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1196-2011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pdfThetechnicalstandard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for terracingslopingland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浦兴路河道改道施工方案DB51/T 1196—2011
北 标准适用范围 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工程建设要求 工程规划, 工程设计.. 工程量计算 工程施工, 工程峻工验收 10后续工作
标准适用范围 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工程建设要求 工程规划 工程设计.. 工程量计算, 工程施工. 工程峻工验收 10后续工作
DB51/T 1196—201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处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晓军、赵小蓉、周孝强、蒲波、陈琨等,
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处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准主要起草人:吴晓军、赵小蓉、周孝强、蒲波、陈琨等,
DB51/T 1196—201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坡改梯工程建设内容、规划要求与施工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坡改梯工程建设的中低产田土改造、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 理、生态环境重点建设等相关项目的实施区域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 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84一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SL190一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DL5180一2003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NY/T1119一2006土壤监测规程 DB51/T846一2008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 DB51/T379一2003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
坡改梯工程建设theengineeringconstructionforterracingslopingland 是指对坡度在5°~25°之间的中低产坡地,通过修筑水平梯田、治理坡面水系与地力培肥等工 使地貌呈阶梯型,以防止土、肥、水的流失,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相关活动
1.1地面坡度:地面纵、横向平整,地面坡度降到5°以内。 1.2土层厚度:土层厚度60cm以上,耕作层20cm以上。 1.3梯地台位:随等高线开梯,大弯随弯,小弯取直,台位清晰,规范流畅。 1.4梯埂:梯埂修筑牢固,坎面整齐,不垮塌。埂顶宽≥30cm,埂面高于土面20cm~30cm。 不同砌坎材料水平梯地断面参数见表1:
表1 不同砌坎材料水平梯地断面参数表
DB51/T 1196—201
坡面排水沟与排水建筑物达到DL5180一2003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的5级标 水沟与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10a一遇。排水系统达到布局合理、排水畅通、水不乱流 下山的要求。
坡面蓄水建筑物应达到DL5180一2003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的5级标准。坡面蓄 水系统应做到“三池”配套(即蓄水池、沉沙池与贮粪池配套)。蓄水池容积应做到大(>200m”)、 中(100m²~200m²)、小(50m²~100m²)合理搭配、科学布局,年调节蓄水系数达到1.5~2.0。平均1hm 耕地应保证有效蓄水量150m以上;每口蓄水池应配置一口容积lm~2m左右沉沙池;平均0.1hm²~0.2hm 的耕地要有一口容积2m~3m的贮粪池
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一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禁止用未经过处理的污水灌溉农田。灌溉水利 用系数与渠系水利用系数应满足以下要求: 小型自流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0; 提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0; 低压管道灌溉、喷灌、微喷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5,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90; 新建和防渗处理后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应≥0.75。
4.3.1机耕道:机耕道建设标准参见DB51/T379一2003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 4.3.2生产路:生产路要与居民点、地块与渠系结合,路面宽0.8m~2.0m,根据改造区情况可采用砼路 面、石板路面或泥结石路面。预制混凝土板件或水泥路面,砼标号不得低于C15,厚度应>8cm。石材路 面的强度不得低于MU30,厚度应>10cm。路基高于原路面10cm以上,边坡比为1:0.5~1:1。山区生产路 纵坡不大于11%,在坡度较大的地段要设置梯步。
5.1.1收集坡改梯改造区基本资料
改造区农户状况:包括户数、人口、劳动力、经济收入、投工投资能力等。 土地利用现状:农、林、牧、非农用地面积。 农田基本情况:包括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农田基础设施现状等。 坡耕地状况:坡度分布面积、土层厚度、土壤质地、pH值、水土流失量、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等。 图件:地形图、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土壤侵蚀图等资料
DB51/T 1196—201
