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792-2020 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OCR版本)

SLT 792-2020 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OCR版本)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6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3564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T 792-2020 水工建筑物地基处理设计规范(OCR版本)

度的1/2,且不应小于2m。

度的1/2,且不应小于2m

8.2.1~8.2.8强夯设计包括夯击范围、有效加固深度、夯点布 置及间距、单击夯击能、单点夯击数、夯击遍数、前后两遍夯击 间歇时间等内容。 8.2.1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既是反映强夯地基处理效果的重要 参数,又是设计强夯处理方案的重要依据。实际影响强夯有效加 固深度的因素很多,除了夯锤质量和落距,还包括地基土性质、 不同土层厚度及分布、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等,目前尚无一套成熟 的理论计算方法。因此,优先推荐采用现场试夯或地区经验确定 有效加固深度。 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可采用以下 经验公式估算:

JB/T 13526.1-2018 热连轧二辊粗轧机 第1部分:性能参数.pdfho = αd /Mhd

式中ho一一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m,从最初起夯面开始 计算; M一夯锤重,t; hd一落距,m; αd 经验系数,可液化砂土地基、粉土地基可取0.4~ 0.5;碎石土地基、粉质黏土地基可取0.35~ 0.45;湿陷性土地基可取0.20~0.50。 目前不同的规范、技术规程对于式(1)中经验系数αd的取 值存在差异。本标准采用CECS279一2010《强夯地基处理技术 规程》的推荐值,对于可液化砂土地基,α可取0.4~0.5;碎 石土地基、非饱和黏性土地基,αd可取0.35~0.45;湿陷性土 地基经验系数αd可根据表14确定。 式(1)仅适用于单击夯击能小于8000kN·m的情况,对 于单击击能大于8000kN·m的有效加固深度应通过试验 确定。

表14湿陷性土地基的经验系数αa粉±(I,≤10)Ih.aa取值范围备注I,小时取大值,100.35~0.45I,大时取小值I小时取小值,11.>>00.45~0.5It.大时取大值粉质黏土(I,>10)αa取值范围备注绝对值大时取小值,11.<0绝对值小时取大值1小时取小值,0.0.25大时取大值0.25≤<0.50. 458.2.2夯击点布置与劵实效果有直接的关击点位置可根据水工建筑物基底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进行布置。8.2.3夯点间距的确定,一般应根据地基土性质和处理深度确定。当要求处理深度较大时第一遍的夯点间距不宜过小,以免分击时在浅层形成密实层而影响夯击能向深层传递。此外,如果分点的距离太小,容易造成夯锤歪斜或倾倒而影响夯实效果。第遍分击点间距可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夯击能大时,夯点间距取大值:夯击能小时,夯点间距取小值。当需处理土层的深度接近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时,第一遍夯点间距宜适当增大。8.2.4强夯过程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夯实土体,使其产生垂直变形刃一部分则使土体产生横向压缩和挤出,当夯沉量小到趋于稳定值时,说明此时大部分能量不能起到压实土体的作用,此时对应的券击次数为最佳夯击次数。对于不同地基,单点的夯击次数是强夯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根据现场136

试夯得到的券击次数和有效沉量关系曲线确定。最后两击的平 均有效夯沉量是强夯设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他反映了强夯处 理后地基的质量,不应大于本条的有关规定。同时夯坑周围地面 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夯坑周围隆起量太大说明夯击效率低,夯 击次数要降低。

夯击遍数可少一些;细粒土的地基,夯击遍数可多一些。对于大 多数工程可以采用点夯2~4遍,最后以低能量满夯2遍,能够 取得较好的夯击效果。表层地基是水土建筑物的主要持力层,因 此满后可采用轻锤或低落距锤多次夯击锤印搭接等措施。

8.2.6对于渗透性好的粗粒王,以连级

8.2.6对于渗透性好的粗粒土,可以连续夯击。对于渗透性差 的细粒土,夯击后土体内会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因此两遍夯击应 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有利于孔隙水压力消散。土中超静孔隙水压 力的消散速率和土类别、夯点间距,券击能等因素相关。有条件 时可在试夯前理设孔隙水压力计,根据孔压消散时间确定两遍夯 击之间的间隔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对于渗透性差的粉土和 粉质黏土,两遍夯击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宜少3周。 8.2.7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多用于水利铁路、公路等行业,建 筑行业也称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他是指由现场静载荷载试验测 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

8.2.8强夯后地基变形计算应参考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

计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其中强夯后地基土 层的压缩模量会大幅提高,应通过室内土工试验或者原位测试 确定。

3.1强夯置换是在夯坑内回填碎石、砂砾石等粗颗粒材料, 用夯击能将地基土挤密或排开,多次填入和夯击碎石、砂砾石 粗粒料,最终形成密实的柱状墩体。与强夯不同,强夯置换中

分击能是作为置换软弱土的手段。柱状的砂石墩体一般称为“置 换墩”,如果置换墩底部仍存在软弱土,在较高的竖向应力作用 下会产生较大的下沉,因此对黏性土等软弱土层,强夯置换墩应 穿透软土层,对于深厚的饱和粉土、粉砂,强夯置换墩可不穿透 该层。根据现有的强夯置换试验资料,强夯置换墩深度见表15, 一股小工7m。

表15强夯置换墩深度

8.3.2强券置换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础平面形状进行布置,可 采用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进行布置。 8.3.5强夯置换处理时,地面不可避免会抬高,特别是在饱和 黏性土中,隆起的体积可达填人体积的一半以上,因此强夯时要 仔细记录并做出合理的估计,进而在试夯时校正起夯面高程和

黏性土中,隆起的体积可达填入体积的一半以上,因此强夯时要 存细记录并做出合理的估计,进而在试夯时校正起夯面高程和夯 后整平高程

8.3.6强夯置换墩材料应选用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无腐蚀

和放射性危害的粗颗粒材料。强劵置换墩材料级配不良或块石过 多过大时,均容易在墩中形成大的孔隙,在后续墩施工过程中使 得墩间土挤入孔隙。因此,本条规定了置换墩材料中大于 300mm的颗粒含量不宜超过材料总重量的30%。 3.3.7对于砂土、碎石土、粉土地基,强夯置换后的地基承载 力宜考虑桩间土的贡献,按照复合地基进行设计,采用单墩复合 地虑静载荷试验确定其承载力容许值;对于黏土地基,不考虑桩 可上的贡献,采用单墩静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容许值

