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980-2019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DB22/T 2980-2019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22/T 2980-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9 MB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199966
下载资源

DB22/T 2980-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2/T 2980-2019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应用技术规范

5.1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等级及适用条件

表2橡胶粉改性沥青等级及适用条件

5.2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JTS/T 121-2018 港口建设项目节能验收报告编制规范级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应满足表3技术指标要求

5.2.1A级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应满足表3技

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

5.2.2B级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应满足表4中技术指标要求

DB22/T 29802019

表4B级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应配备自动化程度高、生产量大、效率高的生 应合理处置生产废气,达到国家环保标准要求

6.2改性设备及场地要求

6.2.1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厂应配备2台以上功率不低于110KW,生产能力不低于50m/h的沥青胶 体磨设备,采用一用一备形式。 5.2.2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厂须配备自动化的沥青生产上料设备,可精确的控制基质沥青、橡胶粉、 SBS改性剂添加重量,保证添加沥青材料时其重量控制误差不超过1%,添加橡胶粉、SBS改性剂材料时 其重量控制误差不超过5%。 6.2.3沥青生产厂应具有精确的沥青生产及发育的温控装置,包括大功率的加热装置、温度传送装置 及自动化温度控制装置,实现橡胶粉改性沥青加工和发育时的快速升温,并保证沥青生产及发育温度泥 动范围不超过5℃。 6.2.4沥青生产厂应具有足够的沥青储存设备和一定面积的储备库,可储备基质沥青、橡胶粉、SBS 改性剂等原材料,保证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所用原材料来源相同,性能稳定。 6.2.5沥青生产厂需配备尾气回收处置装置,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废气进行统一回收处理。

6.3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

6.3.1橡胶粉改性沥青加工前应对设备中计量装置进行标定,对于固定式的加工设备,按计量有效年 限的频率进行标定;对于移动式设备,工程开工前均需进行标定,计量标定的主要仪器或传感器包括: 所用称重设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计、搅拌器的转速等。 6.3.2橡胶粉改性沥青加工可分为原材料添加、改性沥青预混、过磨、发育以及质量监控五部分,具 体工艺流程如下:

DB22/I29802019

7.2.2采用旋转压实法成型时,应根据公路设计交通量参照表6确定旋转压实次数,采用马款尔击实 法成型时,应采用双面击实75次成型

7.2.3橡胶粉改性JAC混合料技术指标要求见

表7橡胶粉改性JAC混合料技术指标

表8橡胶粉改性JAC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

7.3橡胶粉改性JSMA结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DB22/I29802019

7.4.2温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要求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同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的施 气温条件、施工方法及材料状沉确定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宜在夏季高温季节施工; 当环境气温低于10℃,不得摊铺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橡胶粉改性沥青面层最低摊铺温度 依据摊铺层厚度、下层温度确定,见表12:

轰12推荐的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低摊铺温厂

c)雨李施工时,混合料应防正淋雨;施工遇雨时,立即停止混合料拌合和混合科摊铺,摊铺后木 经压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应全部清除,重新铺筑。 2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合厂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消防、安全等规定,并进行定期检查 达到环保要求。 3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铺筑前应作如下准备工作: a) 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下卧层已被污染时,应 清洗或经铣刨处理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合料; b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热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 合料施工控制温度可参考表13,温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控制温度按试验确定

.3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铺筑前应作如下准备

表13热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1橡胶粉改性沥青施工中配备设施要求如下:

DB22/T29802019

a)施工拌合站应有一定的沥青储备能力,配置有沥青储存罐,用于现场临时存储沥青。储存罐要 有足够的保温和升温能力; b 存储罐内要配置有搅拌器,存储罐搅拌采取间歇式搅拌的方式,以减轻性能的变化。此外还须 配置循环泵,长时间存储后可自循环扰动,避免搅拌死角: c) 适当增加沥青输送管道孔径,并在管道外壁增加保温措施,避免沥青在输送中因温度降低、粘 度过大堵塞输送管道;沥青的输送管道还要有足够的直径,要与泵的进出口径一致 d) 改造拌合站温度控制设备,保证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 e) 卸车泵和拌合楼的供给泵要使用齿轮泵或转子泵,并且保证泵的输送功率。 2. 2 进场橡胶粉改性沥青储存工艺要求如下: 进厂橡胶粉改性沥青宜在24h内用尽,如不能用尽需要贮存时,应进行降温储存,存储时间 小于3天,储存温度易控制在160℃以下,存储时间超过3天时,储存温度宜在140℃以下。 b) 储存的橡胶粉改性沥青应在应用前检测粘度、软化点、弹性恢复、延度以及针入度等指标,如 不能满足表3、表4规定则应返厂或废弃。 2.3储存的橡胶粉改性沥青加热到使用温度后应采用搅拌设备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应控制在40 n~50min

8.3.1橡胶粉改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准,每盘混合 料生产周期不宜少于50S。 8.3.2沥青输送管道内不宜设置滤网,以便沥青顺利通过,避免对沥青输送效率产生影响。 8.3.3混合料拌和前,如已经生产基质沥青或其它改性沥青混合料,前两盘料的混合料油石比会有偏 差,应废弃。 8.3.4生产前,应根据沥青泵的能力,采取由少到多、渐进式的拌料方式,以确定最佳的拌合能力 避免速度太快造成泵的损坏。 8.3.5其他按照JTJF40规定执行。

4.1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运料车应采用专用运料车或经过保暖改造,车厢顶部的苦盖宜采用 4.2其他按照JTJF40规定执行。

5.1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前,摊铺机应提前0.5~1h预热熨平板,使之不低于100℃; 度宜控制在1~3m/min的范围内。 服 5.2其他按照ITIF40规定执行

8.6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碾压工艺

8.6.1碾压机具设备要求

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压实中,铺筑双车道路面至少应配置自重13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3台和自重30t 以上的胶轮压路机2台,压实机械应安装良好的能够控制的雾化设备。

8.6.2碾压温度要求

DB22/T 29802019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初压温度不宜低于155℃,复压温度不宜低于145℃,终压的结束温度不 宜低于120℃。

8. 6. 3 碾压工艺和碾压遍数要求

8.6.3.1AC结构面层碾压工艺

3.6.3.1.1初压。采用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静压1遍~2遍,碾压时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处碾压, 整个碾压过程中应控制钢轮上的酒水量,以刚好不粘轮的洒水量为宜,要求初压过程中压路机紧跟摊铺 机。 8.6.3.1.2复压。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2遍。 3.6.3.1.3复压顺序。胶轮压路机碾压1遍后,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1遍,进行循环碾压, 直至碾压遍数达到要求。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且不得随意停顿,复压应优先采用大吨位的胶轮压 路机碾压,胶轮压路机碾压前,应将轮胎清理干净,并用隔离剂擦拭轮胎。碾压初期,由于胶轮压路机 轮温较低,会出现粘轮现象,应配备2名工人及时清理胶轮粘起的细集料,直至轮温与料温相当。在整 个碾压过程中,每个胶轮压路机需跟随1名工人,用隔离剂擦拭轮胎。 8.6.3.1.4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1遍

8.6.3.2SMA结构面层碾压工艺

3.2.1初压。采用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碾压2遍,2遍碾压要求全部为前进时关闭振动,后退日 振动,要求压路机紧跟摊铺机。 3.2.2复压。双驱双振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2遍。 3.2.3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1遍,

8. 6. 3.3注意事项

8.6.3.3.1以上碾压遍数为无错轮遍数,碾压时轮迹重合不能小于20cm,当采用错轮碾压时,碾压 遍数可根据计算得到。 3.6.3.3.2因各工程路面设计厚度和各单位碾压设备不同,其碾压工艺应经试验路验证后方可实施, 呆证路面的压实效果。 3.6.3.3.3路面上面层如果出现压实效果不好,存在离析、渗水等现象时,在调整级配效果不明显时 可考虑使用胶轮压路机改善碾压效果。

