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大型商业广场暖通工程施工方案3.2风机、空调机组电气性能测试,风量、风压的测试
3.3系统风量的测试与平衡
3.4系统联合运转DB51/T 1598.1-2013 低压线路电气火灾原因认定导则 第1部分:必要条件.pdf,带负荷系统联动
①核对风机、电机的型号、规格是否与设计参数一致;检查各紧固件是否拧紧;进出口帆布短管是否严密。
②开风机之前,将风道和风口的调节阀放在全开位置,三通调节阀放在中间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总送风阀的开度必须保持在风机电机允许的运转电流范围内。
③通风机和电动机的皮带轮端面在同一平面上,调整皮带的松紧度至合适程度。检查风机和电动机底座减震固定件是否松开。
④风机运转前在轴承处加上适度的润滑油,并检查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如金属网罩安装等。
⑤用手盘动叶轮,观察有无卡阻及碰擦现象;手动盘动叶轮第二次,观察叶轮是否停留在同一位置,出于叶轮的动平衡考虑,叶轮两次应停留在不同位置。
⑥风机初次启动经一次启动立即停止运转,检查叶轮与机壳有无摩擦、有无异常振动及声响;检查运转方向是否正确,是否与机壳标注方向一致。
⑦风机启动运转平稳后,用钳形电流表检测起动电流,运转电流、振动、转速及噪声,并在试运行30分钟后检测轴承温度,其值必须达到设备说明书的文件要求;用转速表测试风机主轴的转速,重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检查其转速是否与铭牌标识相符。
⑧风机在额定转速下试运转2小时以上,测量轴承温升是否正常,不超过70℃为合格。
⑨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原因:一般有振动剧烈,轴承温升过高,电机电流过大等。
振动剧烈的原因可能是机壳或进风口与叶轮相碰而产生摩擦,叶轮铆钉松动或轮盘变形,叶轮轴盘和轴松动,各连接部位连接螺栓松动,进出风管支撑不够牢固而产生振动,转子不平衡;轴承温升过高的原因可能是轴承振动剧烈,润滑油质量不良,或填充过多和含有灰尘、污垢等杂质,轴承连接螺栓过紧,轴承损坏;电机电流过大的原因可能是启动时总风管的调节阀开度过大,风机的风量超过额定范围,电机的输入电压过低或出现单相断电。
①关闭出口阀门,开启进水阀,待水泵运行后再将出水阀打开。
②水泵点动后,应立即停止运转,观察电机运转方向,如不符合工作要求,应调换电机相序。
③水泵再次启动时,检测电机、电压、电流、振动、转速及噪声等技术参数,并不得超出规范要求,如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停机分析原因,检查处理。
④水泵运行过程中,应监听水泵轴泵、电机轴承有无杂音,判断轴承是否损坏,轴承运转时滚动轴承温度不高于75℃,滑动轴承不应高于70℃,电动轴承温升不大于电机铬牌的规定值,进口水泵的运行过程中的滴漏量不超过6滴/分钟。
⑤水泵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按规定连续运转2小时,如无异常即为合格。
⑥水泵运行结束,应将阀门关闭,切断电源开关,并按调试运行表格逐一填写。
①空调机组试运前,应认真清理机房,大量的灰尘和杂物可导致过滤的污染和堵塞。
②开空调机之前,应将风道和风口的调节阀放在全开位置,三通调节阀放在中间位置,空气处理室中的各种阀门也放在实际运行位置。
③空调机组和电动机的皮带轮湍面在同一平面上,运轮皮带的松紧度适中。
④空调机组起动后,立即停止运转,检查运转方向是否正确,是否与机壳标注方向一致,否则调换电源接线历次试验。
⑤空调机组正式启动时,机内不得有异物杂音,运转正常后,应用钳形电流表检测起动电流,运行电流、振动、转速及噪声,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试运行30分钟后检测轴承温度,其值不需达到设备说明书的文件要求。
⑥经上述检查确认无误后,应连续运转2小时,如未产生其他问题,即为合格,并将测试结果按表填写。
①认真清理冷却塔内杂物,尤其是排水槽是否顺畅,以防运行时溢出。
②起动冷却塔后检查电动风扇运转方向,并使其符合运行要求。
③冷却塔旋转布水器应灵活适当,调整进塔水量使喷水量和吸水量达到平衡状态,不得出现溢流。
④冷却塔运转后,记录电气各种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如无异常情况,应连续运行2小时,并做好运行记录。
①根据设备的技术要求,现场密切配合厂家保证外部设备可靠有效工作。
②制冷机起动时外部设备起动顺序如下:冷却泵次冷冻泵开启电动阀冷却水塔制冷机
③制冷机关闭顺序:关闭制冷机冷却塔次冷冻泵冷却水泵冷冻机出水电动阀冷却塔出入水电动阀
④各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时间按制冷机厂商的要求配合整定。
⑤在主机运行过程中,按起停顺序认真检查设备工作状态,并应填表记录。
2)通风机、空调机组风量、风压测试