8.4强夯与强夯置换试验

8.4.11前国内强夯1程的夯击能已达到18000kN·m,但

8.4.1日前国内强券1程的夯击能已达到18000kN

没有一套成熟的设计计算方法。因此,规定在强劵和强劵置换 前,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处理效果和强夯参数。 强夯过程中,在夯锤落地瞬间,部分动能转换为冲击波,从 而引起地表振动。这种振动的强度过大时,会引起地基和周围建 (构)筑物的损伤和破坏,并产生振动和噪音等问题。在采用强 夯法加固地基时,应采取一定的隔振措施(如挖掘隔振沟、钻设 隔振孔等),以消除或减轻振动危害。由于软黏土在强夯过程中 容易造成剪切破坏且难以恢复。因此,在有效实深度范围内 如夹有软黏土层,应尽可能采用其他地基加固方法。 8.4.2强夯及强夯置换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工程实际采用的各项 强夯参数。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试验方案,进行现场 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券结束一周至数周后,对试夯 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券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若不符合使用要 求,则应改变设计参数;在进行试时也可采用不同设计参数的 方案进行比较,择优选用。在确定各项强夯参数后,还应根据试 夯所测得的夯沉量,劵坑回填方式、夯前夯后场地高程变化,结 合水工建筑物基底高程,确定起夯高程。强夯前场地高程宜高出 基底高程。

9.1.1预压排水固结处理是通过对地基土加载预压,使地基土 本化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变形,降低地基土体含水率和压缩性, 提高地基土体强度和承载力,减小工后变形。对于在持续荷载作 川下体积会发生很大压缩,强度明显增长的士体,预压排水固结 方法非常适用,比如淤泥质土淤泥等饱和黏性土地基;当地基 上层存在粉土、砂土等透水、透气层时若采用真空预压方法, 应采取确保膜下真空压力满足设计要求的密封措施。预压排水固 结法对处理泥炭土、有机质王和其他次固结变形大的土类效果较 差。预排水固结方法可用于碾压式土石坝、堤防、水闸等水工 建筑物的地基处理。 杜湖水库土坝坝高17.5m,坝基表层有11~13m厚的淤泥 质黏上层,抗剪强度为15kPa,采用预压排水固结法(砂井)加 固后随坝体增高,坝基强度增长较快,当大坝填筑到14m高 变时、项基土的抗剪强度已增至50kPa满足了稳定要求。在浙 宇波、丹山和杭州湾等地坝基软弱黏性士大多为海相沉积的 饮黏土(淤泥及淤泥质土),采用预压排水固结法已建成了不少 是坝,最高的坝高达26m。 马来西亚槟城供水工程直落巴巷大坝为心墙土坝,最大坝高 58m.坝顶长度超过600m,坝基为海相软弱黏性土,上、下游 壳部位坝基采用砂并预压排水固结法进行加固处理,工程 999年完1,已安全运行20年。 利用砂开加速排水加固处理软土地基时,可结合坝脚镇压 尽,使地基软弱黏土的强度增长与大坝填土荷载的增长相适应, 以保持坝体填筑时地基稳定。

9.1.2预压排水固结方法分为堆载预压、直空预压、直空堆

联合预压。真空预压适用于处理黏性主为主的软弱主地基。当水 工建筑物的荷载超过真空压力且建筑物对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有 严格要求时,应采用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法。 预压排水固结设计需要的基本资料一般包括:场地使用要 求、工期要求、场地的详细地质资料、土层分布、透水层位置、 地下水类型及补给、王层先期固结应力、孔隙比与固结压力关 系、渗透系数、固结系数、三轴试验抗剪强度指标等。固结系数 可通过室内固结试验确定或已有沉降资料推算。对水平向和垂向 渗透性相差较大的土层,宜分别测定水平向和垂直向固结系数,

9.1.3重要工程,应预先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预压试验,通过

9.2.1为保证水工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和侧向稳定性,预压荷载

9.2.1为保证水工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和侧向稳定性,预压荷载

的范围应大于水工建筑物基底外缘的范围。海堤设计中预压荷载 的范围以满足稳定和沉降要求为原则,一般布置在堤身下方荷载 较大区域,应避免由于不同排水条件可能发生的不均匀沉降,同 时还应满足内坡防渗要求

9.2.2塑料排水板的当量换算直径d,现有规范和参考资料

供了不同的建议值。SL435一2008《海堤工程设计规范》附录N 规定塑料排水带的当量换算直径dw应根据其尺寸考虑0.75的换 算系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表明,计算塑料排水带 的当量换算直径dw宜考虑0.85~0.90的换算系数,但至今还没 有统一的结论。公式(9.2.2)是国外学者Hansbo提出的,国 内工程上也普遍采用,故在规范中推荐使用。普通砂井和袋装砂 并的直径是根据现有工程实践经验确定,塑料排水板的宽度、厚 度可参考9.2.9条文说明表16选用,

特性,预定时间内所要求达到的固结度以及施工影响等通过计 分析确定。根据我国工程经验并参考SL435一2008,普通砂 的径比(n一d/dw)取68,塑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的井 比(n=d. /d.)取15~22,能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9.2.5竖向排水体的深度,应根据水工建筑物对地基的稳定性

变形等要求确定。提防、海堤、土石坝地基一般以抗滑稳定(整 本稳定)控制,在稳定计算中,最危险滑动面的确定可能存在一 定偏差,因此要求排水体深度应大于最危险滑动面以下2m。以 变形控制的地基,排水体宜穿透受压土层,并根据限定时间内完 成的变形量确定,其中受压土层以地基附加应力与自重应力之比 为0.1作为控制计算深度。对受压土层深厚,排水体很长的情 况,考并阻影响后,土层固结度减小,可考虑采用高性能塑料 排水板。

有要求,或对预压时间有要求的水工建筑物,可采用超载预压。 超载预压时应保证预压荷载下受压土层各点的有效竖向应力大于 水工建筑物引起的相应点的附加应力

9.2.7对堆载预压工程,预压荷载如一次性施加可能公以起

体稳定破坏,因此荷载应分级施加,加载速率应与地基土的强度 增长相适应。加载各阶段均应进行整体稳定验算,其地基土的 强度及强度增长值根据公式(9.2.11)计算,以保证每级荷载下 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9.2.8变形控制的地基,堆载预压时间根据预压要求完成

形量和平均固结度确定。在预压期间,应及时整理地基沉降 司的关系曲线,可采用三点法或者双而线法推算地基的最终 变形、不同时间的固结度,为确定卸载时间提供依据。抗消 或承载力控制的地基,堆载预压时间根据预压地基强度增长 结果确定

9.2.9本条参考SL435一2008给出的地基固结度计公式

般预压区应天于建筑物基底外缘,每超出量不得小于3.0n 真空预压加固区面积不应过大,当预压加固范围较大时应分区 固,分区面积宜为2万~4万m

9.3.3真空预压的效果和膜下真空度大小密切相关,真空度

9.3.4由于不同的地基加固工程有不同的处理要求,固结度要 求不同,因此只要排水体深度范围内王层的平均固结度满足设训 要求即可进行卸载。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宜达到90%以上。

