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路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54MB KB GB BY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路基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1、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1、工程开工前,将左幅道路扩宽,将非机动车道上原绿化拆除带并浇灌C20混凝土,同时保证有双向4个车道。实行施工路段半幅施工半幅通车,在上述工程完成后,车辆改道行走,然后进行分边道路的施工。

2.1、第一段: K93+674.963(工程起点)~K94+500(新河路口),(包含路基加宽K93+674.963~K94+700)。施工时间60天JT/T 1180.14-2018标准下载,从2010年6月1日~2010年7月30日。

2.2、第二段:K94+500~K96+300、施工时间50天,从2010年8月1日~2010年10月30日。

2.1、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进度目标,建立工期实施的目标。对延期完工的单项工程,要追查其延期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重新调整安排进度,将损失的工期抢回来。

2.2、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满足进度要求。

2.3、协调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关系,配合业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编好雨季施工期间的技术安全措施,制定层层落实的具体办法和定期的检查制度,以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

3.1、及时了解每周天气预报,及时调整计划。

3.2、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前后,现场安全小组要专门检查临设、棚架、支顶、围护、设备、电器的安全,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3.3、雨季期间设专门班组,对所有排水沟、进行24小时巡查,及时疏浚,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

3.4、对基坑在雨季前进行全面检查,疏通排水,加强基坑稳定的监测;经常检查照明和动力线有无混线、漏电、埋设是否牢靠等,保证雨季期间正常供电;不宜受台风暴雨袭击的原材料、构件、设备等,要放入室内或设立坚实基础堆放在较高处,用篷布封盖严实。

3.5、砼浇注前,掌握天气预报情况,防止大雨突然袭击,保证砼连续捣筑,确保工程质量。施工现场应准备一定数量的编织布,以备对已浇筑的砼进行临时覆盖。

3.6、在雨季前,给施工人员配备雨衣、雨鞋等;对原有抽水设备进行全面检查、补充,雨后及时排干基坑或路面积水,将雨天对施工的影响降到最低。

六、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计划

1、为确保本工程顺利进行,计划施工路段采取半幅施工半幅通车施工方案,第一是拓宽南面车道,拆除原路面绿化带、分隔带,用C20混凝土将绿化带、分隔带,捣200mm厚混凝土作硬化过渡路面。

2、二是车辆分流:车辆以过境车辆为主,其中货车数量众多。因此施工期间交通分流主要针对过境车辆、大货车利用广深高速进行分流。镇区内车辆利用东西向主要道路:振安路,实施交通分流,合理将车辆分流,缓解施工路段的交通压力。

3、施工路段临时道路为双向四车道,为保证施工路段沿线交通顺畅及过往车辆能安全、快速通过施工路段,施工路段限速行驶。并在施工过程中协助好交管部门做好交通标牌的安装工作。(具体分流专项方案已报批)

本工程为旧路改造工程,施工里程为K93+674.96~K96+300,主要施工项目包括:扩宽路基、路面、软基处理、雨水口改造、旧路面处理、中央防撞墙、沿线旧构筑物拆除等工程。

1、本路段的拆除工程包括:挖除旧路面(水泥砼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层)、挖除原绿化带、拆除路缘石、拆除防撞栏、拆除人行天桥、拆除钢筋砼盖板、拆除旧箱涵等工作。

2、挖除工程可使用炮机、挖机、风炮机、吊车等机械进行破除,用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路碴。破碎路面时需将施工现场围闭,用挡板隔开以免影响过往车辆及行人。

3、(破碎路面施工不详述)

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彻底检查,发现破碎、脱空、错台等病害现象时,均应采取措施加以修复并达到一定的强度。将旧路面上的病害作出相应处理后,再对路面进行铣刨清除旧路面浮尘、杂物,并水洗。

