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880-2023绿色公路建设通用技术指南.pdf

DB15T 2880-2023绿色公路建设通用技术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666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5T 2880-2023绿色公路建设通用技术指南.pdf

ICS93.080.01 CCS P 66

DB15/T28802023

Generaltechnicalguidelinesforconstructionofgreenroad

外墙真石漆施工工艺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DB15/T 2880—2023

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路线... 路基路面 6.1路基工程 6.2路面工程 6.3排水工程 6.4防护工程 6.5涵洞工程 桥梁...... 7.1桥型设计 7.2结构与设施设计 7.3桥梁排水设计 7.4改扩建桥梁利用 7.5桥梁施工. 交通安全设施..... 8.1护栏和标志标线 8.2特殊路段安全设施 8.3既有安全设施利用 沿线设施 9.1一般规定 9.2规划选址 9.3功能区布设 9.4建筑设计 9.5服务提升 10公路景观 10.1线性景观 10.2节点景观 11临时工程... 11.1一般规定.... 11.2拌和站与预制场 11.3取、弃土(渣)场

DB15/T28802023

环境保护 12.1 一般规定... 12.2 水环境保护 12.3声环境保护, 12.4生态环境保护 12.5大气环境保护, 12.6固体废弃物

DB15/T 2880—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内蒙古高速公 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兴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乔文庭、程国义、高硕晗、张耀东、关永成、王新军、黄山倩、徐振飞、杨庆 国、简丽、付艺超、邢向达、李帅、姚嘉林、王学营、李喆、李宏钧、张崇生、张永宏、乔志、刘剑、 靳陆东、牛昌昌、田苗苗、马宝青、张党正、付金生、魏国栋、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内蒙古高速公 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兴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乔文庭、程国义、高硕晗、张耀东、关永成、王新军、黄山倩、徐振飞、杨庆 国、简丽、付艺超、邢向达、李帅、姚嘉林、王学营、李喆、李宏钧、张崇生、张永宏、乔志、刘剑、 靳陆东、牛昌昌、田苗苗、马宝青、张党正、付金生、魏国栋、

DB15/T 2880—2023

绿色公路建设通用技术指南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公路建设的基本规定以及路线、路基路面、桥梁、交通安全设施、沿线设施等。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二级及以上等级绿色公路的设计与施工,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使 用。 注:本文件不含隧道设计与施工要求,涉及隧道部分应遵从相关要求与规定,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色公路greenhighway

DB15/T28802023

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控制资源占用、 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建设品质提升与运行效率提高,为人们提供安全 舒适、便捷、美观的行车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

DB15/T 2880—2023

5.1公路选线应科学规划建设用地,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和不可移动文物,切实保护耕地和草原。 5.2对于可与铁路、高速公路或普通公路共用线位的项目,宜统筹利用现有通道资源;改扩建应遵循 利用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原通道资源,合理利用原有设施,

5.3公路选线应充分考虑冻土、积雪、积沙等不利因素,并符合下列要求: a)对严重出现冰冻、积雪和涎流冰现象的地区,尽量选择阳坡布线; b)风吹雪地区宜将路线布设于地势较高、起伏较小、地形开阔、有利于风雪流通过的区域,条件 许可时,路线布设尽可能与当地积雪期的主导风向平行或垂直,有利于挡雪墙和储雪场的设置 c)沙漠地区公路选线尽可能使路线方向与主导风向平行或锐角相交,有利于风沙流的“固、堵、 输”,减小沙害程度。 5.4公路平面线形应适应地形起伏,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坚持“平、纵、横"相互配合, 保持线形均衡、连续,并采取适宜的布线方法: a)对于山体外形规则、坡面顺滑舒展、分布错落有致的丘陵地形,应充分利用曲线要素组合搭配, 顺应山体的自然条件,适应地形的变化; b)对于宽浅河川式丘陵地形,宜采取靠近河堤布线方案,减少通道数量,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尽 可能减少路线对耕地分割;丘陵地形区宜采用山腰布线,避免穿越村镇,减少拆迁; c)对于平原区,路线直、曲线长度应搭配均匀,保持线形流畅顺直; d)对于山岭区,应充分利用地形布线、地质选线,避免高填深挖。 5.5公路纵面设计应以“零弃方、少借方"为目标,通过灵活选择指标,适当增加变坡点,避免高填深 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地形地质情况采取适宜的方案: a)山岭重丘区公路应优化平纵指标,实现土石方的整体平衡和分段平衡; b)平原、丘陵和山岭区之间的地形变化段,宜通过平纵面配合和指标的适当调整,以适应地形变 化,减少填挖数量。

