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10/T 6-2020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道路基层应用技术规范

DB4110/T 6-2020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道路基层应用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110/T 6-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10933
下载资源

DB4110/T 6-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110/T 6-2020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道路基层应用技术规范

DB4110/I62020

E 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 Z 一一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α)而变的系数; ? 变异系数; 一一材料的劈裂强度: W 一 含水率,以混合料中所含水分质量占干混合料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W 最佳含水率。

DB4110/I 62020

DB11/T 537-2019 墙体内保温施工技术规程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做法和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做法DB4110/I62020

6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集料配合比设计要求

6.1.1.1再生集料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规定,再生级配集料的颗粒组成,应按其级配状况进行掺配 调整,以达到级配要求, 6.1.1.2I级再生集料可用于重、中交通和轻交通等级道路的基层和各交通等级道路的底基层;IⅡI级 再生集料可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的底基层以及轻交通道路基层

6. 1. 2 水泥

6.1.2.1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大于6h且小于10h的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 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6.1.2.2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检合格方可使用。 6.1.2.3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6.1.3.1粉煤灰中的Si02、A120.和Fe203总量宜大于70%,在温度为700℃时的烧失量不大于10%。 6.1.3.2当烧失量大于10%时,应经试验确认混合料强度符合要求时,方可使用。 6.1.3.3细度应满足通过0.3mm筛孔的筛余量不大于10%,通过0.075mm筛孔的筛余量不大于30% 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g。 6.1.3.4干粉煤灰和湿粉煤灰都可使用,湿粉煤灰的含水率不宜超过35%。场地集中堆放的粉煤灰应 予以覆盖,运到现场的粉煤灰应含有一定的水分,防止扬尘,使用时应将凝结成块的粉煤灰块打碎或过 筛,粉煤灰中不得含有树根、杂草等杂质。

6.1.4.1宜用I~IⅢI级石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 6.1.4.2 块石灰在使用前(7~10)d完成消解,未能消解的生石灰块应筛除,消解石灰的粒径不得大 于10mm, 磨细生石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用。 6.1.4.3对储存较久或经过雨期的消解石灰应先经过试验,根据活性氧化物的含量决定能否使用和使 用方法。

DB4110/I 62020

6.1.4.4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如石灰在野外堆放时间较长时,应覆盖防潮。

6. 2. 1一般规定

2.1.1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集料中水泥剂量以水泥质量占全部再生级配集料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 2.1.2水泥稳定再生集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

k泥稳定再生集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MPa

6.2.1.3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集料中水泥的比例宜符合表6的规定

2.1.3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集料中水泥的比例宜符合表6的规定。 2.1.4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集料级配范围宜符合表7的规定。

DB4110/I62020

表6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集料水泥剂量要求

表7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集料的集料级配范围(%)

6. 2. 2原材料试验

6. 2.3 混合料的设计步骤

2.3.1如再生集料的级配不能满足要求,可通过掺加天然集料,使其级配符合表7的规定。 2.3.2试配时水泥剂量宜按3%、4%、5%、6%、7%选取,在能估计合适剂量的情况下,可以 不同剂量缩减到三个或四个。

DB4110/I 62020

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量和最大剂量。其他两个水泥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用内 插法确定

抗压强度试验。 6.2.3.7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6.2.3.8根据表5中的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水泥剂量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 度R应符合公式(1):

式中; Ra一一设计抗压强度,MPa; C一一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以小数计; Z一一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α)而变的系数,轻交通等级道路应取保证率90%, 即Z.=1.282:其他交通等级道路应取保证率95%,即Z.=1.645

6.3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集料组成设计

6. 3. 1一般规定

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集料采用质量配合比计算,以石灰、粉煤灰、再生级配集料的质量比表 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集料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集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3.3.1.3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集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表8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确定石灰与粉煤灰 的比例、石灰粉煤灰与再生级配集料的比例,以及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6.3.1.4采用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集料做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可用(1:2~1:4),石 灰粉煤灰与再生级配集料的比例应是(15:85~20:80)。对于Ca0含量(2%~6%)的硅铝粉煤灰,石灰与 粉煤灰的比例可以是(1:21:9)。 6.3.1.5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集料的级配宜符合表9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DB4110/I62020

表9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集料的集料级配范围(%)

6. 3. 2原材料试验

6.3.3混合料的设计步骤

DB4110/I 62020

6.3.3.9根据表8中的强度标准,选定混合料的配合比,在此配合比下试件室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 强度R应符合公式(2):

