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扣高大模板支撑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54页Word版

盘扣高大模板支撑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54页Word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8.3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盘扣高大模板支撑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54页Word版

(1)进入现场的钢管和构配件必须按《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施工用钢管、扣件使用管理的通知》(京建材[2006]72号)要求进行现场抽验检测,只有进行抽验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应用到工程中。

(2)进场应有钢管支架产品标识及产品质量合格证;应有钢管支架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及产品使用说明书。

(3)进入现场的构配件应对管径、构件壁厚等抽样核查JGT231-2018 建筑玻璃采光顶技术要求,还应进行外观检查,外观质量应符合规定。

(4)如有必要可对支架杆件进行质量抽检和试验。

构配件进场检查与验收按下表要求进行

构配件尺寸有抽检不合格时应对该全部构配件进行实测,不满足要求的严禁使用。

对承重杆件的外观抽检数量不得低于搭设用量的30%,发现质量不符合标准、情况严重的,要进行100%的检验,并随机抽取外观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监理见证取样)送法定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7.2.1.1模板支撑架在下列阶段应进行阶段检查和验收

(1)筏板基础完工后及支撑结构搭设前;

(2)首段(撂底阶段)、搭设至一半高度后;

(3)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下一道工序前;

(5)遇有六级及以上强风、大雨后;

(6)停工超过一个月恢复使用前

7.2.1.2.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检查验收以下内容:

(1)立杆底座与基础面的接触有无松动或悬空情况。

(2)扫地杆、水平杆等设置应符合规定,牢固可靠;

(3)可调托撑受力状况,自由端长度、顶托螺杆伸出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立柱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5)安全网和各种防护设施符合要求。

7.2.2验收程序及参加人员

模板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项目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模板支撑架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

①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文件;

②模板支撑架的专项施工设计方案;

③周转使用的模板支撑架构配件使用前的复验合格记录;

④搭设的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

(3)支模拆除前,必须向监理单位申请拆模报告,监理单位签字同意后方可拆模。

遇以下情况,均要对模板支架重新进行检查验收:

(1)遇五级以上大风之后。

(2)停工超过一个月恢复使用前。

(3)遇较大雨、大雪之后。

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事项

(1)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确认具备混凝土浇筑的安全生产条件后,签署混凝土浇筑令,方可浇筑混凝土。

(2)先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待竖向结构拆模后,支撑架与主体结构的墙对顶固拉接后再浇筑板混凝土。

(3)采用汽车泵泵送的形式进行浇筑

(4)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学习,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5)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6)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要求

1)应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500mm。整体均匀分层,顶板浇筑按4层浇筑施工,不得集中堆放混凝土。

2)使用30或50插入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50棒应为52.5cm,取50㎝;30棒应为40.5cm,取40㎝),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

3)侧边部位要用φ30或φ50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钢筋较密时要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并加密振点。振捣完毕后用1.5~4m刮尺刮平。

4)浇筑混凝土时应加强对支撑体系变形的监控。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5)泵送混凝土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管口附近。

6)浇筑混凝土时,模板支撑四周拉警戒线,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模板下部。

7)为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采用由中间向两侧扩展均匀分层的浇筑方式;高支模的楼板部位均采用汽车泵进行混凝土浇筑。高支模区域浇筑详见附图9。

汽车泵站位图

附图9:6#楼高支模区域混凝土浇筑方向

(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公司每季度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2)高支模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3)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支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4) 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5) 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1)检测设备:水准仪+钢尺一套:标称精度2mm;线锤2个;测量人员:2人。

(2)测点布置及检测预警值(附各部位监测点布置图)。

在已浇筑混凝土框架柱上,采用红油漆标注结构标高(结构一米线),沉降观测点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观测一次、浇筑过程中每30分钟观测一次。浇筑后12小时测量1次至第2天结束。跨中部位沉降变形预警值为10mm。

9.3支架监测设计要求

(1)从混凝土开始浇筑时到混凝土浇筑完成,连续监测。

(2)监测点位置选在大跨度梁的跨中,楼板四角及跨中。

(3)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观测。

(4)每次观测应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

(5)观测其间使用一种仪器,一个人操作,不能更换。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钢管支撑架体上标注标高线,对混凝土浇筑沉降情况进行及时观测。

(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测量员随时监测模板标高变化,如出现标高异常变化,立即报告现场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负责人,再由施工单位迅速通报甲方、监理,采取应急措施。

(8)如模板架体发出异响、标高异常变化或变形,模板上部安全员立即组织施工人员通过安全通道有序撤离,支撑周边管理人员负责疏散周边施工人员到指定的安全地

因高大模板施工在雨季,为了保证雨季施工时安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下雨天气和五级以上大风应停止架上作业;

