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400-2016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GB 50400-2016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 50400-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4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06680
下载资源

GB 50400-2016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400-2016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7.1.1屋面雨水水质污染较少,并且集水效率高,是雨水收集 的首选。广场、路面特别是机动车道雨水相对较脏,不宜收集 绿地上的雨水收集效率非常低,不经济。 图17表明了雨水集水面的污染程度与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 建设费及维护管理费之间的关系。要特别注意,雨水收集部位不 同会给整个系统造成影响。也就是说,从污染较小的地方收集雨 水,进行简单的沉淀和过滤就能利用,从高污染地点收集雨水 要设置深度处理系统,这是不经济的

图17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费用示意

7.1.2推荐景观水体和湿塘的理由是:水面景观水体和湿塘的 面积一般较大,在设计水位上方可以储蓄大量雨水,做法是水面 的平时水位和溢流水位之间预留一定空间,如100mm~300mm 高度或更大。 当景观水体只采用雨水补水时,建议设置为雨季有水、季 无水的旱塘形式。这样,旱塘的全部容积都可用于储存雨水。 7.1.3雨水特别是地面雨水中含有的泥沙较多,经过泥沙分离

可减少蓄水池(罐)中的清淤工作。泥沙分离可采用成品设备: 也可建造,类似于初沉池。 7.1.4管网的供水曲线在设计阶段无法确定GB/T 41898-2022 食品金属容器内壁涂覆层耐蚀力和致密性的测定 电化学法 扫描版,水池容积一般按 经验确定。条文中的数字25%~35%,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

7.2.1雨水蓄水池(罐)设在室外而非室内能避

.2.1雨水蓄水池(罐)设在室外而非室内能避免雨水淹人室 内,保障排水安全。 蓄水池(罐)的设置位置首先考虑埋在室外地下,这样环境

内,保障排水安全。 蓄水池(罐)的设置位置首先考虑理在室外地下,这样环境 温度低、水质易保持。蓄水池(罐)也可以设在其他位置,参见 表13。

表13雨水蓄水池设置位置

7.2.2检查口或人孔一般设在集泥坑的上方,以便于用移动式 水泵排泥。检查口附近的给水栓用于接管冲洗池底。水池人孔或 检查孔设双层井盖的目的是保护人身安全。 7.2.3雨水收集系统的蓄水构筑物在发生超过设计能力降雨、 连续降雨或在某种故障状态时,池内水位可能超过溢流水位发生 溢流。重力溢流指靠重力作用能把溢流雨水排放到室外,且溢流 口高于室外地面。屋面雨水管道特别是87型雨水斗系统一般能 排除50年重现期暴雨,把雨水引入储存池,故储存池的溢流管 应有能力排除这些雨水。

7.2.4机动车道下方时,需要进行严格的结构受力计算。

建筑小区工程中结构计算力量薄弱,故推荐型材拼装水池应用于 非行车场地。池顶的覆土高出周围地面几十厘米,可防止机动车 误上

7.2.5本条规定的目的是保证建筑物

1室内蓄水池的溢流口低于室外路面时,可采用两种方式 排除溢流雨水,自然溢流或设自动提升设备。当采用自动提升设 备排溢流雨水时,可采用图18所示方式设置溢流排水泵。溢流 提升设备的排水标准取50年重现期,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室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142有关屋面溢流的规定。德 国雨水规范中取的是100年重现期。 2当不设溢流提升设备时,可采用雨水自然溢流。但由于 溢流口低于室外路面,则路面发生积水时会使雨水溢流不出去, 甚至室外雨水倒灌进室内蓄水池。采用这种方式处理溢流雨水 时,应采取防止雨水进入室内的措施。可采取的措施有多种,最

(a)排水泵设于雨水储存池内

图18溢流排水方式示意

安全的措施是蓄水池、弃流池与室内地下室空间隔开,使雨水进 不到地下室内。另一种措施是地下雨水蓄水池和弃流池密闭设 置,当溢流发生时不使溢流雨水进入室内,检查口标高应高于室 外自然地面。由于蓄水构筑物可能被全部充满,必须设置的开 口、孔洞不可通往室内,这些开口包括人孔、液位控制器或供电 电缆的开口等,采用连通器原理观察液位的液位计亦不可设在建 筑物室内。 3地下室内雨水蓄水池发生的溢流水量有难于预测的特点 出现溢流特别是需设备提升溢流雨水时,人员应到位应付不测情 况,这是设置溢流报警信号的主要目的。 7.2.6出水和进水都需要避免扰动沉积物。出水的做法有:设 浮动式吸水口,保持在水面下几十厘米处吸水;或者在池底吸 业

