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第2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593.41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第2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高压喷射注浆法施工工艺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流塑、软塑或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当土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有较高的有机质时,以及地下水流速过大和已涌水的工程,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

高压喷射注浆法可用于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的地基处理,深基坑侧壁挡土或挡水,基坑底部加固防止管涌与隆起,坝的加固与防水帷幕等工程。

(1)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为32.5级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TZ 321-2009 铁路后张法混凝土梁预制场建设技术指南.pdf,并应按有关规定对水泥进行质量抽样检测。

(2)水:搅拌水泥浆所用的水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1989)的规定。

(3)外加剂:包括速凝剂、早强剂(如氯化钙、水玻璃、三乙醇胺等)、扩散剂(NNO、三乙醇胺、亚硝酸钠、硅酸钠等)、填充剂(粉煤灰、矿渣等)、抗冻剂(如沸石粉、NNO 、三乙醇胺和亚硝酸钠)、抗渗剂(水玻璃)。外加剂的使用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经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量必须按试验资料或已有工程经验确定。

(1)主要设备:钻机、高压泥浆泵、高压清水泵、空压机。(2)辅助设备:浆液搅拌机,真空泵与超声波传感器等。

(1)场地应具备“三通一平”条件,旋喷钻机行走范围内无地表障碍物。

(2)按有关要求铺设各种管线(施工电线,输浆、输水、输气管);开挖储浆池及排浆沟(槽)。

(3)已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对设备进行了安全可靠性及完好状态检查,确保施工设备完好。

(4)已按基础平面图测设轴线及桩位,并经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班组长等共同验收合格后,报甲方或监理办理完预检签字手续。

高压喷射注浆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场地平整→机具就位→贯入喷射管、试喷射→喷射注浆→拔管及冲洗→移至下一桩位

(1)施工前应复核高压喷射注浆的孔位。

(2)单管法、双管法喷射高压水泥浆的压力不应低于20MPa。

(3)三管法喷射清水的压力也不应低于20MPa 。

(4)喷射孔与高压注浆泵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5)分段提升喷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 mm 。

(6)单孔注浆体应在其初凝前连续完成施工,不得中断。由于特殊原因中断后,应采用复喷技术进行接头处理。

(7)单管法、双管法的水泥浆水灰比应按工程要求确定,一般采用0.8~1.5,常用1.0。

(8)水泥浆必须随搅随用,当水泥浆放置时间超过初凝时间后,不得再用于喷射施工。

(9)高压喷射用浆液必须搅拌均匀,每罐搅拌时间不得少于3min 。浆液使用过程中应对浆液进行不间断的轻微搅拌,避免浆液沉淀。

(10)水泥浆液应经过筛网过滤,避免喷嘴堵塞。

(11)当局部须增大桩体直径和提高桩体强度时,可采用复喷。

(12)当处理既有建筑地基时,应采取速凝浆液或大间距隔孔旋喷和冒浆回灌等工艺。

(1)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外掺剂等的质量,桩位,压力表、流量表的精度和灵敏度,高压喷射设备的性能等。

(2)施工中应检查施工参数(压力、水泥浆量、提升速度、旋转速度等)及施工程序。

(3)施工结束后,应检验桩体强度、桩体平均直径、桩身中心位置、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等。桩体质量及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28d进行。

2.4.10石灰桩法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石灰桩法施工工艺适用于处理饱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时,宜增加掺合料的含水量并减少生石灰用量,或采取土层浸水等措施。对重要工程或缺少经验的地区,施工前应进行桩身材料配合比、成桩工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桩身材料配合比试验应在现场地基土中进行。

(1)石灰:应选用新鲜生石灰块,有效氧化钙含量不宜低于70%,粒径不应大于70mm,含粉量(即消石灰)不宜超过15%。

(2)掺合料:粉煤灰或炉渣,使用时含水量宜控制在30%左右。

(1)主要设备:振动沉管打桩机、锤击沉管打桩机、冲击成桩机、螺旋钻机、洛阳铲。

(2)辅助设备:装载机、偏心轮夹杆式夯实机或卷扬机提升式夯实机、机动小翻斗车或手推车;钢尺、测绳、线坠、孔径仪、水准仪、经纬仪;料斗、盖板、铁锹等。

(1)施工图纸已通过审查,施工场地“三通一平”已完成,人员、设备已到位。

(2)已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对设备进行了安全可靠性及完好状态检查,确保施工设备完好。

