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037-TB10304-2009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15.4.12对盾构设备进行维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盾构及后配套设备的保养和检修工作应在机器停止操作时进行; 2液压系统进行维修作业前,必须关闭相关阀门并降压,必须防止液压油缸的缩 回和液压电动机的意外运转: 3电气系统维修前,必须将系统关闭,并防止意外重启; 4对空气和供水系统进行维修作业时,应关闭相应阀门并降压; 5在刀盘、拼装机等旋转设备部件区域进行维修作业前,设备必须停止运转; 6现场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备,使用明火、电焊进行维修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控 附近不应有可燃物;当不能避开可燃物时,必须使用阻燃物覆盖。 15.4.13盾构掘进作业应按表15.4.13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表。对检查中发 现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按表2.1.5签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跟踪验证。
表15.4.13盾构掘进作业安全检查表
15.5管片制作及拼装
15.5.1管片制作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在预制场内使用行车转运管片,吊具应安全可 靠,管片应放置稳当。 15.5.2管片贮存场地必须坚实平整。每层管片之间应正确设置垫木,堆码高度应经计 算确定,防止管片倒塌。 15.5.3管片拼装中,应指定专门的拼装作业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对拼装作业进行全程 监控,确保拼装安全。 15.5.4管片拼装时,举重臂与管片连接必须使用专用保险销子并拧紧,管片拼装和吊 运范围内不得有人和障碍物。每块管片拼装完成后,相应区域的千斤顶应及时伸出固 定管片。 15.5.5管片制作及拼装作业应按表15.5.5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表。对检查 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按表2.1.5签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跟踪验证。
15.5.5管片制作及拼装作业应按表15.5.5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表。对检 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DB31 757-2020 工业气体空分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pdf,应按表2.1.5签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跟踪验证
15.5.5 管片制作及拼装作业安全检查
15.6.1盾构到达前应拆除洞门围护结构,拆除前应确认接收工作并端头地基加固与 水效果良好,拆除时应控制凿除深度 15.6.2盾构到达前,必须在洞口安装密封装置,并确保密封止水效果
15.6.3盾构距到达接收工作井15m内,应调整掘进速度、开挖压力等参数,减少推 力、降低推进速度和刀盘转速,控制出土量并监视土仓内压力。 15.6.4隧道贯通前10环管片应设置管片纵向拉紧装置。贯通后,应快速顶推并迅速 拼装管片。 15.6.5隧道贯通前10环管片应加强同步注浆和即时注浆,盾尾通过洞口后,应及时 密封管片环与洞门间隙,确保密封止水效果。 15.6.6盾构接收作业应按表15.6.6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表。对检查中发现 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按表2.1.5签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跟踪验证。
5.6.6 盾构接收作业安全检查表
15.7.1盾构过站、调头及解体时应确保过站、调头的托架或小车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15.7.2盾构过站、调头应由专人指挥,专人观察盾构转向或移动状态。应控制好盾构 调头速度,并随时观察托架或小车是否有变形、焊缝开裂等情况。 15.7.3在举升盾构机前,应保证液压干斤顶可靠,干斤顶举升应保持同步,举升平稳 15.7.4牵引平移盾构应缓慢平稳,工作范围严禁人员进入,钢丝绳应安全可靠。 15.7.5盾构解体前,必须关闭各个系统,并对液压空气和供水系统释放压力, 15.7.6盾构解体时,各个部件应支撑牢固。高处作业应有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
15.7.7盾构过站、调头及解体作业应按表15.7.7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表。 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按表2.1.5签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跟 踪验证,
表15.7.7盾构过站、调头及解体作业安全检查表
15.8洞门、联络通道施工
水性能。 15.8.2联络通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必须对联络通道开挖范围及上方地层进行有效的加固。 2拆除联络通道交叉口管片前,必须对管片壁后土体和联络通道处管片进行加 固。 3隧道内施工平台在断面布置上应与机车运输系统保持必要安全间距,严禁发生 交又。 4联络通道的施工应按本规程第5章和第7章的规定执行。 15.8.3洞门、联络通道施工作业应按表15.8.3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表。对
15.8.2联络通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按表2.1.5签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跟踪 验证。
15.8.3 洞门、联络通道作业安全检查表
15.9 特殊地段施工
15.9.1盾构在特殊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条件下掘进时,应制定完善的监控量测方案 加密监控量测点和提高量测频率,并应根据反馈的监控量测结果及时调整掘进参数。 15.9.2盾构在浅覆土地段掘进前,应根据地质、水文条件与施工环境等判定其对环境 的安全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地基加固、设置抗浮板或加盖板等处理措施。 15.9.3相邻净距小的隧道施工前,应采取加固隧道间土体、对先建隧道管片壁后注浆、 先建隧道内支设钢支撑等辅助措施,控制地层和隧道结构变形。后建隧道施工时,应 控制掘进速度、土仓压力、出渣量、注浆压力等,减少对先建隧道的影响。 15.9.4小半经曲线段隧道施工时,应制定防止盾构后配套台车和编组列车脱轨或倾覆 的措施。 15.9.5盾构下穿或近距离通过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该地段进行详细调查并评估施工对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安全的影 响; 2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受盾构掘进影响的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地基或基 础进行加固处理:
3应控制掘进参数,减少施工对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影响; 4应加强既有建(构)筑物的沉降、倾斜观测。当发现有沉降、倾斜趋势时, 应及时加固处理。 15.9.6大坡度地段施工时,机车和盾构后配套台车必须制定防溜措施。 15.9.7江河地段盾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详细查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和河床状况,设定适当的开挖面压力,加 强开挖面管理与掘进参数控制,防止冒浆和地层塌; 2应采用快凝早强注浆材料,加强壁后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 3下穿江河前,应对盾构密封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处理; 4长距离下穿江河时,应根据地层条件预测刀具和盾尾密封的磨损,制定更换方 深; 5应采取措施防止对堤岸的影响。 15.9.8盾构特殊地段作业应按表15.9.8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表。对检查中 发现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按表2.1.5签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跟踪验证
15.10.1盾构施工运输应制定安全操作规程,运输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并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持证上岗。 15.10.2机车应经特种设备检测机构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5.10.3皮带输送机机架应坚固,平、正、直。启动皮带输送机前,应发出声光警示 空载启动后,应检查各部位的运转和皮带的松弛度,如无异常,在达到额定转速后, 方可均匀装料。应设专人检查皮带的跑偏情况并及时调整。 15.10.4机车行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机车必须有完整的安全装置,司机在开车前必须检查连接器、制动器及部件的 完好性; 2机车行驶速度不得大于10km/h;经过转弯处或接近叉道时,应限速5km/h; 在靠近工作面100m距离内应限速3km/h,并打铃警示;车尾接近盾构机台车时,限 速3km/h并减速慢行;下坡时应带制动; 3机车在启动和行驶过程中,必须启动警铃、电喇叭等警示装置。同时,应注意 机车行驶中的动态; 4开车前应前后检查,各类物件必须放置稳妥,捆绑安全,运输不得超载、超宽 和超长; 5轨道养护应有专人负责。轨道必须平顺,钢轨与轨枕间必须固定牢靠,;轨枕 和轨距拉杆必须符合安装规定。 15.10.5工作竖并内必须规定垂直运输的作业范围,在该范围内严禁任何非作业人员 进入。 15.10.6钢丝绳、吊带等吊具应定期检查、更换。 15.10.7盾构施工运输还应满足本规程第6章有关规定的要求。 15.10.8盾构施工运输作业应按表15.10.8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表。对检查 中发现的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应按表2.1.5签发整改通知单,限期整改,并跟踪验证。
表15.10.8 盾构施工运输作业安全检查表
全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或应急预案。 1对瓦斯隧道、有突涌水风险的隧道,必须进行瓦斯防爆、防突及防突涌水的专 项设计,制定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 2对隧道内火灾、塌等风险,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3对其他自然灾害(大雨、强风、雪、雷、地震和海啸)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风 险,应制定应急处理措施。 16.1.2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简述工程概况; 2预测、辨识和评估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对内、外部造成破坏的可能性 支严重程度: 3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 4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和协调; 5应急救援资源配置要求; 6建立分级响应机制; 7制定具体详细的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应急 措施。 16.1.3参建各方必须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及预警、指挥系统,指定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 员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工作。 16.1.4应与附近医院、消防队,临近施工队伍及其他救援组织建立正式的互助协议 并做好相应的安排,确保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16.1.5隧道施工中必须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和设备器材,并设专人管理,对配备的应 急救援机械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洗消毒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 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应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和 设备能随时投入使用。 16.1.6隧道施工必须事先规划逃生路线,并在隧道适当位置设置避难、急救场所,避 难处应准备足够数量的逃生设备、救护器械和生活保障品等。
16.2.1当隧道施工中发生险情时,应迅速作出判断,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并按响应 级别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同时根据下列各项要求,迅速开展事故的侦测、警戒、疏散、 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1值班人员和安全负责人应立即通过警报装置通知隧道内所有作业人员紧急撤 离; 2现场最高管理者应负责指挥疏散撤离,各级调度人员应坚守岗位,保持通信畅 通,及时反馈人员撤离及险情出现情况等信息; 3应及时上报地方政府或相关救助部门,请求紧急救援,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4现场应采取安全警戒线或隔离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灾害损 失的扩大: 5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收集事故物证,调查引发事故的具体原因和相关责任人; 6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工程处理措施,上报建设、设计、监理和相关单位,按 批复的方案对事故进行处理。 16.2.2隧道灾害事故处理和救援应按图16.2.2所示的工作程序进行
图16.2.2 隧道灾害事故处理和救援工作程序
进行临时处治,防止伤势恶化; 10应立即与当地医疗单位联系,将受伤人员就近转送医院治疗; 11事故调查及处理。 16.2.4隧道内发生突涌水险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1突然遇到大面积渗漏水时,应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至安全地点。同时应对出 水部位、水量大小、变化规律、水的浑浊程度等进行观测记录,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并上报监理; 2在爆破作业后突然发生特大涌水,当洞内设有防水闻门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启 动报警系统,关闭防水闸门,按既定的逃生路线进行洞内人员和机械设备的撤离,并 利用防水闸门处安设的大功率抽水机对突涌水段进行抽排水:当洞内未设防水闸门 时,作业人员应按既定的逃生路线立即撤出: 3在开挖作业过程中发生特大突涌水,开挖工作面人员应立即沿逃生路线迅速向 洞外或避难所撤离,同时启动报警系统,发出警报信号,迅速切断电源,启动应急照 明,当涌水量较大时,人员可利用事先准备的救生圈、皮划艇等进行逃生; 4及时上报相关单位; 5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急救 6突涌水保持稳定后,利用大功率抽水设备进行排水 7在涌水量及水压降低后进行机械设备的急救 8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突涌水进行封堵及事故处理。 16.2.5当隧道发生塌方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停止施工,作业人员全部撤出,同时清点施工人数 2必须按事故分级规定迅速向上级有关单位报告,并立即启动施工单位的应急预 案实施救援; 3组织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 4当隧道塌方造成人员被困时,参建各方必须在调查清楚塌方发生的部位、规模、 被困人员避难位置等具体情况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防止二次灾害发生 可选择从联络通道、隧道另一端、隧道侧面、洞顶等处快速开挖一个断面合适的小导 洞,将被困人员尽快救出; 5在开挖救援小导洞的同时,应利用高压风管等现有条件继续与洞内被困人员保