8.7开放交通及其它要求

8.7.1橡胶粉改性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 要提早开放交通时,可洒水降温。 服 8.7.2其他按照,JTIF40规定执行

9.1.1橡胶粉改性沥青 粘结层 技术指标要求

.1.1橡胶粉改性沥青碎石封层口

DB22/T29802019

可8.2.2 9.2.2封层碎石应采用4.75mm~9.5mm档单一粒径的碎石,碎石质量须符合工程中上面层用粗集料 贡量要求,超出粒径范围碎石含量应小于10% 9.2.3封层碎石须用拌合楼加沥青进行预拌,预拌沥青可采用基质沥青,油石比为0.3%;预拌碎石加 热温度不低于130℃,出料温度不低于120℃,预拌冷却后能保证颗粒间不黏粘成团,利于洒布。

9.3.1橡胶粉改性沥青碎石封层的洒布应采用专用、可有效控制洒布剂量、具有加温、保温和搅拌功 能的智能同步碎石封层洒布车,洒布前,应对橡胶粉改性沥青及预拌碎石洒布剂量进行检测,验证其是 否满足设计要求。 9.3.2橡胶改性沥青应在气温高于10℃,没有大风,天气晴朗的条件下,按设计要求一次均匀洒布, 洒布量宜控制在2.0kg/m~2.5kg/m范围内,洒布温度控制在180℃~190℃间。 9.3.3喷洒橡胶粉改性沥青后及时撤布预拌碎石,碎石洒布面积应占沥青洒布面积的60%~70%,具体 用量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9.3.4碎石撒布后,应及时用重型胶轮压路机紧跟碎石撒布车碾压成型,碾压1遍~2遍。 9.3.5其他按照JTJF40规定执行。

10.1.1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依据。 0.1.2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及碎石封层施工应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 系,对施工各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0.1.3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应如实记录和保存。对已 经采取措施进行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可在原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得销毁

0.2.1施工前应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所用的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订 货。对购进的集料,供货单位应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 10.2.2施工前应检测各种材料使用性能,不符合本规范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 10.2.3施工前应调试沥青混合料拌合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机械设备,并应检查或标定机械设备 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与传感器计量精度等。

10.3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

0.3.1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 益理单位应加大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检测力度,做 按照表14中规定执行

表14橡胶粉改性沥青施工过程抽检项目及频率

DB22/T 29802019

10.3.2施工过程中需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混 频率如表15所示。

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检测项目与频率

10.3.3橡胶粉改性沥青面层施工过程检测项目及频率如表16所示。

16橡胶粉改性沥青面层施工过程检测项目与频

10.3.4其他按照ITIF40规定执行。

4其他按照JTJF40规

10.4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DB22/T29802019

0.4.1橡胶粉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橡胶粉改性沥青粘度变化情况,保证橡胶粉 改性沥青质量的稳定性,如出现波动,则应对沥青酒布量做适当的微调。 0.4.2沥青洒布时应注意接缝位置的控制,避免重叠,导致沥青酒布过多,出现汪油现象。 10.4.3撒布的碎石应均匀,不得重叠或漏撒,必要时需要人工进行整理。 0.4.4橡胶粉改性沥青及封层碎石洒布前,应对酒布车洒布量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按照JTGE60T0982 验测方法执行,满足设计酒布量要求方可施工。 0.4.5橡胶粉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施工结束后应尽快安排上层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施工,期间须注意保护 该层,可采用临时封闭交通的措施,避免二次污染或破坏。 10.4.6对橡胶粉改性沥青 创项目及频率如表17所示

表17橡胶粉改性沥青碎石封层检测项目与频率

DB22/T 29802019

A. 1目的与适用范围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成型试验

4.1.1本方法适用于旋转压实法成型Φ150或Φ100沥青混合料圆柱体试件,以供试验室进行温拌橡胶 粉改性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试验使用。 A.1.2本方法也适合于在试件成型过程中测量剪切应力的变化,用于分析沥青混合料性能