(1)通风机出口的测定截面积位置按系统风量测定要求选取,即选择在产生局部阻力之后大于或等于4倍的管径,以及局部阻力产生之前大于或等于1.5倍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直管段上,其测定截面积位置应尽量靠近风机。
(2)分别测试风机吸入端的风量和其压出端的风量,计算其平均值,即得出该风机的出风量,核对是否与设计要求的风量相符;计算风机吸入端与压出端的风量差,其差值以不大于5%为合格。
(3)通风机的风压值为风机进出口处的全压差值,用压力计分别测出风机吸入端和压出端的风压值,计算得出得二者之差值即为通风机的风压,将该值与风机铭牌上的风压值进行核对以确认是否相符,并核对该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系统风量的测试与平衡
①按工程实际情况绘制系统单线透视图,并标明风管尺寸、测点位置以及截面积大小、送(回)风口位置,同时标明设计风量、风速等参数,对测点进行编号。
②开启风机进行风量测定与调整,先测总风量是否满足设计风量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如达不到要求则分析原因并制定解决办法。
系统总风量以风机的出风量或总风管的风量为准,系统总风压以测量风机前后的全压差为准。
③系统风量的测试可用两种方法进行:方法一是用皮托管和微压计测量风管内的风量,方法二是用叶轮风速仪测量送回、风口或新风进风风量。
④方法一:用皮托管和微压计测量干、支管风量。
A 测量截面积的位置选择在气流均匀处。按气流方向,应选择在产生局部阻力之后大于或等于4倍的管径及局部阻力之前大于或等于1.5倍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直管段上。如难以找到符合上述条件的截面,可将测定截面的位置进行灵活变动:一是所选截面保证是平直管段,二是该截面距前面局部阻力的距离比距后面局部阻力的距离适当长一些。当测量截面上的气流不均匀时,应增加测量截面上的测点数量。为了检验测定截面选择的正确性,可在开始测量时,同时测出所在截面的全压、静压和动压,并用全压=静压+动压的关系来检验测定结果是否基本吻合,如发现三者关系不符,如操作无误,则说明该截面的气流极不稳定,需要重新选择。
B 在风管内测定平均风速时,将风管测定截面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使之尽量接近正方形(圆形风管则根据管径大小,将截面分成若干个同心圆,每个圆环测量四个点),以测得较匀风速,其面积不大于0.05 m 2(每个小截面的边长为200~250 mm,小于220 mm则所测得数据更为精确)。测点位于各小截面的中心处,测孔位置根据现场情况以方便操作为原则确定开在大边或小边。测出风管内的送风速度之后,将该值乘以风管该处的截面积再乘以3600即可得出该风管的出风量,如下式所示。
Q——出风量,m3 /h
V——平均风速,m/s
S——风管截面积,m 2
采用皮托管和微压计测量风管内的风量时,直接测得的是风管截面上的平均动压值,需要通过计算方可求出平均风速。
当各测点的动压值相差不大时,其平均动压值可按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
Po=(P1+P2+……+Pn)/n
当各测点的动压值相差较大时,其平均动压值按测定值的均方根计算:
Po=(√P1+√P2+……+√Pn)/n
已知测定截面的平均动压后,平均风速按下式计算得出:
Po——平均动压,Pa
V—— 平均风速,m/s
D 风管内的风压值可直接从压力计上读出。
⑤方法二:风口的风量测定
A 贴近风口格栅,采用定点测量法,分取5个测点用热电风速仪测出风口处的风速,计算出其平均值,再乘以风口净面积即得到风口风量值;也可将风速仪在风口处匀速移动3次以上,测出各次风速,取其平均值即为该风口的平均风速,再乘以风口净面积即得到风口风量值。
B 将各个测试点上测试的风速作好记录,根据各风口不同的截面积计算出各风口的出风量。
C 各风口风量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不应大于15%。
D 当空气从带有格栅或网格及散流器等形式的送风口送出时,将出现网格的有效面积与外框面积相差很大或气流出现帖附等现象,很难测出准确的风量,可在风口的外框套上与风口截面相同的套管,使其风口出口风速均匀,即常说的辅助风管法。辅助风管的长度一般为500~700㎜较宜,如过长则增加出风阻力致使风量偏低。辅助风管可采用薄钢板或硬纸板制作。
系统总风量以风机的出风量或测得的总风管的送风量为准,系统总风量近似于各末端送风量之和。
将各送风量相加,其总和应近似于总的送风量;新风量与回风量之和应近似于总的送风量;系统送风量、新风量、回风量的实测值与设计的风量偏差值以不大于10%为合格;风管系统的漏风率不大于10%为合格;如不符合此项要求,则应进行系统的风量调整与平衡。
系统风量调整采用“流量等比分配法”或“基准风口法”,从系统最不利环路的末端开始,逐步调向总风管和风机。
调节各风管上的调节阀的开启度以调节风量(没有调节阀的风道可在风管法兰处加临时插板进行调节,风量调整平衡后,插板留在其中将之密封不漏),最后进行总风量调整,最终将系统风量调整平衡。
第一步,按设计要求调整送风和回风各干支管,各送风口的风量;
