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5808-2020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规范.pdfDL/T58082020
3不同类型的监测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地震地下流体观测 方法井水位观测》DB/T48的规定设置井口装置。 5.5.4监测井为自流高温热水井或井中逸出腐蚀性气体时,井房 与仪器室应分为两室,其他情况下井房与仪器室可合并为一室。
5.6.1台网中心机房施工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数据中心基础设 施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的要求执行。 5.6.2台网中心防雷与接地系统施工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执行。 5.6.3台网中心设备安装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台网中心仪器设备安装应根据中心机房总体设计布局统 筹考虑。设备宜分类安装,机柜以及数据处理计算机之间应合理 布局,配线应记录并存档。 2仪器线路连接应牢靠,并做好防尘防潮处理,电源及避雷 器的连接应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仪器设备应有足够的通风空间。 3台网中心的数据接收处理系统应与各台站的设备进行 联调。 5.6.4台网中心软件安装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安装软件前,应确认软件适用的操作系统类型、版本,保 证软件安装环境符合要求。 2应分别在单台设备上安装对应的软件,同一设备上各软件 的安装顺序应符合软件安装说明书要求。 3所有软件安装完成后,应对软件进行统一参数配置,使各 互联软件间的数据传输通畅。 4参数配置完成,应进行整个系统联合调试,直至数据处理 及输出结果值满足相关要求。 5软件安装调试完成后,应保存软件安装调试资料及说明 文件。
CJT358-2019 非开挖工程用聚乙烯管DL/T58082020
6.1.1合网运行与维护应包括监测数据保存与处理、地震速报、 资料整理与分析、应急流动监测、现场宏观调查、设备设施维护 及资料归档。 6.1.2测震、强震、地下水台站现场巡检每年不应少于2次,并 编制巡检报告。 6.1.3台网应建立维护档案,内容宜包括台站名称、仪器编号、 工作参数记录、故障原因、维修及更换记录。 6.1.4台网产出的地震实时波形数据、强震数据、地下水水位、 水温等各类原始监测数据应及时备份,并在离线介质中永久 保存。 6.1.5台网投入运行前,应制定台网运行与维护管理制度及操作 规程。 6.1.6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宜与所在地区域地震台网共享观测数 据,可采用实时或准实时传输方式。
6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运行与维护
.2.1测震、强震监测台站及台网中心设备安装和系统联调完成 后,应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期不应少于3个月。 6.2.2测震台网试运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台网试运行启动前,应对台站设备、台网中心设备、通 信设备、各类软件、运行参数进行测试和检查,确认监测系统能 正常运行。
6.2.4测震台网运行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DL/T58082020
和观测精度等。 2自动观测的台站应每日记录仪器运行、观测维护、环境 影响、数据产出等信息,建立台站观测日志。 3人工观测的台站每月不应少于一次现场采样观测,必要时 可加密观测。 6.2.7地壳形变水准测量应采用精密水准法观测,并按现行国家 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规定执行。 6.2.8地壳形变跨断层测量及谷宽观测应采用三角光电测距法。 监测点高程宜采用精密水准法:采用三角高程法时,视距长度不 宜大于1km,并在同时段或对称时段内对向观测垂直角。跨断 层测量及谷宽观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T17942和《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的相关规定。 6.29台网中心运行与维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台网中心运行与维护应包括供电系统、网络系统、实时 数据处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台站运行情况远程检查及日常观测数 据的分析处理和资料报送。 2台网中心应建立24h值班制度,制定地震速报、故障排 查、设备维护等规程。 3台网中心应配置备品备件,出现故障应在24h内处理 完成。
6.3.1监测数据处理应包括测震、强震、地下水及地壳形变观测
DL/T58082020
DL/T58082020
应进行人工截取、存盘。 3当测震台站记录的数据出现限幅现象,影响震级计算 时,应使用强震动观测数据计算震级。使用强震观测数据计算震 级时,应将强震动观测数据进行积分运算,转换为速度记录。 6.3.3强震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强震动观测数据的常规处理应包括生成未校正加速度记 录、校正加速度记录、速度记录、位移记录。 2台站获得的原始数据应按规定格式生成包括头段数据和 记录波形数据两部分的未校正加速度记录,不应对加速度波形数 据做任何校正处理。 3对未校正加速度记录波形数据应进行零基线和仪器频率 响应校正,生成校正加速度记录。 4对校正加速度记录宜计算阻尼比值为0.005、0.02、0.05、 0.1、0.2的反应谱,宜包括相对速度反应谱、相对位移反应谱、 绝对加速度反应谱、拟速度反应谱和动力放大系数谱;对校正加 速度记录波形数据宜进行积分、傅里叶谱计算处理,并生成速度 记录和位移记录
