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山隧道病害处治专项施工方案.docx

佛门山隧道病害处治专项施工方案.docx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佛门山隧道病害处治专项施工方案.docx

6、及时接收气象信息,安排好防洪防汛应急值班工。

7、做好防洪应急演练,一旦出现险情,立即按照演练方案采用应急救援。

5.3.5劳保用品保证措施

给劳动人员配备相应的劳保用品,特殊工种服、安全帽、安全带、口罩、手套等应配备齐全,并监督其使用。

GBT30190-2013 石灰石粉混凝土6、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6.1.1本公司对质量违约责任承诺

1、发包人和总监理工程师按合同约定抽查承包人的工程材料时,发现不符质量要求标准的材料时,承包人应将不符合的材料全部退场、返工,并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外,承包人还应当按照该批次材料的价值,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处罚:

(1)单宗或批次材料价值在l0万元以上l00万元以下(含l00万元),承包人承担3万元/次罚款。

(3)单宗或批次材料价值在200万元以上的,发包人有权部分解除合同或全部解除合同,并要求承包人赔偿发包人由此遭受的实际损失。

(4)对于单宗或批次材料价值不高于10万元的(含10万元),但累计抽检不合格达5次,承包人承担3万元/次罚款。

2、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对各工序必须报验核查质量控制点。如承包人申请报验后,经总监理工程师或发包人检查发现存在较大质量问题(如存在质量问题的部分超过检查部分工程的10%的),则该工序质量为不合格,承包人必须对不合格部分进行返工,返工后经检查合格才准进入下一工序,工期不予顺延。复检的结果,按每一分项工程计算,总计发现3次或连续发现2次质量控制点不合格的,承包人承担3万元/次罚款;总计发现3次以上(不含本数)或连续发现2次以上(不含本数)质量控制点不合格的,承包人承担10万元/次罚款;承包人采取整改措施后效果仍不明显的,发包人有权解除合同,将该工程另行发包,并不免除承包人应承担的违约赔偿责任。

3、工程保修期内发现一切质量问题,承包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维修并达到相关质量标准。

6.2建立、健全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为本工程施工建立强有力的质保体系和质检系统,认真执行国家、地方有关加强质量管理的法规与文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项目经理部建立项目经理为核心,项目总工牵头组织,质检工程师具体负责,工程科长、主任工程师现场把关的技术质量保证体系,按照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质量负责制,对每道工序、每个环节,严格加强质量管理控制,真正做到思想保证、组织保证、技术保证、施工保证、经济保证,以完善的。

6.2.1确保工程质质量管理

工程部设质检科,设科长1人,专职质检工程师4人,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

6.2.2质量保证措施

(1)坚持PDCA循环制度:根据施工期限、质量目标,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计划,然后组织实施。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随时检查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同时调整计划,这就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工作循环,随着工程的进展、PDCA循环反复进行,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质量管理不断地向前迈进,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为:资源、工序、工艺、现场,要做好生产要素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定人、定岗、定责,即人员明确、岗位明确、责任明确、惩罚严明。

(3)提高质量保障能力:一流的施工和管理人员、精良的技术装备、完整的管理监督体系是实现质量目标的根本保证。

(4)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坚决杜绝违规蛮干现象发生,并在施工中加强检查落实,做到工程质量“全方位控制、全过程控制、全员控制”的三全控制,定期检查。

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质量工作的发展状况和操作工艺的思想教育及培训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培育浓厚的质量气氛是以“质量第一、让用户满意”为基础。为此,针对本项目采取以下思想教育措施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1)强化质量意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项目的生命和核心,也是我们施工企业生存和竞争的保证。

(2)进场后开工前组织本项目施工队伍的主要人员学习业主对本项目的质量要求和在投标书中对质量作出的承诺和目标,以及公司有关质量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统一参战队伍思想并明确创优规划及目标。

(3)定期发布质量简报,公布和介绍质量状况及有关部门工艺流程。

(1)实行工程质量包保责任制

经理部与作业队签订质量包保责任状,以保证质量目标兑现。质量评比每月一考核,季度一总结,奖优罚劣,奖罚兑现。

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对工程质量好的作业队、班组和在工程质量方面做出成绩的个人,在评先、晋级、调资等问题上予以优先考虑,对工程质量差的班组和个人,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或内部歇工待业,对工程质量差的作业队予以撤换。

