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10041-2018 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

TB 10041-2018 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B 10041-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72M
标准类别:铁路运输标准
资源ID:198569
下载资源

TB 10041-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 10041-2018 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

E.0.1主要水文地质的解译标志可按表E.0.1确宁

E.0.1王要水文地质的解译标志可按表E.0.1确定

附录E主要水文地质的解译标志

RB/T 034-2020 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表E.0.1主要水文地质的解译标志

附录G外业调查验证记录表

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 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

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问题以 及在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不具备与正文同 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定的参考。 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

1.0.1本条规定了制定本规程的目的。一方面,自20世纪60年 代以来,遥感技术在中国铁路建设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长 大干线铁路、高速铁路的方案复杂地区,需要进行大面积工程地质 选线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艰险山区,以及特大桥、特长隧道 和大型枢纽工程的选址中,遥感技术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 面,近年来,遥感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已经 在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 验。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要 求,保证勘察质量,更好地发挥遥感技术在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 宏观、动态作用。 1.0.2本条规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遥感技术应用于新建与 改建铁路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可以有效提高地质勘察的效率和 质量。 对于既有铁路,尤其是位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铁路 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严重影响 行车安全。利用遥感技术开展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调查,可以有 效提高工作效率,并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具有良好效果。例如利用

1.0.2本条规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遥感技木应用于新建与 改建铁路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可以有效提高地质勘察的效率和 质量,

对于既有铁路,尤其是位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铁路, 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严重影响 行车安全。利用遥感技术开展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调查,可以有 效提高工作效率,并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具有良好效果。例如利用 遥威技术可以对铁路沿线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解译;利

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可以对铁路有影响的地 面沉降区域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地面沉降状态;利用多时 相的遥感图像,可以对铁路沿线潜在的、危及行车安全的不稳定边 坡、危岩、落石、崩塌等进行动态分析,及时掌握沿线自然环境的变 化情况和边坡的破坏程度,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工程防护措施 1.0.3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是铁路工程地质综合勘察的重要组成 部分。遥感技术具有广域性、多源性、动态性的特点,可以宏观、全 面、动态地获取某一区域的地质信息。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 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宏观、动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 响,遥感图像所反映的地质体信息与真实的地质体存在一定的差 别,对于地表以下的地质信息,遥感技术也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获 取或进行推测。因此,在使用遥感技术的过程中,应处理好遥感技 术与其他勘察技术的关系,做到密切配合,合理使用,相互印证,互 为补充。 1.0.4“多平台”遥感数据是指航天、航空、地面等不同平台获取 的遥感数据;“多波段”遥感数据包括紫外、可见光、红外、雷达,以 及多光谱、高光谱等遥感数据;“多时相”遥感数据是指不同时间获 取的同一区域的多期遥感数据。 3.0.1条文中所列的五类地区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各种地质信息丰富,地面调查或勘探 布置缺少宏观概念,各种地质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很难查明 而在遥感图像上各种地质信息一目了然,工程地质勘察采用遥感 支术可以很好地指导地面调查和勘探布置,使其更有针对性,从而 是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综合分析。 2对于地形复杂、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地面调查难以进行 地区,采用遥感技术可不受地形、环境、交通等条件的制约。例 扣,在裸露良好的陡峭分水岭地段,岩层产状一般较明显,可从遥 惑图像上直接测量获得

1.0.4“多平台”遥感数据是指航天、航空、地面等不同平台获取 的遥感数据;“多波段”遥感数据包括紫外、可见光、红外、雷达,以 及多光谱、高光谱等遥感数据;“多时相”遥感数据是指不同时间获 取的同一区域的多期遥感数据

3.0.1条文中所列的五类地区主要是其王以下原因

1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各种地质信息丰富,地面调查或勘探 布置缺少宏观概念,各种地质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很难查明、 而在遥感图像上各种地质信息一目了然,工程地质勘察采用遥感 技术可以很好地指导地面调查和勘探布置,使其更有针对性,从而 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综合分析。 2对于地形复杂、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地面调查难以进行 的地区,采用遥感技术可不受地形、环境、交通等条件的制约。例 如,在裸露良好的陡峭分水岭地段,岩层产状一般较明显,可从遥 感图像上直接测量获得。 3大江、大河地区一般均被第四系和水体覆盖很雅查明下

说明表3.0.5—1 常见的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数据源及适田范围

续说明表3.0.5—1

表3.0.52常见的雷达遥感数据及特

3.0.6遥感图像处理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处理方法有

和功能,图像处理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处理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 因此,对特定目标的解译,应根据遥感数据的特点、需要突出的地 质信息、目标物的特征等,选择恰当的图像处理方法。