持联系,并向洞内供风、供氧、供应食物及药品等; 6被困人员救出后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7事故调查及处理。 16.2.6当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及时迅速启动报警系统; 2起火初期,当火势不大,未对人与环境造成较大威胁时,应运用平时培训演练 的技能,就近采用灭火器、水管等消防器材,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将火扑灭; 3当火势失去控制时,应判明方向,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组织作业人 员按逃生路线向洞外或附近避难所撤离: 4及时上报相关单位; 5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急救: 6事故调查及处理。 16.2.7在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施工时,应有计划地采取下列相应的措施: 1随时收集气象和地质资料; 2可能发生自然灾害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对施工现场进行警戒检查并采取防护 措施; 3在警报解除后,应确认无危险源方可进行作业: 4为防止大雨造成的灾害,隧道施工应注意下列事项: 1)当洞口地质地形可能因降雨引发泥石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2)机械设备应尽早向安全场所转移或进行拆除,防止水淹、倾倒; 3)可能发生漫水、沉陷或跨塌的地方,应进行加固处理,并设警示标志。 5在遇强风、暴风时,对各种大型机械应采取防止倾倒及滑跑措施,对临时设备 脚手架等应采取保护措施; 6在跨冬季作业时,为了防止雪灾,施工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施工设施不应设在可能发生雪崩的地点; 2)必须对相关道路和施工用地进行除雪,保护车辆及人员安全,防止临时设施 倒塌; 3)对道路、水路等,必须设置警示标志。 7为防止雷击造成的灾害,应设置雷电报警器和避雷针。当有雷击危险时,隧道
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2.1.1建设单位在隧道工程发包任务应结合承包单位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2.1.6安全培训作为安全生产管理的
项,对减少施工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根据国外隧道施工安全管 理的经验,外来人员进入隧道之前,必须由项目部组织对其进行15分钟左右的安全 培训,将进入隧道的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知识,隧道施工工程概况及施工进展等 情况告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1.9洞口设专人值班,随时掌握洞内施工人员情况,检查进出隧道人员防护用品的 正确使用,严禁违禁物品携带进洞。进洞人员一律穿戴具有明显标志的工装。动态管 理制度应对进出洞人员实行登记、监控管理。 2.1.11本条参照国外隧道施工安全规定,要求在洞内设置安全通道,安全通道距离参 考国外施工安全规程对洞内运输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7m的规定。在洞内所设安全通 道,要尽可能设置绳索、防护栏等划定界限,最好是与机械的走行区分开 2.1.15隧道开工前,需对设计文件开展详细核对,本节只要求在核对设计文件时,对 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的设计方案、地下管线、施工环境的预防措施、洞口位置及 弃渣场位置等涉及施工安全的设计文件提出进行重点核对。 2.2.2原《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对隧道作业场所照明度要求不小于30LX,国 外隧道施工作业场所的照明要求70LX。为改善隧道施工作业环境,确保作业场所的 充分照明,结合我国目前的施工条件,本规程规定作业场所照明度为50LX以上。 2.3.1参照《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第3.1.2条。 2.3.2~2.3.5参照《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第5.1.5一5.1.8条。 2.3.6参照《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第3.1.6条。 2.3.7~2.3.10参照《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第5.5.2条。 3.1.3洞口各项工程是指进洞之前需完成的洞口土石方及与其相连的洞门和挡护墙 洞口排水系统等。相邻工程指洞口附近与隧道施工互有影响的工程,如洞口附近的桥 涵及路基支挡建筑物等。故应通盘考虑、妥善安排,及早完成,以减少干扰,保证安 全。 3.1.4过去很多隧道为了争取早日进洞,洞口工程施工采用大爆破而发生边、仰坡剥 落、坠石、塌甚至滑坡,对隧道施工安全及建成后的行车安全造成较大威胁,故作 本条规定。
3.1.6紧临道路施工时可设挡墙、防护网、挡板防护等相应防护措施:爆破作业时应
严格按运营单位批准的天窗作业时间进行作业,同时还应搭设防护栏并安设双层防护 网,严防飞石击打既有线沿线设施。 3.1.7隧道施工周期较长,人员、机械进出洞频繁,为确保人员、机械进出洞安全及 避免与洞内施工干扰,影响工期而规定的本条。 3.2.1~3.2.3主要是为保证边、仰坡稳定,防止方,堵塞通道而规定的。 3.2.4按本条规定,如洞口位于稳定性差的地层,洞门施工在雨季,施工方法采用先 拱后墙法时,则开挖洞门端墙处的土石方,可先挖至起拱线,并做好必要的支护工程, 再控下部
不如在严寒季节前施工方便(在南方温暖地区可不需受此限制);洞口地质条件通 又都较复杂,特别是不良地质地段,在雨天进行洞口施工不易保证安全,故本条规 洞门应避开雨天和严寒季节施工。
3.4.2洞门牢固、稳定才能保证洞口安全,当洞门基底地质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时 则应加深或加宽或采取夯填碎石,打基桩或压浆等加固处理措施,或与勘察设计单 会同处置。
3.4.4主要是为保证雨水不浸入坡面土体以防仰、边坡失稳塌,危及洞口安全而 定
3.4.4主要是为保证雨水不浸入坡面土体以防仰、边坡失稳塌,危及
4.0.2超前地质预报是一种科学的施工管理手段,也是确保工程施工安全与质量的重 要环节,因此将它纳入现场施工组织,有利于施工科学化管理。在具体实施时,必须 做到地质预报在先,施工根据预报成果确定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的安全保障措施,应包括超前预报如何保障施工的安全措施、进行 预报中如何保障操作人员与仪器设备安全的措施等。 4.0.34.0.4超前地质预报应根据说明表4.0.3进行地质复杂程度分级和确定预报方 案。对地质复杂和较复杂的铁路隧道工程,应选择有专业资质的超前预报队伍承担。 因为他们无论从预报经验还是预报方法上都比较丰富与成熟,同时预报手段也较齐
