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2/T 1410-2019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导则0.1综合评价按照下列原则进行: a)一级系统:监测方案能够执行相应规范,并结合工程实际布置方案,所选监测仪器满足大坝安 全运行需要;监测设施运行正常,能够反映大坝全部指标,能够判断大坝工作状况;自动化采 集系统运行良好,监测信息管理软件包含有数据管理分析功能,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监测管 理制度全面、规范,并真正执行,按照规范要求开展了观测和巡视检查工作,数据整编规范, 分析及时; b)二级系统:监测方案能够执行相应规范,但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监测设施运行基本正常,个 别关键测点失效,部分重要测点损坏,但能够反映大坝重点指标,基本能够判断大坝工作状况; 自动化采集系统运行基本正常,监测信息管理软件基本能正常使用:监测管理制度总体全面, 开展了观测和视检查工作,并对监测资料做了一定的分析和整编 C 三级系统:监测方案必设项目缺失严重,没有把握重点;大多数关键测点和重要测点失效,已 无法反映大坝重点指标;监测自动化系统无法使用;监测管理制度缺失,没有开展正常的观测 工作,
10.2.1综合评价定级见表5
DB52/T14102019
GB/T 10044-2022 铸铁焊条及焊丝.pdfDB52/T14102019
A.1.1水库枢纽、主体建筑物的工程概况和特征参数。 A.1.2工程可研及初设阶段勘察、设计研究报告及其附图。 A.1.3坝区工程地质条件、坝基和坝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有关建筑物和岩土体的安全运行条件及 允许值、安全系数等警戒性指标。 A.1.4工程实际施工的节点工期及面貌,水库蓄水计划、防洪度汛方案。 A.1.5 工程蓄水、竣工安全鉴定及各类技术检查的结论及意见。 A.1.6 工程施工期、初蓄期及运行以来,出现问题的部位、性质和发现的时间以及处理情况与效果。
A.2监测设计及施工资料
A.2.1安全监测系统设计报告及设计图纸。 A.2.2 已施工的监测仪器及测点埋设情况统计。 A.2.3 各种仪器的型号、规格、主要附件、生产厂家、仪器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出厂日期、购 置日期、检验率定等资料。 A.2.4所有仪器的考证及影像资料、观测记录表、计算成果表,以及施工期历史观测报告。 A. 2. 5 二次仪表检验维护记录。 A.2.6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应的记录
A.3.1观测原始数据、初始值选取方法、数据计算方法。 A.3.2经换算后所得的物理量数据、特征值统计数据、物理量分布及变化过程线图、报表、年度整编 报告以及历次监测分析报告等。
A.4.1 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初蓄期观测制度、观测规程、观测工作手册。 A.4.2 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A.4.3 巡视检查记录及影像资料。 A.4.4 监测仪器运行维护记录。 A.4.5 年度资料整编及归档资料。 A.4.6 历次检查出现的问题整改情况。
DB52/T14102019
表B.2拱坝监测测点划分(续)
B.3王石坝监测测点划分
土石坝监测测点划分参照表B.3执行,也可根据工程特点进行调整
表B.3石坝监测测点
C. 1. 1 水位计
DB52/T14102019
C.1.3.1气温计应设在专用的百叶箱内,外观检查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电缆保护有 效,标识清晰,外观整洁。 C.1.3.2气温计现场测试按C.4.3的规定实施。外观检查合格,现场测试可靠,则工作状态评价为可靠; 现场测试不可靠,工作状态评为不可靠;其余评为基本可靠。 C. 1.3.3水温计的评价按C. 4. 3规定实施。
DB52/T14102019
C. 2 变形监测设施
c.2. 1 变形监测控制网
.2.1.1监测控制网分为水平位移控制网和垂直位移控制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及过渡点构成。工 作状态评价包括外观检查、控制网布置、监测精度。
a 测点墩坚固完整、基础稳固: b 测线测点间通视条件良好; 网点观测墩墩顶部的强制对中底盘完好,其对中误差小于0.2mm,倾斜度不大于4’; d)网点有可靠的保护装置
