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429-202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pdf

DB43/T 2429-202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8845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3/T 2429-202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pdf

ICS 27.140 CCSP57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3/T 24292022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体要求. 5.1一般要求某集镇供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5.2综合调查· 5.3详细调查 总体布置. 6.1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 6.2荒山荒坡综合治理工程.. 6.3 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 6.4崩岗综合治理工程.. 6.5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 工程设计... 7.1 梯田工程·· 7.2 坡面截排水与小型蓄水工程、 10 7.3谷坊工程. 12 7.4拦沙坝工程.. 13 7.5护岸工程. 14 7.6人工湿地工程.…. 15 7.7林草工程· 17 7.8封育工程· 2 7.9农业耕作措施, 22 监测评价和改进 ·· 23 8.1监测.... +· 23 8.2评价.. 23 8.3改进. 23 寸录A(规范性)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基本情况调查表, 24 付录B(资料性) 人工湿地植物特性及配置· 29 付录C(资料性) 湖南省水土保持主要造林树种和草种, 31 付录D(资料性) 湖南省水土保持主要造林密度 37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总体要求. 5.1一般要求, 5.2综合调查· 5.3详细调查 总体布置. 6.1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 6.2荒山荒坡综合治理工程.. 6.3 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 6.4崩岗综合治理工程.. 6.5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 工程设计... 7.1 梯田工程·· 7.2 坡面截排水与小型蓄水工程、 10 7.3谷坊工程. 12 7.4拦沙坝工程.. 13 7.5护岸工程. 14 7.6人工湿地工程.…. 15 7.7林草工程· 17 7.8封育工程· 2 7.9农业耕作措施, 22 监测评价和改进 ·· 23 8.1监测.... +· 23 8.2评价.. 23 8.3改进. 23 寸录A(规范性)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基本情况调查表, 24 付录B(资料性) 人工湿地植物特性及配置· 29 付录C(资料性) 湖南省水土保持主要造林树种和草种, 31 付录D(资料性) 湖南省水土保持主要造林密度 37

附录E(资料性)湖南省主要经果林树种选择及造林密度......…· 附录F(资料性) 湖南省水土保持林草配置模式

DB43/T 2429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中南林业科技大 学、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鲍文、刘碧维、王忠诚、宋楠、胡学翔、肖凡、陈茜、靖磊、刘毅、李正南、 胡佳帅、左双苗、罗国平、陈向、张梦杰、杨贺、耿胜慧、刘力免、宋莹、郭俊军、陈国玉。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中南林业科技大 学、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鲍文、刘碧维、王忠诚、宋楠、胡学翔、肖凡、陈茜、靖磊、刘毅、李正南、 胡佳帅、左双苗、罗国平、陈向、张梦杰、杨贺、耿胜慧、刘力奂、宋莹、郭俊军、陈国玉。

DB43/T 2429202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术语定义、总体要求、调查、总体布置、工程设计、监测评价和改 进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建设管理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牛。 GB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6000一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 GB7908一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13663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GB/T14175林木引种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15162飞播造林技术规程 GB/T15163一2018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6453.1一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16453.2一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 GB/T16453.3一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T16453.4一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T16453.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 GB/T18337.3一200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20465水土保持术语 GB/T23231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规则 GB50014一202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 GB50286一20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43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GB/T50434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T50445村庄整治技术标准 GB/T50885一2013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规范 GB51018一2014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GB/T51097一2015水土保持林工程设计规范

DB43/T 24292022

面源污染nonpointsourcepollution

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带入受纳水体,使 受污染的现象

constructedwetlan

配置于生态清洁小流域中,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及水体景观为目的,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湿 来源:GB51018—2014,2.0.9.有修改]

DB43/T 24292022

小流域内人类活动较为频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分布在村庄及周边、农林牧集中的集水区中部 需采取工程、植物和耕作等综合措施,方可实现水土流失基本治理的区域。 [来源:SL534—2013,2.0.4]

沟(河)道及湖库周边一定范围内,分布在小流域的下部地带,需采取沟道治理、护坡护岸、 治或绿化美化措施,以保持水体清洁的沟(河)道两侧和湖库周边缓冲区域。 [来源:SL534—2013,2.0.5]

具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由水、土壤(或砂、卵石)、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具有自身独特结构并 发挥相应生态功能的污水处理系统。

4.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流域生 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进行总体布置。 4.2应以小流域为单元,统筹山、水、田、林、草、路、沟/渠进行总体布置,做到治理与利用、植物 与工程、生态与经济兼顾,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各类措施相互配合,形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 发挥综合效益。 4.3应坚持预防为主,生态优先,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措施配置宜从上至下,先上游后下游 层层控制,先坡面后沟道,先支毛沟后干沟,坡沟兼治。 4.4应注重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应用,重视调查研究,提高各类防治措施的实用性、 经济性和生态性。 4.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选址应选择水土流失分布相对集中、便于规模治理的区域,宜依据水土保持规 划,优先选择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江河源头、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等区域。

DB43/T 24292022

5.1.1制定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案应进行调查,按照调查范围与调查要素,分为综合调查和详 细调查。 5.1.2调查宜采用资料收集、询问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普查相结合的方法。 5.1.3水文气象资料宜收集流域近30年系列资料。 5.1.4拟布设水土保持措施的区域应根据设计阶段深度要求进行相应的地形测量,在布设谷坊(或拦 沙坝)、护岸工程等区域还应对工程区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勘察和评价。 5.1.5地块、沟(河)道、村庄和水土保持措施等位置信息,宜在野外工作底图上标出,并结合适宜 精度和比例尺的卫星遥感影像或无人机航空遥感影像,落实到图斑位置。 5.1.6调查与测量的比例尺要求应符合GB/T51297中的规定。