..0贝 去存在良好的透气层域任处还理 范围内有充足水源补给的透水层时,真空预压效率会大幅降低或 失效,因此应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密封墙作为隔断密封措施

9.4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

9.4.1真空和堆载联合预压加固效果可以叠加,符合有效应力 原理,并经工程实践验证。真空预压是逐渐降低土体的孔隙水用 力,不增加总应力条件下增加土体有效应力;而堆载预压是增加 王体总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并随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而使有效应方 增加。当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时,既可以降低孔隙水压方,义 通过堆载增加总应力。开始阶段抽真空可以使得土中孔隙水压力

降低,有效应力增大,堆载使土体产生正孔隙水压力,在堆载期 间正孔隙水压力不断消散,并与抽真空产生的负孔隙水压力叠 加,消散的正、负孔隙水压力绝对值之和转化为有效应力,使地 基土固结变形,强度增长。 04古

工回结变形,强度增长。 9.4.4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工程中堆载分级施加时,应待前期堆 载后地基土的强度增长满足下一级荷载下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要求 时,方可加载。

载后地基土的强度增长满足下一级荷载下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要求 时,方可加载。

有限,仍根据真空预压的经验系数进行计算

有限,仍根据真空预压的经验系数进行计算

10.1.1水工建筑物复合地基设计所需基本资料一股应包括:场 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钻孔面图、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水 工建筑物荷载、抗震设防烈度、复合地基承载力、变形量及抗剪 强度指标等。水工建筑物复合地基(振冲碎石桩、沉管砂石桩 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的适用条件见表17

17水工建筑物复合地基的适用条件

注:采用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碎石桩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kPa的饱和黏性 地基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对于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的饱 黏性土地基不宜采用

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主要用于提高水工建筑物覆盖层地 基的强度和承载力,减少地基的变形,提高水工建筑物的抗滑稳 定性和坝基抗地震液化能力。当水工建筑物有防渗要求时,仍需 采用连续墙、雌幕灌浆、板桩等防渗措施。高压旋喷桃可用丁提 高水工建筑物(大坝、水闸等)覆盖层地基承载力,同时可以价 为水工建筑物的防渗墙。例如泵房地基中有可能液化的土层,川 采用高压旋喷桩作为围封工程措施,既提高地基抗液化能力,义 达到地基防渗的效果

10.1.2振冲碎石桩是采用振冲器振动加水冲的方式在地基中成 孔,再将填料挤压人已成的孔中,形成大直径的密实桩体。沉管 砂石桩是采用振动或锤击沉管方式在地基中成孔,再将填料挤压 入已成的孔中,形成密实桩体。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主要依 靠成桩过程中振动使桩周土的密度增大,强度提高,压缩性降 低,所形成的桩体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提高抗液化能力。因此, 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适用于可挤密的地基,如松散的砂土、 粉土、黏性土等地基。但是,当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 20kPa时,软弱的土体不足以约束填料而形成桩体,处理效果不 显著;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时,不宜采用。国内 外的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振冲碎石桩或沉管砂石桩,处理砂土及 填土地基效果都比较显著,尤其是处理黏粒(小于0.074mm的 颗粒)含量小于10%的砂土粉土地基,挤密效果显著。振冲 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有效性也已被国内不少实 际地震和试验成果所证实。 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已在土石坝坝基、水闸、泵站、堤 防、水工挡土墙等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部分采用振冲 碎石桩加固的工程实例见表18。 (1)某水库大坝为心墙堆石坝,建于强震区,100年超越概 率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5.50gal,坝基深厚覆盖层最大深度 566m,最大坝高145m,坝基覆盖层需要进行抗地震液化和防渗 长度75m的振冲碎石桩;上下游压重体下部采用直径1.3m、桩 间距3m、长度75m的振冲碎石桩,对埋深50m以下的粉质黏 土层和含砾砂层进行加固,提高抗地震液化能力,振冲碎石桩按 梅花形布置。防渗处理技术方案为:坝基采用悬挂式混凝土防渗 墙和墙下惟幕灌浆进行防渗处理。 (2)某水库拦河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河床地基普 分布着松软第四纪冲积层,最深10m,冲洪积层内有中粗砂、 细砂、粉砂、淤泥和淤泥质黏土,各层分布厚度不一,规律较差,

表18国内部分振冲碎石桩工程实例

抗剪强度低,地基压缩性大,不能满足大坝变形控制要求,并且 在地震作用下大坝地基可能会发生液化。为确保水库大项的安 全,采用振冲碎石桩对大坝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前期试桩试 验确定了碎石桩加固处理参数为:桩径1m,桩长深入全风化层 不少于1m,桩间距根据所处位置(坝趾处、坝轴线处和坝脚 处)分别为1.6m、1.8m、2m。经振冲碎石桩加固处理后该大 项地基取得显著的加固效果,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抗液化能力明显 提高,并加速了大坝地基在坝体填筑荷载下的固结速率,同时有 效地减小了地基总沉降,加固后地基满足大坝稳定、抗震和变形 控制要求。 (3)云南务坪水库大坝为修建在湖积软土地基上的黏土心墙 堆石坝,最大坝高52m,坝基湖积软土覆盖最大厚度33m,湖 积软黏土孔隙比1.5~2.0,天然含水率60%~80%,不排水抗 剪强度小于20kPa,坝基采用30m深的混凝土防渗墙。采用振 冲碎石桩和预压固结相结合同时控制加载速率的方案处理湖积层 软基。布置75kW和30kW两种振冲功率的碎石桩,碎石星三 角形分布,30kW振冲器加固区桩间距1.6~1.8m,75kW振冲 器加固区桩间距1.8~2.0m,振冲桩最大桩长18m。通过振冲 碎石桩加固软基、反压平台预压固结和分期施工等综合处理播 施,峻工后三年内坝体沉降仅4cm。 (4)仁宗海复合土工膜斜墙堆石坝坝基河床覆盖层深厚,表 层为深度约20m淤泥质软土层,采用振冲碎石桩加固处理后, 满足了坝基变形和坝坡抗滑稳定要求。 (5)狮子坪心墙堆石坝为了防止坝基地震液化和提高坝体稳 定性,对心墙与下游堆石下部的含碎砾石粉砂层进行了8~15m 深的振冲碎石桩加固处理。 (6)辽河干流防洪应急工程位于辽河右岸,堤项总长 18.23km,辽河堤防坝基在10m深度范围内为粉土和砂土,为 提高抗液化能力,采用沉管挤密桩处理,桩径0.4m,长 4.4m,检测结果表明,加固后地基消除了土层的液化可能性

