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京沪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选择相同厚度填筑层进行碾压工艺性试验,分别取得碾压遍数与
压实系数Kh、K30值之间的关系,每完成1遍碾压后,在同一检测点位处进行Kh、K30值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绘制曲线图,结合进行不同压路机碾压效果试验,选择合理的碾压工艺与机械。
碾压时先静压后振压,由弱振到强振,最后静压光面。振动碾压采用重型或超重型振动压路机,速度不大于5km/h,遍数根据试验确定。静压光面选用振动或三轮压路机。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压实后及时进行中线、标高、宽度、压实厚度、压实度及力学指标检测。压实度用灌砂法检测,核子密度仪为辅助检测方法DB13(J)T 8340-2020 地下管网球墨铸铁排水管道设计标准.pdf,力学指标采用K30承载板法及EVD动态模量测试仪及环刀法检测。
a严格按照路基分层施工。
b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按照试验规程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铺设按照规范搭接长度和回折长度,拉展后用销钉固定在平整的下承层,严禁爆晒、雨淋。
c施工参数:摊铺厚度、含水量、碾压遍数、碾压机械组合等按照试铺段确定的进行,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80cm,确保边部压实质量。
d路基整修:包括路拱坡度、平整度、边坡等,对于加宽部分需在整修阶段,挂线清刷夯拍,达到验收要求。
(4)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
填料改良:填料采用A、B组填料及改良土。即在拌和站用稳定土拌和机将土和消解过筛后的石灰集中拌和,形成均匀的混合料。
当土含水量在正常值范围内时,用装载机倒入液压碎土机入料仓内直接进行粉碎,然后用拌和机拌和石灰和土。如含水量较大,先晾晒,再粉碎;如含水量较小,在拌和过程中利用加水装置加入适量水。
拌和前,根据含水量、石灰掺入比,按照稳定土拌和设备操作要求进行设备调试并标定,确定出配料机料仓的输送带转速,然后用装载机将土及石灰分别倒入拌和机的料斗内,开启拌和机主机、出料皮带机和搅拌机、配料机的皮带输送机,使土及石灰进入到拌和锅内,完成拌和工作,将拌和料由输送带输送机直接装入自卸汽车上运至路基作业段。
粉碎与拌和工艺流程图见图。
当黄土的含水量大于塑限时容易形成大粒径团块,易堵塞碎土机的网筛,从料仓难以下料。以室内击实试验确定黄土的最优含水量Wopt为基准,考虑拌和、运输、摊铺及掺入石灰后含水量减小,按照Wopt、Wopt+2、Wopt+4、Wopt+5等工况进行粉碎与拌和试验,并观察粉碎效果。根据粉碎与拌和质量确定出其含水量范围。
③填料改良质量检验及评判标准
主要指含水量、颗粒级配及灰剂量检验,破碎效果检验方法采用目测法结合筛分法,拌和质量采用EDTA滴定法。检测频率:500m3/1组,每组3个样,且每班不少于1组。
为了控制好拌和质量,每班拌和前,对计量装置进行校验,每一批料均在拌和前测定其含水量,同一批料雨后拌和前要检验并调整含水量,以达到准确控制黄土与改良料数量。
正式填筑前,先做试验段,通过试验选定石灰改良土的松铺和压实厚度、压实方法(含机械组合)、碾压含水量等,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指导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见后附工艺流程图。
主要有:路堤本体或下承层的检查验收,填筑宽度线放样,施工设备的配套,铺设土工格栅、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与培训等。
②摊铺、平整、碾压等按照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
③观测元器件周围及路堤边坡的压实
a.观测元器件周围:本试验工程为了研究,埋设了大量的测试观测元器件用来进行测试数据,为了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避免振动产生的影响或机械损坏,周围2m部位填料摊铺、平整时采用人工进行,禁止机械作业,压实时采用冲击式汽油振动夯夯实,禁止用压路机压实。夯实厚度不得大于20cm,一般为15cm,摊铺厚度20cm,夯实3~4遍。
b.边坡部位碾压:填筑施工时路堤两侧加宽50~80cm,以利于边坡部位压实,压实时,先用履带式挖掘机压边部碾压2~3遍,然后用中型压路机静压2遍或斜向30~45°进行振动碾压1遍。
④石灰改良土路堤的养护
改良土施工完后,应进行洒水养护,防止表面开裂,洒水养护次数应根据气温确定,以不干燥裂纹为原则。
(5)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见后附工艺流程图。
材料:40~20mm碎石、31.5~5mm碎石、石粉(即<5mm)。
