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895-2018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DB13/T 2895-2018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T 2895-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02270
下载资源

DB13/T 2895-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T 2895-2018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a)应根据当地地形和集雨水池容量V,确定集雨水池的形状、面积、深度和周边角度; b)集雨水池应专设进水口和溢洪口,一般口宽40cm~60cm,深30cm~40cm,校核过水断面 计算公式(26)为:

Q= M/2gbh3/2

Q = M 2gb.3/2...

: Q一集雨水池进水(或溢洪)最大流量,m/s; M一流量系数,采用0.35; 8重力加速度GB/T 41066.3-2022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海洋石油半潜式钻井平台 第3部分:操作和检验,9.81m/s; b一堰顶宽(口宽),m; h一堰顶水深,m。 当集雨水池进口不是直接与坡面排水渠终端相连时,应布设引水渠,其断面与比降设计,可 按照坡面排水沟的要求执行; d) 集雨水池安全超高宜取0.2m。

应为相连排水沟宽度的2倍,长度宜为集雨水池宽度的2倍。 6.3.2沉砂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可参照集雨水池进水口尺寸设计,并应做好石料衬砌。

16.3.2沉砂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可参照集雨水池进水口尺寸设计,并应做好石料衬砌

16.4.1应根据规划的位置和设计的尺寸进行开挖,并及时检查开挖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6.4.2应首先处理好基础,并按设计做好防渗。

16.4.3集雨水池墙体用料可选择砖、石等材料,随当地取料方便条件而定。石方砌筑要求料石(或 较平整块石)厚度不小于30cm,接缝宽度不大于2.5cm,同时应做到衬砌顶部要平,每层铺砌要稳, 相邻石料要靠的紧,缝间砂浆要灌的饱满,上层石块应压住其下层石块的接缝。砌砖宜采用48墙,压 缝砌筑,缝间砂浆要饱满。 16.4.4集雨水池完成后应用水泥砂浆抹面,进行防渗处理。施工中应尤其注意边、角、接茬以及其 他具有漏水隐惠部位的处理

16.4.5沉砂池施工做好石料(或砂浆砌砖或混凝土板)衬砌

16.4.5沉砂池施工做好石料(或砂浆砌砖或混凝土板)衬砌。

16.5.1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应对集雨水池进行全面检查,如有毁坏应及时进行修补。 16.5.2根据设计要求和坡面侵蚀量大小,每1a~3a应对集雨水池进行一次清淤,遇到淤积严重的 应及时清除。

DB13/T 28952018

16.5.3集雨水池四周可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减少水面蒸发,但应选好树种和种植位置,防止 树根破坏衬砌体和引起池底漏水,

17.1.1水窖宜布置在村旁、田间道路旁或沟边有足够地表径流来源的地方,可以采用天然集流面或 修建人工集流面汇集雨水。 7.1.2窖址应避开填方和易滑坡地段,应有深厚坚实的土层或建在不透水基岩上,距沟头、沟边20 n以上,距树10m以上,两窖外壁间隔距离大于4m。 17.1.3水窖宜布设在果园和耕地附近。有滴灌配套设施的水窖,应与所控田块有一定高差,比设计 灌溉地块高2m~3m。 17.1.4常用的水窖有井式水窖和瓶式水窖,见图4、图5。水窖窖身结构型式一般采用圆柱形或矩形 窖口采用圆台形。

图4并式水窖断面示意图

17. 2. 1集雨量

集雨量计算公式(27)为

图5瓶式水窖断面示意图

V, = Pos Fa.....

式中: Vw10a一遇6h最大暴雨径流量,m; Pi0%一10a一遇6h最大暴雨量,m; F一集流场面积,m; α一径流系数。

17.2. 2 水窖容量

水窖容量计算参照集雨水池容量计算

17.2.3水窖结构形式

17. 2. 3. 1并式水窖

DB13/T 28952018

a)井式水窖由窖筒、旱窖和水窖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尺寸如下: 一一窖筒(上接地面窖口,供取水用)直径0.6m0.7m,深1.5m~2m。 一旱窖(不蓄水部分):上部与窖筒连接,深2m~3m。直径向下逐步放大,到散盘处 直径3m~4m。 水窖(蓄水部分):深3m~5m,从散盘处向下,直径逐步缩小,到底部直径2m~3m b) 地面建筑物由窖口、沉砂池和进水管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尺寸如下: 一窖口:直径0.6m~0.7m,用砖或石砌成,高出地面0.3m0.5m。 一沉砂池:位于来水方向路旁,距窖口4m~6m。池体呈矩形,长2m~3m,宽1m~2m 深1.0m~1.5m。矩形或方形结构,采用砖砌、石砌或混凝土结构。 一一进水管:圆形,直径0.2m~0.3m,安装在沉砂池从地表向下深约2/3处,以1:1坡 度向下与旱窖相连。