技术资料:相关标准,单项工程单位投工、投资、工程定额等资料。 5.1.2规划仪器与资料准备 测绘仪器:测坡仪、GPS仪、全站仪(或经纬仪)、塔尺、卷尺、对讲机等。
5.1.2规划仪器与资料准备
测绘仪器:测坡仪、GPS仪、全站仪(或经纬仪)、塔尺、卷尺、对讲机等。 采样工具:土钻、铝盒、环刀,钢卷尺,取样刀、铁锹等。 其它:相机、相关资料图件与记载、统计表格。
5.2.1室内资料分析
利用收集的资料和图件,在室内对改造区坡面水系分布、道路分布,坡耕地和耕地利用模式现 分析,初步确定坡改梯工程范围、改造措施布局和分区,并在图上做好标记,
根据室内资料分析成果,结合实地进行踏勘与座谈访问,对室内规划的成果进行核实、 5.2.3内业工作
根据室内资料分析成果,结合实地进行踏勘与座谈访问,对室内规划的成果进行核实、补充和完善, 5.2.3内业工作 运用室内资料分析与野外勘察成果资料,完成规划文本、规划图件和工程预算。 5.3方案确定
梯地工程规划要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合理、美观,统一规划,一山、一坡、一弯、一梁集 治理。针对不同的地面坡度、气候条件、自然台位、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障碍因素、种植 后利用方向等因素实地规划,打破地块间界限,统筹规划,调整土形。修筑地埂要就地取材,做 效宏。
道路工程规划要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并充分利用原有道路或机耕道。本着占地少、生产方便、便 民出行、投资省、利用率高、线路最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机耕道与生产路、
地力工程规划以提高肥水利用率与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与减少水土流失为原则,重点 从地力培肥措施、农耕农艺措施、生物措施与土壤肥力定位观测点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
坡面平缓、小于5”的坡耕地,岩层呈水平状、自然台位较宽的坡地,应以原有自然台位为基础, 重点进行地块平整。 地面坡度5°~15”的坡耕地,宜规划宽梯。以原有自然台位为基础确定梯级台位,沿等高线定厢分 台放线,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突出台位, 地面坡度15°~25°的坡耕地,宜规划窄梯。沿等高线规划放线,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矮坎窄梯, 使台位清晰。
DB51/T 1196—2011
自然台位不明显、地貌破碎的零星分散地块,应对地块进行调形,再按等高线确定台位,使地块平 整规则。 梯地断面示
图1 梯地断面示意图
图中: L一地面斜坡长度,m; B一梯面宽度,m; H一梯埋高度,m; b一梯埂占地宽的1/2,m; D一梯埂底宽,m; d一梯埂顶宽,m; ①一地面坡度,。; β一梯埋断面坡度,。。 6.1.2梯硬断面 6.1.2.1土埂:在坡度不大、土壤粘重的地方,应以夯筑土埂为主,土埂断面形状为梯形,下宽上窄, 夯筑土埂要因地制宜采取生物护埂配套措施。 6.1.2.2石埂:取石材方便的地方,采用条石、块石、片石或卵石作砌埂材料。采用石材作梯埂时,为 保证梯埂牢固,可设置二马蹬,梯埂底宽度40~50cm。 6.1.2.3预制件埂:在取石材难的地方,可修筑预制件埂,预制件硬要美观流畅,稳固耐用,达到以下 要求: 一一平,硬梯面水平; 一一硬,清基至硬底,上平下硬; 倾,三角架基槽外高内低; 一正,三角架立柱必须端正; 紧,三角架下脚用泥夹石夯紧夯实,上顶连接槽用不低于M7.5的砂浆连接紧密; 一一实,三角架内空部分必须用石块或泥土填实。 6.1.2.4土石结合埂:个别地段石方量较大时,可采取土石结合硬,采用土石结合埂时,下部砌石材
坡面水系工程主要是指坡改梯工程中的灌、排、拦、蓄等田间工程的坡面水系网络建设。沟渠设计 要与池、塘、库结合,形成蓄、引、灌、排相结合。
DB51/T 1196—2011
地背沟的主要作用是引排地块边的岩层裂隙水、隐微裂隙水及地块内重力水,防蚀,稳土,固硬, 排湿。应傍地块内侧、顺等高线按其流水方向挖筑背沟。地背沟为土沟,不需浆砌。地背沟距离梯埋基 部15cm~30cm,沟深20cm~30cm,沟宽20cm~40cm,边坡系数1:0.5~1:1。
沿山沟主要是拦截地表泾流、排水与防止山洪水冲刷耕地。其布局视山形、地势、集雨面积、台位、 坡长而定,沿山沟在非耕地与耕地间、山坡旱地与沟冲田土交界处横带修建,利用自然台位每50m左右 布置一条沿山沟。渠系末段与排洪沟(排水沟)相通,过水断面应以控制单位集雨量多少计算而定,保 证设计排水能力。
排水沟的作用主要是引水下山。排水沟在集雨面较大115509_土方开挖交底,汇水集中的地方修建,落差悬殊处建跌 成消力池)。在跌水梯前、长陡坡或转弯平缓处的适当位置设沉沙池。根据流量分段设计排水沟断 位安全超高不少于20cm。排水沟分段处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上、下游水面应平顺衔接,比降 00~1/1000之间。
蓄水池主要作用是就地集雨与灌溉水蓄积,用于旱地作物补灌与抗旱。蓄水池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 件、地形地貌、种植习惯因地制宜进行设计,最好采用圆形结构体,容积不小于50m”。蓄水池周边应 修建1.3m高以上的安全防护栏,并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一一蓄水池的布局:根据地形条件、坡度、集雨面积、降雨特点及雨量、改造面积等规划布局蓄 水池。 一一蓄水池的选址:集雨面大,位置适宜,易于蓄水,使用方便,工程量较小。尽量利用荒坡、 隙地修建,少占用耕地。 一一青 蓄水池的容积:容积大小应遵循因地制宜,使用方便,利用率高的原则,实行不同容积蓄水 池的合理搭配。容积200m?以上蓄水池:在集雨面大或有灌溉保证的地方修建,数量视需灌溉的耕地面 积而定,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与提灌设备配套;容积100m”~200m蓄水池:在改造面积较大,集雨面 大,汇水集中的地方设置,合理布点;容积50m~100m?蓄水池:主要规划在集雨面较小,水流分散的 地方,尽量设置在排水沟、沿山沟旁,便于拦截集蓄雨水
主要作用是减缓水的流速和沉沙。在每个蓄水池入口前2m~5m处设置沉沙池。沉沙池设计为 容积lm~2m”。沉沙池的进、出水口最好错位设计。
主要作用是就地积肥、肥和方便液态肥料转运。面积较大的地块旁要规划贮粪池,贮粪池形 地形进行设计,容积2m²~3m”,0.1hm²~0.2hm²的地块建一个贮粪池,
30hm以上集中成片的改造区,需要新建、整治机耕道时,尽量利用原有的机耕道或大路,加固加 宽。并与渠系布局相结合,与其它机耕道和公路配套形成交通网络。 机耕道的行车路面净宽要求不低于3m,坡陡路设计为“S”形迁回上山,在山丘地区平曲半径不小 于15m。当平曲半径小于规定的最小半径时,应设置超高段,并在平曲线两端各设置一段不少于10m的 超高缓和段,超高横坡度最大值不超过8%,积雪冰冻地区不超过6%。机耕道平曲线弯道超高与加宽参 考值参见表2。
大堂装修施工组织设计表2机耕道平曲线弯道超高与加宽参考值
DB51/T 1196—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