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592-2012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pdf

SL 592-2012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9.4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5308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592-2012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pdf

S 27. 140 55

水士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T/CCFA 00008-2020 循环再利用聚酯(PET)原料回收规范.pdf水士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by remote sens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SL592一2012)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水利部 2012年7月31日

水利部 2012年7月31日

根据水利部2009年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 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一2002)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对应用遥感技术开展水土保持监测遵循的遥感影像选 择与预处理、信息提取、野外验证、分析评价与成果管理等做了 具体规定,共7章17节66条和4个附录。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索彦 姜德文 赵 院史明昌 罗志东 李智广王莹 严慕绥 刘宪春杨胜天赵帮元 杨勤科 李丹 曹文华 徐晓桃 马卫星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陈子丹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曹阳

附录 C野外验证记录表 附录D土壤侵蚀面积汇总表

时录C野外验证记录表 村录D土壤侵蚀面积汇总表 示准用词说明 文说明

1.0.1为规范水土保持遥感监测工作,明确遥感影像选择与预 处理、信息提取、野外验证、分析评价与成果管理等工作内容的 要求,保证监测成果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流域性以及区域的水土保持遥感 监测。

1.0.3本标准的引用标准主要有以下标准:

野外验证时,构成总体的个体样本,即野外验证时单个因子 的图斑(或基本单元)。

也称判读标志。遥感影像解译时,判别目标物所依据的图像 持征。包括:目标物的形状、大小、阴影、色调、纹理、图案、 位置、布局等。

2. 0.3综合评判法

基于多个土壤侵蚀因子的综合叠加,完成土壤侵蚀强度等 评价的方法。

2.0.4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曲线

tioncoverage

一年内植被覆盖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即在固定时间间 隔(通常为旬)通过观测不同植被类型的覆盖度,再通过年度汇 总计算获得。

3.0.1水土保持遥感监测工作应按资料准备、遥感影像选择与 预处理、解译标志建立、信息提取、野外验证、分析评价和成果 资料管理等程序进行。 3.0.2资料准备时,应选择性地搜集已有成果资料,至少包括 项目区地形图、土地利用状况、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 象、水土流失防治等资料

3.0.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根据监测成果精度要求,选择对

3.0.4开展各比例尺水土保持遥感监测的大地基准应按GB/T

22021一2008中4.1的要求,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美 统;高程基准应按GB/T22021一2008中5.1的要求,采用198 国家高程基准。

3.0.5开展各比例尺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投影应按GB

规定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系列执行,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小流域(包括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监 测成果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2县(县级市、旗)监测成果比例尺不小于1:50000。 3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 区监测成果比例尺不小于1:100000。 4全国、流域性监测成果比例尺不小于1:250000

4.1.1应根据调查成果精度的要求,选择适宜的遥感影

分辨率。开展1:250000、1:100000、1:50000、1:10000比 例尺精度的水土保持遥感监测,宜选择空间分辨率不低于30m、 10m、5m、2.5m的遥感影像。 4.1.2应根据任务要求,选择时相满足调查时段约定,易于区 分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水土保持措施、土壤侵蚀等类型、变

.1.2应根据任务要求,选择时相满足调查时段约定,易于区 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水土保持措施、土壤侵蚀等类型、变 出特征的遥感影像

外和微波等。其中,可见光遥感影像中绿波段适用于植被类型, 红波段适用于城市用地、道路、土壤、地貌与植被的区分;近红 外遥感影像适用于植被类型、覆盖度与水体的识别;热红外遥感 影像适用于土壤湿度与地表温度信息的提取;微波遥感影像适用 于土壤湿度等信息的提取。工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谱段 范围。

1选择倾角较小、覆盖工作区域的全色或多光谱影像,影 像时相宜一致或接近,要求层次丰富、影像清晰、色调均匀、反 差适中,无噪声和条带缺失。 2相邻各景影像之间应有不小于影像宽度4%的重叠,特 殊情况下重叠可小于上述指标。 3影像中云层覆盖应少于3%,且不应覆盖重要地物。分 散的云层,其面积总和不应超过作业区面积的8%。

4.1.5航空像片的选择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1,影像清晰,对比度适中,覆盖工作区域且区域内云影覆 盖应少于3%。分散的云层,其面积总和不应超过作业区面积

