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碧桂园北二楼-北三楼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72P)-公众号(建力源)发布(1).doc

南沙碧桂园北二楼-北三楼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72P)-公众号(建力源)发布(1).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0.6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南沙碧桂园北二楼-北三楼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72P)-公众号(建力源)发布(1).doc

房屋、库棚、料场等的消防安全距离符合《消防法》的规定。室内不得堆放易燃品;严禁在木工场棚、料库等处吸烟;现场的易燃杂物,随时清除,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附近堆放。

洞内采用穿透能力强的新光源照明灯具,保证足够的照明度。

建立管道班对洞内管线路进行专业悬吊和维修管理。杜绝通风管路顺直不漏风,掌子面通风良好,尘、毒含量达标,防止工人休克、晕倒现象发生。

对爆破器材实行强制性管理,对爆破人员、库房管理人员实行公安建档登记,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爆破器材领发审批登记、余量返库制度;爆破作业按爆破设计严格控制并严格执行《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DB14/T 855-2018标准下载8.2特殊季节施工措施

广州地区为降雨多发地区,暴雨或大暴雨时常出现,为加强雨季施工管理,安全渡过汛期,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制定以下具体措施:

在雨季施工期间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发出整改通知单,监督检查整改。

设专人负责协调与周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防汛事宜,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保证及时排水,减少损失。

(2)组织落实、任务落实、物质落实

项目部成立防洪抢险小分队,平时施工作业,雨时防汛抢险。每个施工现场均要备足防汛器材、物资,包括雨衣,雨鞋,铁锹,草袋,水泵等,做到人员设备齐整、措施有力、落实到位。

(3)施工中的要求与措施

施工现场设排水沟道,汇集后的雨水,通过预埋管道和沉淀池将水及时就近排入附近现况雨水管道中,或用水泵将水抽出直接排入雨水管道中去。现场地表、基坑内排水系统雨季来临之前必须形成。施工围挡采用砌筑围挡,防止外界雨水倒灌入施工基坑内。场地、道路、基坑雨后积水及时排除,基坑的坡道进口设挡水台。明挖段施工区域四周除设置护栏外,砌筑高度不少于0.5m的砖墙,配置足够数量的水泵,确保在暴雨期间能够及时将流入基坑的雨水排除。

现场中、小型设备必须按规定加防雨罩或搭防雨棚,机电设备要安装好接地安全装置,机动电闸箱的漏电保护装置安全可靠。

施工电缆、电线尽量埋入地下,外露的电杆、电线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

现场物资台基均相应垫高,防止雨水浸泡。

雨季前对现场垂直运输设备作绝缘检测,雨季期间要对脚手架有无沉陷进行检查。

2、防雷、高温作业措施

本工程施工场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金沙路与双山大道交界处,周围视野开阔,为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制定以下安全施工措施:

1)雨季来临前,钢管脚手架及处于山顶的活动板房等其他高大设施,均安装避雷针或采用其他防雷装置。

2)雷雨季节拆除钢管脚手架,应等待防雷装置接地后,再拆除脚手架。

3)雷雨季节来临时,山顶平台安装简易避雷装置。

广州市夏季气候火热,高温时间持续长,为保证夏季施工正常进行,特制定以下高温作业措施:

1)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间工作,严格控制工人高温时期加班加点。

2)在高温条件下作业,采用鼓风机通风和洒水降温措施。

3)项目部全天供应茶水,含盐饮料及绿豆粥等

4)对工人进行高温作业培训,并派专人全天巡视工地,防止中暑事故的发生。

5)给工人发放防暑降温等急救药品和劳动保护用品。

第九章 环境保护措施

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卫生责任区, 经常进行卫生检查。

按标准设冲凉房,并保证清洁,工地范围内由保健医生定期消毒。,

施工现场食堂按卫生标准设置和配备用具,并取得卫生许可证,完善消毒、灭鼠、灭蝇、防尘、防腐措施。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持证上岗。

合理分布动力机械设备的工作场所,避免一个地方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

对空压机、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用装消音器、隔音材料、隔音内衬、隔音棚等措施,降低噪音。