第二布,按设计要求调整空调器内的风量;
第三步,在系统风量经调整达到平衡之后,进一步调整通风机的风量,使之满足空调系统的要求;
第四步,经调整后在各部分调节阀不变动的情况下,重新测定各处的风量作为最后的实测风量。
按系统单线图选定最不利点,确定最不利管路,从该处支管开始调整。为了提高调整速度,使用两套仪器分别测量最不利支管和与支相邻的支管的风量,用调节阀进行调节,至两条支管的实测风量比值与设计风量比值近似相等,即:
Q1/Q2=Q设1/Q设2
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各支管、干管的风量。显然,实测风量不是设计风量。根据风量平衡原理,只要将风机出口总干管的总风量调整到设计风量,其他各支干管、支管的风量就会按各自的设计风量比值进行等比分配,接近设计值。
调整前先用风速仪将全部风口送风量初测一遍,并将计算出来的各风口的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的百分数列表,从表中找出各支管最小比值的风口。然后选用各支管最小比值的风口为各自的基准风口,以次来对各支管风口进行调整,使各比值近似相等。同调节阀调节相邻支管的基准风口,使其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近似相等,只要相邻两支管的基准风口调整后达到平衡,则说明两支管风量也已达到平衡。最后调整总风管的总风量达到设计值,在测定一遍风口风量,即为风口的实测风量。
⑧防排烟系统风量、风压测试及调整
系统风量的测定同前所述。
电梯前室正压送风风压的测试:正压送风开启前室正压送风口,启动正压送风机,将风压计橡皮管置于前室内,关闭前室的进出口门窗,并保证其他各处密封,测试人员站于前室门外,待送风稳定后从风压计上即可读出前室送风正压,以不小于25Pa为合格。如达不到25Pa则应对系统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有堵塞或风道漏风等,同时检查前室的封闭情况。排除障碍后按上述方法重新测试。
4)空调系统无负荷运行
空调系统无负荷运行是在单机试验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是对前期安装质量的综合检查和考核,是最终产品能否达到设计指标、能否满足业主要求的体现,空调试调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工作,需多种专业如专业空调及楼宇自控系统的密切配合和相关工种协同工作。
单体试运后,对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已经整改和排除,并具备系统运行条件。
按工程实际情况绘制系统单线透视图,并标明风管尺寸、测点截面位置、送(回)风口位置,同时标明设计风量、风速等参数。
开启风机进行风量测定与调整,先测总风量是否满足设计风量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如达不到要求应分析原因并制定解决办法。
系统风量测定应用皮托管、微压计等仪器测试,对系统调整可采用“基准风口调整法”或“流量等比分配法”从系统最远、最不利的环路开始,逐步调向通风机。
风口风速测试用热电风速仪,采用定点法和均匀移动法测出平均风速并计算出风量
风口风量、新风量、排风量、回风量的实测值与设计风量的偏差不大于10,新风量与回风量之和应近似等于总的送风量。
在矩形风管内测定平均风速时,应将风管测定面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使其尽可能接近正方形。圆形风管则根据管径大小,将截面分成若干个同心圆,每个圆环测量四个点。
5)空调系统负荷运行联动调试
经过无负荷调试,空调系统各设备运行都能达到设计要求,可进行带负荷联动调试。
本工序要求空调自控系统已经完工,并已通过测试。
空调系统带生产负荷的综合效能试验的测定和调整,应在建设单位的主持下,设计和安装单位配合进行。
空调及自控系统的所有环节全部投入,本工程空调系统连续运转按24小时。
测定系统联动运行的综合指标是否满足设计与生产工艺要求,如果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在测定中进一步调整
6.8资料整理并编制调试报告
5.1通风空调工程概况。
5.2电气、设备、自控等单体试验与测试、信号、联动保护装置的试验调整数据。
5.3系统风量调整结果。
5.4空气品质测试记录(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
5.5对空调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空气品质的评价和分析。
1.教育施工人员认真遵守现场成品保护制度,注意爱护建筑物内的装修成品、设备以及设施等东西。加强保护好土建或其它专业的成品,相互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关照,做到保护好自身成品的同时,也要确保他人的成品不受破坏,共同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2.暖通部分设备在安装前,应会同业主等有关人员进行开箱点件工作,并作好记录,发现缺损及丢失情况,及时反映有关部门;人员不齐时,不得随意拆箱,对易丢、易损部件应指定专人负责入库和保管。