a)对严重出现冰冻、积雪和涎流冰现象的地区,尽量选择阳坡布线; b)风吹雪地区宜将路线布设于地势较高、起伏较小、地形开阔、有利于风雪流通过的区域,条件 许可时,路线布设尽可能与当地积雪期的主导风向平行或垂直,有利于挡雪墙和储雪场的设置 c)沙漠地区公路选线尽可能使路线方向与主导风向平行或锐角相交,有利于风沙流的“固、堵、 输”,减小沙害程度

DB15/T28802023

6.2.1路面结构设计应遵循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理念。 6.2.2应结合区域环境条件、工程造价及当地经验,在桥面铺装、弯道及长大纵坡、声环境 选择低噪声、抗凝冰等功能型路面设计。

DB15/T 2880—2023

.2.3高等级公路中、上面层宜采用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长寿命路面或高性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2.4宜采用温拌沥青路面降低施工碳排放。 .2.5路面材料应优先选用地方性材料,提高废旧材料利用率,可采用下列技术措施: a)按照国家及自治区政策要求,提高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 b)利用废胎胶粉制备橡胶沥青混合料,用于沥青路面的结构层、应力吸收层、封层、防水黏结层 或用作填缝料等; c)经充分论证后利用钢渣替代部分集料用于沥青路面; d)利用尾矿渣、煤研石等固体废弃物用于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或用于路缘石、防护盖板及人行道 砖的铺筑。 .2.6沙漠地区路面设计应充分考虑路面温度梯度和紫外老化的影响。 .2.7改扩建工程应提高旧路结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点考虑下列方案: a)采用分段设计,在既有路面检测评价结果基础上,针对不同路段(部位)确定病害分布和发育 情况以及旧路的强度指标,选用不同的处治方案; b)公路改扩建工程单向扩建为四车道及以上路面时,宜结合交通特性,进行新建和改扩建两部分 设计,充分利用既有路面; c)当拓宽改造硬路肩作为第三车道使用时,应从结构层厚度、使用性能两方面科学评估硬路肩技 术状况,制定可行利用方案; d)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为沥青路面时,可采用水泥压浆、高分子注浆、就地破碎再利用或水泥路面 加铺沥青层等方案,利用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与材料。

.3.1排水设施设计应合理选择排水构造物的尺寸和形式,并结合环境保护要求增加路面径流净化功 能,并符合下列要求: a)排水设施的泄水断面尺寸应能满足排泄设计流量的要求,避免采用统一标准的大截面排水边 沟,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不利于行车安全; b)在满足排水要求条件下,排水沟宜优先选择浅碟形、浅碟形+暗沟等与原地形地貌相适宜的生 态边沟形式; c)汇水面积小或气候干旱区域,宜采用散排漫流的路基排水形式; d)降雨量较大的区域,宜采用盖板矩形边沟。 3.2敏感水体路段的路面径流收集后应排入多功能处理池、蒸发池、人工湿地等处理储存设施。 3.3城镇路段路基排水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低影响开发设计,提高路侧径流的入渗能力。 .3.4路面排水设施应耐冰冻、耐盐蚀;地下排水设施应置于当地最大冰冻线以下,无法满足时,应 取保温措施。 3.5截水沟、边沟、急流槽等排水构造物应采用轻型、耐久、装配式、工厂化结构。 3.6路基施工应做好临时边沟、临时截水沟等临时排水设施,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综 考虑,并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

6.4.1防护工程宜采用植物防护或植物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形式,避免大面积采用实体护面墙、坛工 挡土墙等工程防护和支挡措施 6.4.2生态脆弱路段应采用适宜的边坡坡率及防护形式,可加强人工干预措施,并优先选用乡土草种 树种,开展植被恢复。 古里性

DB15/T28802023

经济性和合理性,并符合DB15/T473要求。 6.4.4坡面生态防护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及立地条件,坡面植被群落结构及景观效果须 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并符合DB15/T953、DB15/T954要求。 6.4.5坡面生态防护植物选择应优先选择乡土植物种类,根据当地自然植物群落特点确定项目植被恢 复的目标群落。 6.4.6防护骨架应采用轻型、耐久、工厂化加工的装配式产品。骨架植被防护设计应根据气候条件、 岩土性质、边坡高度、边坡坡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及美学、地方风俗等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 择骨架形式及材质、植被类型、尺寸比例