1.1、贯通板厚2条以上裂缝的混凝土板。

1.2、裂缝宽度大于15mm以上的板。

1.3、裂缝宽度大于3mm,且基层强度不足,顶面不能为混凝土板底提供良好支撑的。

1.1、对于破坏较为严重,原基层稳定性差(严重松散、破碎等)、强度不够时,将基层用炮机将路面破除,装载机装路渣,自卸汽车运碴,再将基层松散石粉、杂物清除。

1.3、若修补面积为连续两块板以上时,应按与旧路对应的板块切割假缝,并设置传力杆。

1.4、混凝土面板摊铺,采用人工摊铺,振动棒及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平整,并用湿麻袋保温养护。整个施工过程均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进行。

3、处理要求:旧路面破碎路段换板修复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3.1、若破碎板的相邻板具有拉杆和传力杆时,可利用原拉杆原有的,否则在相邻板钻孔布设。

3.2、在旧路面板侧钻孔,用环氧砂浆填充后,再将拉杆打入。

3.3、拉杆和传力杆设置在板厚中间。

3.4、若修补面积为连续两块以上时,应按与旧路对应的板块切割假缝,并设置传力杆。

3.5、若原基层稳定性差,(严重松散、破碎等)、强度不够时,应将基层彻底挖除,符合最小机械施工长度时,回填6%水泥稳定碎石,否则采用C15素混凝土进行回填。

1、板面处理:板面裂缝少于2条,宽度小于3mm,且基层条件良好,顶面能为混凝土板底提供良好支撑的。

2.1、对宽度小于3mm的轻微裂缝,采用扩缝灌浆的方法处理。

2.2、顺着裂缝扩展成1.5~2.0cm的沟槽,槽深可根据裂缝深度确定,但最深不能超过2/3板厚。清除混凝土碎渣,吹净尘土后,用石屑回填,灌入改性环氧树脂。

⑶、错台:在接缝或裂缝处,缝两边的路面形成了台阶,其相对高差大于0.5cm,属于此病害。

1.1、当高差小于1cm时,采用磨平机或人工磨平,从错台最高点开始向四周扩展,边磨边用三米直尺找平,直到相邻两块板平齐为止,磨平后将接缝内杂物清除干净,吹净灰尘,及时填入嵌缝料。

1.2、当错台大于1cm时,将错台下沉板凿除2~3cm深,按错台高度除以坡度(1%)计算修补长度,清除凿除面杂物灰尘,浇筑聚合物细石混凝土或砂粒式沥青砼找平。

1.3、如果由于基础过软引起的错台,则用水泥灌浆处理基层后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找平。如果板块整体性好可机械磨平,用砂粒式沥青砼找平。

⑷、注浆处理:水泥混凝土板缝传荷能力不足和板底脱空时,需采用注浆工艺进行处理,

凡是纵缝、横缝无填缝或原填缝料丧失、老化的,重新清缝,用橡胶类改性沥青填缝。

1、处理措施:当旧水泥路面下沉时,需灌浆修复。在距边角40cm的板角垂直钻,直径不大于5cm的孔,按水泥:粉煤灰:水=1:0.5:0.45配合比制作,具体工艺流程:

1.1、定位:由监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根据外观及设计院路面检测报告等相结合调查唧泥脱空板,标画钻孔位置。

1.3、制浆:按配合比将材料在灰浆机中拌和,至均匀无灰团,使用中持续拌和,防止沉淀。

2、压浆孔封堵:木塞拔除后,用灰浆或取出的混凝土芯样将压浆孔封严。

2.1、对于宽度小于3㎜的轻微裂缝,可采用扩缝灌浆,其方法如下:

2.1.1、顺着裂缝扩展成1.5~2.0㎜沟槽,槽深可根据裂缝深度确定,但最深不能超过2/3板厚。

2.1.2、清除混凝土碎屑,吹净尘土后,用0.3~0.6的清洁石屑回填。

2.1.3、灌入改性环氧树脂灌缝材料,待固化达到强度后,可进行统一沥青罩面。

本标段大修路段为城市主干路。其加宽里程为K93+674.96~K94+720、加宽面积为:7742.49m2。加宽部分路面结构为:17㎝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0㎝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6㎝C35混凝土。

