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119-2021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

DG/TJ08-2119-2021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3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2696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G/TJ08-2119-2021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

7.2.1机房系统应监测下列参数

7.2.1机房系统应监测下列参数

5热泵机组耗电量。 6循环水输配系统耗电量。 7.2.2机房系统监测的计量装置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源侧总进水管布置1个循环水流量传感器。 2用户侧总进水管布置1个循环水流量传感器, 3地源侧总进水管、总出水管各布置1个水温传感器。 5热泵机组配电输人端布置功率传感器或者电能表数量 根据机组实际情况确定 6循环水输配系统配电输人端布置功率传感器或者电能 表,数量根据输配系统实际情况确定。 7.2.3机房系统监测的计量装置安装应符筒下列要求: 1水流量传感器安装在水管直管段,距离上游不少于10倍 管径,下游不少于5倍管径,流量传感器安装方向与管内循环水 的流向一致。 2温度传感器置于管道中流速最大处,且逆水流方向斜插 或沿管道直线安装。 3电能表垂首平固安装象中心线倾斜不大于1°。 7.2.4机房系统水温度测量误差不应大于士0.2℃,水流量测量 误差不应大字2%,输人功率传感器精度不应低于2.0级,监测数 据采集时间间隔不应大于10min。 Ⅱ地埋管换热系统监测 7.2.5地埋管换热区宜进行地温和地下水水质监测。 7.2.6地温监测宜布设监测孔,监测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孔能满足长期监测需要。 2监测孔分别布设在埋管区内部及外部区域。 3监测孔深度不小于换热孔深度

7.2.5地理管换热区宜进行地温和地下水水质监测 7.2.6地温监测宜布设监测孔,监测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孔能满足长期监测需要。 2 监测孔分别布设在埋管区内部及外部区域。 3监测孔深度不小于换热孔深度

4监测孔数量不少于3个,可根据地埋管的布置方式和占 地面积确定预应力张拉与孔道压浆施工方案, 5监测孔内温度传感器数量不少于5个,可根据埋管区岩 土层结构确定, 6温度测量误差不大于士0.2℃。 7.2.7地温监测数据宜采用自动化采集方式,地埋管换热系统运 行期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不宜大于1h,非运行期数据采集时间间 隔不宜大于24h。 7.2.8地下水质动态监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地下水质监测孔深度应根据实际监测场换热孔深度范围 内含水层分布情况确定 2水质检测指标包括电导率、PH值溶解氧、浊度、高锰酸 盐指数、总磷及氨氮。 3系统夏季、冬季运行前和避行期末分别取样检测,当指标 7.2.9开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地表水体水温的监测宜符合下 列要求 1 对于静止水体,监测退水口30m范围内水温。 对于非感潮流动水体,监测退水口下游50m范围内水 温对于感潮流动水体,监测退水口上、下游50m范围内水温 7.2.10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区水温监测应满足下列 要求: 1水温监测应不少于1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垂直于换热 器延伸方向设置,每个断面测温点数量宜不少于3个。 2测温点的位置根据水源水文条件、换热器形状和尺寸确 定,测温点位置固定,

4监测孔数量不少于3个,可根据地埋管的布置方式和占 地面积确定, 5监测孔内温度传感器数量不少于5个,可根据埋管区岩 七层结构确定 6温度测量误差不大于士0.2℃。 7.2.7地温监测数据宜采用自动化采集方式,地埋管换热系统运 行期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不宜大于1h,非运行期数据采集时间间 隔不宜大于24h。 7.2.8地下水质动态监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地下水质监测孔深度应根据实际监测场换热孔深度范围 内含水层分布情况确定。 2水质检测指标包括电导率、PH值漆解氧、浊度、高锰酸 盐指数、总磷及氨氮。 3系统夏季、冬季运行前和避行期末分别取样检测,当指标 出现异常时,加密取样检测。

