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4/T 2143-2018 软基水闸消能防冲设计规程.pdfDB44/T21432018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水工模型试验技术要求
.1.1简述工程任务、总体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调度运用原则和运行方式,以及工程总体布置 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和设计标准。 0.1.2概述工程前期工作情况。
GB/T 50224-2018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C.2.1水文、气象资料
C.2.3工程设计资料
C.2.3.1枢纽布置; C. 2. 3. 2 泄水建筑物布置及体型; C.2.3.3 消能防冲布置; C. 2. 3. 4 下游河道防护措施; C.2.3.5 枢纽及泄水建筑物运用工况和要求; C. 2. 3. 6其它
C.3水工模型试验目的和任务
C. 3. 1 试验目的
简述进行水工模型试验的缘由、且的、依据等
C. 3. 2 试验任务
C.3.2.1流态观测定性描述模型试验水流流态,说明回流区、涡流、折冲水流、分离水流、水翅、 跌水、垂水等现象及其范围、强弱等特征。 C.3.2.2水位与水面线测量测量模型区域的水位与水面线。 C.3.2.3泄流能力测试:
C.3.2.1流态观测定性描述模型试验水流流态,说明回流区、涡流、折冲水流、分离水流、水翅、 跌水、垂水等现象及其范围、强弱等特征。 C.3.2.2水位与水面线测量测量模型区域的水位与水面线。 C.3.2.3泄流能力测试:
DB44/T21432018
1)测量闸门全开和局开的泄流能力,以及对应的上下游水位; 2)计算堰流或孔流的流量系数、淹没系数: 3) 给出水位一流量关系曲线。 C.3.2.4流速、流向观测观测范围、区域内的流速、流向。 C.3.2.5 时均压力测量测量建筑物的时均压力。 .3.2.6 脉动压力试验测量建筑物的脉动压力。 C.3.2.7 局部冲淤试验。 0.3.2.8 水面波动测量在水面波动剧烈区、重点岸坡、水电站尾水或通航区等部位开展水面波动测 量。 C.3.2.9风速测量测量泄水建筑物通气设施的风速,并评估其设置的合理性。 0.3.2.10 掺气浓度测量。 C.3.2.11泄洪雾化参数测量雾化强度(降雨强度)、雾化范围的测量
C. 4. 1 物理模型比尺要求。 C.4.2 整体、单体、局部、断面模型要求。 C.4.3 定床和动床模型要求。 C.4.4对原设计方案提出修改优化,以及推荐方案要求。 C.4.5模型试验技术其它要求。
C.4.1 物理模型比尺要求。 C. 4. 2 整体、单体、局部、断面模型要求。 C.4.3 定床和动床模型要求。 C.4.4对原设计方案提出修改优化,以及推荐方案要求。 C.4.5模型试验技术其它要求。
C.5 提交试验成果要求
C.5.1.1提交单体(局部、断面)模型试验中间成果时间 C.5.1.2提交单体(局部、断面)模型试验最终成果时间; C.5.1.3提交整体模型(定床、动床)试验中间成果时间; C.5.1.4提交整体模型(定床、动床)试验最终成果时间。
C. 5. 2 格式要求
C. 5. 2. 1 纸质文件
C.5.2.1.1试验成果应满足SL155的要求,图文并茂,附有必要的彩色照片。 C.5.2.1.2中间成果份数。 C.5. 2. 1. 3最终成果份数。
C. 5. 2. 2 电子文件
C.5.2.2.1提交与最终成果纸质文件一致的WORD或PDF)格式电子文件。 C.5.2.2.2最终成果要求同时提交记录试验过程的照片、影像资料。
C. 5. 3 其它要求
DR44/T 21432018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广东省部分已建大中型水闻消能防冲设施情况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广东省部分已建大中型水闻消能防冲设施情况
表D.1广东省部分已建大中型水闸消能防冲设施情况
DB44/T 21432018
表D.1广东省部分已建大中型水闸消能防冲设施情况(续)