6.3.4地下水监测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发现数据异常,应查明原 因、跟踪检查。 2计算水位、水温、气象监测项目的整点值、时平均值。 3计算气氢、气汞、流量等流体监测项目及其辅助监测项目 的日平均值。 6.3.5地壳形变数据处理与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数据处理资料应及时进行检查、整理和初步分析,发现异 常应查找原因、分析评价。 2在库区发生中强地震、水库首次蓄水、工程出现异常时, 应结合现场巡视检查成果对地壳形变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3地壳沉降测量限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
1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发现数据异常,应查明原 因、跟踪检查。 2计算水位、水温、气象监测项目的整点值、时平均值。 3计算气氢、气汞、流量等流体监测项目及其辅助监测项目 的日平均值。
DL/T58082020
准测量规范》GB/T12897的规定;断层变形、谷宽监测的测量限 差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和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的规定;GNSS测量限差应满足 现行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的 规定。
6.4.1水库地震监测区内发生近震震级M3.0级以上的地震应进 行速报,速报时间不超过15min。 6.4.2水库地震速报内容应包括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 源深度、震级、地震震中距库岸的最短距离和距大坝的距离。 6.4.3地震速报完成后应对地震参数进行复核,偏差较大时,应 再次报送复核后的地震速报信息。 6.4.4地震速报信息宜采用移动和固定通信方式报送。
6.5.1在一般监测区内发生震群活动并有增强趋势时,可在该地 震集中活动区周围增设临时测震台站,开展应急流动监测。 6.5.2当水库影响区内发生近震震级ML4.0级以上或有较大社会 影响的地震时,可启动应急流动监测。 6.5.3应急流动监测的临时测震台站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台站宜布设在靠近震中的地方,提高后续余震的定位 精度。 2台站观测场址应综合考虑基岩条件、供电及通信条件和 维护的方便性,避开风口及可能遭受水、地灾危害的地方,避 开附近的干扰源。 3应急流动监测数据宜实时传输至水库地震台网中心。 4监测仪器应设置防护设施,避免雨淋和日晒。 6.5.4应急流动监测数据应与地震台网固定台站监测数据合并处
DL/T58082020
理,提高地震定位精度
.6监测资料整理与分机
1强震原始数据应包含地震名称、发生时间、经纬度、震级、 震源深度等信息。 2台站原始数据应包含台站名称、代码、经纬度,以及台 址的场地资料。 3记录原始数据应包含加速度、速度和位移记录的最大 值、记录时长、采样率等信息,以及记录文件编号和相应的存储 光盘编号等。
DL/T58082020
6.6.5水库地震观测报告应符合下列要
DL/T58082020
4中强地震发生后,应结合宏观调查报告,分析强震触发事 件对水库水电工程的影响及坝址区域地震烈度。
6.6.8地下水监测报告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6.7.1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归档文件资料应准确、完整、系统, 宜按照设计、施工和运行分阶段归档保存。 5.7.2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归档资料宜包括以下内容: 1台网勘选设计文件,包括地震地质类资料、水库地震 危险性评价类资料、台站场址勘选测试类资料,台网设计报告金
1台网勘选设计文件,包括地震地质类资料、水库地震 危险性评价类资料、台站场址勘选测试类资料,台网设计报告等 资料。
2台网建设文件,包括台站施工报告、监理报告、设备安 装调试报告、各阶段验收资料及竣工报告等。 3台网运行维护文件,包括仪器参数、运行日志及维护记 录等。 4台网观测数据及分析成果文件,包括台网产出的各类原 始观测数据及各类分析报告等。 6.7.3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归档的文件资料应为原件,立卷组卷、 文件质量、封装、移交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 档规范》GB/T50328的要求。
2台网建设文件,包括台站施工报告、监理报告、设备安 装调试报告、各阶段验收资料及竣工报告等。 3台网运行维护文件,包括仪器参数、运行日志及维护记 录等。 4台网观测数据及分析成果文件,包括台网产出的各类原 始观测数据及各类分析报告等。 6.7.3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归档的文件资料应为原件,立卷组卷、 文件质量、封装、移交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 档规范》GB/T50328的要求。
DL/T58082020
DL/T58082020
付录A水库测震台网监测能力估算
A.0.3量规函数R(4)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R(4)—量规函数; 一用S波最大振幅计算的震级; 4最大地动位移(μm); S(4)台站校正值,基岩台为0,松软土层为0.3~0.6。 A.0.4某震级M的监测范围应根据该震级计算得出的量规函数 与震中距关系确定,并应符合表A.0.4的规定。 A.0.5应依次取ML为0.5、1.0、1.5、2.0、2.5并分别计算各个 台站对应每个震级的监测范围,按照4个台站监测区域的交集确
DL/T5808—2020 定为测震台网的监测区域。应取测震台网的监测区域对应的M 值作为测震台网对该区域的监测能力估算值
0L/158082020 定为测震台网的监测区域。应取测震台网的监测区域对应的M 值作为测震台网对该区域的监测能力估算值
表A.0.4震中距4与量规函数R(4)的关系
DL/T58082020
附录B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观测墩设计示意图
B.0.1地表型测震地震计仪器墩示意图(图B.0.1)
