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2/T 1771-2021 湖北省河湖健康评估导则.pdf3.1 河湖健康评估riverandlakehealthassessment 以历史参考状态、未受损状态或最佳可达状态为参照基准,以水量适宜、岸线完好、水质优良、生 机益然、公众满意、管护完善为自标,对河湖自然生态状况的优劣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的评估。 3.2 常水位ordinarywaterlevel 在江河、湖泊的某一地点,经过长时期对水位的观测后得出的,在一年或若干年中,有50%的水位 等于或超过该水位的高程值。 3.3 生态基流ecologicalbasicflow 维持河床基本形态、保障河道输水能力,防止河道断流、保持水体一定自净能力的最小流量,是维 系河流的最基本环境功能不受破坏,必须在河道中常年流动着的最小水量值
滨岸带riparian zone
直接影响河湖水域或受到河湖水域影响的河湖水域毗连地带,是河湖水域与相邻陆地生态系统之 的过渡带。 3.6 叶绿素achlorophyll a 浮游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和传递光能所必需的一种重要色素。 3.7 水域纳污能力permissiblepollutionbearingcapacity 在设计水文条件下,满足计算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时,该水域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3.8 生境habitat 又称栖息地,是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 注: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它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3.9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悬浮于水中生活的微小藻类,亦称浮游藻类。 注:通常包括蓝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等。 3.10 底栖动物benthicinvertebrate 生活史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工程施工组织方案,体长大于0.5mm的肉眼可见的无脊椎动物,栖息的方式 多为固着于岩石等坚硬物体的表面或埋没于泥沙等较松软的表层沉积物中,以及附着于植物或其它动 物体表。 注:淡水底栖动物主要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3.11 大型水生植物 macrophytes 目测可见的大型水生维管植物。 面
4.1岸线健康与水体健康有机统一
4.2自然生态与河湖管护有机统一
4.3结构与功能有机统一
DB42/T 17712021
应既考虑河湖作为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又兼顾河湖所承载的主要功能,凸显河湖的 性和服务能力。
4.4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有机统一
应体现普适性与功能、区域差异性特点,能为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河湖进行健康评估,识别 康状况并揭示受损原因,解释河湖健康与人的行为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
4.5专业性与社会性有机统一
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成果,选择效率 八员的时不 平,既能为基础薄弱的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也能为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借鉴,
5.1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1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a 技术准备。基于评估对象河湖的区位、水系情况、规模、主要功能(包括调蓄灌溉、景观娱乐、 饮用水水源地、生境涵养)和特点,根据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制定收资清单和现场调查监测方 案,明确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 b 现场调查。开展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按照既定的断面设置和调查内容,获取原始数据和记录, 收资清单参见附录A。对需进行实验室分析的数据,合理安排样品的采集、测试、鉴定和分析 工作。 C 健康评估。整理分析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调查获取的基础数据,开展各指标计算,参照赋分标准 和权重赋予值,评估河湖健康状况。 报告编制。编制河湖健康评估报告,分析评估对象的健康问题,提出治理和保护对策,形成河 湖建设任务清单。 e) 状态跟踪。可根据监管要求和现实需求,对健康河湖建设项目开展中评估和后评估,动态跟踪 河湖健康状况,推动河湖可持续发展。 2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流程的示意图见图1。
图1湖北省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流程图