拟定3~4种配比进行室内试验,分析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等,提出满足或接近要求的2种室内配比。
完成室内级配碎石配比设计后,在拌和站料场选择15m宽×30m长场地按照25cm摊铺厚度分别对不同配比的级配碎石进行碾压试验。碾压设备采用YZ20型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6遍,采用灌砂法、Evd法、K30法分别检测碾压效果,确定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配比。
70cm厚级配碎石表层一般分三层施工,压实厚度分别控制在25、25、20㎝。填筑前要进行试铺段试验,根据试验确定合适的填筑厚度、碾压含水量、碾压工艺和设备配套。
材料检验及存放:堆料场地采用碎石土硬化后,用砖墙隔成四块存放地,按照确定的不同粒径碎石进料并分类存放。材料取样检验合格后再进场。
级配碎石的拌和:级配碎石采用集中搅拌站拌和,装载机供料。拌和前对配料系统进行调试,保证配料系统计量偏差满足要求。
运输、摊铺:拌和好的级配碎石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
碾压:采用YZ20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前如级配碎石表面干燥,则用洒水车进行洒水湿润,然后弱振2遍,强振1遍,最后再静压1遍。碾压时从路肩开始朝路中心方向进行。
级配碎石填筑质量检验项目分为压实指标(孔隙率n)及力学指标(K30、Evd)两类。孔隙率检测主要采用灌砂法,辅助核子仪法进行平行检验;力学指标采用K30平板荷载和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平行检验。
(6)基床表层防水层沥青混凝土施工
路基基床表层设置80cm厚的沥青混凝土层,可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验收合格的基床表层上测量放线。开工前进行试验段铺筑,以确定松铺系数、施工工艺、机械配备、人员组织、压实遍数,并检查压实度,沥青含量,矿料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各项技术指标等。
沥青混凝土生产委托公路局按设计配合比自动计量拌合供应,混合料运输车配备覆盖棚布以防雨和热量损失。
采用摊铺机摊铺沥青混合料前,对基床表层进行检查和清扫后方可进行路面摊铺。摊铺时严格掌握温度。在雨天或表面存水以及施工气温低于10℃时,都不得摊铺混合料。摊铺机以拌和机的拌和能力确定匀速摊铺的速度,保证混合料均匀、不间断地摊铺。如因故停机超过30分钟,做成平接缝。
摊铺后初压前,及时检查摊铺厚度,不得踩踏路面,对不符合要求之处设专人及时进行调整,随后进行充分、均匀地压实。
按确定的压实设备组合及程序进行,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碾压时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宜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采用双轮钢振动压路机静压。碾压温度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在沿着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采用热的机夯把混合料充分压实。已经完成碾压的路面,不得修补表皮。
当工作中断,如摊铺材料的末端已经冷却,或继续摊铺影响平整度时,做成一条横缝。横缝与摊铺方向大致成直角,严禁使用斜接缝。用6m直尺检验找出该切除的位置,将不符合要求的混合料切除。
继续摊铺时,在接缝处涂刷粘层沥青,并注意设置整平板的高度,为碾压留出适当的预留量。摊铺机起步前预热30分钟以上,用刚运至工地的混合料摊铺。用偏细的沥青混合料找平起步1~2m范围内的变化,压路机先横向后纵向碾压,用直尺检测,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在纵缝处的混合料,在摊铺机的后面立即用一台静力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工作连续进行,直至接缝平顺而密实。
纵接缝的处理方法半幅施工采用人工顺直刨缝或切缝。铺另半幅前必须将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碾压时先在已压实隔水层行走,碾压新铺层10~15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15cm,充分将接缝压实紧密。
横接缝的处理方法:用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时,垂直于路中线切齐清除,然后在端部涂粘层沥青接着摊铺。摊铺时调整好预留高度。横向接缝的碾压先用双轮双振压路机进行横压,碾压时压路机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层的宽为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纵向冷接缝上、下层的缝错开15cm以上,横向接缝错开1m以上。
