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梁施工方案.doc

现浇梁施工方案.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现浇梁施工方案.doc

②拆模前要制定拆模方案,不可乱撬乱拆,要按顺序进行拆除。

③构件需进行吊装时,要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方可进行吊装,吊装前要制定措施,避免吊装中损伤构件。

④所有构件堆放场地应平整,必要时用水泥砂浆抹平。构件应堆放整齐,不可乱堆乱放。

⑤模板拆除后,必须立即进行防锈处理,不得污染模板,不得损坏各种标志,不可在露天堆放模板,堆放时要下垫上盖,防止雨淋GB/T 36918-2019 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堆放场地要平整。

⑥在破除多余的钻孔桩桩头时,必须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不得对设计标高范围内桩身进行破坏、扰动。

⑦所有的施工现场预埋的钢筋、小型构件等必须进行保护,专人看管。

①要注意储存各种钢筋,不得污染钢筋,不得损坏各种标志,不可在露天堆放钢筋,堆放时要下垫上盖,防止雨淋。

②钢筋下料时要按设计图纸进行,已经下好料的要按不同类型、不同规格堆放整齐,并进行标识。

③钢筋绑扎完工后,尽量避免人为走动,避免污染影响质量。

8.4.6.3管理措施

1)实行产品/成品保护责任制,成立以分部项目经理张清为首的成品、半成品保护体制,项目部负责人及各责任区生产队长作为现场防护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本管段内工程项目的成品半成品保护。

2)责任区应将管段内的单位工程逐一列出,明确每个单位工程的保护责任人为各工区领工员,保护记录由分管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填写,定期将保护记录及时上交给项目队工程部,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整改情况由安质部检查验证。

3)项目部各部门定期到现场检查监督,发现不按保护措施对成品、半成品进行防护的应严重处罚。

4)各作业队若发现成品、半成品被破坏者,应及时反馈给项目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或修复处理,切不可隐瞒不报。

9.1混凝土工程雨季施工保障措施

准备雨期施工的防洪材料、机具和必要的遮雨设施。

工程材料特别是水泥、钢筋应防水、防潮;施工机械防洪水淹没。

雨期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施工。对有排洪要求的河渠内工程全部安排在枯水期间完成,对有可能受洪水危害的工程,在雨季施工时应有防洪抢险措施。

雨期施工应加强地基不良地段沉陷的观测,基础施工应防止雨水浸泡基坑,若被浸泡,应挖除被浸泡部分,用与基础同样的材料回填。

基坑要设挡水梗,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设集水井,配足抽水机,坡道内设接水措施。

基坑挖好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或垫层,防止被水浸泡。

施工前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疏通或加固,必要时增加排水措施。

雨后模板及钢筋上的淤泥、杂物,在浇筑混凝土前要清除干净。

水中墩要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无法避免的时候要随时注意把握天气预报。水中墩台施工要避开雨季汛期,洪水到来前,完成栈桥和墩位平台等大临设施的施工,同时施工完成大部分主桥桩基,以便安全渡洪,洪水期过后,迅速施工完成主桥承台和墩身。

9.2机电设备防护措施

所有的机具置放在较高处,机电设备的电闸箱或开关采取进盒和搭篷等防雨、防潮措施,安装接地保护装置,并在地面上设挡水和排水设施。

10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杜绝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不发生安全生产一般事故;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险情。

重要的安全设施必须坚持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原则,即: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

项目队和各作业班组分级负责,以加强施工作业现场控制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为重点,开展创建安全标准工地活动,确保本标段工程的施工安全。

10.3.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根据本工程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各类机械的安全作业制度;用电安全制度;施工现场保安作业制度;起重作业安全制度;高空作业安全制度;各种标志的设置及维护等措施。

10.3.2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结合安全管理目标,开展安全技术教育。教育职工、对外部劳务队伍员工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针对本连续梁支架现浇定期开展高空作业、临时用电、扣件式脚手架等安全技术学习,确保各工种、特别是特殊工种培训后持证上岗。认真建立安全教育台帐,实行“一人一卡”制度,使安全教育不留死角。