DB42/T1771—20216评估指标体系6.1指标体系构成6.1.1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状况、水生生物状况、社会服务功能、管理状况等6个准则层,指标层包含表征性(共性)指标和诊断性(个性)指标。6.1.2表征性指标用于判断河湖基本健康状况。诊断性指标用于分析可能对表征性指标产生影响的受损因子。6.1.3先评估表征性指标,快速判断河湖基本健康状况。当表征性指标得分小于60分的情况下,继续补充调查和评估诊断性指标,识别河湖健康受损原因。6.2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表1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表指标层目标层准则层表征性(共性)指标诊断性(个性)指标流动性指数必选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文水资源生态基流满足度必选水土流失严重程度缓冲带宽度必选滨岸带植被覆盖率必选物理结构滨岸带稳定性河流纵向连通指数必选滨岸带人为干扰程度必选水质类别必选营养状态指数水质状况河流健康叶绿素a浓度必选水域纳污能力指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必选水生生物状况鱼类生物损失指数必选鸟类状况备选公众满意度必选社会服务功能防洪工程达标率备选,调蓄功能河流必选排涝工程达标率备选,调蓄功能河流必选管理状况体制机制必选6.3湖泊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湖泊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见表2。表2湖泊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表指标层目标层准则层表征性(共性)指标诊断性(个性)指标水位距平百分率必选水文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低生态水位满足度必选湖泊健康缓冲带宽度必选物理结构滨岸带稳定性滨岸带植被覆盖率必选4
DB42/T17712021
表2湖泊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表(续)
7评估方法与赋分标准
7.1.1流动性指数 7.1.1.1流动性指数表征河流的流动性状况。应按照GB50179规定的方法测定评估河流断面平均流 速。 7.1.1.2应根据河流横断面形态变化情况和水体流动情况评估河流的流动性,取二者的最低分为流动 性指数赋分,赋分标准见表3。
7.1. 1流动性指数
表3流动性指数评估赋分标准表
DB42/T1771—2021表3流动性指数评估赋分标准表(续)地形条件河流流动性河流横断面形态断面平均流速(m/s)赋分存在浅滩或一级阶地,河宽较好≥0. 190变化较多浅滩或阶地不明显,河宽略一般≥0.0570有变化平原区河流较差无浅滩或阶地,河宽基本无≥0.0140变化断面形状规则单一,河宽完极差<0.010全无变化7.1.2水位距平百分率7.1.2.1水位距平百分率为评估期现状水位与多年平均水位相比的百分率。可通过评估区域的水文(水位)站或临时水位计(水尺)观测水位。应按照公式(1)计算水位距平百分率。[HH]WLA =X100%. (1)H式中:WLA一水位距平百分率;H一评估期现状水位,单位为米(m);H一一多年平均水位,单位为米(m)。7.1.2.2应按照水位距平百分率值赋分,赋分标准见表4。表4水位距平百分率评估赋分标准表山丘区湖泊平原区湖泊赋分≤2%≤1%100≤4%≤2%80≤6%≤4%60≤8%≤6%40≤10%《8%20>10%>8%07.1.3生态基流满足度7.1.3.1对于常流河,应分别计算10~3月和4~9月最小日均流量占多年平均流量的百分比;对于季节性河流,应根据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分别计算满足生态基流的天数占各水期天数的百分比。计算方法应符合SL/T712的要求。7.1.3.2评估断面应选择国家有明确要求的、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或重要敏感物种的水域或行政区界断面。7.1.3.3对于常流河,应取10~3月和4~9月二者的最低分为生态基流满足度赋分;对于季节性河流,应取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三者的最低分为生态基流满足度赋分。赋分标准见表5。6
DB42/T17712021
表5生态基流满足度评估赋分标准表
7.1.4最低生态水位满足度
7.1.4.1最低生态水位应选择规划或管理文件确定的限值,也可按照SL/T712中规定的方法确定。 7.1.4.2应按照最低生态水位满足度情况赋分,赋分标准见表6。
生态水位满足度评估赋
7.1.5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1.5.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河湖流域地表水供水量占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评估时期 年全年。应按照公式(2)计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式中: WRU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WU 河湖流域地表水供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²): WR—河湖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²) .1.5.2应按照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值赋分,赋分标准见表7
源开发利用率评估赋分标
表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估赋分标准表(续)
7.1.6水王流失严重程度
7.1.6.1水土流失严重程度为河流集水区范围内土壤侵蚀强度在中度及以上的面积占河流集水区面积 的比例。可参考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每年最新发布的年度水主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计算土壤侵 独模数,应根据土壤侵蚀模数值按照SL190规定的方法确定土壤侵蚀强度。应按照公式(3)计算水土 流失严重程度。
R, = A×100%.