(2)大风过后要对架上的脚手板、安全网等认真检查一次。

(3)模板存放地面要平整,并且要有一定的坡度,要做好排水措施。对各类模板加强防风紧固措施,在临时停放时考虑防止大风失稳。

(4)支好的顶板模或墙模,如遇大雨未浇筑混凝土,应进行遮盖,防止因雨淋而造成脱模剂的失效。雨后要认真检查其平整度、垂直度和脱模剂附着情况,合格后方可浇筑砼。

(5)在砼浇筑前应及时准确地掌握天气情况。小雨天气可浇筑墙柱混凝土,梁板只能在晴天和阴天进行浇筑,尽量避开雨天施工。

(6)板浇筑时准备足够的塑料布、木板等,施工时突遇降雨,立即将浇筑完的砼覆盖起来,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并停止施工。

(7)雨后浇筑混凝土要将模板及钢筋上的淤泥清理干净。

(8)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认真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和雨期施工技术措施。

(9)雨天不得露天电焊。在潮湿地带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铺有绝缘物品的地方并穿好绝缘鞋。闸箱防雨漏电接地保护装置应灵敏有效,每星期检查一次线路绝缘情况。对于变压器等在雨期前进行电阻复测,排除隐患。

11.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1.1预防坍塌事故安全保证措施

11.1.1模板作业前,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经理组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11.1.2模板作业时,支撑系统采用钢管和主要构配件,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管和主要构配件。剪刀撑和立杆应牢固连接,形成整体。

11.1.3模板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

11.1.4堆放模板时,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板部位堆载不得超过4kN/m。堆放数量较多时,应对架体进行加固。严格控制楼板支撑架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值。

11.1.5装钉楼面模板,在下班时对已铺好而来不及钉牢的模板要拿起稳妥堆放,以防坍塌事故发生。

11.1.6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11.1.7楼板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严禁进行下列作业:

(2)任意拆除架体结构件或连墙件;

(3)利用架体吊、运物料;

(4)在架体上拉结吊装缆绳。

11.2预防高空坠落事故安全保证措施

11.2.1支撑系统应在搭设完成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人员应包括项目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的施工。架子未经检查验收严禁其他人员攀登,验收合格后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需做局部拆改时,须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同意,由架子工进行整改。

11.2.2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学习高处作业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规程,工人上岗前应依据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办好签字手续。特种高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11.2.3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地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

11.2.4架子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对身体不适或上岗前喝过酒的工人不准上岗作业。施工现场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

11.2.5安全带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带。安全带的系扣点应就高不就低,扣环应悬挂在腰部的上方,并要注意带子不能与锋利或毛刺的地方接触,以防摩擦割断。

11.2.6支、拆模板时应保证作业人员有可靠立足点,作业面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施工荷载应均匀,并不得超过设计允许荷载。

11.2.7已支好模板的楼层四周必须用临时护栏围好,护栏要牢固可靠,护栏高度不低于1.5m,然后在护栏上再铺一层密目安全网。

11.2.8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检查模板支撑有无松动、倾斜、弯曲变形、位移等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并即刻进行加固整改。

11.2.9混凝土泵管应用支架垫固放在梁上,不得直接与楼板接触。

11.2.10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支撑架下不得有其他作业人员。

11.3模板安装和拆除的安全保证措施

11.3.1在进行模板安装时,模板的支、拆、起吊严禁碰撞钢管架。钢管架在拆除前认真检查,并进行交底。

11.3.2搞好安全文明施工和成品保护工作,在搭拆架子过程中材料不得集中堆放,对混凝土墙面及阴阳角要注意保护。材料要分类分规格一头齐码放整齐构配件等零散物品要装袋存放。

11.3.3架子搭拆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上岗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按要求正确佩带和使用安全帽、安全带,防滑胶底鞋。做好防风防滑安全防护工作。

11.3.4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11.3.5拆除4m高度以上梁、柱、墙模板时,应搭设支撑架或操作平台,设防护栏杆。拆除时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松动、撬落或拉倒。

11.3.6拆除平台、楼板的底模时,应设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坠落。拆立柱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待拆范围以外安全地区拉拆,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11.3.7严禁站在悬臂结构上面敲拆底模。严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操作。

11.3.8严格控制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

11.3.9拆除支撑架支撑前,应清除支模支撑上存留的零星物件等杂物。

11.3.10拆除支撑架支撑时,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11.3.11拆除模板和支顶时,先将支撑架可调顶托松下,用钢钎撬动模板,使模板卸下,取下模板和木方,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支撑架。模板拆除后,要清理模板面,涂刷脱模剂。

11.3.12支撑架支撑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运行:

11.3.13支撑支撑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

11.3.14通长水平杆,必须在支撑架支撑拆卸到相关的钢管时方可拆除。

11.3.15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11.3.16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连接棒应放入袋内,交叉支撑应先传递至地面并放室内堆存。

11.3.17拆卸连接部件时,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然后开始拆除,不得硬拉,严禁敲击。

1、 支撑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立杆弯曲、倾斜,横杆弯曲,构配件松动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支撑使用,并通报技术部,由技术部、工程部、安全部第一时间分析原因,讨论方案,进行加固处理;

3、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负责制定事故预防工作相关部门人员的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负责突发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各类应急救援实施的准备工作,统一对人员,材料物资等资源的调配。

