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812.1-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T 812.1-2021 水利监测数据传输规约 第1部分:总则.pdf标识符自定义为本类水利监测数据传输规约的信息元素标识符和标识符引导符,并与遥测 站或监控站分类码(见附录A)配合,识别其标识符对应的信息元素。 b)对于遥测站运行参数基本配置和其他运行参数标识符,应只定义HEX/BCD编码中的标识符 引导符,不需要定义ASCII码标识符。当采用ASCI码编码传输时,应直接将参数标识符引 导符转换为ASCII码,表示为ASCII编码时的参数“标识符”。 c)遥测站运行参数基本配置标识符(引导符)定义遵照附录F规定,《水利监测数据传输规约》 其他部分编制时应直接引用;附录F未作规定的遥测站其他运行参数标识符(引导符)可在 《水利监测数据传输规约》其他部分编制时自定义。 )用一个要素标识符表示一个遥测站中同时监测的多个相同要素信息点数据时,应对此标识符 特殊规定,允许其后续数据的HEX/BCD编码第一个字节表示数据采集点编号或通道号,采 用ASCII编码时该字节也应转换为2个字符
7.3.2.2ASCII码信息元素编码规则
7.3.2.2.1信息元素编码由信息元素标识符与相应数据构成,标识符编列在前,数据编列在后。各信 息元素标识符、数据之间均用“空格”作为分隔符,“编码结构”表示为“信息元素标识符空格数 据空格”,均采用ASCII字符。编码示例参见附录G.4.1。 7.3.2.2.2信息元素应定义ASCII码标识符,定义规则应符合7.3.2.1.3规定。 7.3.2.2.3数据可采用BCD码、十进制浮点数或HEX码等类型表达,除特殊定义外均应转换为 ASCII字符传输。 7.3.2.2.4对于一些适宜采用原编码进行传输的特定数据,可通过标识符特殊定义。 示例:如图片数据传输适宜采用JPG等格式原编码,不宜将其转换为ASCII码传输。图片数据ASCII码标识符 定义为PIC,见附录E。
LEX/BCD码信息元素编
7.3.2.3.1HEX/BCD码信息元素编码由信息元素标识符与相应数据构成,表示为“标识符数据”谈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均采用HEX/BCD字符。编码示例参见附录G.4.2。 7.3.2.3.2标识符与数据、信息组之间均不采用分隔符。
2.3.3信息元素标识符结构应符合表12以及下列规定: a)应明确定义信息元素HEX/BCD码标识符引导符,定义规则应符合7.3.2.1.3规定,数据长 度定义应根据后续数据结构生成。 b)“标识符”宜采用2字节HEX码。高位字节是标识符引导符,低位字节用于定义后续数据的 字节数及其小数点后的位数。 c)当2个字节标识符不够定义监测系统自动采集信息元素时,可以将其扩展为3个字节,即将 其第一字节定义为“FFH”,其后再扩展1个字节,用2个字节表示标识符引导符,第三字节 为后续数据的字节数及其小数点后的位数定义。
表12HEX/BCD编码标识符结构规定
7.3.2.3.4HEX/BCD码信息元素数据编码满足下列规定:
7.3.3报文正文结构
7.3.3.1报文正文基本结构
.1.1在采用ASCII字符编码或HEX/BCD编码报文顿结构时,报文正文结构应一致,只是传 码不同,且采用与顿结构相同的编码编报报文正文。 3.1.2报文正文与报文结构相对应,应分为上行报文正文和下行报文正文。上行报文正文基 构规定见表13,下行报文正文基本结构规定见表14
表13上行报文正文基本结构
表14下行报文正文基本结构
表14下行报文正文基本结构(续)
7.3.3.2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编码