3.0.7条文中“计算机辅助解译”是指利用计算机从遥

自目动提取或识别各类工程地质信息,比如采用相应的算法实现遥 感图像上水体的自动提取,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遥感图像上的线 性断层构造,以及岩溶漏斗、溶蚀洼地等封闭的负地形等。目前, 遥感信息的提取已不仅仅局限于常规的人工解译,遥感图像计算 机辅助识别、面向对象的遥感信息提取等技术已经成为当前遥感 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并在铁路工程地质遥感工作中得到应用,提 高了解译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 计算机对于遥感图像上各类工程地质信息的自动提取和识别,尚 未达到完全智能化的程度,解译成果仍需人工校核。为了有效提 高工作效率和解译的准确度,推动计算机辅助解译在铁路工程地 质遥感工作中的应用,本条规定工程地质遥感工作应以人工解译 为主,并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解逢

3.0.8目前,立体解译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龙

对于山区的不良地质,立体解译可以直观地、多角度地观察地表, 地形等信息,具有良好的解译效果。因此,对于能构成立体像对的 遥感数据,应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有关仪器进行立体解译。必要时, 还可以搜集或利用遥感数据制作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线划 地形图(DLG)、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栅格地图(DRG)等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开展工程地质遥感解译。上述基础地理 信息数字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1)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直观地反映地形和地物。 (2)各类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维护方便快捷,对于特定区域的 遥感图像或其他信息可以实现快速查找和更新。 (3)可以根据需要将各种要素进行不同组合,得到不同用途的 专题信息,还可以对遥感图像进行拼接、变换比例尺等。 (4)借助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各种要素的计算、统计、汇总和叠 加等,为综合分析创造了条件。

3.0.9由于遥感数据本身的局限性,有此地质现象可能在遥咸区

像上显示假象,造成错解或遗漏。因此.应对初步解译成

4.1.1为提高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工程地质遥感工作宜选择多 平台、多波段、多时相遥感数据。 2不同地质体有不同的波谱特征,同一地质体在不同光谱段 的辐射能量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作为工程地质遥感解译的重 要依据。多光谱或高光谱遥感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得更 丰富的地质信息,同时也为地物的识别和分类,以及地层岩性(岩 组)和水文地质的解译提供了可能。不同波段遥感数据在工程地 质遥咸解译方面的适用性可参照说明表4.1.1。

常见的多光谱数据在工程地质遥感

上趋于一般化,很难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因此,在数据处理前, 有必要根据解译目的和遥感数据的特点开展测试和对比分析,制 定遥感数据处理方案

4.2.2本条规定了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工作中应根店动

4.2.3辐射校正是指消除图像数据中依附在猫别

失真的过程。应根据应用需求或处理方法的要求确定定否进行 射校正。

4.2.4几何校正是指消除或改1

几何粗校正和几何精校正。几何粗校正是针对引起畸变的原因进 行的校正。一般情况下,从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或商业机构获取 的遥感数据一般都经过了几何粗校正处理。本条规定的方法和要 求针对的是几何精校正。几何精校正是利用地面控制点进行的几 何校正,它是用一种数学模型来近似描述遥感数据(图像)的几何 畸变过程,并利用畸变的遥感图像与标准地图之间的一些对应点 (即控制点数据对)求得几何畸变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进行儿何 畸变的校正。儿何精校正不考虑畸变的具体形成原因,只考虑如 何利用畸变模型来校正遥感数据。 根据经验,地形起伏不大的平原或低缓丘陵区,一般采用多项 式校正:地形高差较大的山区,一般采用正射校正。

4.2.5图像配准是指将不同时相、不向波段、不问传您器以不

条件下获取的两幅或多幅遥感图像进行匹配、叠加的过程。通过 图像配准可以使不同数据间具有统一的地理坐标及像元空间分辨 率,有利于开展数据间的对比分析。工程地质遥感解译使用的多 源遥感数据均应进行图像配准。 本条还规定了图像配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 对于同一传感器获取的不同波段的数据,地理范围、几何形变、噪 声等方面都是相同的,因此只需以其中一个波段作为参考,对另一

波段进行儿何校正即可;若待配准数据的坐标信息严重失真,宜对 基准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后,再进行配准。 根据经验,配准后两幅遥感图像的匹配误差,平原和丘陵区 般不超过1个像元,山区可适当放宽至1.5个像元,即可满足工程 地质遥感解译要求

