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灵龙路东段市政道路工程顶管专项施工方案(已论证)6)各类机械配挂技术性能牌和上岗操作人员名单牌。
7)必须严格定期保养制度,做好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严禁机械设备超负荷使用、带病运转和在作业运转中进行维修。
8)机械设备夜间作业必须有充足的照明,夜间施工现场要有良好的照明设备。
9)冬雨季车辆行驶时要采取防滑措施。
GB/T 38969-2020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pdf严格安装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安全标准布置。
8.1.1编制目的和依据
本预案适用于顶管施工范围内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
8.1.3应急预案体系
图 3应急预案体系框图
8.1.4应急工作原则
8.2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⑴根据本区工程实际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对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⑵采用检查表的形式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对存在问题与不及时整改的施工队伍进行处罚,并督促进行整改。
⑶根据存在危险源的项目,及时制定专项预防措施并予以落实,安排专人(现场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进行监控。
顶管施工主要危险源及应对措施详见下表。
表 13主要危险源及应对措施
8.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切实有效地做好事故响应及应急救援工作,我项目应急救援实施体系,具体见下图。
图 4应急预案实施体系
8.3.2指挥机构及职责
组长:项目经理( )
组员:总经( )、总会( )、办公室主任( )、安全部长( )、环保部长( )、工程部长( )、物装部长( )、试验室主任( )、测量组长( )、质检部长( )、技术部长( )及其他各部门部员等。
医院抢救中心:120 火警:119
①应急救援总指挥:负责事故的决策和全面指挥,调动各班组的救援人员、设备、物资等资源。
②副总指挥:当总指挥不在时,负责事故的决策和全面指挥,调动各班组的救援人员、设备、物资等资源。
③副指挥:协助总指挥工作,负责事故现场的具体指挥,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救援工作。
主要职责:负责现场警戒、维持秩序、疏散救援现场闲杂人员及交通疏导;引导救援人员、物资、车辆、设备进入救援现场,保护好现场。
⑴准备足够的物资储备,包括担架、救援车辆等;尽力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工作;
⑵由受灾现场施工负责人及现场技术人员管好工人,不围观,不拥挤,防止工人慌乱、散失,维护现场秩序。
⑶协助有关部门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⑷组织好灾情演练工作,在演练中总结经验,做到灾情发生后人员、机械等能够快速有序的撤离至安全地区,减少灾情发生后的损失。
主要职责:准备足够的物资储备,包括加固设施、担架、救援车辆等;
主要职责:负责向上级单位通报、报警。向外界发布有关风灾、汛灾、灾情情况。除此以外其他任何人不得向外界发布事故情况。
主要职责:负责对事故救援结束后,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对事故伤者家属进行安抚,联系保险公司进行理赔等工作。
当项目经理部接到事故的报告后,及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扩展,做好应急准备;转移、撤离可能受影响的人员、设施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调集、筹措所需物资和设备。
发生隧道施工事故后,综合队必须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向项目部事故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若发生重特大事故,指挥办公室应在1小时内报告业主及上级单位有关部门、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0急救中心、119消防中心。
报告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
发生顶管施工事故的综合队必须在12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逐级上报。
①顶管施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
②事故简要经过,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③事故发生区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报告单位。
④事故现场情况、伤亡人数发生变化后,应及时进行补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本项目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程序和责任人。
⑵及时按照本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响应,尽量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当出现应急事故发生时,及时按照应急预案程序进行应急救援响应。
顶管塌方多数发生在顶坑井基础开挖、顶管顶进的位置。无论发生在何种位置的塌方,在救援的时候均应该防止二次塌方的伤害。首先启动紧急救援系统,报告事故情况,紧急救援小组各自发挥职能,有序展开救援。
根据已制定的方案进行塌方处理,首先是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方地段的延伸。如为小量岩体沿节理面下滑形成的塌方,围岩整体较稳定,则及时清理塌方,对塌方处埋设中空预应力锚杆、挂网、喷射砼进行支护;如为大塌方,已形成顶管线路堵塞,则应先对塌体进行注浆固结,然后用大导管或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通过时增加预应力锚杆及钢支撑、网喷砼,并及早进行该段的被覆,被覆时预留砼泵送口及注浆口,以便对塌穴用同级砼回填,确保工程安全。
顶管内发生运输事故,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进行事故抢救,利用各种工具,设备将伤员救出,并保护事故现场。根据伤情对伤员进行必要的包扎,伤势严重应立即转送至所在地附近医院或急救中心进行抢救。启动项目部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⑷顶管触电、火灾事故:
如遇到电、水、火及不明气体发生危害,现场人员应按以下方法避灾抢救:
