝土表面基本一致。
8.5.2.4检查与验收
图92灌浆法封闭裂缝
8.5.2.4.1裂缝用胶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DB11T 3024-2020 医学检验危急值获取与应用技术规范,并经检验合格。 8.5.2.4.2裂缝灌浆处理施工应按照现行行业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注浆机的压力表应经有 资质的计量机构检验校准。 8.5.2.4.3裂缝封闭后应均匀、平整、无鼓包、无露孔、无开裂、无褶皱。裂缝封闭实测项目应符合 表32要求,裂缝灌浆实测项目应符合表33要求
表32裂缝封闭实测项目
表33裂缝灌浆实测项目
8.5.3粘贴钢板加固
8.5.3.1一般规定
DB34/30472017
8.5.3.1.1所用的钢板、胶黏剂、锚栓及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性能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及设计的 要求。 8.5.3.1.2钢板应按照设计要求的钢材品种、型号及线形进行加工,钢板的粘贴面用磨光砂轮机或钢 丝刷磨机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粘贴前用脱脂棉沾丙酮将钢板表面擦 拭干净。 8.5.3.1.3钢板及锚栓的防腐处理应满足设计要求,
8.5.3.2程序框图
粘贴钢板加固施工流程见图93。
图93粘贴钢板加固施工流程图
如下: a) 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并结合现场测量定位,在需粘贴钢板的混凝土表面放出钢板位置大样;粘 贴钢板前结构混凝土表面缺陷应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混凝土表面应粗糙、平整、洁净,不应 有粉尘、浮渣、油污等杂物; b)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放出需钻孔的位置,宜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测试仪查明混凝土钢筋布置(钢 筋、钢绞线、预埋件),应避免钻孔、打盲孔时碰及钢筋、钢绞线、预埋件,如遇到时应立即 停止,适当移动位置避开,若移动太大,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商议处理 c 化学锚栓钻孔应清理干净,先用硬毛刷清孔,再用洁净的压缩空气清除粉屑;清孔的次数应不 少于3次,宜用内酮擦拭干净锚孔。孔壁内应无油渍,保持干燥; d) 注射式化学锚栓的安装,应将注射管插入孔底,由孔底向外均匀注入胶黏剂至孔深的2/3,以 植筋时孔口有胶黏剂溢出作为目测注胶合格的标志:
DB34/30472017
e)玻璃管式化学锚栓的安装,应将玻璃管插入锚孔,用电锤以低速(小于750r/min)将螺杆旋 入至锚固深度,目测以有少量胶黏剂外溢为合格; 巧 化学锚栓在固化期间严禁扰动; 对于厚度小于5mm的钢板,可采用干粘法施工,直接在钢板黏结面涂抹胶粘剂粘贴。将配好 的胶黏剂均匀地涂抹在清洁的混凝土和钢板条黏结面上,立面涂胶应自上而下进行;钢板黏结 面上的抹胶厚度为3~5mm,胶黏剂厚度宜沿着钢板轴线中间厚两边薄涂抹,将钢板平稳对准 锚栓,并迅速拧紧螺帽,使钢板与混凝土紧密黏合,清除挤出多余的胶黏剂,及时刮走钢板四 周挤出的胶黏剂。钢板条的加压顺序应从中间向两边对称进行。施工完成后应保证钢板表面整 洁,无胶黏剂残留; h) 对于厚度大于5mm钢板,采用压力注胶的方式进行施工。将钢板固定在螺栓上,并保证钢板 与混凝土表面的间隙在3mm以上,以确保灌注胶层的厚度在3mm以上,再用封边胶将钢板 四周封闭。钢板黏贴应在交通量较小时进行,以减小震动,利于粘结胶粘合固化; 1 将注胶嘴粘结在钢板的注入孔上,在钢板边缘插入排气管,在膨胀螺栓头上罩上盖碗,然后用 钢板封边胶封闭钢板边缘,完成封边,注胶嘴间距一般为40~60cm。注入孔宜在钢板的最低 处位置,排气孔宜在钢板的最高处位置
8.5.3.4检查与验收
8.5.3.4.1钢板、锚栓表面防腐涂层应涂刷均匀,无漏涂、气泡、裂纹、流挂、针孔、凹陷、麻点、 皱皮等缺陷;干贴法粘贴钢板后周围应有胶液挤出,固化后应清除挤出的多余胶黏剂。 8.5.3.4.2粘贴钢板实测项目应符合表34要求
表34粘贴钢板实测项目
8.5.4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
8. 5. 4. 1一般规定
