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山东省建筑净化空调系统安装施工工艺(一)山东省建筑净化空调系统安装施工工艺
1.1 适用范围 本章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工业洁净室和一般生物洁净室的施工。不适应于对有生物学安全要求的特殊生物洁净室的施工。 1.2 净化空调系统的一般要求和风管部件的具体制作验评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和《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相关章节中的有关规定。 1.3 净化空调系统的施工安装必须按设计图纸施工,工程所有材料、设备均应符合设计要求,过期或不合格的材料、设备严禁使用。 1.4 净化空调施工过程中应在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后进行中间验评,并记录备案,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2 净化空调系统试验项目计划如下: 1.空气过滤器泄漏测试。 2.风量或风速的检测。 3.静压差检测。 4.单向流(层流)洁净室截面平均风速、速度不均匀度的检测。 5.室内洁净度的检测。 6.室内浮游菌、沉降菌的检测。 7.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检测。 室内噪声的检测。
表4.7 空气处理设备安装允许偏差
4.8 带风机的气闸室或空气处理设备与地面之间应垫隔振层。隔振层压缩量应均匀一致,偏差小于2mm。 4.9 凡有风机的设备,安装完毕后风机应进行试运转,试运转时间按设备的技术文件要求确定,当无规定时则不小于4h。 4.10 机械式余压阀的安装,阀体、阀板的转轴均应水平,允许偏差为2‰,余压阀安装位置应在室内系统的下风侧,并不应在工作面高度范围内。 4.11 传递窗的安装应牢固、垂直DBJ50/T-082-2018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标准,与墙体的连接处应密封。 4.12 装配式洁净室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洁净室的顶板与壁板(包括夹芯材料)须为不燃烧材料。 2.洁净室地面应平整、干燥,平整度允许偏差为1‰。 3.壁板的构配件和辅助材料的开箱应在清洁的室内进行。安装前应严格检查其规格和质量。壁板应垂直安装,底部宜采用圆弧或钝角交接。安装后的壁板之间、壁板与顶板间的拼缝应平整严密。墙板的垂直允许偏差为2‰。顶板水平度的允许偏差与每个房间的几何尺寸的允许偏差均为2‰。 4.洁净室吊顶在受荷载后保持平直,压条全部紧贴洁净室。壁板若为上下槽形板时,其接头应平整严密。组装完毕的洁净室所有拼接缝,包括与建筑的接缝,均应采取密封措施,做到不脱落、密封良好。 4.13 洁净层流罩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独立的吊杆,并有防晃动的固定措施。 2.层流罩安装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1‰,高度的允许偏差为±1mm。
3.层流罩安装在吊顶上,其四周与顶板之间设有密封及隔振措施。
4.14 高效过滤器安装 1.高效过滤器安装前必须对洁净室进行全面清扫、擦净。净化空调系统内部如有积尘,应再次清扫、擦净,达到清洁要求。如在技术夹层或吊顶安装高效过滤器,则技术夹层或吊顶内也应进行全面清扫擦净。 2.洁净高效净化空调系统达到洁净要求后,净化空调必须试运转,连续运转18h以上再次清扫,洁净之后立即安装高效过滤器。 3.高效过滤器一般和粗、中效过滤器串联使用。安装在系统末端通风口前。为了不影响正常施工,可用一段尺寸相同的风管代替高效过滤器将风管接好,防止施工时污染过滤器。 4.高效过滤器的运输和存放应按照生产厂家的标志方向搁置。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振动和碰撞。 5.高效过滤器安装前必须在安装现场拆开包装进行外观检查。内容包括:滤纸、密封胶和框架有无破坏、边长和厚度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合格证、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进行检漏。经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安装,安装时应根据各台过滤器的阻力大小进行合理调配,对于单向定向风口或送风面上的各过滤器之间的每台额定和各台平均阻力相差不应大于5%。 6.安装高效过滤器一般用压紧法。安装时将高效过滤器用压紧的帆板压紧,安装在框架上。