图B.0.1地表型测震地震计仪器墩示意 (单位:mm) 1—仪器墩;2—隔震槽;3—防水混凝土;4—基岩;5—地面 B.0.2基岩场地强震仪器墩示意图(图B.0.2)
B.0.3土层场地强震仪器墩示意图(图B.0.3)。
B.0.4地壳沉降观测基岩标结构示意图(图B.0.4)。
图B.0.4地壳沉降观测基岩标结构示意图(单位:mm)
DL/T58082020
图B.0.4地壳沉降观测基岩标结构示意图(单位:mm)(续) 一钢筋混凝土观测墩;2—水准标芯;3一标芯保护罩;4—观测墩配筋 5—基坑;6—基坑保护盖;7—基坑混凝土护壁;8—基岩
0.5地壳沉降观测钢管标结构示意图(图B.0.5
B.0.5地壳沉降观测钢管标结构示意图(单位:mm)
图B.0.6断层变形、谷宽监测基岩混凝土观测墩结构示意图(单位:mm)
图B.0.6断层变形、谷宽监测基岩混凝土观测墩结构示意图(单位:mm)(续) 1—保护盖;2—强制对中底盘;3—水准标芯;4—观测基墩;5—钢筋配筋; 6—观测墩基座:7一基岩
DL/T58082020
附录C水库地震监测台网仪器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附录C水库地震监测台网仪器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表C.0.1测震台站观测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台站观测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C.0.1的规定
测震台站观测设备主要技术
DL/T58082020
表C.0.2强震动台站观测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DL/T5808—2020续表C.0.2设备名称主要技术指标主要功能或用途备注UPS不间输出功率:500V·A最大供电时间大于72h(负载用于交流供电台断电源站功率30W)直流稳压应符合观测设备供电要求观测设备供电电源根据台站设电源备多少、功率设备太阳能电池:200W~800W12V蓄电池:200A·h~用于太阳能供电大小配备相应800A·h台站的电源设备太阳能供电系统太阳能电池:22000 W ~2500 W用于太阳能供电12V蓄电池:11800A · h~卫星传输台站2000A·h移动通信有效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数据传输于64kbit/s通信设备最大数据传输延时小于2s根据台站通用于采用网络数设备据传输的地震台站信方式选择一网络传输数据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种通信设备设备512 kbit/s最大数据传输延时小于2sC.0.3地下水监测站仪器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C.0.3的规定。表C.0.3地下水监测站仪器设备主要技术指标仪器名称技术指标数量备注测量范围:0m~10m分辨力:≤1mm每5个观测台水位仪最大允许误差:±20mm1台应另配备用水位观测仪1台仪器年漂移量:≤20mm采样率:≥1次/h测量范围:0℃~100℃每5个观测台水温仪1台应另配备用水温分辨力:≤0.001℃仪1台38
DL/T58082020
DL/T58082020
表示误差为满量程的百分之几(F.S表示满量程)
C.0.4地震台网中心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C.0.4的规定。
表C.0.4地震台网中心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DL/T58082020
DL/T58082020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稍有允许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50328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1部分:测震》GB/T19531.1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3部分:地壳形变观测》GB/T 19531.3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GB/T 19531.4 《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 《地震波形数据交换格式》DB/T2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地下流体台站第1部分:水位和水温台 站》DB/T20.1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地下流体观测网》DB/T38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方法井水位观测》DB/T48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规范 DL/T5808—2020 条文说明
0L/T58082020 条文说明
DL/T58082020
DL/T58082020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规范》DL/T5808一2020,经国 家能源局2020年10月23日第5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 我国水电工程、水利工程及地震行业成熟、先进的地震监测技术 和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取得 了水库地震监测设计、建设和运行等各阶段重要技术参数。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规范时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 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照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 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 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 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总则· 46 术语 47 基本规定 水库地震监测设计 ..49 4.1一般规定 .49 4.2 测震台站设计 .49 5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运行与维护 .51 6.2运行与维护. 6.3 监测数据处理. .51 6.4 地震速报· .51 6.5 应急流动监测与现场宏观调查 .++..+..+.++ 6.6 监测资料整理与分析