满足7度地震设防。 (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新郑市潮河段引水渠地面以下5.0~ 8.5m和9.8~12.6m深处存在3m左右厚的可液化砂层,采用 沉管砂石桩加固,正三角形布置,桩距2m,桩径0.6m,深人 非液化土层0.5m。 (8)广东江罗营口水电站闸坝高13.8m,闸坝地基冲积粉 细砂层厚2.0~10.6m,采用沉管砂石桩加固处理后,复合地基 承载力大于300kPa,沉降小于20mm,沉管砂石桩桩长8~ 13m,贯穿粉细砂层至砂砾石层,提高了抗地震液化能力。 10.1.3水泥土搅拌法是利用水泥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 的搅拌机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使软土硬 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 基土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水泥土搅拌桩具有其独特优点:最大 限度地利用原土,搅拌时振动小、噪声低,对周围原有建筑物影 响较小等。根据固化剂掺人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浆液搅拌和粉体 喷射搅拌两种,前者是用浆液和地基土搅拌,后者是用粉体和地 基土搅拌。水泥固化剂一般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粉 土、饱和黄土、粉砂以及中粗砂等地基加固。当黏土的塑性指数 大于25时,容易在搅拌头叶片上形成泥团,无法完成水泥土的 拌和。对于泥炭土、有机质含量大于5%或PH值小于4的酸性 土,水泥在上述土层可能不凝固或发生后期崩解,因此,应充分 论证其适用性。在水泥土搅拌桩很少采用没有工程经验的地 区,同样应先论证其适用性。长期以来,水泥土搅拌桩多应用于 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地区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等软土地区, 在提高水闻、泵站、堤防等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增加稳定性 防渗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水泥土搅拌桩的适用范围更 加广泛,例如汉江兴隆水利枢纽泄水闸地基的深厚粉细砂厚约 25m,经过比选后采用了格栅式布置水泥土搅拌桩处理,置换率 约20%,施工完成后的搅拌桩质量检测全部合格,变形监测结 果表明地基承载力和沉降量控制满足设计要求,证明了水泥士搅

拌桩同样适用于处理摩阻力大和存在流动地下水的粉细砂层。 10.1.4高压旋喷桩是将带有喷嘴的注浆管下人钻孔内旋转,并 以高压喷射水泥浆,使之与周围土颗粒混合凝结硬化而成的桃 本,施工占地少、振动小、噪声较低等优点。该法对淤泥、淤泥 质土、流塑或软塑黏性土、粉土、砂土、黄土和碎石土等地基部 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但对于硬黏性土、含有较多块石、卵石或漂 石的地基,因喷射流可能受到阻挡或削弱,冲击破碎力显著下 降,进而影响处理效果。对于含有较多有机质的土层,其处理效 果取决于固结体的化学稳定性。鉴于在不同的土层中,旋喷桩处 理的效果差别较大,因此应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程度。 (1)山西溯头水电站位于长治市平顺县北耽车村上游约 400m的浊漳河干流上,主要建筑物由拦河闸坝和坝后左岸引水 式电站组成,拦河闸坝包括闸室段、左右岸挡水坝段。水闸地基 主要为低液限黏土和卵石混合土,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闸基的 稳定及安全,需对左岸挡水坝段和闸室段地基进行高压旋喷桩加 固。高压旋喷桩有效桩径1.0m,桩间距2.2m,局部桩间邸 1.7m,梅花形布置,钻孔深人岩面以下0.5m。地基处理后检测 结果表明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桩间土承载力及桩体推 芯质量检测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2)红崖山水库为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长度6.6km的东 坝大部分坝基置于深厚覆盖层上。泄洪闸位于东坝3十033处 泄洪闸闸基土层为饱和细砂、中砂层,在地震时可能发生液化 针对地震液化问题,采用高压旋喷桩围封法进行抗液化处理。设 计采用的旋喷桩桩径为1.0m,单桩深度20m,桩间距为1.0m 网格状布置,网格纵横间距均为10m,共布置768根高压旋喷 桩。施工结束14d后经过开挖检测,桩径、完整性、均一性好 28d后第三方检测单桩竖向和水平极限承载力、抽芯试验抗压强 度、弹性模量、渗透系数等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 (3)山西孤山水库副坝坝基覆盖层为全新统冲洪积层,表 为结构松散的淡黄色低液限粉土,下部为级配不良砾夹级配不良

砂,局部为卵石混合土透镜体,结构松散,局部架空。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副坝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过大,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地基,沿坝轴线方向距3m、垂直坝轴线方向排距2.5m,浆液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检测结果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容许值350kPa,满足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10.1.5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碎石桩的平面布置多采用等边三角形或者正方形。振冲碎石桩成孔和成时通过挤密桩周土来达到加固效果,所以采用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的布置能够使地基挤密比较均匀。根据上部结构的需要,水泥土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可较为灵活地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块状等型式,如图13所示。采用水泥土搅拌法加固地基时,搅拌桩的平面布置原则上要与基底应力的分布一致。考虑到水工建筑物在不同运行时期基底应力的分布状态,可先按平均基底应力分布进行桩的平面布置,然后在底板下基底应力较大处加密。008)(88888(a)柱状(b)壁状(c)格栅状(d)块状图13水泥土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布置型式10.1.6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碎石桩顶部的碎石垫层一方面是用来调整桩和桩间土的应力和变形协调,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另一方面可与桩体构成桩间土的排水通道,加速桩间土的固结,提高桩间土后期强度,同时可限制碎石桩的侧向变形。当桩间土强度低、桩土应力比大时,垫层厚度取大值;桩间土强度高、桩土应力比小时,垫层厚度取小值。水泥土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顶部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后,154

可以保证基础通过褥垫层把一部分荷载传到桩间土上,调整桃和 土荷载的分担比例。特别是桩身强度较大时,在基础下设置褥垫 层可以减少桩土应力比,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减少基础底面 的应力集中。褥垫层材料一般可选用级配砂石,当基础有防渗要 求时,宜采用素混凝土垫层或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垫层。

10.2.1对手一股的水工建筑物,考虑到基底应力会向基底范伟 外的地基中扩散,而且基底外围一定范围的挤密桩效果较差,因 此本条规定振冲碎石桩处理范围要超出基底外缘1~3排桃距 天然地基承载力小于等于100kPa时,基底外缘设置2~3排 天然地基承载力大于100kPa时,基底外缘设置1排桩。对于可 液化地基,参照GB50011的有关规定,同时结合国内外振冲碎 石桩地基经过地震考验的结果,基底外缘需处理的宽度每边不们 小于可液化地基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5m。 对手土石坝、堤坝和闸坝地基加固工程,还应按照整体抗涩 稳定安全、变形安全和抗震安全要求,通过计算或试验研究确定 振冲碎石桩地其处理的范围

