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990-2020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

DB51/T 990-2020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51/T 990-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10927
下载资源

DB51/T 990-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990-2020 小型泵站设计规程

3.3.1泵站建筑物包括:泵房、配电房、管理房、进水池、出水池等;次要建筑物由包括引水渠、管 道镇墩、管道支墩、管道沟、电缆沟构成。泵站建筑物级别的划分,见表2:

2泵站建筑物级别划分

3.3.2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

表3泵站建筑物防洪标准

Q/GDW 13239.3-2018 35kV电力电缆采购标准 第3部分:35kV三芯电力电缆-专用技术规4泵站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

DB51/T9902020

4.2.1本规程对灌溉泵站的特征水位进行了规定,其它用途泵站的特征水位应符合GB50 3.2的规定。

4.2.2进水池水位确定

4.2.3出水池水位确定

最高水位:当出水池接输水渠道时,取与泵站最大流量相应的水位; b) 设计水位:取按灌溉设计流量和灌区控制高程的要求推算到出水池的水位; C) 最高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加大流量相应的水位: 最低运行水位:取与泵站单泵流量相应的水位; e)平均水位:取灌溉期多年日平均水位。

DB51/T9902020

4.3.1设计扬程应按泵站进、出水池设计水位差,并计入水力损失。在设计扬程下,应满足泵站设计 流量的要求。也可按最高、最低扬程的算术平均值或使用频率最高的扬程确定设计扬程。 4.3.2平均扬程按式(1)计算加权平均净扬程,并计入水力损失;或按泵站进、出水池平均水位差, 并计入水力损失。

式中: H一加权平均净扬程,单位为米(m); H一第i时段泵站进、出水池运行水位差,单位为米(m); Q一第i时段泵站提水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s); t一第时段历时,单位为天(d)。

ZH,Q,t; H= Xe,t,

H一加权平均净扬程,单位为米(m); H一第i时段泵站进、出水池运行水位差,单位为米(m); Q一第时段泵站提水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s); t一第时段历时,单位为天(d)。 4.3.3最高扬程应按泵站出水池最高运行水位(明管出流时,以出水管出口中心线)与进水池最低水 位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 4.3.4最低扬程应按泵站进水池最高运行水位(明管出流时,以出水管出口中心线)与出水池最低水 位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

3.3最高扬程应按泵站出水池最高运行水位(明管出流时,以出水管出口中心线)与进水池最 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 3.4最低扬程应按泵站进水池最高运行水位(明管出流时,以出水管出口中心线)与出水池最 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

1.1泵站的总体布置,应根据所选站址的地形、地质、水源、泥沙、供电、环境和交通(道路 ,结合整个泵站水利枢纽或供电、灌溉、排水系统布局,综合利用要求,机组型式综合确定。

5.1.2泵站站址应符合以下要求:

5. 2 泵站布置型式

2.1由河流取水的灌溉泵站,当河道岸边坡度较缓时,宜采用引水式布置,并应在引渠渠首设 (含拦污设施);当河道岸边坡度较陡时,宜采用岸边式布置,其进水建筑物前缘宜与岸边齐平 水源凸出。

5.2.2由渠道取水的灌溉泵站,采用引水式或岸边式布置。

由渠道取水的灌溉泵站,采用引水式或岸边式

2.3由湖泊取水的灌溉泵站,根据湖泊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等,采用引水式或岸边式布置 2.4由水库取水的灌溉泵站,根据水库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及农作物对水温要求等,采用 或潜没式泵房布置。

DB51/T9902020

5.2.5由河流、湖泊取水的灌溉泵站,根据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采用漂浮式或潜没式泵房布置。 5.2.6由河流、渠道、湖泊、水库取水的灌溉泵站,根据岸边地形、水位变化幅度,优先采用潜水泵 站布置型式。

6.1.1分基型泵房:主要特点是水泵机组和泵房的基础分开,属单层结构。 6.1.2干室型泵房:主要特点是地上和地下两层结构。地上结构与分基型泵房基本相同,地下结构为 不能进水的干室。

