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城际铁路隧道施工方案图20 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1 排水管施工工艺框图
本标段隧道洞身均设钢筋混凝土仰拱彩色水磨石地面施工工艺.doc,仰拱填充采用素混凝土进行。
仰拱清底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站集中生产,搅拌式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溜槽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振捣。为保证整体工期要求,减少仰拱铺底对施工进度的影响,降低施工干扰,开挖时浇注仰拱混凝土使用仰拱栈桥方案,保证运渣车辆和其它车辆的通行。仰拱栈桥布设见图22。
图22仰拱防干扰栈桥作业平台立面示意图
仰拱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3。
图23 仰拱施工工艺流程图
衬砌采用10m长液压钢模整体衬砌台车,绝缘、非绝缘下锚段的衬砌台车在前者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侧钢模板和底部调节模板,一并在工厂制造运至现场使用。综合洞室二次衬砌采用大块弧形钢模衬砌台架,拱墙一次模筑成型。
二次衬砌施工工艺见图24。
3.6.2正洞衬砌准备
3.6.2.1衬砌施工条件
二次模注衬砌时间在围岩量测净空水平变化速率小于0.2mm/d、拱项下沉速率小于0.15mm/d,变形量已达到预计总量的80%以上,且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时进行。软弱围岩地段二次衬砌及时跟进。
3.6.3.2衬砌台车设计
隧道衬砌采用10m长全液压模板台车施工,利用P43钢轨行走,每组衬砌长度10m。模板台车由钢模板、钢支架、液压动力系统等组成,衬砌台车构造见图25。
图24 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
模板部分:钢模板构成一拱架结构,台车是一刚架结构,两者间通过油缸及千斤顶联接。拱架由若干块钢模板拼装成顶拱、侧拱两个部分,模板使用整体式模板,长10m,选用厚度10mm的钢板制作,模板应表面光滑,接缝严密,不漏浆。整个拱架可相对于钢架作上下、左右微调,以对中定位。顶拱、侧拱的模板由油缸推动。边墙模板底部设有基脚千斤顶和牛腿。为便于立模、拆模,每个拼接段均设有收拢铰。模板两侧设有混凝土浇筑孔和观察窗,振动棒可以从作业窗进行振捣。每部台车堵头板一块,设在每套模板的前进端,用U型螺栓固定于拱架上。
图25隧道全液压模板台车
3.6.3钢筋制作方法
先在洞外按设计图纸将钢筋加工成环向钢筋网片,运到洞内利用钢筋台车拼装成环进行安装,穿上纵向连接筋。
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施工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断面的开挖要规则,尽可能平整,绝不能出现欠挖。
第二,初期支护要按设计要求施工,喷混凝土表面要平顺,断面测量要准确,初期支护不能侵入结构轮廓线以内。
第三,钢筋加工要准确。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下料加工,是保证钢筋笼结构尺寸的前提。
第四,钢筋的安装要牢固,钢筋笼内外保护层都要扩垫混凝土垫块,预制混凝土垫块厚度、强度、设置密度都要严格要求执行,确保钢筋安装稳定牢固。
第五,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不断检查,钢筋不能活动、不能变形,混凝土垫块不能出现跑位和挤碎的现象。
3.6.4.1衬砌台车定位
采用STZ型激光准直仪导向。严格控制轨道中心距,允许误差±1cm,台车就位后,先调顶模中心标高,然后由顶模支撑梁上横向丝杆调整台车中线符合要求。最后由侧向丝杠电动调节边模张开度,调整到位后放下翻转模和底脚斜撑丝杠加固。支立挡头板要与岩面密贴,保证混凝土不外漏。
3.6.4.2混凝土的生产和运输
本项目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站集中生产,搅拌式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泵送浇筑。运输过程中罐车匀速转动,避免混凝土离析,并保证坍落度不损失。
3.6.4.3浇筑前的检查
浇筑前仔细复查台车模板中线、高程、仓内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台车及挡头模板安装定位是否牢靠;止水带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查基仓清理是否干净,底脚施工缝(如有)是否处理;输送泵接头是否密闭,机械运转是否正常等。