7.2.11应监测地表水过滤设备、消毒设备进出口水压力,当进出 口水压差超限时应及时处理。 7.2.12应对系统淤积、结垢、堵塞以及室外系统细菌生长等情况 进行定期监测

7.2.13地下水换热系统监测宜包括下列内容: 2目标含水层水温、水位、水质。 3换热区地面沉降, 员会作 7.2.14水源井地下水量、水温、水位监测算用自动化方式。数 7.2.15目标含水层水温、水位、水质监测应布设地下水监测井, 监测井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井数量应不少个,根据水源井的位置进行布设, 能控制场地地下水位,水温、水质的变化规律。 2监测井深度限据目标金水层埋深确定, 3监测井设计及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 勘察规范》B50027和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面沉降监测 与防治技术规程》DG/TJ08一2051的要求。 72.目标含水层水温、水位动态监测宜符合下列要求: 2温度测量误差不大于土0.2℃,水位测量误差应不大于 ±1.0cm 3运行期监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为1d,非运行期为10d~ 15 d。 7.2.17 地下水质动态监测应符合本标准第7.2.8条的规定。 7.2.18地面沉降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监测范围包括水源井分布区及地下水抽、灌影响区。 2建立由地面沉降基准点、水准点等监测设施组成的监测 网,并布设覆盖监测影响范围的地面沉降水准剖面;必要时,可布 设分层标组进行土体分层沉降监测。 3当影响范围内存在保护建筑时,进行建筑沉降监测。 4监测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 X 5监测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 范》GB/T12897、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面沉降监测防治 技术规程》DG/TI08一2051的有关规定

I机房系统行管理 7.3.1机房内设备、管道、翰件的防腐保温层应保持良好状态,发 现异常应及时修补。 7.3.2热泵机组运维护应符不列规定: 1热泵机纪的主要运行参数值应在设计文件和设备说明书 明确规定的范围内。 热泵机组的开启台数和顺序应依据负荷情况和年度运行 策略进行调节。 3定期检查热泵机组油过滤器、水过滤器、水流开关的通畅 状况,每月应不少于1次,定期更换冷冻油及其他易损部件。 4热泵机组的冷凝器、蒸发器结垢状况应定期检查和清除 处理,每年应不少于1次

1地源热泵机房内设备管道的支吊架、管箍、减震装置和各 类阀门应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2水处理设备中的加药装置应保持有效运行,应及时记录 加药时间、加药品名和加药数量。 3换热储热设备的温控装置、安全装置应保持正常工作 状态,

加药时间、加药品名和加药数量, 3换热储热设备的温控装置、安全装置应保持正常工作 状态。 Ⅱ地埋管换热系统运行管理 7.3.4地埋管换热区运行年度周期内宜保持热平衡,出现保常应 对系统运行方案进行调整。 7.3.5地埋管换热系统部分负荷运行时,应分时分区切换使用地 埋管换热器,宜优先切换使用埋管区外围地埋管换热器 7.3.6系统运行时,可根据回水温度对地弹管换热器及辅助散热 (加热)装置进行切换和启停控制。 Ⅲ地表水换热系统运行管理 7.3.7对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水不换热器,应定期检查其表面 污垢情况,及时清洗 7.3.8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的取水口周围,应定期检查淤积情况 和及时清淤彦污格栅、自动清洗装置及过滤器应定期检查和 清洗。 73.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中的机组换热器进行供冷、供热水路 如换时,应进行相关管路切换和清洗。 IV地下水换热系统运行管理

7.3.10运行时严格实施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地下水回灌技术方 案,结合水位、水质的监测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置换热量或 冷量的地下水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

7.3.11水源井回灌期应进行回扬,回扬时间以水清稳定后停止 为宜,且大于30min。 7.3.12当水源井的回灌能力与成井初期相比有明显降低时,宜 采取洗井等维护措施。 7.3.13水源井应定期检查井口封闭状况,以及设备和管道的泄 露情况,防止地下水污染