全,对提高预报的准确率、保证施工安全有利。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按下表进行地质复杂程度分级,确定重点预报地段,并遵守 动态设计原则,根据实际预报中掌握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隧道区段的地质复杂程度 分级、预报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注:R.为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Gma为最大地应力(MPa)
由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尚无一种方法能解决所有的工程 也质预报问题的方法,同时预报环境受到的十扰因素太多,不同的物探方法对环境的 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求对位于区域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选用多种不同原理的方 法,并对测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达到相互补充和相互印证,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超前地质预报强调多种方法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这并非要求所有的隧道工程项 目都这样操作。对地质条件复杂和比较复杂的高风险隧道工程,为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避免预报盲区、杜绝灾害性事故的发生,根据地质复杂程度分级确定预报方法是非常 必要的,在常规性预报的基础上再进行精细预报,可提高预报的准确率;而对地质中 等复杂和简单的隧道工程可仅由施工单位采取一二种常规方法承担超前预防。 4.0.5进入隧道施工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并要求熟练掌握相关安全操作 规程,超前地质预报人员也不例外,在开展预报工作前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是十分必 要的。 4.0.7隧道通过煤系地层、金属和非金属矿区的采空区时,为防止透水淹井事故发生, 必须仔细查明废弃矿巷与隧道的空间关系,为进一步有效处理提供决策依据。施工中 可采取地质分析法、物探法、钻探法相结合进行综合预报,并要求采取精细预报,避 免预报盲区。 4.0.11对突(涌)水(泥)的高风险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钻孔预报是必须进行的项目 这一工作通常由施工单位自已完成,但在操作的过程中必须作好防突涌水(泥)预案, 防止超前钻孔过程中因揭露高压大流量地下水(泥)发生安全事故,要保证在逼近异 常带进行超前钻孔时,如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完全做到操作可控,并能进一步采取有 效措施处理。 在高压富水区实施超前钻孔时,为防止钻孔过程中揭穿高压水伤人,除在孔口牢 固设置安全装置外,还必须设置安全挡板,以防止突(涌)水(泥)发生时意外伤人, 同时规定除操作人员外的其它人员不得进入危险区且操作人员应工作在钻机的侧向。 超前钻孔过程中发现有顶钻现象,常是一种比较危险的信号,通常预示前方可能 有高压水(或压力瓦斯)存在,因此要作好钻孔过程记录,当发现该异常信号时必须 停止钻孔并立即报告,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4.0.12加深炮孔法预报是比较容易接受的钻探法预报,使用比较灵活且快速,其预报 面积较大,比较受欢迎,但严禁在炮孔的残孔内钻孔,防止存在盲炮而诱发安全事故。 4.0.13地震波反射法预报必须使用火工产品才能实现信号的采集,这就要求超前地质 预报实施单位应具备爆炸物品的使用资质,操作人员要持有爆破员证;当预报单位或 个人不具备资质时,必须与工程施工单位签定协议,由施工单位具备资质的爆破人员 协助完成该项工作,但爆炸物品的使用和管理必须统一由施工单位负责,使用必须遵
5.2.2在隧道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一般应采用台阶法或分部法开挖,但因各种原
5.2.2在隧道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一般应采用台阶法或分部法开挖,但因各种原
技术手段,并需控制循环进尺。 5.2.3在施工中,由全断面法转换成其它开挖方法,在施工组织、施工进度、施工效 率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施工单位往往抱有侥幸心里,结果造成隧道塌方 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一且隧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变换成与之 适宜的开挖方法。 5.2.4全断面法开挖,其开挖高度较大,爆破后人工找顶比较困难,且找顶人员容易 暴露在刚开挖末初支的岩面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惠。因此一般股先采用挖掘机等设备将 失稳岩块清除,然后再由人工找顶。 5.3.1隧道采用台阶法开挖,推荐采用短台阶或微台阶,主要是为了让初期支护尽快 封闭成环,尽量减少上部初期支护和围岩的变形;同时便于上部断面使用挖掘机配合 翻碴,减少人工翻渣量,加快施工进度。 5.3.2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采用短进尺或上下台阶错开开挖或预留核心土 措施是台阶法开挖中经常采用的技术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开挖工作面滑,从而避免 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5.3.3开挖循环进尺过大,容易引起隧道拱部塌方造成安全事故,这也是隧道塌方最 常见的原因。 5.3.5施工经验表明,台阶下部开挖时一次开挖长度过长,造成上台阶初期支护大量 下沉,严重时甚至导致初期支护的钢架掉落、作业人员被困洞内的重大安全事故。 5.3.6~5.3.7本规定主要目的是要求及时施做初期支护,特别强调的是开挖后立即初 喷混凝土封闭岩面,充分发挥围岩自承力,禁止上部钢架长时间悬空,是由于钢架长 时间悬空安全威胁很大。 5.4.1采用分部法开挖的隧道,一般地质都较差或软弱,所以应优先选用机械或人工 开挖方式,减少开挖对围岩的扰动。 5.4.2分部法开挖,是将大断面开挖转化成小断面开挖,减小了开挖跨度,有利于施 工安全。合理确定各部的尺寸,确保各部结构受力合理非常关键,应高度重视。开挖 循环进尺过大,容易引起隧道拱部塌方造成安全事故, 5.4.3采用分部法开挖,不仅要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封闭成环,而且整个断面也要求 尽快成环,以改善整个初期支护结构的受力状况。
14用内农值认仅仪即值 和业物必频床证定吸 照明亮度。如果照明亮度不够,视线不清,可能导致装碴运输机械运行过程中发生 碰,甚至危及人员安全。
6.1.6卸场应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运输条件、弃碴利用等综合因素进行设计,并严 格按要求施工,卸碴场应作好挡墙护坡、排水系统、绿化覆盖等配套作业;卸碴场路 面应坚实、平整,卸碴地段应设置一定距离的上坡道及挡车装置,满足运输及卸渣安 全作业要求。有轨及无轨运输卸碴作业时应分别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6.2.2运输作业时,要根据施工安排制订出安全合理的运输计划,并编制安全运输作 业的车辆运行管理规定,告知有关人员,进行全员管理。隧道施工有轨运输应设总调 度台,统一协调安排运输设备;每列车均设调车员,负责单列车行驶中的协调指挥。 隧道无轨运输作业时,洞内道路的规划要考虑运输车辆的种类、台数、车辆限界和对 道路、退让场所、转向地点的设置,确保交通运输安全。 6.2.3隧道作业空间有限,洞内有衬砌台架、机械设备、通风及风水电配管等重要设 施和设备,一且被装渣运输车辆等碰撞,就有可能造成事故,因此在洞口和合架、重 要设施和设备的附近必须用夜光涂料和红灯易见标志表示。 6.2.6运输线路或道路必须经常进行维修和养护,保证长期正常使用,为了保证运输 过程中的安全和文明施工,线路或道路两侧的岩碴和杂物应随时清除, 在对轨道进行检查维护中,一旦发现轨道变形、位移,轨枕塌陷,道岔和调车设 施的磨损变形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处理,以确保轨道运输的安全畅通 6.2.6本条关于有轨运输作业安全规定,主要针对线路标准和机动车牵引运输的安全 技术要求。轨道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有轨运输出碴的工效及运输安全,必须设 立轨道班组,按规范正确布置轨道。轨道铺设应尽可能做到直线平直、曲线圆顺、道 床稳固。有轨运输线路铺设标准和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轨类型:应为38~43kg/m。 2道岔型号:不小于6号的道岔,并安装转辙器。 3轨枕:间距不应大于0.7m。 4道床:厚度不应小于20cm。 5有轨运输设单道时,每间隔300m应设一个会车道 6.2.9采用无轨运输,要求洞内的内燃机械必须安装废气净化装置和消音设备,还可 采取在燃油中加入“燃油添加剂”的方法,以促进柴油燃烧更为充分,从而降低内燃设 备尾气排放的油烟浓度,同时需加强施工通风管理,确保洞内空气质量满足卫生标准 要求。 隧道无轨运输配套设备种类及数量较多,施工机械及车辆出入隧道频繁,加之洞 内运输空间受限、照明亮度不足、空气质量较差等原因,容易引发运输安全事故。因 此,必须加强施工机械运输调度管理,制定车辆管理办法,严格履行车辆的进场检验 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安全检查和维修保养,坚持定人定机与持证上岗,严格执