3设备在搬运时应做好保护措施,应防止明露在外的表面碰撞受损。
4.保温材料进场后,应堆放整齐,并做好防雨、防潮措施。
5已安装完成的通风管道上,严禁作业人员站在风管上进行施工,防止风管表面受压破损。
6.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进场后应堆放整齐,并做好防潮处理,防止管道生锈。
8.空调管道进行刷油漆时应做好防污染措施,严禁油漆污染建筑墙面、天棚等。
9.由于暖通安装工程与其专业施工交叉较多,故在暖通设备安装好以后,对设备采取搭设架子或用帆布或塑料布遮盖,以免设备受损坏。
10.风机盘管内铜盘管,严禁受碰撞,防止受压变形,影响水流量,从而影响空调效果。
11.管道保温完毕后,在装饰工程墙面或顶面刷漆时,应通知油漆做好防污染措施,防止保温层表面受污染。
12.设备用房如风||机房、制冷机房等,在设备安装完毕后应派人值班看护,并做好上锁工作,防止设备上零配件丢失。
13由于暖通部分管道较大,在安装过程中如遇标高打架时,不得随大意拆除其它专业的已完成品,一定要与相关专业进行协商同意后方可进行拆除。
14对易损、易盗的设备仪表及未端器具等,从工序上尽量安排在交工前或系统调试前安装,以减少意外损失和成品保护负担。
八、冬季施工的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8.1、冬季气象:
1.1根据xx市地榆次区历年来气温情况及施工经验,冬季施工阶段从本年度十一月十五日起到来年的三月十五日止。由于初冬和来年初春时期,气候一般是多变化的。这段气候容易被忽视。根据我公司冬施规定:连续5天气温低于5°C,即按冬施要求进行施工。
1.2.整个冬季施工时间大约为四个月,按气候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冬、严冬、初春。
1.3.冬季施工期间,随时可能遇到大风、大雪、寒潮气温急剧下降等恶劣天气。工程各级管理人员,要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作好每天的气象记录,合理安排工序搭接,确保在冬施期间质量安全无事故。
1.在进入冬季施工前,首先对安装工程未完项目进行盘点核查,详细排出冬施进度计划,充分考虑冬施的不利因素,编制详尽可行的措施方案,特别是施工技术交底必须反映冬施的特点及要求。对各种管井、洞口、风口、较大的缝隙进行封堵,以免风、雪来临时,或气温较低时,室内漏风造成大幅度降温。
2.针对各种管道内已经有水的实际情况,采取放水排空的办法处理掉管内存水,以免管路冻裂。为了保证装修冬施的进行和各种管线不被冻坏,大楼冬季要供暖。
3.检查生活区用水管路是否符合管线布置要求,做好管道的保温工作。阀门处要用240厚砖封闭。用保温材料(如锯末)填充中间的空隙,并加盖。对无供暖条件的房间,采用电暖器或生煤炉取暖的,消防部门要对防电击、防炉火、防煤气中毒的易发事故做出预防保护措施。
检查房间、走道的门窗是否完好,对漏风、雨、雪部位进行修缮。
4.检查施工现场的各类水泵、水箱是否完好,排水管沟是否顺畅,对于冬季不再使用的打压泵、水泵等要清理退回大库,以防管理不善而冻坏。使用的各类水箱要做好保温,不使用的将积水排空后退库。
5.冬施前,项目经理部及各有关部门要对机司人员、测温人员、看火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作一次全面仔细的防火、防电、防爆、防煤气等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所有施工人员要加强对冬施的认识,以确保冬季施工的顺利进行。
8.3、施工技术措施:
1.地下车库没有采暖设备,必须将车道入口用棉帘封堵,并将相关的各类管线积水放净排空,以防冻坏。
2.电气管内穿线或放电缆,应尽量在室内进行,或气温较低时,应用电暖器将室温加高。电缆因气温低而发冷时,不能用机械外力敲打,应将电缆提前加热。在因积水成冰的地方施工时,应先将冰铲除,以免工人施工滑倒、受伤。
3.各类材料堆放于室外库外的要搭设防雨、雪棚子。棚子牢固安全可靠,防积雪压塌。
4.安装于室外或露出室外的设备要用塑料布包好,以免杂物、雨雪灌入。怕冻设备应用棉被包好。
5.排水管道施工,捻好的灰口要保持湿润,用棉被包好, 室温低于5℃的停止施工
8.4、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部门在冬施前要组织施工人员培训,安全教育及安全交底工作,使各级人员提高冬施安全意识。
2.加强安全检查,严禁施工现场材料乱堆乱放。发现易燃、易爆、危险品存在隐患的,责令及时整改并及时复查。
3.做好施工区、生活区的安全防护工作,修复好生活区与施工区的出入甬道,做好防冻、防滑、防煤气中毒、防爆等工作。及时处理地面的积水,防冰面滑倒伤人。
4.加强现场用电的安全管理,对所有的配电箱引用电源,做好仔细检查是否有安全接地装置,并检查配电箱是否有破损,对发现的不安全隐患要随查随修,不可敷衍了事,防触电事故发生。
5.加强冬末春初解冻期间的安全防护管理。