7.3.11水源井回灌期应进行回扬,回扬时间以水清稳定后停止 为宜,且大于30min。 7.3.12当水源井的回灌能力与成井初期相比有明显降低时,宜 采取洗井等维护措施。 7.3.13水源井应定期检查井口封闭状况,以及设备和管道的泄 露情况,防止地下水污染

8.2.1地源热泵系统测试参数包括密内久

8.2.2地源热泵系统的测试抽样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地源热泵提供空调供暖的建筑面积范围内,对于同 测大于20幢时,抽取2幢检测。 2低层联体住宅采用共同地埋管的分户式地源热泵系统 时,视作1幢。建筑幢数小于等于20幢时,抽取1幢检测;大于 20幢时,抽取2幢检测, 3若低层联体住宅、中高层建筑共用同一地源热泵系统,至 少各抽取1幢检测。

精度、测量范围和最小分度值应满足测试要求。 8.2.4地源热泵系统性能检测应在典型制冷和制热季进行。热 泵机组制冷、制热性能系数的测定工况应接近机组的额定工况, 机组的负荷率宜达到机组额定值的80%以上;系统能效比的测定 工况应接近系统设计工况,系统的负荷率宜达到设计值的60% 以上。 16℃。室内热舒适参数检测(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应送到设计 要求。 8.2.6地源热泵系统的水流量测试对象应为用测水流量和地 源侧水流量。水流量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公 1测点上游直管长度不少于10倍管径下游直管长度不少 于5倍管径。 2利用系统已有的流量计时应校验其性能;利用移动式超 声波流量计进行检测时,应进行数据修正 8.2.7地源热泵系统的水温测试对象为用户侧供/回水温度、地 源侧供/回水温度。水溫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利用系统有的测温仪表时,应校验其性能。 2当被检测系统无安放温度计位置时,可利用热电偶温度 计直接测量供回水管外壁面的温度 8.2.8,输义功率可用功率表直接测得,或用电流电压检测值计算 获得耗电量可用电能表直接测得,或用功率表和累计时间计算 欢得。 8.2.9测试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时间至少为有完整运行参数记录的一个运行周期。 对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宜连续检测2d~3d,至少连续检测 24h。

8.2.9测试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时间至少为有完整运行参数记录的一个运行周期。 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宜连续检测2d~3d,至少连续检测 2检测基本参数和时间间隔要求见表8.2.9

表8.2.9基本参数检测时间间隔表

测试参数 时间间隔 备注 若测试期间设备一直在运 定频水泵输入功率、定频系统水 测试1次并记 行,则可选取测试期间的 流量、其他定频设备输人功率 录运行时间 3次读数,取其平均值 变频水泵输人功率、变频系统水 ≤15min 流量、其他变频设备输人功率 供/回水温度、机组输人功率 ≤15min 机组耗电量、水泵耗电量 累计记录 起止时间记家 辅助热源耗电量 累计记录 起止时尚抢录 8.3 饿 8.3.1地源热泵系统性能评价可根携实际工程需要确定,应包括 下列内容: 1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COP制冷性能系数EER。 2热泵系统的系统制热能效压COPsH、热泵系统的系统制 冷能效比FERSL&Y 8.3.2评价方符合现行上海市建设工程规范《可再生能源建 筑应用测试评价标准》DG/TJ08一2162的规定, 8.3.3, 评价工作完成后应形成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包括下列 1 测试与评价方案。 2 各项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 3 性能合格判定结果。 4 性能分级评价结果

8.3.1地源热泵系统性能评价可根携实际工程需要确定,应包括 下列内容: 1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COP制冷性能系数EER。 2热泵系统的系统制热能效比COPsH、热泵系统的系统制 冷能效比FERSL 8.3.2评价方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建设工程规范《可再生能源建 筑应用测试评价标准》DG/TJ08一2162的规定, 8.3.3,评价工作完成后应形成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包括下列 内容 测试与评价方案。 2各项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 3性能合格判定结果。 4性能分级评价结果