10.3.3安全生产检查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为项目部每月一次,项目队每周一次,作业班组每天班前、班中、班后各一次。

每次检查均记录备查,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由检查人员填发整改通知单,做到定人、定措施、定时间进行整改,要害部位由检查人员现场蹲点督促整改,整改后用书面反馈。

10.3.4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0.3.5安全奖惩制度

10.4.1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批

基坑开挖、施工用电、跨既有公路施工等安全重点防范工程,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施工中结合现场和实际情况,单独编制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10.4.2综合安全保证措施

把安全工作纳入生产经营范围,实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在内部逐级签订安全生产包保协议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加强安全施工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开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上岗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编制施工计划的同时,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度及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操作,分发至工班,组织逐条落实。搞好“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和“三级安全教育”。

施工人员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持证上岗。特别对于电工、焊工、混凝土工经正规部门培训合格,以确保施工操作安全。

每一工序开工前,编制详细的安全技术方案和实施措施,报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及时做好施工技术及安全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检查。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的事故隐患,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对重点作业场所、危险区、主要通道设“五牌一图”。

坚持每周一安全活动日的安全学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工前讲安全、工中检查安全、工后评比安全的“三工制”活动。

开工前期制订各项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各类机电设备操作规程及各项安全作业规章制度;用电安全须知及电力架设、养护作业制度等。

针对关键工序,编制专项安全措施和专项技术交底,并设专人进行安全监督和落实。

10.4.3安全生产技术保证措施

本工程开工前制定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编制安全措施,确保施工方案的安全可靠,并经监理工程师、业主单位审批并批准后实施。,及时做好施工技术及安全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督促检查。

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现浇箱梁、基坑开挖、施工用电及支架拆除等安全重点防范工程,施工中结合现场和实际情况,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方案。

实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在内部逐级签订安全生产包保协议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编制施工计划的同时,编制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细则、制度及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分发至工班,组织逐条落实。搞好“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和“三级安全教育”。

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严格执行现行的《铁路工程安全生产技术规程》。

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安全的事故隐患,杜绝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对重点作业场所、危险区、主要通道设“五牌一图”。

针对重点、难点工程项目及关键工序,编制专项安全措施和专项技术交底,并设专人进行安全监督和落实。

10.5.1跨既有公路安全方案

10.5.1.1安全设施及作业区标志

在施工前设置安全设施、作业区标志,经常对安全设施、作业区标志进行检查,发现有损坏者及时进行更替。安全设施及作业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主要参照的规范标准和使用方法如下:

(1)锥形交通路标(简称锥形标)

由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底部有一定的磨阻性能,颜色、尺寸和形状应符合《道路标准和标线标准》GB5768—1999的规定,布设间距为3米,并具有反光功能,每隔100米设一警示灯。

由刚性材料制成,具有反光功能,颜色、尺寸和形状应符合《道路标志和标线标准》GB5768—1999的规定。

宜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高强合成材料制成的空心半刚性装置,上有黄、黑相间色的反光器,使用时内部应放置水袋或灌水,并用连杆相连接参见《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0—2004)。

应为半刚性装置,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高强合成材料制成的空心半刚性装置,上有黄、黑相间色的反光器,顶部可安装黄色施工警示灯,使用时内部应放置水袋或灌水,参见《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0—2004)。

作业区标志一般分为警告标志、导向标志、限速标志等,其颜色、尺寸和形状应符合《道路标志与标线标准》(GB5768—1999)。

(1)“前方施工”警告标志设置在作业区控制警告区至上游过渡区间的路段,用以警告车辆驾驶员已经进入养护维修作业路段,按交通标志调整行车状态。

(2)“道路施工”警告标志,设置在作业控制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用以再次提醒车辆驾驶员即将进入施工作业区。