5.1.2 十室型泵房:主要特点是地上和地下两层结构。 不能进水的干室。 6.1.3泵房结构类型一般按照泵站等级确定。小(1)型泵站,主要推荐分基型或干室型泵房结构类型 小(2)型泵站,主要推荐分基型泵房结构。 6.1.4潜水泵站和水轮泵站,可不建泵房。如果未建泵房,推荐使用户外控制设施。

6.1.3泵房结构类型一般按照泵站等级确定。小(1)型泵站,主要推荐分基型或干室型泵房结构类型。 小(2)型泵站,主要推荐分基型泵房结构。

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 源进线方向等因素确定。泵房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满足水泵机组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机组与墙体间距离应不小于500mm,转动部 件与工作通道中心距离不小于1000mm,同时水泵的安装位置要满足最长件顺利拆除检修的要 求,两台及以上机组并排安装时,机组间间距不小于800mm; b 满足电气设备结构尺寸和安全使用的要求:控制柜等带电设备应与其他金属设备保持1000mm 以上的安全距离,操作面板朝向应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和操作,门和控制柜之间不能有管道、 设备等障碍物,进户门应选择向外开启; C 满足泵房内通风和照明要求,并符合排水、防潮、防火、防盗、防噪声(振动)等技术规定; 根据泵房空间、面积,保证照明充足的条件下,合理布置照明灯:;泵房内应设计集水坑,通 过管道将水排至户外;主要电气控制设备应设计防潮垫,55kW及以上的泵站控制柜应安装排 风扇;泵房内应设计灭火器;门窗应具有防盗功能,有条件的泵站推荐安装互联网报警系统; 靠近居民区或者长期有人值守的泵站,有条件的情况下,墙面采用降噪措施。 满足内外交通运输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的要求:泵房入口与附近的通行道路之间,应有不小 于1000mm宽的通行便道

站建筑物设防烈度应根据当地设防烈度要求确定

6. 3. 2泵房屋盖

屋面结构应满足防水、保温、防风、降噪等技术要求,注意建筑造型,做到布置合理,适用美观, 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 3.3 泵房墙体

DB51/T9902020

根据荷载大小及所采用的材料、墙长、墙高,计算确定必要的墙厚以满足泵房强度与稳定要求。墙 体采用砖结构,承重墙厚度为: a)小(1)型泵站,承重墙厚度为240mm(24墙)、365mm(37墙); b)小 (2) 型泵站, 承重墙厚度为 240mm (24 墙)

6.3.4泵房墙体圈梁和构造柱

墙体上部和适当部位用钢筋混凝土筑砌水平、连续、封闭的圈梁;墙体四角部位用钢筋混凝主 造柱。构件尺寸应按建筑相关设计标准决定。为承受门、窗洞口上的荷载,在门、窗洞口上设置 筋混凝土过梁构件,其断面尺寸应与砖模数一致。

6.3.6泵房基础是为保证泵房结构的可靠、耐久和安全,泵房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要根据泵房使用要求和结构布置,按建筑部门的设计标准决定基础类型、基础埋设深度和构件尺寸。泵 房基础类型如下:

砖基础; ? b) 条石基础; c) 灰土(或三合土)基础; d) 混凝土或条石混凝土基础: e) 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 f)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 S 钢筋混凝土柱下条形基础。

6.3.7基础埋设深度

基础理设深度应尽可能浅理,但不得低于0.5m。省内高山寒冷地区基础理设深度应大于当地冻土层 深度。对于浅层土质软弱的,应采用相应措施,进行人工加固。基础埋设深度还应考虑地下水对基础材 料和施工的影响。

6.3.8泵房附属设施

泵房附属设施主要包括:排水系统、通行便道、安全防护设施、标示标牌等。

6. 3. 9 水泵机组基研

a)卧式水泵机组基础机墩几何尺寸,应根据机组的重量和安装尺寸设计。基础设计应进行基础 减震设计,机墩几何尺寸应满足水泵厂家安装要求。为防止积水和方便安装,机墩平面应高 于泵房地面100mm300mm。 b) 立式水泵机组应安装在钢筋混凝土排架或特制水泵梁上。机组基础,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以及抗倾覆模量,以承受水泵机组的重量、机组运转的振动和重心升高造成的倾覆危险。机 组基础几何尺寸,应根据水泵机组安装尺寸进行设计。 C) 潜水泵机组可采用吊装式,落地式或自动耦合装置进行安装。当采用吊装式时,安装在井台 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上;当采用落地式时,基础设置在取水池底;当采用自动耦合装置时,按 使用说明书要求制作安装基础。

DB51/T9902020

d)水轮泵机组应根据使用说明书所提供的安装平面尺寸,确定机组基础在机坑的立式和卧式尺 寸。

6.4.1按泵站等级分,泵房面积见表4!