(2)严格制度,狠抓落实

管理制度落实是确保工程质量、创优达标和兑现质量目标的可靠保证,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以下制度:

1)工程测量双检复检制度;

2)隐蔽工程检查签认制度;

3)质量责任挂牌制度;

4)质量评比奖罚制度;

5)定期质量检查制度;

7)验工质量签证制度;

8)关键部位、重点工序的旁站监督制度。

(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和岗位责任制,实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负责制,同时建立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遵守施工程序,坚决执行施工规范和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2)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运用统筹法、网络计划技术等现代管理方法,于开工前在经过周密调查研究取得可靠数据的基础上,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按网络计划组织实施,坚决杜绝计划工程中的随意性,使整个施工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

(3)认真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由单项工程技术负责人牵头,组织协调,针对所承担工程的技术难易程度和环境特点提出两个以上的施工技术方案,经过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后,提交给项目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对所提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比选、优化,最后确定方案,报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按投标文件中确定的施工队伍和设施投入本工程施工,同时按投标书中主要人员名单确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参加本工程,确保技术工作顺利进行。

(4)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组织图纸会审,认真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资料,切实领会设计意图,查找是否有差、错、漏现象,及时会同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后,由经理部的总工程师、工程部长、作业技术人员逐级进行书面及口头技术交底,确保作业人员掌握各项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质量标准。

1)工序转换控制:工序的转换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和监理实施细则执行。一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办理有关签证并申报下道工序施工准备情况和实施方案,经监理和业主审定后方可转序,转序前采取由点带面、逐渐全部展开的方式,绝不允许随意转序和丧失转序时机。

2)施工工艺控制:施工工艺是施工的最佳流程,也是控制每一步施工工作的基本要术。在进行每一步作业时,必须明确该做什么、怎么做,只有施工对工艺有了全面的、深层次的了解,才能够完全控制施工工艺。

6.2.3主要工序质量技术保证措施和手段

1、混凝土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按规范要求选定符合资质要求的生产厂家,并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派专人经常性进行检查。

1)拌制混凝土时,材料的配合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水泥±1%、各种集料重量的允许偏差为重量的±3%。

2)经常检查骨料含水率,据以控制加水量和骨料重量。

3)混凝土应搅拌至各种组成材料混合均匀,颜色一致,在搅拌机中搅拌时间应满足规范的规定。

4)混凝土拌和应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其稠度(坍落度),确保砼结构的质量。

5)在下盘料装入之前,搅拌机的拌合料应全部倒出,搅拌机停用超过30分钟或更换水泥品种时,应彻底清洗搅拌机。

1)装运混凝土拌合物,不应漏浆,并应防止离析。浇筑时如发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拌合。

2)混凝土搅拌出机后的任何时刻都需监督。严禁往拌合物中任意加水。

3)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后,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由中心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

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支撑体系、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浇筑。

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倾浇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2m时设置串筒。

3)混凝土浇筑的间歇时间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因故必须间歇时,其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试验确定,并满足规范要求。

1)采用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将混凝土砼捣实至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止,且移动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1.5倍。

2)插入振捣器作业时避免碰撞钢筋,严禁放在钢筋上振动。振捣机头开始转动后方可插入混凝土内,振完后应徐徐提出,不能过快或停转后再拔出。

1)指派专人进行混凝土养护作业。

2)采用洒水进行湿润法养护。每天洒水的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宜。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钢材进场后,按批量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检验,并将检验报告报监理审查,经审查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产品立即清理出场,记录存档。

(2)钢筋加工制作时保持平直,无局部曲折。如遇有死弯、损伤应将其切除。保证所使用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无锈蚀。钢筋级别、钢号、直径符合设计要求。在常温下进行钢筋弯曲成型,不得进行热弯曲,不用锤击或尖角弯折。

(3)钢筋焊接的焊工持证上岗,所使用的焊机、焊条符合加工的材质要求。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按实际操作条件进行试焊、检验,并报经监理检查。检验合格后,正式成批焊接。