d)网点有可靠的保护装置。 2.1.3水平位移控制网分为三角形网、GNSS网: a)三角形网布置同时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网边长不宜超过1000m,网点间垂直角不应超过30°,高差不宜超过100m; 2) 采用边角网,当采用测角网或测边网时,各三角形宜为成近似等腰三角形,其内角最小不 宜小于30°,最大不宜大于120°; 3) 网点不宜少于4个,不应设在有强电磁场影响的范围内,测点布置应避免视线接近水面: 视线离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2m; 4) 基准点宜布设在大坝下游,受大坝及库水压力影响较小且相对稳定的地方。基准点不应少 于2个,并定期进行基准点稳定性校测,必要时可设置倒垂线作为基准点。 b) GNSS网布置同时符合下列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 GNSS网的布设应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各测点至少有1个通视方向。除边缘点外,每点的 连接点数应不少于3点。A级、B级GNSS网中,最简异步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分别不应大 于5条、6条; 2)GNSS网应同时采用高精度测距仪观测边长,并联合平差,测距仪测边的数量宜为3~5条。 GNSS网点与精密水准高程点联测不得少于2点 3) GNSS网点上空应尽可能的开阔,在15高度角以上无障碍物; 4) GNSS网点周围约200m的范围内不能有强电磁场干扰源;网点距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 信号传送通道等应大于50m; 5) GNSS网基准点应布设在不受大坝及库水压力影响的地区。 .1.4水平位移控制网的监测精度同时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与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土2mm; b)三角形网的可靠性因子不小于0.2。 .1.5水平位移控制网工作状态评价标准如下: 外观检查评价、控制网布置评价、监测精度评价均为合格时,评价为可靠; b) 外观检查评价、监测精度评价均为合格,控制网布置评价为不合格时,评价为基本可靠; c) 外观检查评价、监测精度评价任一项为不合格时,评价为不可靠。 1.6 垂直位移控制网外观检查同时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 外观检查评价、控制网布置评价、监测精度评价均为合格时,评价为可靠; b 外观检查评价、监测精度评价均为合格,控制网布置评价为不合格时,评价为基本可靠; c) 外观检查评价、监测精度评价任一项为不合格时,评价为不可靠。 1.6垂直位移控制网外观检查同时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测点基础稳固,水准标芯完好,有可靠的保护装置; 相邻测点间通视条件良好; c 水准线路上的转点应布置在安全稳定处
a 测点基础稳固,水准标芯完好,有可靠的保护装置; b)相邻测点间通视条件良好; c)水准线路上的转点应布置在安全稳定处,
DB52/T14102019
.2.1.7垂直位移控制网布置同时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网形宜采用闭合环线或附合路线,不宜布设成支线形式; b 基准点应埋设于大坝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一般设置在大坝下游1km5km处。基准点可采用基 岩标或其他可靠的标石。基岩标应成组设置,每组不得少于3个水准标石,相邻两点间距宜在 30m~100m。若覆盖层较厚,宜采用双金属标; C) 水准线路上的转点应布置在安全稳定处。 C.2.1.8垂直位移控制网精度满足GB50026关于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相应等级的技术要求为合格,否 则不合格。
.1.9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现场检查与测试评价
C. 2. 2 表面变形测点
C. 2. 4 视准线
a) 测点墩完好、与坝体或基岩结合牢固; b) 校核基点和工作基点应布置在视准线两端延长线,且与测点高程相近的相对稳定处,校核基点 数量为1~2座; c)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视准线校核基点无法设置时,可采用倒垂线或三角形网测量对视准线工作 基点的稳定性进行校核; d) 混凝土重力坝的视准线长度不宜超过300m,拱坝与土石坝的视准线长度不宜超过500m,超过 长度应增设工作基点;当坝轴线为折线时应在折点处增设工作基点; e) 工作基点及测点采用钢筋混凝土观测墩,墩顶部的强制对中底盘完好,其对中误差小于0.2mm, 倾斜度不大于4' f)视准线偏离障碍物1.0m以上,距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2m