式中: Ra一一设计抗压强度,MPa; C一一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以小数计); Za一一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轻交通等级道路应取保证率90%, 即Z=1.282;其他交通等级道路应取保证率95%,即Z=1.645。 6.3.3.10当工程需要提高石灰粉煤灰再生级配集料的早期强度时,可外加(1%~2%)的水泥。

6.4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集料组成设计

6. 4. 1一般规定

4.1.1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集料采用质量配合比计算,以水泥:粉煤灰:再生级配集料的质量 4.1.2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集料的7d 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集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3.4.1.3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集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表10及设计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配 合比,以及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6.4.1.4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集料的水泥掺量宜控制在(3%~5%)范围内,水泥粉煤灰与再生级配集料 的质量比宜为(12~17):(80~83)。 6.4.1.5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集料的级配宜符合表11的规定

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集料的集料级配范围(

DB4110/T62020

表11水泥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集料的集料级配范围(%)(续)

6.4. 2原材料试验

6.4.3混合材料设计步骤

DB4110/I 62020

式中: R一一设计抗压强度,MPa; C 一一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以小数计); Za 一一标准正态分布表中随保证率(或置信度a)而变的系数,轻交通等级道路应取保证率90% 即Z.=1.282:其他交通等级道路应取保证率95%,即Z.=1.645。

7.1.1道路基层及以下结构的设计,宜使用再生集料

7.1.1道路基层及以下结构的设计,宜使用再生集料 7.1.2道路基层的组合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

7.2.1道路基层和底基层应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抗疲劳开裂性能和抗冲刷 能力。 7.2.2名 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宜自上而下递减, 7.2.3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集料道路基层和底基层结构具有半刚性的特性,其厚度不宜小于15cm。 7.2.4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集料路面基层设计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设计参数应根据设计阶段的 要求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a)可行性研究阶段可参考表12确定设计参数: b)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时应通过试验测定设计参数

表12材料设计参数参考值

眼据道路等级、交通荷载、材料供应、路基条件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结合使用性能要求进行路 计,合理选择结构组合。常用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结构组合可参照表13选用, 表13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集料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结构组合

DB4110/I62020

8.1.1按规定对上道工序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该工序施工。施工前,应清除下承层表 面的浮土,并酒水润湿。 8.1.2正式开工之前,应铺筑不小于200m的试验段,确定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8.1.3流水作业段的长度以200m为宜。 8.1.4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集料,宜在2h内完成碾压成型,应取混合料的初凝时间和容许延迟时间中 较短的时间作为施工控制时间,石灰粉煤灰稳定再生级配集料宜在当天碾压完成,最长不应超过4d。 8.1.5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集料在过分潮湿路段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潮湿程度,消除积水。 8.1.6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集料结构层的压实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00mm,压实最大厚度不宜大于200

8.2.1拌和前,应对再生粗集料均匀、充分预湿。 8.2.2宜采用稳定土振动搅拌机,并通过搅拌装置对混合料施加振动作用,拌和机振动搅拌时搅拌装 置振动频率不小于25Hz,最大振动处振动强度不小于1.5。 8.2.3拌和设备应根据备料档数配备冷料仓。料斗入口须安装剔除超粒径粒料的钢筋网盖。 8.2.4料仓应安装电子称,其精度不超过土2%。 8.2.5监测拌和时的水泥用量、含水量和结合料的拌和均匀性,发现异常要及时调整或停止生产。 8.2.6正常生产后,用四分法进行缩分取样,根据检验结果反馈到操作台调整生产配合比;按要求做 好水泥剂量和含水量检查记录。 8.2.7拌和含水率应按试验段及摊铺现场实际情况微调,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土2%以内

8.3.1施工前应根据运距、搅拌能力、摊铺能力确定运输车辆的数量与配置, 8.3.2每天开工前,检验运输车辆完好情况,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 8.3.3装车时,运输车辆应前后移动,按“品”字形分多次装料。 8.3.4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集料运输应采取覆盖措施。 3.3.5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集料出厂时应在过磅单上注明出厂时间,从装车出厂(发料)到运输至工地 难铺(收料),应采用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集料的初凝时间与容许延时间中较短的时间作为施工控制时 间。超时的水泥稳定级配集料应报废,不得摊铺。 8.3.6运输车运输过程中不得超载,避免急刹车或急掉头,避免混合料发生离析。