4.2.6图像增强是通过改变原图像的结构关系空出特定日标

并对融合效果进行评价。 图像融合评价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从工程地质遥感解 泽角度,主观评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融合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否得到显著提高,多光谱特征 是否被充分保持。 (2)目标地质体的显示效果是否得到明显改善。 (3)地质体边缘轮廓是否因彩色而更加突出,岩石、构造纹理 是否更加清晰。 (4)原始图像中的噪声是否得到有效抑制。 主观评价快速、直观,但要求评价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由 于人的主观差异性较大,可能使评价结果产生较大偏差。因此,有必 要借助数学工具对融合效果进行定量的评价,即客观评价。从信息理 论和图像处理的角度,可以通过以下4个指标对融合效果进行评价: (1)熵。 根据Shannon信息论原理,摘的计算公式为:

VG=1> V△rf?(α,y)+Ayf?(r,y)

(说明4.2.7—2)

式中 Arf(,y)yf(,y)——像元(ij)在,y方向上的 阶差分。

VG越大,表示图像的层次越多,图像越清晰。 (3)方差。 方差在图像的描述上表示偏离均值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说明 4. 2. 73

越大,表示图像的灰度偏离均值越大,对比度越大;?越小 表示图像的灰度偏离均值越小,对比度越小。 (4)偏差。 偏差反映了融合图像与原始图像在光谱信息上的偏离程度, 计算公式为:

【说明4.2.74】

式中R(ij),F(i,j)一融合图像和原始图像的像元值。 D值越小,表示融合图像保留原始图像光谱信息的效果越好。 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角度不同,又密切联系,实际工作中应 以得到最佳的解译效果为目标,选择适宜的图像融合方法。 4.2.9本条规定了图像镶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图像镶嵌 是将两幅或多幅遥感图像拼接在一起,构成一幅整体图像的过 程。当工作区涉及两幅或多幅遥感图像时,需要进行图像镶嵌 处理。 1不同时相或成像条件存在差异的遥感数据,由于数据获取 时的辐射水平不同,图像的色差一般较大,为了消除或减少这种图 像间的色差,应进行匀色处理。匀色处理是通过对图像均值和方 差的调整,使图像间的色彩分布趋于一致,从而达到消除图像色差 的目的。具体做法:首先分别求出两幅遥感图像重叠区的均值和 方差,然后以其中一幅作为参考,对另一幅进行变换,使其均值和 方差同参考图像一致。

2重叠区内镶嵌拼接线的选择很重要,应选择曲线或折现, 并以图像色彩变化较小处作为镶嵌拼接线位置,避免拼接线切过 线性目标。为进一步提高遥感图像镶嵌的质量,可在镶嵌拼接线 两侧进行“羽化”处理。 3此款是对图像镶嵌处理视觉方面的质量要求。 4.2.10实际工作中,为开展多时相分析,可能会搜集到纸质或胶 片介质遥感图像。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比分析和综合解译,应对搜 集到的纸质或胶片介质遥感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分辨率设置是 数字化扫描的一个重要环节,既不能定得太高,造成数据的穴余 也不能定得太低,造成拍摄信息损失过大。因此,扫描分辨率应根 据遥感图像的比例尺和解译目的确定。

3此款是对图像镶嵌处理视觉方面的质量要求。 4.2.10实际工作中,为开展多时相分析,可能会搜集到纸质或胶 片介质遥感图像。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比分析和综合解译,应对搜 集到的纸质或胶片介质遥感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分辨率设置是 数字化扫描的一个重要环节,既不能定得太高,造成数据的余, 也不能定得太低,造成拍摄信息损失过大。因此,扫描分辨率应根 据遥感图像的比例尺和解译目的确定。 5.1.2搜集资料包括工程设计资料、遥感数据资料、地形资料、地 质资料和其他资料五大类。工程设计资料用于确定工作范围,制 定遥感工作计划;遥感数据资料是开展工程地质遥感工作的基础 资料,应重点搜集;地形、地质和其他资料主要用于辅助工程地质 遥感解译,如地形资料可用于辅助地貌、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的解 译,地质资料可用于辅助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组)的解译。 5.1.3航天遥感数据的传感器参数包括:传感器类型、波段和波 长信息、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及其他特征参数等;成像参数包 托十品高产色热道高度大阳倾鱼卫星倾角重复周期等