根据设计资料,测放稳定层中线及边线,沿中线及边线每隔5m设一指示桩并在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层的设计标高。

路基开挖完成后,采用压路机和人工夯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压实宽度应每侧宽出路基20cm。均应要求达到密实、均匀,压实度须满足路面设计标准。路基压实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作试验,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⑷、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施工

本工程的道路基层由下至上为: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7cm、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0cm。C35混凝土层26cm 厚。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2、水泥稳定层施工方法

2.1 道路基层、面层结构层试验:道路基层和面层的试验工作在征得业主、监理同意后委托当地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试验室或监理指定的专业试验室进行。

2.2试验路段铺筑:施工前选取20~50m左右的一段路床作为试验段进行摊铺施工。通过试验段的铺筑施工,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宽度、自动找平方式;压路机的压实顺序、压实遍数等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等。

2.3、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分两次摊铺成型。人行道稳定层一次摊铺成型。摊铺稳定层时,应控制好稳定层的松铺厚度,水泥稳定石屑层的压实系数约为1.3~1.35,因此松铺厚度应为计划摊铺厚度乘以压实系数。

2.4、初压工序之后用平地机精平,局部凹坑采用人工修整。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振动凸块压路机等振压。

2.5、碾压时由路基两侧开始向中心纵向碾压,按照初压、复压、终压三步骤进行。初压宜低速,复压宜中速,终压应快速。

2.6、机动车道混合料采用摊铺机松铺摊平后,先用8t压路机进行除压,再使用12t~15t压路机进行反复辗压,其辗压次数应不小于6次,并以平整密实无明显轮迹为止。辗压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测量控制完成面标高和平整度,边辗压边进行基面检修。

3、 路基施工的技术措施

3.1、路基底层填筑前首先对基床底层下承层中线、高程、平整度、几何尺寸及压实度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基床底层填筑。

3.2、填筑前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基床底层填料用自卸汽车运到摊铺现场,根据计算好的每车料的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摊铺、碾压。已填筑完成的基床底层禁止车辆通行。

3.3、厂拌设备的生产率、运输车辆的运量及摊铺的生产率必须相匹配,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3.4、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在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前两遍行驶速度为1.5~1.7km/h,以后行驶速度为2.0~2.5km/h,路面的两侧多压2~3遍。

3.5、直线段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在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保证纵向搭接长度大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大于40cm,上下两层接头错开不小于3m。

3.6、施工过程中对混合料的级配、含水量进行控制,混合料拌和必须均匀,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级配碎石在出厂前经试验确定合格后再运到工地,施工现场由试验员、质检员进行现场抽查。

4、对水泥稳定层的有关技术要求:

4.1、只有当气温+8℃以上和非雨天时,才可进行基层的施工。

4.2、混合材料在中心厂拌时,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或连续式拌和机。间歇式拌和机的一次装料量或连续式拌和机的喂料速率,都不应超过使所有材料彻底充分拌和的容许量。

4.3、水泥稳定混合料在拌好后应立即铺筑,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3~4小时。

4.4、完成压实后的稳定层表面不得出现高低不同的压实面、隆起、裂缝或松散材料。如果压实期间含水量不够,应给混合料洒水并继续压实。

4.5、稳定层养护期间如发生破坏应及时修整到要求标准。修整不得采用“贴补法”。

4.6、含水量适宜的填料及时碾压,防止松散填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含水量损失难以压实。含水量不适宜的填料进行调整处理后方可碾压。

4.7、稳定层辗压完成后4小时应进行淋水保养,保持表面湿润。养护时间在平均气温15℃以上时不小于3天,15℃以下时不小于7天,保养期间不得有机械通过稳定层。

5.1、水泥必须附有合格证及化验单,严禁使用不合格水泥。

5.2、辗压必须遵循“先边后中,先慢后快”的原则,且必须在水泥终凝前完成。

5.3、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及宽度,其横坡应与面层一致。

5.4、稳定层完成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密实度大于95%,稳定层7天的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才可铺筑面层。水泥稳定石屑基层检查项目见下表:

水泥稳定石屑基层检查项目

⑹、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1.2.测量放样:根据图纸放好的中心线及边线放出接缝线。

1.3. 安装模板:支模前对路基进行认真清扫干净,模板采用槽钢统一加工,用钢环式钢筋杆支撑,支撑要牢固可靠,接缝处要严格密实,防止跑浆。

1.3.1、模板顶面用水准仪检查其标高,不符合时予以调整。模板内侧涂以脱模剂,以利于拆模。

1.3.2、在安装模板时,按放线位置,先把模板安放在基层上,然后在其下部垫以混凝土找平层,使其上缘高程符合路面设计高程,然后沿模板将铁扦打入基层,铁扦的间距以能保证模板在摊铺、震捣混凝土时不致变形为度,

1.4、传力杆和拉杆的安设:传力杆长度的一半应穿过胀缝板和端头挡板,并应用钢筋支架固定就位。

1.4.1浇注时应先检查传力杆位置,再在胀缝两侧摊铺混凝土拌合物至板面,震捣密实后,抽出端头挡板,空隙部分填补混凝土拌合物,并用插入式震捣器震实。

1.5.摊铺和振捣:运送混凝土的车辆到达摊铺地点后,直接倒向安装好侧模的路槽内,人工找补均匀,摊铺时注意用锹反扣,禁止抛掷和耧耙。

1.5.2、用平板式震捣器震捣时,不宜少于15s,用插入式震捣器时,不宜少于20s。插入式震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 倍,其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作用半径的0.5 倍,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震捣器震捣时应辅以人工找平,并应随时检查模板。如有下沉、变形或松动,应及时纠正。

1.7、养护与填缝:待砼有一定的强度后,喷洒一层养护液后可采用草袋片进行洒水养护,砼强度达到80%时停止养护。

2.1.1.基层质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并应进行弯沉测定,验算的基层整体模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2.1.2.接缝的位置、规格、尺寸及传力杆、拉力杆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1.3.路面拉毛或机具压槽等抗滑措施,其构造深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水泥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

注:表中σ为平整度仪测定的标准差:IRI为国际平整度指数;h为3m直尺与面层的最大间隙。

3.1 混凝土板在养护期间和填缝前,应禁止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后,方可允许行人通行。在路面养生期间,平交道口应搭建临时便桥。面板达到设计抗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3.2 对摊铺完的路面接头钢筋要派专人看管,以防被破坏。

3.3 分幅施工时如遇雨季,应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防止未铺筑增幅路基受水浸泡。

4.2 为防止路面板缺棱掉角,应控制切缝时间,保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再进行切割作业;控制切缝深度,严格按设计深度进行切割。

路缘石平叉路口施工里程为:K94+100~K94+200、K95+210~K95+260、K95+640~K95+720、K96+040~K96+140、K93+675~K94+100、K94+200~K95+210、K95+260~K95+640、K95+720~K95+980、K94+100~K96+040、K96+140~K96+300、约为:3559m。

2、测量放线定出路缘平石的位置,每5m设桩位,在测放桩位时同时在桩顶上测放高程。

3、安装路缘石前先挂线,然后在砼垫层上铺一层厚约2cm的水泥砂浆,铺上路缘石,经校核边线及高程无误后施工侧石后座砼。

4、平石一般在同一位置的侧石安装完成后进行。先现浇平石垫层砼,然后再在砼垫层上铺一层厚约2cm的水泥砂浆,铺砌平石。

5、缘石与路面齐平或排水口整齐、畅通、无阻水现象。

6、本工程人行道设置无障碍通道,在人行道路口设置触感块材,相应的路口缘石坡道需按设计和有关标准进行施工。路缘石铺设实测项目见下表:

路缘石铺设实测项目

7.1、侧平石必须稳固、顺直、无折角,顶面平整无错牙,侧平石勾缝应严密。

7.2、侧平石背后回填必须密实。

7.3、铺砌预制侧平石预留1cm缝。

7.4、破损、变形、尺寸不合格的侧平石不得使用。

7.5、施工时侧平石必须湿润,基层座浆必须饱满,抹缝严密。

本工程排水设施为路边雨水口管直接排入原市政主排水渠,起止里程为K93+674.963~K96+300,排水管数量为1368m。

2.1.1、土方开挖时先拆除旧砼路面或旧人行道,根据测量放线的雨水管轴线。

2.1.2、沟槽开挖用挖掘机进行,人工配合。沟槽开挖土方调至填方区填土或用自卸车外运至指定地点弃土。为保证槽底土壤不被扰动或破坏,在用机械挖土时,要防止超挖,挖至离设计标高前20~30cm时用人工开挖、检平,尽量避免超挖现象。若有超挖,应将扰动部分清除,并必须用中砂回填,用平板震动器振实。

2.1.3、管沟槽开挖的宽度按管道基础的宽度加上每边50cm的工作位进行开挖。

2.1.4、基坑底单侧设置排水沟,并在适当位置设置集水井,以利排除坑积水,避免坑底土壤受浸泡。

2.1.6、基槽开挖后,若基底地质、水文等与原设计有不良变化时,应根据实际挖深及土壤试验资料提出地基处理的方案及加固措施,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同意后进行地基处理。

2.2、沟槽检查验收:沟槽开挖完成后,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项目包括开挖断面、槽底标高、轴线位置、沟槽边坡等。沟槽开挖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见下表:

沟槽开挖允许偏差和检查表

2.3、沙砾垫层及砼基础施工

2.3.1、测量基础中心轴线、标高,并放出基础边线。在沟底设置水平小木桩,桩上应清晰标出沙砾层面及砼平基面的标高。

2.3.2、砂砾石垫层施工。先清除基底的杂物和浮土,排干沟底的积水,然后在其上铺筑砂砾石垫层,并用平板振动器按交叉、错开、重叠的原则,振3~4遍直至密实。

管道基础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平基砼,另一是管座砼。施工顺序为:平基砼→管道安装→管座砼。平基与管座两部分砼之间有一层施工缝。按要求,施工缝应凿毛刷净,以使整个管基结合为一体。

2.4.1. 管道基础质量保证项目

管基础砼强度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平基面须符合高程和纵坡的设计要求,井位基础砼符合设计井底标高。在施工时,基础面严格按设计纵坡取面找平。平基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平基管座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2.5.1. 下管前,先清除管坑内杂物,加固基坑的支撑,排除基坑内的积水,然后在平基上弹放管道中线,复核平基面标高。

2.5.2. 管材应附有出厂合格证,安装前检查管的外观质量,不使用有裂缝、蜂窝等现象的管材。

2.5.3. 根据管径大小和现场情况,采用人力下管和吊车下管相结合。下管时应将管道排好,然后对线校正,严格控制中线和标高,自下游向上游进行下管,并用中心线法或边线法控制管道的中线和高程。

2.5.4.管道稳定后,应再复核一次流水位的高程,使管道的纵坡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2.6. 安管的质量标准

2.6.1保证项目:管道必须垫稳,管底坡度不得倒流水,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

2.6.2检查验收:安管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安管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注:a. D<700mm时,其相邻管内底错口在施工中自检,不计点。

b.表中D为管径。

2.7、进水井、检查井的砌筑

2.7.1、检查井为M7.5水泥砂浆砌筑MU10砖,进水井为M7.5水泥砂浆砌筑MU7.5砖。内外壁抹面均采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厚20mm,其余勾缝、坐浆等均采用1:2水泥砂浆。