可以水平、垂直安装,安装高效过滤器的框架应平整,每个高效过滤器的安装框架平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mm。 7.高效过滤器安装时外框架上的箭头应和系统方向一致。过滤器与框架之间的密封采用密封垫、不干胶、负压密封、液槽密封和双环密封等方法时都必须把填料表面、过滤器框架表面及液槽表面擦拭干净。 采用密封垫时,垫厚度不宜超过8mm,压缩率为25%~30%,其接头形式应为梯形或榫形。采用液槽密封时,液槽内的液面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槽深的2/3,密封液的熔点宜高于50℃。框架和接缝处不应有渗漏现象。采用双环密封条、粘接密封条时不要把环腔上的孔眼堵住,双环密封和负压密封都必须保持负压管道畅通。
5.1 测试准备 1.净化空调系统的检测和调整应在系统进行全面清扫,且已定位24h以上达到稳定后进行。室内洁净度检测,人员不宜多于3个,且必须穿与洁净室洁净度等级相适应的洁净工作服。 2.系统调试所使用的仪器、仪表性能应稳定可靠,其精度等级及最小分度值应能满足测定要求,并应符合国家有关计量法规和规定。 3.系统调试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监督,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参与和配合。 4.系统调试前,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编制相应的调试方案,报经监理单位批准,并且备好相应调试记录资料。 5.2 风量或风速的检测 1.对于单向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截面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送风量。离高效过滤器0.3m,垂直于气流的截面作为采样测试截面,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宜大于0.6m,测点数不少于5个,以所有测点风速度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2.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采用风口法或风管法确定送风量,做法如下: (1)风口法是在安装有高效过滤器的风口处,根据风口形状连接辅助风管进行测量。即用镀锌钢板或其他不产尘材料做成与风口形状及内截面相同,长度等于2倍风口长边长的直管段,连接于风口外部。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按最小测点数不少于6点均匀布置,使用热球式风速仪测定各测点之风速。然后,以求取的风口截面平均风速乘以风口净截面积求取测定风量。 (2)对于风口上风侧有较长的支管段,且已经或可以钻孔时,可以用风管法确定风量。测量断面应位于大于或等于局部阻力件前3倍管径或边长,局部阻力件后5倍管径或边长的部位。 (3)对于矩形风管,是将测定截面分割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每个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正方形,边长不应大于200mm,测点应位于小截面中心,但整个截面上的测点数不宜小于3个。 (4)对于圆形风管,应根据管径大小,将截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同的同心圆环,每个圆环测4点。根据管径确定圆环数量,不宜少于3个。 5.3 静压差的检测 1.静压差的测定应在所有的门关闭的条件下,由高压向低压,由平面布置上与外界最远的里间房间开始,依次向外测定。 2.采用的微差压力计,其灵敏度不应小于2.0Pa。 3.有孔洞相通的不同等级相邻的洁净室,其洞口处应由合理的气流流向。洞口的平均风速大于等于0.2m/s时,可用热球风速仪检测。 5.4 空气过滤器泄漏测试 1.高效过滤器的检测,应采用采样速度大于1L/min的光学粒子计数器。D类高效过滤器宜采用激光粒子计数器或凝结核计数器。 2.采用粒子计数器检漏高效过滤器,其上风侧应引入均匀浓度的大气尘或含其他气溶胶尘的空气。对于大于等于0.5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pc/;或大于或等于0.1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pc/;若检测D类高效过滤器,对大于或等于0.1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pc/。 3.