7.3.3.2.1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编码由5字节构成(A5~A1),其中A5为高位字节,A1为低 位字节。 7.3.3.2.2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编制部门应保证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的唯一性,遥测站 (或监控站)地址编码应遵守下列规则之一: a)编码规则一: 1)采用5字节BCD码或10位字符串,首字节A5为专业代码,取值范围为00~09、A0H~ FFH,后4字节A4~A1编码方式在水利监测系统中自定义,定义应符合表15的要求。
表15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编码规则
2)优先选用BCD编码。 3)当采用10位字符串时,每位字符只应采用0~9、A、B、C、D、E、F之一。 b)编码规则二: 1)由5个字节混合编码组成,定义规定见表16,中心站解码时还原为6个字节
表16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编码规则二
2)前三个字节A5、A4、A3采用GB/T2260一2007规定的行政区划代码的前6位,A5为省 (自治区、直辖市)码,A4为市(地、州、盟)码,A3为县(市、区、旗)码;A5、 A4、A3采用BCD码。后2个字节A2、A1为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自定义段,采用 HEX码,中心站解码时还原为3个字节BCD码。 3)每个县遥测站(或监控站)选址自定义范围为1~60000,中继站选址范围为60001~ 65534。65535为广播地址,0为无效地址。
7.3.3.3报文正文结构说明
7.3.3.3.1流水号,表示发送报文的顺序,应采用2字节HEX。上行报文流水号在0001H~ FFFFH间循环;确认顿下行报文的流水号与上行报文的流水号相同;由中心站发起的下行报文流水 号为0。重发报文采用原报文流水号;报文正文需分包传输时,将报文正文作为整体进行分包,整条 报文正文只应在第一包分配一个流水号,不应在其他分包中另附流水号。 7.3.3.3.2发报时间,表示发送报文的时间,应在发送报文时取于实时时钟,由年、月、日、时、 分、秒组成,编码格式为YYMMDDHHmmSS,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FFFFH间循环;确认顿下行报文的流水号与上行报文的流水号相同;由中心站发起的下行报文流水 号为0。重发报文采用原报文流水号;报文正文需分包传输时,将报文正文作为整体进行分包,整条 报文正文只应在第一包分配一个流水号,不应在其他分包中另附流水号。 7.3.3.3.2发报时间,表示发送报文的时间,应在发送报文时取于实时时钟,由年、月、日、时、 分、秒组成,编码格式为YYMMDDHHmmSS,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YY表示年份,2位数字,取值00~99。 b)MM表示月份,2位数字,取值0112。 c)DD表示日期,2位数字,取值01~31。 d)HH表示小时,2位数字,取值00~23。 e)mm表示分钟,2位数字,取值00~59。 f)SS表示秒,2位数字,取值00~59。 7.3.3.3.3报文正文中的流水号、发报时间组应编于指定位置,固定长度;当采用ASCII码传输 时,其中流水号及发报时间后不带“空格”分隔符,其他信息组均接照7.3.2.2规定编码。 7.3.3.3.4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组,表示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组之后的数据应为该站的监 测数据,并符合下列规定: a)用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标识符导引,其后是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遥测站(或监控 站)地址组之后的数据应是该站的监测数据,直至另一组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组出现为 止。