附录A岩土热响应试验

A.1一般规定 A.1.1热响应试验应在岩土温度恢复后进行。 A.1.2热响应测试孔的埋管方式、深度和回填方我应与设计方案 一致。回填料的导热系数应不低于钻孔周围金平均导热系数。 A.1.3测试现场应具备稳定电源等可靠的式验条件,对测试设备 进行外部连接时,应遵循先接水后接电的原则。 A.1.4测试设备与测试孔距离不度大于3m,测试仪器管路与地 埋管测试孔的连接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保温材料宜采用致密闭 孔橡塑保温材料,且厚度应小于20mm。 A.1.5岩土热响应试验过程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防火、 环境保护方面的规执行。 A.2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住房和 制作测试孔。 2平整试验场地,提供水电驳接点。 3测试岩土原始温度。 4测试仪器与测试孔内埋管连接 5水电等外部设备连接完毕后,对测试设备及外围设备的 连接进行检查。 6对测试孔内地埋管换热器进行清洗、排气

A,1.1热响应试验应在岩土温度恢复后进行。 A.1.2热响应测试孔的埋管方式、深度和回填方式应与设计方案 一致。回填料的导热系数应不低于钻孔周围岩金平均导热系数。 A.1.3测试现场应具备稳定电源等可靠的式验条件,对测试设备 进行外部连接时,应遵循先接水后接电的原则。 A.1.4测试设备与测试孔距离不度大于3m,测试仪器管路与地 埋管测试孔的连接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保温材料宜采用致密闭 孔橡塑保温材料,且厚度应不小于20m。 A.1.5岩土热响应试验过程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防火、 环境保护方面的规执行。

1.2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A2.1岩土热响应试验应遵循以下步骤: 1制作测试孔。 2平整试验场地,提供水电驳接点。 3测试岩土原始温度。 4测试仪器与测试孔内埋管连接 5水电等外部设备连接完毕后,对测试设备及外围设备的 连接进行检查。 6对测试孔内地埋管换热器进行清洗、排气

7启动测试设备,运转稳定后开始读取记录试验数据。 8试验结束后,做好测试孔的保护工作。 A.2.2岩土热响应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1试验期间,加热功率应保持恒定 2地埋管换热器内流体流速设置应保证流体处于紊流状 态,并宜与方案设计流速保持一致。 X 3岩土热响应试验采集参数应包括循环水流量、加热功率、 埋管进出口水温,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不大于5min。 4岩土热响应试验应连续不间断,持续时间不宜少于48h。 5地埋管换热器的出口温度稳定后,其温度直与岩土原始 平均温度相差5℃以上且维持时间不应少于12h,放热试验时出 口温度不宜高于33℃。 A.2.3热响应试验前应尽量减少对测比原始地温的影响,重新 进行热响应试验时应待岩土温度复后进行, A.3购试精度要求 A.3.1温度测量的充许误差为.2℃ A.3.2流量测量的允许误差为士1%。 A.3.3功率测量的允许误差为士1%。 A.3.4,理管深度测量的允许误差为士0.5%。 A.4试验数据处理 A.4.1试验结束后,应提取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参数计算。 A.4.2岩土热响应试验计算参数包括:岩土综合导热系数、体积 比热容等。 A.4.3岩土综合导热系数可采用参数估计法或斜率法计算。斜 率法计算公式为

7启动测试设备,运转稳定后开始读取记录试验数据。 8试验结束后,做好测试孔的保护工作。 A.2.2岩土热响应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1试验期间,加热功率应保持恒定。 2地埋管换热器内流体流速设置应保证流体处于紊流状 态,并宜与方案设计流速保持一致。 X 3岩土热响应试验采集参数应包括循环水流量、加热功率、 埋管进出口水温,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不大于5min。 4岩土热响应试验应连续不间断,持续时间不宜少于48h。 5地埋管换热器的出口温度稳定后,其温度宜与岩土原始 平均温度相差5℃以上且维持时间不应少于2h,放热试验时出 口温度不宜高于33℃

