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新建雨污水方涵施工方案(2019)4.6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4.7主要劳动力配置计划
5.1新建箱涵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施工降排水→沟槽开挖及支护→槽底处理→架设垫层模板→浇筑垫层混凝土→架设底板模板及底层钢筋→底板钢筋砼浇筑→架设墙身及顶板模板、钢筋→墙身及顶板钢筋砼浇筑→墙身及顶板防水处理→沟槽回填→路面修复→划标志标线。
GB/T 21143-2014标准下载测量放线前结合业主、设计单位交接桩点进行施工控制网复测和加密的准备工作。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及施工控制网的布设联合进行。
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
①平面控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②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控制点,前视后视距离保证一致。
③施工控制网根据工程规模及建筑物施工放样的要求确定。
④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选点。
⑤对控制点进行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①为保证箱涵线路及其他建筑物施工的竖向精度要求,在施工区域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水准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点点位一致。
②依据现场设计单位给定的水准点布设施工高程控制网。
③根据设计单位给定的水准点,在现场适当部位引测加密水准点,形成一条附合水准路线。在整个施工区域建立高程控制网,作为道路及建筑物高程控制的依据。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
采用全站仪对雨水箱涵平面位置进行放样,放样位置为雨水箱涵沟槽开挖线位置,直线段每20米一个桩,曲线段每10米一个桩,桩与桩之间撒白石灰,每个桩标明回填高度或下挖深度。
根据实际情况,沟槽首先考虑沿箱涵走向每隔20m挖集水坑降水,集水坑尺寸L×B×H为1.0m×0.8m×1.0m在基底两侧采用人工开挖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30cm×30cm,排水沟距离坡脚30cm;坡顶开挖线以外1米处挖截水沟,截水沟尺寸为30×30cm,集水井、截排水沟抹10cm厚M7.5水泥砂浆。
沟槽两侧采用管井降水,降水井成孔直径为800mm,花管与井壁间采用砾石填充。降水井深度按15m考虑。降水深度约为3m。降水井28口,平均间距约20m,降水井沿基坑周边布置。
根据设计图纸明确沟槽开挖及支护截面图为下图所示:
沟槽开挖前先进行场地降水,将水位降至设计基坑下500mm,并保证基底不被积水长时间浸泡,然后按设计图施工钢桩支护。
沟槽总开挖深度约为3.5m,测量放线之后,根据测量放的坡口开挖线逐步开挖,沟槽预留300mm采用人工开挖并整平,避免扰动基底持力层的原状结构,开挖土方由运输车拉送至业主指定弃土场,运距约为10km。
因箱涵以粉质粘土、粉土为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如果开挖后存在软弱土,则采用级配良好的砂卵石()进行换填并平整压实,压实系数为0.97,换填高度为0.5m~1m。
坑底土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坑底排水采用B×H=300×300的砖砌明沟排水,排水沟下浇筑100mm的C15素混凝土垫层,然后采用页岩实心砖与M5水泥砂浆砌筑排水沟,排水沟内侧采用1:2.5水泥砂浆抹面(加入5%水泥用量的防水粉)。基坑顶部两边设置砖砌截水沟,做法如同顶部排水沟。
(1)土体深层位移监测
沿基坑开挖方向在基坑两边每个100m各布置一根斜测管,以监测基坑开挖期间深层土体的位移情况。
沿基坑开挖方向在基坑支护的冠梁顶及路面每隔20m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以监测基坑施工对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沿基坑开挖方向在基坑支护的冠梁顶每隔20m设置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以监测基坑施工对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沿基坑开挖方向每隔5根支护桩在桩身最大弯矩处设置一个观测点,以监测内力和沉降的变化情况。
支护结构或基坑周边环境超过基坑监测规定的限值达到报警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采取控制或加固措施,基坑顶水平位移超过25mm,必须报警。
因本箱涵施工长度较长,故在施工的时候划分为30m一个单元。
5.6.1钢筋加工与安装
1)钢筋在加工成型之前进行调直及防锈清理,确保钢筋表面的洁净。
2)钢筋成型后,挂牌注明所用部位、型号、级别,并分类码放整齐。
3)成型的钢筋一般暂存在加工厂内;施工中按照施工计划以及施工现场的要求分批运至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只能少量地暂存工程急需的成型钢筋。