a)并式水善由窖筒、早窖和水窖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尺寸如下: 一一窖筒(上接地面窖口,供取水用)直径0.6m~0.7m,深1.5m~2m。 一旱窖(不蓄水部分):上部与窖筒连接,深2m~3m。直径向下逐步放大,到散盘处 直径3m~4m。 水窖(蓄水部分):深3m~5m,从散盘处向下,直径逐步缩小,到底部直径2m~3m D 地面建筑物由窖口、沉砂池和进水管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尺寸如下: 一窖口:直径0.6m~0.7m,用砖或石砌成,高出地面0.3m~0.5m。 一沉砂池:位于来水方向路旁,距窖口4m~6m。池体呈矩形,长2m~3m,宽1m~2m 深1.0m~1.5m。矩形或方形结构,采用砖砌、石砌或混凝土结构。 一进水管:圆形,直径0.2m~0.3m,安装在沉砂池从地表向下深约2/3处,以1:1坡 度向下与旱窖相连。

17.2. 3. 2瓶式水

瓶式水窖由窖口、窖身组成,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窖口,直径0.5m~0.7m,混凝土结构,供取水用。 一 窖身,窖身一般为圆形结构,直径2.0Ⅱ,窖身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窖身的深度可根 据水窖的容量而定。 配套建筑物包括沉砂池、进水管。 一沉砂池:位于来水方向、距窖口4m~6m处。池体呈矩形,长2m~3m,宽1m~2m, 深1.0m~1.5m,混凝土结构。 一进水管:圆形,直径0.2m~0.3m,安装在沉砂池从地表向下深约2/3处,以1:1坡度 向下与窖身相连,

17. 3. 1窖体开控

)按照设计尺寸垂直向下挖,在窖口处吊一申心线,每向下挖深一来,校核一次直径: 地面部分的沉砂池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及时校核断面尺寸。

在石料方便地方,窖底、窖壁可用1:3水泥砂浆砌粗料石,并用1:3水泥砂浆勾缝; 窖底、窖壁可用1:1:6水泥、石灰、砂浆砌砖,或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防渗。

7.3.3地面部分施工

水窖地面部分施工包括以下内容: a)窖口处用砖或块石砌台,高出地面30cm~50cm,并设置木板盖、混凝土盖等,以确保人蓄 安全: 沉砂池与进水管连接处设置铅丝网拦污栅,防止杂物流入; c)进水管应伸进窖内,进水管出水口处设铅丝蓬头,防止水流冲坏窖壁

DB13/T 28952018

DB13/T 28952018

.4.1水窖修成后应及时放入适当水量;正式蓄水取水时,不能将水取尽,防止窖壁窑顶干洞裂 .4.2窖口盖板应经常盖好,防止杂物掉入或人畜跌进

18. 1 水量平衡分析

分析控制灌溉范围内的植物需水量、供水量,供水量是否满足作物需水要求。

18.2.1设计流量的确定

主要取决于水源的供水能力,可分为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

18.2.2水泵的杨程

18. 2. 2. 1水泵扬程的组成

水泵扬程由净扬程(水源动水位最低高程与上水管出水口高程的高差H)、管路沿程水头损失 部水头损失h局组成。

18. 2. 2. 2沿程水头损失 h 滤

a)上水管路为UPVC、PE塑料管,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28)为:

hs = 10.29n²LQ² / D5.33, (29) 式中: D. 输水管直径,m; L 输水管长度,m; c)上水管路为钢管,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30)为: hs. = amLQl9/0.631D4.9 (30)

输水管直径,m; L—输水管长度,m; n一一糙率。 c)上水管路为钢管,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公式(30)为: hs. = amLOl9 /0.631D4.9

式中: Q. —管路设计流量,m/h; D一 输水管直径,m; 管壁接缝性质对水头损失的影响系数,查表为0.000826; 水管使用年限对水头损失的影响因素,取值为1.02; 输水管长度,m。

18.2.2.3局部水头损失h品

局部水头损失一般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算!