高效过滤器的检测采用扫描法,即在过滤器下风侧用粒子计数器的等动力采样头,放在距离被检测部位表面20~30mm处,以5~10mm/s的速度,对过滤器的表面、边框和封头胶处进行移动扫描检查。 4.泄漏率的检测应在接近设计风速的条件下进行。将受检高效过滤器下风侧测得的泄漏浓度换算成透过率,高效过滤器不得大于出厂合格透过率的2倍;D类高效过滤器不得大于出厂合格透过率的3倍。 5.在移动扫描检测工程中,应对计数突然递增的部位进行定点检测。 5.5 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 1.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应在设计指定的占用状态(空态、静态、动态)下进行。 2.在检测仪器的选用上,应使用采样速率大于1L/min的光学粒子计数器,在仪器选用时应考虑粒径鉴别能力,粒子浓度适用范围和计数效率。仪表应有有效的标定合格证书。 3.采样点的规定 (1)最低限度的样点数NL,见表。
表 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NL表
注:①在水平单向流时,面积A为与气流方向呈垂直的流动空气截面的面积。 ②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NL= 计算(四舍五入)取整数。 (2)采样点应均匀分布于整个面积内,并应与工作区的高度一致(距地坪0.8m的水平面),或设计单位、业主特指的位置。 4.采样量的确定 (1)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见表。
表 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VS(L)表
(2)每个采样点的最少采样时间为1min,采样量至少为2L。 (3)每个洁净室(区)最少采样次数为3次。当洁净区仅有一个采样点时,则在该点至少采样3次。 (4)对预期空气洁净度等级达到4级或更洁净的环境,采样量很大,可采用ISO 14644—1附录F规定的顺序采样法。 5.检测采样的规定 (1)采样时采样口处的气流速度,应尽可能接近室内的设计气流速度。 (2)对于单向流洁净室,其粒子计数器的采样管口应迎着气流方向;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采样管口宜向上。 (3)采样管必须干净,连接处不得有渗漏。采样管的长度应根据允许长度确定,如果无规定时,不宜大于1.5m。 (4)室内的测定人员必须穿洁净工作服,且不宜超过3名,并应远离或位于采样点的下风侧静止不动或微动。 6.记录数据评价
空气洁净度测试中,当全室(区)测点为2~9点时,必须计算每个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Ci值、全部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N及其标准差,导出95%置信上限值;采样点超过9个时,可采用算术平均值N作为置信上限值。 (1)每个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Ci应小于或等于洁净度等级规定的限值,见表5.5.6.(1)。
表5.5.6.(1) 洁净度等级及悬浮粒子浓度限值
注:①本表仅表示了整数值的洁净度等级(N)悬浮粒子最大浓度的限值。 ②对于非整数洁净度等级,其对应粒子粒径D(μm)的最大浓度限值(Cn),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求取。
③洁净度等级定级的粒径范围为0.1~5.0μm,用于定级的粒径数不应大于3个,且其粒径的顺序级差不应小于1.5倍。 (2)全部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N的95%置信上限值,应小于或等于洁净度等级规定的限值。即:
(N+t×)≤ 级别规定的限值
式中 N——室内各测点平均含尘浓度,N=ΣCi/n; n——测点数; s——室内各测点平均含尘浓度N的标准差;
t——置信度上限为95%时,单侧t分布的系数,见表5.5.6.(2)。
表5.5.6.(2) t系数
7.每次测试应做记录,并提交性能合格或不合格的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测试机构的名称、地址。 (2)测试日期和测试者签名。 (3)执行标准的编号及标准实施日期。 (4)被测试的洁净区或洁净区的地址、采样点的特定编号及坐标图。 (5)被测洁净室或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被测粒径(或沉降菌、浮游菌)、被测洁净室所处的状态、气流流型和静压差。 (6)测量用的仪器的编号和标定证书;测试方法细则及测试中的特殊情况。 (7)测试结果包括在全部采样点坐标图上注明所测的粒子浓度(沉降菌、浮游菌的菌落数)。 (8)对异常测试值进行说明及数据处理。 5.6 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检测 1.微生物检测方法有空气悬浮微生物法和沉降微生物法两种,采样后的基片(或平皿)经过恒温箱内37℃、48h的培养生成菌落后进行计数。使用的采样器皿和培养液必须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采样点可均匀布置或取代表性的地域布置。