(4)钢筋绑扎的交叉点用铁丝全部绑扎牢固,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及误差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3、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保证隐蔽工程和关键工序的工程质量在于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及健全各项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并认真落实,使隐蔽工程和关键工序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1)隐蔽工程检查以班组检查与专职检查相结合。施工班组在下班前应对当天工程质量进行自检,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须及时纠正。

(2)各工序工作完成后,由分管工序的技术人员、质检工程师组织班组长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坚决返工。工序中间交接时,必须有明确的质量交换意见,每个班组的交接工序都应严格执行“三工序制度”,即检查上道工序,做好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

(3)每道工序完成并经自检合格后,请驻地监理工程师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签证资料整理工作。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人员旁站监督并做好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应有检查项目、技术要求及检查验收部位等,施工员和技术员、质检工程师、试验员均应在相应栏目签名。

4、监控量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建立专业组织机构,组成监控量测监督小组,成员由工程部和测量队人员组成。设组长一名,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较高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技术负责人担任,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计划,外协工作以及监测资料的质量审核。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1)监控量测监督小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

(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

(3)量测单位的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4)量测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校的管理。

(5)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应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6)监测单位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

(7)量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监控室内两级复核后方可上报。

(8)量测单位从设备的管理、使用及资料的整理均设专人负责。

7.1高温季节施工措施及方案

7.1.1高温季节施工措施

夏季高温天气施工对混凝土质量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结构质量,因此,控制高温条件下混凝土的温度,成为高温天气施工的关键。为了控制混凝土的出仓温度,混凝土拌制时应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并一次控制附加水量,减小坍落度损失,减少塑性收缩开裂。

(1)大体积混凝土拌和物的出机温度、浇筑温度及浇筑时的气温应进行监测,并作好施工记录,保障砼出机、入模温度不得大于30℃。混凝土泵管上可覆盖土工布等保水材料并经常喷水保持湿润,以减少混凝土拌合物因运输而造成温度回升;对高强度混凝土最好选择在夜间或阴天施工,如时间无法安排,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现场搭设混凝土输送车使用的遮阳棚;

2)在混凝土泵垂直管上包敷30mm厚湿水海绵,在暴露阳光下的水平管上同时敷盖温水麻袋;

3)对于高温季节里长距离运输混凝土的情况,可以考虑搅拌车的延迟搅拌,使混凝土到达工地时仍处于搅拌状态。

4)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时间,以避免在日最高气温时浇筑混凝土。在高温干燥季节,晚间浇筑混凝土受风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可在接近日出时终凝,而此时的相对温度较高,因而早期干燥和开裂的可能性最小。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时,要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温度,并要求配合足够的人力、设备和机具,以便及时就会预料不到的不利情况。

高温季节施工时,对浇筑场地应遮荫,以降低模板、钢筋温度,对骨料搭设遮阳棚并洒水,必要时在拌和水中加冰块降低水温,确保砼入模温度不高于外界气温且不超过30℃.

(2)选择合适的砼浇注时间

高温季节浇注砼时,砼浇注时间宜选择在晚上气温较低的时间进行浇注,砼浇注之前在承台模板外侧洒水,以降低模板温度。

(3)检测运到工地上的混凝土的温度,必要时可以要求搅拌站进行调节。

(4)夏季混凝土施工时,振动设备较易发热损坏,故应准备好备用振动器。

(5)与混凝土接触的各种工具、设备和材料等,如浇筑溜槽、输送机、泵管、混凝圭浇筑导管、钢筋和手推车等,不要直接受到阳光曝晒,必要时应洒水冷却。

(6)夏季浇筑混凝土应精心计划,做好施工前各项旗准备工作,保障混凝土应连续、快速的浇筑。混凝土表面如有泌水时,要及时进行修整。

(7)当根据具体气候条件,发现混凝土有塑性收缩开裂的可能性时,应采取措施喷洒养护剂等,以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

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如超过0.5kg/(m2/h)时就可能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当超过1.0kg/(m2/h)就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如冷却混凝土,向表面喷水或采用防风措施等,以降低表面蒸发速度。

夏季浇筑的混凝土,如养护不当,会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或表面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等,因此,必须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1)在修整作业完成后或混凝土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

(2)优先采用蓄水养护方法,连续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2天,应保证混凝土处于充分湿润状态,并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的养护齡期。