7.2.6出水和进水都需要避免扰动沉积物。出水的做法有

7.2.6出水和进水都需要避免扰动沉积物。出水的做法

动式吸水口,保持在水面下几十厘米处吸水;或者在池底吸 ,但吸水口端设矮堰与积泥区隔开等。进水的做法是淹没式进

水且进水口向上、斜向上或水平。图19中表示了浮动式吸水口 和上向进水口。

图19雨水蓄存利用系统示意 ①屋面集水与落水管;②滤网;③雨水蓄水池;④稳流进水管;③带水封的溢 流管;③水位计;①吸水管与水泵;③泵组;回用水供水管;自来水管; ①电磁阀;②自由出流补水口;?控制器;①补水混合水池;①回用水用水点; ?渗透设施或下水道;室外地面

进水端均匀进水方式包括沿进水边设溢流堰进水或多点分散 进水

成具有90%以上储水率的整体水池,四周再以不透水土工膜包 裹作为储水设施使用,如图20所示,

图20塑料模块蓄水池

硅砂砌块组合水池由多个硅砂雨水井室有序排列组成地下水 池,如图21所示。池底混凝土底板上局部采用透气防渗砂层, 具有净化、储存雨水功能,能较好保持水池中的水质,且具有不 受容积、场地大小限制,组合形状可因地制宜,施工周期短,硅 砂可回收等优点。

图21硅砂砌块蓄水池

7.2.9用湿塘储存雨水既造价低又创造景观,有条件时应优先 考虑。湿塘的构造示意见图22。图中的常水位为景观设计水位, 进水管处的沉泥区为前置区。常水位上方的容积用于储存雨水, 供雨水用户使用。图中的进水管应从近旁的检查并接出,该检查 井的进水管或进水沟渠的内底不宜低于图中最上方的调节水位。

湿塘还适宜作调蓄排放设施。用作调蓄排放设施时,应在下 的调节水位处设置排水口,该口的排水能力应小于设计峰值流 量控制值。

排空能力可保障为即将到来的暴雨清空蓄水容积,减小外排流 量。水池容积大于回用系统3倍的最高日用水量,表明水池偏 大,雨水容易在池内积存,不易及时耗用掉。

7.3.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7.3雨水回用供水系统

管道分开设置指两类管道系统从水源到用水点都是独立的, 之间没有任何形式的连接,包括通过倒流防止器等连接。雨水的 来源是不稳定的,因此雨水供水系统都设补充水。当采用生活饮 用水补水时,补水管道出口和雨水的水面之间应有空气隔断。 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作为项目配套设施进入建筑小区和室 内,安全措施十分重要。回用雨水执行的水质标准是杂用水、景 观用水等,属非饮用水,因此严禁回用雨水进入生活饮用水 系统。 要求采用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供水补水的系统都属于生活饮 用水系统。游泳池、与人体密切接触的水景、戏水等设施都要求 采用生活饮用水补水,因此不可采用回用雨水补水, 建筑与小区中的回用雨水存在意外进人生活饮用水系统的风 险,因此需要采取严格措施防范。 条文的实施与检查如下: 1实施:在设计及施工安装中,雨水清水池、雨水供水泵 和雨水供水管道系统应和生活饮用水管道完全分开。生活饮用水 作为补水时,补水管道包括市政来水补水管道不得向雨水供水管 道中补水。有的工程为了利用生活饮用水补水管道的水压、节省 雨水供水泵的运行电耗,通过倒流防止器使两类管道连接在 起,这是不允许的

2检查:应审核设计图中和检查工程中雨水供水管道系统 的补水管接人点,当补水为生活饮用水时,补水点应在雨水池 箱);审核和检查雨水管道上连接的其他类管道不得是生活饮用 水管道;当雨水作为补水向其他管道系统补水时,比如消防火火 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景观水系统,绿地浇洒系统等,也要 同样审核和检查雨水管没有通过被补水的系统连接到生活饮用水 管道。工程安装过程往往出现两种管道连通的事故,虽然在连通 管上设置常闭阀门、止回阀、倒流防止器,但仍属于两种管道没