.5.1小跨径的通道、涵洞宜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涵洞和钢波纹管涵,并采用标准化设计和装配化施工, 羊符合下列要求: a) 2 混凝土涵洞宜采用新型装配式混凝土涵洞,宜采用管型通道和箱形通道,洞口可采用预制削竹 节段或采用预制砌块、现浇挡墙结构; b) 2 混凝土涵洞内通道节段、截面的划分在满足受力要求条件下宜减少种类和规格; C) )承载力较低或存在较大沉降与变形的地基、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冻土地区、砂石等资源缺乏 地区宜采用钢波纹管涵,其设计应符合DB15/T654要求

7.1.1应着眼全寿命周期成本,考虑桥梁的耐久性、养护的便利性以及建设的经济性,进行桥型选择。 7.1.2应合理确定桥面标高,保障线性顺畅,尽量不侵占或少侵占坡面。山区公路的高陡边坡路段, 可灵活采用高低桥、半路半桥、悬挑栈桥等方案。 7.1.3应注重桥梁美学设计,体现工程与自然人文的和谐融合,实现桥梁与环境的协调,

7. 2.1 桥梁构件宜采用标准化设计,并建立标准化、系列化的结构构件体系。 7.2.2宜采用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等适宜工厂化建造的结构形式 7.2.3应加强结构布局和构造细节设计,确保可检查、可维修、可更换,

桥梁跨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和GB3838I、Ⅱ类标准的水体时,应采用排水管收集桥面 径流,桥面径流通过桥面横坡和纵坡排入泄水口后,应汇集到纵向排水管,并通过设在墩台处的竖向排 水管汇入事故应急池;桥梁伸缩缝处的纵向排水管或排水槽应设置可供伸缩的柔性套筒,

改扩建工程的桥梁应合理确定既有桥梁改造利用方案,充分利用既有设施,可采取下列途径: a) 1 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可直接利用、拼接加宽;不能满足要求的可拆除重建; b) 1 拆除的梁板经过评估可用于临近的低等级公路或便道; C 不能使用的结构,应对废旧材料进行破碎拆解。骨料用于路基或便道填料、非承重混凝土构件 等,废旧钢筋可回收处理。

DB15/T 2880—2023

8.2特殊路段安全设施

B.2.1涉及敏感水体、自然保护区等的环境敏感路段应加强交通引导,提高护栏防护等级;存在动物 通道的路段,应合理设置动物通道提示标志。 3.2.2旅游交通量较大路段的标志标识在提供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外,宜增加旅游服务信息,加强行车 智能引导。 3.2.3风景优美路段某排水改造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满足安全要求前提下可充分考虑美观和通透性设置桥梁护栏。 3.2.4风雪害较严重路段,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应充分减缓风吹雪、积雪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并符合下 列要求: a)冬季风雪较大的地区,宜选择少阻雪的护栏形式,积雪严重地区的桥梁宜选用金属梁柱式护栏 或组合式护栏; b)在风吹雪较严重路段的上风侧宜设置挡雪板或预制混凝土管挡雪墙等阻雪设施,减少通过的 雪量; c)宜设置积雪标杆加强诱导,能见度较低路段,积雪标杆顶部宜贴反光膜; d)宜取消突起路标或设置不突出路面的路标,避免除雪、除冰对路标的影响。 3.2.5沙漠路段标志、标线应做防风沙及风蚀设计,同时增加风向、风速标。

8.3既有安全设施利用

8.3.1改扩建工程宜充分利用既有交通标志。

孙家沟大桥专项施工方案DB15/T2880—2023

8.3.2既有波形梁护栏、组合式护栏混凝土可采取措施后加以利用,且应保证其整体性能达到现行JTC D81对防撞等级的要求。

9.2.1应综合考虑公路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环境、用地条件、预测交通量、交通组成及服务 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公路沿线设施总体设计方案。 9.2.2服务区(站)、停车区(点)等沿线设施用地和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多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b)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满足运营管理要求的条件下,宜与收费站、管理站、养护站等同址建 设; c)应结合周边自然地理特征、风景名胜、历史文脉等地域文化特色进行选址。 9.2.3观景台宜选择邻近景色怡人的路段设置,其用地与建筑规模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