外的地基中扩散,而且基底外围一定范围的挤密桩效果较差,因 此本条规定振冲碎石桩处理范围要超出基底外缘1~3排桃距, 天然地基承载力小于等于100kPa时,基底外缘设置2~3排。 天然地基承载力大于100kPa时,基底外缘设置1排桩。对丁川 液化地基,参照GB50011的有关规定,同时结合国内外振冲碎 石桩地基经过地震考验的结果,基底外缘需处理的宽度每边不宜 小于可液化地基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5m。 对手土石坝、堤坝和闸坝地基加固工程,还应按照整体抗滑 稳定安全、变形安全和抗震安全要求,通过计算或试验研究确定 振冲碎石桩地基处理的范围。 10.2.2振冲碎石桩的长度,应根据工程要求、场地条件,通过 抗滑稳定安全、变形计算等确定。当松散或软弱地基厚度不大 时,宜穿透软弱土层。对于稳定性控制的工程,由于滑动面位置 不易准确判定,桩长应超过计算的最危险滑动面以下2.0m。对 可液化地基,为保证处理效果,桩长宜穿透可液化层,如可液化 层过深,则应按GB50011的有关规定确定。振冲碎石桩单竖 向抗压载荷试验表明,碎石桩体在受荷过程中,在顶以下4倍 桩径范围内的碎石体将发生侧向膨胀,其设计深度应大于4倍 径。振冲碎石桩的桩径一般为0.8~1.2m,因此本条规定振冲 碎石桩桩身长度不宜小于4m。

抗滑稳定安全、变形计算等确定。当松散或软弱地基厚度不大 时,宜穿透软弱土层。对于稳定性控制的工程,由于滑动面位置 不易准确判定,桩长应超过计算的最危险滑动面以下2.0m。对 可液化地基,为保证处理效果,桩长宜穿透可液化层,如可液化 层过深,则应按GB50011的有关规定确定。振冲碎石桩单竖 向抗压载荷试验表明,碎石桩体在受荷过程中,在顶以下4信 桩径范围内的碎石体将发生侧向膨胀,其设计深度应大于4倍 径。振冲碎石桩的桩径一般为0.8~1.2m,因此本条规定振河 碎石桩桩身长度不宜小于4m。

基土条件有关。振冲器功率大、地基土松散时,成桩直径大。振

冲碎石桩的桩间距宜根据水工建筑物稳定、变形和抗震安全要求、地基主质情况并结合振冲器功率确定。本条给出的桩距参考范围,最小桩间距以不串桩为原则。串桩是指已经制成桩的填料进入正在施工的振冲孔中,造成已制成桩体的破坏。串桩与桩间距、地基土类别有关,在中粗砂、黏性土层中串桩较少,在粉细砂土层中易发生串桩现象。本条规定的最小桩距限值适用于以黏性土和中粗砂为主的土层。本条给出了振冲器功率为30kW和75kW的桩距范围;采用其他型号振冲器时布桩间距宜按照现场试验确定。10.2.4砂石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桩间土经振密、挤密后,其承载力提高较大,因此计算公式中的桩间土地基承载力应采用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容许值,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容许值可按地区经验确定。如无经验时,对于黏性地基,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对于松散的砂土、粉土地基,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容许值的1.2~1.5倍:原强度低时取大值,原土强度高时取小值。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n,宜通过实测值或者地区经验确定。DL/T5214一2005《水电水利工程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根据多项工程静载荷试验检测结果,实测桩士应力比值多为2~6,考虑到不同区域场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建议土应力比取2.0~4.0。如无实测资料时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n可取2.0~4.0。10.2.5碎石桩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应根锯处理土层性质确定,可取该层天然地基压缩模量的倍,值按式(2)确定:(2)fak式中fak一一天然地基承载力容许值,kPa;fspk一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容许值,kPa。10.2.6对于振冲碎石桩加固的堤防、土石坝和闸坝等地基,需进行整体抗滑稳定计算。本条文给出的复合地基强度参数计算公式是国内常用的计算式,直接给出复合地基的凝聚力c和156

的宽度应大于按应力扩散角法计算的宽度。根据工程实践经验, 在对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处理时实际布置的搅拌桩至少超 出基底外缘1.0m为宜。 10.4.5~10.4.7天面积进行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地基时,其复合 地基承载力对结构安全和工程投资影响较大。应在工程适当位置 处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先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采用搅拌桩加固 后的地基容许承载力。现场试验包括单桩竖向承载力、复合地基 承载力等。 水泥土搅拌处理后建筑物进行抗滑稳定计算,复合地基等 效强度指标的估算可参照SL435一2008《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附录N的有关规定执行。 (1)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等效强度指标可按式(3) ~ 式(5)估算:

取0.25; feu——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 (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也可采用边长为 50mm的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的立 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本条Jeu的定义参考了 GB/T51015《海提工程设计规范》。 (2)搅拌桩及桩周软土刚度Kl、K²可按式(6)~式(10)

式中fak一一天然地基承载力容许值,kPa; fspk一一一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容许值,kPa。 10.5.6旋喷注浆的主要材料是水泥,对于无特殊要求的工.程1 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一不使川 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根据需要,可在水泥浆 中加人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和料,以改善水泥浆液的性能。在腐蚀 环境条件下,所用的材料应满足强度要求,同时需充分考环境 条件的影响,具有所需的耐久性,并视情况掺外加剂

11.1.1一般情况下,采用桩基进行地基处理费用相对较高。天 然地基不能满足水工建筑物对于承载能力、稳定、变形要求,当 采用固结灌浆、挖填置换、强夯与强夯置换、预压排水固结、复 合地基等地基处理方法效果欠佳,或经技术经济比较更优时,可 采用桩基处理。 桩基是一种较早使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实践经验较多,在建 筑、铁道、交通、港口等系统的设计规范中,对此都有规定,甚 至还有专门性的桩基设计规范。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采用桩基进 行地基处理较多的水工建筑物主要有水闸、船闸、渡槽、升船 机、泵站、挡土墙等。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河北、山 东、河南等省广泛将钻孔灌注桩用于水闸松软地基处理,在提高 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方面作用显著。在山区的水闻工程,当 地基处于基岩与土基交界处,为了解决不同地基带来的不均匀沉 降,也可采用桩基处理,如四川省乐山玉林桥电站进水闸、右岸 非溢流坝、泄洪闸的地基,一部分为基岩,另一部分为砂卵石, 施工中采用在砂卵石侧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桩基伸入基岩 1m,桩径1.2m,桩距为3m,正方形布置,最大桩深16.8m, 较好的解决了不均匀沉降问题。 近年来,随着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进步,更多的水工建筑物 松软地基已转而采用复合地基方法处理,这主要是因为通常情况 下加固体材料相对便宜,且复合地基还可考虑原状土与加固体共 同发挥作用,复合地基处理工程费用较低;而桩基作为刚性加固 体,在建筑物底面和建基面之间容易出现脱空,一般情况下需考 虑由桩基承担全部荷载,因此桩基作为加固体承担的荷载要大得 多;水工建筑物底板经常有防渗要求,还需另外采取防止接触冲