DL/T58082020
1.0.2本条主要参考《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2014 和《水库地震监测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令第9号)中的相关要 求,确定适用范围。其中,大、中型水电工程的划分依据电力行 业标准《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T5180一2003 确定。
DL/T58082020
DL/T58082020
2.0.1目前,国内不同规范对水库地震的定义不一致。例如,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GB51247一2018中的定义为“与水 军蓄水有关的在库岸10km范围内发生的地震”:水利行业标准 《水库诱发地震监测技术规范》SL516一2013中,对水库诱发地 震定义为“在特殊的地震地质背景下,由于水库蓄水或水位变化 而引发的地震”。从目前研究成果看,水库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是水库蓄水,发生的范围主要为库水的影响区。因此,综合国内 相关规范及研究成果,本规范将水库地震定义为“与水库蓄水有 关的离库岸10km范围内发生的地震”。 2.0.6水库影响区的定义主要参考《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 GB/T31077一2014中“水库影响区”的定义确定,即水库影响 区为水库正常蓄水位淹没范围及其外延10km所包括的范围,
DL/T58082020
3.0.1本条文的目的是规定需要建设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并开展 水库地震监测的水电工程。主要依据《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 GB/T21075一2007和《地震监测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令第409号)确定。其中,《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GB/T 21075一2007规定了要对坝高100m以上、库容5×10°m以上的 水库,进行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第 十四条规定,坝高100m以上、库容5×10°m²以上,且可能诱发 5级以上地震的水库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 3.0.2水库地震监测项目主要参考《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 GB/T31077一2014的要求而设定。对于一般大中型水电工程水 军地震监测台网监测项目包据测震和自由场强震监测即可:而对 于规模比较大或特别重要的工程,如坝高大于或等于200m或库 容大于50×10°m或附近有核电站、直接威胁大型城市安全的水 电工程,宜增加地壳形变观测、地下水监测、活动断层监测。 3.0.5经过调研,国内已建的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很少有终止运行 的情况。水库地震台网终止运行条件主要参照《水库地震监测技 术要求》GB/T31077—2014确定,但考虑到少数水库因自然条件 变化的影响,始终无法达到设计最高水位,无法满足国家标准要 求的“经过不少于3次达到设计最高水位的周期性水位变化”条 件,进而导致水库地震台网始终无法终止运行。因此,经过对国 内水电工程水库运行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本规范对该限制条件进 行了完善,增加了“因条件限制,无法达到正常蓄水位的水库, 可以不要求必须经过不少于3次达到正常蓄水位”的内容。
DL/T58082020
4.1.14.1.3水库地震监测设计一股分为总体规划设计和技术设 计两个阶段,要求总体规划设计在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 是基于工程概算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水库地震监测概算要 进入工程概算。鉴于水库地震监测台网需要在水库蓄水前一年建 设完成,因此技术设计阶段与水电工程勘察设计阶段不完全对应, 只规定技术设计在工程开工前完成。 4.1.7本条文目的是明确开展水库地震监测设计的前提条件。水 库地震监测台网布设、重点监测区确定等,都需要依据水电工程 场地安全性评价和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成果。 4.1.8本条文主要目的是明确开展水库地震监测设计时需要准备 的必要基本资料。水库地震监测设计涉及地质、地震、通信等多 个专业,条文中其他相关资料主要指可参考的工程区历史地震资 料、同类型水库的地震监测资料、通信传输技术资料等。 4.1.9、4.1.10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水库地震危险性评 价成果,一般情况下水电工程水库影响区内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 不一致,为了对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大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加 密布设地震监测台站,获取更加详细的地震数据,应将水库地震 监测区进行划分,以使监测布置更具针对性。 测站汽
4.2.1根据地震测定原理 般股情况下需要4个地震监测台站组 网才能较为准确地确定地震的发生时间、震级、震中位置三要素。