DB52/T14102019
g)视准线监测墩对中基座中心与视准线的距离偏差不大于20mm或标量程;当采用小角法时, 对中基座中心与工作基点构成的小角角度不宜大于30”。 C.2.4.2视准线外观检查全部合格时,工作状态评价为可靠,有一个不合格时,工作状态评价为不可 靠。
5.1垂线系统包括正垂线系统、倒垂线系统。正垂线系统工作状态评价包括如下内容: a)护管及有效孔径(该项也可查阅施工资料代替)满足DL/T5178及设计要求; O 重锤实际重量G实大于DL/T5178要求的计算重量,即G实≥G计,两者单位为kg。G计的计 算见公式C.1:
G计一一计算重量,单位为千克(kg); L一一垂线长度,单位为米(m); )正垂线线体安全系数满足K≥2,钢丝抗拉安全系数K的计算见公式C.2,钢丝实际承受的应 力的计算见公式C.3;
式中: 0钢一一 钢丝极限抗拉强度应力,单位为千克每平方厘米(kg/cm²) 二一钢丝实际承受的应力,单位为千克每平方厘米(kg/cm²)。
P实一一实测倒垂线浮力或正垂线挂重重量,单位为千克(kg); W一一钢丝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²); d)线体复位差及稳定性测试满足以下要求:在垂线装置无扰动情况下,读取并记录垂线初始读数, 然后轻轻将线体向左、右岸或上、下游侧各推移20mm后松手,等待垂线线体稳定,测读稳定 后的读数;计算前后两次读数的差值,其绝对值不大于0.3mm合格,否则不合格。 .2.5.2正垂线系统全部满足C.2.5.1所列的要求,工作状态评价为可靠,否则为不可靠。 0.2.5.3倒垂线系统工作状态评价包括如下内容: a)护管及有效孔径(可查阅施工资料代替)满足DL/T5178及设计要求; b) 浮子实际浮力P实应大于DL/T5178要求的计算浮力P计,即P实≥P计,两者单位为牛(N) P计的计算见公式C.4;
DB52/T14102019
P+=250(1+0.01L)
式中: P计一一计算浮力,单位为牛(N); L一一垂线长度,单位为米(m); c)倒垂线线体安全系数应满足K≥3,按C.2C.3计算 d)线体复位差及稳定性测试同正垂线。 2.5.4倒垂线系统全部满足C.2.5.3所列的要求,工作状态评价为可靠,否则为不可靠,
按公式C.5计算最后一次读数1 计异平玲举高作 公式C.8计算实测差值。 e)评价标准:实测差值3不大于0.3mm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 A一一读数差,单位为毫米(mm); A——所有测点最后一次读数,单位为毫米(mm)
DB52/T14102019
对于基点(或势高点):
AH一一平均垫高值,单位为毫米(mm); n一一线路测点数,包括基点; H一一垫高值,单位为毫米(mm):
AH一一平均垫高值,单位为毫米(mm); n一一线路测点数,包括基点; H一一垫高值,单位为毫米(mm):
一一实测差值,单位为毫米(mm); AA一一所有测点最后一次读数,单位为毫米(mm); △H一一所有测点初始读数,单位为毫米(mm) .2.7.4满足C.2.7.2~C.2.7.3要求,工作状态评价为可靠,否则为不可靠。
C. 2. 8 水管式降仪
AH = 二×H(测点液面上升)
C.2.8.1水管式沉降仪工作状态评价包括:外观检查、测值稳定性。 .2.8.2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观测房内的测量板基座应与观测房底板连接牢固,读数尺刻度清晰, 垂直地面,压力水室、阀门等的布置合理,检查水箱、管路(进水管、排水管、通气管)进出口以及测 量板上带刻度的玻璃管畅通,无异物。 .2.8.3水管式沉降仪的测值稳定性:关闭测量管与连通管的连通开关,打开压力水罐与进水管的开 关,连续不间断的进水,使溢流出的水从排水管排出,排净进水管内可能存在的空气;再三通压力室、 进水管、量测管,使量测管水位升到管口附近,即关压力室管,待量测管液面稳定(指间隔10min~ 20min读1次,两次读数不变),测读1次,并记录稳定时间;循环上述步骤,三次读数极差不大于2mm, 稳定时间不大于30min,则测值稳定性合格;三次读数极差不大于2mm,稳定时间大于30min,则测值 稳定性基本合格;三次读数极差大于2mm则测值稳定性不合格。 C.2.8.4满足C.2.8.2~C.2.8.3要求,工作状态评价为可靠,否则为不可靠。
C.2.9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
C.2.9.1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工作状态评价包括:外观检查、测值稳定性。 C.2.9.2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张力装置和测量装置完整、稳固;张力装置及测量装置清洁、基本无 诱蚀;挂重满足设计要求,非观测时适当加荷保持线体张紧状态。 .2.9.3测值稳定性测试:按设计要求加荷稳定30min后,测读并记录读数,然后重复上述步骤观测 并记录读数,两次的读数差的绝对值不大于2!