8.5、消防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
1.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管理,对现场进出的易燃、易爆物品设专用仓库分隔存放,并设防火标识。
2.严格控制明火作业,必须使用明火时,要事先申请,办理用火手续,要有看火人,防火措施,配备灭火器材。
3.各种可燃材料要远离火源,用火完后,要检查是否有遗落的火种。
4.楼层、库房等关键部位,配备灭火器,项目配备总数不少于50个。看火人要学会使用灭火器。
8.6、成品保护措施:
6.1.各类配电箱、柜上锁,并设专人管理,以防乱接电暖设备,造成损坏。
6.2.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控制层面出入人员,以防闲杂人员在暖和地方汇集,造成不必要的丢失或损坏现象发生。
6.3.现场增设成品看护人员,要求其加强责任心,忠于职守,加强巡视。
6.4.凡是能安装门上锁的场所一律安门上锁,管理好钥匙,确因施工需要,要做好审批和交接手续,以防安装上去的成品丢失或损坏。
6.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加大对故意破坏或偷盗现象的打击力度。
8.7、物资使用计划:
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将可能发生的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建立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相应的措施和制度,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安全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组织框架结构如下:
9.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9.1.1安全管理目标
(1)总体目标:杜绝重大伤亡及火灾、机械事故。
(2)认真分析本工程安全重点和难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安全防护和安全保证措施,搞好安全预控。
(3)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检查,认真整改,消除现场安全隐患。
9.1.2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
(1)公司安全管理体系
由公司工程部组织制定公司安全创优计划和考核办法并监督实施,组织对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检查、总结、评比、表彰,并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积极完成地方政府和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各项安全工作。
(2)项目部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9.1.3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职责
(1)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指定的相适宜的法律法规,编制、下达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计划。
(2)负责安全文明工地的推荐、申报、评选工作,协调、指导各项目搞好安全文明工地的迎检工作,参与各项目安全文明工地的检查。
(3)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监督项目整改。
(5)负责审定项目编制的安全方案及消防预案,定期检查项目安全、消防及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运行情况。
(6)协助人事部搞好新进岗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及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开展多种多样的安全生产宣传、执法活动,做到警钟长鸣,搞好安全生产。
(7)协助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检查及善后处理工作,拟定事故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
(8)项目部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
(9)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负责。
(10)项目副经理具体负责安全生产的计划和组织落实。