DR44/T 21432018
表D.1广东省部分已建大中型水闸消能防冲设施情况(续)
DB44/T21432018
DB44/T21432018
3术语和定义 .23 总则. .24 建筑物级别与闸下水位流量 .25 6消能防冲布置。 ...27 7 水力设计。 ..30 8 结构设计。 .34 9 安全监测和调度运用设计 .37
DB44/T21432018
DB44/T 21432018
DB44/T 21432018
根据调查,广东省在平原、滨海区已建的大、中型水闸工程,所承受的水头都不高, 下跃前水流弗劳德数较低,且一般是在软弱地基上建闸,河床及岸坡抗冲刷能力低,基 本上都是采用底流消能。其它消能型式的设计可按SL265的规定。 水闸消能防冲设计只是水闸设计的一部分,应与闸室布置、防渗排水设置、地基处理 方案等一并统筹考虑,在可靠的防渗排水方案和考虑下游河床变化对闻下水位影响的基础 上开展消能防冲设计。 消能防冲与上下游水位差、单宽流量、下游水深等水力条件有关,人类无序的活动加 刮了天然河床的下切,分析失事的水闻,河床下切引起闸下水位流量关系变化是原因之一, 故消能防冲设计应考虑下游河床变化对闸下水位的影响
5.1建筑物级别及洪水标准
DB44/T21432018
5建筑物级别与闸下水位流量
5.1.1考虑到平原、滨海区软基水闸消能防冲设施的重要性,开参考SL252中平原、滨 海区水库工程的永久性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应与相应级别泄水建筑物的洪 水标准一致"的规定,本规程规定消能防冲建筑物级别应与水闸主要建筑物级别一致。 本条文的“消能防冲建筑物"是指消力池,海漫、防冲槽(墙)的级别可适当降低
5.1.2泄放小于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的流量时,可能出现对消能防冲设计不利的情况。
(1)当发生低于设计洪水标准的洪水、水闸上游保持正常蓄水位、水闸部分开启时, 虽然过闸流量不大,但下游水深较浅,上、下游水头差大。 (2)当发生低于设计洪水标准的洪水、水闸上游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且低于设计洪水 位、闸门按照调度规则部分开启时,过闸流量较大,水闸上下游水头差也较大,
5.2.1闸下初始水位是指水闸开始泄流时的消能防冲设施末端的水位,根据不同类型水闸 的运用特点,以及兼顾工程的安全、经济等因素综合确定, 无实测资料时,河道汛期多年平均最小流量可由水文比拟法计算
5.2.2宜实测几组闸下水位、流量,
安全起见,闸下水位流量关系取其族线的下包络线,并不考虑下游梯级回水的影响
年的实际情况表明,河道下切、水位下降是很普遍的现象,应充分估计闸下 能防冲设施安全的不利影响。
位下降对消能防冲设施安全的不利影响。
水位下降对消能防冲设施安全的不利影响
引起河道下切的主要因素有:上游来沙量减少、清水冲刷、溯源冲刷、采砂、河 等。
DB44/T21432018
采砂往往会导致河道下切,而且下切的幅度会大大超出预期。我省部分河段河床下切 深度达十几米,导致河段水位大幅下降。某些水闸虽然闸下保护范围内没有采砂,但其邻 近河段采砂导致河床下切较多,在河床溯源冲刷的作用下,闻下水位仍然会下降。 在水闸消能防冲的设计中,准确预测河床下切是困难的。对河床有可能下切的河段, 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消能防冲设施方案要为日后的改扩建创造条件;二是设计的闻下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适当留有安全裕度。设计采用的河床下切深度不宜小于2m, 5.3.3加强管理后,河段可能会产生泥沙回淤。不考虑河段泥沙回淤对闸下水位的影响 对工程偏于安全。
5.3.4当消能防冲设施的投资占整个工程的投资比重较大、消能防冲设施的破坏会 大损失时,大型水闻宜开展河床变化对闻下水位影响的专题论证,包括分析分期建 防冲设施的合理性。
DB44/T 21432018
DB44/T 21432018