的补水管接人点,当补水为生活饮用水时,补水点应在雨水池 (箱);审核和检查雨水管道上连接的其他类管道不得是生活饮用 水管道;当雨水作为补水向其他管道系统补水时,比如消防灭火 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景观水系统,绿地浇洒系统等,也要 同样审核和检查雨水管没有通过被补水的系统连接到生活饮用水 管道。工程安装过程往往出现两种管道连通的事故,虽然在莲通 管上设置常闭阀门、止回阀、倒流防止器,但仍属于两种管道没 有分开,存在安全隐惠。 7.3.2收集回用系统的雨水用量计算中所包括的用水部位,雨 水回用管网应延伸到这些部位,这样才能使收集的雨水及时供应 出去,保证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发挥作用。工程中有条件时,雨 水供水管网的供水范围应尽量比水量计算的范围扩大一些,以消 除计算与实际用水的误差,确保雨水能及时耗用掉,使雨水蓄水 池周转出空余容积收集可能的后续雨水。 工程实践中时常发现,回用管网并未向全部雨水用户供水 比如,雨水用量计算中含有冲厕、冲洗车库地面,但雨水供应管 网井未入户冲厕或未冲洗车库。 7.3.3雨水回用系统很难做到连续有雨水可用,因此须设置稳 定可靠的补水水源,并应在雨水储罐、雨水清水池或雨水供水箱 上设置自动补水装置,对于只设雨水蓄水池的情况,应在蓄水池 上设置补水。在非雨季,可采用补水方式,也可关闭雨水设施 转换成其他系统供水。 1补水可能是生活饮用水,也可能是再生水,要特别注意 补充的再生水水质不得低于雨水的水质。 2雨水供应不足应在如下情况下进行补水: 1)雨水蓄水池里没有了雨水; 2)雨水清水池里的雨水已经用完。 发生任何一种情况补水便应后动补水。 补水水位应满足如下要求:补水结束时的最高水位之上应留

7.3.2收集回用系统的雨水用量计算中所包括的用水音

7.3.3雨水回用系统很难做到连续有雨水可用,因此

定可靠的补水水源,并应在雨水储罐、雨水清水池或雨水供水箱 上设置自动补水装置,对于只设雨水蓄水池的情况,应在蓄水池 上设置补水。在非雨季,可采用补水方式,也可关闭雨水设施 转换成其他系统供水。 1补水可能是生活饮用水,也可能是再生水,要特别注意 补充的再生水水质不得低于雨水的水质。 2雨水供应不足应在如下情况下进行补水: 1)雨水蓄水池里没有了雨水; 2)雨水清水池里的雨水已经用完。 发生任何一种情况补水便应后动补水。 补水水位应满足如下要求:补水结束时的最高水位之上应留

有容积,用于储存处理装置的出水,使雨水处理装置的运行不会 因补水而被迫中断。 3补水流量一般不应小于管网系统的最大时水量,

7.3.4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生活饮用水管道向雨水供水系统补水时,因不能和雨水管道 连接,故只能向雨水池(箱)内补水。当向雨水池(箱)补水 时,存在多种被污染的可能性,如:雨水在虹吸作用下从补水口 倒流人补水管道;补水口被浸没,污染物沿补水管道扩散;水池 内环境差,污染补水口从而污染补水管道内的水质。本条规定是 为了避免这些污染的发生。 溢流水位是指溢流管喇叭口的沿口面。当溢流管口从水池 (箱)的侧壁水平弓出时,溢流水位应从管口的内顶计。当补水 管的管口从水池(箱)的侧壁引人时,补水口与溢流水位的间距 应从补水口的内底计。没式浮球阀补水违反空气隔断要求,应 严格禁止。 向雨水蓄水池补水的补水管口应设在池外,池外补水方式可 参见图19。池外补水口也应设空气隔断,且隔断间距满足本条 第1款的规定。雨水蓄水池的补水口设在池内存在污染危险,污 染因素之一是池水水质较差,会污染补水口;污染因素之二是雨 水人流量随机变化,不可控制,有充满水池的可能。 条文的实施与检查如下: 1实施:设计图纸中应画出雨水清水池(箱)、补水管、雨 水进水管、溢流管。当补水为生活饮用水时,应标注空气隔断间 距尺寸以及补水管的管径、雨水进水管的管径、溢流管的管径, 画出溢流水位线。雨水蓄水池的生活补水管口应在池外,应标 注空气隔断距离尺寸。 工程安装中应核实图纸设计符合本条要求,当不符合时,应 要求设计人员进行修改并且按本条文要求安装。 2检查:应审核设计图中和检查工程中的雨水清水池 (箱)、雨水蓄水池。清水池应有补水管,无清水池时蓄水池应有

补水管;补水管口应有空气隔断,且隔断间距符合要求;清水 (箱)应有溢流管,且溢流管的管径应比雨水进水管的管径大 号。雨水蓄水池的补水口应在池外。

(相厂应有溢流官,且溢 号。雨水蓄水池的补水口应在池外。 7.3.5这是种比较特殊的情况。雨水一般可有多种用途,有 不同的水质标准,大多采用同一个管网供水,同一套水质处理装 置,水质取其中的最高要求标准。但是有这样一种情况:标准要 求最高的那种用水的水量很小,这时再采用上述做法可能不经 济,宜分开处理和分设管网