5.1.2搜集资料包括工程设计资料、遥感数据资料、地形资科

质资料和其他资料五大类。工程设计资料用于确定工作范围,制 定遥感工作计划;遥感数据资料是开展工程地质遥感工作的基础 资料,应重点搜集;地形、地质和其他资料主要用于辅助工程地质 遥感解译,如地形资料可用于辅助地貌、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的解 逢.地质资料可用于辅助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组)的解译。

5.1.3航天遥感数据的传感器参数包括:传感器类型、波段和波

航空遥感数据的航摄仪或其他传感器的参数包括:仪器型号、 焦距、相幅、航摄比例尺、扫描分辨率、光谱分辨率、验校文件以及 其他特征参数等航空遥感平台参数包括:飞行高度、航区号、航带 布置情况、航向重叠度、旁向重叠度、导航方式以及飞行时间等;文 字说明包括航空遥感情况说明及数据资料验收报告等。

5.1.4遥感数据是开展工程地质遥感工作的重要基础资

数据质量的好坏以及是否齐全,直接影响解译效果。条文中规定 的检查内容为衡量遥感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数据质量的好坏以及是否齐全,直接影响解译效果。条文中为

5.1.5实际工作中,搜集到的遥感数据经常会有缺少参数、文子

信息内容不齐全或有质量问题等情况,这时应进行补充搜集或重 新获取,以满足工程地质遥感解译要求。 5.2.1解译前,先结合线路方案、工作区工程地质特点及重点工 程等,开展必要的遥感图像调绘工作。调绘内容和详细程度可视 具体情况而定,如在居民密集的平原地区,可只调绘重要的居民 点;在交通困难地区,道路调绘有利于外业调查验证的开展;在岩 溶地区,水系和山脊线的调绘有利于对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补给、 径流、排泄进行分析。通过遥感图像调绘,确定解译范围和重点解 译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工作区工程地质特点及可解译程 度,明确工程地质分区的原则、地层解译划分的深度、区域解译标 志的内容等解译原则和要求,以确保解译成果的统一。建立初步 解译标志时,要结合工作区工程地质特点,详细研究各种资料,选 择各类地物或地质现象中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稳定性的图像特 征作为初步解译标志。当工作区解译标志复杂、可解译程度较差 时,可到现场重点踏勘,以便解译工作的顺利进行。 基岩和地质构造的可解译程度划分,可按说明表5.2.1确定

域地质构造的解译。然后,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进行小型 地质构造的解译以及具体位置的细化。另外,还可以将遥感图 像与数字高程模型(DEM)叠加,实现对地质构造的立体解译。 说明图5.2.3一1为一断层构造的立体解译。通过多角度的立 体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断层两侧的地貌单元有明显差异,并有 长距离阶地的错断;山前洪积扇的前缘整体被切成直线,坡面冲 刷形成的一系列小型洪积扇沿断层呈线状排列,断层的解译标 志明显。

说明图5.2.31 断层构造的立体解译

5对于不良地质的解译,可采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与数字高 程模型(DEM)相结合的遥感解译工作方案,还可以利用多期遥感 图像对不良地质进行动态分析。高空间分辨率遥感适合风沙、岩 溶、人为坑洞、水库岸等不良地质的解译;遥感图像与数字高程 模型(DEM)叠加的立体解译适合滑坡、泥石流等具有空间立体特 征的不良地质的解译。 以滑坡解译为例,滑坡在遥感图像上一般呈簸箕形、舌形、梨 形等平面形态,但一些滑坡仅从平面遥感图像上难以判断,或者由 于其形态不明显而不易确定。将遥感图像与数字高程模型 (DEM)叠加,对地形地貌进行虚拟再现,不仅可以从形态上进行 识别,而且能够从地貌特征及空间多角度进行综合解译,从而提高

滑坡解译的准确度。说明图5.2.3一2为一处黄土滑坡的立体解 译。通过多角度的立体观察,滑坡后缘近似垂直的陡坎(滑坡壁) 清晰可见,坡体平面呈簸箕形,坡面粗糙,前缘还有小型塌,滑坡 的解译标志明显