A.2.1旋转压实仪包括:

a) 反力架。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旋转压实时旋转角的稳定;应有安全防护门,并配有电源控 制开关; b) 加载装置。应保证旋转压实过程中垂直压力的稳定,使垂直压力达到设定值土18kPa; 旋转基座。由旋转套、压实角度调整功能、旋转传动功能、试模底座等组成。压实角度可调, 其调整范围应满足试验的要求。出厂前压实角度应进行标定,使有效内旋转角允许波动范围为 设定值的土0.02°。旋转基座的工作转速应达到设定值土0.5r/min; d) 计算机控制系统。应具有对旋转压实仪运行的自动控制和试验数据采集、分析等功能 e) 内旋转角测量装置。应具备数据采集系统、温度测量、数据显示等功能; f) 试模。应采用钢材制造,试模壁的厚度大于7.5mm,洛氏硬度至少为HRC48~HRC57,试模内 壁应足够光滑(粗糙度Ra0.4μm)。Φ150试模内径为149.90mm~150.00mm,Φ100试模内 径为99.90mm~100.00mm,高度不小于250mm; g) 上压盘和底座。应采用钢材制造,洛氏硬度宜为HRC48~HRC55.Φ150试件上压盘和底座其外 直径尺寸为149.50mm149.75mm,中100试件上压盘和底座其外直径尺寸为99.50mm~99.75 mm,上压盘和底座与混合料接触面应平坦、光滑。上压盘和底座尺寸宜每年标定1次,试模内 径和压盘外直径之差应小于0.5mm。 2.2脱模仪。 2.3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 2.4烘箱。大、中型各1台,装有温度调节器。 2.5天平或电子秤。感量不大于0.1g。 2.6温度计。宜采用有金属杆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金属杆长度不小于150mm。量程0℃~300 分度值1℃。 .7其他。游标卡尺、托盘、沥青熔化锅、拌和铲、刮刀、隔热手套、垫纸等。

a) 反力架。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旋转压实时旋转角的稳定;应有安全防护门,并配有电源控 制开关; b) 加载装置。应保证旋转压实过程中垂直压力的稳定,使垂直压力达到设定值土18kPa; 旋转基座。由旋转套、压实角度调整功能、旋转传动功能、试模底座等组成。压实角度可调, 其调整范围应满足试验的要求。出厂前压实角度应进行标定,使有效内旋转角允许波动范围为 设定值的土0.02°。旋转基座的工作转速应达到设定值土0.5r/min; d) 计算机控制系统。应具有对旋转压实仪运行的自动控制和试验数据采集、分析等功能; e) 内旋转角测量装置。应具备数据采集系统、温度测量、数据显示等功能; f) 试模。应采用钢材制造,试模壁的厚度大于7.5mm,洛氏硬度至少为HRC48~HRC57,试模内 壁应足够光滑(粗糙度Ra0.4μm)。Φ150试模内径为149.90mm~150.00mm,Φ100试模内 径为99.90mm~100.00mm,高度不小于250mm; g) 上压盘和底座。应采用钢材制造,洛氏硬度宜为HRC48~HRC55.Φ150试件上压盘和底座其外 直径尺寸为149.50mm149.75mm,Φ100试件上压盘和底座其外直径尺寸为99.50mm~99.75 mm,上压盘和底座与混合料接触面应平坦、光滑。上压盘和底座尺寸宜每年标定1次,试模内 径和压盘外直径之差应小于0.5mm。 2.2脱模仪。 2.3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 .4烘箱。大、中型各1台,装有温度调节器。 2.5天平或电子秤。感量不大于0.1g。 2.6温度计。宜采用有金属杆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金属杆长度不小于150mm。量程0℃~300 分度值1℃。 拌和铲、刮刀、隔热手套、热纸等