8.5.4.1.1碳纤维复合材料及配套树脂类粘结材料(底层树脂、找平材料、浸渍树脂和粘结树脂)的主 要性能指标应满足的力学指标参照交通部部颁《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J22)执行,应委托有 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对相关性能指标进行检测。 8.5.4.1.2粘贴碳纤维布所用的碳纤维布、浸渍、粘结用胶粘剂等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 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并严格按产品说明使用。 8.5.4.1.3施工宜在5℃以上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配套树脂的施工使用温度环境温度低于 5℃时,应使用适用于低温环境的配套树脂或采用升温处理措施
8.5.4.1.3施工宜在5℃以上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配套树脂的施工使用温度环境温度低于 5℃时,应使用适用于低温环境的配套树脂或采用升温处理措施
8.5.4.2程序框图
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处理施工流程见图94
DB34/30472017
图94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处理施工流程图
a) 被粘贴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 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5mm。混凝土表面应清理干 净并保持干燥; b) 用滚筒刷将底层树脂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不应有遗漏,胶黏剂不能出现流消、气泡现象。 应在树脂表面指触于燥后立即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调制好的底胶应及时使用,底胶固化后应 尽快进行下一道工序,若涂刷时间超过7d,应清除原底胶,用砂轮机磨除,重新涂抹。底胶 确保渗入接触混凝土;厚度涂刷应均匀;宜做防尘措施; c 底胶固化后应及时检查涂胶面,若胶面有毛刺应用砂纸打磨平顺,胶层破损部位应重新涂刷。 粘贴表面有高差的部位,应用找平胶将其修补,用铲刀抹平,直到没有明显的刮痕为止。找平 面用手触摸感觉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碳纤维板粘贴应密实、可靠。涂装前应检查树脂与纤维布的粘结情况,确认无破损或空洞后在 粘贴碳纤维布涂布外层涂刷涂料防护; 雨天或空气潮湿条件下,不宜施工。纤维布粘贴宜在5℃~35℃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胶黏剂 的选用应满足使用环境温度的要求; 文 按照设计尺寸裁剪纤维布,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裁剪的纤维布必须呈卷状妥善摆放并 编号。裁剪下料的纤维布应以当天用量为准,已经裁剪的纤维布应尽快使用; 粘贴碳纤维前应对混凝土表面再次擦拭,确保粘贴面无粉尘。按产品生产厂提供的工艺规定配 制粘结树脂,混凝土表面涂刷结构胶,应做到胶体不流消,胶体涂刷不出控制线,涂刷薄厚均 匀。
8.5.4.4检查与验收
DB34/30472017
8.5.4.4.1纤维边缘无起角、无卷边现象。所贴纤维布应平整、密实,无局部坑注、无跳丝。胶粘剂 固化后,胶层应均匀饱满、无胶瘤, 8.5.4.4.2碳纤维粘贴实测项目应符合表35要求
表35碳纤维布粘贴实测项目
8.5.5体外预应力加
8.5.5.1.1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应符合《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J23)、《公路桥涵施 工技术规范》(JTG/TF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等相关法规、标 准要求。 8.5.5.1.2钢束的选料应与其需要更换和多次张拉、灌注料及转向器等构造有关。 8.5.5.1.3锚固体系应与束体的形式和组成相匹配。
8.5.5.2程序框图
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流程见图95.
