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709-2023 引黄灌区微灌工程技术规范.pdf

DB14/T 2709-2023 引黄灌区微灌工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8867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4/T 2709-2023 引黄灌区微灌工程技术规范.pdf

ICS93.160 CCS P57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西山公园工程项目--玉女泉工程施工施工组织设计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 14/T 27092023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工程规划 4.1一般规定 4.2主要技术参数 4.3水沙平衡计算 4.4微灌水质评价 4.5骨干工程布局 4.6微灌方式选择 工程设计 5.1一般规定 5.2水源工程 5.3调蓄沉沙池 5.4微灌首部 5.5管网工程 5.6灌水器. 5.7防淤工程, 5.8水力计算, 工程施工与安装和工程 工程管理, 7.1一般规定.... 7.2水源枢纽管护 7.3管网工程管护 7.4田间工程管护

DB 14/T2709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水利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运城市尊村引黄灌溉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文勇、鲍子云、胡雅琪、许迪、莫彦、龚时宏、孙耀民、马蒙、赵永安、张 红兵、乔雷、相保成、肖娟、任慧媛、张超。

DB 14/T 27092023

引黄灌区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引黄灌区微灌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与工程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以黄河水作为灌溉水源的微灌工程,其他多泥沙灌溉水源可参照执 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5580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GB/T50265泵站设计规范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T504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SL236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T269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 3术语和定义 地方标准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以黄河水为灌溉水源的微灌工程。

以黄河水为灌溉水源的微灌工程。

3.3管道允许不淤流速

不使管道泥沙淤积的允许最小水流流速

3.4砂石过滤器填料不

砂右过滤器过滤填料总量60%的砂通过的筛孔直径(d60)与总量10%的砂通过的筛孔直径(d10) 的比值

水样中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7%时所对应的粒径(d97)

DB 14/T27092023

DB 14/T2709—2023

用于沉淀和过滤黄河水中泥沙的工程设施与设备

3.7设计处理最小粒径

黄河水经过泥沙处理工程后的出水特

泥沙处理工程后的出水

河水经过泥沙处理工程后的出水含沙量。

集中安装在微灌系统入口处的过滤器、 安全和控制设备的总称

利用黄河水进行灌溉的水源工程、调蓄沉沙池、微灌首部等工程的组合体

4.1.1应符合流域和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农田水利、农业发展、社会经济等规划要求,并与现状灌 排设施、种植结构等基础条件以及道路、林网、供电等规划相协调。 4.1.2应遵循避沙、沉沙、排沙、用沙的规划原则,防止微灌系统堵塞,保障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4.1.3应收集水文、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及设备等方面的基础资料。 4.1.4应收集含沙量、粒径组成、悬浮固体物等水源水质资料。 4.1.5应包括水源工程、系统选型、调蓄沉沙池、微灌首部、管网工程、灌水器与防淤工程。规划成 果应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并应提出规划报告。 4.1.6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投资省、效益高、节水、节能、防淤及便于管理的方案。

4.2.1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85%。

表1微灌水利用系数表

4.2.3设计耗水强度应由当地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通过计算或按表2选取。

DB 14/T 27092023

表2 设计耗水强度参考值表

表3计划湿润层参考值表

4.3.1从黄河水系直接取水的新建微灌水源工程供水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依据水文资料进行年内和年际水位变化分析,结合自流引水、固定提水泵站、浮动提水泵站等 规划取水工程特点,分析水源取水时段; b)依据水源含沙量年内变化特征确定合理的引水时段,宜通过灌溉制度优化减少或避免引入高含 沙水,防止泥沙淤积堵塞管网工程和灌水器; c)结合取水工程形式、水位条件和含沙量特征综合确定水源供水能力及供水过程线,取水总量不 应大于已分配的允许取水量。

4.3.2从已建水源工程或输配水系统取水的微灌

a) 应复核工程原设计的供水能力及供水过程线; b) )考虑取水工程现状运行工况,现状工况供水能力低于设计工况的,应依据现状工况测算水源工 程供水能力; c)应分析输配水系统淤积导致输水能力下降的影响程度,确定水源的供水能力。 4.3.3调蓄池工程或沉沙池工程应进行泥沙平衡计算,提出泥沙处置利用方案。 4.3.4微灌工程规模与调蓄沉沙池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微灌工程设计引水流量应不高于水源供水能力; b)在微灌水源工程中有调蓄沉沙池且调蓄库容、工程设计引水流量已定,设计灌溉面积可按下 列公式确定:

DB 14/T27092023

式中:A一设计灌溉面积(hm"); V一调蓄沉沙池调蓄库容(m); K一轮灌周期内的复蓄系数; T一设计灌水周期(d); T一第i种作物设计灌水周期(d); Eei一第i种作物的设计耗水强度(mm/d); a一第i种作物的面积占比(%); m一微灌工程灌溉的作物种类; ta一设计日供水小时数(h/d); Qs一设计引水流量(m/h); nt一田间水利用系数,取值参考表1; g一管道水利用系数,取值参考表1; no一蓄水利用系数,取值参考表1; 标准公开 f一冲沙水系数,应根据试验资料确定,若无试验资料,取值范围宜为0.02~0.05,系数取值随 水源枢纽进水含沙量增大而增大; c)在灌溉面积已定,需要修建调蓄沉沙池时,应设定不同引水流量方案,依据公式(3)进行试 算,并进行方案比选,合理确定调蓄沉沙池调蓄库容和设计引水流量,

供水流量稳定且不需调蓄水量时,灌溉面积可

在灌溉面积已定且不需调蓄水量时,需要的供水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4.3.5 2 调蓄沉沙池设计净库容计算应符合以下规定: a 设计净库容为调蓄库容,设计净库、蒸发渗漏量、死库容的总和为总库容。 b)死库容应根据泵站吸水管直径、淹没深度、吸水管进口距池底的安全深度、淤积深度等参数 计算; 一 淤积深度应根据引水含沙量、调蓄沉沙池设计处理含沙量、设计引水流量、设计清淤年限等 参数计算。

4.4.1微灌水质应符合GB5084的有关规定

灌水器应根据水质情况分析评价其堵塞的可能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水质做相应处理。引黄

灌灌水器堵塞评价可按表4执行

灌灌水器堵塞评价可按表4执行。

DB 14/T 27092023

表4灌水器堵塞风险评价表

4.4.3微灌泥沙处理工程出水水质指标应符合低堵塞风险程度要求,设计处理后含沙量不宣大于 kg/m,且设计处理后最小粒径不宜大于75umm

4.5.1水源工程。从河道直接取水的水源工程应在河床较稳定的位置设置取水口 从渠道或管道直接 取水的水源工程应结合已建分水工程或在非淤积段设置取水口。 4.5.2调蓄沉沙池。容积≥50000m”,采用调蓄与沉沙相结合的布置形式: 容积<50000m,宜采用调 蓄与沉沙分开的布置形式, 4.5.3微灌首部。应选用水肥一体化设备,配备两级以上泥沙处理设施或工程,取水泵站宜考虑减沙 措施。 4.5.4管网工程。应考虑防淤措施,有利于防止管道泥沙淤积。

4.6.1应根据水源、地形、土壤、气象、作物品 种植方式、社会经济、生产管理水平等因素选择 微灌方式。 4.6.2滴灌适用于行播作物、果树等, 4.6.3涌泉灌适用于果树、绿化乔灌木等耗水量较高的灌溉对象。 4.6.4微喷适用于低矮平播作物或具有农田小气候调节需求的作物。

4.6.2滴灌适用于行播作物、果树等

5.1.1工程布局应有利于防止泥沙淤积鹅庄河生态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引黄微灌系统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年限。 5.1.2所选的工程设施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2.1取水设施应保证水源稳定、水流平缓、减少泥沙,并配置拦污及清污设施设备。 5.2.2 应修建进水闸(阀),进水闸宜采用叠梁闸,减少取水时挟带的泥沙量。 5.2.3 调蓄沉沙池地势较高时需修建提水设施并采取减沙措施,工程设计应符合GB/T50265的有关规 定

3.1 调蓄沉沙池设计应符合SL/T269的有关规定。 3.2冲洗式沉沙池、连续冲洗式沉沙池、机械清淤式沉沙池宜与调蓄池一体化设计,提高沉沙 效果,降低占地面积

冬季低温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案DB 14/T27092023

5.3.3机械清淤式沉沙池应符合以下规定

a 1 平面布置形式 1)宜采用长方形,水池长度须经计算确定,宜≥100m,可随设计沉降泥沙粒径增大而减小; 2)池内水深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地基处理要求比选确定,宜为4m~9m。 b) 1 水力设计应参考SL/T269的有关规定。 C) 1 防渗结构 1)池底和边坡防渗结构组合和主要材料参数按表5设计; 2)容积<50000㎡?蓄水池或短期应用的蓄水池,宜采用直接铺膜的防渗形式,膜厚应不小于 1mm,幅宽宜为6m~8m,膜下要求为压实、平整、无尖锐物的实土。 d 内边坡系数 1)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边坡稳定计算确定; 2) 内边坡系数宜参考表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