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铺筑厚度、平整度、宽度、横坡度、高程。所有检验结果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和申报计量支付。
⑦施工注意事项及技术措施
摊铺机均匀行驶,以确保所摊铺路面的均匀不间断地摊铺。在摊铺过程中不准随意变换速度,尽量避免中途停顿。
碾压顺纵向由低边向高边按规定要求的碾压速度均匀进行。相邻碾压重叠宽度大于30cm。
不在新铺筑的沥青混凝土上停机、加水、加油活动。压路机不准停留在温度尚未冷却至自然气温以下已完成的路面上。
碾压进行中压路机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压路机每次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形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关闭振动。
(7)路基填筑质量检验
碾压结束后,随即先用核子密度仪和Evd进行检测,然后根据试铺段建立的核子密度仪和灌砂法及K30和Evd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判断能达到要求后,再用灌砂法和K30检测,提高检测效率,确保检测的时效性、真实性,避免因路基压实质量不合格而引起的重复检测。
1.1.1.5.路堑施工
1.1.1.5.1.施工准备
沥青混凝土隔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工程开工前,根据现场对进行设计文件进行核对。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挖方数量、借土场及弃方位置、土方利用等。
(2)分析土体的稳定性
土体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路堑边坡的稳定。因此,施工前必须做好土体稳定性分析,如土体结构和构造、土的密实度、潮湿程度等。在对土体进行分析后应根据既有施工经验复核设计边坡是否满足稳定性要求,最后确定施工方案。
根据现场地形确定机械进出便道路线并修筑。便道修筑应满足施工机械和运土车辆
根据复测的线路中线放出开挖边线,放线时应定位准确,两侧各予留0.2~0.5m不开挖,待开挖后进行人工刷坡。
开挖前,首先按设计位置做好堑顶排水系统如截水沟、天沟,待排水系统完善后进行路堑开挖。
1.1.1.5.2.路堑开挖
根据土石方调配方案和施工顺序,选择最佳的挖方作业面,采用逐层顺坡自上而下开挖的办法施工,严禁下部掏挖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运土距离较近时采用推土机作业,运距较远时,采用挖掘机、装载机挖土装车,自卸汽车运输。
①根据测设边桩位置,用机械开挖,预留0.2~0.5m的保护层以利于人工修坡。施工时逐层控制,每10m边坡范围插杆挂线人工修刷。边坡上若有坑穴,采用挖台阶浆砌片石嵌补。
②开挖接近堑底时,按设计横断面放线,开挖修整压实,并挖好侧沟,疏通排水,边坡刷好后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和排水工程施工。
③尽量采用顺坡开挖,长大路堑如需要采用反坡开挖时,先预留一定厚度的土层不开挖,形成顺坡开挖,挖通后再突击挖除预留的土层。
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见后附工艺流程图。
1.1.1.5.3.地基处理
1.1.1.5.4.基床表层施工
基床表层施工厚0.4m,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方法和路堤段级配碎石相同,混合料均集中拌合,自卸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组合碾压。满足K30≥190Mpa/m,孔隙率n<18%,Evd≥55Mpa。
1.1.1.6.过渡段施工
本段主要有路桥、路涵以及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1.1.1.6.1.路桥、路涵过渡段
路桥、路涵过渡段填料为级配碎石(基床表层以下部位掺入3~5%普通硅酸盐水泥,横断面两侧设包边土),过渡段设计成正梯形。施工与临近路基按一整体同步进行,分层填筑,见图。
(1)过渡段基底处理:处理方法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检测K30≥60MPa/m。
(2)级配碎石的拌和及质量控制:同基床表层。
(3)填筑施工参数试验
填筑前要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确定合适的填筑厚度、碾压含水量、碾压工艺和设备配套。
(4)层厚控制:对压路机碾压部位 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20~25cm(松铺系数为1.25~1.36),具体参照试验结果,小型机具压实部位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15cm。在桥台背部及横向结构物墙身的左中右用红油漆标出分层松铺厚度和填层序号。