A. 3. 1 标定步骤

1.1确定试验条件,加载装置垂直压力为600kPa土18kPa,压实转速为30r/min土0.5r/mi .2将试模、上压盘、底座和内旋转角测量装置的表面清理干净。当试模内壁或者上压盘、底 混合料的表面处有划痕或损坏时,不得再使用,

DB22/T29802019

A.3.1.3检测内旋转角有加热和室温两种方式。通常情况下宜选择加热方式,即开始检测前将试模置1 50℃土5℃的烘箱中加热不少于45min,内旋转角测量装置无需加热。室温检测时试模不需加热。 A.3.1.4按A.3.3的步骤准备好旋转压实仪,按照该仪器的说明书设定旋转次数。 A.3.1.5将内旋转角测量装置组装好,放进试模中,将仪器探头或参考基座适当定位以测量底部内部 角和顶部内部角。将试模放入旋转压实仪中,注意试模和旋转压实锤对中。 A.3.1.6开始旋转压实,使试模和内旋转角测量装置一起作旋转运动。旋转时宜符合以下条件:产生 的偏心距e为22mm,力矩M(即eXF)为466.5N·m±10N·m。 A.3.1.7旋转到设定次数后,停止压实,待旋转压实仪上压头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从试模中取出内旋 转角测量装置。记录测定结果,准确至0.01°。 A.3.1.8不断调整内旋转角测量装置位置,按照A.3.1.4~A.3.1.6的步骤分别测定底部内旋转角abi 和部内旋转角ati,底部内旋转角和部内旋转角分别测定3次。如果分别测定的3个底部内旋转角 (或顶部内旋转角)差值大于0.02°,则应重新测定。取3个底部内旋转角abi的平均值为底部内旋转 角ab;取3个顶部内旋转角ati的平均值为顶部内旋转角at。取ab和at平均值为有效内旋转角ae。 ab和at差值不宜大于0.02° 有效内旋转角ae应该满足设定值的0.02°要求。

A. 3. 2 准备工作

A.3.2.1按照JTGE20中规定确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与压实温度。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压实 在常温下进行。 A.3.2.2按照JTGE20中规定在拌和厂或施工现场采取代表性的沥青混合料,当混合料温度符合要求 时,可直接用于成型。在试验室人工配制沥青混合料时, 按照JTGE20中规定方法进行混合料的拌制,

A. 3. 3 成型步骤

A.3.3.1按照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如打开压实仪的电源开关、配件的电源(或气源)开关、 计算机(或控制面板),并与压实仪连接;需要打印数据时,还需连接打印机等。 A.3.3.2设定旋转压实仪旋转角、垂直压力和旋转速率。不同的设计方法和体系,旋转角、垂直压力 和旋转速率可能不同,因此参数的设定需根据混合料设计方法要求选定。 A.3.3.3根据需要选定试验结束条件,一般选择设定要求的旋转压实次数作为试验结束条件。也可以 根据需要选择压实到要求的试件高度作为试验结束条件。 A.3.3.4当旋转压实仪压头具有保温功能时,在旋转压实前需将压头加热保温不少于15min。 A.3.3.5用蘸有少许黄油的棉纱擦净试模及底座等,然后置烘箱中并加热并保持到压实温度土5℃,恒 温至少45min。常温沥青混合料用试模不需加热。 A.3.3.6将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称取一个试件所需的混合料质量m,混合料的质量应使成型后的试 件高度达到试验所需高度土3mm。 A.3.3.7从烘箱中取出预热的试模、底座,在底座上垫一张圆形纸片,防止沥青粘到底座上。将称好 的沥青混合料迅速倒入试模内,将混合料的表面整平,然后在顶面盖土一张圆形纸片。 A.3.3.8将盛有沥青混合料的试模放入旋转压实仪中,启动计算机(或控制面板),设定各试验参数, 开动旋转压实仪,将压实锤头降下,直至施加的压力达到设定值土18kPa。旋转压实仪将按照设置的旋 转次数开始自动成型试件。 A.3.3.9试验过程中自动连续记录不同压实次数下的试件高度,并显示垂直压力。根据需要还可以测 定、记录旋转压实过程中的剪应力。压实结束后,按照压实仪的提示恢复压实仪的旋转角,升起旋转压