A.2.3热响应试验前应尽量减少对测比原始地温的影响,重亲

A.4.1试验结束后,应提取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参数计算。 A.4.2岩土热响应试验计算参数包括:岩土综合导热系数、体积 比热容等。 A.4.3岩土综合导热系数可采用参数估计法或斜率法计算。斜 率法计算公式为

A.4.2岩土热响应试验计算参数包括:岩土综合导热系数、体积

.= 4元 .k . H

附录B平面热源法测定岩土热物

B.3.1导热系数试样制备:样品水平尺寸应大于探头水平尺寸的 2倍,厚度大于探头的半径。根据探头尺寸,切取两块物理性能尽 量一致的样品,样品切面必须平整、光滑。称重并计算其密度。 B.3.2比热容试样制备:选择一块合适大小的样品,样品尺寸可 以不一,但应能放人比热容探头样品容器内,使容器盖顶能够滑

B.3.1导热系数试样制备:样品水平尺寸应天于探头水平尺寸的

人其原始位置,并确保容器与样品之间良好的热接触。样品底部 立平整,以确保样品的温升紧随样品容器的变化。测得样品的质 量和体积,并做记录。 B.3.3样品应保持物理性能不变的条件下在试验室内静定至少 24h,消除土样内部温度梯度,并使其温度与室温一致

B.4.1导热系数测试

1测试方法:瞬态平面热源法。 2启动计算机和热常数分析仪测试装置的电源开关。 3先启动计算机,30s后启动热常数析仪,热常数分析仪 的测试装置应预热至少30min。 4将探头固定在室温样品架将两块样品分别放置于探 头两边,然后用样品夹具固定,便探头与样品之间平整贴合,使探 头产生的所有热量均为样品所吸收。 5打开热常数分析义软件导热系数测试模块,输入样品编 号、选定探头类型、翼房、热阻家数、样品厚度、起始温度、测试功 率和测试时间术 6测试升始,仪器内置电桥先进行自动平衡,记录40s温 漂,然后开始测试样品;样品测试结束后,软件界面显示“瞬态温 升图和“温度漂移图”,当样品与探头具有一致的初始温度及样 晶内部温度均匀时,表明测试过程有效。 7原始数据拟合计算:去掉探头的瞬态温度记录初始阶段 离散的数据点,至少使用100个数据点;去掉接触热阻;选择时间 校正(测试记录时间与仪器,输出功率时间的校正)、探头自身的 热吸收补偿、单面测试补偿(如进行的是单一样品测试)。 8结果分析:“总体温度升高”数值在1.5K~5K之间,“特 征时间”数值在0.31之间,表示可以使用,此次测试成功;当“总

体温度升高”“特征时间”数值为不可接受时,需调整测试时间或 选择半径合适的探头重新进行测试。 9如需重新测试,应等待至少30min的稳定时间,消除样 品内部较大的温度梯度。 10测试结束,保存数据,用软布清洁探头,关闭电源。 11数据有效性确认 1)批量试验前后,应对厂商提供的不锈钢块或者标准物质 进行测试,与标称结果进行比对。 2)当导热系数比对误差小于3%,导温系数(热扩散系 数)比对误差小于5%,比热容比对误差不宇7%时,确 认试验数据有效。 12测试精度要求 1)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条件下得热系数的测试误差为 2%~5%,比热容的测谢误差为5%~10%,导温系数 (热扩散系数)的测试识差为711%。 2)如果在相同温度使用同一探头和仪器进行重复试验, 各次试验是热末数和导惠系数(热扩散系数)结果偏差 不大于2 B.4.2比热容领测试 1测试方法:差式量值法(差示量热法)。 2. 启动计算机和热常数分析仪测试装置的电源开关。 的测试装置应预热至少60min。 4打开热常数分析仪软件,选择比热容测试模块,首先进行 比热容探头(含样品容器)参照试验:将比热探头固定在室温样品 架上,将比热容探头的样品容器放置于上下两块隔热保护板之 间,然后用样品夹具固定。 5设定参照试验参数:输人样品名称、环境温度、测试功率 (0.02W~0.05W)和测试时间40s160s