(5)填料平整及均匀性控制:基床表层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结构物人工配合进行局部处理,确保层厚及拌合料均匀。表层与区间表层作为一整体施工。
(6)碾压工艺:每层均采用YZ20型压路机、BZ600型振动夯组合进行压实。压实工艺为:1遍静压+2遍弱振+1~2遍强振 +1遍弱振+1遍静压光面(保证先弱后强、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碾压顺序)。对于靠近耳墙及墙身下机械不能到位的地方用BZ600型振动夯分二层进行振压,其松铺厚度控制在15cm内,并在其它部位碾压前先填筑一层,然后与其它部位一起填筑第二层。
(7)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筑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
(8)检测方法的选用: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靠近结构物附近采用振动夯压实的部位用动态变形模量EVd代替K30。
检测频率:孔隙率,填层中部1个点,距级配碎石两侧边缘1m各1个点,在压实层下2/3处取样;每个检测点应作2次平行测定,两次相差不大于0.02g/cm3时,取其平均值;每层设1个断面。力学指标检测在填层中部1个点,距两侧边缘2m各1个点,按左中右均匀分布;每层设1个断面。
(9)施工工艺见后附工艺流程图。
1.1.1.6.2.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过渡段
过渡段填筑时,在结构物背墙上画出“三线”以便施工控制。层厚线:每一层的层厚及层数标记线;宽度线:每一层填料自墙背至填筑坡脚的宽度标记线;坡度线:一般从结构物帽石下边缘处量起。
涵背两端大型压路基能碾压倒的部位,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横向结构物背壁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应两边对称施工,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
横向结构物盖板顶1m范围内的填方,用小型振动碾压机械进行压实或夯实,填料按施工图设计执行,填实质量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过大型机械进行填筑。
1.1.1.6.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施工前按设计做好防排水设施,避免水从结合处渗入路基造成病害,同时对结合面进行清理再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
路堤与软质岩或土质路堑过渡时采用开挖的过渡方式,按1:2开挖台阶至稳定新鲜的原土,与路堤一起分层填筑,靠近路堑结合处,路堑边缘进行横向碾压。大型振动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应由试验确定。
1.1.1.6.4.半挖半填段路基连接处过渡段
施工前对填挖分接口进行清理,然后按设计要求开挖台阶。
路基轨道下横跨挖方与填方两部分时应按设计要求换填,并设置4%横向的排水坡。
1.1.1.7.路基变形观测
沿线路纵向每20—30m设地表沉降观测断面,地形地质复杂及过渡段适当加密。每个观测断面在地面设剖面沉降仪,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肩处设观测桩。观测桩采用混凝土桩。
松软土路堤坡脚处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测,于路堤基底地面设置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
1.1.1.7.1.观测仪器
观测仪器主要有:精密水准仪、全站仪。
1.1.1.7.2.元器件埋设
每观测断面在地基处理完后,在路堤中心地面处埋设一沉降板,观测路堤中心处地面沉降,在路堤两侧坡角处各埋设一砼观测桩,观测路堤坡角沉降和位移;路基施工完后在两侧路肩各埋设一砼观测桩,观测路堤顶面沉降。
砼观测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在指定位置挖基坑,灌注混凝土固定,沉降板由底钢板和套丝钢管内外双钢管制作,放置于指定位置,周围按照路基同步填筑埋设。
1.1.1.7.3.元器件保护措施
(1)测试元器件周围2.0m范围禁止大型机械靠近。
(2)所有的测试元件要做好明显标志,插上醒目的彩旗或标志牌。
(3)工地施工应设专人指挥,保护元件。
(4)建立损坏处罚与赔偿制度。
1.1.1.7.4.路基施工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量急剧增大的情况下,加强观测频率。路基施工完成后,观测频率按照有关要求进行。