的8%。 2有立体观测要求时,像片的航向重叠应不少于60%,旁 向重叠应不少于30%,相邻像片的航高差应小于30m,航线的 弯曲率应小于3%

4.3.1遥感影像解译前,应根据监测内容、遥感影

4.3.1遥感影像解译前,应根据监测内容、遥感影像分辨率 时相、色调、几何特征、影像处理方法、外业调查等建立遥感角 译标志。其内容应包括有指导意义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等:

壤侵蚀因子,土壤侵蚀状况和水土流失防治状况的典型影像特 征。建立的解译标志应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稳定性。解译标志 可采用以下方法建立: 1根据解译经验。 2遥感图像与实地对照。 3与相同地区既有的典型遥感解译成果对照。 4.3.2解译标志应通过野外验证,并根据实地情况进行修改和 补充。对典型的解译标志和重要的要素分类界线、同质要素由于 空间变异间接引起的解译标志差异等,应实地拍摄照片、绘制野 外素描图,并做好野外记录。

4.3.3对各种解译标志应有详细的文字描述,并整理成

译标志记录表格式参见附录A。

5.1.1水土保持遥感监测信息提取应包括土壤侵蚀因子、土 壤侵蚀类型和水土保持措施等。采用遥感手段不能或不易获取 的部分土壤侵蚀或水土保持信息的获取,可结合地面调查、野 外解译标志建立开展,并参照GB/T15772一2008第4章的要 求执行。 5.1.2土壤侵蚀因子应包括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坡度坡长、

5.1.2土壤侵蚀因子应包括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坡度坡长 降雨侵蚀力、地表组成物质、水土保持措施等。

5.2.1应参照GB/T21010一2007第6章的要求和SL449 2009附录D,结合水土保持行业特点,对部分土地利用现状分 类进行了归并,形成适用于水土保持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 利用现状分类表见附录B。

5.2.2土地利用获取应以目视解译方法为主,计算机自云

目视解译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直接判读、逻辑推理或综 合景观分析等多种方法,相互配合使用。 计算机自动识别解译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基于地物光谱 分析自动识别、模型自动识别和专家系统自动识别等解译方法。

5.3.1遥感影像提取植被覆盖度分为单时相植被覆盖度和多时 相植被覆盖度。

5.3.1遥感影像提取植被覆盖度分为单时相植被覆盖度和多时

覆盖度值。因子的提取可采用目视解译、归一化植被指数等

方法。 1目视解译方法应根据影像辐射定标情况,可采用直接判 读法、对比法、邻比延伸法、证据汇聚法、影纹分类法等多种方 法相互配合使用。 2归一化植被指数方法应根据影像辐射定标情况,利用近 红外波段和可见光红波段计算得到归一化植被指数,通过植被指 数计算得到植被覆盖度。 5.3.3多时相植被覆盖度是采用多期单时相遥感影像获取的植 被覆盖度值,分为旬、月、年植被覆盖度。多时相植被覆盖度可 采用以下方法获取: 1旬植被覆盖度由旬内多期单时相植被覆盖度最大值合成 获取,月平均植被覆盖度由本月3个旬植被覆盖度计算获取,年 平均植被覆盖度由本年12个月平均植被覆盖度计算获取。 2根据实测数据获取的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曲线T/CASEI 31001-2019标准下载,计算旬 月、年植被覆盖度。

5.4.1坡度和坡长可通过适宜比例尺遥感立体像对,利用数 摄影测量等技术获取DEM,或直接选取适宜比例尺DEM计 坡度坡长因子。

5.4.2各项土壤侵蚀因子的栅格数据经重采样后的栅格

应与坡度坡长栅格数据的栅格大小保持一致

5.5.1可通过遥感影像并结合地面观测,获取降雨强度指标, 计算次降雨侵蚀力。 5.5.2可由次降雨侵蚀力分别计算日降雨侵蚀力、月降雨侵蚀 力和年降雨侵蚀力。

5.5.3可利用各点的降雨侵蚀力,采用描值法形成降雨

5.5.3可利用各点的降雨侵蚀力,采用值法形成降雨侵蚀力 分布图。

氟碳漆施工工艺及报价5.6其他土壤侵蚀因子

5.6.1土壤水分、地表温度可通过微波、热红外等遥感影像, 结合地面观测数据等资料,获取土壤水分、地表温度等指标。 5.6.2地表组成物质可通过遥感影像,获取地表组成物质,并 结合地面调查和土壤样品化验分析结果等计算土壤可蚀性因子。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