比 水土流失严重程度; A.—河流集水区范围内土壤侵蚀强度在中度及以上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²) 河流集水区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²) 7.1.6.2应按照水土流失严重程度值赋分,赋分标准见表8
表8水土流失严重程度评估赋分标准表
7.2.1 缓冲带宽度
7.2.1.1缓冲带宽度为河湖常水位线至植被群落消失区域边缘的宽度。可通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与野 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应根据评估河湖岸线长度设置代表性断面进行宽度测量并取平均值。应按照 公式(4)计算缓冲带宽度。
式中: Bw—缓冲带宽度,单位为米(m); Bwi一—第i个断面缓冲带实测宽度,单位为米(m) 一实测断面数量,单位为个。 2.1.2应按照缓冲带宽度值赋分,赋分标准见表9。
7.2.1.2应按照缓冲带宽度值赋分,赋分标准见表9
DB42/T17712021
表9缓冲带宽度评估赋分标准表
7.2.2滨岸带植被覆盖率
2.2.1滨岸带植被覆盖率为滨岸带植被(包括自然和人为)垂直投影面积与滨岸带面积的比例 带植被垂直投影面积和滨岸带面积可通过遥感影像解译获取。应按照公式(5)计算滨岸带植被
式中: 滨岸带植被覆盖率; Ac一—滨岸带植被(包括自然和人为)垂直投影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 Area一一滨岸带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 2.2.2应按照滨岸带植被覆盖率值赋分,赋分标准见表10
表10滨岸带植被覆盖率评估赋分标准表
7.2.3河流纵向连通指数
7.2.3.1河流纵向连通指数为河流的断点或节点等障碍物数量与河流长度的比例,反映水流的连续性 和水系的连通状况。应按照公式(6)计算河流纵向连通指数,
式中: T 一河流纵向连通指数,单位为个每百千米; N 河流的断点或节点等障碍物数量(如闸、坝等),有过鱼设施的不在统计范围内,单位为个; 一河流的长度,单位为百千米。
表11河流纵向连通指数评估赋分标准表
7.2. 4口门畅通率
4.1口门畅通率表征入湖河流与湖泊水域之间的水流畅通程度,为入湖畅通口门数与入湖总口 比值。应按照公式(7)计算口门畅通率
式中: EFR口门畅通率; N一入湖畅通口门数,即不受闸坝控制、与湖泊水域自然连通的入湖散开口门数,单位为个; M一一入湖总口门数,单位为个。
表12口门畅通率评估赋分标准表
7.2.5滨岸带人为于扰程度
7.2.5.1调查河湖滨岸带范围内是否存在人为活动影响,并进行评估。如果评估区域有未完成划界确 汉任务、区域内水利工程有重大安全隐患、有大体量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情形、有省级挂号且未销号或 未整改到位的“四乱”问题的,以及违反自然保护区核心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管理规定的, 该项不得分。 7.2.5.2赋分标准见表13,初始分为100分,每出现一个人为活动影响项扣除相应分值,扣完为止
到位立 不得分。 5.2赋分标准见表13,初始分为100分,每出现一个人为活动影响项扣除相应分值,扣完为1
岸带人为王扰程度评估
DB42/T 17712021
表13滨岸带人为于扰程度评估赋分标准表(续)
7.2.6滨岸带稳定性
7.2.6滨岸带稳定性
2.6.1实地调查滨岸带基质类别、坡脚冲刷状况,测量岸坡倾角和岸坡高度,取平均值。评估 括:岸坡倾角、河岸高度、基质特征、岸坡植被覆盖率和坡脚冲刷强度。 2.6.2滨岸带稳定性赋分应为各评估要素赋分的平均值,各要素赋分标准见表14。
表14滨岸带稳定性评估赋分标准表
7. 3. 1 水质类别
7.3.1.3应按照河湖水质类别赋分,赋分标准见表15。
7.3.1.3应按照河湖水质类别赋分,赋分标准见表15。
表15水质类别评估赋分标准表
7.3.2叶绿素a浓度
安照SL88规定的方法进行样品采集处理和参数 安照叶绿素a浓度值赋分,赋分标准见表16。
表16叶绿素a浓度评估赋分标准表
7. 3. 3 营养状态指数
3.1应按照SL395申的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进行评估。评价项目包括总磷、总氮、叶 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按照表17计算得到营养状态指数
表17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
DB42/T17712021
表17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续)
表18营养状态指数评估赋分标准表
7.3.4水域纳污能力指数
7.3.4.1水域纳污能力指数为调查区域人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水体纳污能力的比值,反映河湖对环 境污染的承受能力。 7.3.4.2入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应通过污染源调查和排污系数调查估算,河湖水体纳污能力应按照 GB/T25173计算。应按照公式(8)计算水域纳污能力指数
式中: K一一水域纳污能力指数; W排一一入河湖污染物排放总量,单位为吨(t); W纳一水域纳污能力,单位为吨(t)。 7.3.4.3应按照水域纳污能力指数值赋分,赋分标准见表19。