6对于水文地质的解译,可采用多光谱遥感与高空间分辨率 遥感相结合的遥感解译工作方案。利用多光谱遥感可以进行大范 围水文地质信息的解译;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可以对局部的井、 泉、湿地及地下水溢出带等信息进行解译。遥感数据处理所采用 的波段组合方式、图像增强方法应突出水体信息。 7对于地表及地质体形变的解译,可采用雷达遥感与精密测 量技术相结合的遥感解译工作方案,还可以利用多期遥感图像进 行多时相分析,掌握冰川、风沙、滑坡、泥石流等的动态变形特征和 发展趋势。地表及地质体形变包括两类,一是抽取地下水和地下 采空引起的地表形变;二是冰川、风沙、滑坡、泥石流等的形变。近 年来发展起来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为大范围变 形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并在抽取地下水和地下采空引起的 地表形变监测中得到了应用。InSAR技术与传统大地测量技术 相比具有其自身优势,见说明表5.2.3。

说明表5.2.3InSAR技术与传统大地测量技术对比

遥感解译方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成果资料的相互验证,从而更 全面地掌握地表及地质体的形变信息。 5.2.12本条规定了初步解译应提交的成果内容。初步解译图主 要是为了便于外业调查验证使用,可以用遥感图像或地形图作底 图,内容包括线路方案、重要工点信息、道路、地名以及各种解译成 果等。说明书的内容包括项目(工程)概况、工作区工程地质特点、 遥感工作内容、技术路线、数据处理、解译标志的建立、各方案工程 地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外业调查验证工作建议等。 5.3.2由于遥感数据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和多 变性,初步解译成果须经外业调查验证才能最终确定。外业调查 验证的重点应包括条文中所列的五部分内容。 5.3.3外业调查验证宜做到谁解译,谁验证。当验证人员与解译

5.2.12本条规定了初步解译应提交的成果内容。初步解译图主

要是为了便于外业调查验证使用,可以用遥感图像或地形图作底 图,内容包括线路方案、重要工点信息、道路、地名以及各种解译成 果等。说明书的内容包括项目(工程)概况、工作区工程地质特点、 遥感工作内容、技术路线、数据处理、解译标志的建立、各方案工程 地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外业调查验证工作建议等

5.3.2由于遥感数据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和名

变性,初步解译成果须经外业调查验证才能最终确定。外业调查 验证的重点应包括条文中所列的五部分内容

5.3.3外业调查验证宜做到谁解译谁验证。当验证人员与解译

人员不是同一人时,应统一对图像解译与现场验证的认识。外业 调查验证前应根据勘察要求和目的,制定外业调查验证计划,并提 前准备好调查路线图、外业调查验证记录表等资料。外业调查验

5.3.4外业验证点应根据外业调查验证工作的重点米设定。里

要的解译标志、对工程有影响和有疑问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遥感 图像上显示不清晰或重要的地质界线、解译结果与现有资料有矛 盾的地质问题等,均需要布设验证点。验证点的数量应以满足验 证内容的需要为目的,不宜做硬性规定。验证点的位置应结合地 质体或地质现象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条件来确定,并在遥感图像或 地形图上做标记

置的地质问题等,均需要布设验证点。验证点的数量应以满足验 证内容的需要为目的,不宜做硬性规定。验证点的位置应结合地 质体或地质现象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条件来确定,并在遥感图像或 地形图上做标记。 5.3.5钻探、物探等资料可以作为遥感解译成果的验证依据。如 对于断层构造,钻探、物探等勘察资料能够如实地反映断层走向两 侧地层层位的变化以及破碎带的分布等信息,可以作为断层构造 解译的验证依据。 5.4.4目前,工程地质遥感工作提交的各类成果资料,都是基于 工程地质遥感专题数据制作的。利用GIS技术建立某个项目的工 程地质遥感专题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各类工程地质遥感工作 成果资料,是目前铁路工程地质遥感工作的主要内容。为了促进 GIS技术在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本条规定工程地质遥感 工作应结合工程地质遥感专题数据,制作并提交各类成果资料。

质体或地质现象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条件来确定,并在遥感图像或 地形图上做标记。 5.3.5钻探、物探等资料可以作为遥感解译成果的验证依据。如 对于断层构造,钻探、物探等勘察资料能够如实地反映断层走向两 侧地层层位的变化以及破碎带的分布等信息,可以作为断层构造 解译的验证依据。

5.3.5钻探、物探等资料可以作为遥感解译成果的验证依据。如

对于断层构造,钻探、物探等勘察资料能够如实地反映断层走向两 侧地层层位的变化以及破碎带的分布等信息,可以作为断层构造 解译的验证依据

工程地质遥感专题数据制作的。利用GIS技术建立某个项目的工 程地质遥感专题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各类工程地质遥感工作 成果资料,是目前铁路工程地质遥感工作的主要内容。为了促进 GIS技术在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本条规定工程地质遥感 工作应结合工程地质遥感专题数据,制作并提交各类成果资料。 工程地质遥感专题数据是按照通用格式存储的遥感数据和工 程地质遥感解译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处理后的各类遥感数据。 (2)搜集或制作的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3)搜集的各类地形、地质信息。 (4)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成果,包括工程地质分区、地貌分区、地