5.2.1综合调查应以小流域或乡(镇、街道)为单元,调查内容应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水 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 5.2.2自然条件调查内容应包括小流域面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基 本要素,见表A.1~表A.3。 5.2.3社会经济情况调查内容应包括小流域人口、劳动力及转移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各业生产 情况、当地特色产业、年人均纯收入、群众生活水平及需求等,见表A.4~表A.7。 5.2.4水土流失状况调查内容应包括小流域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分布以及危害、成因等水土 流失现状资料,见表A.8、表A.9。 5.2.5水土保持状况调查内容应包括水土流失治理现状、主要经验以及存在问题等。

应对小流域内拟布设梯田工程、坡面截排水与小型蓄水工程、谷坊工程、拦沙坝工程、护片 人工湿地工程、林草工程、封育工程、农业耕作措施的区块进行详细调查

拟实施区地形、原地面坡度、坡长、土层厚度、表土厚度; b 土(石)料来源、交通道路、施工条件; 上游汇水面积、下游排水去向、雨洪利用条件及可利用水情况; d) 梯田的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情况。 调查情况填写表A.10

5.3.3坡面截排水与小型蓄水工程调查内容及

a) 拟实施区地形、土地利用情况、坡度、坡长; b) 汇水面积、汇水区下垫面情况、现状水土保持措施及下游排水去向。 调查情况填写表A.11。

5.3.4谷坊(或拦沙坝)工程调查内容应包

DB43/T 24292022

c)现有谷坊(或拦沙坝)的数量、分布、结构断面及运行情况; d)筑坝材料、周边道路、村庄及施工条件。 调查情况填写表A.12。 用于崩岗治理时,应增加对崩岗的调查,崩岗调查内容应符合GB51018一2014中8.1.3第1项的

5.3.5护岸工程调查内容应包括:

a) 拟实施区沟(河)道形态、岸坡结构、两岸情况、岸坡坍塌、沟底下切情况及原因 b) 沟(河)道内已建拦沙坝、护岸、灌溉沟渠等小型水利设施的断面及结构类型。 调查情况填写表A.13。

5.3.6人工湿地工程调查内容应包括:

a) 拟实施区农田面积、农药化肥施用情况、排放去向; b)村庄人口规模、生活污水处理情况、排放去向; c)沟、河道水质情况; d) 拟建人工湿地场址土地利用情况。 调查情况填写表A.14、表A.15。

a)拟实施区立地条件; b)当地适生树(草)种、生长状况、病虫害防治情况; c)拟种植经果林区自然、交通及水源条件、农民种植意愿 5.3.8封育工程调查内容应包括: a)拟实施区自然、社会经济及交通条件; b) 农村生产生活用材、能源和饲料供需条件; c)自然植被类型、现有天然更新和萌能力强的树种分布情 d)森林火灾以及林业有害生物。 5.3.9农业耕作措施调查内容应包括:

【河南地标】12YS10 管道支架、吊架5.3.9农业耕作措施调查内容应包报

6.1.1.1坚持生态与经济兼顾,合理利用降水资源,蓄排水结合,使梯田、林草工程及坡面水系工程 相配套,形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发挥综合效益。 6.1.1.225°以上的坡耕地应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6.1.1.325”以下不宜修成梯田的坡耕地,立地条件较好、人多地少时,宜采取间作套种、合理密植, 沟垄种植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立地条件较差或地多人少时,宜采用轮作、少耕免耕、种植等高植 物篱等措施,保护改良土壤。 6.1.1.425°以下5°以上,坡位较低、土层较厚、土质较好、邻近水源、交通便利、距离村庄较近、 便于经营管理的坡耕地、经济林地,宜改造为梯田。原地面坡度5°~15°宜采用水平梯田或隔坡梯田, 15°~25°宜采用隔坡梯田或坡式梯田。

DB43/T 24292022

6.1.1.5坡改梯工程应通过分析当地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结合区域经济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进行总 体布置。 6.1.1.6坡改梯工程建设包括地形调整、地块平整、表土保护、地埂修筑、坡面截排水与小型蓄水工 程建设、田间道路配套、田坎植物种植等内容。 6.1.1.7新修的梯田应尽可能保留原始成片植被,避免全垦整地,因地制宜建设植物篱,并应做到田 面平整,地边有埂,采用保留表土、种植绿肥、施有机肥等措施进行培肥改良,

6.1.2工程配置内容

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配置内容包括梯田工程、坡面截排水与小型蓄水工程、林草工程、保土耕作措 施等。

DB33/T 1193-2020标准下载6.1.3工程布局要求

6.1.3.1梯由工程应以截水沟、排水沟和由间道路为骨架,根据坡面地形自上而下沿等高线布设,大 弯就势,小弯取直,集中连片,台位清晰,布局流畅,并与相邻坡面梯田相协调。 6.1.3.2梯田区应以排为主、蓄排结合,做到排水沟、沿山沟、地块背沟、沉沙池合理布局,并根据 实际需要配置蓄水池,形成截、排、蓄网络;山坡与顶部交界处,宜布置截水沟,以保证梯田区安全。 6.1.3.3梯田田面宽度、田间道路的布局应符合GB/T16453.1一2008中8.1、8.2的规定。 6.1.3.4根据水源和立地条件,在梯田中可种植农作物和经果林,也可结合间作套种,发展多种经营。

6.2荒山荒坡综合治理工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