①顶管内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或用干燥的木棒或绝缘物挑开身上的电源,关闭开关。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将其抬到新鲜风流处,平放,并解开衣裤,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法急救。急救是需要耐心,防止“假死”现象,并且不要打强心针。
②顶管内发生火灾,正确确定火源位置,火热大小,并迅速向外发出信号。及时利用现场消防器材灭火,控制火势大小,组织人员撤退出火区。如火势不能扑灭,应急时向所在地公安消防机关报警,寻求帮助。
只有在下述几个方面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能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结束:
⑴造成事故的各方面因素,以及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已经逮到规定的安全条件,生产、生活恢复正常。
⑵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为防止事故次生灾害的发生而关停的水、电以及交通管制等恢复正常。
项目综合管理办公室经应急指挥中心授权下对外发布事故信息和有关事故抢险救援信息,拟发布的内容、范围和方式,经现场应急指挥负责人和应急小组负责人审定后组织发布,信息发布要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项目部通知有关保险机构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人员现场保险及伤亡人员和财产保险的理赔工作。
8.8.1通信与信息保障
项目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标段内相关职能部门的通信工作,保证应急救援时通信的畅通。
8.8.2应急队伍保障
项目经理部根据应急救援体系的需要,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并加强与当地社会救援力量的协作和联系,保证应急状态时的调用。
8.8.3物资装备保障
配备应急报警系统、急救设备、应急照明及动力、逃生工具、消防器材、通讯及运输设备,建立应急救援设施清单,明确贮存地点,并保持状态完好,存放地点应保证道路、通讯畅通,指定专人保管。应急物资储备见下表。
⑴交通运输保障。根据现场需要,由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维持应急处置期间的交通运输秩序。
8.9.1应急预案培训
项目经理部要组织本单位应急管理机构及人员进行救援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救援技能。
8.9.2应急预案演练
为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组织应急救援,项目每年都须定期进行救援预案演练。演练分为三个层次,即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根据演练的方式和内容,准备演练所需器材,对人员进行演练教育培训,并制定演练的方案和安全措施。
应急救援小组办公室应做好演练的策划,演练结束后做好总结,总结内容应包括:①参加演练的部门、人员和演练的地点;②起止时间;③演练项目和内容;④演练过程中的环境条件;⑤演练动用设备、物资;⑥演练效果;⑦持续改进的建议;⑧演练过程记录的文字、音像资料等。
8.9.3应急预案备案
项目部编制应急预案演练,并按指定的时间完成应急预案演练,并将演练总结等备案,以备事故发生时及时进行应急救援。
8.9.4应急预案实施
出现上述事故发生时,及时进行应急预案的实施,严禁现场出现混乱,及时对现场封闭,保证应急救援能够有条有序的进行。
9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9.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9.1.1文明施工、文物保护目标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现场整齐、整洁,施工管理有序、有效,争创“文明施工工地”,达到文明施工标准化要求。
文物保护目标:按照《文物保护法》有关要求,对需保护的文物采取措施加强防护,确保文物不被破坏或流失。
9.1.2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
项目部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确保实现项目文明施工。文明施工保证体系框图如下:
图 6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框图
9.1.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⑴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制定各种施工管理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行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施工。
⑵开展创“文明工区”活动,时常对职工进行文明生产教育,使职工对文明生产有充分的认识。提高全体职工创文明生产的积极性,对运输便道和现场附近经常洒水,防止尘土飞扬。
⑶严格施工现场的管理。做到材料存放有条理,机械停放有序,施工生产井然有序,工完料净场地清。
⑷建立工地现场挂牌制度,设置鲜明的标示牌:责任划分牌(工程名称、施工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试验员、质检员、安全员),形象进度图(工程数量、工程简介及进度计划、工期安排和实际完成数量及进度指标),配合比牌(浇筑部位、砼标号及施工配合比)。
⑸施工现场悬挂“五牌一图”,悬挂时要齐全、美观、整齐、按照规定的材料、式样、颜色、内容等标准格式统一加工制作。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置图划定的位置堆放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所有材料分类存放、堆码整齐,并悬挂标识牌。
⑹施工现场、生活区排水系统完善,并经常清理,保持排水畅通。
⑻施工作业人员应统一着装,佩戴安全帽。各种岗位人员佩戴胸卡,施工负责人、质量、安全检查人员佩戴红色袖标。
⑼工程开工前,详细调查各种管线埋设情况及位置,并作好标识,加以妥善保护。
⑽施工便道、场区道路要合理规划布置,要有专人定期洒水、整修,保持平顺、畅通。施工便道在跨越既有公路时,要设醒目警示牌,要设专人防护,做好公路路面的清扫工作。
⑾加强各种车辆清洗、保养工作,尤其是进入市区车辆必须清洗干净。各种易产生扬尘的运输物资,在车箱顶部覆盖、密封。
⑿施工现场办公室或值班室,墙面悬挂(张贴)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形象进度图、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施工现场的宣传彩旗、宣传标牌、安全警示牌要齐全醒目。
⒀开工前,编制车辆与机械设备文明驾驶守则,制定各种车辆、机械的操作规程,加强车辆与机械的维修与保养。车辆与机械不得带故障上路,不得违规违章行驶,杜绝机械和车辆事故。
