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30112-2004)3.2.7 振捣:铺混凝土时,厚度略高于找平墩,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厚度超过200mm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其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振捣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泌水现象为宜。然后用30kg钢制滚筒纵横滚压,将表面滚出灰浆即可。
3.2.8 撒面找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墙柱上的水平控制线和找平墩作为标志,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出补平。按照设计要求,撒一层干灰面(水泥:砂=1:1),水平刮杠刮平。有坡度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施工。
3.2.9.1 搓面:当面层灰面吸水后,用木抹子用力搓打、抹平,使干拌水泥砂拌和料与混凝土的灰浆混合DB51/T 2678-2020标准下载,使面层达到紧密接合。
3.2.9.2 第一遍抹压:用铁抹子轻轻抹压一遍直到出浆为止;
3.2.9.3 第二遍抹压:当面层砂浆初凝后(上人有脚印但不下陷),用铁抹子把凹坑、砂眼填实抹平,注意不得漏压;
3.2.9.4 第三遍抹压:当面层砂浆终凝前(上人有轻微脚印),用铁抹子用力抹压。把所有抹纹压平压光,达到面层表面密实光洁。
3.2.10 养护:应在施工完成后一昼夜左右覆盖和洒水养护,每天不少于2次,严禁上人,养护期至少7d。
3.2.11 冬季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如果在负温下施工时,所掺抗冻剂必须经过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宜采用氯盐、氨等作为抗冻剂。
4.1.1 水泥、砂和石子应符合3.1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
4.1.2 水泥混凝土面层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C20;水泥混凝土垫层兼面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
检验方法:检查配合比通知单及试块抗压报告。
4.1.3 面层与下一层结合牢固,无空鼓、裂纹。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检查。
4.2.1 浇捣密实、平整、光滑,面层表面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2 面层表面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泼水或用坡度尺检查。
4.2.3 水泥砂浆踢脚线与墙面应紧密结合,高度一致,出墙厚度均匀。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和用小锤轻击检查。
4.2.4 楼梯踏步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楼层梯段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每踏步两端宽度差不应大于10mm;旋转楼梯梯段的每踏步两端宽度的允许偏差为5mm。楼梯踏步的齿角应整齐,防滑条应顺直。
检验方法:观察和用钢尺检查。
4.2.5 混凝土面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总要求》表5.7的规定。
检验方法: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总要求》表5.7中的检验方法检验。
4.3 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表4.3 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4.4.1 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水泥复试报告。
4.4.2 配合比通知单。
4.4.3 混凝土试块强度检测报告及混凝土试块强度等级统计、评定表。
4.4.4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4.5 混凝土面层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4.6 所覆盖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作业环境的要求
5.1.1 在雨季应有防雨措施,防止造成水灰比控制不准。
5.1.2 冬季应有防冻措施,防止受冻。
5.1.3 在雨、雪、低温、强风条件下,在室外不宜进行水泥混凝土面层作业。
5.2 混凝土不密实的防治
5.2.1 避免漏振,保证振捣时间。
5.2.2 配合比掌握准确。
5.3 混凝土表面起砂、起皮的防治
5.3.1 保证水泥强度等级。严格控制水灰比、抹压遍数及养护时间,严禁过早地在其上进行其他工序。
5.3.2 混凝土铺设后,在抹压过程中严禁撒干水泥面来代替标准要求的水泥砂拌和料,确保灰面与混凝土很好地结合,避免造成起皮现象。
5.4 面层空鼓、有裂纹的防治
5.4.1 垫层清理干净,且洒水湿润透,加大面层与垫层的粘结力,避免造成空鼓。
5.4.2 控制水灰比,避免混凝土塌落度过大造成振捣后面层水分过多,撒干拌和料后终凝前应完成抹压工序,保证面层结构紧密,避免开裂现象。
5.5 不合格项的处置
凡检验不合格的部位,均应返工纠正,并制定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6.0.1 施工时应注意对标准杆、尺、线的保护,不得触动。
6.0.2 对所覆盖的管道隐蔽工程有可靠保护措施,不得因浇注混凝土造成漏水、堵塞、破坏。
6.0.3 混凝土面层完工后在养护过程中应进行遮盖和拦挡,避免受侵害。
应用指南 JTG 3362-2018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7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7.1 危险源辩识及控制措施
注:表中内容仅供参考,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辩识。
2#主厂房基础土方工程施工方案7.2 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注:表中内容仅供参考,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辩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