(3)已按基础平面图测设轴线及桩位,并经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班组长等共同验收合格后,报甲方或监理办理完预检签字手续。

(4)场地为陡坡时,应挖成平坡,有困难时可用木排或枕木等搭设稳固的施工平台。

5.施工工艺 石灰桩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平整场地→定桩位→桩机就位→成孔→桩孔验收→拌制石灰混合料→桩孔夯填→成桩验收

(1)石灰桩施工可采用洛阳铲或机械成孔。机械成孔分为沉管和螺旋钻成孔。成桩时可采用人工夯实、机械夯实、沉管反插、螺旋反压等工艺。填料时必须分段压(夯)实,人工夯实时每段填料厚度不应大于400mm。管外投料或人工成孔填料时应采取措施减小地下水渗入孔内的速度,成孔后填料前应排除孔底积水。

(2)施工顺序宜由外围或两侧向中间进行。在软土中宜间隔成桩。

(3)施工前应仔细检查场地排水设施,防止场地积水。

(4)进入场地的生石灰应有防水、防雨、防风、防火措施,做到随进随用。

(5)桩位偏差不宜大于0.5d。

(6)应建立完整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施工工艺制定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及时作好施工记录,监督成桩质量,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测等。

(7)石灰桩施工时应采取防止冲孔伤人的有效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1)施工所用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石灰桩应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测和竣工验收检测。施工检测宜在施工7~10d后进行;竣工验收检测宜在施工28d后进行。

(3)施工检测可用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测部位为桩中心及桩间土,每两点为一组。检测组数不少于总桩数的1%。

2.4.11土和灰土挤密桩法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土和灰土挤密桩法施工工艺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地基的深度为5~15m。当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土挤密桩法;当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定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灰土挤密桩法;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选用土或灰土挤密桩法进行地基处理。

⑴ 土料:配制灰土的土料宜选用纯净的黄土、一般粘性土或Ip>4的粉土,其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也不得含有杂土、砖瓦块、石块、膨胀土、盐渍土和冻土块等。土块的粒径不宜大于15mm。

⑵ 石灰:应选用新鲜的消石灰,颗粒直径不得大于5mm。石灰的质量不应低于Ⅲ级标准,活性CaO+MgO的含量(按干重度)不少于50%。

(1)主要设备:振动沉管打桩机、锤击沉管打桩机、冲击成桩机。

(2)辅助设备:装载机、偏心轮夹杆式夯实机或卷扬机提升式夯实机、机动小翻斗车或手推车;钢尺、测绳、线坠、孔径仪、水准仪、经纬仪;料斗、盖板、铁锹等。

(1)施工前场地应达到“三通一平”。场地内妨碍施工的高架线路、地下管线应迁移,地下构筑物应挖除。对邻近的危房、精密车间进行调查

(2)已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对设备进行了安全可靠性及完好状态检查,确保施工设备完好。

(3)已按基础平面图测设轴线及桩位,并经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班组长等共同验收合格后,报甲方或监理办理完预检签字手续。

(4)场地为陡坡时,应挖成平坡,有困难时可用木排或枕木等搭设稳固的施工平台。

5.施工工艺 灰土挤密桩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平整场地→定桩位→桩机就位→沉管(冲击)成孔→桩孔验收→灰土拌和→桩孔夯填→成桩验收

(1)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夯填质量,回填料应拌合均匀,其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每根桩孔的回填料应与桩孔计算量相符,并适当考虑1.1~1.2的充盈系数,以防止出现桩身疏松、缩颈、夹有生土、断裂、出现孔隙等。