2.悬浮微生物法应采用离心式、夹缝式和针孔式等碰击式采样器,采样时间应根据空气中微生物浓度来决定,采样点数可与测定空气洁净度测点数相同。各种采样器皿按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使用。沉降微生物法,应采用直径为90mm培养皿,在采样点上沉降30min后进行采样,培养皿最少采样数应符合表5.6.2的规定。
表5.6.2 最少培养皿数
3.制药厂洁净室(包括生物洁净室)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测试,也可采用按协议确定的采样方案。 4.用培养皿测定沉降菌,用碰撞式采样器或过滤采样器测定浮游菌,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1)采样装置采样前的准备及采样后的处理,均应在设有高效空气过滤器排风的负压实验室进行操作,该实验室的温度为(22±2)℃;相对湿度应为(50±10)%。 (2)采样仪器应消毒灭菌。 (3)采样器选择应审核其精度和效率,并有合格证书。 (4)采样装置的排气不应污染洁净室。 (5)沉降皿个数及采样点、培养基及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执行。 (6)浮游菌采样器的采样率宜大于100L/min。 (7)碰撞培养基的空气速度应小于20m/s。 5.7 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检测 1.根据温度和相对湿度波动的范围,应选择相应的具有足够精度的仪表进行测定。每次测定间隔不应大于30min。 2.室内测点布置 (1)送回风口处。 (2)恒温工作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沿着工艺设备周围布置或等距离布置)。 (3)没有恒温要求的洁净室中心。 (4)测点一般布置在距外墙表面大于0.5m,离地面0.8m的同一高度上;也可以根据恒温区的大小,分别布置在离地不同高度的几个平面上。 3.测点数应符合表5.7.3的规定。
表5.7.3 温、湿度测点数
4.有恒温恒湿要求的洁净室。室温波动范围按各测点的各次温度中偏差控制点的最大值,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比整理成累计统计曲线。如90%以上测点偏差值在室温波动范围内,为符合设计要求。反之,为不合格。区域温度以各测点中最低的一次测试温度为基准,各测点平均温度与超偏差值的点数,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比整理成累计统计曲线,90%以上测点所达到的偏差值为区域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相对温度波动范围可按室温波动范围的规定执行。 5.8 单向流洁净室截面平均速度,速度不均匀度的检测 1.洁净室垂直单向流和非单向流应选择距墙或围护结构内表面大于0.5m,离地面高度0.5~1.5m作为工作区。水平单向流以距送风墙或围护结构内表面0.5m处的纵断面为第一工作面。 2.测定截面的测点数和测定仪器应符合本规程第5.5.3条的规定。 3.测定风速应用测定架固定风速仪,以避免人体干扰。不得不用手持风速仪测定时,手臂应伸至最长位置,尽量使人体远离测头。 4.室内气流流形的测定,宜采用发烟或悬挂丝线的方法,进行观察测量与记录。然后,标在记录的送风平面的气流流行图上。一般每台过滤器至少对应1个观察点。 风速的不均匀度β0按下列公式计算,一般β0值不应大于0.25。
式中 v——各测点风速的平均值; s——标准差。 5.9 室内噪声的检测 1.测噪声仪器应采用带倍频程分析的声级计。 2.测点布置应按洁净室面积均分,每设一点。测点位于其中心,距地面1.1~1.5m高度处或按工艺要求设定。