(3)“导向标志”指示车辆改变行驶方向,一般与“左(右)道封闭”“向左(右)改道”标志配合使用。

(4)“车辆慢行”标志,一般在作业区前150m处设立。

(5)在施工段的前后20m、50m处设置施工警告牌,文字提示“前方50m处施工,注意安全”、“前方20m处施工,注意安全”提醒中央北路上的行车。

(8)在双向通车道中间设置安全岛、防撞墩。

在施工前,根据本施工的特点,每位现场施工人员均穿安全作业服,佩戴安全帽,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专项交通安全的培训,使每位员工都牢牢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做到安全防护服不齐全者绝不允许上现场。

10.5.1.2作业区交通管制

为使车辆在被改移的行驶区域通行有序,保证作业区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必须对车辆行驶速度、路线、方向采取强制性交通管制。按照通行车辆行驶和特点,交通控制区分为六个部分。

(1)警告区:本路段施工警告区最小长度S范围为距作业区1600m,该区域应设置施工标志、限制速度标志和可变标志牌或线性诱导标志等。

(2)上游过渡区:车道封闭上游过渡区LS最小长度一般范围在20~50m长。

(3)缓冲区:最小长度H宜取50m。

(4)作业区:作业区是控制区中最重要的防范区段。它的长度要覆盖整作业的区段,其长度G根据养护维修作业的需要确定。

(5)下游过渡区:最小长度LX宜取30m。在过渡区终点,采用安全锥,与行车方向成45°角摆放。过渡区以外,是行车区域,作业人员及作业设备不能擅入。

(6)终止区:终止区是解除交通管制的分界,位置为下游过渡区的终点断面。最小长度Z宜取30m。

(二)施工路段作业控制区布置

(1)基本要求:其控制区布设间距应小于1000m,工作区应设置工程车辆专门的进口和出口,出入口应设在顺行车方向的下游过渡区内;在作业区上游设立,温馨提示牌:“前方路段施工,敬请司机朋友减速慢行,给您带来的不便,请见谅!”告示牌。

(2)交通管制:本标段作业区标志的设置在满足《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标志牌。在跨中央北路门架施工作业时需临时占用中央北路中间隔离带,为使车辆在被改移的行驶区域通行有序,保证作业区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必须在施工路段对车辆行驶速度、路线、方向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按照通行车辆行驶和特点,在施工作业区前后划分出交通控制区,并在上、下行交通控制区内按规定设置安全设施和作业区标志。

10.5.1.3作业区现场安全管理

连续梁工程工期紧,任务重,质量目标要求高,交通维护难度大,为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该项目建设,全力保证中央北路的车辆安全通行,做到施工、通车两不误,跨中央北路主跨施工期间,我部制定如下安全措施:

(1)操作支撑系统平台

在绕城高速路上设置门架支撑承重支架。

在门架上满铺竹跳板后再满铺安全网,同时在门架两侧加宽1m安全网1.8m高。

门架上支架在公路上方的围满安全网。

在全梁范围内,最外侧的立杆上围满密目网,高1.5m,形成梁上防护。

(5)现场人员着装管理

进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穿着安全作业服,佩戴安全帽。从事高空作业时,必须要系安全带。遇有夜间作业,看护人员在佩戴反光作业标记或穿着反光作业服。

使用的机器设备,应随时检查、维修保养。特别是起重用的千斤顶、钢丝绳等应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如有不符合规定者立即更换。所有动力、照明电路,须按规定铺设,定时检查,确保安全。

(7)施工区外严禁一切车辆停放

施工车辆应停放在允许停放车辆的场所,并按规定设立临时停放标志。夜间施工车辆及设备尽量不停放在作业区的行车道区内,避免误入作业区的车辆对停放车辆构成损坏。

(8)夜间及视线不良的安全对策

施工作业要准备足够的安全标志、安全设施、警示灯具,夜间施工时应装设足够多足够亮的夜间照明灯。

作业结束后应按以下顺序做好恢复交通的各项工作:撤除现场设备,清除场内剩余材料与废物,使路面洁净,恢复路面标线(亦可以后进行),撤除大部分作业人员,撤除警示灯具,从交通控制区末端向起点撤除安全锥和标志,撤除安全看守人员。