级消力池消能,池中的流速和脉动压力显著增大,池底板的扬压力也很大,消力池的稳 定性问题突出。采用两级消力池消能,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消能防冲设施的工程量也 不会显著增加。 6.0.8我省部分水闸,通过模型试验,在两级消力池之间陡坡段设置阶梯跌坎、消力坎等 辅助消能工,增大了陡坡段泄流消能率,降低了二级消力池的入池流速,减小了二级消力 池的规模。 6.0.9对于大型多孔水闸,在控制运用中经常只需开启部分闸孔,或部分闻孔底板高程不 同,这时可根据需要设置隔墩或导墙,采用不同高程的消力池底板、尾槛进行分区消能防 冲布置,以改善下游流态。隔墩或导墙的长度可至消力池未端,必要时通过水工模型试验 确定。 6.0.10根据原南京水利实验处的试验资料,海漫倾斜坡度建议采用1:6~1:10。如果坡度 过陡,虽可节省工程量,但斜坡上很容易产生旋涡,反而会影响在垂直方向的水流扩散或 造成单宽流量集中的现象,达不到增加水深、减少流速、调整流速分布、提高防冲效果的 目的。 目前,海漫布置有两种型式:1)消力池尾槛后设置一段水平海漫,再接坡度1:101:15 的斜坡海漫;2)消力池尾槛后即接坡度1:15~1:20的斜坡海漫。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对不同的海漫布置型式的流速分布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比较 在同一泄流条件下,水平海漫底部流速比斜坡海漫(坡度1:20)相同位置的流速增大约 20%~30%。这表明,水平海漫易遭受冲刷破坏(《低水头拦河闸下游消力池布置探讨》, 一东水利水电,2012年,第11期)。经水工模型试验论证后,省内多个水闸工程的海漫取 消了水平海漫段,在消力池尾槛后即接坡度1:15~1:20的斜坡海漫,已建工程运行情况良 好。 若消力池尾出池流速值较大,可将海漫前段(海漫总长度的1/3~1/2)做成混凝土海 漫。 为防止水流冲刷,海漫末端应设防冲槽。防冲槽的深度一般采用1.5m~2.5m,其上 下游边坡坡度可采用1:2~1:4,两侧边坡坡度可与两岸河坡相同。
DB44/T 21432018
6.0.11对挡潮闸或预计下游河床冲刷较深的水闸,可在消力池末端或海漫末端设置防冲 墙,防冲墙底部应低于计算的冲刷深度。 当防冲墙布置在消力池末端时,可能导致水闸底板渗透压力的增加,应进行渗流复核 计算。 6.0.12消能防冲设施两岸连接结构主要是指岸墙和翼墙结构,通常采用水利工程中的水 工挡土墙型式。 6.0.13水闸下游翼墙的平均扩散角不宜过大,否则出闸水流将脱离翼墙临水面,两侧出 现回流,压缩主流并使之更为集中,使下游河道遭受冲刷。 6.0.14根据已建水闸的调查资料,不少水闸建成后,由于闸门的控制运用不当,超标准 行洪,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常使水闻闸下游防护范围以外部位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刷, 为此在管理维修时又不得不将护坡长度适当延长。故规定护坡长度应大于护底(海漫)长度 6.0.15水工模型试验技术要求可按附录C的格式编写。附录C是根据SL155编制的示范 文本,使用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类型和水工模型试验内容,对其进行增删、修改和补充, 必要时可自行编列章节
7.1.1消力池计算可按尾槛顶高程、深度、长度的顺序进行。在各种可能的水力条件下(正 常运行的各级开度组合和闻门全开时过闻流量),消力池应满足消散泄流动能和缓流出流的 要求,
7.1.2考虑水闸建成后上、下游河道河床可能发生的冲刷,在确定水闸运行期的水位Z~ 流量Q关系(即Z~Q关系)的上、下极限值(即上、下包络线)之后,采用Z~Q关系族线 的下包络线进行消力池设计。如在广东省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设计中,经过对历年的水 闻闸址下游河道Z~Q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之后,采用现状河床下切2m的ZtQ关系作为 水闸下游消能设计依据。 在水闸消能设计的下游河道Z~Q关系(即Z~Q关系族线的下包络线)确定之后,其 消能设计的下游河道初始水位可按本规程5.2.1条规定,并考虑以下因素选取 (1)水闸枢纽无水电站建筑物,可选取水闸不泄流对应的下游河道水位为初始水位。 (2)水闸枢纽有水电站建筑物,由于水电站的建成往往滞后于水闸建筑物,不考虑电 站发电,可选取水闸不泄流对应的下游河道水位为初始水位。 (3)已建的水闸除险改造工程经分析论证之后,可选取电站最小发电流量、水闸不泄 流对应的下游河道水位为初始水位。 影响消力池体型参数设计的主要因素有:水闸上、下游水位差,过闸单宽流量,尾槛 下游河床水深,闸门开启顺序、孔数、开度、速度等。在消力池设计时,应对水闸可能出 现的各种水力条件及最不利的下游河道水位情况(如泄水闸初始泄流、挡潮闻在低潮位泄流 等)进行分析和计算,以选定消力池尾槛顶高程、深度、长度和底板厚度等。 计算控泄运行时各级闸门开度e相应的消力池参数,考虑下游河道水位升高滞后于泄 量增大的情况,闸下水位应选用相应于前一级闸门开度泄量的下游河道水位。 7.1.3底流消能是水闸泄流消能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各类地质条件的中、低水头的 泄水闸。SL265和《水力计算手册》(第二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流体力学教
DB44/T 21432018
DB44/T 21432018
工程投资等,选择修建一级或两级消力池。一般来说,新建水闸选择修建一级消力池,其 工程投资相对较省,工程运行管理较方便。已建水闸下游消能工的除险改造,在以下两种 情况下可以优先采用两级消力池布置:1)现状消力池修复或加固改造后仍可以利用;2)若 现状消力池无法使用,但闸下游采用一级消力池布置会使消力池两岸端翼墙过高、影响两 岸堤围的稳定和安全,或工程投资过大、施工困难等。 在实际工程运行中,由于部分水闸下游河道水位降低较为明显,因此,在水闸各级洪 水流量泄流条件下,其一级消力池(即经修复和加固改造后的原水闻下游消力池)尾坎出流 多呈自由出流,池内流态相对较复杂。根据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见《池末未尾坎自由出流的消力池布置研究》,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6年,第36卷第3 期),得出了自由出流的消力池内形成临界稳定水跃的尾坎高度T、水平段长度L的计算公 式(见本规程附录A.2)。采用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得到了广东省普宁市乌石拦河闸除险改造 工程、饶平县高堂拦河闸重建工程、潮州供水枢纽东溪和西溪拦河闸除险改造工程等水工 模型试验的验证。 为使一级消力池内形成稳定的水跃,可将一级消力池尾坎设置高于水闸堰顶高程,此 时需复核水闸泄流能力。 通常是采用高水工况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或称设计洪潮水面线)确定水闸泄流能 力和规模。此时水闸上、下游水位差一般较小(如平原区水闸的上、下游水位差△Z<0.3m),
DB44/T 21432018
水闸扎断面设置了多个闸激,缩窄了闸扎断面的过流面积,且水闸闸扎泄流的侧收循影 响明显大于一级消力池尾坎顶水流侧收缩影响。因此,在设计洪水频率和校核洪水频率的 下游河道水位条件下,只要一级消力池尾坎顶过水断面面积大于或接近水闸闸孔过水断面 面积,则一级消力池尾坎高于水闸堰顶高程不会影响水闸的泄流能力。此研究成果得到了 朝州供水枢纽东溪和西溪拦河闸除险改造工程、广州市流溪河李溪拦河闸除险改造工程等 水工模型试验的验证
7.2.1本规程仍采用SL265推存的公式计算海漫的长度,该公式为南京水科所提出的经 7.2.2需计算海漫段各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以复核海漫的抗冲稳定。块石的抗冲稳定按 本规程附录B.3计算,该附录是引用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附录D.3
7.2.2需计算海漫段各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以复核海漫的抗冲稳定。块石的抗冲稳定按 本规程附录B.3计算,该附录是引用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附录D.3。