(11)专职安全员负责对分管的施工现场,对所属各专业分包队伍的安全生产负监督检查、督促整改的责任。
(12)项目各专业工长是其工作区域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对其工作区域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9.1.4安全管理程序
安全管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来开展,主要分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9.1.4.1安全巡视
9.1.4.2安全报告
安全管理机构内各责任人,按规定填写每天的安全报告报项目安全总监,对当天的安全隐患巡视结果提出统计报表,对当天的生产活动提出分析因素,提出防范措施。
9.1.4.3安全分析会
会同业主方或其指定的代表召开每月的安全分析会,对安全隐患提出整改完工时间,对以后的安全工作提出预防措施,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罚意见,对下月的安全工作提出新的指导意见。
9.1.5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教育制度:所有进场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经公司、项目、岗位三级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安全学习制度:项目经理部针对现场安全管理特点,分阶段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学习。各分包队伍在专职安全员的组织下坚持每周一次安全学习,施工班组针对当天工作内容进行班前教育,通过安全学习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3)安全技术交底制:根据安全措施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项目经理部必须分阶段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书面交底,各施工工长及专职安全员必须定期对各分包队伍进行安全书面交底。
(4)安全检查制:项目经理部每半月由项目经理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各专业工长和专职安全员每天对所管辖区域的安全防护进行检查,督促各分包队伍对安全防护进行完善,消除安全隐患。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落实责任人,定期进行整改,并组织复查。
(5)持证上岗制:特殊工种持有上岗操作证,严禁无证上岗。公司负责人、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也必需具有相应的合格证书。
(6)安全隐患停工制:专职安全员发现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有权进行制止;发现安全隐患,有权下令立即停工整改,同时上报公司,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7)安全生产奖罚制度:项目经理部设立安全奖励基金,根据半月一次的安全检查结果进行评比,对遵章守纪、安全工作好的班组进行表扬和奖励,违章作业、安全工作差的班组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8)安全例会和安全把关制: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安全总监和专职安全员长驻现场,并每周组织一次所有现场工作的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例会,每天至少对现场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好记录,负责安全技术交底和技术方案的安全把关,负责制定或审核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负责安全资料的整理和管理,确保所有的安全设施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
9.2重大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识别及管理
本工程安全施工总体目标高:杜绝重大伤亡及火灾、机械事故,确保获“北京市文明安全工地”。
本工程具有施工面积较大,设备集中、施工机械投入较多、建筑洞口多,存在吊装施工等特点,所以安全施工中防机械伤害、防高空坠落和坠物打击、洞口和临边防护量大、防触电、预防火灾、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护等是本工程安全控制的重点。