10.5.1.4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安全工作指导思想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优质、高效地建设本工程。

(二)安全生产目标及承诺

安全生产是施工生产的第一大要务,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相关法律法规,在本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达到以下安全生产目标:

无重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

在施工过程中,遵循国家和交通部关于安全生产的规定,重视施工现场作业安全,制定安全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事故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10.5.2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配电系统应设置配电柜或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

(3)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配电箱、开关箱使用标准电箱,电箱内开关电器必须完整无损,接线正确,电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进行分级匹配。配电箱设总熔丝、分开关,动力和照明分别设置。金属外壳电箱作接地或接零保护。开关箱与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保险。同一移动开关箱严禁有380V和220V两种电压等级。

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水泥杆、木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或脚手架上,架空线装设横担和绝缘子。架空线离地4m以上,机动车道为6m以上。

对高压线路、变压器要按规程安置,设立明显的标志牌。

所有电气设备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并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措施。接地采用角钢、圆钢或钢管,其截面不小于48mm2,一组二根接地之间间距不小于2.5m,接地电阻符合规定,电杆转角杆,终端杆及总箱,分配电箱必须有重复接地。

各种机电设备检修、维护时应断电、停运转;如要试运转,须有针对性保护措施。

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严禁将电线拴在铁扒钉、钢筋或其它导电金属物上,电线必须用绝缘子固定,配电导线必须保证与邻近线路或设施的安全间距。

10.5.3施工机械安全措施

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操作人员按照机械说明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保持机械操作室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酒后操作机械,机械不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

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10.5.4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

(2)凡是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的教育,做到持证上岗,无证者一律不得上岗。上岗前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技术交底。

(3)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在作业前必须给他们合格的安全带,安全帽等必备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

(4)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材料严禁投掷,上下立体交叉作业却又需要时中间必须设置隔离设施。

(5)高处作业必须设置可靠的扶梯,作业人员必须沿着扶梯上下,不得沿立杆或者栏杆攀登。

(6)在雨天必须采取防滑措施,当风速在10.8m/s以上和雷电,暴雨,大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露天高处作业。

(7)高处作业上下必须设置联系信号或通讯装置,并且指定专人负责。

(8)高处作业前,项目队必须组织有关部门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者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队技术负责人审批同意后,并且组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实施。

(9)发现安全措施有隐患时,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必要时停止作业。

(10)遇到各种恶劣天气时,必须对各类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校正,修理使之完善。

(11)在高度为2m及以上的高处作业时,必须设置牢固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操作人员使用的安全带(或安全绳)的尾绳长度不宜超过2m。

(13)高处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在上下两层中间设密铺棚板或其他隔离设施。

(14)施工时必须搭建稳固的施工平台。搭建材料用钢制脚手架,钢管底部与接触面之间必须接触紧密,牢靠。每上升10m高设置一组缆风绳。要求扣件连接必须牢固,严禁使用滑丝扣件。

(15)施工平台周围挂好安全网。施工平台搭建根据施工顺序进行,自下而上搭一排钻一排。机具升降采用手拉葫芦。

10.5.5脚手架工程安全措施

(1)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200。

(2)立杆接头除在顶层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必须采取对接扣件,对接应符合下要求:

①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

②两相邻立杆接头在垂直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同一步距内不允许有二个接头。

(3)每层立杆顶端应高出该层墩(台)高1.5m。

(4)脚手架底部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垫铁块表面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5)大横杆设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杆内侧,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大横杆长度不宜小于3跨,并不小于6m。

(6)大横杆对接扣件连接、对接应符合以下要求: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并应避免设在纵向水平跨的跨中。

(7)架子四周大横杆的纵向水平高差不超过500mm,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1/300。