(3)考虑采用喷洒高效养护剂养护,方法如下:拆模后应立即用喷雾器喷洒高效养护剂以保持砼表面的水份,喷洒时喷雾器嘴距砼表面45cm左右,前后均匀喷洒,使砼表面形成平整的保护膜,当在有一定强度的新的混凝土表面使用时,需要先在砼表面洒水湿润后,喷洒高效养护剂才能形成保护膜。形成保护膜后,盖上土工布再覆盖塑料布以确保混凝土水份不被蒸发。

(4)当完成规定的养护时间后且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进行拆模施工。

(5)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潮湿的覆盖层,进行潮湿养生。

(1)施工时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在今晚或夜间温度低的时候施工。

(2)砼表面采用保温材料覆盖、蓄水养护等办法减少砼内处温差。

(3)加强混凝土的温测工作,每个工作班测温不少于3次,对于气温35℃以上时应加大测温频率,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混泥土的质量。

7.1.2高温季节方案

2、加强职工夏季安全施工教育,熟悉和掌握对中署病人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施救方法,施工人员发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作业,发现有人中暑应立即将中暑者带离高温环境。并用凉水浸湿毛巾敷在中暑者头上,进行物理降温,并使用人丹、十滴水、清凉油等解暑。

3、合理调整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工人加班加点,“采取做两头,歇中间”或轮流作业的施工方法,避免高温作业、疲劳作业、防止工人中暑。特别是高空作业人员,作业时间要适当缩短,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气温达到38度要停止作业。

4、合理安排饮食,搞好食堂卫生,防止食物中毒,备足充足茶水或绿豆茶水。

5、食堂饮食要卫生,保证工作人员健康。

6、浇筑混凝土之前,一定要将模板浇水湿透。

7、浇筑好的混凝土养护工作要得到高度重视,要在混凝土初凝后,及时覆盖浇水养护,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混凝土表面发生开裂。

8、根据气候气温情况,及时配合做好混凝土配合比和坍落度的调整工作,满足施工要求和质量标准。

9、项目部配备的主要药品如下: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等治疗药品及仁丹、十滴水、正气水、菊花茶、降火凉茶、绿色保健食品等。

10、选择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候浇筑混凝土,浇筑温度应低于32摄氏度。

11、高温天气,干燥热风吹在混凝土表面使其水分蒸发很快,一定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内进行浇水养护,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养护时间要提前,要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12、模板存放要存放在棚内或遮盖,避免阳光直接暴晒,对已支好的模板也要进行苫盖,避免暴晒起皮。

7.2雨季施工措施及方案

7.2.1雨季施工措施

1、经常收听天气预报,避免在大雨天浇注砼。

3、做好雨季施工的思想和安全教育工作,做好雨季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确保雨季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4、准备好雨靴、雨衣等个人防雨用品和水泵等排水工具,确保在雨天能继续施工。

5、机电设备要经常检查接零保护,并应有防雨防潮措施。所有机械棚要搭设严密,防止漏雨,随时检查漏电装置功能是否灵敏有效。

6、各种机电设备和现场在雨后风后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隐患时,需及时排除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7、在雨季期间,要经常测定砂、石含水率,以便及时调整其砼的配合比。

8、构件堆放地点平整坚实,周围要做好排水工作,严禁构件堆放区积水。

9、无防雨设施的砼浇筑面,在小雨中施工时,应适当减小水灰比,并及时排除积水,做好表面保护工作。

10、在路基两侧、明挖基坑及驻地四周设置排水沟,并定期检查排水管网及抽水设备的完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11、因地制宜采取边坡有效防护措施,做好路基边坡的防、排水施工,保护路基边坡的完好性、美观性。

12、雨季开挖土方时,在开挖面和工作地点均随时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排除雨水,便于雨后及时复工。

13、在施工过程中如遇暴雨或大雨,应立即停止施工,覆盖表面。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如表面砼尚未初凝,可加铺水泥砂浆,继续浇筑,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7.2.2雨季施工方案