(2)桩管沉入设计深度后应及时拔出,不宜在土中搁置时间过长,以免摩擦阻力增大后拔管困难;拔管确实困难时,可采取管周浸水或设法转动桩管的方法减少土中阻力。

(3)冬期施工应制定有效的冬期施工方案,防止灰土和土料冻结。

(4)雨期施工应采取防雨措施,防止灰土和土料受雨水淋湿。为防止基土沉陷、桩机倾斜,雨期施工现场必须有排水设施,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孔内。

(1)施工前应对土及灰土的质量、桩孔放样位置等进行检查。

(2)施工中应对桩孔直径、桩孔深度、夯击次数、填料的含水量等进行检查。

(3)施工结束后,应检验成桩的质量和地基承载力。

2.4.12拄锤冲扩桩法施工工艺

1.适用范围 柱锤冲扩桩法施工工艺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黄土等地基,对地下水位以下饱和松软土层,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地基处理深度不宜超过6m,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宜超过160kPa。对大型的、重要的或场地复杂的工程,在正式施工前,应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试验。

(1)碎砖三合土(生石灰、碎砖、粘性土):石灰宜采用块状生石灰,CaO含量应在80%以上;粘性土尽量选用就地开挖出的基坑土,不应含有机物料(如油毡、杂草、木片等),不应使用淤泥质土、盐渍土和冻土。碎砖三合土的配合比(体积比)一般可采用1:2:4(生石灰:碎砖:粘性土),设计有特殊要求时按设计要求。

   (2)其他混合料:有条件时也可以采用级配碎石、矿渣、灰土、水泥混合土等,但必须经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配合比等有关参数。

(1)主要设备:柱锤、自动脱钩装置。

(2)辅助设备:斗车、铁锨等。

(1)施工图纸已通过审查,施工场地“三通一平”已完成,人员、设备已到位。

(2)已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对设备进行了安全可靠性及完好状态检查,确保施工设备完好。

(3)已按基础平面图测设轴线及桩位,并经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班组长等共同验收合格后,报甲方或监理办理完预检签字手续。

5.施工工艺 柱锤冲扩桩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试成桩→施工参数确定→柱锤机械就位→起吊柱锤→柱锤下落冲扩成孔→至设计深度→填加碎砖三合土并夯实→控制桩顶标高→移机进行下一根桩施工

(1)桩体施工的关键是分层填料量、分层夯实厚度及总填料量。施工前应根据试成桩及设计要求的桩径和桩长进行确定。填料充盈系数不宜小于1.5。如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应空夯夯实。

(2)柱锤冲扩桩法夯击能量较大,易发生地面隆起,造成表层桩和桩间土出现松动,从而降低处理效果,因此成孔及填料夯实的顺序宜间隔进行。

由于拄锤冲扩桩法目前还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状态,成孔和成桩工艺及地基固结效果直接受到土质条件的影响,因此在正式施工前进行成桩试验及试验性施工十分必要,根据现场试验取得的资料修改设计,制定施工及检验要求。本节不再给出检验标准。

2.5.1无筋扩展基础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基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其施工工艺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

(1)砖、石材: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合格证明。

(2)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选择,一般宜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产品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3)砂:宜采用中砂,不得含有机杂物,配制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的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时,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

(4)水:拌制砂浆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的规定。

(5)石灰膏;熟化时间不少于7d,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6)其他材料:拉结钢筋、预埋件、木砖、防水粉剂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7)砂浆:现场拌制的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搅拌时间应符合以下规定:

1)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

2)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

3)掺入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无筋扩展基础施工工具主要包括泥刀、泥桶、线锤、麻线、托线板、皮数杆、圆钉、铁锹等。泥刀、齿式剪刀夹具、铁锹、小撬棒、U形木制或铁制头缝夹板、托线板、线锤、麻线、木模、乳胶手套等。

(1)施工图纸已经过会审,基槽已开挖,自检合格并经业主、勘察、设计、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共同验槽合格,且已办理完签字手续。

(2)已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对搅拌和运输设备进行了安全可靠性及完好状态检查,确保施工所需。