般股情况下需要4个地震监测台站维 网才能较为准确地确定地震的发生时间、震级、震中位置三要素。
本条文规定水库地震监测台网最少的地震监测台站数量必须为4 个,以满足地震三要素测定基本要求。 4.2.2地震监测台站选址需要满足的条件多,本条文主要参考地 震行业测震台站选址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水电工程一般处于峡谷 地区的特征,从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场地背景地噪声、区域远 景规划等方面,对水库地震监测台站选址进行了规定。 4.2.4~4.2.6通过对国内29个典型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调研,目 前已建的大多数水库地震监测台站观测房建设面积为12m²~ 50m²,围墙高度为2.5m~3.5m,观测墩面积为0.25m²~1.0m²。 本条文主要参照《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2014相
本条文规定水库地震监测台网最少的地震监测台站数量必须为4 个,以满足地震三要素测定基本要求。 4.2.2地震监测台站选址需要满足的条件多,本条文主要参考地 震行业测震台站选址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水电工程一般处于峡谷 地区的特征,从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场地背景地噪声、区域远 景规划等方面,对水库地震监测台站选址进行了规定。 4.2.4~4.2.6通过对国内29个典型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调研,目 前已建的大多数水库地震监测台站观测房建设面积为12m²~ 50m²,围墙高度为2.5m~3.5m,观测墩面积为0.25m²~1.0m² 本条文主要参照《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2014相 关规定及调研情况,对观测房设计提出了基本要求。
DL/T58082020
DL/T58082020
6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运行与维护
6.2.16.2.3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稳定性和产出数据准确性较 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在地震台网正式运行前,均应进行试运行。 本条主要参考了地震行业相关规范,规定了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试 运行要满足的基本要求,特别强调了测震台网出现故障、更换关 键设备或软件、发生重大故障导致系统运行中断24h情形下,属 于试运行中断,需重新开展试运行。 5.2.4本条文规定了测震台站运行维护的基本要求,主要参考 《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2014相关规定,提出了 则震台站一般故障应在24h内排除的要求,该时间要求主要考虑 当天能到达地震监测台站的情况
6.3.26.3.5地震监测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数据常规处理和综合分 析。本条文规定了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监测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和 基本要求。主要参考了地震监测行业测震、强震及地下水相关数 据处理规范,并结合水库蓄水和工程运行特点,提出了水库地震 监测数据处理要求,强调库区发生中强震、水库首次蓄水、工程 出现异常等情形时,要结合现场巡视检查成果对地震前兆观测资 料进行专题分析,查找有无异常跳变等特殊反应。
6.4.1地震速报是及时掌握水库地震监测区地震活动情况的重要
6.4.1地震速报是及时掌握水库地震监测区地震活动情况的重要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DL/T58082020
6.5.1、6.5.2水库地震流动监测启动条件与工程所在区域地震、 地质背景、工程规模及地震对环境影响等因素相关。本条文主要 参考了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多发的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地 震应急启动情况,规定了启动应急流动监测的必要条件,明确了 应急流动监测目的是增强地震活动异常区的监测能力,并为地震 活动趋势分析、预测提供更加精确的监测数据。
6.6.4本条文主要参考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31077 2014相关规定,提出了水库地震目录与观测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和内容,与常规地震目录相比,水库地震目录中增加了服务水库 工程的参数,即距库岸和坝址的距离,更加符合水库地震监测为 水电工程服务的要求。 6.6.6本条文中对于需要进行地震成因分析的地震震级设定,主 要考虑西南等地震多发区情况,并结合《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
6.5应急流动监测与现场宏观调查
6.6监测资料整理与分
DL/T58082020 GB/T31077一2014相关规定,提出震级为ML4.0级及以上地震需 进行地震成因分析。 6.6.9编制本底地震分析报告的目的是为判定水库蓄水后是否发 生水库诱发地震提供依据。本底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蓄水前水库影 响区地震总体活动水平和所记录地震的序列、时空、强特征等基 本指标参数。蓄水期间通过水库地震活动专题分析混合结构多层住宅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与本底地震 活动指标进行比对,判定是否发生了水库诱发地震。本条文规定 了蓄水前的地震本底分析报告和蓄水期间的水库地震活动专题报 告编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