进场后,项目根据相关标准、现场安全防护实际情况,结合我单位《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对本工程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及紧急预防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9.3主要分项工程安全措施
暖通工程的特点是预制加工多,管道口径大,防腐保温施工量大,根据其特点,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1)合理布置风管加工车间,留出安全通道,设置边角料存放区;加工区内的所有电线电缆均采用悬空架设,防止电线被铁皮割破造成漏电,对于必须敷设在地面的电源和机械控制线,穿钢管进行保护;
(2)在大型的风管安装时,搭设合乎安全规范的操作平台,防止风管滑落伤人;
(3)在大型的管道垂直安装时,在管道下方采取临时防护,管道上设置可靠的临时固定耳块;
(4)在进行保温时,采取机械通风、佩带防护用品等方式防止粘胶等挥发的有毒气体造成中毒事故;
(5)在保温作业时,随作业班 组配备小型的手提式灭火器;
(6)在大型设备安装前,编制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9.4专项安全防护措施
9.4.1中小型机械设备的安全措施
(1)施工组织设计应有施工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定期检测方案。
(2)施工现场应有施工机械安装、使用、检测、自检记录。
(3)使用电动工具(手电钻、手电锯、圆盘锯)前检查安全装置是否完好,运转是否正常,有无漏电保护,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4)电焊机上应设防雨盖,下设防潮垫,一、二次电源接头处要有防护装置,二次线使用接线柱,且长度不超过30m,一次电源采用橡胶套电缆或穿塑料软管,长度不大于3m,焊把线必须采用铜芯橡皮绝缘导线。
(5)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得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震动、液体浸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
(6)重点把好空中作业安全关,空中作业人员须体检合格。工作期间,严禁喝酒、打闹。小型工具、焊条头子、高强螺栓尾部等放在专用工具袋内。使用工具时,要握持牢固。手持工具也应系安全挂绳,避免直线垂直交叉作业。
(7)砂轮机应使用单向开关。砂轮必须装设不小于180度的防护罩和牢固的工件托架。严禁使用不圆、有裂纹和磨损剩余部分不足25毫米的砂轮。
(8)吊索具必须使用经检验合格的产品。钢丝绳应根据用途保证足够的安全系数。凡表面磨损、腐蚀、断丝超过标准的,打死弯、断股、油芯外露的不得使用。吊钩除正确使用外,应有防止脱钩的装置。卡环在使用时,应使销轴和环底受力。吊运大模板、大灰斗、混凝土斗和预制墙板等大件时,必须用卡环。
9.4.2施工临时用电系统的安全措施
(1)临时用电必须按部颁规范要求作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建立必要的内业管理资料。项目建立健全用电规章制度,明确用电责任。
(2)临时用电必须建立对现场的线路、设施的定期检查制度,并将检查、检验记录存档备查。
(3)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整齐,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也不得沿地面明敷设。
(4)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5)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各类配电箱、开关箱的安装和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
(6)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按部颁标准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器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接零或接地保护。在采用接零和接地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必须符合规定。
(7)各种高大设置必须按规定装设避雷装置。
(8)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工具的外结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
(9)凡在一般场所采用220V照明灯必须按规定布线和装设灯具,并在电源一侧加装漏电保护器。特殊场所必须按国家标准规定使用安全电压照明器。使用行灯照明,其电源电压应不超过36V,灯体与手柄应坚固绝缘良好,电源线应使用橡套电缆线,不得使用塑胶线,行灯变压器应有防潮防雨水设施。