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装备排气消音器。

合理安排施工,夜间不安排爆破等高噪音工序作业。

运输可能产生粉尘材料的车辆配备挡板,用防水布遮盖。

作业场地及运输车辆及时清扫、冲洗,保证场地、车辆清洁。

坑道内、施工场地、运输道路定时洒水降尘。

保护古建筑、古文物。施工中如发现文物、古墓、古建筑基础和结构、化石、钱币等,派专人保护,及时通知业主及国家有关部门,等有关人员鉴别并采取措施后方可施工。

①对施工现场内,需要迁移的树木通知有关专业部门进行迁移,不需要迁移的进行登记,树杆用竹帘包裹,并设置护栏。

②对绿地用草席覆盖,设隔离栏杆。

施工现场内道路平整畅通,排水出口良好。现场出入口设置洗车槽,施工现场必须在工地内冲洗干净后方准上路行驶。

除加工房外,临时设施均按标准硬化地面。四周设置砖砌排水沟,生活污水经场内过滤沉淀池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道。

工地废水排入市政下水前设置沉淀池和栅栏, 并采取必要的净化措施,防止堵塞下水管道。

工程完工后,按要求及时拆除所有工地围蔽、安全防护设施和其他临时设施,并将主地及周围环境清理整沽,做到工完、料清、场地净。

10.1、文明施工总则

文明施工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中贯彻文明施工的要求,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

10.1.1文明施工措施

本工程将以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工地的各项要求严格加以管理,创建筑现场标准化工地。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特制定以下文明施工措施:

1、严格遵守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和我局有关文明施工的规定。

10.1.2文明施工场地管理措施

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实施定位管理,施工现场内所有临时设施均按总平面布置图布置,做到图物相吻,同时根据工程进度,适时地对施工现场进行整理和调整。

在大门旁的围墙上设置施工标示牌,标明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驻地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工地施工及监理负责人。并在醒目位置设置一图三板:一图即平面布置图,三板即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板。

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设施,包括办公室、宿舍、食堂均采用砖砌墙体,彩钢瓦盖顶,墙体、柱刷白。生活区和施工区明确划分,按规定布置防火设施。建立驻地文明、卫生、防火责任制,并落实相关负责人管理。

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给、排水系统。保证给水系统干扰少,设施不渗漏,供水安全。排水系统连续、顺畅,沟池成网,排水坡不小于1%,排水沟用砖砌,水泥砂浆抹面,截面满足需求。

临时用电按施工组织设计布置,不乱接乱拉,供电设施良好,光照充足。在特殊部位设置自备电源的应急照明,保证停电后操作人员及时撤出。

建筑材料按平面布置图分类堆放,块料起堆交错叠放,杆料、立杆设栏堆放,散体材料砌池筑围堆放,并挂标识牌。

所有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一律佩带证明其身份的标识牌,施工现场出入口设专职保安,负责对迸出人员、车辆进行登记管理。

10.2、安全、文明施工实施办法和管理

10.2.1文明施工措施

1、做好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教育,提高对文明施工的思想认识,明确文明施工的目的意义。

2、抓好施工现场办公室的管理,做到窗明地净,施工办公台面整洁,资料摆放整齐,施工办公设备布置合理。

3、制订标准、提出要求、严格实施、保证施工现场范围内的临时设施搭设齐整,厨房、卫生间、生活活动场所设专人打扫卫生。

4、施工现场应挂有关警示牌,设立足够的消防措施。

5、夜间施工要办妥手续后方能进行。夜晚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尽量降低施工噪音,对夜间施工的材料日间准备好,尽量减少夜间施工的机械设备的噪音,以免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场地周边为住宅楼,因此现场严格控制噪音音量,以免影响居民生活。

6、施工现场办公室设置平面布置图、控制性进度计划表,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图表,现场显眼地方摆设安全标志牌。

7、凡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不得穿拖鞋、高根鞋或赤脚进行施工。所有操作人员均要经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做好“三宝”、“四口”、和临边防护工作;

8、施工用的电缆、电线必须架空,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铲车、推土机行驶时要注意不能弄断,影响施工。

9、施工机具及施工机械要经常检查和维修保养,下班时,机械设备必须切断电源,电箱要上锁。

10、机具、材料按施工平面图严格分类堆放,施工部位做到工完场清。施工现场坚持实行建筑材料指定地方分类齐整堆放,各工种作业班组必须做到工完场清。

11、严格执行防火制度,按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设施,包括消防水管、储水池及灭火筒,并悬挂防火标志。