刷的措施,如增加截渗墙等,故通常情况费用高。 岩基也可以采用桩基处理。贵州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建筑 物的第二级升船机高度约180m,地基岩体为软岩(页岩),霜 体变形模量较低,需减少地基变形和提高地基承载力。山于页岩 可灌性差,单纯采用固结灌浆难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比较后 采用桩基处理。第一级中间渠道下游段2号通航渡槽墩基,山丁 微新岩体埋藏较深,上部强风化带岩体承载力较低,不能满足地 基承载能力要求,采用固结灌浆、挖填置换、复合地基等地基处 理方法困难,故采用了桩基处理。 大型、中型渡槽工程中,由于荷载一般较大,对地基承载能 力要求高,沉降量也需加以控制,采用桩基处理较为广泛。据统 计,在大型、中型渡槽中,整个槽段或部分槽段地基采用基处 理的占一半以上。对于特大型渡槽,由于上部荷载特别巨大,地 基承载力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更是普遍采用桩基处理。 11.1.2桩基根据受力特性可分为摩擦型和端承型桩两大类 按照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和分担荷载的比例,摩擦 型桩又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两个亚类。摩擦桩或端承摩擦 桩的桩顶竖向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承受,端承桩或摩擦 端承桩的桩顶竖向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桩基按成桩 方法又可分为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挤土桩。非挤土桩有干价 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孔灌注桩、套管扩壁法 孔灌注桩等;部分挤土桩有冲孔灌注桩、挤扩孔灌注桩、预钻孔 沉桩、散口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等;挤土桩有预制桩沉桩和闭口预 应力混凝土管桩沉桩等。桩型和成桩工艺选择应根据地质情况 上部结构类型、荷载特征、施工条件及地基周围环境因素综合考 虑,经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取。 11.1.3为使同一结构单元内的桩实际承担的荷载尽量相等,以 减少或避免产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危及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刷的措施,如增加截渗墙等,故通常情况费用高。 岩基也可以采用桩基处理。贵州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建筑 物的第二级升船机高度约180m,地基岩体为软岩(页岩),霜 本变形模量较低,需减少地基变形和提高地基承载力。山于页岩 可灌性差,单纯采用固结灌浆难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比较后 采用桩基处理。第一级中间渠道下游段2号通航渡槽墩基,山丁 微新岩体埋藏较深,上部强风化带岩体承载力较低,不能满足地 基承载能力要求,采用固结灌浆、挖填置换、复合地基等地基处 理方法困难,故采用了桩基处理。 大型、中型渡槽工程中,由于荷载一般较大,对地基承载能 力要求高,沉降量也需加以控制,采用桩基处理较为广泛。据统 计,在大型、中型渡槽中,整个槽段或部分槽段地基采用桩基处 理的占一半以上。对于特大型渡槽,由于上部荷载特别巨大,地 其承裁力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更是普遍采用机基处理

11.1.2桩基根据受力特性可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两大

按照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和分担荷载的比例,摩擦 型桩又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两个亚类。摩擦桩或端承摩擦 桩的桩顶竖向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承受,端承桩或摩擦 端承桩的桩顶竖向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桩基按成 方法又可分为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和挤土桩。非挤土桩有干竹 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孔灌注桩、套管扩壁法钳 孔灌注桩等;部分挤土桩有冲孔灌注桩、挤扩孔灌注桩、预钻孔 沉桩、口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等;挤土桩有预制沉和闭口预 应力混凝土管桩沉桩等。桩型和成桩工艺选择应根据地质情况 上部结构类型、荷载特征、施工条件及地基周围环境因素综合考

11.1.3为使同一结构单元内的桩实际承担的荷载尽量

减少或避免产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危及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和正常使用,做出本条规定。

11.2.1因水工建筑物底板多为大底板,基底面积较大,桩的根 数和尺寸主要与底板底面以上的作用荷载有关,为了充分发挥水 工建筑物单桩的承载能力,桩的平面布置应尽量使桩群形心与底 板底面以上荷载基本组合的合力作用点相接近,使各桩实际承担 的荷载尽量相等,这对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维护水工建筑物 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是有利的。单桩的竖向荷载最大值与最小值 之比,当天然地基土质为松软、中等坚实、坚实时,在荷载基本 组合条件下,不宜大于1.5、2.0和2.5在荷载特殊组合条件 下,则不宜大于2.02.5和3.0。对于特别重要的水工建筑物, 上述比值可适当减小,地震区的水工建筑物可适当增大。荷载基 本组合含义详见11.3.3条的条文说明 11.2.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径一般为0.250.3m,钻孔灌注 桩桩径一般为0.812m,为了避免桩基施工可能引起土的松 驰效应和挤压效应对相邻桩的不利影响,本标准规定:钢筋混凝 土预制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3倍桩径或边长,钻孔灌注桩由于桩 径较大,其中心距可略小些,但不宜小于2.5倍桩径。这是因 为,从受力考虑,摩擦桩的群桩中距最好是使各桩端平面处压力 分布范围不相重叠,以充分发挥其承载能力。根据这一要求,经 试验测定,中心距定为桩径或边长的6倍。但桩距如采用6倍就 需要很大面积的底板或承台,故一般采用的群桩中心距均小于6 倍。为了使桩端平面处相邻桩作用于土的压力重叠不致太多,以 致因土体挤密而使桩打不下去,根据经验规定需要锤击、静压沉 桩施工的预制桩在桩端平面处的中心距不小于3倍;钻孔桩不存 在沉桩过程中相互影响或打不下去的现象,其中心距可以适当减 小。但中心距过小会使桩间土体与桩侧间的摩擦支承作用降低 故规定不小于2.5倍。挖孔桩的摩擦桩中心距,可参照钻孔桩 采用。