6试验开始,仪器对内置电桥进行自动平衡,然后记录40s 基线温漂,最后开始检测样品。 7试验结束后,软件界面出现“瞬态温升图”和“温度漂移 图”,检查“温度漂移图”是否皇水平散点分布,检查数据是否呈 直线,随后保存数据。 8取走样品容器上部的绝热板,使用镊子取下样品容器架 上的顶盖,以便让样品容器的温度尽快恢复至室温。 9样品的测试:使用镊子将样品放人比热容探头的样品容 器内部,盖好顶盖;样品底部应与样品容器底面充分平整的接触; 将比热容探头的样品容器放置于上下两块隔热板之间,然后用样 品夹具固定,固定好后等待至少30min,使样品容器本身、内置样 品与隔热板之间温度一致。 10在软件中选择“样品容器十核品比热”测试,设定试验参 数:输人样品名称,导入比热容搬头(含样品容器)的参照试验 数据。 11输入样品质量、样品密度或样品体积(三者中任意输人 两种即可)、测试功率(略高于样品架的试验设定,以期加入样品 后的总体温升与参期试验的总体温升一致),随后开始试验。 12仪器对置电桥进行自动平衡,然后记录40s基线(温 漂),最后开始检测样品。试验结束后,软件界面出现“瞬态温升 图”积“温度漂移图”,检查“温度漂移图”是否呈水平散点分布。 数据处理:对探头的瞬态温度变化记录点进行取舍,选 最100点到200点进行计算,根据输入的样品体积或质量,可分 别得到样品的体积比热或质量比热。 14对于多次不同样品和样品架容器测量,可以使用同一参 照实验。每一个新的工作日都更新参照实验。 15测试结束,用软布清洁探头和仪器,关闭电源。 16 探头有效性的确认: 1)采用与导热系数数据有效性确认一致的实验方法,即对

厂商提供的黄铜块或者标准物质进行测试,与标称结果 进行比对。 2)当比热容误差小于7%时,确认试验数据有效 17测试精度要求 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条件下,比热容测试精度误差为2%~ 应精确到1mg,体积测量应精确到0.1mm²。 7

附录C常用塑料管材及其规格

C.0.1聚乙烯(PE)管外径及公称壁厚应符合表C.0.1的规定 表C.0.1聚乙烯(PE)管外径及公称壁厚(mm)

烯(PB)管外径及公称壁厚应符合表C.0.2的

表C.0.2聚丁烯(PB)管外径及公称壁厚(mm)

录D竖直地理管换热器设计计算

D.0.1竖直地理管换热器的热阻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 传热介质与U型管内壁的对流换热热阻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Rb 钻孔回填料的热阻[(m·K)/W]; kb——回填料导热系数[W/(m·K)]; d,一一钻孔的直径(m)

地层热阻,即从孔壁到无穷远处的热阻可按下 二单个钻孔

=2元k1(2a 1(nu)=ds

我中:Rsp—短期连续脉冲负荷引起的附加热阻L(m·K)/W」; Tp—短期脉冲负荷连续运行的时间,如8h。 D.0.2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的长度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 1制冷工况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的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F.=T. / T.