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组是多个遥测站(或监控站)信息报文的分隔符。 b)当一份报文中包含多个遥测站(或监控站)的信息数据时,报文正文第3组开始的编报顺序 是“遥测站(或监控站)1地址组遥测站(或监控站)1分类码监测时间组1遥测站 (或监控站)1信息元素信息组遥测站(或监控站)2地址组遥测站(或监控站)2分类 码监测时间组2遥测站(或监控站)2信息元素信息组·...”。 c)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编码应符合7.3.3.2规定。 7.3.3.3.5遥测站(或监控站)分类码,表示遥测站(或监控站)类型,按附录A规定执行并应根 据报文编码类型相应选择“遥测站(或监控站)分类码ASCII字符”或“遥测站(或监控站)分类 码HEX字符”。遥测站(或监控站)分类码决定了报文后续数据的属性,应将遥测站(或监控站) 分类码与信息元素标识符结合进行数据解译。 7.3.3.3.6在上行报文中,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组与遥测站(或监控站)分类码是固定组合, 不可分割;下行顿可根据需要选定。 7.3.3.3.7监测时间组,表示其后续信息组中信息元素数据的监测时间,编码格式符合下列规定: a)监测时间组应由监测时间标识符与监测时间组成。 b)监测时间宜由年、月、日、时、分组成,编码格式为YYMMDDHHmm;若自动监测系统数 据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可将监测时间的取值规定到秒或毫秒。监测时间码取值可参照 7.3.3.3.2执行。
c)对瞬时值或状态类信息元素,监测时间码表示信息元素值的监测时间或发生时间。 d)对时段类信息元素数据,监测时间码表示信息元素数据监测时段末的时间。 e)一份报文中有不同监测时间的信息元素数据时,应同时编报信息元素监测数据对应的监 间,信息元素的数据信息编报在相应的监测时间组之后
3.3.3.8信息元素信息组编报符合下列规定:
a)应根据功能码和测站分类码定义编报,相关信息元素信息内容可为信息元素数据、遥测站运 行参数基本配置表、运行参数、应答顿内容、查询顿命令等,由一个或若干个信息元素的编 码组成。信息元素编码规定见7.3.2。 b)监测时间组之后的信息组数据应与该监测时间有关联,信息元素信息组的前后顺序可以随 意,但不可以编到其监测时间组之前。 c)下行报文“信息元素信息组”是选编内容,应根据报文顿功能码定义编报相应的命令参数或 信息元素标识符及其数据。
7.3.4.1顿基本单元
顿基本单元应符合下列规定: a)报文顿基本单元为字节,按异步方式传输,每个字节包含8个数据位,顿基本单元结构应符 合表17的规定,传输顺序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b)报文顿格式I中规定顿基本单元无校验,报文顿格式IⅡ中规定顿基本单元包含1个偶校 验位。
表17顿基本单元结构
7.3.4.2报文顿格式1
7.3.4.2.1报文顿格式I应符合下列规定:
a)该格式可采用ASCII字符编码或HEX/BCD字符编码形式,每组编码传输顺序为高位字节在 前、低位字节在后,并符合下列要求: 1)ASCI字符编码传输报文顿结构中除了部分特殊数据以及控制字符采用原编码传输外,报 头、报文正文的其他信息组编码和校验码均应转换为ASCII字符传输,报文顿格式示例 参见附录G.1。 2)HEX/BCD字符编码报文顿结构中控制字符、报头、报文正文、报文结束符以及顿校验码 均应采用原编码传输,报文顿示例见附录G.2。 b)《水利监测数据传输规约》其他部分制定时应根据系统需求选择ASCII字符编码或HEX/ BCD编码顿结构。报文各字节除控制字符等特殊规定外均应采用同一种字符编码,不得交叉 使用。 3.4.2.2报文顿格式I应包括上行报文顿结构和下行报文顿结构,上行报文顿结构框架应符合表 的规定,下行报文顿结构框架应符合表19的规定。 3.4.2.3报文顿控制字符定义应符合表20规定。ASCI字符编码的报文顿起始采用SOH 1H),HEX/BCD编码的报文顿起始采用7E7EH,其他控制字符在两种编码结构中的定义相同。