1.1.1.7.5.沉降观测应以二等几何水准测量高程,精度不低于1mm。每次观测后绘制“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或位移量”关系曲线图。
1.1.1.7.6.当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大于10m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大于5mm时,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值以内再进行填筑。
1.1.1.8.路基附属施工
1.1.1.8.1.路堤及路堑边坡防护工程
边坡防护基本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浆砌片石骨架护坡,高于8m路堑边坡分级设平台,平台宽度有3m和2.5m两种。路堤边坡分6m一级,在分级处设4m平台浆砌片石加固,平台设0.4m×0.4m截水沟。并要求骨架沿墙面每隔15m左右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内全断面填塞沥青麻筋。每隔100m砌筑0.6m宽的踏步,骨架内喷播植草,穴植容器灌木苗,拱形骨架护坡下部设1m高的脚墙,侧沟采用C15片石混凝土与脚墙一体浇筑。第二种为4m以下的边坡,采用设浆砌片石护脚与侧水沟一起浇筑,边坡铺设土工网垫喷播植草,基床表层以下路堤两侧外缘水平铺设不小于2.5m宽的双向土工格栅。
铺设土工格栅的土层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坚硬突出物,严禁碾压机械直接在土工格栅表面上进行碾压,铺设完后及时填筑。
施工方法:路堤成型后刷坡、挖槽、从坡脚向上砌筑片石,挡水埂采用素混凝土预制块砌筑。骨架或土工网垫完成后,选择适宜草种,在适宜季节,采用液压喷播方法植草。浆砌片石选用合格石料,现场机械拌和砂浆,采用挤浆法挂线施工,砌体要错缝砌筑,浆满缝实,表面平整,勾凹缝。
1.1.1.8.2.挡土墙
按照设计放出基坑开挖线,采用机械进行开挖,辅以人工修整成型;石质坑采用小炮爆破,人工清理。
墙体砌筑均采用挤浆法分段、分层砌筑。砂浆采用机械拌和,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
基础砌筑应在基坑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做到随开挖、随下基、随砌筑。基础砌出地面后立即回填基坑并夯实。
墙身砌筑先将沥青木板按设计结构断面和坡度置于沉降缝位置,并挂线于沉降缝木板上,从砌体转角部分开始安砌,先安砌角石,再按顺序安砌镶面石。镶面石采用一顺一丁或两顺一丁方式砌筑,外圈定位行列石砌筑好后,方能填筑腹石。填筑腹石时先在圈内底部铺浆,然后选择石头进行试放,较大石料的大面为底,较宽砌缝用小石块填塞。试放好后用小锤击打石料挤浆,将砌缝砂浆挤紧,不留孔隙。
挡土墙按设计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沉降缝和泄水孔。挡土墙施工完毕后及时回填土并夯实。
桩板墙采用人工挖孔,砼护壁。吊机装钢筋笼。肋柱砼连续浇筑,挡土板集中预制,吊机吊装到位。
抗滑桩采用桩孔开挖:桩孔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护壁采用混凝土护壁。桩身钢筋绑扎安装。桩身砼灌筑:采用搅拌站搅拌,输送泵泵送砼施工。
1.1.1.8.3.路基排水工程
黄土路基施工排水是关键,为保证不浸泡路基,全线路基排水系统贯通,排入当地河沟及市政管网。设置的原则是路基边沟、路堑天沟、引水沟、截水沟均采用深0.6m,底宽0.4m浆砌片石梯形沟,沟底设0.3m厚二八灰土垫层。
路堑侧沟和二级边坡平台均设置0.5m宽、深0.9m或0.4m宽0.4m深的矩形水沟,路堑侧沟设盖板。片石砌体采用天然石料抗压强度。
施工方法为路基、路槽成型后挖沟,按规范砌筑浆砌片石勾凹缝,片石做到浆满缝实,不得有通缝,表面平整,排水畅通。
1.1.1.8.4.声屏障
基础按设计要求位置、形状尺寸、深度施工,基础开挖不得损坏和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当采用扩大基础形式时,采用切割机开挖并用与路基相同填料及压实标准夯填密实;当采用柱式基础时,
用螺旋钻机钻孔,基坑必须全部用混凝土浇筑。
声屏障设置于路肩宽度范围以外。
声屏障所用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
1.1.1.8.5.接触网支座基础
在基床表层施工后,施工接触网支柱基础,按设计要求位置、形状尺寸、深度采用钻机开挖基坑,基坑施工时不得破坏路基及防护工程结构。接触网支柱基础基坑全部用混凝土浇筑;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后,保证基床表层底面4%的排水坡。
接触网拉线基础与下锚支柱基础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下锚拉线的下锚环方向应在支柱基础中心与拉线基础中心连线上。
1.1.1.8.6.电缆槽施工