7.3河床冲刷深度计算
3.1~7.3.2本规程仍采用SL265推荐的公式计算河床冲刷深度。根据计算的河床冲 确定防冲槽抛石量。当河床冲刷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防冲墙或防冲墙与防冲槽组合
DB44/T21432018
DB44/T 21432018
8.1.3地基稳定计算应考虑施工设备及施工过程的影响,计算应包括消力池斜坡段的地基 抗滑稳定、施工期开挖边坡稳定。 地基处理方案应避免污染地面水、地下水或损坏周边建筑物,减少振动、噪音对环境 的影响。
8.2.1通过渗透压力计算渗透坡降,进行抗渗稳定性验算,以判断消能防冲地基是否产生 破坏,并为反滤垫层的设计提供依据。对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渗流稳定性验算。 渗流分析若考虑消力池底板排水孔的影响,可将排水孔视作碎石体进行建模,采用有 限元注确定其孔径孔距
渗措施及消力池底板排水设施的可靠性,对扬压力进行修正,留有适当安全裕度。考虑耐 久性和施工要求,底板最小厚度不宜小于0.5m。 消力池底板和辅助消能工结构分析采用的动水压力、水流冲击力可按本规程附录B.2 计算。附录B.2基本是引用SL253附录C.5的有关条文。
8.2.3防冲墙可采用混凝土连续墙、排桩、沉箱(井)、联体旋喷桩或搅拌桩墙等结构型式
8.3.1我省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建成的水闸,受经济制约,物资贫乏,部分水闸消 力池采用了浆砌石结构、浆砌石面铺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结构,此类结构因结构强度低、 耐久性差,目前大部分已经出现了破损。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消力池,出现破损的情 况较少。
DB44/T 21432018
为提高消力池的结构可靠性和耐久性,有必要规定消力池的构造。 消力池的斜坡段与水平段宜为整体结构,若消力池较长需分缝时,可在水平段设缝。 分缝采用搭缝或凹凸缝的型式,缝间设拉结钢筋,以防止由于不均匀沉降下游端凸起使水 流素乱。采用搭缝时,上游端搭在下游端之上。 分缝止水材料要求具有抗渗性、抗冲性、良好的延性和耐久性。目前省内使用较多的 有紫铜片、橡胶带。从使用效果来看,宜采用紫铜片。 8.3.2海漫应具有一定的柔性、透水性,能够适应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顺利排出渗水,降 低扬压力。同时海漫还要求表面粗糙,以加大与水流的摩擦,有利于调整流速分布。 (1)目前省内外大、中型水闸海漫型式有: 1)混凝土海漫:当消力池后水流流速较大或在缺乏石料的地方,可采用混凝土海漫。 若消力池衔接段水流条件较差,可在前段一定范围内采用混凝土海漫。混凝土海漫应分块 设置,并宜进行表面糙化处理或相邻块高低错落设置,以增大其与水流的摩擦力。厚度不 宜小于0.5m。 2)混凝土灌砌块石海漫:类似于浆砌石海漫,但胶结材料采用了混凝土。石块间缝 距为80mm~100mm,大面朝下,块石间形成上大下小缝隙,以利混凝土灌注和振捣,且 灌混凝土表面低于块石顶,以增加表面粗糙。厚度不宜小于0.6m。 3)扩张金属网箱海漫:通过扩张金属网使块石形成更大的个体,增加其抗冲能力, 抗冲流速介于干砌石与混凝土海漫之间。厚度不宜小于1.0m。 (2)从各消能防冲设施的重要性和经济性方面考虑,海漫的安全可靠性可小于消力 池,在遭遇非正常工况时,充许海漫出现局部损坏。但为减少损坏面,防止整体破坏,海 漫应设置拉结钢筋、框格梁等限损措施。 (3)为确保扩张金属网箱海漫的质量,应对其材料参数作出规定。 8.3.3水闸下泄水流经过海漫后,河床流速分布虽然接近正常分布状态,但在海漫末端仍 有冲刷现象。如果要求河床完全消除冲刷,则所需海漫长度较长,既不经济,也无必要: 解决的办法通常是在海漫末端设置防冲槽。 防冲槽深度应根据海漫末端水流流态、河床冲刷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当河床冲刷深