3.6.4.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层、对称浇筑,控制灌注混凝土的速度和单侧灌注高度,单侧一次连续浇筑高度不超过1m。输送软管管口至浇筑面垂直距离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2m,控制在1.5m以内,以防混凝土离析。超过时采用串筒或滑槽;混凝土连续浇筑,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隔控制在2h之内,因施工需要留设施工缝时,征得设计同意,并得到监理认可。捣固选用振捣器的频率、振幅、振动速度等参数,视混凝土的塌落度及骨料粒径而定;灌注施工采用整环灌注,当混凝土灌至墙拱交界处时,间歇约1小时,以便于边墙混凝土沉实。拱圈封顶时,随拱圈灌注及时捣实。浇筑混凝土应振捣密实,防止收缩开裂;振捣时不得损坏防水层。浇筑时控制混凝土下落高度,防止混凝土下落时由于高度太高,造成混凝土溅落并凝固在钢模上,拆模时出现蜂窝麻面。振捣时要保证振动棒的插入深度,防止振动棒紧贴钢模板,造成水泥浆上行,影响表观质量。当混凝土浇至作业窗下50cm时,刮净窗口附近的凝浆,涂刷好脱模剂,窗口与面板接缝处粘贴海绵止浆条,以避免漏浆。封顶采用顶模中心封顶器接输送管,按从里向外的顺序逐渐封顶。
.3.6.4.5混凝土的振捣工艺
采用Φ50型插入式振捣棒和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作业,对墙脚、拱顶等特殊部位采取特殊措施,使振捣不留死角;墙脚处混凝土,可借助一根钢管将振捣棒挑送到位进行捣固,拱顶混凝土主要是利用附着式振动器振捣,附着式振动器每次振动的时间控制在20~30秒。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捣固手将上身探入作业窗内,一手扶在边墙上,一手握振动棒,可以防止漏振和保证垂直插入,距模板不小于10cm,振动点间距30cm,模板下部振动时间延长到90s,同时在模板下部内侧用小锤锤击模板。使模板下部汽泡上浮溢出。控制振捣时间,既防漏振,致使混凝土不密实,又防过振,混凝土表面出现砂纹。振捣时,振捣器不得接触防水层及模板,且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一半。
衬砌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养护,连续养护7~14d。
为防止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出现空洞或不密实,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完成并达到80%强度后,全隧道衬砌背后进行充填压浆。
施工中利用提前预埋在衬砌顶部混凝土外缘、防水板内侧的纵向φ20镀锌注浆钢管注浆口注浆。注浆材料采用1:1水泥浆,回填注浆压力采用0.05~0.1MPa。
注浆前先做注水试验,主要检查注浆管路是否牢固可靠、注浆系统仪表是否正常及衬砌实体溢水位置。
本隧道工程设有综合洞室兼电缆余长腔、水沟电缆槽等。
施工时预留相应洞室位置,初期支护过后,进行钻孔微震爆破开挖,并按设计进行初期支护,正洞衬砌过后,采用小模板内支架,泵送浇注砼。
水沟电缆槽采用定型钢模板,钢管、拉杆支撑体系加固,混凝土直接入模,插入式振动器捣实。
在隧道进、出洞口处分别设一座空压机站,并联安装4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供应各施工面所需高压用风。在施工前期高压电源未接通时均采用内燃空压机供风。
根据工程附近水源情况,采用地面水源或地下水源。集水池取水,铺设供水管道,在每个洞口设集水池,采用HYGS型变频恒压供水设备供水的方案,铺设φ200mm钢管输水供隧道用水。
本标段隧道局部地段地下水、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及岩溶水较发育,富水性强,最大涌水量在125.1m3/d。一般情况下是在掌子面附近设置引水沟将涌水引排至提前设置的积水坑,顺坡排水采用自流,逆坡排水利用自吸泵、软管及时将积水抽至洞外污水处理池,经过处理后排放,避免因沁水造成的隧底承载力降低。
3.8.4 供电与照明
3.8.4.1 施工供电
施工用电可根据需要从就近的电力线自设变压器引入。为保证施工的正常展开,还需在进出口侧各配置一台发电机,确保电网电压不足或线路维修时的正常施工。电线按施工高潮期最大用电量选用。
3.8.4.2 施工照明
采用新光源洞内外照明,新光源采用低压卤钨灯、高压钠灯、钪纳灯、纳铊铟灯等。新光源照明具有安全性能好,能大幅度提高施工现场及工作面的照明亮度,创造良好的照明环境,保证施工操作质量。
3.8.5 洞内管线布置
洞内管线布置参见图26。
图26 洞内管线布置示意图
3.8.6 施工通风及防尘
本隧道较短,采用自然通风。
隧道施工防尘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案。为控制粉尘的产生,钻眼作业采用湿式凿岩。在钻眼时,先送水后送风;装碴前必须进行喷雾、洒水;在距掌子面30m外边墙两侧各放一台水幕降尘器,爆破前10min打开阀门,放炮30min后关闭。水幕降尘器主要捕捉1~3μm粒径的粉尘;在掌子面后安装隧道集尘器。集尘器主要是捕捉3μm以上的粉尘;施工人员佩带防尘口罩。