表19水域纳污能力指数评估赋分标准表
表19水域纳污能力指数评估赋分标准表(续)
表20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评估赋分标准表
7.4.2底栖动物Hilsenhoff生物指数
7.4.2.1应按照HJ71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底栖动物的调查与鉴定。 7.4.2.2应采用底栖动物Hilsenhoff生物指数进行评估,按照公式(10)进行计算。
7.4.2.1应按照HJ71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底栖动物的调查与鉴定。
式中: HBI——底栖动物Hilsenhoff生物指数; 第i个分类单元的个体数,单位为个; N—样本个体总数,单位为个:
一第i个分类单元的耐污值,参考值见附录C。 7.4.2.3应按照底栖动物Hilsenhoff生物指数值赋分,赋分标准见表21
DB42/T17712021
7.4.3鱼类生物损失指数
7.4.3.1鱼类生物损失指数可评估水域内鱼类种数现状与历史参考基点鱼类种数的差异状况,调查鱼 类种类不包括外来入侵物种。 732拉照07西
式中: FOE一 鱼类生物损失指数; 评估年评估对象水域调查获得的鱼类种类数量,单位为种; FE一历史基点评估对象水域的鱼类种类数量,单位为种; 注:历史基点应以1980年代为首要参照,可结合资料与河流形成时间调整。 4.3.3应按照鱼类生物损失指数值赋分,赋分标准见表22。
表22鱼类生物损失指数评估赋分标准表
7.4.4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
7.4.4.1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为滨岸带向水域内分布的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的 总覆盖度,统计时不应计入外来入侵物种。 7.4.4.2应按照HJ710.12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样品采集和鉴定,按照公式(12)计算大型水生植物覆 盖度。
式中: 一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 挺水植物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浮叶植物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C 漂浮植物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沉水植物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水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表23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评估赋分标准表
7. 4. 5 鸟类状况
7.4.5.1鸟类状况为水域及岸带区域内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与过去某一时间点相比较的状况。 7.4.5.2应选择评估对象河湖的4~5个断面,按照HJ710.4的规定对断面区域鸟类的种类 行调查,选择上一年同期作为历史基点。 7.4.5.3类状况赋分标准见表24。
7.4.5.3鸟类状况赋分标准见表
表24鸟类状况评估赋分标准表
7.5.1 公众满意度
7.5.1.1应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公众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自然状况、景观状况、休闲活动与舒适性、 历史文化等要素,调查问卷见附录D。
表25公众满意度评估赋分标准表
DB42/T 17712021
表25公众满意度评估赋分标准表(续
7.5.2防洪工程达标率
.5.2.1应对主要防洪工程如河湖堤防( 含沿河/环湖口门建筑物)和分、蓄洪工程达标情况进行评估。 防洪工程达标率为已达到防洪标准的堤防长度(含达标口门宽度)和分、蓄洪工程个数占堤防总长度(含 1门总宽度)和分、蓄洪工程总个数的比例。如无相关规划对防洪标准进行规定时,宜按照GB50201 的要求确定防洪标准。应按照公式(13)或(14)计算防洪工程达标率。
FLDE=RLA×100% RL FLDE= (RIA× 0.9 + WA × 0.1)× 100% RL
表26防洪工程达标率评估赋分标准表
7.5.3排涝工程达标率
应对主要排涝工程如排水闸、排水泵站排涝能力达标情况进行评估。排涝工程达标率为现状 计流量的比例,现状流量应采用近3~5年运行期中达到或接近设计工况下的实际流量。若工 定为不达标,则现状流量应取为0。应按照公式(15)计算排涝工程达标率。
式中: 排涝工程达标率; QSA一—排水闸现状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²/s) QS—排水闸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²/s); m一排水闸个数,单位为个; QPA泵站现状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²/s):
(Zm1QSA; Zr1QPAi/ WLDE=min /zm,oS. /Zn,QP:) ×100%..