式中:I 制冷工况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所需钻孔的总长度(m); Q 热泵机组的额定冷负荷(kW); FER 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 tmax 制冷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中传热介质的设计平均 温度,通常取37℃; 埋管区域岩土体的初始温度(℃); F 制冷运行份额; Tl 一个制冷季中热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运行时间取 1个月时,T。为最热月份热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 T2 个制冷季中的小时数,当运行时间取1个月时, T2为最热月份的小时数。 长度可按下式计筒

附录E管道阻力损失计算

附录E管道阻力损失计算

E.0.1确定管内流体的流量、公称直径和流体特性

我:Re—管内流体的雷诺数; —管内流体的密度(kg/m); 管内流体的动力黏度(N·s/m²),水及乙二醇溶液 参见表E.0.5。 E.0.6计算管段的沿程阻力P

式中:P计算管段的沿程阻力(Pa); Pd——计算管段单位管长的沿程阻力(Pa/m); L一计算管段的长度(m)。 E.0.7计算管段的局部阻力P; P; =Pa × Lj (E.0.7) 式中:P计算管段的局部阻力(Pa); I; 一一计算管段管件的当量长度(m)。 管件的当量长度可按表E.0.6计算。

水及乙二醇溶液的动力黏厂

表E.0.6管件当量长度

DBJ46-042-2017 海南省全装修住宅室内装修设计标准弯头的当量长度(m) T型三通的当量长度(m) 名义管径 90° 45° 旁流 直流三 180° 直流 直流三 900 长半 通后缩 通后缩 标准型 径型 标准型 标准型 三通 三通 小1/4 小1/2 1" DN25 0.8 0.5 0. 4 1.3 1.5 0.5 0.7 0.8 5/4" DN32 1. 0 0.7 0. 5 1.7 2.1 0.7 0.9 1.0 3/2" DN40 1. 2 0.8 0.6 1.9 2.4 0.8 1.1 2" DN50 1. 5 1.0 0.8 2.5 3.1 1.0 1.. 5/2" DN63 1.8 1.3 1.0 3.1 3.7 1.3 1.8 3" DN75 2.3 1.5 1.2 3.7 4.6 1. 2.1 2.3 7/2" DN90 2.7 1.8 1.4 4.6 5.58 2.4 2.7 4" DN110 3.1 2.0 1.6 5.2 行 2.0 2.7 3.1 5" DN125 4. 0 2.5 2.0 6. XR.6 2.5 3.7 4.0 6" DN160 4. 9 3.1 2.4 9.2 3.1 4.3 4.9 8" DN200 6.1 4.0 314 10.1 R 4.0 5.5 6.1

附录F地源热泵系统水压试验

F.0.1试验压力: 1当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力的 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 2当工作压力大于1.0MPa时,应为工作压力加.5MPa F.0.2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 与检查,不得有渗漏;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水试验。 F.0.3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水压试验应符以下要求: 1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下入钻孔前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 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 泄漏现象;将其密封后,在有压状态下插孔,完成灌浆之后保 压1h。 X 验压力下,稳压至少0min,稳乐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 漏现象。 3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进行第三 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2h,且无泄漏现象。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及 阅填完成后,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 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 F.0.4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水压试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1换热盘管组装完成后,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 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 2换热盘管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

无泄漏现象, 3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进行第三次水压 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天于3%, F.0.5开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水压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相关 规定

无泄漏现象, 3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进行第三次水压 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 F.0.5开式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水压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相关 规定,

附录 G工程验收记录

6地源热泵系统有关安全和功能性检测资料核查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会信息公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吊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祭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4 正面词采用“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 用 2条文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和其他规定执行的 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

DGTJ 08-2323-2020 退出民防序列工程处置技术标准.pdf《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60242 + 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74 7《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 X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 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R/T18430.1 9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10《国家一、二等尔准测量规范》GB/T12897 11《供水水文他质钻探韩营井施工操作规程》CJ/T13 12《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 13《泵粘施工规范》SL234 14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DZT0225 1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一37 16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DG/TJ08一2051 17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测试评价标准》DG/TJ08一216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