18的规定,下行报文结构框架应符合表19的规定。 7.3.4.2.3报文顿控制字符定义应符合表20规定。ASCII字符编码的报文顿起始采用SOH (01H),HEX/BCD编码的报文顿起始采用7E7EH,其他控制字符在两种编码结构中的定义相同。 7.3.4.2.4遥测站(或监控站)地址编码应符合7.3.3.2规定
表18上行报文顿结构框架
表20控制字符定义(续)
控制学符ESC,表示要求播测终端机保 持在线状态。该控制学符在通信结束下行报文中出现时,遥测终端 执行控制使其处于带电状态,相当于为中心站要求遥测站由自报式转为查询应答式,可以随时接收中心站 行命令;可以设定为遥测终端机保持在线10min内若没有接收到中心站命令,终端机退回原先设定的工作 遥测站的工作模式(方式)由遥测站的基本配置参数决定,要修改工作模式(方式)时需修改配置参数。
.3.4.2.5传输密码应在系统建设时约定,中心站应能远程统一修改遥测终端机传输密码,遥测终 瑞机应设定初始传输密码,人网后应及时更改。传输密码应采用下列编码规则之一: a)第一种编码规则规定:传输密码为2字节HEX码,由中心站人工约定。 b)第二种编码规则规定: 1)传输密码由2字节BCD码组成,由中心站按系统约定的密码算法产生密钥,第个字节前 半个字节为密钥算法,采用BCD编码,取值范围0~9;第一个字节后半字节和第二个字 节共12位为密钥,采用BCD编码,取值范围0~999。 2)遥测站(或监控站)的传输密码及密钥算法不公开,格式规定见表21
7.3.4.2.6功能码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由1个字节HEX码组成。 b)功能码定义应按照附录H规定进行引用,引用原则符合下列要求: 1)《水利监测数据传输规约》其他部分可以直接引用的,则应直接引用,不应再另行定义; 2)不能直接引用的,则可定义为《水利监测数据传输规约》相应部分的功能码,并通过与报 文正文中遥测站(或监控站)分类码(见附录A)配合,识别监测信息元素、遥控或遥调
3.4.2.7报文上、下行标识及长度应符合下列
a)上行标识指遥测站(或监控站)至中心站,下行标识指中心站至遥测站(或监控站)。 b)ASCI字符编码传输报文顿结构中,用2字节HEX编码转换为4个ASCII字符传输。第1个 字符表示上下行标识(0表示上行,8表示下行);其余3个字符表示报文正文长度,即表示 报文正文起始符之后、报文结束符之前的报文字节数,允许长度为1~4095字节。
SL/T812.12021
上行,1000表示下行);其余12位表示报文正文长度,即表示报文正文起始符之后、报文结 束符之前的报文字节数,允许长度为1~4095字节。 3.4.2.8包总数及序列号应符合下列规定: a)该字段只是在M3、M5模式下使用,由报文正文多包传输起始符SYN引出。 b)当采用ASCI编码进行传输时,该字段采用3个字节HEX码转换为ASCII码。前3个 ASCII字符表示包总数,后3个ASCII字符表示本次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范围为1~4095。 c)当采用HEX/BCD编码进行传输时,该字段采用3个字节HEX码。高12位表示包总数,低 12位表示本次发送数据包的序列号,范围为1~4095。 3.4.2.9报文正文应根据报文顿编码对应选用ASCII字符或HEX/BCD字符信息元素编码,基本 吉构应符合7.3.3规定,应用示例参见附录G.3,
