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6/T 573-2022 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程.pdfICS65.020.99 CCS Z 06
TechnicalRegulationsforMangroveWetlandEcologicalRestoration
混凝土雨水方涵、污水管道基槽开挖技术交底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修复原则.. 4.1坚持生态优先、整体保护的原则 4.2坚持尊重自然、科学修复的原则 4.3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 4.4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原则 一般规定.. 5.1工作流程 5.2相关单位 5.3文件审核 调查分析.. 6.1调查内容 6.2分析评价 营造红树林 7.1宜林地确定 7.2林地改造. 7.3种植方式 7.4树种选择, 7.5苗木要求 7.6种植季节 7.7种植规格 修复红树林 8.1退化修复 8.2退塘还湿 8.3退养还滩. 8.4封滩轮育 8.5种群恢复 抚育管护: 9.1管护时长 9.2抚育措施 10项目验收.. 10.1 验收时间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修复原则. 4.1坚持生态优先、整体保护的原则 4.2坚持尊重自然、科学修复的原则 4.3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 4.4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原则 一般规定.. 5.1工作流程 5.2相关单位 5.3文件审核 调查分析.. 6.1调查内容 6.2分析评价 营造红树林 7.1宜林地确定 7.2林地改造.. 7.3种植方式 7.4树种选择, 7.5苗木要求 7.6种植季节 7.7种植规格 修复红树林 8.1退化修复 8.2退塘还湿 8.3退养还滩. 8.4封滩轮育 8.5种群恢复 抚育管护, 9.1管护时长 9.2抚育措施 10项目验收, 10.1 验收时间
DB 46/T 573—2022
10.2验收标准 10.3验收方法 11成效评估... 11.1评估时间 1 11.2内容与依据 10 12档案管理.. 0 附录A(资料性) 海南省原生真红树植物种类及分布, 2 附录B(资料性)海南省原生半红树植物种类及分布, 附录C(资料性) 海南省珍稀濒危红树植物名录
DB 46/T 573—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草。 本文件由海南省林业局提出。 本文件由海南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厦门大学、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海口蛮湿地 海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文卿、钟才荣、周志琴、莫燕妮、刘超。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海南省林业局提出。 本文件由海南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厦门大学、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海口蛮湿地研究 所、海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文卿、钟才荣、周志琴、莫燕妮、刘超。
DB 46/T 573—2022
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本文件规定了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相关的修复原则、一般规定、调查分析、营造红树林、修复 红树林、抚育管护、项目验收、成效评估、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海南省行政区域内实施的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文件。 GB3097海水水质标准 GB12763.6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HJ495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HY/T081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214红树林植被恢复技术指南 LY/T1938红树林建设技术规程 LY/T2853红树林主要食叶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GB17378.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HJ495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HY/T081红树林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HY/T214红树林植被恢复技术指南 LY/T1938红树林建设技术规程 LY/T2853红树林主要食叶害虫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红树林mangrove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 地植物群落。 3.2 红树林湿地mangrovewetland 有一定面积红树林存在的滨海湿地,其基本地貌单元包括:红树林、林外光滩、潮沟及低潮时水深 不超过6m的水域。其中红树林面积不少于5%。
DB 46/T 573—2022
真红树植物truemangrove 专一性地生长在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及2种草本植物(卤蕨和尖叶卤蕨)。海南省原生真红树植 物种类及分布见附录A。 3.6 半红树植物associatemangrove 能生长于潮间带,但不成为优势种,也能在陆地非盐渍土生长的两栖木本植物。海南省原生半红树 植物种类及分布见附录B。 3.7 潮间带intertidalzone 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从潮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 露出水面的范围。 3.8 林外光滩mudflatoutsidemangroveforest 退潮时红树林外的裸露滩涂。 3.9
专一性地生长在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及2种草本植物(卤蕨和尖叶卤蕨)。海南省原生真红 种类及分布见附录A
能生长于潮间带,但不成为优势种,也能在陆地非盐渍土生长的两栖木本植物。海南省原生半 物种类及分布见附录B。
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从潮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 出水面的范围。