QP泵站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²/s); n一泵站个数,单位为个。 7.5.3.2应按照排涝工程达标率值赋分,赋分标准见表27
表27排涝工程达标率评估赋分标准表
7.6.1对体制机制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应按照河湖治理管护体制机制“八有”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 括是否有完整的河湖长制责任链条、是否有明晰的河湖管护责任主体、是否有规范的河湖管护标准、是 否有科学的监测监控体系、是否有高效的联动平台和综合执法平台、是否有明确的考核机制、是否有完 备的共建共享模式、是否有系统的综合治理方案,统计体制机制缺失个数。 7.6.2体制机制应根据7.6.1中评估项目的缺失个数情况赋分,赋分标准见表28。
备的共建共享模式、是否有系统的综合治理方案,统计体制机制缺失个数。 7.6.2体制机制应根据7.6.1中评估项目的缺失个数情况赋分,赋分标准见表28
7.6.2体制机制应根据7.6.1中评估项目的缺失
表28体制机制评估赋分标准表
3.2河流健康评估指标权重
流健康评估指标权重赋予值应符合表29的规定。
DB42/T17712021
表29河流健康评估指标权重赋予值表
.3湖泊健康评估指数权重
泊健康评估指标权重赋予值应符合表30的规定。
表30湖泊健康评估指标权重赋予值表
表30湖泊健康评估指标权重赋予值表(续)
9分段分区及健康状况分类
9.1分段分区评估原则
河流地形地貌差异性,分为山丘区河段和平原区河段节点: 河流水文区,分为上游、中游、下游等河段节点: 典型水利工程、重要支流汇入节点; 河流流经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差异的城市段、乡村段节点; 承担不同首要功能的河段节点; 河流流经不同行政区域边界节点; 敏感水域边界节点。 9.1.3 湖泊湖区划分应满足以下原则: 典型水利工程、重要支流汇入节点; 已分隔开来的湖区节点; 湖泊周边土地利用方式差异的城市区、郊野区节点; 承担不同首要功能的湖区节点; 湖泊归属不同行政区域边界节点; 敏感水域边界节点。
9.2监测断面布设原则
应尽可能沿用历史观测断面,水文测量、水质监测和水生生物监测断面应相同
应根据河湖规模均匀地在评估范围内设置监测断面,在监测断面采集的样品应对评估区域的单 顶指标具有代表性。
DB42/T17712021
分段或分区健康状况得分应采用百分制,依据各单项指标赋分和相应权重,按照公式(16)
M = Z P;α;β;" 式中: M一分段/分区健康状况得分; P:—第i项指标赋分; αi—第i项指标对应的准则层权重赋予值; 第项指标对应的指标层权重赋予值
9.4总体健康状况评估方法
4.1河流总体健康状况
应根据各河段健康状况得分与河段长度占河流全长的权重,按照公式(17)计算河流总体健康状况 得分。
R=2f=1" MjLj
式中: R——河流总体健康状况得分; M; 第j个河段健康状况得分; n 河段数量: 第j个河段长度,单位为米(m); L—河流总长度,单位为米(m)
9.4.2湖泊总体健康状况
应根据各湖区健康状况得分与湖区水面面积占湖泊总水面面积的权重,按照公式(18)计算湖 健康状况得分。
式中: L—湖泊总体健康状况得分; M;一第j个湖区健康状况得分; m湖区数量; A;—第j个湖区水面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²); A—湖泊总水面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²)
式中: 湖泊总体健康状况得分; M第j个湖区健康状况得分; m—湖区数量; A第j个湖区水面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2) A—湖泊总水面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²)。
9.5.1应根据河湖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情况,将河湖分为五类:一类河湖(非常健康)、二类河湖(健 康)、三类河湖(亚健康)、四类河湖(不健康)、五类河湖(劣态)。 9.5.2河湖健康状况分类见表31。
表31河湖健康状况分类表
河流实测日径流量:生态基流量。
DB42/T17712021
1.2.1河流:最低生态水位;正常水位。 1.2.2湖泊:正常水位:多年平均水位:最低生态水位:设计洪水位:起排水位:汛限水位。