7.3.6供水方式包括水泵水箱的设置、系统选择、管网压力

水泵选择和管道水力计算包括用水点的水量水压确定、设 秒流量计算公式的选用、管道的压力损失计算和管径选择、水 和水箱水罐的参数计算与选择等

7.3.7设置水表的主要作用是核查雨水回用量以及经济核算。 7.3.8雨水和自来水相比腐蚀性要大,宜优先选用管道内表面 为非金属的管材。

7.3.7设置水表的主要作用是核查雨水回用量以及经济核算。

7.3.9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雨水回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误接、误用、误饮的危险。 误接往往发生在住宅装修过程、埋地管道维修过程,所以雨水管 道外壁必须涂色或标识,以便防止雨水管道误认为生活饮用水管 道并与之连接。“雨水”标识虽然能防止认识且能看到文字的人 误饮误用,但无光线时,以及儿童、盲人、文盲人群无法辨认, 所以应在取水口上设锁具或专门开启工具。 条文的实施与检查如下: 1实施:在设计中应在施工设计说明图纸中规定管道外壁 的涂色和标识,管道系统图及平面图中雨水管道上的取水口(比 如冲洗车库地面取水口)应表示出带锁或专门开启工具。施工安 装中应对条文逐条执行。 2检查:应审核施工设计图纸中的设计说明和雨水回用系 统的系统图、平面图,图纸中应有雨水管道的涂色或标识说明,

雨水管道上的取水口应采用图例或文字表明设锁具或专门开启工 具。工程检查中应按条文要求逐项检查

7.4.1降雨属于自然现象,降雨的时间、雨量的大小都具有不 确定性,雨水收集、处理设施和回用系统应考虑自动运行,采用 先进的控制系统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雨水控制及利用率,控 制回用水水质,保证人民健康。给出的三种控制方式是电气专业 的常规作法,

7.4.2对水处理设施的自动监控内容包括各个工艺段的出

质、净化工艺的工作状态等。回用水系统内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 蓄水池液位状态、回用水系统的供水状态、雨水系统的可供水状 态、设备在非雨季时段内的可用状态等。并能通过液位信号对系 统设备运行实施控制

雨水回用系统不具备稳定持续的水源,因此雨水净化设备不能连 续运转。净化设备启停等应由雨水蓄水池和清水池的水位进行自 动控制。

7.4.4水量计量可采用水表,水表应在两个部位设置,一个部 位是补水管,另一个部位是净化设备的出水管或向回用管网供水 的干管上。

7.4.5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作为回用水系统供水水源的

成部分,本身具有水量不稳定的缺点,回用水系统应具有如生活 给水、中水给水等其他供水水源。当采用其他供水水源向雨水清 水池补水的方式时,补水系统应由雨水清水池的水位自动控制 情水池在其他水源补水的满水位之上应预留雨水处理系统工作所 需要的调节容积

8.1.1影响雨水回用处理工艺的主要因素有:雨水能!

8.1.1影响雨水回用处理工艺的主要因素有:雨水能回收的水 量,雨水原水水质,雨水的回用部位的水质要求。三者相互联 系,影响雨水回用水处理成本和运行费用。在工艺流程选择中还 应充分考虑其他因素,如降雨的随意性很大,雨水回收水源不稳 定,雨水储蓄和设备时常闲置期等,目前一般雨水控制及利用尽 可能简化处理工艺,以便满足雨水控制及利用的季节性,节省投 资和运行费用

8.1.4雨水的可生化性很差(详见本规范第3.1.7条条又

8.1.4雨水的可生化性很差(详见本规范第3.1.7条条文说 明),因此推荐采用物理、化学处理等便于适应季节间断运行的 雨水处理技术

雨水处理是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中,再集中进行物理、化学 处理,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目前给水与污水处理中的许多工艺 可以应用于雨水处理中

8.1.5此工艺的出水当达不到景观

利用景观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和水体的水质维持净化设施对混 有雨水的水体进行净化。景观水体有确切的水质指标要求时 一般设有水体净化设施。对于地面雨水散流方式进入水体时 可设法使雨水流经草地或者流经岸边砾石沟使之初步净化,再 进入水体,这样可省略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当景观水体设计为 雨季有水、旱季李无水的形式时,水体可不进行水循环过滤 处理。 景观水体是最经济的雨水储存设施,当水体有条件设置雨水 储存容积时,应利用水体储存雨水,而不应再另建雨水储存池。

期间的自然沉淀,过滤采用筛网快速过滤器时,其孔径宜为 100μm~500μm。

期间的自然沉淀,过滤采用筛网快速过滤器时,其孔径宜为 100μm~500μm。 8.1.8这类用水的水质较绿地浇酒类的水质要求较高,故需要 采用絮凝过滤或气浮。特别是对于北方的雨水,普通砂滤很难把 雨水中的CODc降到3Omg/L以内,故需要投加絮凝剂,同时严 格做好初期雨水弃流。絮凝过滤宜采用砂滤料,粒径d≤ 1.0mm,滤层厚度H=800mm~1000mm。混凝剂宜采用聚合氯 化铝,投入量宜10mg/L。当过滤水量50m3/h时可选用纤维 球过滤器,反冲洗采用水气结合方式。 8.1.9用户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时,应增加相应的深度处理措 施,这一条主要是针对用户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场所,其用水水质 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比如空调循环冷却水补水、生活用 水和其他工业用水等,其水处理工艺应根据用水水质进行深度处 理,如混凝、沉淀、过滤后加活性炭过滤或膜过滤等处理单 元等。