6.4.2按泵站装机功率分,泵房面积见表5。

注1:以上均为单台机组泵房面积,多台机组泵房面积,按照实际需要确定。潜水泵站及移动泵站可以不修泵房。 若不建泵房,控制柜采用户外控制,若建控制房,面积可适当减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注2:若需要考虑管理、生活用房,可按照实际需要确定。

以上均为单台机组泵房面积,多台机组泵房面积,按照实际需要确定。潜水泵站及移动泵站可以不修泵房。 若不建泵房,控制柜采用户外控制,若建控制房,面积可适当减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若需要考虑管理、生活用房,可按照实际需要确定。

6.4.3按泵房规模分,泵房高度见表

6.4.3按泵房规模分,泵房高度见表6。

7.1水泵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满足泵站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的要求,并应考!

DB51/T 9902020

b) 在各特征扬程情况下,水泵应始终保持在高效区运行;在最高和最低扬程范围内,水泵都应能 安全、稳定运行; 在多泥沙水源取水时,应计入泥沙含量、粒径对水泵性能的影响,水泵叶轮及过流部件应考虑 C 耐磨蚀措施; 所选水泵的效率应符合GB13007的规定,空化余量应符合GB13006的规定

7.2水泵选型的其它要求

8.2泵站的电气控制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8.3泵站机组的起动可按功率等级、电力条件等,采用变频起动、电气或机械软起动、自耦降压起动、 直接起动等方式,条件具备时,推荐使用物联网远程控制方式。 8.4水泵机组装机功率在18.5kW及以上时,宜采用软起动方式, 8.5潜水电泵应有漏电及综合保护装置

泵站进、出水管道应根据实际设计承压能力及地形状况,选用HDPE管、钢管、铸铁管或相应的其 它管材。

式中: d一压力管实际内径,单位为米(m); Q一泵站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²/s); V一管内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按表7取值

DB51/T9902020

注:根据水泵出水管长度作调整

a) HDPE管采用热熔焊接,管件有垫环,弯头有45°、90°、22.5°,三通等,亦可根据实际情况 和地形条件选用; 6 钢管采用焊接、法兰连接,管件有45°、90°、22.5°弯头,三通等,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地形 条件选用; 铸铁管采用承插与法兰连接,管件有45°、90°、22.5°弯头,三通等,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地 形条件选用; d 当管道有纵向变形,或者为了安装检修的方便,在刚性连接部件中间可增加安装橡胶挠性接 头、含伸缩节等部件,以调节管道纵向变形,其承压等级应满足正常工作要求。

b) 闸阀、水力阀和拍门(低扬程大流量泵站出水管出口按照管通径DN≥300mm设置拍门); 逆止阀(含缓闭止回阀):

9.5管路附件及检测装置

a 进出口压力取压装置: b)流量计接入段(管通径DN≤200mm),接入段长度和位置应符合GB/T3214的规定, 9.6管道的铺设和支承 9.6.1管道的铺设分露天铺设和地埋铺设。HDPE管采用地埋铺设。金属管道(铸铁管、钢管等)采 用露天铺设,亦可采用地埋铺设。 9.6.2金属管道铺设前,内外表面均应进行防腐和防锈处理。 9.6.3露天铺设的管道,应在管道纵向转弯处(节点承压处)设置镇墩,直管段上设置支墩。两镇墩 之间设置橡胶绕性接头(或伸缩节),且应布置在上端。 9.6.4地埋铺设的管道,埋深一般应大于0.5m,若需穿越公路、农田埋深应大于0.8m。其镇墩和支 墩均埋入管沟中,在高山寒冷地区,埋深一般应在当地冻土层以下0.3m。若有外部载荷,应根据荷载 情况设计相应的连续管枕。