A.2供水量与水资源量
逐日降雨量;逐日水位、流量;流域闸、站及其它取水口取水量;各取水口对应供水范围及供 内的社会经济情况,如耕地面积、农业种植结构、工业产值、万元工业用水量、人口等能反映用 和用水效率的基本数据:县级及以上水资源公报,
水土流失严重程度评估收资清单见表A.1
表A.1水土流失严重程度评估资料收集表
影响河流连通性的建筑物或设施(闸、坝等)数量。
入湖口门数量,包括畅通口门数以及受闸站(坝
A.5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水域纳污能力
A.5.1污染物排放总量
河湖流域范围内的点源(工业源、城镇生活源、规模化畜离养殖);面源(农村生活源、农田径流、 分散式畜禽养殖):内源(水产养殖)
A.5. 2 水域纳污能力
河湖水体主要污染物指标:水质现状:目标水质类别:污染物降解系数。
提防、水闸、泵站、口门等的建设年代、建设标准、实际上下游水位或流量、保护或排水面积、 共水位及工程存在问题。
河湖流域涉及敏感水域如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地,种质资 源原保护区,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重要栖息地等的基本 情况
DB42/T17712021
甲醛(分子式:HCHO,化学纯);碘化钟(分子式:KI,化学纯);冰乙酸(分子式:CHsCOOF 纯):碘(分子式:I²,化学纯):鲁哥氏液(Lugol,配制)。
B.2.1浮游植物定量样品(表层),应根据水深用采水器在目标水样层采水,定量样品采集应在定性样 品采集之前进行。每个水样采水1200mL,立即加入约占水样量1~1.5%的鲁哥氏液固定。定量样品应采 集平行样品。平行样品数量应为采集样品总数的10%~20%,每批次不应少于1个。 B.2.2样品采集深度应根据采样水体的水深而定。水深小于3m,可只取表层(0.5m);水深在3m~10 m之间,应取表层(0.5m)和底层(距水底0.5m);水深大于10m,取表层、中层和底层。
将所取水样带回实验室,充分摇匀后,用量筒量取1000mL,倒入分液漏斗或沉淀瓶内,置于稳定的 实验台上,静置24h~36h。用细虹吸管(乳胶管,内径0.3mm)缓慢吸去上层清液,保留瓶底部的沉淀 农缩液50mL左右,倒入50mL~60mL容积的小塑料瓶中申(对每个小瓶标记好30mL刻度),用少量蒸馏水 中洗沉淀瓶的内壁和底部2~3次,将冲洗液均倒入小塑料瓶中,再将小瓶继续静止沉淀24h以上,最后 虹吸、定容至30mL。
澡类种类鉴定人员应接受过专门的知识培训和训练,应借助显微镜和淡水藻类分类工具书。对主要 种类宜鉴定到种,对优势种类和形成“水华”的种类应鉴定到种,对营养类型具有指示意义的种类应至少 鉴定到属。
5.1应采用视野计数法进行计数,采用0.1mL讠 游藻类的鉴定和计数。每个样品计数两片,每片计数的视野数应根据浮游植物丰度大小而定,具 见表B.1。应注意视野均匀分布,取2片的平均值作为有效值,误差应控制在±15%。
表B.1浮游植物密度计数视野表
陕西三一一期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标)表B.1浮游植物密度计数视野表(续)
B.5.2将计数所得的结果按照公式(B.1)换算得到1L水中浮游植物的数量。
N—1L水样中浮游植物细胞(或个体)密度,单位为万个每升(10Ce11s/L); C一计数框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F 视野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F,一计数过的视野数; V一1L水样经沉淀浓缩后的样品体积,单位为毫升(mL); U一计数框体积,单位为毫升(mL); 一每片计数得到的浮游植物细胞(或个体)数,单位为个。 注:视野面积应采用物镜测微尺(台微尺)测定一定倍数下的视野直径(通常为×400或×600),按圆面积计算,
附录C (资料性) 底栖动物参考耐污值 表C.1给出了已经确定的中国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类单元参考耐污值。
DB42/T17712021
表C.1参考耐污值(0~10)
表C.1参考耐污值(0~10)(续)
DBJ51T 5063-2018 四川省在用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性鉴定标准.pdfDB42/T177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