图95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流程图
DB34/30472017
8.5.5.4 检查与验收
8.5.5.4.1体外预应力筋材料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5224)、《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161)、《斜拉索热挤聚乙烯高强钢丝索技术条件》(GB/T 18365)等的相关要求。 8.5.5.4.2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实测项目应符合表36要求,
表36体外预应力加固实测项目
限位器纵向间距(mm)
8.5.6增大截面加固
B. 5. 6. 1一般规定
5.6.1.2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处原构件表面混凝土应凿成凹凸差不小于6mm的粗糙面。
8. 5. 6. 2程序框图
截面加固施工流程见图9
图96增大截面加固施工流程图
如下: a) 梁肋增设主筋时,对原有钢筋应除锈,当受力钢筋需焊接时,施焊前应采取措施避免烧伤混凝 土。 b) 在原结构上植筋,新增钢筋骨架与应与锚筋连成整体。 8.5.6.4检查与验收 8.5.6.4.1对施工所用材料(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钢筋、胶黏剂、成品及半成品材料等) 进行检验,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并满足设计要求。 8.5.6.4.2增大截面加固实测项目应符合表37要求。 M
表37增大截面实测项目
8.5.7扩大基础加固
B8. 5. 7. 1一般规定
DB34/30472017
3.5.7.1.1水中承台的加固方案应综合考虑河宽、桥下净空、原桥永久性结构物、航道等因素,确保 技术的可行性及施工的安全性。宜采用围堰施工 8.5.7.1.2地面承台加固开挖时应严格控制开挖范围,确保周围土体的稳定。
8. 5. 7. 2程序框图
扩大基础加固施工流程见图97。
图97扩大基础加固施工流程图
如下: a) 结构水下部分加固施工时,加固材料宜采用水下环氧砂浆、水下不离析混凝土以及其他水下混 凝土;加固前对原结构结合面进行清理;加固宜用立模灌浆法; b) 承台增大截面施工时,应先处理原承台存在的缺陷,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后,应冲洗干净,浇 筑混凝土前应保持湿润清洁,对原有钢筋应进行除锈处理,并应逐根分区分层进行焊接。
8.5.7.4检查与验收
扩大基础加固实测项目应符合表38的要求
扩大基础加固实测项目应符合表38的要求
表38扩大基础加固实测项目
8.5.8桥面病害处理
8.5.8桥面病害处理
8. 5. 8. 1一般规定
DB34/30472017
8.5.8.1.1桥面局部处理修补用材料可根据情况使用与原路面同标号的普通混凝土或路面快速修补材 科。 3.5.8.1.2当采用成品材料时,如路面快速修补材料,应在使用前对材料进行相应检验,要求其抗压, 抗折、抗渗等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8. 5. 8. 2程序框图
面局部处理施工流程见图98,桥面全部更换施工
桥面局部处理施工流租
图99桥面全部更换施工流程图
DB34/30472017
如下: a) 桥面局部处理时应采用混凝土路面切割机、风镐等设备开凿槽口,槽口开蕾深度根据铺装层厚 度确定,宜凿至梁板顶面,槽口界面宜做成斜面。对原桥面钢筋造成破坏的应进行恢复,其焊 接、绑扎应符合按照规范要求; 使用路面快速修补材料或普通混凝土浇筑槽口,应使其顶面与原桥面平齐。路面快速修补材料 的使用参看其使用说明,普通浇筑过程中应注意对混凝土的振捣,具体要求按照《公路桥涵施 工技术规范》(JTG/TF50)执行; 桥面铺装整体凿除时不应采用大型施工机械,应采用风镐等小型施工机械人工凿除;桥面系拆 除时,应观测1/4跨、跨中及其他控制截面的挠度、结构开裂情况,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 情况必须停止施工,并及时分析原因,必要时应采取安全措施或调整卸载程序; 桥面铺装拆除后应检查桥面,若桥面板、铰缝发生破损的,需及时进行修复; 桥面铺装拆除和施工均应从桥跨跨中向桥头两侧对称进行。
8.5.8. 4 检查与验收
8.5.8.4.1桥面局部处理要求接触面无开裂,混凝土表面无裂纹,和周边高差不大于2mm。新浇筑混 凝土应表面平整,颜色一致,无明显施工接缝。更换全部桥面的检查与验收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 评定标准》(JTGF80/1)等的规定。 8.5.8.4.2混凝土桥面局部处理实测项目应符合表39规定,桥面铺装全部更换实测项目应符合表40 规定。
39混凝土桥面系局部处理实测项目
表40桥面铺装全部更换实测项目
8.5.9.1一般规定
DB34/30472017
3.5.9.1.1支座更换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JTG/TJ23)等相关规范的有关规定,不应损伤原结构。 8.5.9.1.2整体更换支座施工方案,应通过计算,确定更换支座的批次,顶、落梁的位移量及工序; 顶升梁体的临时支架应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要求。 8.5.9.1.3支座更换时应依据环境温度进行支座偏移量的验算,并宜选择在有利的温度条件下施工。 8.5.9.1.4测量原支座和新支座的高度差,调整施工确保梁体、桥面高程符合加固设计要求。
8.5.9.2程序框图
支座更换施工流程见图100
图100支座更换施工流程图
如下: a)在桥梁支座更换前,应对桥梁主要构件进行验算,确定顶升位置、顶升顺序、支座顶升力和顶 升高度。桥梁采用局部顶升法更换支座时,应考虑顶升高度对梁体的不利影响,对不同结构形 式、不同跨径的桥梁应通过计算确定各顶升点的局部顶升高度允许值; b 更换施工前,应对墩台及梁底顶升支承点位置应进行局部承压验算,对柱式墩的梁体顶升,必 要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固墩顶和扩大支承面(见图101、102),防止墩顶损坏:
DB34/30472017
图102墩顶加固扩大支