18. 2. 3水泵选型

DB13/T 28952018

包括蓄水池、泵房、管路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9.1.1作业路应能满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交通要求,并宜与村级道路、农业生产道路及生态 隔离带结合修筑

2作业路宜采用土质、砂石等路面,条件允许可采用混凝土路面。

19.1.2作业路宜采用土质、砂石等路面,条件允许可采用混凝土路面。

19.2作业路工程设计

19.2.1作业路路面宽一般为2.5m~4.0m,应在转弯段及通视段相隔适宜长度设错车台。道路最大 纵坡应视工程区的地形、路面材料而定,一般不超过9%~11%,最大不宜超过15%,暴雨多发区最大纵 波不宜超过9%;纵坡不超过15%的地段,道路采用斜线形;纵坡超过15%的路段,采取“S”形盘旋而 上。道路转弯半径应大于8m。

9.2.2作业路应设置排水沟,条件许可的可进行衬砌防护,排水沟与坡面径流截排工程相结合。平 爱路段道路中间比道路两侧略高,应在两侧设排水沟;在坡面有来水的路段道路外侧比内侧略高,应 在内侧设排水沟,断面尺寸应能够安全排走道路本身及周边汇水面积的10a一遇6h最大降雨的产流 重

19.3作业路工程管理

19.3.1应加强对作业路的日常管护。

19.3.2汛前检查,讯后或暴雨过后应及时对水毁作业路路段进行整修。

19.3.2汛前检查,讯后或暴雨过后应及时对水毁作业路路段进行整修

20平原风沙区治理工程

DB13/T 28952018

原风沙区治理应 农田、道路、城镇等。 20.1.2林、渠、路、田、井应统一规划,建设综合防护体系

20.2平原风沙区治理措施

20.2.1防风固沙林

a 农由防护林网。与渠、路、由协调配置,农由防护林网主林带走向应垂直于风向或偏角不大 于45°,副林带和主林带垂直。主林带带宽应为3m~4m,副林带带宽应为5m~6m,主林 带的间距应为主要乔木树种壮龄时期平均高度的15~20倍,副林带的间距应为乔木主要树种 壮龄时期平均高度的20~30倍; b) 护村林。在村庄周围,结合农村用材和村镇绿化,建设片林和围村林带。株行距应根据树种 和立地条件确定,植株呈“品”字形排列。

20.2.2田间耕作措施

a)平作改垒。平整连片的耕地应改平作为垒作,垒向应与主风向垂直或偏角不大于30°; b)地面覆盖。在沙地种植粮食作物或经济作物,应采用地膜覆盖,农作物秋收后应留茬或秸科 覆盖。

20.2.3农林间作防沙措施

a)可采用农桐(或杨树等速生用材树种)间作,株距5m~8m,行距30m~60m;农枣(或梨、 桑等经济树种)间作,株距2m~8m,行距10m~30m。

20.2.4田间灌排措施

应结合防风固沙, 干支渠等田间灌排体系。 b)主支渠设计应与林带布设相结合,宜与林带走向一致。

DB13/T 28952018

表A.1河北省水土保持功能分区表

DB13/T 2895201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水土保持分区特征及治理措施配置表

表B.1水土保持功能分区特征及工程布局措施配置表

DB13/T 28952018

表B.1水土保持功能分区特征及工程布局措施配置表(续)

DB13/T 28952018

表B.1水土保持功能分区特征及工程布局措施配置表(续)

DB13/T 28952018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附表

表C.1水土保持工程特性

DB13/T 28952018

表C.1水土保持工程特性(续)

DB13/T 28952018

表C.6水土保持措施汇总表

表C.7工程区小班(地块)现状表

DB13/T 28952018

表C.8工程区小班(地块)林草措施设计表

表C.9工程区小班(地块)工程措施设计表

DB13/T 28952018

表C.10主要工程量和投工汇总表

表C.11水土保持措施效益估算表

DB34/T 918-2019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3/T 28952018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相关参数的参考值

表D.1水平梯田断面尺寸参考数值

表D.2石坎断面尺寸参数

我水沟断面要素及常用数

表D.4新造幼林成活率调查抽样比例表

DB13/T 2480-2017 桥梁预应力孔道密实 注浆质量检测技术规程表D.5淤积物淤满后不冲比降

DB13/T 28952018

表D.6水土保持分区适宜的水土保持树草种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