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工艺标准】先张法予应力砼施工工艺标准3.2.7 预应力筋放张
3.2.7.1 预应力筋放张时,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砼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GB 50646-2020 特种气体系统工程技术标准.pdf3.2.7.2 预应力筋放张放张顺序:
对承受轴心预压的构件,所有预应力筋应同时放张 。
承受偏心预压的构件,应先放张预压力较小区域的予应力筋,再同时放张压力较大区域的预应力筋。
当不能按上述规定放张时,应分阶段、对称、交错地放张。
3.2.7.3 预应力筋放张方法:
(1)对张拉力大的多根冷拉钢筋或钢绞线,可采用氧炔焰预热粗钢筋放张时,应在烘烤区轮换加热每根钢筋,使其同步升温,待钢筋出现颈缩时,即可切断钢筋,但应注意防止烧伤构件。
(2)对配筋不多的钢丝,放张时可直接用钢丝钳或氧炔焰切割。
4.1.1 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予应力混凝土用钢绞钱》GB/T5224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主要检查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2 予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等的规定。主要检查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3 先张法预应力筋施工时应选用非油质类模板隔离剂,并应避免沾污预应力筋。主要通过观察检查。
4.1.4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4.1 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4.1.4.2 先张法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种预应力筋同时缓慢放松;
4.1.4.3 当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主要检查张拉记录。
4.1.5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对先张法施工,应检查预应力筋应力检测记录。
4.1.6 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规范规定: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注混凝土前发生断裂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主要检查张拉记录。
4.2.1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
4.2.2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且不得大于构件截面短边边长的4%。主要用钢尺检查。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4.3.1 预应力筋的出厂质量证明书、进场复验报告单。
4.3.2 预应力筋夹具和连接器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4.3.3 预应力筋的冷拉记录。
4.3.4 冷拉预应力筋的机械性能试验报告。
4.3.5 冷拉预应力筋焊接接头试验报告。
4.3.6 预应力张拉设备校验记录。
4.3.7 预应力张拉记录。
4.3.8 混凝土构件试块强度试压报告。
4.4 特殊工序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特殊工序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0.1 预应力筋下料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计算下料长度。钢筋镦粗前,其端头15—20cm范围内的锈要除净,钢筋端头要磨平并不能有弯曲。
5.0.2 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并配套使用。张拉设备的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或在千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标准。
5.0.3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应力张拉时最大张拉应力:冷拉Ⅱ、Ⅲ、Ⅳ级钢不得超过屈服强度的90%,钢丝、钢绞线不得超过屈服强度的75%,热处理钢筋不得超过标准强度的70%。张拉后的实际预应力值的偏差不得超过规定值的5%。
2) 当用冷拉粗钢筋作预应力筋时,必须先焊上端杆螺丝,然后再进行冷拉,使各对焊接头进行一次冷拉考验。
5.0.4 张拉时,张拉机具与预应力筋应在一条直线上。
5.0.5 顶紧锚塞时,用力不要过猛,以防钢丝折断,再拧紧螺母时,应注意压力表读数始终保持所需的张拉力。
5.0.6 预应力钢丝内力的检测,一般应在张拉锚固后1h后进行,其检测值按设计规定值,当设计无规定时,可按下表取用。
钢丝预应力值检测时的设计规定值
5.0.7 预应力筋放张时,应测定钢丝回缩值,如回缩值过大,则应分析和查找原因,检查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采取纠正措施。
5.0.8 放张前,应拆除模板。用氧炔焰或电弧切割时,应采取隔热措施,防止烧伤构件端部混凝土。
GB/T 37663.1-2019标准下载6.0.1 构件起吊时不得发生扭曲和损坏。
6.0.2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构件叠放时垫块要上下对准。
7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7.1 施工过程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
注:上表仅供参考,现场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7.2 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JGJ129T-2012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pdf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注:上表仅供参考,现场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