格做好初期雨水弃流。絮凝过滤宜采用砂滤料,粒径d< 1.0mm,滤层厚度H=800mm~1000mm。混凝剂宜采用聚合氯 化铝,投入量宜10mg/L。当过滤水量≥50m3/h时可选用纤维 球过滤器,反冲洗采用水气结合方式。 8.1.9用户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时,应增加相应的深度处理措 施,这一条主要是针对用户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场所,其用水水质 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比如空调循环冷却水补水、生活用 水和其他工业用水等,其水处理工艺应根据用水水质进行深度处 理,如混凝、沉淀、过滤后加活性炭过滤或膜过滤等处理单 元等。 8.1.10本条是根据经验推荐雨水回用水的消毒方式,一般雨水 回用水的加氯量可参考给水处理厂的加氯量。依据国外运行经 验,加氯量在2mg/L~4mg/L左右,出水即可满足城市杂用水 水质要求。 当绿地和路面浇酒限于夜间时,可不消毒。滴灌雨水不宜 消毒。 8.1.11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污泥多是无机物,且污泥量

8.1.9用户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时,应增加相应的深

施,这一条主要是针对用户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场所,其用水 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比如空调循环冷却水补水、生 水和其他工业用水等,其水处理工艺应根据用水水质进行深 理,如混凝、沉淀、过滤后加活性炭过滤或膜过滤等处王 元等。

8.1.10本条是根据经验推荐雨水回用水的消毒方式,一般

回用水的加氯量可参考给水处理厂的加氯量。依据国外运行经 验,加氯量在2mg/L~4mg/L左右,出水即可满足城市杂用水 水质要求。 当绿地和路面浇酒限于夜间时,可不消毒。滴灌雨水不宜 消毒。

3.1.11雨水处理划程中广 生的沉淀污泥多是无机物,且污泥量 较少,污泥脱水速度快,简单处置即可,可采用堆积脱水后外运 等方法,一般不需要单独设置污泥处理构筑物。

8.2.1处理设备采用雨水回用系统的最高日用水量的目的是把 蓄水池中的雨水尽快转移到清水池中,使蓄水池能够承接后续的 雨水。雨水处理的日运行时间宜采用20h~24h。绿地和道路浇 洒等往往不再设清水池或高位水箱,需要按设计秒流量配置处理

8.2.2雨水在蓄水池中的停留时间较长,一般为1d~3d或

长,具有较好的沉淀去除效率,蓄水池的设置应充分发

8.2.3石英砂、无烟煤、重质矿石等滤料构成的快速过滤装置,

都是建筑给水处理中一些较成熟的处理设备和技术,在雨水处理 中可借鉴使用。雨水过滤设备采用新型滤料和新工艺时,设计参 数应按实验数据确定。当雨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时,应进行深度 处理。深度处理设备可以采用膜过滤和反渗透装置等

9.0.1调蓄设施设室外而不设室内是为了避免雨水倒灌进室内。 对于和建筑连通的下沉广场,雨水调蓄池设在室外确有困难时, 可设置在室内。 9.0.2在雨水管道设计中利用一些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 等作为调蓄池,对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系统排水的可靠性很有意 义。若没有可供利用的天然洼地、池塘或景观水体作调蓄池,亦 可采用人工修建的调蓄池。人工调蓄池的布置,既要考虑充分发 挥工程效益,文要考虑降低工程造价。 此外,当需要设置雨水泵站时,若配套设置调蓄池,则可降 低装机容量,减少泵站的造价。 9.0.3调蓄设施能够排空是基本要素,如此才能实现调蓄功能。 9.0.4调蓄设施重力排空为自动进行,不需人工操作,其排放 流量应该进行控制。流量控制方式可采用流量控制并(成品), 也可用排水管管径控制。 9.0.5排空水泵的流量应按本规范第4.3.7条确定。 9.0.6雨水从池上游管道或水渠流入调蓄池,待池满后,进入 水池的雨水经溢流管流入下游管道。水池截留的雨水待雨后经排 水泵排人下游管道。排水泵也可在降雨过程中排水,但水泵的流 量需要控制,不应超过汇水面按径流系数约0.2汇流的峰值流 量。调蓄池构造如图23所示。 当蓄水池有条件采用重力排水时,则水池边进水边排水。进 水量小于出水量时,雨水全部流人下游干管而排走。当进水量大 于出水量时,池内逐渐累积多余的水量,池内水位逐渐上升,直 到进水量减少至小于池下游十管的通过能力时,池内水位才逐渐