4)运至现场的钢筋要码放整齐、挂号标志牌,底部垫方木与地面保持距离。
5)钢筋的现场绑扎及安装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及要求进行。
6)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在模板与钢筋之间设置水泥、砂配比与所浇筑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垫块,垫块数量不得小于2块/m2。
7)井室底板及顶板同一截面内接头相互错开,其数量不得大于50%,墙体同一截面内接头必须相互错开,其数量不得大于25%。
8)梁、柱主筋:当主筋长度不足时,应采用闪光接触对焊接头相连接。梁柱箍筋均为封闭箍筋,弯钩角度为135o,弯钩平直段长度为不小于10d。
任何情况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当采用HRB400级钢筋且直径大于25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为1.2Lae(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不大于25%)任何情况下,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测量人员放出模板线及方沟中线,并用墨斗清晰弹出相关结构尺寸,根据模板线安装模板。模板采用竹胶板,模板要求板面平整,无坑洼,相邻两板之间接缝严密,不漏浆。外墙脚手架采用Ø48双排钢管架,内墙及顶板采用满堂架。见模板安装要求及允许偏差如下表:
(1)钢筋混凝土工程:
(1)垫层施工:垫层为10cm厚C15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站用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汽车泵浇筑入模,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人工槎平。
(2)底板施工:底板侧模支设完毕,绑扎底板钢筋,预留好侧墙钢筋,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后进行砼浇筑,浇筑高度为垫层顶向上600mm。砼采用搅拌运输车从商品砼站运至浇筑地点,汽车泵浇筑入模,插入式振动棒分层振捣密实,底板应一次浇筑。
(3)沟身及顶板:将施工缝处砼表面凿毛,剔除松散砼,清理渣物并冲洗干净,安装止水钢板,沟身及顶板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完毕,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进行沟身及顶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汽车泵浇筑入模。墙身砼应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cm,每段墙身和顶板应连续浇筑,中途不得间断形成施工冷缝。砼浇筑完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内外侧模板。顶板砼浇筑后,待砼强度达到70%后方可拆模。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每次混凝土浇筑时须在监理工程师旁站记录下进行混凝土抗压、抗渗试块取样,并要求商品混凝土拌合站提供其对应的混凝土开盘鉴定资料,若不能提供资料的混凝土坚决不允许使用,以确保箱涵混凝土的质量。
1)混凝土浇筑作业应连续进行,其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2)混凝土浇筑应密实,特别是在预埋件周围和变形缝两侧,应加强振捣,振捣时应加强止水带的保护措施。浇筑混凝土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预埋部件位置,如有位移应及时矫正。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及时进行遮盖,并加强养护。
3)混凝土由高处自由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2m,当采用导管式溜槽时应保持干净,使用过程要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
4)混凝土按水平层次浇筑,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捣实厚度不得超过30cm,同时要避免两层混凝土表面脱开。当分层浇筑时,应在下层砼初凝前完成上层砼的浇筑,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下层的浇筑距离应保持在1.5m以上。
①振捣器采用φ50振动棒且工地配有足够数量良好状态的振捣器,以使发生损坏时备用。
② 振捣器插入混凝土的方式为快插慢拔,以免产生空洞。
③振捣器要垂直插入混凝土内,并要插入前一层混凝土里,但进入底层深度不得超过50mm。
④振捣器移动距离不得超过60cm(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
⑤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处砼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呈平坦、泛浆,注意严禁过振或欠振。