a)顿校验码为其之前所有字节的CRC16校验,生成多项式:X16十X15十X²十1,传输顺序为高 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 b)每顿应包含下列校验内容,校验中有一个失败,则舍弃此;若无差错,则此顿数据有效 1)顿起始字符; 2)实际接收字节符合报文长度L; 3)传输密码; 4)报文正文起始符; 5)报文结束符; 6)顿校验CRC
7.3.4.3报文顿格式Ⅱ
4.3.1本格式报文顿应采用面向字符异步通信方式、HEX/BCD编码报文编码结构,每组编码 顶序为低位字节在前、高位字节在后。 4.3.2顿格式Ⅱ定义应符合表22规定
7.3.4.3.3慎长度L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1个字节HEX编码,是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域的字节总数。
a)采用1个字节HEX编码,是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域的学书
b)一般报文L应采用1字节,特别规定时L可采用2学节。 7.3.4.3.4控制域C应包含报文传输方向和所提供的链路传输模式等信息,定义应符合表23#
7.3.4.3.6应用层功能码AFN定义应符合7.3.4.2.6规定,与报文顿格式I中的功能码采月
1)时间标签T,包含允许传输延时时间,由1字节组成,数据格式规定见表24; 2)允许传输延时时间应遵守此判断规则:如接收端接收到的时间与报文发送时间之间的时间 差大于允许传输延时时间,接收端则舍弃该报文。如时间差不大于允许传输延时时间,则 接收端做出响应。如发送端预置的允许 则从动站不进行上述判断
SL/T812.12021
7.3.4.3.9报文顿传输校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顿校验CS是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域(应用层)各字节的CRC8校验,占一个字节, 生成多项式:X+X+X'+X²+1。 b)每顿应包含下列校验内容,校验中有一个失败,则舍弃此顿;若无差错,则此顿数据有效。 1)数据顿起始字符为68H; 2)1个字节长度L,接收的最短字节数是顿长度L十5; 3)顿校验CS; 4)传输密码PW; 5)结束字符为16H
测站与中心站基于物联网通用协议的数据通信
7.4.1数据通信规定
7.4.1.1数据中心工作模式的数据通信规定
播站与中心站通信有米用MQ办议,采用数据中提供的AP1安口或S回数循中提 交数据。其中遥测站对应数据中心的设备,监测数据对应数据中心的设备参数。数据中心的设备编码 和设备参数符合下列规定: a)数据中心的设备编码应符合本规约中7.3.3.2规定的遥测站地址编码规则。 b)设备参数应符合7.3.2的信息元素编码规则,并参照7.3.3报文正文格式,
7.4.1.2通信中心工作模式的数据通信规定
通信中心提供透明的传输信道。遥测站与中心站通信可采用MQTT、CoAP或LWM2M协议, 数据交换可采用订阅与分发模式。遥测站与中心站的订阅主题和消息负载符合下列规定: a)遥测站发送消息主题(Topic)格式规定为中心站地址/遥测站地址/功能码,宜参照7.3.4.2 的有关规定。 b)中心站发送消息主题(Topic)格式规定为遥测站地址/中心站地址/功能码,宜参照7.3.4.2 的有关规定。 c)遥测站与中心站订阅主题根据业务功能需要设置。 d)遥测站与中心站发送消息的负载内容应符合7.3.3中报文正文的规定。
7.4.1.3端对端工作模式的数据通信规定
物联网端对端工作模式下,遥测站与中心站消息通信的负载内容应采用7.3.3中规定 正文。
7.4.2通信安全要求
7.4.2.1遥测站与中心站采用MQ1T协议通信时,采用下列安全方式 a)应提供客户标识和用户名、密码进行应用层安全保障。 b)宜采用基于证书加密的WSS或TSL的加密通信方式。 4.2.2遥测站采用CoAP协议通信时,宜采用DTLS加密通信方式。
SL/T812.1202
7.4.2.3中心站采用数据中心提供的API或SDK查询监测数据时,宜采用基于证书加密的H 加密通信方式
7.5监控系统数据通信规约