行机械设备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严禁酒后驾车与疲 劳驾驶,严禁车辆设备带病运行。 隧道施工使用的运输车辆,灯光、制动、转向等安全装置必须齐全有效,并应根 据需要安装倒车警报器等安全装置。隧道内安全通道、人行通道、作业地点、限速区 间、临时停车地点、避车地点、转向场所等不安全因素较大的地方,应设置能使操作 同司机及作业人员明确识别的标识或标灯。 施工车辆严禁超过规定速度行驶,隧道内严禁超车,交会车时两车间的安全距离 应大于50cm,同向行驶的车辆,前后两车间的距离应大于20m,洞内能见度较差时 应加大距离。 7.2.2钻机失稳时,作业人员有可能突然失去重心向前倾扑跌倒从而造成人身伤害: 高压风管接头脱落时接头会因管内高压风压力作用作无规则的运动,而接头处的金属 管箍在巨大的惯性作用下会对作业人员造成致命伤害,也会对作业机械或设备造成毁 灭性的破坏。 7.2.3超前管棚本身所起的安全作用:由于管棚支护是超前施做的,管棚在前方开挖 工作面和后方初期支护的支持下形成的梁效应可以防止围岩松弛、减少地表沉降、拱 顶下沉,同时在洞口时可以有效降低滑坡和塌方的危险,是复杂条件下进洞的好办法。 也可以提高开挖工作面的稳定性。管棚支护注浆后,使管棚和围岩形成整体,有效断 面扩大、土压均匀、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因此该条文此处所指工作面为洞内施工作 业面,同时也适用洞口施工。 7.2.4注浆作业需特别注意的是:超前小导管注浆需饱满,注浆过程中作业人员不得 正对管口,注浆过程随时观察注浆压力的变化,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 技术措施处理,处理完毕后方可重新作业 7.4.4此处还应注意一点:当掺入钢钎维拌合时要防止纤维结团、纤维产生弯曲或折 断,拌合机因超负荷而停止运转、出料口堵塞。在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按操作规程排除 故障,不得违章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7.5.3普通中空锚杆用于拱部或锚孔向上倾斜、无其是仰角>30°时,砂浆应通过另外 设置的进浆管注入锚孔,注浆过程仍严格遵循从锚孔口向孔底注浆,锚孔内的砂浆自 下而上充盈,空气由锚孔底经中空锚杆体的中空内孔排出,中空锚杆体兼排气用,待 出现回浆后,方可停止注浆。
7.2.3超前管棚本身所起的安全作用:由于管棚支护是超前施做的,管
9.1.6监控量测属于专业化比较
时,建设单位选择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施工量测复核,确保量测成果的客观公 证性,并达到相与对比、相与印证,有利于施工科学合理决策。 具备专业资质的第三方他们不但工程经验丰富、理论研究水平高、学术交流活动 多,而且量测手段多、数据处理方法科学,在复杂地质与工程周边环境条件下,他们
比一般的施工单位有更多的优势,建设单位在工程投标前应优先考虑。 9.1.11隧道内已经施工洞段主要观察喷射砼是否有开裂、剥落松动、喷层表面渗水等 现象;锚杆主要观察有无松动、垫板松动脱落等现象;拱架主要观察有无扭曲变形、 拱架后面是否有空洞、喷砼是否覆盖拱架等现象;二次衬砌砼主要观察有无开裂、渗 水,下沉等现象。 地面观察应对其地面裂缝观察及其发展、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同时对建(构) 筑物的状况也要进行观察和记录。 9.1.13铁路隧道位于浅理段施工时,当地面有建(构)筑物时,必须进行控制爆破设 计,并进行爆破振动监测,实测振动速度(或加速度)必须满足建(构)筑物的安全 控制标准的要求。地面沉降观测要合理布置观测点,观测点必须有效地完全覆盖影响 范围,并主要靠近建(构)筑物布置。在掘进过程中随时加强观测频次,发现地表控 制沉降基准累计接近安全性评价管理等级时,必须制定相应对策,并及时上报监理、 设计和建设单位。 9.1.14地质素描工作对判断围岩的稳定和预测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量测单位必须配置经验丰富的地质工程师并配置数码像机, 同时要求结合现场保存必要的岩石标本,并在现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作相关力学 试验,为施工阶段围岩的分级、优化设计提供科学的数据。 9.1.14特殊情况隧道的选择项目若涉及到钻孔安装量测仪器,如多点位移计、锚杆应 力计等,尤其是多点位移计。其钻孔不但深而且还要取岩芯或进行孔内成像,特别是 拱顶孔的施工,因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其施工难度较大,这对机械操作手提出了较高 的要求,因此对操作者来说既要技术高,又要熟练操作,才能确保设备人员的安全。 9.1.17富水区施工可能存在安装隐患,原则上应该先进行地下水处理后再掘进,但 施工过程中超前预报未及时发现或施工过程中爆破松动圈未影响到安全岩层,在进行 量测仪器钻孔(孔深超过安全岩层)时,若发现钻孔内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 贞钻现象时,可能预示着有产生突涌水的可能,因此钻孔过程中必须加强观察和记录 发现险情必须及时报告,同时组织相关人员撤离危险区
9.2.2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分为实时分析和阶段分析,都以报告的形式反馈信息。实时
9.2.2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分
及时采取措施;阶段分析系指经过一个阶段后,根据大量的监控量测数据及相关资料 等进行的综合分析,总结施工对周围地层的影响的一般规律,指导下一阶段施工。实 时分析一般采用日报表形式;阶段分析一般采取周报、月报形式,或根据工程施工需 要不定期进行,提出指导施工和优化设计的建议。 监控量测小组一般以周报(特殊情况要形成日报)的形式提交监测成果,包括书 面报告和电子版。当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反馈,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现场监控 量测工作停止后,应在一个月内编写出该工程的施工监控量测总结报告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程序应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不但要保证将监测原始数据和分 析结果及时反馈给设计和监理单位,而且要保证信息反馈传递渠道畅通,并保证信息 反馈的及时和有效性,同时还起到相互印证的目的,又减少了错误分析的几率。 9.2.3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应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施工安全性进行评价。其 目的是根据安全性评价的结果,按照施工安全评价流程图程序及时决策并采取工程应 对措施。当工程需要变更设计时,设计单位应按相关规定及时予以变更 9.2.49.2.6监控量测的基准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基准值应该 根据隧道施工安全、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 因素制定。本规程位移基准值的规定引用了《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TB10121一2007表4.5.3位移控基准和表4.5.4位移管理等级的成果资料。施工安全性 评价可参考《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确定位移管理等级。 9.2.7本规程对地表沉降基准控制要求可参考《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TB101211一2007中条文说明表4.5.5中内容确定,或由设计给定。 9.2.8当安全性评价超过II级管理,现场又出现变形加速、应力或应变接近控制基准, 观察发现结构有开裂、渗漏水异常,钢架压屈等情况,必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 先采取加固和补强等有有效措施;若安全评价达到1级管理时必须立即暂停施工观 察,待对策措施批准后才恢复施工。 10.1.2隧道施工,特别是富水地区,首先要完善排水设施,反坡排水要根据隧道设计 涌水量配备足够的抽排水设备,防止涌水淹没洞室,开挖前必须做超前探水,确定不 会产生大涌水时才能向前开挖 10.1.7膨胀岩、土质地层、围岩松软地段,为防止围岩遇化软化,应铺砌水沟或用管 槽排水,严格控制施工用水,