⒁各工点施工要科学组织、周密安排,使各工种、工序有序展开,做到工完料尽,完工后场地要清理、恢复、平整。
⒂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正确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加强对职工的教育、管理,与当地政府、群众携手共建文明工地。
9.2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9.2.1环境保障体系
本项目将严格执行有关环保、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和业主指定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条文。
图 7环境保护体系框图
9.2.2环境保护组织管理
⑴坚决执行和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杜绝环境污染和扰民。
⑵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⑶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由环保部、质检部等相关部门共同承担相关的环境保护职责。
⑷对每一层次的任务、职责、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给予传达。
⑹确保施工安全、环境保护,对每道工序施工作业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
⑺施工现场设置环境保护员,与环境保护员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将环境保护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
⑻做好环境记录(包括影像资料)的文档管理,详细记录施工前后的环境状况、各种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⑼对造成环境破坏或污染事故的队伍、班组、个人,处以罚款;对环保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队伍、班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⑽各队伍、班组、个人都应自觉遵守、执行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和尽量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9.2.3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
①合理布设生产、生活区的排水系统,按有关规定排放污水,以防水资源的污染。
②生活区内设污水处理池,经检验符合标准,才能排放。
④施工机械防止严重漏油,禁止机械在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或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直接排放。
①控制机械车辆尾气污染,选用符合国家卫生防护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工具,确保其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保证上路行驶的机动车尾气完全达标。
②控制扬尘污染,对易产生扬尘的砂石料,进行遮盖或适当洒水,淘汰落后工艺,降低粉尘排放。
③施工、生活区道路要定期洒水降尘,同时对施工便道、平台进行定期养护、清扫,保证其良好的路况。
④缩短扬尘污染的时段和污染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
①对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降低噪音。
②机械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减速慢行,不鸣喇叭。
③在比较固定的机械设备附近,修建临时隔音屏障,减少噪音传播。
④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降低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夜间施工不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
⑤合理安排施工,尽可能减少机械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音。
①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将按水土保持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合理、完善的保护。
②对施工临时用地,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考虑表土回填以利复耕或进行绿化恢复。
③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疏松地面的裸露时间,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雨季和汛期。
④在工程水土保持区域范围内进行必要的绿化。因地制宜,在生产、生活区、边坡、便道等水土保持区域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和草皮,以更好地控制水土流失。
⑸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措施
①建立严格的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废弃物设专用场地堆放,集中管理。
④对机械设备废弃物的管理,加强废弃物的回收管理制度。
⑤在维修或保养机械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废弃物回收制度,对维修或保养机械过程中产生的废零件、废手套、废棉纱等废弃物,指定专人负责回收,并设立收集废弃物的专门容器。
9.3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9.3.1劳动保护措施
利用工地宣传栏、班前点名等形式加强劳动卫生防护知识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施工管理者加强监督,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坚持佩带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上岗作业,并建立奖惩制度。
建立工作时间的限制和休息时间,规定休假制度,从时间角度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采取各项劳动安全与卫生措施,从作业场所、环境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施工前与施工技术人员密切联系,使施工组织措施符合劳动卫生保障要求。合理组织劳动力,严格按照劳动定额组织施工。