雨季施工主要以预防为主,随时通过121气象台了解和掌握天气变化情况,采用防雨措施及加强排水手段,确保雨季正常进行生产,不受季节性气候的影响。

1、掌握天气预报的气象趋势及动态

开工前与当地气象部门签订服务合同,随时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掌握好天气预报,以利安排施工,做好预防的准备工作,根据当地气象水文资料预报,有预见性地调整有关项目工作的顺序,尽量避免暴雨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2、施工现场防排水设置

对施工现场及构件生产基地应根据地形,对场地排水系统进行疏通,以保证水流畅通,不积水,并防止四邻地区地面水倒流入场内。

施工现场主要运输道路路基应碾压坚实,上铺天然级配砂砾石并作好路拱。道路两旁要作好排水沟,保证雨期正常通行。

(3)机电设备的电闸箱要采用防雨、防潮等措施,并应安装接地保护装置。

(4)原材料及半成品的保护

对钢结构、木材、水泥等以及怕雨淋的材料要采取防雨措施,可放入棚内或屋内,垫高摆放并要通风良好。

对现场临时设施,如职工宿舍、办公室、食堂、仓库等应进行全面检查,对危险建筑物进行全面翻修加固或拆除。

8、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及演习方案

8.1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

8.1.1项目实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质量与安全是施工企业永恒的生命线,也是工程项目重要的管理内容,一旦发生质量与安全事故,不仅给伤者本人及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同时也将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

项目经理作为对施工项目全面负责人,其素质、能力往往是项目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如果项目经理的管理与指挥组织能力不足或缺乏职业道德,那么项目的顺利实施及赢利就可能会大打折扣,从而给项目管理带来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的60%—70%以上都是材料成本,任何一种主要材料的大幅波动都会给项目带来巨大的影响。

4、项目竣工阶段存在的风险

施工项目竣工后,如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即可能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不能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增加项目的资金负担。同时又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工程保修费用,从而使项目成本增大,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8.1.2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的防范策略

工程施工项目风险防范的前提是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和索赔意识。在具体的防范控制中有以下几个策略:

在编标报价阶段,熟悉招标文件,做好现场勘查,在单价和总价中考虑风险因素;如果发现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超出自己所能承受的限度,及时终止项目以规避风险。

2、风险降低(减少)策略

有效降低(减少)风险,着重把握好两大环节:

(2)项目施工完成后这一环节。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办理决算送审。对于设计变更部分或因业主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场地狭窄而发生的材料倒运费等费用及时进行现场签证,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加速竣工工程款的收取。其次,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经理部根据实际工程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制定保修计划,以此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项目部可委派专人或由就近施工的人员代管,尽量节约开支。

1、施工现场内应急区域范围确定:事故现场及存在发生衍生事故的危害区域为抢险区域,只允许专业抢险队伍进入;事故危害形成后,施工现场内抢险区域以外的任何安全区域均为应急区域,只允许抢险救援组织及其调配的抢险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各施工便道及通往事故现场的道路和通道为应急通道。

2、施工现场外应急区域范围的划定:对事故可能波及施工现场围挡以外,引发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需要当地政府的协调。属政府职能的,在事故(危害)发生后及时通报政府或相关部门确定应急区域范围。

8.2.3应急预案体系

3、保障系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应具备现场救援救护基本技能,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系统通讯保障物资、装备和应急财务等在应急救援时正常运转。

4、资料管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档案,其中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名单、救援救护基本技能学习培训活动记录、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目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记录等。

8.2.4应急工作原则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遵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为了保护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项目部在出现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给项目部和从业人员所造成的损失。

3、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指导思想,各分部是防范和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主体,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8.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1、高处坠落:人员高处坠落。(从2米高的地方坠落到基准面)

2、物体打击:高处落物打击、吊装落物打击。

3、触电:设备漏电造成触电、不正确使用电动工具造成触电、其他事故造成触电。

4、机械伤害:在操作中、清洁、维修保养、违反操作规程等。

5、食物中毒:施工现场发生集体中毒、化学危险品泄漏中毒等。

6、自然灾害:洪水、地震、大风冰雹、暴雨、雷击等。

7、其他意外安全事故:如交通、战争、施工过程中突然停水、停电(造成设备突然停止运行、施工突然中断、夜间施工照明系统失效等)。

1、与人有关的风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集中表现在施工现场经验不丰富、素质较低的人员当中。事故原因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的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