1.5.2监控系统报文顿格式
7.5.2.1中心站与监控站之间的监测数据和控制命令传输报文顿结构框架应符合7.3.4定义的格式 I或格式Ⅱ要求,在同一类水利自动监控系统中只允许采用其中一种格式。控制命令报文顿格式示例 参见附录G.5。 7.5.2.2中心站与监控站之间的监测数据传输报文正文应符合7.3.3规定
7.5.3.1报文正文基本结构
控制命令报文正文应符合表25的规定。
5控制命令报文正文基
7.5.3.2报文正文结构说明
7.5.3.2.2传送原因为2个字节,结构应符合表27规定
2.2传送原因为2个字节,结构应符合表27规
其中,表27中数据位的定义应满足下列要求: a)T:=BS1[8」<0,1>,表示测试位,默认为0, <0》:=未测试, <1》:一测试。 b)P/N:=BS1[7]0,1>,表示确认类型, 《0》:=肯定确认, <1>:=否定确认。 c)Cause:=UI6[1~6]《0~63》,表示报文传送原因的序号,控制过程常用的传送原因有: 1)控制方向:<6》:=控制,8》:=控制撤销; 2)监视方向:《7》:=控制确认,《9》:=控制撤销确认,《10》:=控制结束, 《44》:=未知的功能码,《45》:=未知的传送原因,
7.5.3.2.3公共地址为5个字节,表示监控站地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报文顿格式I中与报头的监控站地址一致。 b)报文顿格式Ⅱ中与链路地址域一致。 c)必要时可自定义。 7.5.3.2.4信息体地址为3字节,标识某个具体的信息对象,在控制方向作为目的地址,在监视方 向作为源地址,公共地址和信息体地址联合确定某个唯一信息点。 7.5.3.2.5信息体集合,不定长,应根据传送数据类型确定,控制过程常用的信息体元素类型可包 括单点遥控、双点遥控、带品质描述词的单点/双点信息、测量值或设定值等,并应分别符合下列 规定: a)单点遥控信息为1个字节,命令构成应符合表28的规定
表28单点遥控命令构成
中,表28中数据位的定义应满足下列要求:
其中,表28中数据位的定义应满足下列要求: 1)S/E:=BS1[8]<0,1,表示命令类型, 《0》:=执行, 《1》:=选择; 2)QU:=UI5[3~7]<0》,备用,固定为0; 3)SCS:=BS1[1]<0,1》,表示单命令状态, <0>:=开, 《1》:=合。 b)双点遥控信息为1个字节,命令构成应符合表29的规定,
其中,表31中数据位的定义应满足下列要求: 1)DPI=UI2[1~2]<0~3》,表示双点信息, 《0》:=不确定或中间状态, 《1》:=确定状态开, 《2》:=确定状态合, 《3》:=不确定; 2)RES:=BS2[3~4]<0,备用,固定为0; 3)BL:=BS1[5]<0,1>, <0》:=未被闭锁, 《1》:=被闭锁; 4)SB:=BS1[6]<0,1>, <0》:=未被取代, 《1》:=被取代; 5NT:=BS1[7]<0,1>, 《0》:=当前值, 《1》:=非当前值; 6)IV:=BS1[8]<0,1>, 《0》:=有效, 《1》:=无效。 e)测量值或设定值是带符号整数(116[116])时,信息为2个字节,值的范围:一32768~32767。 f)测量值或设定值是短浮点数时,信息为4个字节,采用R32一IEEESTD754:=R32.23计算 机内浮点数的表示法。 5.3.2.6信息体时标由6字节的BCD码标识年月日时分秒,取值可参照7.3.3.3.2规定,作为可 项。
遥测站或监控站分类码定义规定见表A.1。
表A.1遥测站或监控站分类码
中,MODBUS通信协议常用公共功能码定义见
附录B (资料性) MODBUS通信协议在水利监测系统的应用示例
表B.1MODBUS通信协议常用公共功能码
标准通信方式采用遥测终端机(或上位机)发出查询状态数据顿,智能传感器(或下位机)返回 响应状态数据顿或错误指示帧。通常采用公共功能码01H读取一组逻辑线圈(或可写继电器)的状 态量,比如下位机的开出量;02H读取一组开关输入(或只读继电器)的状态量,比如设备采集的 开入量。查询状态数据顿见表B.2,响应状态数据顿见表B.3,错误指示见表B.4。