⑥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尽可能避免与钢筋、预埋件相触。
⑦在浇筑底板和顶板时,最后一层使用平板振动器振实。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洒水养护,混凝土养护用水尽量使用中水。
2)混凝土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砼养护时,表面覆盖麻袋或草袋等覆盖物进行洒水养护,使砼的表面保持湿润。
3)每天洒水的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洒水养护的时间为14d,以防止混凝土开裂,冬季施工时应采取特殊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冻。
箱涵施工应采用分段快速作业法,施工过程中不得使基坑暴晒或泡水。雨季施工应采取有效的防排水措施。
当箱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尽快组织施工验收,待合格后尽快进行基坑回填。在箱涵顶板覆土尚未达到设计要求之前,应持续降排水,严格控制地下水位,防止箱涵上浮。降排水工作直至回填结束。
4.变形缝及施工缝的处理:
1)箱涵中预留的防水套管或钢管,土建施工后不能立即敷设管线的,须采取临时封堵措施,即采用楔形木块外包软布塞入管口封死。
2)箱涵中预留的防水套管或钢管,竣工后管线近期不能敷设的或不需要的,须采取长期封堵措施,即采用钢板将管口电焊封死。
箱涵、排水管道施工完成,达到设计龄期后,排水管道必须按图纸要求有关规定进行闭水试验。闭水试验用水利用φ12cm塑料软管接降水井取水,工人利用钢爬梯上下井室进行注水及做试验标记。
(1)管道的闭水试验应在管道、检查井外观检查合格,管道未作回填土,沟槽内无积水,全部预留孔洞封堵严密、牢固,并报监理工程师核准后方可进行。
(2)闭水试验应在管道灌满水后经24h后再进行。
(3)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道内顶以上2.0m,如上游管内顶至检查口的高度小于2.0m时,闭水试验水位可至井口为止。
(4)对渗水量的测定时间不少于30min。
待雨水箱涵工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和基坑内构筑物及防水措施完成后,才能开始回填。回填前应将坑内积水、杂物清理干净。沟槽采用级配砂砾石进行分层均匀对称夯填。每层填料虚铺厚度不得大于30cm,在墙身上弹线进行控制。每层填料压实后进行压实度检测,符合压实度要求后才能进行下层填料。
5.9雨水口及支管施工
确定雨水口和雨水口支管位置→开挖雨水口支管管槽、雨水口槽→ 雨水口支管安装、砌筑雨水口→回填→安装雨水篦子。
5.9.2施工方法及要求
(1)按照设计图要求,放出雨水口中心线、边线,开挖雨水口槽,每侧留出30cm的肥槽,槽底夯实,土质松软处换填砂砾石并夯实。按雨水口尺寸摆出井壁砖墙位置。
(2)雨水口底面为C20现浇砼10cm底板。待砼达到3天强度后,在底板面上先铺砂浆再砌砖,应用砂浆抹出雨水口泛水坡,采用一顺一丁砌筑。砌筑时在基础面上放线,摆砖铺灰后砌筑,其中底匹与顶匹砖均应采用丁砖砌筑。每层砖上下匹竖灰缝应错开。随砌筑随检查尺寸。
(3)雨水口砌筑应做到墙面平直,边角整齐,宽度一致,砌筑时应随时用角尺和挂线板。
(4)检查四面墙体是否成直角,墙面是否平整垂直,砂浆厚度是否均匀,若不符合要求应随时纠正。
(5)雨水口D300钢筋砼支管管端面在雨水口内的露出长度,不得大于20mm,管端应完整无破损。
(6)砌筑雨水口时应预留支管,随砌随安,预留管的管径、方向、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管与井壁衔接处应严密不得漏水,预留支管口宜用低标号砂浆砌筑、封口抹平。
(7)雨水口支管的回填:在基层做好之后,开挖雨水口支管管槽,槽底要直顺且坡度不小于1%;雨水支管在道路基层以下的部分用砂砾石回填并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3%;雨水支管在道路基层内的,采用C15混凝土满包封,在包封混凝土达到75%强度前,不得放行交通,施工车辆如必须要通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如搭钢板等),支管回填要保证支管直顺,管内清洁,无反坡、存水及破损现象;管端面无破损且与井壁平齐。
5.9.3 雨水口联络管360°满包砼施工
(1)360°满包砼采用垫块法一次浇筑。
(2)根据d300管外径尺寸,周长L=1.13米,预制混凝土垫块顶部弧长l=0.23,垫块平基部分高程为8cm。
(3)管道基础地基承载力合格后,测量人员复测高程,合格后进行管道安装,垫块尽量安装在管道接口处,安装完毕后,进行侧模安装,侧模采用木胶版,主背楞采用φ4.8cm,壁厚3.5mm整根钢管,双排布置,次背楞采用1.5m长φ4.8cm钢管,间距50cm布设。连接两侧次背楞采用长1.5米φ4.8cm的钢管,用旋转扣件连接。测量人员放出结构界线,并用红油漆标注在侧模上。
(4)混凝土采用强度不低于C15的低塌落度砼,采用溜槽接罐车入仓方式,浇筑方式为:先从一侧灌注混凝土,采用50手提式振捣棒振捣,应快插慢拔,振捣应均匀,防止过振和漏振,对侧的混凝土高过管底与灌注侧混凝土高度相同时,两侧再同时浇筑,并保持两侧混凝土高度一致,浇筑至设计高程后,采用人工抹面收平。
(5)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施工。
5.9.4抹面技术要求
砌筑雨水口的内壁抹面应分层压实,外壁用砂浆搓缝应严密。其抹面、坐浆、抹三角灰等均采用1:2水泥砂浆,抹面用水泥砂浆的砂子应过筛。