11.2.1因水工建筑物底板多为大底板,基底面积较大,桩的根 数和尺寸主要与底板底面以上的作用荷载有关,为了充分发挥水 工建筑物单桩的承载能力,桩的平面布置应尽量使桩群形心与底 板底面以上荷载基本组合的合力作用点相接近,使各桩实际承担 的荷载尽量相等,这对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维护水工建筑物 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是有利的。单桩的竖向荷载最大值与最小值 之比,当天然地基土质为松软、中等坚实、坚实时,在荷载基本 组合条件下,不宜大于15、2.0和2.5,在荷载特殊组合条件 下,则不宜大于2.02.5和3.0。对于特别重要的水工建筑物, 上述比值可适当减小,地震区的水工建筑物可适当增大。荷载基

0.3m,钻孔灌注 可能引起土的松 主规定:钢筋混凝 孔灌注桩由于桩 倍桩径。这是因 各桩端平面处压力 艮据这一要求,经 庄距如采用6倍就

建筑物基础底板与地基土之间应有紧密的接触,以避免形成渗流通道。因此,为了保证渗流安全,土质地基上处于挡水前沿有防渗要求的水工建筑物桩基一般采用摩擦型桩(包括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如果采用端承型桩(包括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底板底面以上的作用荷载几乎全部由端承型桩承担,直接传递到下刷岩层或坚硬土层上,底板与地基土的接触面上则有可能出现“脱空”现象,加之渗流的作用,造成接触冲刷,从而危及水工建筑物安全。因此,水工建筑物的桩基通常宜采用摩擦型桩。11.3桩基计算11.3.1本条所列内容,有的为必算项,有的为可算项,应结合工程自身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和验算。通常情况下,水工建筑物对水平位移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要求控制桩顶水平位移的大小。桩顶水平位移值的大小与桩的直径、单桩与群桩关系,桩身周围王质条件等因素有关。根据山东省某闸钻孔灌注桩群桩(桩径0.85m和1.05m两种,人土深度11~17m)试验资料,在控制桩处于良好的弹性工作状态下,桩顶水平位移为5mm,残余变形为3mm。在控制桩顶不可恢复的水平位移为5mm的情况下,单桩水平向承载力容许值见表19,可供设计参考。因此钻孔灌注桩桩顶的水平位移值宜控制不超过5mm。考虑到预制桩长细比较大其适应变形的性能优于钻孔灌注桩,因此桩顶不可恢复的水平位移控制值可适当大些(可控制不超过10mm)。这一规定,经过多年工程实践,认为是合适的。表19钅钻孔灌注桩单桩水平承载力容许值(控制桩顶位移值5mm)桩径/m0.70. 81. 01. 1单桩允许水平承载力/kN120~150150~200200~250250~30011.3.2桩的根数和尺寸宜按照承担水工建筑物底板底面以上的全部荷载(包括竖向荷载和水平向荷载)确定。在工程设计,165

对于桩的竖向承载力和水平向承载力的计算,一般股均按底板底面 以上的全部荷载全部由桩承担的原则考虑,不计间土的承载能 力,这是偏于安全的。根据黄河勘测规划设计院和山东黄河河务 局等单位的试验成果,对于摩擦桩基础,桩间土能发挥一部分承 载能力,设计时如考虑桩间土承担底板底面以上10%~15%的 荷载,工程仍是安全的。但考虑现有的试验资料还不够完全充 分,为安全计,可不考虑桩间土的作用。因此,本规范规定,对 王摩擦桩,经论证后方可适 主间士承担部分荷载的作用

11.3.3本条所列桩顶竖向力和水平力的计算公式,系按照底板

水工建筑物所受荷载大小根据SL744《水工建筑物荷载设 计规范》计算确定。荷载分为基本荷载和特殊荷载两类。基本荷 载组合由基本荷载组成,特殊荷载组合由基本荷载和一种或几种 特殊荷载组成。荷载基本组合对应计算工况一般包括正常蓄水位 情况、设计洪水情况等,荷载特殊组合对应计算工况一般包括施 工情况、检修情况、校核洪水位情况、地震情况等,应按照各具 体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作用于底板底面的竖向荷载、水 平荷载。 按照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按上述荷载基本组合和特殊组 合计算桩顶受力;计算地基变形时,也按荷载基本组合和特殊组 合计算桩顶受力,但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11.3.4、11.3.5由于岩土为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 地基变形的相应增大,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大,很难界定出 个真正的“极限值”;但建筑物的使用往往有对变形有严格要求, 常常是地基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但变形已达到或超过正常使用 的限值。因此,地基承载力容许值指的是地基压力变形曲线上, 在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对于单桩而言,其 竖向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容许值均以“力”的形式体现;但对于 桩端的岩土,其承载力容许值则“应力”形式体现。对桩端的岩 王而言,本规范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相当于GB50007的地基承

11.3.6本条系参考JTGD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和TB10093《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做出的规定。公 式按以下假定求得:①桩在嵌固深度范围内的应力图形,假定为 直线变化,在嵌固深度一半处为零;②桩侧压应力在水平面上的 分布,对圆形桩假定最大压应力等于平均压应力的1.27倍,对 矩形桩假定最大压应力等于平均压应力;③最大压应力取为岩石 水平抗压强度的一半,而岩石水平抗压强度为垂直抗压强度乘以 折减系数β;④水平力H和桩端阻力对桩的影响忽略不计。 11.3.7按照SL19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多系数 分析基础上以安全系数表达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桩身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荷载效应组合分为基本组合和偶然组 合;混凝土桩身裂缝控制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按荷载效 应的标准组合。: 11.3.9,以保证水工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为原则,水工建筑物 需要控制最大沉降量和最大沉降差。桩基处理盾的水工建筑物最 大沉降量和沉降差应满足相应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要求。 11.4特殊条件下的桩基 11.4.1本条规定了软地基的桩基设计原则。 1软土地基特别是沿海深厚软土区, 般坚硬地层埋置很 深,但选择较好的中、低压缩性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仍有可能, 且十分重要。 2软土地基桩基因负摩阻力而受损的事故不少,原因各异, 包括桩周围软土因自重固结、场地填土、地面天面积堆载、降低 地下水位、大面积挤土沉桩等原因而产生的沉降大于基桩的沉降 时,应该视具体情况分析桩侧负摩阻力对基桩的影响。负摩阻力 的发生和危害是可以预防、消减的。问题是设计和施工者的事先 预测和采取应对措施。 3挤桩是成桩过程中存在明显挤土效应的桩,如沉管灌 注桩、沉管夯扩灌注桩、打入(静压)预制桩、闭口预应力混凝

和TB10093《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做出的规定。公 式按以下假定求得:①桩在嵌固深度范围内的应力图形,假定为 直线变化,在嵌固深度一半处为零;②桩侧压应力在水平面上的 分布,对圆形桩假定最大压应力等于平均压应力的1.27倍,对 矩形桩假定最大压应力等于平均压应力;③最大压应力取为岩石 水平抗压强度的一半,而岩石水平抗压强度为垂直抗压强度乘以 折减系数β;④水平力H和桩端阻力对桩的影响忽略不计。