DB52/T14102019
C.3.1.1测压管工作状态评价包括:外观检查、灵敏度检验。
b)采用水尺或水位测针人工读出堰上水头(重复观测3次,取平均值),同时使用日常观测 测设施测读堰上水头,两者读数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mm为合格,否则不合格。 3.2.3满足C.3.2.1~C.3.2.2要求,工作状态评价为可靠,否则为不可靠。
4.1.1振弦式仪器工作状态通过现场检查、测试进行评价,包括频率极差、温度极差、绝缘电 试结果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DB52/T14102019
a)当频率测值不大于1000Hz时:频率极差不大于2Hz;当频率测值大于1000Hz时:频率极差不 大于3Hz; b 温度极差不大于≤0.5℃; c)绝缘电阻不小于0.1MQ。 C.4.1.2振弦式仪器工作状态评价见表C.1。
表C.1振弦式仪器工作状态评价表
注:√表示符合此项条件!
C. 4. 2 差阳式仪器
C.4.2.1差阻式仪器评价方法与振弦式仪器相 a) 电阻比测值极差不大于3×10; b) 电阻值测值极差不大于0.052; c)芯线对大地绝缘电阻值不小于0.1MQ C.4.2.2差阻式仪器工作性态评价见表C.2。
表C.2差动电阻式仪器工作状态评价表
DB52/T14102019
C.5.2.2能够全部满足水力学原型观测必测项目要求的,工作状态评为可靠;部分满足的,评为基本 可靠:无一项必测项目能够满足的,评为不可靠。
DB52/T14102019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监测自动化系统评价
D.2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考核期内,第i个测点或采集单元的正常工作时数; r一一考核期内,第i个测点或采集单元出现的故障次数,当第i个测点或采集单元在考核期 生故障时,取r;=1;
有效数据缺失率FR按式(D.4)计算:
DB52/T14102019
NF, FR= ×100% NM
NF FR= ×100% NM
式中: NF;一—缺失数据个数; M,—一应测得数据个数
式中: NF;——缺失数据个数; M.—一应测得数据个数。
根据天坝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假定在较短时间内库水位、气温、水温等坏境量基本不变,则相关监 测值也应基本不变。通过自动化系统在短时间内连续测读n次(n=15),读数分别为xI、X2、...、X,由 n次读数计算其中误差,根据中误差评价读数精度及测值稳定性。n次实测数据算术平均值X按式(D.5) 计算:
对短时间内重复测试的数据,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出短期重复测试中误差,作为采集装置的测 评价应满足DL/T1134要求。中误差按式(D.6)计算:
式中: αm—一短期重复测试中误差; x一一实测数据算术平均值: 一连续测读次数,n=15。
NB/T 35112-2018 水电工程层析成像技术规程DB52/T14102019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报告大纲
E.6监测自动化系统证
.6.2通过4个评价要素的计算公式完成数据采集系统评价;根据每个功能的使用情况,完成监测信息 管理系统评价;查阅历史记录和监测数据,评价运行维护情况。 .6.3监测自动化系统评价结论。
管理制度评价,重点检查制度的合理性。 E.7.2人员评价GB T41681-2022管道用Y型铸铁过滤器.pdf,分别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角度开展。 E.7.3管理成效评价,以工程施工或运行过程中形成的记录、成果为主要评价依据。 E.7.4监测管理评价结论。
DB52/T14102019
根据分项评价成果,按照综合评价的原则和定级标准,确定系统级别。提出监测系统更新、改造 或报废的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