抹面要求:雨水口内外抹面均由底板抹至设计高度。抹面厚度20mm。抹面时用水泥板搓平,待水泥砂浆初凝后及时磨光、养护。
5.9.5雨篦子的安装
雨水口砌筑安装至规定标高后,应及时安装井座及雨篦子。
安装时砖砌顶面应用水冲刷干净,并铺1:2水泥砂浆。按设计高程找平,雨篦子安装就位后,雨篦子周围用1:2水泥砂浆嵌牢,雨篦子四周成45°三角。安装雨篦子时,核正标高后,雨篦子周围用C15混凝土加强处理。
5.9.6雨水口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雨水口的周围回填材料前应检查下列各项,并应符合要求:
(1)井壁的勾缝抹面和防渗层应符合质量要求。
(2)雨篦子的安装必须保证低于周围路面2mm。
(3)井壁同支管连接处应严密不得漏水。
(4)雨水口砖砌完成后,经隐蔽验收后方可回填,井周回填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回填采用人工配合打夯机进行夯实,不得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以免损坏雨水口。
5.9.7 雨水口质量标准
(1)井底、井面的标高要准确,井身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长方形井井壁必须互相垂直,井形方正,并且井身的长轴线应与侧路缘石平行;砖砌井壁必须灰缝饱满、平整,抹灰应平顺密实,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砌砖砂浆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雨水口及支管验收标准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①收水井内壁抹面必须平整,不得起壳裂缝。
②井框、井篦必须完整无损、安装应平稳。
④支管必须顺直,不得有错口,管头应与井篦齐平。
⑤收水井、支管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雨水口底、顶高程误差超标,测量监控工作不严格;雨水口砌筑尺寸误差超标,砖层不符、雨水口与路面高程不匹配,未严格按标准图集的要求施工;井座及雨篦子安装不平稳,车辆通车时跳动;砂浆强度不足,未严格按配比调配砂浆。
根据设计图纸得知路面恢复结构图如下:
检查现有混凝土路面,对于发生错台并发展成角裂的混凝土路面应凿平、修补稳固,以减少反射裂缝的发生;对于路面沟槽用 C40 混凝土填平。对于脱空的混凝土板进行压浆加固处理。要求混凝土路面平整、清洁、稳固;对于完全损坏的混凝土板,应进行拆除、确认基层强度后重新浇筑。
清扫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各种缝隙(包括伸缩缝、施工缝、板快断裂缝等),均应先用柔性材料进行填密处理,填缝高度与路面持平。
按0.6kg/m³的用量喷洒PCR改性乳化沥青粘层。将0.5米宽的防裂卷材均匀平整地粘贴在混凝土板缝和裂缝两侧上,然后铺筑沥青砼找平层,最后铺筑SMA上面层。
现状水泥砼路面上根据现场进行调平,调平层采用与下面层一致的材料,数量以实际计量为准。
对伸缩缝应先清理旧缝填料,并将缝锯平整(两边漏出新鲜面),缩缝采用聚氨酯天缝(3cm深);伸缩缝先用沥青麻丝填缝后,面层再用聚氨酯封缝。
每天施工结束或因特殊原因中断施工时,面层、基层混凝土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具体方式见设计图。
6.1质量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认真学习有关规程、规范及合同文件,熟悉并掌握具体质量要求和技术指标。
(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要求作业人员提前熟悉图纸内容,了解作业内容,以便提前发现设计图纸可能存在不便施工或难以保证质量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3)认真深入的进行原材料供应的市场调查,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及复查工作,及时索取有关材质证明的相关资料,并按规定保存上报。
(4)对参与关键工程和特殊过程施工的人员,针对本工程的工程特点,进行上岗前的再培训,使参与施工的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6.2质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施工过程坚持施工班组自检、作业队质检员复检、质量管理部质检工程师终检制度,在三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
(2)对于隐蔽工程,在覆盖前必须遵循严格执行质量检查程序,确保质量合格后才可进行隐蔽施工。
(3)积极采用成功的先进经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4)按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作业,实行定人、定点、定岗施工,各自负责其相应的责任。施工现场挂牌,写明施工区域,技术负责人及生产负责人,接受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做到奖优罚劣,确保一次达标。对不按施工程序和设计标准施工的班组和个人追究责任,并予以经济惩罚。
(5)施工过程严把“四关”,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