6.1 净化空调系统风管的制作安装除满足空调系统风管的制作安装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管、静压箱及其他部件,必须擦拭干净,做到无油污和浮尘,当施工停顿或完毕时,端口应封好。 2.法兰填料应为不产尘、不易老化和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材料,厚度为5~8mm,不得采用乳胶海绵;法兰垫片应尽量减少拼接,并不允许直缝对接连接,严禁在填料表面涂涂料。 3.风管与洁净室吊顶、隔墙等围护结构的接缝处应严密。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20%,不得少于1个系统。 检查方法:观察、用白绸布擦拭。 4.连接螺栓、铆钉需镀锌。 6.2 净化空调系统风管的严密性试验,1~5级的系统按高压系统风管的规定执行;6~9级的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1.风管的强度应能满足在1.5倍的工作压力下接缝处无开裂。 2.矩形风管的允许漏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式中 QL、、——系统风管在相应工作压力下,单位面积风管单位时间内的允许漏风量[]。 P——指风管系统的工作压力(Pa)。
T/CECS10064-2019 绿色建材评价 LED照明产品7 安全生产、现场文明施工要求
7.1 现场动火前必须清除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如不能清除的必须有隔离措施。 7.2 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灭火器材。 7.3 按要求的距离放置乙炔、氧气瓶。 7.4 烯料、汽油、油漆等易燃物品设专用仓库,各类仓库区禁止吸烟。 7.5 如果进入管内涂抹密封胶、清扫、检查,应采用蓄电池照明灯(或手电),不得采用36V安全灯。
1 用镀锌钢板制作好的风管,注意不能划伤其表皮镀锌层。 2 成品风管的堆码场地要平整、清洁,堆码的层数要视风管的壁厚和风管的口径尺寸而定,不能堆码过高造成受压变形。同时要注意不要被其他坚硬物体冲撞。 3 风管成型后,应将法兰(风管口)两端用塑料薄膜或其他防尘材料进行封闭,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不能损坏。
9.1 检验批的质量应在班组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项目专业质检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合格后,由项目专业质检员以书面形式报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 9.2 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 9.3 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 2.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查记录。 9.4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2.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查记录。 9.5 具有完整的相关各专业之间,主要工序之间的工序交接验收记录。 9.6 净化空调系统的观感质量检查还应包括下列项目: 1.空调机组、风机、净化空调机组、风机过滤器单元和空气吹淋室等的安装位置应正确、固定牢固、连接严密,其偏差应符合本施工工艺有关条文的规定。 2.高效过滤器与风管、风管与设备的连接处应有可靠密封。 3.净化空调机组、静压箱、风管及送回风口清洁无积尘。 4.装配式洁净室的内墙面、吊顶和地面应光滑、平整、色泽均匀、不起灰尘、地板静电值应低于设计规定。 5.送回风口、各类末端装置以及各类管道等与洁净室内表面的连接处密封处理应可靠、严密。 检查数量:按数量抽查20%,且不得少于1个。 检查方法:尺量、观察检查。 9.7 工程质量验收还应符合第3.0.17、3.0.18、3.0.19条的规定。
DB32/T 3697-2019标准下载10 主要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洁净风管的严密性达不到要求: 1.危害性 如果漏风量大,运转时局部有哨声。这样不仅浪费冷、热量,而且由于诱导现象将灰尘吸入风管,增大了高效过滤器的负荷。 2.预防措施 (1)洁净系统薄钢板风管的咬口形式如无特殊要求时,一般采用咬口缝隙较小的单咬口、转角咬口、及联合角咬口较好。按扣式咬口漏风量较大,尽量避免采用。 (2)风管制作工程中,往往为了风管的折边咬口方便,尤其是联合角咬口,容易在近风管端部或三通分支处局部不咬口,造成漏风量大。因此洁净系统对风管的咬口缝必须达到连续、紧密、宽度均匀,无孔洞、半咬口及胀裂等现象。 (3)风管的咬口缝、铆钉孔及翻边的4个角,必须用密封胶进行密封。翻边的4个角,如孔洞较大用密封胶难以封闭,必须用锡焊焊牢。密封胶应采用对金属不腐蚀、流动性好、固化快、富有弹性及遇到潮湿不易脱落的产品。在涂密封胶时,必须将密封处的油污擦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