(3)各种原材料已按规定送试验室复验且合格。

无筋扩展基础由于砌筑材料的不同,其砌筑方法略有差异,但工艺流程基本相同,现仅对砖砌基础工艺流程介绍如下:

准备→垫层→设置龙门板→立皮数杆→砂浆拌制→排砖摞底→砌筑→防潮层施工→验收→基础回填

(1)砌筑前,砖应提前l~2d浇水湿润,同时将垫层表面上的杂物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

(2)砌筑时如遇基础标高不一致,应从低处砌起,高差不超过1.2m。

(3)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且应先砌,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拉通线,240mm墙采用单面挂线,370mm厚以上墙则双面挂线,以确保墙身横平竖直。

(4)基础大放脚砌至墙身时,要拉线检查轴线及边线,确保基础墙身位置正确。

(5) 基础墙上的各种预留孔洞及埋件以及接槎拉结筋,应按设计标高、位置或会审变更要求留置,避免施工后凿墙打洞,影响墙体结构性能。

(6)变形缝两边的墙角应按直角要求砌筑,先砌一边溢出墙面的砂浆要随砌随刮除;后砌的另一边采用铺缩口灰的方法进行操作,掉入缝内的砂浆及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7)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掺用缓凝剂时,其使用时间根据情况而定)。

(8)要保证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大于80%,且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的宽度应控制在10mm左右,应严格控制灰缝宽度在8~12mm之间。

(9)基础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在基础两侧同时进行回填,并分层夯实。单侧填土应在砖基础达到侧向承载能力和满足允许变形要求后才能进行。

抽检数量:轴线位置偏移查全部基础墙、柱;垂直度外墙基础部分查阳角,不应少于4处,每20m查一处;内墙基础部分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柱不少于5根。

2.5.2扩展基础施工工艺

1. 扩展基础 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1)钢筋: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明。

(2)水泥:一般宜采用强度等级为32.5级或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有出厂合格证明,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3)砂、石:应根据构件尺寸、配筋率、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来确定石子的级配和砂子的细度,砂石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标准要求。

(4)水:宜采用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的规定。

(5)外加剂和掺合料:外加剂和掺合料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标准和环保的要求。

(1)主要机具设备:混凝土搅拌、运输、振捣设备,混凝土泵送设备。

(2)辅助设备:模板制作机具、钢筋加工和绑扎机具等

(1)施工图纸已经过会审,基槽已开挖,自检合格并经业主、勘察、设计、监理、质量监督等单位共同验槽合格,且已办理完隐蔽工程验收手续。

(2)已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对搅拌和运输设备进行了安全可靠性及完好状态检查,确保施工所需。

(3)各种原材料已按规定送试验室复验且合格。

(4)有试验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验报告。

扩展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准备→素混凝土垫层施工→放线并绑扎钢筋→相关工种预埋件施工→支设模板→准备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拆模→验收

(1)垫层混凝土在基坑验槽后应立即灌筑,以免地基土被扰动。

(2)绑扎钢筋时,底部钢筋网片下面要用和混凝土保护层等厚度的水泥砂浆垫块支撑,以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正确。

(4)对于锥形基础,要保持锥体斜面坡度正确,斜面部分的模板应随混凝土浇捣分段支设并预压紧,以防模板上浮变形,边角处的混凝土必须注意振捣密实,严禁斜面部分不支模,用人工拍实。

(5)条形基础应根据高度分段分层连续浇筑,一般不留施工缝,各段各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长2~3m,做到逐段逐层呈阶梯形推进。浇筑时应先保证混凝土充满模板内边角,然后浇筑中间部分,以确保混凝土整体密实。

(6)混凝土浇筑完毕,外露表面应覆盖浇水养护。

(1)施工用钢筋、水泥、砂、碎石、外掺剂等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规定抽样复验。

(2)施工中应对钢筋的加工、连接、安装进行检查,保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3)施工中应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进行检查,保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2.5.3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低承台桩基础。但不宜用于以下场地