质构造、地层岩性(岩组)、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等内容。 另外,基于GIS数据标准的工程地质遥感专题数据应随着工 作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完善

5.4.5目前,利用GIS技术建立某个项且的工程地质勘察信自

(包括各个阶段开展的遥感解译、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原位 测试、室内试验等各类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数据库,已经成为当 前铁路建设项目工程地质勘察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工程地质遥感专题数据作为项目工程地质勘察信息数据库中 的一部分,为了便于数据的存储、交换和管理,有必要对其格式进行 规定。目前,在遥感应用领域,矢量数据较常用的格式有:*.shp *.dwg等;栅格或网格数据较常用的格式有:*.tif、*.img等, 为了便于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工程地质遥感专题数据应采 用通用的GIS格式,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 基本规定》GB21139和《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的 规定。

本灰视见方面对工程地质遥感专题数据中以图像形式

6.1.2应根据勘察要求和目的搜集适宜的遥感数据。遥感数据 的类型、覆盖范围、空间分辨率(或比例尺)和质量应能满足各阶段 工程地质遥感解译要求。

足现行《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对铁路勘察各阶段工 程地质测绘范围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从宏观角度研究区域构造格 架、区域性大断层、冰川、泥石流等的需要TFSI 060-2021 甲基乙烯基硅氧烷混合环体,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宏 观指导作用

6.1.6踏勘阶段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解译填图.编制的工程地

质遥感解译图与地面调查成图相比,具有质量高、速度快、图幅宽 等优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线路方案有影响的大型 不良地质、断层破碎带等,均可快速、准确地反映到地形图上可为

方案比选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从而提高方案比选的质量。

6.2.1由于遥感技术获取的是宏观的地表地质信息,具有一定的 局限性。因此,初测阶段应开展外业调查验证与复核解译,并提交 解译成果。

YY/T 1807-2022 牙科学 修复用金属材料中主要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 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法(半定量法)6.2.5本条对初测阶段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成果应包括的内容

1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报告是在工程地质遥感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解译成果编制的,可作为编制全线工程地质察报告的重要 素材。编写时,应与工程地质调绘、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 验等成果资料综合考虑,尽可能取得统一认识。如有不同看法,仍 应保留遥感工作的意见。 2全线工程地质遥感解译图可作为编制全线工程地质图的 基础资料,应以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成果为主,结合工程地质调绘、 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成果综合分析进行编制。 3利用GIS技术可以将遥感数据、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成果及 其他勘察成果集于一体,利用计算机可以直观地展示地质构造、不 良地质、特殊岩土等各类地质信息与工程(或方案)的空间位置关 系,从而为工程地质选线及工程设计提供直观的地质依据。考虑 到目前GIS技术在各单位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方面的应用实际,以 及工程地质遥感工作本身的特点,本款规定对于重大工程及地质 复杂地段的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成果,应体现地层岩性(岩组)、地质 构造、不良地质等地质信息与工程(或方案)的空间位置关系。 4利用工程地质遥感解译成果可以制作各种专题图。专题 图可根据勘察要求和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制作。 6.3.1定测阶段的工程地质遥感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 结合之前开展的遥感解译、工程地质调绘、物探、钻探、原位测试、 室内试验等成果资料,对重点地段的遥感解译成果进行检查和评 价,通过综合分析,进一步深化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二是对工程影 响较大的地质复杂工点进行最终解译。

效率,取得了良好效果。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是对物距不大于3001 的目标物进行摄影测量,通过图像处理和摄影测量处理,获取目标 物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的技术。该技术具有快速获取目标物大 量几何和物理信息、动态目标测量、非接触性等特点,可应用于边 坡工程监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又称“实景复制技术”,是利用激光 测距的原理,通过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获取被测目标物表面大 量、密集点的三维坐标、反射率和纹理等信息,快速建立目标物表 面三维影像模型的技术。该技术具有快速性、非接触性、高密度、 高精度、数字化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遥感解译、变形监 测、工程测量、断面和体积测量等领域。对于地质复杂、地形陡峻 的斜坡地段,施工阶段有条件时可充分利用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 平扫热等技术开展工程地质遥感解译工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