9.6管道的铺设和支承

DB51/T9902020

9.7.1泵站进水管道设计流速宜取1.5m/s~2.0m/s,进水管吸入口流速宜取1.0m/s~1.5m/s,进水管吸 入口应设喇叭口(喇叭口直径取等于或大于1.25倍进水管直径)。 9.7.2泵站出水管道设计流速,当净扬程在50m以下时,宜取1.5m/s~2.0m/s;净扬程在50m~100m 时,宜取2.0m/s~2.5m/s;净扬程在100m以上时,宜取2.5m/s~3.0m/s。

8.1吸入喇叭口与池底

a)吸入喇叭管垂直布置时,取(0.6~0.8)D(D为喇叭口直径,下同),不得小于0.4m; b)吸入喇叭管倾斜布置时,取(0.8~1.0)D,不得小于0.5m; c)吸入喇叭管水平布置时,取(1.01.25)D,不得小于0.6m,

a)吸入喇叭管垂直布置时,取(0.6~0.8)D(D为喇叭口直径,下同),不得小于0.4m; b)吸入喇叭管倾斜布置时,取(0.8~1.0)D,不得小于0.5m; c)吸入喇叭管水平布置时,取(1.0~1.25)D,不得小于0.6m

9.8.2吸入喇叭口的漆没深度:

10泵站进、出水建筑物

10.1.1引渠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应有足够的输水能力,用泵站的最大流量作为引渠的设计流量 b) 引渠断面采用明渠均匀流设计,以不冲不淤流速作校核,采用土渠道型式时,转弯半径应大 于渠道水面宽度的5倍,采用石渠或者衬砌渠道型式时,转弯半径应大于渠道水面宽度的3 倍。 ) 应尽量采用正向进水,渠线应顺直; d) 引渠入口处应设置拦污栅(拦污格网),以防止树叶、杂草、污物等进入。 0.1.2 前池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应满足水流顺畅、流速均匀、池内不得产生涡流; b) 宜采用正向进水方式。正向进水的前池,平面扩散角不应大于40°,按水流走向,底坡不宜陡 于1:4; C) 侧向进水的前池,宜设分水导流设施。

DB51/T9902020

泵站进水池优先选择圆形进水池形式,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进水池设计应使池内流态良好,满足水泵进水要求; b) 便于清淤和管理维护; C) 进水池的有效容积可按该共用进水池的水泵额定流量(m/s)的30~50倍确定,

10.2.2出水池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a)池内水流顺畅、稳定、水力损失小; b)若建在湿陷性地基上,应进行地基处理; C) 底宽若大于渠道底宽,应设渐变段连接,渐变段的收缩角不大于40°; d)出水池流速应小于2m/s,且不出现水跃。

12.2当泵站参数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设计应进行泵站水力过渡过程计算,并将计算过程

DB51/T9902020

13泵站技术经济考核指标

泵站装置效率应符合表8的规定:

装置效率按照泵站装机功率、水泵类型等条件, 参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及文献对泵站装置效率的规定和推 荐值。 比转速(ns≤80)泵机组的装置效率的容差不大于5%。

1.1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应按《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618相关章节条目进 GB/T 11253-2019 碳素结构钢冷轧钢板及钢带,应主要包括:工程简介(地质、水文、自然条件等)、设计方案说明、水工建筑、水力机械、电 属结构设计、概(预)算等相关内容。

DB51/T9902020

14.2计图册包括:总体布置图、泵房平面布置图、泵房横部视图、泵房纵部视图、泵站及机组基本参 数和主要设备清单、压力管道纵剖视图(含进水池、出水管、镇墩、支墩、出水池)、泵站电气控制原 理图和接线图。

DB51/T990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泡田用水量表

注2:注1:干早作物区,以播前灌水定额为依据(750m/hm~900m/hm*) 注3:注2:水稻区,以泡田期用水定额为依据,不同土壤的稻田泡水定额以表内数据为依据 注4:注3:水源缺乏或扬程很高地区,应适当降低灌水定额,

DB51/T9902020

DB35/T 1801-2018 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通用技术条件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管材的管径范围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