隧道施工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开展监控量测工作,监控量测工作纳入正常施工工序,监控量测结果应及时反馈,指导设计与施工。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变形量测按规定实施,量测数据应绘制成图。
3.9.1 监控项目及量测点的布置
3.9.1.1量测必测项目
洞内外观察、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和拱顶下沉量测,必要时在隧底增设隧底上鼓量测及地表沉降量测项目。
3.9.1.2选测项目
围岩与支护结构的接触应力及支护结构的应力状态量测、围岩内部变形量测、围岩压力量测、支护及衬砌应力量测、锚杆内力量测和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等。选测项目根据施工时的具体情况以及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选定。
3.9.1.3洞内外观察
开挖面地质描述包括围岩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剥落掉块现象、有无渗漏水等。
初期支护状态包括喷层是否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格栅支架是否压屈进行观察分析。
3.9.1.4拱顶下沉和净空水平收敛量测
原则上将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布置在同一断面,断面间距为:Ⅲ级为30m,Ⅳ级20m,Ⅴ级为10m。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布置在拱顶。净空不平收敛量测以量测初期支护上各点的绝对位移为目的,通过水平及斜向收敛量测,验证周边位移结果。
3.9.1.5隧底上鼓
隧底上鼓量测同拱顶下沉量测布置在同一断面。
3.9.1.6地表下沉
地表下沉量测在浅埋地段进行,量测断面布置与洞内一致,每个量测断面上测点间距为2~5m。
3.9.2 量测频率、量测间距、变形管理等级
隧道拱顶下沉及净空水平收敛量测频率、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变形管理等级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控制。
3.10 地质超前预报
3.10.1主要采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根据铁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通知》(铁建设函[2006]340号和《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铁建设[2007]88号)的有关规定,本标段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在施工中应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根据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并与物探超前地质预报(TSP、地震反射法等)、超前水平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
对地质较简单的地段,以洞内地质编录为主,根据对洞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地下水的发育情况等,分析围岩的稳定情况,并据此预报掌子面前方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对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段,如地层分界线、角度不整合接触带、物探异常段、次级断层、富水段等,在洞内地质编录的基础上,采用物探超前地质预报方法(TSP、地震反射法等),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条件进行预报;先进行物探超前地质预报,必要时采用超前水平钻探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3.10.2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3.10.2.1地质编录
由专业地质人员对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编录,根据掌子面的地质特征,并结合勘察设计地质资料,对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工程措施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作好洞内地层、岩性的划分和描述;核对包括地层岩性在内的主要地质界线在隧道洞身的实际位置;进一步确定各断带及其主、次断层(包括影响带)的位置、产状,断层带的物质组成、宽度、富水程度及工程性质。