(1)地下有较多难以清除的孤石、障碍物或含有不适宜作持力层且管桩又难以贯穿的坚硬夹层的场地

(2)管桩难以贯入的岩面上无适合作桩端持力层的土层。

(3)管桩难以贯入的岩面上持力层较薄且持力层的上覆土层较松软的场地。

(4)管桩难以贯入的岩面埋藏较浅且倾斜较大的场地。

(1)成品预应力管桩: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场时应附有出厂合格证。

(2)接桩用电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有出厂合格证。

(1)主要机具设备:静力压桩机。

(2)辅助设备:吊车、电焊机、送桩器、桩帽、管桩切割机、经纬仪、水准仪等。

(1)现场三通一平完成,且施工场地应碾压平整,保证可以承受桩机及单节桩起吊的重量。

(2)施工图纸已经过会审,且已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对施工设备进行了安全可靠性及完好状态检查,确保施工所需。

(3)施工桩位已测放完毕,经过验收合格,办好相关手续。

(4)管桩及接桩用电焊条已进场,并经检验合格。

扩展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测量定桩位→桩机就位→第一节桩就位,对中调直→静力压桩施工→接桩→送桩→稳压→移至下一桩

(1)施工前必须取得详尽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地下管网、管线、附近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的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施工勘察和调查,并采取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2)桩尖插入桩位后,移动桩机时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并始终使静压桩机处于稳定状态。

(3)施工时要保证桩体的垂直度,防止桩身倾斜,避免压桩时产生偏心受力,从而导致桩顶破碎,桩身断裂。

(4)应根据桩的密集程度及周围建(构)筑物的关系确定管桩施工顺序,以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

(5)施工中应密切注意压桩力的变化,最大压力值不得超过桩身强度,以确保工程质量。

(1)施工前应检查进入现场的成品桩,接桩用电焊条等产品质量。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桩的贯入情况、电焊接桩质量、桩体垂直度、电焊后的停歇时间。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头做10%的焊缝探伤检查。

(3)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和桩体质量检验。

2.5.4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适用于桩直径800mm以上,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少的黄土、粘土、粉质粘土,含少量的砂、砂卵石、姜结石的粘土层采用,深度一般在20m~30m,可用于高层建筑、公用建筑、水工结构作支承、抗滑、档土、锚拉桩之用。对有流砂、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冲积地带及近代沉积的含水量高的淤泥、淤泥质土层不宜使用。

(1)水泥:宜用强度等级为32.5级及其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产品有出厂合格证,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石子:质地坚硬的卵石或碎石,粒径为5~32mm含泥量不大于2%。

(4)钢筋:品种和规格满足设计要求。

(5)外加剂、掺和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要求。

(6)商品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

(1)主要机具设备:提升机具、挖孔机具、水平运输机具、混凝土浇筑机具。

(2)辅助设备:电焊机、钢筋加工机具、支护模板、支撑、吊挂式软爬梯、照明设备、通风设备、排水设备等。

(1)现场三通一平完成,地上、地下的电缆、管线、旧建筑物、设备基础等障碍物均已排除或处理完毕,各项临时设施,如照明、动力、通风、安全设施准备就绪。

(2)施工图纸已经过会审,且已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对施工设备进行了安全可靠性及完好状态检查,确保施工所需。

(3)施工桩位已测放完毕,经过验收合格,办好相关手续。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测量放线、定桩位→开挖成孔(分节挖土和出土)→安装护壁钢筋和护壁模板→灌注护壁混凝土→加设垂直运输、照明、通风等设备→拆模→逐层往下循环作业至设计标高→开挖扩底部分→验孔→吊放钢筋笼→放混凝土串筒(导管) →灌注桩身混凝土成桩→验收

(1)开挖桩孔应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后向周边扩挖,严格控制开挖尺寸,每节的高度应根据土质条件由设计而定,一般以0.8~1.0m为宜。每挖完一节,必须根据桩孔口上的轴线吊直、修边、使孔壁圆弧保持上下顺直一致。