12、工地食堂要整洁、干净,保证工人饮食卫生。

13、生活区内设置卫生间及浴室,并派人定期进行清洗。

15、遵守市容场容规定,制订街道保洁措施。

16、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文明检查,由项目安全员负责,对每个班组、每个部位进行考核评分,并即时进行纠正,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并按规定进行奖罚。

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

11.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11.2.1组长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负责组织、起动紧急预案,全面进行救援资源的调配和指挥。

4)负责与公司等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作出应急安排;

5)在抢险区域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1)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2)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3)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1) 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并对事故现场进行拍照记录等。

2) 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3) 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11.3应急救援物资准备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发生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的消防、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本工程所需预备物质及准备具体如下:

①基坑监测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

②反压回填土料的来源及运输;

③储备止水堵漏的必要器材;

④加固所需的钢材,水泥和编织袋等。

基坑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物资配备一览表

当施工现场发生安全隐患需要及时处理时,应按照下列程序执行。

班组长

问题发现人 项目经理 执行应

现场负责人

11.5险情判断与报警

当基坑施工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视为险情,并向有关单位作报警处理。

基坑位移与变形的监测数据累积超过安全等级规定的数值时;

二级安全等级要求位移累积≤40mm。

①位移和变形的变化率持续增大呈不稳定趋势;

②变化率3mm/24h。

③坡顶地面及坡面突然发生严重塌陷、渗漏水现象或出现贯穿裂缝时;

④周围建筑物基础和墙体出现裂缝且呈不稳定发展趋势时。

2).项目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起动应急救援预案召集应急指挥小组,各岗位人员迅速到场,按上述各部门职责开展抢救等各项工作。

(1)现场抢救,同时通知医疗急救中心(打120)应务必讲清受伤人数、人员受伤情况和工地地点,并派人到主要路口引导救护车送指定医院。

(2)派人随同救护车到医院,随时了解伤情,及时反馈伤者情况;

(3)通知当事人的家属,做好接待工作,安慰、稳定家属的情绪;

(4)积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4).立即派人保护现场,设置警戒线、维护现场秩序、疏散人员、对事故现场要拍照留档、召集有关人员做好当事人周边的问讯取证记录,了解事故现场情况配合事故调查。

6).立即组织安全自查自纠、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组织对全体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举一反三事故安全再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到遵章守纪,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7).在没有人受伤情况下,项目经理组织施工经理、技术员、安全员、机电管理员、施工员对基坑变形、位移、土体滑坡、坍塌等事故进行原因分析、调查,并按相应的应急处理补救措施与方案执行、并将处理方案实施工情况及时报公司、监理、设计单位,在确保人身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恢复正常施工秩序。

斜道坡度不大于35度,宽度不小于1.2米。具体搭设方法详附图。

总之,当发现安全隐患时,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人员、机械的安全;撤离到安全地点且处理好后再进行正常作业。

当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或有失稳前兆时,应立即采取加固措施,加固的方法有撑、拉、压、灌、堵、减等,加固原则如下:

(1)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明显倾斜时,可在坑底与坑壁之间加设斜撑。如基坑周边场地允许,可加设置拉锚。

(2)当坑边土体严重变形,且变形速率持续增加时,应视为基坑整体滑移失稳的前兆,应立即采用素土砂包或其它材料回填基坑,待基坑稳定后再作妥善处理。

(3)坡顶或桩墙后卸载,坑内停止挖土作业,适当增加内撑或锚杆,增大内撑预应力或预应力锚杆的锚固力。

(4)支护结构桩墙嵌固深度不足,使支护桩墙内倾或踢脚失稳,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在桩墙前堆砂包反压,也可在基坑外侧挖土卸载,在挡土桩被动区打入短桩加固。

(5)土钉墙发生滑塌失稳时,立即停止坑内降水,并在坑内堆砂包反压,周围环境允许时,进行坑外降水。

(6)当基坑周围建筑物严重开裂、倾斜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紧急疏散,并补强加固或拆除,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二章 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监测

除建设单位委托专业监测单位按设计要求进行本基坑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外,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作好必要的监测工作。内容包括位移观测和沉降观测。