①严把图纸关,首先组织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认真复核,让所有技术人员彻底了解设计意图,其次严格按图纸和规范要求组织实施,并组织技术交底。
②严把测量关,由项目部测量队对整个工程的设计控制数据进行复核,并根据复核成果及对施工放样进行抽检放线和复核。
在施工过程中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环保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确定安全目标,制定安全措施,做好施工中的安全工作。
杜绝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
7.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上级有关部门法律法规及公司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
(2)对各工种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做好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3)施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并做好记录,安检工程师、安全员进行日常安全巡查,重点检查用电设备、机械设备。
(4)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特种作业安全、施工技术安全、大中型设备的使用、运转、维修进行重点检查。
(5)施工现场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一切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6)现场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安全帽进行区分配戴,安全监察人员佩戴袖标。
(7)施工现场及临时设施内配备足量的消防设备。
(8)严格选用符合技术和安全规定的施工机具,并坚持安全挂牌制。
(9)起重机作业时下方严禁站人,待钢材降落到距地面1m 以内方准靠近,就位支撑方可摘钩。
7.3井下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1)下井作业前必须检车井内气体,确保有害气体不超标、氧气含量满足要求;当井下气体无法满足施工作业要求时,采用鼓风机送风换气,直至检测合格后方可下井作业。
(2)下井人员必须系挂安全绳(一端系挂在井顶边),无特殊情况不得随便进入管道内施工。
(3)下井作业期间,鼓风机持续送风,确保井内氧气含量满足要求。
(4)每次下井前需对下井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5)施工期间安排专人对井内情况检查,如发现井内人员不适立刻用安全绳将井内人员拉出。
7.4施工用电安全保护措施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 —2005的要求进行设计、检查和验收。
(2)临时用电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及验收表;建立健全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培训档案。
(3)施工现场用电实行三相五线制和双级漏电保护措施,做到用电设备“一机、一闸、一漏电开关保护”;电器设备均设防雨棚防雨。
(4)施工现场电线采取架空、挂设方式架设,并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确保绝缘良好。
(5)施工现场电工值班室设有现场供电系统图和值班记录。施工现场的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非电工禁止私自乱动电器设备,电器设备出现故障由电工处理。
7.5环境保护控制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成都市及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颁布的一系列法规、规定及办法,切实抓好建设期间的环境与生态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并落实“三同时”、“两不”原则,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工程设计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不留后患、不留尾巴,确保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
(1)采取一切合理措施保护现场内外的环境,避免由于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粉尘、噪音、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等环境污染,或其他由于环境污染的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2)确保因施工产生的气体排放、地面排水、水土流失及污染等,不超过规定数值,也不超过使用法律规定的数值。