2、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的重大危险源。

(2)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事故。

(3)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频繁吊运、搬运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发生堆放散落、高处坠落、撞击人员等事故。

8.4.1应急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锻炼队伍: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妥善处置事故的能力;

3、磨合机制:完善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的工作职责,提高协调配合能力;

4、宣传教育:普及应急管理知识,提高参演和观摩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完善准备:完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技术,补充应急装备和物资,提高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8.4.2应急演练原则

1、符合相关规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演练;

2、切合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特点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组织开展演练;

3、注重能力提高:以提高指挥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为主要出发点组织开展演练;

4、确保安全有序:在保证参演人员及设备设施安全的条件下组织开展演练。

8.4.3应急演练内容

1、预警与报告:根据事故情景,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事故信息。

2、指挥协调:根据事故情景,成立应急指挥部,调集应急救援队伍等相关资源,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3、应急通讯:根据事故情景,在应急救援相关部门或人员之间进行音频、视频信号或数据信息互通。

4、事故监测:根据事故情景,对事故现场进行观察、分析或测定,确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变化趋势等。

5、警戒管制:根据事故情景,建立应急处置现场警戒区域,实行交通管制,维护现场秩序。

6、疏散安置:根据事故情景,对事故可能波及范围内的相关人员进行疏散、转移和安置。

7、医疗卫生:根据事故情景,调集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并开展卫生监测和防疫工作。

8、现场处置:根据事故情景,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和现场指挥部要求对事故现场进行控制和处理。

9、社会沟通:根据事故情景,召开新闻发布会或事故情况通报会,通报事故有关情况。

10、后期根据事故情景,应急处置结束后,开展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原因调查、事故现场清理和相关善后工作。

8.4.4应急保障工作

1、人员保障:按照演练方案和有关要求,策划、执行、保障、评估、参演等人员参加演练活动,必要时设置替补人员。

2、经费保障:根据演练工作需要,明确演练工作经费及承担单位。

3、物资和器材保障:根据演练工作需要,明确各参演单位所准备的演练物资和器材等。

4、场地保障:根据演练方式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演练场地应满足演练活动需要,避免影响企业和公众正常生产、生活。

5、安全保障:根据演练工作需要,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参演、观摩等人员以及生产运行系统安全。

6、通信保障:根据演练工作需要,采用多种公用或专用通信系统,保证演练通信信息通畅。

1、熟悉任务和角色:组织各参演单位和参演人员熟悉各自参演任务和角色,并按照演练方案要求组织开展相应的演练准备工作。

2、组织预演:在综合应急演练前,演练组织单位或策划人员可按照演练方案或脚本组织桌面推演或合成预演,熟悉演练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

3、安全检查:确认演练所需的工具、设备、设施、技术资料以及参演人员到位。对应急演练安全保障方案以及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认,确保安全保障方案可行,所有设备、设施完好。

4、应急演练:应急演练总指挥下达演练开始指令后,参演单位和人员按照设定的事故情景,实施相应的应急响应行动,直至完成全部演练工作。演练实施过程中如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演练总指挥可决定中止演练。

5、记录:演练实施过程中,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手段记录演练过程。

6、评估:演练评估人员根据演练事故情景设计以及具体分工,在演练现场实施过程中展开演练评估工作,记录演练中发现的问题或不足,收集演练评估需要的各种信息和资料。

7、结束: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参演人员按预定方案集中进行现场讲评或者有序疏散。

8.4.6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

1、现场点应急演练结束后房屋建筑工程工序资源配置及穿插管理手册.pdf,评估人员或评估组负责人在演练现场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不足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口头点评。

2、书面评估人员针对演练中观察、记录以及收集的各种信息资料,依据评估标准对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并撰写书面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重点对演练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演练目标的实现、参演人员的表现以及演练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评估。

3、总应急演练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应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演练书面总结报告。报告可对应急演练准备、策划等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分析。参与单位也可对本单位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

8.4.7演练资料归档

1、应急演练活动结束后,演练组织单位应将应急演练工作方案、应急演练书面评估报告、应急演练总结报告等文字资料ASME PTC 4-1998标准下载,以及记录演练实施过程的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归档保存。

2、对主管部门要求备案的应急演练资料,演练组织单位应及时将相关资料报主管部门备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