定、记录旋转压实过程中的剪应力。压实结束后,按照压实仪的提示恢复压实仪的旋转角,升起旋转压 头,从旋转压实仪中取出试模,

DB22/T 29802019

风扇降温约5min~10min后再进行脱模。对于需要继续进行性能试验的试件,同时空隙率又较大(如 大于7%)时,冷却试件宜延长15min以上。脱模后揭去垫在试件底面和顶面的圆形纸片。 A.3.3.11根据需要可按照JTGE20中规定方法测定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等参数。 A.3.3.12用于测定试件体积参数时平行试验一般不少于4个,用于其他试验平行试验试件个数按相 关规定确定。

式(A.1)计算不同旋转压实次数下的试件密度

Px ×103 h. ×π×(d /2)?

×10 h. ×π×(d /2)2

式中: m——沥青混合料试件质量,g; 一不同旋转压实次数下的试件高度,mm; 一试模的直径,mm; 取3位小数

式中: 最终成型试件高度(仪器显示试件的高度),mm。

报告应该包括旋转压实仪的有效内旋转角、垂直压力、旋转速率、混合料拌和成型温度等参数

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试验重复性的允许误差,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13.2mm时为平均值 0.9%,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13.2mm时为平均值的1.4%。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试验再现性的允许误 差为平均值的1.7%。

B.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DB22/T29802019

1.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冷却过程中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温度应力曲线,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低温 度和拉伸强度以及温度应力曲线斜率和转折点温度,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1.2本试验采用旋转压实成型的圆柱体取芯试件,试件尺寸为Φ5cm×20 cm。

B.2.1低温约束应力试验议。由温控箱、冻断试验机、量测系统、控制器、采集装置、软件及计算机 组成。该试验装置能够在3um精度范围内控制试件的长度不变GB/T 50568-2019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其允许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变形量为4 m,温度测量精度为0.25℃:力测试精度为10N;环境箱温度控制精度为土0.5℃,可绘制温度~ 应力曲线。 B.2.2试件定位装置。主要由螺母、螺杆、上压盘、下压盘、定位螺栓和导轨组成,导轨与上、下压 盘垂直。 B.2.3其它。强力粘结剂、橡皮泥、记录纸及手套等,

B.3.1按旋转压实方法制作直径15cm、高20cm的圆柱体试件。 B.3.2用取芯机取出直径5cm、高20cm的小试件。 B.3.3按JTGE20规定的方法测定试件的密度、空隙率等各项物理指标。 3.3.4用强力粘结剂将试件粘结在上下压盘间,粘结后的试件应放置24h,代粘结剂完全凝固为止, 放置试件时应避免试件两端与压盘发生变性。

3.1按旋转压实方法制作直径15cm、高20cm的圆柱体试件。 3.2用取芯机取出直径5cm、高20cm的小试件。 3.3按JTGE20规定的方法测定试件的密度、空隙率等各项物理指标。 3.4用强力粘结剂将试件粘结在上下压盘间,粘结后的试件应放置24h,代粘结剂完全凝固 置试件时应避免试件两端与压盘发生变性。

CECS 533-2018-T 空调用铝合金材耐热聚乙烯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22/T 29802019

每组试验的有效试件不得小于3个,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一组测定值中某个数据与 之差大于标准差的k倍时,该测定值应予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试验 J3、4、5、6时,k值分别为1.15、1.46、1.67、1.82。 2试验结果均应注明试件尺寸、初始温度、降温速率。

B.5.1每组试验的有效试件不得小于3个,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一组测定值中某个数据与平 均值之差大于标准差的k倍时,该测定值应予舍弃,并以其余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试验数 目n为3、4、5、6时,k值分别为1.15、1.46、1.67、1.82。 B.5.2试验结果均应注明试件尺寸、初始温度、降温速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