对洞壁岩体主要结构面(层理及节理、裂隙等)进行定性及定量统计量测,查明主要结构面的产状、性质、延伸长度、张开宽度、粗糙程度、蚀变情况、密度、地下水及充填情况等,并分析优势结构面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对岩体受构造影响程度、节理发育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富水程度及围岩稳定状态等进行详细编录,据此对围岩级别及其他地质参数进行修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支护、衬砌或超前加固措施意见。
对重点地段,如节理密集带、岩性接触带、地下水富集带、岩性变化频繁或软硬相间及掌子面地质情况与地面调绘出入较大等重点地段进行核对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评价。
3.10.2.2物探超前地质预报
对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如岩溶发育段、地下水发育的突涌水段等,在地质编录的基础上,进行物探超前预报。
岩溶发育段:要预报岩溶发育情况,包括溶洞的大小、位置、充填情况等。
地下水发育的突涌水段:要预报掌子面前方岩体的完整情况、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富水情况,并分析发生突涌的可能性等。
3.10.2.3超前水平钻探
对物探超前预报的异常段(可能的岩溶发育段及突涌水段),通过超前水平钻探进一步确定断层的位置、破碎带的宽度、富水情况,并进一步确定岩溶的发育情况,包括溶洞的位置、大小、充填情况等。
3.10.3超前预报的重点
根据设计图纸,本标段隧道超前预报的最点为埋深较浅,洞身位于全风化或强风化层、岩体破碎、地下水、岩溶裂隙水、孔隙潜水等富水区、岩溶发育、岩层地质变化明显地段。
以上的超前预报的重点仅仅是根据目前的勘察资料确定的,由于隧道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在施工中要根据施工揭示的地质情况和出现的地质问题,对超前地质预报的密度和位置做适当的调整,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
4.1 隧道施工进度指标
根据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结合本标段拟采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施工工艺和机械化配套方案,在满足招标文件和设计要求进度的前提下,确定隧道的掘进施工进度指标,见表8。
表8隧道单口掘进施工进度指标表(m/月)
隧道洞身二次衬砌施工在开挖后适当时候开始施作,每个工作面投入一台衬砌台车。拱、墙衬砌月进度指标分析、衬砌施工各工序作业循环时间及月进度指标如表9所示。
表9 拱、墙衬砌循环施工进度分析表
隧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见图27
隧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5.本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
功能适用,能力富余,系统先进,施工快速,满足本工程快速、优质、安全、经济和均衡生产的要求。
隧道工程使用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详见表10。
表10隧道工程使用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为确保工程检测数据准确有效,项目经理部下设测量班和中心试验室(与梁场试验室合设),配备相应的混凝土、砂浆、钢材、土工、化验等项目试验检测设备。
测试仪器于2009年10月全部上场并标定,检定完毕,尽快通过业主、监理组织的审查验收。
6.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1钻孔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1)钻眼前,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灯光照明是否良好,支护、顶板及两帮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的岩石,如有松动的岩石及时支护或清除;检查加固操作平台,确保钻眼平台不变形不垮塌。
(2)钻眼时,采用湿式或带有捕尘器的凿岩机。
(3)风钻钻眼前,对设备工具作下列检查,不合格的立即修理或更换:机身、螺栓、卡套、弹簧、支架是否完好;管路是否良好,连接是否牢固;钻杆有无不直、带伤以及钎孔是否有堵塞孔现象。
(4)钻眼时,确保将支架安置稳妥。站在碴堆上钻眼时,注意石碴的稳定,防止操作中滑塌伤人。
(5)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严禁在工作面拆卸修理钻孔工具。