(2)为防止桩孔孔壁塌方,确保施工安全,成孔时宜优先采用钢筋混凝土井圈护壁。对桩径不大、桩孔较浅、土质较好、又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也可以采用喷射混凝土护壁,护壁的厚度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第一节护壁应设置沿口圈,沿口圈应高出地面150~200mm为宜,壁厚不应小于300mm,便于挡土、挡水。

(4)当孔深大于20m时,应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挖孔施工时应上下人员轮换作业,孔内人员应戴安全帽,地面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孔上人员要密切观察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呼应,切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5)冬期当温度低于0℃以下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加热保温措施。浇筑入模的温度应由冬季施工方案确定。在桩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前不得受冻。当夏季气温高于30℃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混凝土采取缓凝措施;

(6)雨天不宜进行人工挖桩孔的施工。如确需施工时,现场必须做好排水的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致使桩孔塌方。

(1)若现场搅拌混凝土,施工前应对原材料进行检查,保证原材料或商品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试块应在浇灌地点制作,试块组数应按规定留置。

(2)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检查桩径、桩孔垂直度、孔底持力层土(岩)性、孔底沉渣厚度等。

(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和承载力的检验。

2.5.5回转钻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回转钻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软、硬土层,如淤泥、粘性土、砂土、软质岩层等各种地质条件,是国内较为常用且应用范围较广的成桩方法之一。该施工工艺护壁效果好,成孔质量可靠,施工无噪声,无震动、无挤压;机具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较低,但成孔速度慢,效率低,用水量大;泥浆排放量大,污染环境,扩孔率较难控制。

(1)水泥:宜用强度等级为42.5级及其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产品有出厂合格证,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石子:质地坚硬的卵石或碎石,粒径5~32mm。

(4)钢筋:品种和规格满足设计要求。

(5)外加剂、掺和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要求。

(6)商品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

(1)主要机具设备:回转钻机。

(2)辅助设备:钻杆、卷扬机、泥浆泵(或离心式水泵)、空气压缩机、测量仪器以及混凝土配制、钢筋加工系统设备。

(1)现场三通一平完成,地上、地下的电缆、管线、旧建筑物、设备基础等障碍物均已排除或处理完毕,各项临时设施、安全设施准备就绪。

(2)施工图纸已经过会审,且已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对施工设备进行了安全可靠性及完好状态检查,确保施工所需。

(3)施工桩位已测放完毕,经过验收合格,办好相关手续。

回转钻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测量放线、定桩位→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钻孔至设计深度→第一次清孔→移走钻机→安放钢筋笼→插入导管→第二次清孔→灌注桩身混凝土成桩 →拔出导管和护筒

(1)在桩位埋设6~8mm厚钢板护筒,内径比孔口大100~200mm,埋深1~1.5m太原管廊施工组织设计终稿.doc,护筒应埋设准确、稳定,其中心线和桩位中心线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

(2)安装正循环钻机时,转盘中心应与钻架上吊滑轮在同一垂直线上,钻杆位置偏差不应大于20mm。使用带有变速器的钻机时,应把变速器板上的电动机和变速器被动轴的轴心设置在同一水平上。

(3)钻进时应根据土层情况加压,开始应轻压力、慢转速,逐步转入正常。在松软土层中钻进,应根据泥浆补给情况控制钻进速度,在硬土层或岩层中的钻进速度,以钻机不发生跳动为准。

(4)第一次清孔应使孔底沉渣厚度、循环液中含钻渣量和孔壁泥垢厚度符合质量要求或设计要求,为下一步灌注混凝土创造良好的条件。

(5)第一次清孔符合质量要求或设计要求后应及时吊放钢筋笼及导管,然后进行第二次清孔,第二次清孔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水下混凝土。

(6)桩顶混凝土浇筑高度不能偏低,应在凿除泛浆层后,桩顶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1)灌注桩用的原材料质量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的规定。试块应在浇灌地点制作DBJ04T 411-2020标准下载,试块组数应按规定留置。

(2)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检查桩径、桩孔垂直度、孔底沉渣厚度等。同时,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

(3)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进行桩体质量和承载力的检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