(3)严格按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的堆放和利用废渣,防止因任意堆放弃渣造成环境污染。
(1)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机械,穿插安排低噪音工作,减少接触高噪音时间,并配备耳塞,同时注意机械保养,降低噪音的声级水平。
(2)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避开夜间车辆出入频率,在夜间施工不得安排噪音很大的机械。
(3)运输车辆安装消声器并加强维修保养。
(4)机械运输车辆途经居住场所时应减速慢行 , 严禁鸣笛。安全、文明及消防措施
(4)行动救援组: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人员抢救受伤者脱离事故危险区域,同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通知医疗机构前来救护,在专业医疗人员没到来之前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的救护。或根据受伤的人数及伤情将伤员送往医院治疗,并及时通知要送往的医院做好抢救的准备,使人身伤害降至最低。
(5)抢险救灾组:在接到事故通知立即赶往现场并做好现场的警戒和保卫工作,并立即开展人员的搜救、疏散受灾人员、现场侦查和组织抢险工作。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排险抢险,抢救物资财产,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6)后期保障组: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抢险所必须的物资、材料、工具设备等,确保抢险现场的需要。
8.2.2事故报告程序及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发生的类型:如空中坠物砸伤、人从高空坠落等各类事故;有无人员伤亡事故的严重程度现场的救援情况
8.2.3应急救援措施及操作步骤
(1)高空坠落事故救援
(2)人员伤害事故的救援
(3)潜在伤害急救措施
创伤急救措施创伤分为开放性创伤和闭合性创伤。开放性创伤是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常见的有:擦伤、切割伤、撕裂伤、刺伤、撕脱、烧伤;闭合性创伤是指人体内部组织的损伤,而没有皮肤黏膜的破损,常见的有:挫伤、挤压伤。
①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可用生理盐水和酒精棉球,将伤口和周围皮肤上沾染的泥砂、污物等清理干净,并用干净的纱布吸收水分及渗血,再用酒精等药物进行初步消毒。在没有消毒条件的情况下,可用清洁水冲洗伤口,最好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然后用干净的布或敷料吸干伤口。
②止血:对于出血不止的伤口,能否做到及时有效的止血,对伤员的生命安危影响较大。在现场处理时,应根据出血类型和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直接压迫——将手掌通过敷料直接加压在身体表面的开放性伤口的整个区域;抬高肢体——对于手、臂、腿部严重出血的开放性伤口,都应抬高,使受伤肢体高于心脏水平线;压迫供血动脉——手臂和腿部伤口的严重出血,如果应用直接压迫和抬高肢体仍不能止血,就需要采用压迫点止血技术;包扎——使用绷带、毛巾、布块等材料压迫止血,保护伤口,减轻疼痛。
③烧伤的急救应先去除烧伤源,将伤员尽快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再次污染;在现场,除了化学烧伤可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外,对创面一般不做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保护表皮。
DBJ61/T 94-2015标准下载(4)闭合性创伤的处理
①较轻的闭合性创伤,如局部挫伤、皮下出血,可在受伤部位进行冷敷,以防止组织继续肿胀,减少皮下出血。
②如发现人员从高处坠落或摔伤等意外时,要仔细检查其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和脊椎,看看是否有肿胀、青紫、局部压疼、骨摩擦声等其他内部损伤,假如出现上述情况,不能对患者随意搬动,需按照正确的搬运方法进行搬运,否则,可能造成患者神经、血管损伤并加重病情。
现场常用的搬运方法有:担架搬运法——用担架搬运时,要使伤员头部向后,以便后面抬担架的人可随时观察其变化;单人徒手搬运法——轻伤者可扶着走,重伤者可让其伏在急救者背上,双手绕颈交叉垂下,急救者用双手自伤员大腿下抱住伤员大腿。
③如怀疑有内伤,应尽早使伤员得到医疗处理;运送伤员时要采取卧位,小心搬运,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防止休克。
④运送过程中项目监理机构人员配置标准(试行),如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法等急救措施。
⑤窒息急救措施如经检查发现,伤者处于“假死”状态,则应立即针对不同类型的“假死”进行对症处理:如果呼吸停止,应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来维持气体交换;如心脏停止跳动,应用体外人工心脏挤压法来维持血液循环。
(5)人身意外伤害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