9.0.1调蓄设施设室外而不设室内是为了避免雨水倒灌进室内。 对于和建筑连通的下沉广场,雨水调蓄池设在室外确有困难时, 可设置在室内。 9.0.2在雨水管道设计中利用一一些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 等作为调蓄池,对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系统排水的可靠性很有意 义。若没有可供利用的天然洼地、池塘或景观水体作调蓄池,亦 可采用人工修建的调蓄池。人工调蓄池的布置,既要考虑充分发 挥工程效益,文要考虑降低工程造价。 此外,当需要设置雨水泵站时,若配套设置调蓄池,则可降 低装机容量,减少泵站的造价。

9.0.3调蓄设施能够排空是基本要素,如此才能实现调蓄功

9.0.4调蓄设施重力排空为自动进行,不需人工操作,其排 流量应该进行控制。流量控制方式可采用流量控制并(成品 也可用排水管管径控制。

9.0.5排空水泵的流量应按本规范第4.3.7条确定。

水池的雨水经溢流管流下游管道。水池截留的雨水待雨后经排 水泵排人下游管道。排水泵也可在降雨过程中排水,但水泵的流 量需要控制,不应超过汇水面按径流系数约0.2汇流的峰值流 量。调蓄池构造如图23所示。 当蓄水池有条件采用重力排水时,则水池边进水边排水。进 水量小于出水量时,雨水全部流人下游干管而排走。当进水量大 于出水量时,池内逐渐累积多余的水量,池内水位逐渐上升,直 到进水量减少至小于池下游十管的通过能力时,池内水位才逐渐 下降,至排空为止。

9.0.9水体和湿塘用于调蓄排放设施的构造类似于用作收集回 用系统的雨水储存池,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作调蓄排放设施使用 时,应在设计正常水位上方处设置雨水排放口且控制流量,而用 于收集回用系统时不需要。参见本规范第7.2.9条条文说明。 9.0.10当建设场地的应控制雨水量较大而雨水用户的用水量较 小时,应设置收集回用和调蓄排放合用的储水设施。储存的雨水 应先回用,待下次大雨到来前仍未回用完时再排放。

10施工及验收10.1一般规定10.1.1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包含了雨水收集、水质处理、室内外管道安装等内容,比常规的雨水管道系统涵盖的内容多,系统复杂,施工要求更加严格。施工过程是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施工时是否按照经所在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图纸施工,是否采用正确的材料,处理设备安装调试是否达到要求,渗透设施的施工能否满足设计要求的雨水量等,都可能对雨水控制及利用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熟悉设计文件和施工图,深入理解设计意图及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相应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无图纸擅自施工。10.1.2由于设计可能采用不同材质的管道,每种管道有其各自的材料特点,因此施工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管道的施工安装技术培训,以确保施工质量。10.1.4雨水渗透设施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场地的地层构造、地下水、土壤、周边的土地利用以及现场渗透实验所得出的渗透量,校核采用的渗透设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10.1.5雨水渗透设施采用的粗骨料一般为粒径20mm~30mm的卵石或碎石,骨料应冲洗干净。10.2理地渗透设施10.2.1渗透设施的渗透能力依赖于设置场所土壤的渗透能力和地质条件。因此,在渗透设施施工安装时,不得损害自然土壤的渗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注意事项如下:1事前调查包括设置场所地下理埋设构筑物调查;周边地表状况和地形坡度调查;地下管线和排水系统调查,并确定渗透设137

施的溢流排水方案;分析雨水人渗造成地质危害的可能性。 2选择施工方法要考虑其可操作性、经济性、安全性。根 据用地场所的制约条件确定人力施工或机械施工的施工方案。 3工程计划要制定出每一天适当的作业量,为了保护渗透 面不受影响,应注意开挖面不可隔夜施工。施工应避开多雨季 节,降雨时不应施工。 10.2.2~10.2.4入渗井、渗透雨水口、渗透管沟、人渗池等渗 透设施应保证施工安装的精确度,对成套成品应有可靠的成品保 护措施,施工现场应保持清洁,防止泥沙、石料等混入渗透设施 内,影响渗透能力和设施的正常使用 1土方开挖工作可用人工或小型机械施工,在有滑坡危险 的山地区域,应有护坡保土措施。在采用机械挖掘时,挖掘工作 从地面向下进行,表面用铁嵌等器具剥除。剥落的砂土要予以排 除。在用铁等进行人工挖掘时,应对侧面做层状剥离,切成光 滑面。为了保护挖掘底面的渗透能力,应避免用脚踏实。应尽力 避免超挖,在不得已产生超挖时,不得用超挖土回填,应用碎石 填充。在挖掘过程中,发现与当初设想的土壤不符时,应从速与 设计者商议,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2沟槽开挖后,为保护底面应立即铺砂,但地基为砂砾时 可以省略铺砂。铺砂用脚轻轻地踏实,不得用滚轮等机械碾压。 砂用人工铺平。 3为防止砂土进入碎石层影响储存和渗透能力,以及可能 产生的地面沉陷,充填碎石应全面包裹土工布。透水土工布应选 用孔隙率相当的产品,防正砂土侵入。为便于透水土工布的作 业,对挖掘面作串形固定。 4为防止砂土混入碎石,应从底面向上敷设土工布;碎石 投放可用人工或机械施工,注意不要造成土工布的陷落;充填碎 石时为防止下沉和塌陷,进行的碾压应以不影响碎石的透水能力 和储留量为原则,碾压的次数和方法要予以充分考虑。 5成品井体、管沟等应轻拿轻放,宜采用小型机械运输工