DB 46/T 573—2022
清退红树林林外光滩、潮沟及水域的贝类、藻类养殖(如泥蚶、缢蛏、文蛤、巴非蛤、牡蛎 恢复滩涂及浅水水域的功能,
因自然(风暴潮、病虫害、寒潮、生物入侵等)或人为因素(污染、过度捕捞、砍伐、水利工程 致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稳定性、抗干扰能力下降的现象。
识别并排除或减缓导致红树林湿地退化的自然或人为因素,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 力,适当的时候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或退化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其功能的过
临界滩涂高程criticaltideflatelevatior 满足红树植物存活最低要求的滩涂高程。
4.1坚持生态优先、整体保护的原则
DB 46/T 573—2022
在增加红树林面积的基础上,突出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维护红树林湿地各地貌单元的连通性和 完整性,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修复作为评估修复成效的主要依据,全面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4.2坚持尊重自然、科学修复的原则
充分重视红树林湿地的特殊性,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科学评估确定适宜修复 用自然恢复为主和适度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生态修复,降低修复成本:
以问题为导向,分区、分类、逐步推进海南全省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修复,及时完善修复缺位, 免过度修复;
4.4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原则
充分考虑修复活动给修复区周边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确保生产、生活、生态的 和谐发展。除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湿地公园的湿地保育区外,其他区域的生态修复方案应考 虑红树林的可持续利用,
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分析评价→规划设计→工程实施 管护一项目验收一成效评估
2.1项目建议书、分析评价报告、修复方案需在本底调查基础上编制(调查内容见第6部分)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优先考虑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林业设计或咨询资质的机 1.规划设计编制优先考虑由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林业设计机构承担
项口建以内 担,规划设计编制优先考虑由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林业设计机构承担。 5.2.2项目监理优先考虑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营造林工程施工监理资质的单位或机构承担。 5.2.3项目方案设计、施工单位须具有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相关经验,或聘请红树林生态专家作为技 术指导
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设计等相关文件需组织3名以 林技术专家审核。
DB 46/T 573—2022
社会经济现状调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2 国土空间规划、区域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城市建设等相关规 划,如属于河道,还需考虑防洪需求; O) 1 现有滩涂及红树林权属; C) 1 修复区及周边水产养殖、红树林果实采摘、捕捞、禽畜养殖等生产活动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修复区是否临近机场等对鸟类有特殊要求的设施,
红树林历史及现状调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妇a人 红树林分布、面积及树种组成; OD) 珍稀濒危红树植物种类、分布及生存现状,海南省珍稀濒危红树植物名单见附录C; C) 红树林林带宽度、郁闭度、林分高度; H 修复区及周边红树林修复案例及成败经验
红树林自然种源及苗木供应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2 修复区红树植物繁殖体自然传播及定植情况; b) 苗木供应情况(苗圃地点、种类、数量、规格及水体盐度)
CJJ 56-201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无水印,带书签)生境现状及历史重大变化调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气候因子(温度、降水和极端天气); b) 滩涂高程及红树林种植临界滩涂高程; c)底质类型; d) 1 水体盐度; 潮汐特征。
生物多样性调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日 2 鸟类多样性,参照HY/T081的规定执行; 2 底栖动物多样性,参照GB12763.6的规定执行; C) 海草床位置、面积、种类组成、密度等。
红树林湿地退化因素多样,大致可分为病虫害、污损生物、污染、砍伐及修枝、过度捕捞、海 生物入侵、极端天气、滩涂侵蚀、潮汐和水文改变等。
在历史及现状调查基础上,对红树林湿地面临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科学诊断红树林湿 的原因、程度、范围及修复的紧迫性等。
DB 46/T 573—2022
综合考虑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修复紧迫性、财力及群众意愿等船闸闸室墙模板系统施工方案及计算书,确定修复区域、面积、模式、时间 安排等。
7.1.1底质为泥质、泥沙质或沙泥质。 7.1.2高程为临界滩涂高程以上至大潮高潮线之间,或是现有红树林分布地长势良好的红树植物生长 高程的区间范围。 7.1.3风浪较小的河口、隐蔽海湾或湖。 7.1.4严格控制通过人工填滩、挖沟起垄等方式实施的滩涂造林规模。红树林带宽度达到160m的外围 滩涂不列入滩涂造林区。 7.1.5在红树林断带、海岸侵蚀严重或现有红树林林带狭窄的区域,可以开展滩涂造林。 7.1.6避开海草床、重要鸟类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等生态敏感目标。 7.1.7避开机场飞行器安全管控区。
对于历史上毁损红树林修建的养殖塘,退养后挖除或部分挖除无红树林生长的堤坝,恢复养殖 界的潮汐连通性,改造养殖塘作业区地形,使其高程达到宜林地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