10.1.8突涌水的风险等级,可参考《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 (2007)200号)。 10.1.10隧道防排水施工,尤其是注浆堵水施工中要注意注浆材料的选用,严禁使用 有毒和污染环境的材料,作为防水层的各种材料在长期使用中也不允许有毒物质滤 出。 10.2.2当斜井掘进遇到涌水量较大的含水层、断层或裂隙涌水时,除应增加掘进工作 面排水设备能力外,还应对涌水量大的局部地段,采取分段截排水的措施,弄清涌水 来源和水量大小,设法截任涌水,防止下流。如在浦水地点下部蕾小容量水窝,设置 潜水泵或喷射泵,将水直接排出井身或排至上方临时水仓。这样可以大大改善工作面 的施工条件,保证不间断地快速施工。但分段不应过多,以免造成并内布置杂乱,十 扰施工。 10.2.3竖井凿井期间排水方案影响因素较多,施工时可依据其排水特点灵活处理。凿 并期间排水的特点有以下儿个方面,可供参考。 由于并身穿过的岩层含水量不同,工作面涌水量变化较大。同时因工作面积水流 经爆破后的石碴渣,故含泥砂较多。 随并身工作面掘进,排水设备的扬程需逐渐增加,且由于放炮工作停止一段排水 时间,设备的排水能力要大于正常工作面涌水量。 竖井排水时往往湿度及淋水均较大,故排水设备不能用普通型的电气设备,而应 选用防潮电机。 鉴于以上诸多原因,竖井凿并期间排水的方法也较多,常用的有吊泵一段排水, 卧泵排水,气压泵、吊泵或卧泵两段排水,吊泵串联排水等,采用何种方法应因地制 宜确定。 根据经验数据,当井身涌水量大于50m/h时,应采用注浆堵水。 10.2.4排水泵站设在井身附近可减小管子道长度,便于排水管以最短的距离敷设至井 口外。泵站与变电所联合布置可便于施工和管理。水泵沿洞室纵向单排布置可减小洞 室跨度,管道布置简单方便操作和管理。 一般情况,隧道位置应避免穿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层,但由于客 观地形、地质的复杂性和目前勘探技术水平和手段的限制,所取得的资料不能完全符 合实际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的。不可预见的变化,特别是突然涌水造成的水患在铁路
隧道施工中屡见不鲜。水文地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况不同涌水量差异很大。 条文中对留有增加水泵的余地和设置防水密闭门难以作出具体规定,只能作原则规 定,以使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水惠问题不至于忽视, 对管道净空高度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当井下发生突然涌水或事故时,便于增援和 外运排水设备。管道与井身连接处规定设缓坡段和坡度是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进出泵站 和渗积水经斜、竖井流入井底水窝,而不至于顺管道流入泵站。 10.2.5为了沉淀隧道施工时地层涌水中的泥砂、杂质,贮藏隧道开挖涌水以及当泵站 发生意外事故短时间停机不致造成水害,井下应设置一定容积的水仓。水仓主要用来 贮水,但对调节水量也有很大的作用。规定水仓设置两条坑道的目的是互为备用,当 条清淤时,另一条能正常工作。水仓容积标准基本是按1.5~2h设计涌水量确定的 现场应根据具体情况修正。 斜、竖并施工时,腰泵站主要起转水作用,水仓容积不需过大,规定按泵站10~ 5min排水能力设计是根据现场施工经验。确定腰泵站水仓容积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 因素:(1)保证水泵工作时的良好水力条件,防止吸入空气,吸水管入口处应在最低 水位以下0.5~1m,泵的吸入口与池底的距离一般为吸水管径的1.3~1.5倍。(2)保 证水泵启动所需的瞬时流量,避免水泵启动过于频繁。 规定水仓入口应设在并底车场排水沟的最低处,目的是使隧道涌水能全部顺利地 汇集流入水仓。施工经验证明水仓入口前设置一定容积的沉淀池,能起到预沉淀的作 用,对水泵叶轮和管道配件有保护作用,可减少磨损和堵塞。 并下排水泵站属临时工程,水泵吸水池洞室宜简不宜繁,基本能满足水泵正常工 作的水力条件即可,这样不仅能减少工程量,而且洞室结构简单,适合铁路隧道施工 的实际情况 10.2.6在水泵的选用上,大小悬殊的配泵或泵型选型不当,往往使水泵不能在最佳工 况点运转,以致增加能耗;另外,型号过多会给管理和维修带来很多不便,故规定选 用同一种型号。 工程施工中地层涌水量计算不可能很准确,为了排水安全,增加备用泵是既简单 而又有效的措施,条文规定备用水泵的能力不应小于工作水泵的总能力,参照煤炭系 统规定增加了30%。 停泵水锤是指水泵机组因突然停电或事故时,造成开阀停车,会产生水锤,水锤
会引起管道振动和噪声,产生瞬间的巨大冲击力,严重时将引起管道和阀门破坏,所 以规定应进行停泵水锤压力计算。 规定每台水泵应能向两条排水管输水,目的是为了能保证排水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即当其中一条管道检修或发生故障时,不致影响正常排水。每条排水管上设置放 空管的目的是为了在检修管道时能将水放空排入水仓。 10.2.7无缝钢管、焊接钢管与铸铁管比较,具有壁薄、质轻、便于施工等优点。排水 管道在竖井中安装比在斜井中条件困难,所以规定竖井中排水管应选用无缝钢管或焊 接钢管。 当隧道涌水的PH值小于5时,属酸性水,排水泵应选用性能良好的耐酸泵;管 道防酸有下列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1)采用硬聚乙烯管和玻璃钢管,压力可 达1.7MPa,这种管材目前生产较少,且价格较贵,不宜采用;(2)采用无缝钢管内 衬塑料管;(3)采用钢管内衬水泥砂浆。 11.1.2当隧道独头掘进小于150m时,一般采用自然通风;大于150m时,施工通风 必须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方式可采用压入式、吸出式或混合式,并应根据坑道长度、 断面大小、施工方法及设备条件等综合确定。 11.1.3隧道施工通风的目的是供给洞内足够的新鲜空气,并冲淡、排除有害气体和降 低粉尘浓度,以改善劳动条件,保障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因此,长大隧道的施工通风 方案必须经过专项设计与审查,施工通风必须纳入重要工序管理,施工过程中加强通 风效果检测,确保洞内空气质量符合职业健康标准的要求 11.1.4~11.1.5洞内通风的风量及风速按每人每分钟供应3m3的新鲜空气,是保证作 业人员身体健康必要的规定。洞内采用内燃设备进行作业时,平均按每1KW供应风 量3m3/min,就可以达到稀释其浓度的要求。 11.1.6条文中提出的隧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作业环境的安全卫生标准,为强制执行 的标准。勘察设计和施工中若发现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隧道,必 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配备相应的监测与检测仪器进行检查,并根据浓度大小实 施动态监测和实时检测。 11.1.7对于长大隧道施工,必须设置备用通风机和备用电源,防止因通风机故障或停 电造成通风机停机,导致洞内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超过规定标准,危及到洞内作业人 员的人身安全
的修订,下表为隧道施工照明标准修订前后对照表