具搬运,严禁抛落、踩压等野蛮施工。并体的安装应在井室挖掘 后快速进行,施工中应协调砾石填充和土工布的敷设,避免造成 土工布的陷落和破损。当采用砌筑的并体时,并底和并壁不应采 用砂浆垫层或用灰浆勾缝防渗。施工期间井体应做盖板,埋设时 防止砂土流人。井体接好后,再接连接管(集水管、排水管、透 水管等),最后安装防护筛网。 6渗透管沟的坡度和接管方向应满足设计要求,当使用底 部不穿孔的穿孔管沟时,应注意管道的上下面朝向。 7渗透管沟施工完毕后,对填理的回填土宜采用滚轮充分 碾压。由于碎石之间相互咬合,可能引起初期下沉,回填后(1~ 2)d应该注意观察并修补。回填土壤上部应使用优良土壤。 8工程完工后,进行多余材料整理和清扫工作,泥沙等不 可混人渗透设施内。 9工程完工后应进行渗透能力的确认,在竣工时,选定儿 个渗透设施,根据注水试验确定其渗透能力。渗透管沟在长度很 长的情况下,注水试验要耗用大量的水,预先选2m~3m试验 区较好。此举便于长年测定渗透能力的变化。注水试验原则上采 用定水位法,受条件限制也可以用变水位法。

10.3.2基层开挖不应扰乱路床,开挖时防止雨水流入路床,施 工做好排水。采用人工或小型压路机平整路床,尽量不破坏路 床,并保证路基的平整度,做好路面的纵向坡度。路基碾压一般 使用小型压实器或者小型压路器,要充分掌握路床土壤的特性 不得推揉和过碾压。火山灰质黏土含水量多,易造成返浆现象 使强度下降,施工中要充分注意排水。 10.3.3目前应执行的产品标准有行业标准《砂基透水砖》JG T 376 等。

免无砂混凝土垫层施工。透水性沥青混凝土按下列要求施工: 1应使用人力或沥青修整器保证敷设均匀,在混合物温度 未冷却时迅速施工。为确保规定的密度,混合材料不能分离。使 用沥青修整器敷均时,必须人工修正。在温度低下时,有团块或 沥青分离物,在敷均时注意予以剔除。 2步行道碾压使用或小型压路机;车行道使用碎石路面 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确保路面平坦,特别是接缝处应仔细 施工。 透水性水泥混凝土按下列要求施工: 1在路盘上安好模板后,对路盘面进行清扫; 2人工操作时用耙子敷均,用压实器压实,用刮板找平。

10.5.1南方地区及北方地区温度差别较大,冻土层深度不一 般情况下室外埋地管道均需敷设在冻土层以下,当条件限制必 须敷设在冻士层内时,需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

10.6.1水处理设备的安装应按照工艺流程要求进行,任何安装 顺序、安装方向的错误均会导致出水不合格。检测仪表的安装位 置也会对检测精度产生影响,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安装

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可参照给水排水工程验收等相关规范、 规程、规定,按照设计要求,及时逐项验收每道工序,并取样试 验。另外,还应结合外形量测和直观检查,并辅以调查了解,使 验收的结论定性、定量准确

11.1.1雨水回用管道在回填土前,在检查井间管道安装完毕 后,即应做闭水试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 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中的有关要求。 11.1.2散口雨水蓄水池(罐)应做满水试验:满水试验静置 24h观察,应不渗不漏;密闭水箱(罐)应做水压试验:试验压 力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在试验压力下10min压力不降,不 渗不漏。