(10)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一次线长度应小于5米,二次线长度应小于30米,两侧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套。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做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地点应防漏、防雨、防砸。
(1)做好施工人员的雨季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随机全面检查,尤其在大雨过后,此项工作必须进行。包括对临时设施、临电、机械设备防护等进行检查。检查施工现场及生产生活基地的排水设施,疏通各种排水渠道,清理雨水排水口,保证雨天排水通畅。同时要重点防范预留洞口及出入口处,防止雨水流入地下,板上各预留洞用旧模板覆盖,防止雨水灌入。
(2)检查大型设备脚手架的基础是否牢固,脚手架立杆底脚必须设置垫木,并保证排水良好,避免积水浸泡。所有马道、斜梯均均采取防滑措施。
(3)在雨季到来前,做好脚手架的防雷避雷工作,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防雷安全。
(4)雨季所需材料,设备和其它用品,如水泵、抽水软管、塑料布等由材料部门提前准备,及时组织进行,水泵等设备应提前检修。
(5)雨天施工时,必须对电焊机、电源装置、焊条等器具材料进行防雨保护,为了保证电焊机能在雨天正常作业,需在每个作业区域设立机电房(利用本单位现有钢工具棚),将电焊机等用电设备置入工具房中。
(6)向施工人员提供防滑、防雨用品(雨衣、防滑鞋等)。除特殊情况外,降大雨时应停止高空作业,将高空人员撤到安全地带,拉断电闸。
(7)当雨季气候恶劣,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及不能保证安全施工时,应停止吊装施工。同时,应保证作业面的安全,设置必要的临时紧固措施(如缆风绳、紧固卡)。
(8)对屋面或室外作业,大雨天应尽量避免,以免雷击;对未施工完成的设备、管道口进行封堵、保护,防止雨水进入。
9.4.4提前工期的安全保证措施
(1)制订详细的工期计划,合理组织调度,减少不必要的返工,确保工程安全有序的施工。
(2)增加劳动力配置NB/T 14012.2-2016 页岩气工厂化作业推荐做法 第2部分:钻井,实行多班轮换制,避免工人疲劳作业。
(4)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工作,确保工人饮食卫生。
工程交工验收后,工程部向建设设计单位提供《安装工程保修书》,由项目经理部负责交付使用后二年内的保修期间的售后跟踪服务工作。项目经理部在按处理方案完成保修任务后,请建设单位在《安装工程质量修理通知书》上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确认。
DB34/T 2000.2-2013 标准实施效果评价 第2部分:产品标准 保修范围:施工单位中标后与建设单位所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涉及的全部安装工作量范围。
工程竣工后 ,项目体本公司质量科在竣工当年组织 (一年一度 )对已核验竣工交付的保修期二年内的工程的回访 ,接受处理用户投诉,督促检查安装分公司及项目体的售后跟踪服务工作情况。安装分公司主任工程师 ,质量科在当年组织已核验竣工交付的工程六个月内的回访、接受处理顾客的投诉,督促检查安装分公司及项目体的售后跟踪服务工作情况。项目体在工程正式交付之日起 ,成立由项目副经理为首的回访维修小分队驻现场。用户进户后,立即跟踪回访维修,对用户提出的质量问题在 24 小时内回访,并以最快速度进行维修,填妥维修记录,修理完毕后须由业主签字验收。保修期间对维修、回访中及用户投诉后反映的质量问题,应做好记录和分析,区别属于设计/施工操作/业主使用不当/或各项因素兼而有之,由顶替体会同各有关方面协商,明确责任,制定落实维修方案。对难度较高的逐级上报安装分公司,公司主管维修,回访部门会同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研究处理。免费为业主培训维护、操作技术人员,并根据业主需要,专门
留人给予适当时期的技术保障。对超过保修期经与用户、设计单位分析后确认是施工造成的质量问题,应及时维修,对其他方面原因造成的仍应做好用户的服务工作。凡超过保修期或不属本公司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缺陷,我们将积极协助建设单位进行处理,其具体事项按上级颁发的相关规定协商办理。对顾客的投诉,质量回访情况报告,质量修理书,信访中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及时分类汇总,于每年年底交公司档案室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