(8)小横杆两端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9)每一主节点(即立杆、大横杆交汇处)处必须设置一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靠模板一侧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250mm,外架立面外伸长度以10Omm为宜。操作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立杆间距的1/2,施工层小横杆间距为1m。

(10)脚手板一般应设置在三根以上小横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小横杆,并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以防倾翻。脚手板平铺,应铺满铺稳,靠墩(台)一侧离墩身面距离不应大于150mm,拐角要交圈,不得有探头板。

(11)搭设中每下层层外架要及时与墩身进行支顶牢固,以保证搭设过程中的安全,要随搭随校正杆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偏差,适度拧紧扣件。

(12)脚手架四个转角处搭设水平杆,加固四周连接。

(13)脚手架的外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每道剪刀撑的净距不应大于15m。

(14)剪刀撑的接头除顶层可以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均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15)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16)用于大横杆对接的扣件开口,应朝架子内侧,螺栓向上,避免开口朝上,以防雨水进人,导致扣件锈蚀、锈腐后强度减弱,直角扣件不得朝上。

(17)外架施工层应满铺脚手板,脚手架外侧设防护栏杆一道和挡脚板一道,栏杆高1.2m,挡脚板高不应小于180mm。栏杆上立挂安全网,网的下口与墩身挂搭封严(即形成兜网)或立网底部压在作业面脚手板下,再在操作层脚手板下另设一道固定安全网。 (18)剪刀撑是在脚手架外侧交叉成十字形的双杆互相交叉。并与地面成45°~60°。夹角。作用是把脚手架连成整体,增加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19)铺设脚手板:选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轻质竹脚手板,且两端应各设直径为4mm的铁丝箍两道。

①挂设要求:安全网应挂设严密,用塑料蔑绑扎牢固,不得漏眼绑扎,两网连接处应绑在同一杆件上。安全网要挂设在棚架内侧。

②脚手架与施工层之间要按验收标准设置封闭平网,防止杂物下跌。

10.5.6支架拆除施工安全控制

①起重作业时严格控制其作业半径,禁止伸入安全区影响行车安全。。

②在模板吊装时必须设专人指挥,禁止雨天和夜间进行吊装作业。

1)负责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1)发生事故时,由指挥组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

(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3)向上级汇报和向相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4)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11.3指挥组人员分工

总指挥××:组织指挥全队的应急救援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

1)安质部长×× :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3)安质部长××:负责现场警戒、治安保卫、疏散群众和道路管制工作;

4)工程部部长××:负责现场技术调查、技术处理、制定方案和防范措施;

5)物资部部长××:负责现场工程抢险、抢修所需救援物资、设备的储备调用工作;

6)调度室主任××:负责施工现场机具、物资、设备、人员的组织调配工作和事故自救工作;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工作;

7)综合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设备管理单位的联系和组织设备管理单位专业抢修工作;负责伤员抢救、转院、亲属的安顿以及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工作;负责救援车辆的指挥和分派工作。

11.4.1影响既有道路运营的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1)在跨绕城高速工程施工过程中,危及行车安全的危险源作为一号危险源,应采取措施严加控制。

(2)造成危及行车安全的事故的起因是多样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也有所不同,如违规操作、操作失误、设备失修、材料伪劣、工序紊乱、不按已审定方案组织施工以及监督、检查、管理、协调等不到位原因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行车安全、施工安全及人员事故。

1)支架倒塌、影响行车安全事故;

2)高处坠落、施工触电、支架倒塌、高空坠物、机械伤害、车辆碾压、车辆碰撞等人员伤亡事故。

发生一般(不含一般)以下轻微安全事故,现场能够处置和处理的,现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应及早发现,采取相应措施快速予以处理。

如一旦发生一般及以上市政道路行人行车、管线中断及人员事故时,现场难以处置和处理的,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发生危及市政道路行人行车安全事故时,首先坚持“先防护、后处理”的原则,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现场施工员、安全员及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总指挥和调度指挥中心报告,对绕城高速路行车安全构成威胁的要同时向地方交通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一切办法处理和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调度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施工队,查明事故地点、时间、原因和危害程度,同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组成员及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地点。