11.2.1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的验收,应根据有关规范、规程及 地方性规定按系统的组成逐项进行, 1工程布置:验收应检查各组成部分是否齐全、配套,布 置是否合理。验收可采用综合评判法,以能否提高雨水控制及利 用效率为前提。 2雨水入渗工程:雨水入渗工程的面积可采用量测法,其 质量可采用直观检查法。雨水入渗工程雨水人渗性能符合要求、 引水沟(管)渠、沟坎及溢流设施布置合理、雨水人渗工程尺寸 不得小于设计尺寸。 3雨水收集传输工程:雨水收集传输应采用量测法与直观

检查法。收集传输管道坡度符合要求,雨水口、雨水管沟、渗透 管沟、入渗井以及检查并布置合理,收集传输管道长度与大小不 得小于设计值。 4雨水储存与处理工程:工程容积检查宜采用量测法,工 程质量可采用直观检查和访向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工程牢固无损 伤,防渗性能好为原则,初期径流池、沉淀池、过滤池及配套设 施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5雨水回用工程:雨水回用工程可采用试运行法,雨水回 用符合设计要求。 6雨水调蓄工程:雨水调蓄工程宜采用量测法和直观检查 法,调蓄工程设施开后正常,工程尺寸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11.2.3管网、设备安装完毕后,除了外观的验收外,功能性的 验收必不可少。管道是否畅通、流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水质是 否满足标准等均需进行验收。不满足要求的部分施工整改后需重 新验收,直至验收合格。本条要求的文件可反映系统的功能 状况。

12.0.1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的管理应按照“谁建设,谁管理” 的原则进行。为争取小区居民对雨水控制及利用的支持,小区应 进行雨水宣传,并纳入相关规定,以保障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的 运行,对渗透设施实施长期、正确的维护,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 体制。 为了确保渗透设施的渗透能力JGJ 459-2019 整体爬升钢平台模架技术标准,保证公共设施使用人员和通 行车辆的安全,应对渗透设施实行正常的维护管理。单一的渗透 设施规模很小,而设备的件数又非常多,往往设在居民区、公园 及道路等场所。对这些各种各样的设施,保持一一定的管理水平, 确定适当的管理体制是重要的。渗透设施的维护管理主体是居民 和物业管理公司,雨水控制及利用的效果依赖于政府管理机构 技术人员和普通市民的密切联系。单栋住宅,雨水控制及利用设 施与渗透设施并用,居民同时也是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的维护管 理者。渗透设施的维护管理的必要性从认识上容易被忽视,设置 在公共设施中的渗透设施,建设单位不一定作为管理者,有必要 通过有效合作,明确各方费用的分担、各自责任及管理方法。 12.0.3特别是在每年汛期前,对渗透雨水口、入渗井、渗透管 沟、雨水储罐、蓄水池等雨水滞蓄、渗透设施进行清淤,保障汛 期滞蓄设施有足够的滞蓄空间和下渗能力,并保障收集与排水设 施通畅、运行安全。 12.0.4居住小区中向雨水口倾倒生活污废水或污物的现象较普 遍,特别是地下室或首层附属空间住有租户的小区。这会严重破 坏雨水控制及利用设施的功能,运行管理中必须杜绝这种现象。

12.0.5渗透设施的维护管理,着眼于持续的渗透能力和利

溢水管时,能直观大体地判断机能下降的情况。 维护管理着重以下几方面: 1维持渗透能力,防止空隙堵塞的对策,清扫的方法及频 率,使用年限的延长。 2渗透设施的维修,检查频率、并盖移位的修正,破损的 修补,地面沉陷的修补。 3降低维护管理成本,减少清扫次数,便于清扫等。 4对居民、管理技术人员等进行普及培训。 维护管理的详细内容如下: 1设施检查:设施检查包括机能检查和安全检香查。机能检 查是以核定渗透设施的渗透机能为检查点,安全检查是以保证使 用人员、通过人员及通行车辆安全以及排除对用地设施的影响所 作的安全方面的检查。定期检查原则上每年一次。另外,在发布 暴雨、洪水警报和用户投诉时要进行非常时期的特殊要求检查。 年度检查应对渗透设施全部检查,受条件所限时,检查点可选择 在砂土、水易于汇集处,减少检查频次和场所,减少人力和经济 负担。渗透设施机能检查和安全检查内容见表14。

表14渗透设施检查的内容

表15清扫内容和方法

3设施的修补:设施破损以及地表面沉陷时需要进行修补: 不能修补时可以替换或重新设置。地表面发生沉陷和下沉时,必 须调查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范围,采取相应的对策。 4设施机能恢复的确认:设施机能恢复的确认方法有定水 位法和变水位法,应通过试验来确定。各种设施的机能恢复确认 方法要点见表16。

JT/T 1108.3-2018 公路路域植被恢复材料 第3部分:植物纤维毯表16设施机能恢复确认方法要点

图24渗透管沟试验段设置示意

进行化验,对首场降雨或降雨间隔期较长所发生的径流进行抽 检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