12.2.5本条是根据以前施工岩溶隧道的经验以及近几年来使用先进施工方法相结合 列出的几种处理岩溶方法。 12.2.6采用新奥法原理施工,当遇到岩溶地质时,其支护和衬砌应予加强:一是尽早 施做喷锚支护,二是喷锚支护应尽快受力,三是增加钢架支撑,四是衬砌加厚或加钢 筋、增大混凝土强度等级,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而提出的, 12.3.1地下水对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影响很大,是造成塌方的主要因素之一。许多 隧道的施工总结,强调了必须对地下水进行处理,才能保证施工安全。对富水软弱破 碎围岩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处理后才能开挖施工。 12.3.2由于目前的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手段还不能保证完全准确,预测、预报的判译 也往往有多解性,在施工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这时应该立即停正施 工,必须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12.3.3本条强调富水软弱破碎围岩开挖后初期支护要及时施做,加强初期支护的强 度,防止隧道塌方和初期支护发生大的变形。 12.3.4对富水软弱破碎围岩必须做好监控量测,量测的主要内容有拱顶下沉和净空变 形,必要时还应对钢架内力进行量测。量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在反馈于 施工,用于判断围岩和支护体系是否稳定,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是否合理。 12.3.5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必须做好防排水,一是防止因排水不畅对衬砌结构 形成水压,影响结构安全,二是确保隧道在运营过程中不会因大量渗漏水而产生病害。 12.4.1砂层的稳定是靠其颗粒的重量和颗粒间的摩擦力来维持的,当砂层中含有地下 水且超过一定限制度流沙时,其内摩擦角就会减少,砂体就容易塌。隧道通过风积 沙和含水砂层施工时,必须先治水,以减少砂层的含水量防止砂粒流失。 12.4.2本条是风积沙和含水砂层隧道开挖工序的施工操作要求、以及开挖方法。这些 内容都是从近来一些工点的施工实践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12.4.3对于风积沙和含水砂层,因其颗粒间有较天的扎隙率,所以采用注浆固结砂层 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12.4.4含水砂层隧道必须特别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水渗透到砂层造成对隧道不利的 影响,如结构下沉或开裂等。 12.5.1瓦斯隧道的类型根据隧道内各施工工区的最高级确定,分为低瓦斯隧道、高瓦 斯隧道和瓦斯究出隧道三种、根据不同类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机械和施工
12.6.4本条指出了岩爆地质隧道施工的基本原则,即“短进尺、多循环
是近几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必须遵守。 岩爆隧道不应采用长进尺,因为长进尺开挖,爆破后出渣时间长,不利于及时支
护,另外,暴露出来的开挖面较大,更容易引起较大范围内的应力重分布,从而导致 强烈的岩爆发生,对施工安全不利。强支护的目的主要是锁定围岩的表面部分,防正 正面、边墙、拱部的岩石向外弹射,限制岩爆的大规模发生。 12.6.5本条规定了岩爆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这是岩爆隧道施工中的经验总结。 12.7.1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结构承受的地应力地应 力较大,圆形断面或椭圆形断面更有利于隧道结构的受力。 12.7.3本条是根据挤压性围岩、膨胀岩的特性而制定的的,开挖中采取这些措施,可 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控制围岩的变形,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12.7.4这些措施是以新奥法原理为指导,以维护隧道稳定围目的,是针对大变形特 点所采取的特殊支护措施,效果很好,是为了保证支护效果,防止塌方和预防初期支 护侵如净空等,必须遵守。 12.8.1本条强调了黄土隧道施工前,应做好洞口排水系统和地表水的处理,防止雨水 渗入隧道增加施工难度和发生塌事故。 12.8.2墙脚、拱脚严禁超挖是为了防止因墙、拱脚原状土被破坏,造成支护下沉。黄 土隧道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比较多,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树根桩、土灰挤密桩、 注浆、换填等处理措施。 12.8.3黄土隧道围岩垂直节理的存在是导致隧道拱顶塌的关键因素,节理在坑道顶 部时,极容易产生“塌顶”;如果位于侧壁,则极易出现侧壁掉土、片帮,施工中处理 不当,常会引起较大的塌。当洞身黄土含水量较大时,钻杆钻机施钻困难,煤电钻 电机易烧坏,施工中一般采用煤矿螺旋钻。 12.8.4黄土隧道施工,施工防排水非常重要,本条各款都是黄土隧道施工中防排水方 面必须注意的问题,否则容易造成异常沉降。 13.1.2斜井、竖井口是施工的重要通道,坑道口的截水、排水系统和防冲刷设施、斜 并洞门、竖并锁口圈,均应尽快及早建成,以保证正洞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 13.1.3采用大爆破开挖,容易破坏洞口边仰坡的稳定,造成大规模的方,安全隐患 很大,所以斜井、竖井的边、仰坡开挖严禁采用大爆破。 13.1.4斜井、竖井与正洞结合部的施工TY∕T 5002-2014 运动员营养品功效评价程序和方法,施工安全风险极高,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技术 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13.1.5结合部开挖因存在二次扰动,如围岩地质条件较差,必须进行加固,二次衬砌
应及时施做,否则容易在结合部开挖中造成塌方甚至安全事故。 13.1.6斜井、竖井废弃时应按要求做好排水、加固和安全防护措施,否则可能会给正 线隧道的运营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13.2.1斜井一般是反坡施工,因此隧道施工排水系统非常重要,必须根据斜井出水量 大小进行抽排水设计,配置满足需要的抽排水资源。长大斜井应制定专项抽排水设计 方案及应急预案。 13.2.3洞内场地狭窄、视线较差、斜井与正洞交叉处光照度较差,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所以洞内运输应建立统一的洞内运输调车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在斜井与正洞交 叉口处应设专人指挥,并设置反光警示镜及限速标志 3.2.5斜并一般坡度较大,初期支护的钢架安装时必然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所以必须 采取专门稳固钢架的措施,防止钢架倒塌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各种平台也必须配有制 动装置,防止作业过程中顺坡溜滑。 13.2.6本条是对斜井采用无轨运输道路有关安全问题进行规定。 13.2.7对斜并无轨运输速度进行限制,防止速度过快引起安全事故。 13.2.8本条主要对斜井洞内、洞外适当位置应设置各种警示标志和安全设施进行规 定。 13.2.9本条对运输作业车辆管理方面进行规定,防止车辆带病作业引起安全事故。 13.2.14这些规定是在结合以往多年施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吸收《煤矿安全技术规 程》的有关规定提出的, 13.3.1本条借鉴了地铁施工的经验,有利于确保竖井提升系统的安全。 13.3.6本条对竖并建并期间和使用期间的防排水进行了规定。 14.1.2TBM在特殊地段施工与在一般地段施工不同,其掘进难度大、控制沉降要求 亚安全风险高,因此必须编制、审查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 14.1.5TBM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状态检测、强制保养、按需维 修、养修并重”的原则,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保养和维修。 14.1.6监控量测方案除包括在一般情况下的方案外,还应包括可能因变形引发安全事 故时应采取的方案,以便满足对突发异常变形或抢险等对监控量测的需要。 14.2.2TBM组装分为洞内组装和洞外组装两种方式