开工前,加强对邻近地面设施资料进行分析和现场勘察,对市政道路上已有裂缝等应事先设置标记和备案并取得甲方和监理单位及有关单位的确认,施工过程中应定时间观测原有裂缝的发展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监测重点为基坑顶面的沉降和水平位移以及西面康体中心和北、东、南面道路的沉降和建筑物倾斜。测点具体位置布置详见《基坑支护监测点平面布置图》。监测点的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

组建施工测量小组,负责该工程监测的计划、组织和质量控制。

1) 监测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 做好基准点和监测点的保护工作;

3) 测量数据在现场检验,室内复核后才上报,并建立审核制度,对采集的数据及其处理结果经过校验审核后方可提交;

4) 及时与第三方专业监测单位及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沟通,交流信息确保安全施工;

5)监测过程保持全日通信畅通、下班时间及夜间现场应有人员对基坑安全监护,发现特殊紧急情况立即向上汇报。

(三)测点布置及相关说明

观测点位置可视周边环境及重要性适当调整。测点的选择也可采用第三方监测单位设置的标准观测点。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我司主要支持和配合建设方聘请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完成基坑监测,并做一般性测量监测工作。

以上各监测项目全部由第三方监测单位监测完成,我方不做与此有关的监测工作及购买相关的仪器(如深层沉降仪、测斜仪、振弦式钢筋应力计、土压力盒、孔隙水压力计等)。

但是,其中的第5、6项,在第三方专业单位监测的基础上,我司安排相关测量技术人员密切配合进行各项观测并按要求及时如实记录,作为现场施工安全控制依据的参考及控制(安全监控主要依第三方监测数据为准)、并将按既定的监测频率监测并将各种测量数据及时传送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以获得正确的施工操作指令。

(四)观测周期及次数

由专职人员进行监测,在用仪器测量的同时,注意观察边坡表面及周围情况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单位,并迅速妥善处理。

由于工程进入基坑开挖期间,由于坑内土体的荷载减少,坑内外土、水压力不平衡,可能会导致产生坑外土体和基坑本身的一定变形,因此拟将整个监测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基坑开挖期间每天观测一次;非开挖期间每隔一天观测一次。

1)对周围原有的建筑物进行仔细调查、检测和技术鉴定,并做好记录、拍照、录象等工作, 为施工过程中监测抢险及可能产生的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

2)详细了解周围地下管线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3)在周边建筑物设置沉降及变形观测点。

基坑顶部沉降和位移监测 a测点布置

    在基坑周边上设置沉降和位移观测点。

采用水准仪测试。沉降采用闭合线路二等水准测量。 c测点埋设

在基坑开挖时用钢筋(采用16mm的园钢垂直埋设,上端加工成半园形露出表面约50mm)在围护压顶冠梁上布设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点,用红油漆标注。

 2)周边环境监测项目为:

a 邻近建筑物沉降监测;

b 临近道路沉降监测;

在已有的建筑转角部位,剔出表面装饰层于结构柱上距地面80mm左右安装16mm的膨胀螺栓,其端部加工圆滑露出墙表面约50mm。

(六)各监测项目界限报警值

据有关规范及基坑围护设计要求、周边环境情况,初步确定各监测项目界限报警值,见下表。

监测人员必须进行基坑设计图技术交底及监测专项方案技术交底,要求测量人员明白基坑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在整个监测过程中严格按既定的监测要求及时测量反馈信息,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如发现测量数据异常及特殊情况应立即向上级汇报。

(七)监测要求与技术保障

(1) 所有测量数据及时整理,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或重新测量; (2)发现施工或设计问题及时反映。 2 技术保障

(1) 在监测开始前,对监测仪器进行全面检查DL/T 1770-2017 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充排水技术规程,以保证仪器正常工作。 (2) 监测前认真分析建筑物在结构、体型、施工上的特征,做到心中有数; (3) 认真分析设计图纸,准确理解设计思想; (4) 积极利用理论分析成果指导测试工作; 3 监测数据及资料

建立基坑监测信息反馈系统。及时监测,反馈信息,指导施工;数据异常,加密监测,及时分析,实时调整,优化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

《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

《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成果表》

《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表》

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市[2014]159号《土体位移测量(测斜)成果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