表B.2查询状态数据顿
表B.3响应状态数据顿
标准通信方式采用遥测终端机(或上位机)发出查询数值量数据顿,智能传感器(或下位机)返 回响应数值量数据顿或错误指示。通常采用公共功能码03H读取一组保持寄存器(或可写寄存器) 的数值量,比如监测传感器限值设置数值量、设备参数等;04H读取一组输人寄存器(或只读寄存 器)的数值量,比如监测传感器采集的测量值。查询数值量数据顿结构见表B.5,响应数值量数据顿 结构见表B.6,错误指示顿结构见表B.7
表B.5查询数值量数据
表B.6响应数值量数据顿
SL/T 812.12021
标准通信方式采用上位机(或遥测终端机)发出单点遥控顿,遥控正确,下位机(或智能传感 器)返回单点遥控响应顿,遥控错误,返回错误指示顿。通常采用公共功能码05H设置单个逻辑线 圈(或可写继电器)的开出状态,比如控制某个设备的开/关,控制命令为两个字节,FFO0H为控制 逻辑线圈(或可写继电器)合,0000H为控制逻辑线圈(或可写继电器)分。单点遥控顿结构规定 见表B.8,单点遥控响应顿结构见表B.9,错误指示顿结构见表B.10
表B.9单点遥控响应
表B.10错误指示顿
标准通信方式采用上位机(或遥测终端机)发出多点遥控顿,遥控正确,下位机(或智能传感 器)返回多点遥控响应顿,遥控错误,返回错误指示顿。通常采用公共功能码0FH设置多个逻辑线 圈(或可写继电器)的开出状态,比如控制多个设备的开/关,控制命令为两个字节,1为控制逻辑 线圈(或可写继电器)合,0为控制逻辑线圈(或可写继电器)分。多点遥控顿结构见表B.11,多
可应顿结构见表B.12,错误指示顿结构见表B.1
表B.11多点遥控顿
表B.12多点遥控响应顿
表B.13错误指示顺
标准通信方式采用上位机(或遥测终端机)发出单点遥调顿,遥调正确,下位机(或智能传感 器)返回单点遥调响应顿,遥调错误,返回错误指示顿。通常采用公共功能码06H设置单个保持寄 存器(或可写寄存器)的数值,比如对某个闸门开启量进行限值设置,设置值为两字节短整数或四字 节长整数或四字节浮点数。单点遥调顿结构见表B.14,单点遥调响应顿结构见表B.15,错误指示顿 结构见表B.16。
表B.14单点遥调顿
表B.15单点遥调响应顿
表B.16错误指示帧
标准通信方式采用上位机(或遥测终端机)发出多点遥调顿,遥调正确,下位机(或智能传感 器)返回多点遥调响应顿,遥调错误,返回错误指示顿。通常采用公共功能码10H设置多个保持寄 存器(或可写寄存器)的数值,比如对一组闸门开启量进行限值设置,设置值为两字节短整数或四字 节长整数或四字节浮点数。多点遥调顿结构见表B.17,多点遥调响应顿结构见表B.18,错误指示顿 结构见表B.19。
特钢3#烧结机厂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表B.17多点遥调顿
表B.19错误指示顿
CRC16校验占用两个字节,是一个16位的二进制值。CRC值由发送端计算出来,然后附加到数 据顿上,接收端在接收数据时重新计算CRC值,然后与接收到的CRC域中的值进行比较,如果这两 个值不相等,就表示数据传输发生了错误,
C.2反向校验CRC16
MODBUS协议CRC采用反向校验,生成一个CRC的流程为: 第一步:预置一个16位寄存器为0FFFFH(全1),称为CRC寄存器。 第二步:把数据顿中的第一个字节的8位与CRC寄存器中的低位字节进行异或运算,结果存回 CRC寄存器。 第三步:将CRC寄存器向右移一位,最高位填以O,最低位移出并检测。 第四步:如果最低位为0:重复第三步(下一次移位);如果最低位为1:将CRC寄存器与生成 多项式值(反向校验CRC16多项式对应值A001H)进行异或运算。 第五步:重复第三步和第四步直到8次移位。这样处理完了一个完整的八位。 第六步:重复第二步到第五步来处理下一个八位,直到所有的字节处理结束。 最终CRC寄存器的值就是CRC16的值
某工程深基坑排桩锚杆挡土墙支护施工方案C.3正向校验CRC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