1软土地基特别是沿海深厚软土区,般坚硬地层埋置很 深,但选择较好的中、低压缩性土层作为端持力层仍有可能, 且十分重要。 2软土地基桩基因负摩阻力而受损的事故不少,原因各异, 包括桩周围软土因自重固结、场地填土、地面天面积堆载、降低 地下水位、大面积挤土沉桩等原因而产生的沉降大于基桩的沉降 时,应该视具体情况分析桩侧负摩阻力对基桩的影响。负摩阻力 的发生和危害是可以预防、消减的。问题是设计和施工者的事先 预测和采取应对措施。 3挤主桩是成桩过程中存在明显挤土效应的桩,如沉管灌 注桩、沉管夯扩灌注桩、打入(静压)预制桩、闭口预应力混凝

土空心桩和闭口钢管桩等。挤土沉桩在软土地区造成的事故不 少,使得邻近建筑物、道路和管线受破坏。设计时要因地制宜选 择桩型和工艺,尽量避免采用沉管灌注桩。对于预制桩和钢桩的 沉桩,应采取减小孔压和减轻挤土效应的措施,包括引孔沉 控制沉桩速率等。 4对于特别深厚的软土层,对于同时承受较大水平及竖向 荷载的重要水工建筑物,自前部分工程实践已经采用水泥土搅打 桩与刚性桩(预制桩、灌注桩等)联合作用的方式,满足双向承 载力与变形的要求。如桩周土体强度较低时,可先进行地基 加围

主要应考虑冻胀和膨胀对于基桩抗拔稳定性问题,避免冻胀 或膨胀力作用下产生上拔变形,乃至因累积上拔变形而引起建筑 物开裂。因此,对于水工建筑桩基设计应考虑以下诸因素:桩端 进人冻深线或膨胀士的大气影响急剧层以下一定深度;宜采用无 挤土效应的钻、挖孔桩;对桩基的抗拔稳定性和桩身受拉承载力 进行验算。 11.4.3本条规定了湿陷性土地基的桩基设计原则。 1湿陷性主地基的桩基,中于土的自重湿陷对基桩产生负 摩阻力,非自重湿陷性士可能由于浸水削弱桩侧阻力,基桩承载 力会大幅降低。为确保基桩承载力的安全可靠性,桩端持力层应 选择低压缩性的黏性土、粉土、中密和密实土以及碎石类土层。 2自重湿陷性土地基中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应视浸水可能 性、桩端持力层性质等因素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 3湿陷性士地基中的单极限承载力确定,强调采用漫水

主要应考虑冻胀和膨胀对于基桩抗拔稳定性问题,避免冻胀 或胀力作用下产生上拔变形,乃至因累积上拔变形而引起建筑 物开裂。因此,对于水工建筑桩基设计应考虑以下诸因素:桩端 进人冻深线或膨胀士的大气影响急剧层以下,定深度;宜采用无 挤土效应的钻、挖孔桩;对桩基的抗拔稳定性和桩身受拉承载力 进行验算

1湿陷性主地基的桩基,中于土的自重湿陷对基桩产生负 摩阻力,非自重湿陷性士可能由于浸水削弱桩侧阻力,基桩承载 力会大幅降低。为确保基桩承载力的安全可靠性,桩端持力层应 选择低压缩性的黏性土、粉土、中密和密实土以及碎石类土层。 2自重湿陷性土地基中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应视浸水可能 性、桩端持力层性质等因素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 3湿陷性土地基中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确定,强调采用浸水 静载荷试验方法,结果最可靠

11.4.4本条规定了地震液化地基的桩基设计原则

1桩进入可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不应小于本条规 定的最小值。 2当承台周围为软土和可液化土,且桩基水平承载能力不

满足要求时,可对承台外侧土体进行适当加固以提高水平承 载力。 3在地震区可液化土场地条件下DL/T 5369-2016 电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 火力发电工程,桩基周围的土体会发生 液化流动,桩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可能发生侧向失稳,因此应 分析桩基在液化土流动情况下的侧向稳定性

11.4.5本条规定了岩溶地基的桩基设计原则

主要考岩溶地区的基岩表面起伏天,溶沟、溶槽、溶洞在 住较发育,无风化岩层覆盖等特点,设计应把握以下要点:①基 选型和工艺宜采用钻、冲孔灌注桩,以利于嵌岩;②当基岩的 容蚀极为发育,溶沟、溶槽、溶洞密布,岩面起伏很大,而上覆 土层厚度较大时,考虑到嵌岩桩桩长变异性过大,嵌岩施工难以 实施,可采用较小桩径密布非嵌岩桩,并后注浆,形成整体性和 刚度很大的地基。

11.5.1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最小深度,主要是考虑了在各类持力 层中成桩的可能性和难易程度,并保证桩端阻力的发挥。桩端进 入破碎岩石或软质岩的桩,按一般桩来计算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 度。桩端进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新鲜、微风化、,弱风化硬质岩石 时,人岩施工困难,同时硬质岩已提供足够的端阻力。规范提出 桩周边嵌岩最小深度为0.5m。

11.5.2为加强桩和承台(底板)的连接,本标准规定,

注顶理人承台(底板)内100mm。承台(底板)厚度、配筋和 昆凝土强度等级,一般应按受力状态确定。按现有的设计经验 承台(底板)厚度宜为桩直径1.0~2.0倍且不宜小于1.5m。混 疑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并在承台(底板)底部的桩顶布置 层钢筋网。当桩顶主筋伸入承台(底板)连接时,此层钢筋网 须全长通过桩顶,并与桩的主筋绑扎在一起,以防止承台(底 板)受拉区裂缝开展,见图14。当桩顶不破头直接埋入承台 (底板)内时,应在桩顶面上设一两层局部钢筋网,钢筋直径不

小于12mm新12J01 工程作法,钢筋网每边长度不小于桩径的2.5倍,网孔为100mm×100mm~150mm×150mm。横系梁的构造钢筋按不小于其横截面面积的0.15%设置。主筋承台螺旋筋或箍筋100~200mm承台下部的钢筋网100mm桩图14桩顶与承台(底板)的连接171

附录A地基处理方法选用表

具体的地基处理方法一般应根据第4~11章各章的“一般规 定”,由地基类型、建筑物特点、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表 A仅适合初步筛选方案时使用。 挖填置换、复合地基、基等处理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土基处 理,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特殊土的特性与水的美系密切应慎重选用固结灌浆、惟幕 灌浆、防渗墙、预压排水固结等处理方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