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站前专业技术交底

客运专线站前专业技术交底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7.36M
标准类别:技术交底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客运专线站前专业技术交底

(2)在自然保护区内生产工具应设有防护撒、漏油预防措施,一旦发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施工中的泥浆应放置在预先焊割好的铁池中,泥浆中的余渣,桥梁施工中的余土不应存放在自然保护区内,以免雨水冲刷造成周围污染,应及时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倾卸。

(4)基坑开挖时注意支挡防护,尽量减少开挖工作面,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场地清理,恢复施工过程中破坏的既路面、绿化、植被及地表径流路径等。

(5)跨越铁路、公路、道路的桥梁工程,尽量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进行适当的防护浙G16-9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构造.pdf,减少对既有设施的破坏和干扰。

(6)基坑弃土外运至适当地点。钻孔桩施工的泥浆采取措施、防止流入河中和公路道路上,并组织外运至适当地点。

(7)河道内施工,施工中注意做好各项防护措施,施工杂料、弃渣、弃土、废水不得丢入河中,以免对水质、环境造成污染破坏。

(8)城镇附近、旅游风景区、名胜古迹区的桥梁外型、色彩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9)与公路、道路交叉的桥梁不采用明桥面、同时需采用封闭式栏杆。

(10)城镇附近的桥梁,桥上设置声屏障,声屏障的色彩外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桥梁采用减振橡胶支座。

(12)施工时须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条例执行。

9.安全施工措施及其他强调注意内容

(1)关于对既有铁路、公路、管线的防护

本线有部分桥梁跨越既有铁路、公路和管线。在施工时要切实做好对既有铁路、公路和管线的防护工作,包括防止异物落入线下,绝对不能由于本线的施工而影响上述建筑物、构筑物的正常使用。

桥上施工人员必须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遵照相应的安全规则,大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应停止施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上跨铁路的桥梁施工时还应注意,除了采用简支梁跨越铁路在铁路天窗时间架设梁部外,施工时在铁路上部停留时间在天窗时间不能完成的,需要在铁路上部设置施工棚架进行防护。

跨越电气化铁路的施工安全措施按有关规范、规定办理。

部分桥墩在沟谷中,施工时应做好防洪、防汛措施及预案,保证施工安全。高墩施工时应加强安全措施,保证高空作业安全。

(3)关于河道、立交、排灌、管线保护

施工前应调查、核实工程范围内的河道、立交、排灌、管线保护等基础资料,若发现设计图中有遗漏或不符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施工前与相关产权单位或管理部门联系,核定主要技术标准,与设计考虑相符后方可施工。

紧靠江河堤脚的桥墩,为防止基础施工对大堤安全产生影响,确保大堤安全,施工单位应有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应报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施工完成后按主管部门要求恢复堤岸。

施工时间宜避开洪水期,作好施工组织,水中墩宜采取依次施工,施工完一个,立即拆除围堰,再进行下一个墩的施工。施工过程中,要处理好桥墩与堤岸的基础部位,以防渗漏;尽量减少对堤防的扰动,注意对堤岸的维护和观测,遇到险情应及时上报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确保工程河段安全渡汛,施工淤泥和废料,不能倾倒在河床内,完工后对开挖过的河床床面、堤坡及堤脚等要进行恢复,并对工程附近水域进行河床清理。

本线跨越通航河流较多,施工过程中,尽量不要占据主航道,确保船只正常通行。

(4)关于各部位预埋件的说明

上部结构预埋件有无砟轨道底座板钢筋、防撞墙钢筋、竖墙钢筋、综合接地设备、桥梁栏杆设备、声屏障设备、排水设备(跨路及河堤时集中排水,一般地段直接排水)、桥梁伸缩缝、紧急疏散通道、检查梯等等;关于接触网支柱基础、接触网电缆上桥的具体位置,电力、通信、信号专业梁端锯齿孔具体位置,中继站电缆上桥需要在梁上预埋钢板的具体位置,信号过轨预留具体位置等资料,需按相关专业图纸要求办理。由于站后设计相对晚于站前专业,桥梁各站后专业的预留应与站后相关专业核对无误后再行实施,以免造成浪费工程。

下部结构预埋件有墩顶吊篮、检查梯、墩身相关专业设备上桥爬架、综合接地设备、沉降观测设备、桩基检测设备等。

施工前须熟悉相关的各种图纸和信息,了解预埋件埋设、设置的位置及尺寸要求,避免遗漏预埋设备。

(5)关于墩台、基础等通用图的说明

关于墩台、基础各部位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以工点设计图说明为准。桥梁工点图中按照控制混凝土标号的侵蚀性等级给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时还应根据桥梁工点设计说明中“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和“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对环境水、土壤的侵蚀性描述,按照耐久性规范添加相应的混凝土添加剂。