视施工需要、施工场所中危害因素和劳动安全与卫生要求,合理配备足够、齐全的劳保防护用品。
选择齐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雨衣、雨靴、棉衣、棉靴、手套、防护口罩、面罩等,既要使用方便,又要对危害和危险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选购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且保证质量,选购时审核其产品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在使用前用简易方法进行质量检察,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
劳保用品必须提前采购,配置充足,统一发放。
⑶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建立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管理规定,所有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接受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是否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是否正确,是否穿戴足够防护用品。
能否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对防护效果、对劳动者保护效果影响很大,即使质量好的防护用品,如果使用不当,也不能起到防护作用。因此使用者一定要按规定正确使用,熟悉、掌握防护用品使用方法,上岗前按规定穿戴,不能图省事、怕麻烦,只有正确发挥防护用品的作用,才能避免或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⑷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
施工现场由于机械震动多,噪声大,露天作业时间长,在水泥装卸、搅拌及电焊中,工人常接触、吸入大量粉尘,易引起矽肺、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耳聋、震动病等。在施工中主要采取完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等预防措施。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在有毒或粉尘多地方,作业人员要戴防毒、防尘口罩。
采用无噪声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替代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
改善作业环境,对产生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场所,设置除尘设备及消毒设施,增加通风换气装置和采光照明设施。
取消和减少手持震动机械,操作时使用防震垫、防震手套,以防止震动病的发生。
电、气焊作业尽量实行隔离作业,电焊工必须戴专用防护面罩、眼镜和手套。
在施工、生活区域内设置标志、信号和防护装置。在经常过往的地点,安装防护设施和照明设施。
在机电设备安装防护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在运转机械上设置安全启动和迅速停车装置,在高空作业时,为防止落物伤人、坠落摔伤设置工具箱和防护网等。
合理安排工作和作息时间。夏季露天作业,延长中午休息时间,避开高温、高辐射环境下作业,作业人员戴手套、草帽、穿工作服,及时向作业人员提供含盐的清凉饮料。
9.3.2医疗卫生保障措施
成立专职的保障机构,配备具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专业工作人员。同时常规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配置必须保证医疗用药。加强药品管理,所用药品必须为正规厂家生产,注意使用期限。积极与地方及上级医疗机构协调,做好伤病员后送工作。
在大批施工人员进场前,提前对施工地段进行卫生学勘察,对该地区传染病、地方病的流行分布,传播途径,病媒生物,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并提供可行的保障措施。
进行健康教育。让广大职工了解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危害性、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预防方法。
在施工工地和生活区范围内,统一部署灭鼠、灭蚊虫等宿主生物措施。
工地体检时,严密监测,防止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的发生。及时发现,及早处置。
工地医药室负责做好地方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工作,发现传染性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由医药室负责隔离观察治疗(必要时交专门医院治疗),做好接触者的隔离观察和消毒工作,并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9.3.3职业病防治措施
上岗前对从事粉尘、噪声、二氧化硫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体检项目:
粉尘作业:内科常规检查,心电图,肝功能,血、尿常规,高仟伏胸部X射线摄片,肺功能。
噪声作业:内科常规检查,耳鼻检查,血、尿常规GB/T 37369-2019标准下载,心电图,纯音听力测试。
二氧化硫作业:内科常规检查,眼科、耳鼻喉科检查,胸部X线摄片,肺功能。
在岗期间每年对上述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一次职业健康体检,体检中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受检者本人并安排进一步诊治,对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并妥善保存。发现职业禁忌者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⑵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
粉尘、二氧化硫、噪声每3~6月监测一次,或根据施工情况适时监测。对有害因素超标作业点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建立有害作业点劳动卫生档案并妥善保存。
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作息制度DB34/T 1721-2019 滑索检验规程,合理安排劳动作业强度,严禁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下的作业行为。明显扬尘应及时洒水,减少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