8.4.1宜采用机械摊铺;运料车分(2~3)次升降向摊铺机卸料。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0~2.5) n/min,根据供料情况,保证不间断施工。防止运输车辆碰撞摊铺机。 8.4.2 螺旋分料器应匀速不间歇地旋转送料,且全部埋入混合料中。 8.4.3螺旋分料器转速应与摊铺速度相适应,两侧边缘料位应充足。 8.4.4使用带有自动找平装置的摊铺机摊铺时,两侧均设有基准线控制高程;机械摊铺时,其松铺系 数宜为(1.25~1.40);人工摊铺时,其松铺系数宜为(1.40~1.50)。 8.4.5摊铺机梯队作业时,两台摊铺机前后相隔(5~10)m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 8.4.6当现场条件受限,无法使用平地机时,可人工挂线找平。 8.4.7每层按松铺厚度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均匀,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补

DB4110/ T 62020

斤现象。整形应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接缝顺直平整。 3.4.9已摊平的集料,碾压前应断绝交通,保持摊铺层清洁

5.1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集料宜按照表14进行,每遍重叠1/2轮宽。碾压作业结束前,如有局 和风干迹象,影响压实时应及时采用喷雾形式补水。 5.2摊铺机梯队作业产生的纵向接茬的碾压,前一幅应预留(30~50)cm不碾压,待下一幅跟 起碾压。

8.5.3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应保证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集料表 面不受破坏。 8.5.4碾压前应适量洒水;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 应及时补酒,严禁酒大水碾压。 8.5.5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的水泥)或用 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8.5.6水泥稳定再生级配集料,宜在水泥初凝前完成碾压,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没有明显的轮迹。 8.5.7碾压结束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整形应达到规 定的坡度和路拱,接缝顺直平整;对于局部低洼之处,不再进行找补,可留待铺筑下一层结构时处理。 8.5.8检查井、线杆等构筑物周围采用小型机械夯夯实,达到要求的压实度,表面应平整并满足高程 要求。

8.5.9施工缝的处理

3.5.9.1碾压完成后用3m直尺检查碾压段的末端,确定厚度、平整度合格的位置,在此位置处垂直路 中心拉线,沿线用人工将末端集料刨除,切成垂直面,用塑料薄膜覆盖, 3.5.9.2二次施工前将上一次切成的立茬处酒水湿润并刷水泥素浆,然后将新摊铺的水泥稳定再生级 配集料修整平顺

6.1底基层、基层碾压完毕,经检测合格后应立即在潮湿状态下进行养护。养护期视季节而定 少于7天。

宜少于7天。 A 8.6.2无机结合料稳定再生集料压实后应适量酒水,保持表面湿润。 8.6.3养护期间宜封闭交通。需要通行的车辆应限速,严禁履带车辆通行

DB4110/I 62020

9.3.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确认构成建设项目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 顶工程和检验批,作为施工质量检验、验收的基础,并符合下列规定。 a 建设单位招标文件确定的每一个独立合同应为一个单位工程。当合同文件包含的工程内涵较 多,或工程规模较大或由若于独立设计组成时,宜按工程部位或工程量、每一独立设计将单位 工程分成若干子单位工程; 6) 单位(子单位)工程应按工程的结构部位或特点、功能、工程量划分分部工程。分部工程的规模 较大或工程复杂时宜按材料种类、工艺特点、施工工法等,将分部工程划为若干子分部工程; 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分项工程组成,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等划 分分项工程; 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检验批组成。检验批应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划定。本标 准未规定时,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共同研究确定。 .3.2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并应进行施工过程的检验、验收, a 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按相关专业质量标准进行进场检 验和使用前复验。现场验收和复验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的,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测或见证取样检测,并确认合格; b 各分项工程应按本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各分项工程完成后应进行自检、交接检验,并形成文件。 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个分项工程施工; C 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按相关专业质量标准进行进场检 验和使用前复验。现场验收和复验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的,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测或见证取样检测,并确认合格: d 各分项工程应按本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各分项工程完成后应进行自检、交接检验,并形成文件。 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个分项工程施工。

DB4110/I62020

再生混凝土颗粒含量与杂物含量试验方法

试验的最小取样数量应符合表A.1的规定。再生混凝土颗粒含量与杂物含量可采用同一组试机 验

DB11/T 1322.27-2018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27部分:煤矿表A.1试验取样数量

A.3试验步骤与结果处理

表A.2再生混凝土颗粒级杂物含量所需试样数量

3.3分别按下式计算再生粗集料中混凝土颗粒和杂物占再生粗集料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比,精确

式中: Q一一再生粗集料中混凝土颗粒含量DL/T 1822-2018 电站用抽汽止回阀订货验收导则,%; L——再生粗集料中杂物含量,%。

m +..... m×100% Qn = m

DB4110/I 6202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