(6)关于全桥总布置图中高程的说明

由于与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对应的梁图未正式颁布,梁部暂按通桥(2008)2322A梁图中两侧排水设计,全桥总布置图中标注的是顶帽顶高程,而不是垫石顶高程,施工时要引起注意。

(7)关于地形、地貌、地面高程及地质资料的核对

长昆线地处山区,地势条件复杂、植被茂密,纵、横向地面标高变化较大,施工前一定要仔细核对地形、地貌和地面高程,与工点图的平面图、全桥图、横断面、剖面图及展布图进行标高核对,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核对地质资料、详细记录并与工点图全桥图和地质剖面图、展布图中地质资料进行核对,加强地质验槽,如果和设计图纸不符,请和设计单位联系解决,尤其对涵洞基础、明挖基础、挖井基础和不良地质区段的滑坡、断层、岩溶、全风化花岗岩、岩堆、岩石风化不均等工点桥应加强地质验槽。

(四)隧道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安全的总体要求

(1)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应进行风险管理。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条件制定防范措施,并落实对于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等段落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重大地质灾害,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制定专门的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做好隧道施工时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落实超前地质预报责任。

施工单位应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并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纳入工序管理。

(3)加强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强化施工过程的安全控制。

监控量测是确定隧道本身变形、周边环境安全变形、调整设计参数的重要依据,施工单位必须将监控量测纳入施工工序,配备监控量测专业人员,制定详细的监控量测方案,并根据地质情况、环境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及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支护参数。

(4)加强施工安全培训,落实施工安全责任。

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做好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5)强化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施工现场管理。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将安全生产、危险源识别、评价与控制、应急救援预案等作为主要内容。对重点地段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施工安全重点部位、环节安全要求及措施

洞口段、浅埋偏压段、土石分界处、辅助坑道进正洞交叉口、物探低阻区、构造带、岩溶、岩爆、瓦斯及采空区、岩堆、放射性、洞口位于公路上方、下穿道路、下穿河流沟谷、下穿居民区、桥隧相连等特殊段落是施工安全控制的重点部位、环节,应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1)洞口及浅埋偏压段

当隧道洞口坡面有危岩落石,应采取清除、加固、拦截、遮蔽、网防护等综合整治措施;当地表涂层松散,开挖后易失稳时,应采用先加固后开挖的施工方法,洞口及浅埋、偏压段施工开挖时应严格控制制爆破,并加强坡面及地表的监控量测,当地表出现明显下沉、开裂或错动时,应及时采取加强措施。

土质地层或土石地层分界面附近开挖时,应尽量采用人工开挖或弱爆破施工,隧道开挖预留变形量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量测反馈数据分析后综合确定,并严格控制台阶长度及开挖进尺,及时封闭支护,确保安全。

(3)辅助坑道进正洞交叉口段

采取先加固后开挖的原则,挑顶前应对围岩进行加固处理及初期支护加强后方可开挖。辅助坑道进入正洞后的挑顶施工,应从外向内逐步扩大,保证支护及台阶的衔接顺利。

充分使用超前地质预报的预判成果,对于非可溶岩物探低阻区,通过调整围岩级别、预加固措施及支护参数,保证安全;对可溶岩物探低阻区,掌子面面前方必须采用超长钻孔为主的方法确认溶洞范围及岩溶水分布情况,以便采取超前排水、堵水、疏水措施,并根据水压、水量等情况确定支护、衬砌等级。

1)在施工到设计图纸标明或超前地质预报显示的断层破碎带及其它构造带之前,应采用超前钻探明断层构造带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及时调整超前加固措施和施工方法。

2)使用超长钻孔了解开挖面前方地质、探明地下水情况,根据地下水情况采取超前注浆堵水、疏水及改良地层措施。

3)缩短开挖循环进尺,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

4)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后及时施做超前仰拱,及时衬砌。

5)隧道施工应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并在施工过程中逐段核对地质资料,若分段涌水量大于预测值,应加强排水设备。

6)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堵水措施进行堵水施工,在堵水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允许开挖掘进。

(7)瓦斯及采空区地段

1)严格按照瓦斯隧道施工要求组织施工,应建立专门机构进行通风、防突及瓦斯检测工作,设置消防设施,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保证隧道内任何时间瓦斯浓度都低于安全值。