在路基基床表层施工完后,做好电缆槽中心位置的测量放样工作,然后人工配合专用开槽切割机械开挖电缆槽基沟、安装电缆槽节。施工时不得破坏路基及防护工程结构。电缆槽节及盖板在预制场集中预制,模板采用钢模,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吊、运、安装。预制电缆槽节拼装前,将混凝土接合面清洗干净,影响拼接质量部位提前修整,接缝宽度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设计要求用砂浆填实、抹平,电缆槽与基床表层的缝隙用砼填实。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
1.1.1.8.7.土工格栅(见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流程图)
路基整修:铺设土工格栅前,要对路基进行整修,检查路基的压实度、平整度,达不到要求的要重新碾压、整平。
铺设土工格栅:将土工格栅主受力方向沿加固方向人工拉开、拉紧,保证平顺,无褶皱,每间隔1.5m采用U型钉固定于地面。
填土碾压:填土顺序应先填上工格栅两端,并形成纵向站台或交通道,然后再依次扩大;分层摊铺,分层碾压,碾压顺序先由两端向路基中心碾压,严禁出现反向顺序。
①土工格栅铺设时严格按施工图施工,铺设时应拉直平顺,不能有叠皱,紧贴下承层。
②土工格栅在摊铺以后及时填筑填料,避免阳光长时间暴晒,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8h。
③土工格栅采用10~15cm的尼龙绳、PP带绑扎牢固。
④土工格栅与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之间设置5cm的中粗砂保护层。
1.1.1.8.8.三维土工网垫
维土工网垫是由多层塑料凹凸网和高强度平面网组成的立体网结构,具有适宜的高度和空间贮存泥土,防止边坡泥土下滑,当有植被长成时,与植被结成一体形成强有力的护坡结构。三维土工网垫施工时顺边坡铺设,搭接≥cm,采用竹钉固定。网垫铺设前,要平整坡面并夯实,确保网垫铺设后,与坡面紧贴,其上下端要分别压人路肩和路基坡脚。网垫铺设完成后,首先在网垫上洒1cm厚细沙,再洒草籽,草籽选用本地适宜生长的草籽,撒落时确保落入网垫缝隙中,然后再洒1cm厚细沙并拍实,并及时洒水,长出草皮后与网垫结为一体起到共同防治边坡变形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1.1.1.8.9.喷播植草
1.1.1.9.改移道路施工
为保证本标段工程顺利进展,在施工前,对影响施工的地方道路进行改移,路面结构分为泥结碎石及沥青混凝土两种形式。
施工时因结构物施工而发生临时改移道路的,均在结构物施工前修筑绕行结构物的临时道路,标准同原道路,结构物施工完成后,改回原有道路。因工程施工而发生位置改变的永久性改移道路,在工程施工前即按设计标准完成改移道路施工。
施工时级配碎石和水泥稳定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合,摊铺机摊铺,级配碎石分两层摊铺,水泥稳定土按一层摊铺。沥青混凝土采用外购合格成品料,运到现场后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组合碾压。
1.1.1.10.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1)路基正式施工前,首先选择试验段进行地基加固和路基填筑,得出指导路基施工所需的各种参数。
(2)严格控制路基基床填料压实度DB32/T 3754-2020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规程,地基系数K30、压实系数K、动态变形模量Evd、孔隙率n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路基顶面按设计设置路拱或排水坡,保证路基面的排水。
(4)路基两侧填筑时各加宽50cm,在整修边坡时再削去,确保路基边坡稳定以及路肩的压实度。
(5)路基填筑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观测断面一个,埋设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并依据观测资料进行沉降分析及预测,以合理确定轨道铺架时间。
(6)路基填筑完成后,滞留沉降期不少于3个月。
(7)严格控制基床表层填料的材质、厚度和刚度以能够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GB/T 37751.2-2019标准下载,刚度应使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的容许承载能力。
(8)路基工后沉降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采取逐渐过渡的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满足轨道平顺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