8.5. 9. 4 检查与验收
3.5.9. 支座》(JT/T4)、《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663)、《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规范》 (JT/T 391) 等。 8.5.9.4.2支座垫石实测项目应符合表41要求,支座安装实测项目应符合表42要求。
表41支座垫石实测项目
42支座安装实测项目
DB34/30472017
DB34/30472017
8.5.10伸缩缝更换
8.5. 10. 1一般规定
8.5.10.1.1新伸缩缝装置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327)的相关规定。伸缩装置的构造 和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更换各种伸缩装置时,应通过计算校核定位值。 8.5.10.1.2更换伸缩装置时,应做好伸缩装置的清理工作,并应根据施工环境温度确定新伸缩装置开 口量。 8.5.10.1.3若采用半幅施工,应确保新伸缩装置横向连接平顺、可靠,
8. 5. 10. 2程序框图
伸缩缝更换施工流程见图103
03伸缩缝更换施工工
如下: a)清除原伸缩装置时,应不破坏梁端混凝土和锚固钢筋,若因安装新伸缩装置需裁切原锚 应留足连接长度:
梁加宽施工流程见图104
DB34/30472017
图104桥梁加宽施工流程图
如下: 桥梁拆除应综合考虑改扩建方案、桥梁技术状况及构造要求等因素,确定桥梁局部拆除或整体 拆除方案。桥梁的拆除顺序宜采用既有桥梁施工顺序的逆序,连续梁桥、拱桥、斜腿刚构桥等 宜通过分析确定拆除顺序。 b) 对老桥进行部分凿除或拆除时,保留部分应采取保护措施,且桥梁拆除剩余部分不应影响通航 或通行。拆除施工过程中不宜将大型施工机具置于既有桥梁上进行作业,必须置于其上作业时, 应对既有桥梁的承载能力进行验算,验算通过后方可实施;施工时应采取临时封闭交通等措施 保证安全,并应对既有桥梁的沉降及裂缝等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新老桥梁之间接缝的施工宜在新建部分形成整体之后进行,横隔梁接缝的连接应先于桥面板湿 接缝的连接。上部结构湿接缝宽度宜不小于15cm。下部结构不连接时,同一梁板不应骑跨墩 台分隔缝布置。 d) 老桥混凝土结合面的凿毛应凿至完全露出新鲜混凝土面,并应清洗干净;对结合面处外露钢筋 表面的锈皮、浮浆等,应采用适宜的工具刷净。 老桥加宽连接的方式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对竖向结合面的接缝,可采取新设接头 钢筋再浇筑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拼接,接头钢筋的直径宜为6~10mm,其所需截面面积宜为梁、 板截面面积的0.2%~0.3%,插入长度新旧混凝土均为30倍钢筋直径,且两端宜设弯钩; 或在既有桥梁的梁、板上按一定的间距钻孔并植入抗剪钢筋,植入的钢肪应采用环氧树脂将其 孔洞灌注密实。 f) 老桥加宽施工浇筑新混凝土前,应采用清水冲洗旧混凝土的表面使其保持湿润。需要在老桥混 凝土的结合面上涂刷界面剂时,应符合设计的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宜通过试验确定。 g) 新、老桥湿接缝连接处,应做好老桥拼接处外露钢筋的防锈处理。 h)用于湿接缝浇筑前期补偿收缩的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配比试验,控制掺量及膨胀率。
DB34/30472017
DB34/30472017
8.6.4.1桥梁加宽部分的检查与验收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公路桥 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等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8.6.4.2桥梁维修加固施工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JTG/TJ23)、《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JTG/TL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 等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8.6.4.3老桥混凝土凿除植筋完成后,按照设计提供的抗拔力TCNTAC 54-2020 纺织行业设备管理评价导则,抽取不少于5%进行抗拔力检测
9.1.1隧道的施工应符合《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90)、《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等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9.1.2隧道的检查与验收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 《公路工程(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令[2004第3号)、《关于印发公路工程峻(交)工验收办 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交公路发[2010]65号)设计图纸等的规定。 9.1.3隧道洞口的开挖应按照路基土石方工程的标准进行检验评定,洞门和翼墙的浇筑和洞口边坡、 坡防护按照挡土墙、防护及其他砌石工程的相应项目评定,隧道路面的基层、面层,应按照路基、路 面的标准进行检验评定, 9.1.4隧道洞口开挖前,施工单位应对洞口段地形地貌进行复测,认真调查地质情况,并提出隧道进
9. 2 洞口与明洞工程
AQ/T 4256-2015 建筑施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9. 2. 1一般规定
洞口与明洞工程的施工流程见图105。
DB34/304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