为提高消力池的结构可靠性和耐久性,有必要规定消力池的构造。 消力池的斜坡段与水平段宜为整体结构,若消力池较长需分缝时,可在水平段设缝。 分缝采用搭缝或凹凸缝的型式,缝间设拉结钢筋,以防止由于不均匀沉降下游端凸起使水 流紊乱。采用搭缝时,上游端搭在下游端之上。 分缝止水材料要求具有抗渗性、抗冲性、良好的延性和耐久性。目前省内使用较多的 有紫铜片、橡胶带。从使用效果来看,宜采用紫铜片。
DB44/T 21432018
度较大时,宜采用防冲墙或防冲墙与防冲槽组合结构。 参照已建工程的实践经验,防冲槽采用大块石材料,深度一般可取1.5m~2.5m,防 冲槽顶部宽度根据块石需求数量及防冲槽深度确定。 块石需求数量为河床冲刷至最深时,块石塌后在冲刷坑上游坡面形成0.8m~1.0m 厚的块石护坡所需数量
厚的块石护坡所需数量, 8.3.4防冲墙底部埋深应满足强度和稳定的要求,并大于按本规程7.3节规定计算的冲刷 深度。对重力式结构,视地基的地质情况,可适当增加不小于0.5m的埋深。 在消力池末端设置防冲墙,会截断闸基渗流从海漫出逸的通道,加大闻室和消力池的 扬压力。应提高排水设施的可靠性,并选取合适的扬压力值计算。 8.3.5反滤层料与砂石垫层料基本相同,故反滤层可结合垫层要求设置。砂石反滤料的级 配和厚度应按SL265规定计算。考虑到施工要求,最小厚度不宜小于150mm。结合换填 地基,可加大透水垫层厚度。 我省大部分水闸工程消力池底板下设置有反滤层,消力池平段后2/3段设置排水孔。 在斜坡段及平段前1/3段不宜设排水孔,主要是考虑消力池前部为急流区,有可能产生局 郊负压增大排水孔逸山的滚流坡降致伟地其土被局部均空消力油遵受破坏
8.3.4防冲墙底部理深应满足强度和稳定的要求,
DB44/T21432018
9安全监测和调度运用设计
1.2在调查已建水闸安全上 情况基础上甘肃省市政工程预算定额2018 第九册 钢筋工程,根据SL725对水闸安 的要求,结合软基水闻消能防 提出安全监测项目
9.1.3监测设施布置
1下游水位 下游水位的观测有助于对消能防冲设施运行情况是否正常进行判断 2沉降和水平位移 施工期的沉降监测可先在隔墩、翼墙底板面层理埋设标点,通水前再引接到结构的顶部。 施工期的监测精度应与运行期要求一致。 3扬压力 扬压力监测应结合闸室的结构型式、闸基轮廓线形状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并应以 能测出扬压力的分布及其变化为原则。考虑到渗压计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有条件时,同时 设置测压管。 扬压力监测的频次应根据水闸的上、下游水位变化情况确定。 5闸下流态 闸下流态监测的重点是水跃长度、跃前及跃后水深、水跃的形式、形态等。参照SL253 附录E.5,设置视频监控点进行实时监控,并利用设置在侧墙上的水尺组进行目测监测。
2.2通过对省内2宗水闸消能工 查分析,由于操作不当,后发生远驱水 跃或产生折冲水流,造成消力池不能充分消能,导致消能工损毁。水闸调度运用对消能工 的安全影响很大,应确定闸门启闭顺序和开度。闸门启闭应遵循“同步、均匀、间隔、分档 缓慢启闭”的原则,中间孔向两侧对称均匀开启,关闻时与上述顺序相反;禁止一孔全开到 顶,避免产生集中水流、折冲水流等不利流态;控制闸门开度,避免闸门停留在振动较大 的开度区泄水。
DB44/T21432018
另外,通过对省内3座水闸工程的调查分析,由于河床严重下切YD/T 3392-2018 通信电缆聚四氟乙烯绝缘射频同轴电缆实心绝缘镀银铜带绕包编织外导体型.pdf,破坏了原消能设计 的水力学条件,同级流量下的水位远低于原设计水位,导致消力池消能不充分,出池流速 较大,对海漫产生了较大的冲刷。运行管理单位应对下游河床高程、下游水位等进行长期 观测,及时修正水位、流量及开度关系曲线,更新闸门操作规程。 9.2.3运行管理单位应加强汛期巡视检查,通过检查消能防冲设施和监测设施有无损坏, 河床和岸坡是否发生异常冲刷或淤积、过闻水流流态是否正常等情况,发现安全隐惠,及 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9.2.4应在每年汛期后、或必要时对大型水闸消能防冲设施采用水下测量、水下摄像等方 法进行检查。若发现消能防冲设施失效或损环,应及时进行处理。中型水闸必要时可参照 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