应急救援指挥组成员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迅速向上级主管报告事故情况。

发生事故的施工队,应迅速查明事故起因、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凡能通过现场采取措施,利用现场机具、物资、设备、车辆、人员能够处理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现场难以处理和控制的,应向应急救援指挥组报告,并提出具体救援措施和办法。影响市政道路行人行车安全的,应先采取防护措施,在向指挥组报告的同时向地方交通管理部门报告。

应急救援指挥组成员到达事故现场,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指挥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行动。如事故影响面有可能扩大时,立即请求上级支援,降低事故损失、消除负面影响。

技术、安全、调度等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立即根据专业特点采取措施使事故现场得到控制,并与现场负责人一道安排人力、物力、机具、设备组织救援行动。

抢险抢修队到达现场后,根据指挥组下达的指令,迅速配合有关地方道路管理单位进行道路恢复,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扩大。

治安队到达现场后,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在现场划出警戒区域设岗值班,疏散围观群众,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确保救援行动正常进行。

协调负责人赶到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向地方道路管理单位和交警部门通报情况。同时组织抢修人员和设备,做好地方道路管理单位和交警部门的配合和服务工作。尽可能的所短抢险时间,使市政道路达到放行和使用条件。

综合办负责人赶到现场,首先组织车辆将伤员转送到县级及以上医疗单位进行施救,安排好看护人员,为现场和伤员及亲属解决生活必需品,同时控制媒体的失实报道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11.4.2高空坠物打击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

11.4.2.1应急准备

1)项目队安质部负责主持、组织全项目队每年进行一次按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安质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二)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担架、跌达损伤药品、包扎纱布。

2)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11.4.2.2应急响应

a、防物体打击事故发生,项目队成立义务小组,由项目队长担任组长,生产负责人及安全员,各专业工长为组员,主要负责紧急事故发生时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或处理,施工队管理人员及后勤人员,协助生产负责人做相关辅助工作。

11.4.2.3事故后处理工作

a、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b、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c、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d、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e、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f、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12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注意夜间施工的噪音影响,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对距离居民区160m以内的作业,则应根据需要限定施工时间。少数高噪音设备尽可能不在夜间施工作业,必须在夜间施工的以征得附近居民的理解。

施工及生活废水的排放应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各种施工废油、废液集中储积,集中处理,严禁乱流乱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食堂的废水处理应设置隔油池T/CECS 710-2020标准下载,定期清理油污,污水经过必要的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施工、生活污水严禁排入农田和水源。

项目队建立文明工地和文明工地创建定期检查评比制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部门和各施工队伍生活区和生产区的作业环境、作业过程,每月由安全总监组织以安全环保部为主责部派员进行,并评比一次。

各项临时设施、驻地,按照经批准的平面图布设,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安全卫生,禁止擅自随意搭设。各种建筑材料、砂石料、周转料、机具等,要分类、分品种、分规格堆码,放置整齐。注意作好场区、生活区的排水系统,经常清理,保持排水畅通。

堆料场要平整,按场地布置图分类堆放,堆放物二侧有分隔间距和标志,多余的材料与物品及时退场,无散乱物件。料架和堆料场应规格化,做到整齐一致。钢筋分规格、层次一头排齐,挂牌标识堆放,场地较小时应上架堆放。周转材料分规格一头排齐,挂牌标识堆放。钢管扣件一律刷防锈漆后进场。零件分规格入池、入库。特殊材料设库堆放,封闭式管理。

施工便道、场区道路合理规划布置,定期专人整修SL 335-2014标准下载,保持平顺。司机文明行车,礼貌行车。各工点施工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做到有序展开,工完料尽,场地恢复平整。各安全重要区域设置长久性固定安全警示牌、宣传牌。

加强各种车辆清洗、保养工作,尤其是进入城市市区车辆必须清洗干净。各种易产生扬尘的运输物资,在车箱顶部覆盖、密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