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应变演习,有计划区分任务,明确责任。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报告公司相关主管部门并及时采取救援工作,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必要时,报告当地部门,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2)现场人员协助生产负责人对现场清理,抬运物品,及时抢救被砸人员或被压人员,最大大度的减少重伤程度,如有轻伤人员可采取简易现场救护工作,如包扎、止血等措施,以免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3)如有支撑架跨塌事故发生,架子工长应组织所有架子工,立即拆除相关支撑架,外包队人员应协助清理有关材料,保证现场道路畅通,方便救护车辆出入,以最快的速度抢救伤员,将伤亡事故降到最低。

5、应急医疗急救路线图

应急医院:北京市怀柔医院

路线图:(如下图所示)

7、发生安全事故具体上报程序如下:

现场第一发现人—→现场值班人员—→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通信联络组员—→向上级部门报告。

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上报公司,必要时报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事故发生时,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副组长作为临时现场救援负责人负责现场的救援指挥安排。

项目部指定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①说明伤情(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经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②讲清楚伤者(事故)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几号、靠近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

13.1设计、计算、参考规范及文献

a、钢筋及砼自重取:26 kN/m3

b、模板及龙骨取:0.5 kN/m2

c、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3 kN/m2

d、振捣荷载:2.0 kN/m2

面板采用18mm厚木胶板,截面抗弯模量W和截面惯性矩I取值如下:

W = bh²/6 =1000×18²/6 =54000 mm³

I = bh³/12 =1000×18³/12 =486000mm4

混凝土板厚2m,板底采用满铺18mm木胶板。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

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取1m宽的板为计算单元。

则q1 =(2(板厚)a+b)×1=(2*26+0.5)=52.5kN/m

q2= [1.2×(2(板厚)a+b)+1.4×(d+c)] ×1 =70kN/m

面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支撑跨径取l=200mm。

   Mmax =1/10×qmaxl2=1/10*70*2002=280000N·mm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

      =280000/54000=5.19N/mm2< fm=11N/mm2 故强度满足要求,满足。

最大挠度ωmax=0.677q14/100EI=0.677*52.5*2004/(100*4500*486000)

=0.26 mm<[ω]=L/400=200/400=0.5mm 满足要求

次龙骨采用88mm×88mm木方,截面抗弯模量W和截面惯性矩I取值如下:

W = bh²/6= 88×88²/6=113578.7mm³

I = bh³/12=88×88³/12=4997461.3mm4

次龙骨间距200m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则q1 =(2(板厚)a+b)×0.2 =10.5kN/m;

q2= [1.2×(2a+b)+1.4×(c+d) ] ×0.2=14kN/m;

次龙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支撑跨距取l=900mm。

则最大弯矩为Mmax=1/10×qmaxl2=14N/m×9002/10=1134000N·mm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1134000/113578.7

=9.98Mpa <[δ]=13 Mpa满足。 

挠度验算:最大挠度ωmax =0.677ql4/100EI

       =0.677*10.5*9004/(100*9000*4997461.3)

       =1.04mm<[ω]=9 00 /400=2.25mm

主龙骨采用14#工字钢,截面抗弯模量W和截面惯性矩I取值如下:

W = 102000 mm³

I = 7120000mm4

弹性模量E=206000N/mm2

fm=210N/mm2

混凝土厚度2m,主龙骨间距900mm。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则q1 =(2a+b)×0.9=47.25kN/m

q2= [1.2×(2a+b)+1.4×(c+d)]×0.9=63kN/m

主龙骨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支撑跨距取l=1200mm

  则最大弯矩为Mmax=1/10×ql2=63*12002/10=9072000N·mm

 14#工字钢强度验算:

  最大弯应力σmax=Mmax/W=9072000/102000

             =88.94Mpa <[δ]=210Mpa满足。

挠度验算:ωmax =0.677q14/100EI

       =0.677*47.25*12004/(100*206000*7120000)

       =0.45mm<[ω]=L/400=1200/400=3mm满足。

单根立杆承重混凝土断面面积1.2 m2 ,纵向长度为1.2m;横向间距0.9m。

a、钢筋及砼自重取26 KN/m3×1.2 m2×1.2 m =56.16kN

b、模板及主次龙骨取0.5 KN/m2×1.2 m×0.9m =0.54 kN

c、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取3KN/m2×1.2 m×0.9m =3.24KN

d、振捣荷载:2KN/m2×1.2 m×0.9m =2.16KN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

SY/T 4108-2019 油气输送管道同沟敷设光缆(硅芯管)设计及施工规范 则 q1 = a+b+c+d =63.0072kN

q2= 1.2×(a+b)+1.4×(c+d)=76.04064kN<80KN(根据检测报告允许值) 故满足

lo =h’+2ka=1000mm+2×0.7×400mm=1560mm

lo=ηh=1.5×1.2=1.8m,取两者较大值,lo=1.8m。

立杆稳定性计算不组合风荷载:

=76040.64N /(0.558×571 mm2)

DB22/T 2880-2018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规程=238.77N/ mm2 ≤300 N/ mm2满足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