(6)进洞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防护手套、穿工作服;电工和电钻工穿绝缘鞋和戴绝缘手套。
6.2爆破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1)洞内爆破作业做到统一指挥信号,信号使用事先取得书面批准的爆炸警告信号。人员撤离到安全距离外,不受有害气体冲击。其安全距离为距爆破工作面不少于200m。所有动力及照明电路断开或改移到距爆破点不小于150m的地点。
(2)隧道施工放炮,由取得“安全技术合格证”的爆破工担任,严格防护距离和爆破警戒。放炮后10分钟才准许人员进入工作面,经找顶清除危石、锚喷支护后方能继续施工。
(4)遇到下列情况严禁装药爆破:照明不足;工作面岩石破碎尚未支护;发现可能有高压水涌出地段。
(6)装炮时严禁火种,严禁明火点炮,严禁装药与打眼同时进行。
(7)两端工作面接近贯通时,加强两端的联系与统一指挥。当两端工作面距离余留八倍循环进尺时,停止一端作业,并将人员机具撤走,在安全距离处设立警告标志。
(8)配备可靠的仪器,组织量测人员和资料分析人员,监测并记录每次爆破的震动情况及空气增压情况,调整爆破作业,使震速不超过允许值,并防止开挖失稳。
6.3装碴运输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1)运输车辆严禁人、料混装。
(2)机械装碴时,坑道断面尺寸必须满足装碴机械安全运转,并符合下列要求:装碴不准高于车厢;装碴机与运碴车之间不准有人;为确保运碴车就位良好和安全进出,派专人指挥。
(3)洞口、平交道口和狭窄的施工场地,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安排人员指挥交通。
(4)车辆行使遵守下列规定:严禁超车;同向行驶车辆保持20m的距离,洞内能见度较差时,加大距离;车辆启动前必须了望与鸣笛;驾驶室不得搭载其它人员;车辆不得带故障运行。
(5)车辆在洞内行驶时,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不准与车辆机械抢道;不准扒车、追车和强行搭车。
(6)洞内倒车与转向,必须开灯、鸣笛,并派专人指挥。
6.4临时支护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期间现场负责人会同有关人员对各部位支护定期检查。在不良地段,每班指定专人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立即修整加固。
(2)严禁将支架放在虚碴或软弱的岩石上,软弱围岩地段底面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
(3)对洞内拱顶和地表布置的测点定期观测,发现洞内和地表位移值等于或大于允许位移值,以及地面或洞内出现裂缝时,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定处理措施后再施工。
(4)对喷锚地段的危石及时处理完毕,脚手架、防护栏杆、照明设施确保符合安全要求。
(5)喷射机械定机、定人、定岗,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坚持交接班,并作好记录。
6.5洞内照明、防尘与降温安全保证措施
(1)确保足够的照明度,凡不符合规定的照明灯及时换掉。
(2)加强防尘、降温等环境卫生工作,改善洞内潮湿闷热的施工条件,保护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3)放炮后立即进行喷雾洒水,出碴前用水淋湿全部石碴和附近岩壁。
6.6洞内防火与防水安全保证措施
TCECS G:D41-01-2020 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pdf(2)洞内严禁明火作业与烧火取暖。
(3)在雨季前进行防洪准备及洞顶地表水检查,防止洪水灌入洞内。
(4)对地表水丰富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层,在施工中制定妥善的防排水措施,配齐备足排水设备。
6.7洞内电气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1)洞内电气设备的操作,必须符合下列规定:非专职电工不得操作电气设备;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接触的部位,设有良好的绝缘。使用前进行绝缘检查。
(2)电气设备外露和传动部分,进行防护性接地、保护性接零或绝缘,并加装遮拦或防护罩。
(3)在潮湿的洞内环境中DB34/T 3094-2018标准下载,不得使用36V以上的供电设备。
(4)直接向洞内供电的馈线上,严禁设自动重合闸,手动合闸时必须与洞内值班人员联系。
(5)各种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有专职电气工程师经常进行检查、维修、调整等工作,作业时按照《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