2.7.2、施工前,进行平面及水准控制测量及复测,保证井中心位置高程及井距符合要求,并定出中心点,划上砌筑位置及标出砌筑高度,便于操作人员掌握。

2.7.3、砌筑检查井应校核内径,收口段要每皮砖检查有无偏移,且要事先确定收口段的高度,可按规定每皮砖缩入2cm,砌一皮砖即缩入4cm。在井下部干管伸入处,特别是管底两侧,要用砂浆碎砖捣插密实,其余则要每层錾砖砌包妥当,务使不渗漏,且要避免上下层砖对缝。

2.7.4、砖垫井壁必须灰缝饱满、平整,抹灰应平顺密实,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井砌筑完毕及时装上预制井环,井盖按设计要求放置平衡,确保与路面标高保持一致。

2.7.5、质量保证项目:

②、检查井井环、井盖必须完整无缺,安装平稳,位置准确。

③、井框、井盖必须完整无损,安装平稳,位置准确。

2.6.6、检查井和进水井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检查井和进水井允许偏差和检验表

2.8.1、管沟回填前,做好石屑土的最佳含水量试验,确定石屑土的最佳含水量。

2.8.2、在回填时需拆除固壁支撑时,应采取先下后上的办法拆除。

2.8.3、管坑回填时,不得回填淤泥、腐植土及有机物,且不得夹有大块砖石。

2.8.4、回填时应两侧同时回填,两侧回填的高差不能大于500mm。

①、胸腔填土密实度95%;

②、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为85%,夯实时应防止夯裂管道;

③、管顶以上500mm至地面为95%。

八、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实行质量岗位负责制。 2、认真执行质量及其它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把各项行之有效的质量

管理制度落实到施工全过程中去。

3、加强全面的技术培训工作,经常不定期地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公路施工技术规范》及其他相关性规范,提高全员的理论认识。

4、加强原材料质量管理,外购材料须有出厂合格证,地产材如砂、石等材料,事先须经试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才能采购。进库材料要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生锈腐蚀。 5、严格执行业已建立的技术交底制,每天工作开始前施工员须向施工人员交代清楚施工有关要求、施工方法等,重要工序须加图示说明,以免误解。 8、积极配合和听从监理工程师的指导及指令,严格按监理程序办事,把好各道工序的质量检查验收关。凡不合格之处,坚决按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整改修正或予以返工。

九、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1.2、组织工人安全技术教育,提出预防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1.3、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严格按规章安全作业;

1.4、在路边边坡位置必须设置安全围护栏杆,挂安全网,设置警示标语。

1.5、对其它人员也要进行安全教育,作业时要注意来往车辆,注意人身安全。

2.2.严格现场施工管理监督和检查制度,杜绝任何影响和破坏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的行为发生,如违章施工、喝酒等;

2.3.对于不服从统一指挥和管理的粗鲁行为,按处罚条例严格执行。

2.4、防止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措施

2.4.2.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土作土方回填;施工现场搅拌废水须经沉淀池沉淀后再排入河流;

2.4.3、不得随意占用或破坏与施工现场周围相邻的土地、道路、树木SY/T 6849-2012标准下载,严禁将施工开挖土方及施工废弃料倾倒入山间沟渠。

为做好施工现场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确保企业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施工现场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0.1触电事故预防措施:

10.1.1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日常施工(生产)用电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用电的安全技术“规范”、“规程”。

10.1.2、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现场电工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并持有效的特种操作证上岗。

10.2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当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及事故应急救援组组长,由救援组长指挥对事故现场实施警戒,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保护现场,同时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被困人员或伤员组织抢救。

10.6中暑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当发生中暑事故后,最先发现中暑事故的从业人员速将现场情况报告项目负责人或应急救援小组组长GB/T 38803-2020 钢丝绳失效分析规范,项目负责人或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立即按规定上报,救援现场人员(安全救护防护组)立即对中暑人员作必要的抢救处理,抢救的重点放在降温上;对于重症中暑人员送医院救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