2)在开挖面接近煤层或储气层时,应采用超前钻孔排放瓦斯,防止瓦斯突涌。

3)施工期间,应实施连续通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符合规定后才可启动机器。

1)采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探明溶洞的分布范围、类型、规模发育程度、充填物、地下水情况及岩层稳定程度等。

2)岩溶发育地段应在打眼时应注意前方地质变化,如发现空洞、突然岩层变软或钻孔涌水时情况时应停止爆破,待安全措施方案后方可爆破开挖。

3)二次衬砌施工前应采用物探手段检查隧道周边环形加固层及层外围岩情况,重点检查开挖轮廓外10m内是否存在有害空洞,隧道底部是否密实。

隧道开挖过程中严禁放大炮,采用人工开挖与控制爆破相结合,采用短进尺、小分部的施工方法。清除开挖面孤石。加强超前支护及初期支护,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施工过程中加强放射性检测,如发现局部放射性异常时应及时进行人员防护,并加强通风。地下水与弃砟应妥善安置。

隧道内倾缓岩层地段,拱部易产生掉块和塌落,应加强拱部支护措施。

(1)隧道施工前施工准备工作应充分、详细、完备,施工准备应包含以下内容:施工调查、设计文件核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复测和控制测量、施工机械、施工场地与临时工程、作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施工准备完成后,及时对设计文件、现场实际进行核对,对设计文件提示的施工风险做好施工预案。现场实际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提出,以便修正设计。

(2)应进行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施工措施,做好施工应急预案,备好应急材料,化解施工风险。

(3)隧道施工前应核对洞口地形,与设计不符之处应及时提出并调整洞口设计,对洞顶陷穴和积水洼地进行回填夯实并整平,水塘等贮水等构筑物应疏干存水,竣工后也应避免洞顶地表出现滞水地貌及地物。

(4)加强进洞施工环节的施工管理,确保安全进洞。洞口施工时,应先行施做洞口截排水设施,后开挖洞门边仰坡。洞口边仰坡应在开挖前或随开挖进行防护,洞口边仰坡施工期间必须不间断监测。进洞后应及时施做洞门结构及洞口段衬砌,洞口环节衬砌应与洞门结构同时浇筑,保证洞口安全。

(5)施工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施工方法及监控量测结果等综合分析与确定预留变形量,以防止围岩的实际变形量超过预留变形量而影响二次衬砌的施做,或因预留变形量过大而增加回填等。

(6)暗挖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设计,初期支护为受力结构的一部分。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和有关规范做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隧道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面及时施做某人工挖孔桩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以尽快封闭掌子面。

(7)隧道位于软弱、破碎、围岩风化严重、浅埋及偏压地段时,严格遵循"管超前、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及时衬砌"的原则,确保不出现大变形、塌方等安全事故。当地表出现明显下沉、开裂或错动时,应及时采取加强措施。

(8)初期支护中系统锚杆打入方向一般应接近隧道径向,对层状围岩应根据围岩产状适当调整锚杆打入方向,使锚杆基本垂直于层面;锚杆长度也可根据岩层产状在隧道环向范围内进行必要调整,尤其炭质板岩等特殊地层,以更好的发挥锚杆抑制变形的作用。

(9)隧道设计参数与采用的施工方法及辅助施工措施密切相关,施工中如变更施工方法或预支护措施,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合理调整支护参数。

二次衬砌的施工,应根据监控量测及反馈结果确定,一般在隧道周边收敛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做,对于Ⅳ~Ⅴ级围岩、洞口段、浅埋段、断层破碎带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

(10)围岩变形过大或初期支护不收敛或变形速率增长较快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及应急措施。必要时提前施做二次衬砌,此时二次衬砌应加强。

(11)应贯彻仰拱先行原则,采用仰拱防干扰作业平台(栈桥式)以保证仰拱的施工作业。仰拱与应分开施做,并应一次全跨灌筑龙西立交桥满堂支架专项施工方案,严禁分幅施工。

(12)仰拱施做前,要求将隧底虚砟、杂物、积水清除干净,其超挖部分采用与衬砌同级混凝土回填,以保证隧底结构施工质量。对于地质特殊等地段,如岩溶发育地段,应采取必要手段查清隧道溶洞发育情况(尤其隧道开挖轮廓10m范围内)后,方可施做隧道结构。

(13)为确保支护结构对围岩的支护效果,隧道拱墙背后的空隙必须回填密实。超挖在规定范围内时用与支护结构同级混凝土回填,超挖较大时按有关规范回填密实。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