起吊设备,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吊装作业时,确保各大型部件选择合理的吊点,以 正确的方式进行吊装,并缓慢、准确地将部件组装到设备上。 14.2.5必须确保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符合TBM技术要求,确认各设备安装无误 的前提条件下,方可开始TBM的步进。 14.3.2TBM始发进入起始段施工,一般根据TBM的长度、现场及地层条件将起始 段定为50~100m,起始段掘进是掌握、了解TBM性能及施工规律的过程。 14.3.3双护盾TBM施工有双护盾和单护盾掘进模式,应正确选择掘进模式。 14.3.8由于TBM设备上附有大量的油料,因此动火时,必须加强消防管理,配备足 够的手提干式灭火器,关键部分必须又专用的消防设施。 14.4.1开敬式TBM施工初期支护包括喷混凝土、挂网、锚杆、钢架等形式。 14.4.3开澈式TBM二次衬砌时,首先进行隧道底板及仰拱浇筑。 14.5.1到达掘进是指TBM到达贯通面之前50m范围内的掘进。 14.5.3为防止管片在失去后盾管片支撑或推力后产生松弛导致管片环缝张开,必须设 置管片纵向拉紧装置。 14.7.1本条所列特殊地质条件施工应遵循的规定,与一般地质条件相比,要求的是更 加严格的控制,更加周密的计划。 14.8.1施工进料应采用有轨运输,出碴运输可根据隧道的长度、掘进能力、掘进速度 选择有轨运输和皮带机运输方式。 15.1.2为了防止设计资料与实际工况条件不符,施工前应进行工程环境的调查与实地 踏勘。 15.1.5盾构在特殊地段施工与在一般地段施工不同,其掘进难度大、控制沉降要求严 安全风险高,因此必须编制、审查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 15.1.6盾构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状态检测、强制保养、按需维修 养修并重的原则,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保养和维修。 15.1.7监控量测方案除包括在一般情况下的方案外,还应包括可能因变形引发安全事 故时应采取的方案,以便满足对突发异常变形或抢险等对监控量测的需要。 15.2.1加强端头土体加固防止盾构始发引起端头地层发生过大变形、陷、涌沙或涌 水。 15.2.3盾构是集机、电、液、控为一体的复杂大型设备,若在掘进中发生问题,处理
十分困难且易导致地层塌。因此,在现场组装后,必须首先对各个系统进行空载调 试,使其满足设计功能要求。然后,必须进行整机联动调试,使得盾构处于正常状态, 以确保盾构始发掘进的安全进行。 15.2.4盾构后配套设备包括运输设备、电力设备、通风设备、照明设备、壁后注浆设 备、泥水处理设备与设施。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时,管道运输系统应满足出渣和掘进速 度的要求。 15.3.1始发反力架及其支撑强度、刚度和必须满足盾构始发推力的要求。盾构反力架 的整体倾斜度应与盾构基座的安装坡度一致,以防止反力架偏心受力。 15.3.2~15.3.3洞门围护结构破除要连续作业,尽量缩短施工时间,破除后盾构刀盘 及时靠上开挖面,尽量缩开挖面暴露的时间,防止开挖面失稳。 15.3.4由于洞口与盾构存在建筑空隙,易造成泥水流失,从而引起地表沉降,因此 须在洞口安装密封装置。 15.3.5盾构始发时,由于盾构周围无摩擦力,盾构易扭转,应加强盾构姿态的测量 如发现盾构有较大转角,可以采用大刀盘正反转的措施进行调整、 15.4.1盾构始发进入起始段施工是掌握、摸索、了解、验证盾构适应能及施工规律的 过程。 15.4.3适当保持土仓压力平衡的目的是控制地表变形和确保开挖面的稳定。 15.4.4适当保持泥水仓内压力平衡的目的是控制地表变形和确保开挖面的稳定。 15.4.6根据盾构穿越的地层条件,可有选择地向土仓内适当注入泥浆或水、泡沫剂 聚合物等材料,以改良仓内土质,使其保持开挖面的稳定。 15.4.7严格控制盾构姿态,减少由于纠偏造成的地层扰动。由于盾构自重大GB/T51368-2019 建筑光伏系统应用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长时间 停机可能会造成盾构下沉。 15.4.9及时检查刀盘,防止刀盘过度磨损失去掘进功能而报废。 15.5.2管片堆码高度需要结合存放场地的地基承载力、管片出模强度和管片承压强度 等相关因素验算后确定, 15.6.1确保接收工作井端头地基加固效果和洞门密封效果,并控制围护结构破除过 程,防止盾构到达掘进扰动引起端头地层发生过大变形、陷、涌沙或涌水。 15.6.3为防止由于盾构推力过大以及盾构切口正面土体挤压而损坏工作并洞门结构 必须控制掘进参数和出土量。
15.6.4隧道贯通后,迅速拼装成环并注浆,防止洞口水土流失。 15.7.1避免在移动过程中托架或小车受损破坏。 15.7.3由于盾构重量大、体积大,因此应加强牵引和顶推的安全管理。 15.9.2由于覆土荷载减小,盾构抗浮能力降低,必须加强抗浮措施。 15.9.3后续隧道的施工与先行隧道相互影响,会产生结构变形、地表下沉等不良现象 因此,必须采取控制措施。 15.9.5如果通过调整盾构掘进参数和注浆参数不能满足对地面建(构)筑物的保护要 求,可对建(构)筑物的基础或结构进行加固或托换, 16.1.1瓦斯隧道、有突涌水风险的隧道,应有专项设计和安全技术方案,所有隧道施 工均应有防止洞内火灾、塌的应急处理措施,尤其是地处其他自然灾害(大雨、强 风、雪、雷、地震和海啸)威胁的隧道,应急处理措施应纳入施工组织设计管理。 16.1.2隧道工程概况中应说明施工中的危险源,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影响和救援时可利 用的周边交通、重要设施、目标、场所等情况。 16.1.3避灾组织机构及预警、指挥系统,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包括组织应急预案演 练;组织抢险队参与救护伤亡,实施抢救方案;组织联系医院、消防等,说明详细事 故地点、事故情况,组织医护人员救治伤员,作好事故善后处理;组织人员做好事故 现场和抢救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负责抢救机具、设备、材料的调运,及时配备救援 所需的设备、材料;负责搜集事故物证、痕迹,协助事故调查、分析。 16.1.5根据风险情况配备应急物资,包括救护设备(化学氧自救器、灭火器、自动苏 生器、急救箱、高温防护服、担架、防毒面具、防烟眼镜、联络绳、救生圈、皮划艇)。 仪表及化验用品(火源探测仪、瓦斯检测仪、风表、气体流量计、水位探测仪)。应 急器材(应急型防爆矿灯、铁锹、洋镐、撬棍、消防铲、信号喇叭、消毒、急救物品)。 圆木、枕木、沙袋、格栅钢架、锚杆和钢筋网及喷射砼材料等。配备临时发电机、电 焊机、挖掘机、装载机、抽水机、注浆泵、运输车、指挥车等应急设备。 16.1.6长大隧道施工,应设计逃生通道;所有隧道施工均应事先规划逃生路线,加强 演练。 16.2.4在爆破作业后突然发生涌(突)水。如果此时发生涌水,因为爆破作业时人已经 撤离到离掌子面至少200m距离以外,设备至少离掌子面80m。因此,在此种情况下 发生涌(突)水,对人生安全及设备财产安全的威胁相对较小,人在事故发生后有充足
的逃生时间。此时如果洞内设有防水闸门,则作业人员立即关闭防水闸门,按即定的 逃生路线进行洞内人员和机械设备的撤离,并采用防水闸门处安设的大功率抽水机进 行涌(突)水段抽排水,在涌水量及水压降低后再对防水闸门内机械设备的撤离及对涌 突)水进行封堵;如果洞内还没设防水闻门,则作业人员按既定的逃生路线立即撤出 隧洞内,在保证抢险人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撤出机械设备。在开挖作业过程中 发生涌(突)水。开挖工作面人员沿逃生路线迅速向洞外撤离,同时启动报警系统,发 出警报信号,如果涌水量较大,人员可利用救生圈、皮划艇等进行逃生。待人员撤离 至防水闸门以外,迅速关闭防水闸门,继续向洞外撤离。并根据发生险情的情况,及 时上报地方政府或相关救助部门,请求紧急救援,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16.2.6发生火灾时,若初期灭火或警报、避难等措施稍有延误,就可能引发二次灾害, 因此迅速准确的报警是极其重要的,施工现场应加强演练,进行初期灭火和报警、联 络、避难、救护的培训,以便火灾发生时能及早发现,及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