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施工方案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施工方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64.51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地质灾害滑坡治理施工方案

xx地质灾害(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说明

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厂房三层、员工住宅六层)。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30°。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根据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提交的本场地勘查报告GBT 36957-2018标准下载,本场区地层情况:

主要为第四系坡积层(Qdl)和残积层(Qel)。自上而下为:

(1)坡积层(Qel)

主要为粉质粘土,区内大部分地段都有分布。土黄、红黄等色,湿,可塑为主,遇水易软化。据收集的钻探资料,该层层厚约3.00~5.00m,滑体中、前部稍薄。

(2)残积层(Qel)

为碎屑岩风化土,据现场调查主要为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的粉质粘土,局部含较多风化碎石。

灰黄、棕红等色,稍湿,硬塑为主,遇水易软化。该层层厚约25.00~33.00m。

场区及滑坡所在山体地层露头(后人工揭露)均为碎屑岩,岩性为薄层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单层厚5~30cm,产状50°∠45°。根据其风化程度及揭露情况,自上而下分为: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色、红褐色,岩石风化为土状,结构已基本破坏,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层面标高约25.00~73.62m,厚度约1.90~15.00m。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红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原岩结构可辨认,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面标高约13.00~71.82m,厚度约0.70~18.30m。

高层分布于整个场区。灰黄、灰白等色,裂隙发育。层面标高约2.00~67.72m

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东莞市凤岗镇玉泉七号路商铺滑坡物探勘察报告》(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2006.07);

6、《东莞市凤岗玉泉园区投资有限公司商住楼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材广州地质工程勘察院2005.05)

7、甲方提供的《4孔钻探柱状图及勘察结果文字说明》(2006.3)

8、东莞市凤岗镇玉泉七号路滑坡地形图及实测地形剖面图。

1、本场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黄洞村玉泉七号路南与四号路西交处,玉泉七号路商铺南侧。坡前商铺以外为约15m宽的道路,道路北侧为新建工业区。场区东面、西面和南面均可见大面积开挖削坡,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场区(滑坡)地处丘陵北坡(原坡顶高程114.51m,坡脚37.62m),原自然坡度<30°。坡下人工开挖(约5~15m)并削坡放坡,现状坡度18~25°。人工开挖等人类活动强烈破坏了岩土体的稳定,加剧滑坡体的下滑,出现滑体土体严重开裂、错动、下陷、剪出等现象,并且险情正在进一步的发展中,随时可能引起更剧烈的滑动,对附近建筑物、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潜在严重威胁。同时,由于坡面裂隙发育,雨水沿裂隙入渗,加剧坡积土层的软化,有加剧不均匀沉降和滑移的趋势。

根据上述边坡岩土体破坏原因,本边坡设计遵循“减载、固脚、强腰、排水”的原则,贯彻“恢复自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美观”的理念。针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边坡高度和周边环境情况,本边坡采用抗滑桩、坡率法、浆砌毛石挡墙、格构梁+锚索支护、喷播植草相结合的多种治理型式,共分为2个治理坡面,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即先将松动的岩体、岩块、土体及植物、树木清除,修整坡面,尽量使坡面平整,上部滑坡体滑动较大,坡面采用锚杆格构梁加预应力锚索加固,结合植被进行防护,既可对边坡进行防护,又能起到绿化环境的效果,采用三维网植草或在网上喷播草籽防护;边坡下部(标高74米以下)坡面采用三维网植草或在网上喷播草籽防护,坡脚以片石挡土墙固脚。并在坡面后缘设置永久挡、拦水排水沟。

2、本边坡治理周长约为200m,各治理段长度分别为:

3、各区段主要治理方法简述如下:

1剖面段:坡面松散土清方、坡脚设片石挡土墙,挡土墙高度及尺寸可按原边坡处理设计。挡土墙后设一排1200X1500抗滑桩,桩长约17米,桩底穿过滑裂面并进入中风化岩5米;坡体中部(标高约74米处)分一级台阶,设一排2000X2000抗滑桩,桩长约25米,桩底穿过滑裂面并进入中风化岩5米;桩顶梁处设一排预应力锚索。标高74米以上每升高10米高度设一级台阶,坡身设置钢筋混凝土格构梁、坡面喷播植草及相应的截排水工程。

2剖面段:坡面松散土清方、坡脚设片石挡土墙,挡土墙高度及尺寸可按原边坡处理设计。挡土墙后设一排1200X1500抗滑桩,桩长约10米,桩底穿过滑裂面并进入中风化岩5米。标高74米以上每升高10米高度设一级台阶(共分二—三级台阶),坡身设置钢筋混凝土格构梁、坡面喷播植草及相应的截排水工程。

原滑坡裂隙以风化土填平,在各排抗滑桩桩顶处按桩间距施设一道排水孔,孔深需穿越滑裂面。

1、边坡防护前应先清除边坡表面松散岩土层和危岩,以免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软石和强风化岩石,能用机械直接开挖的均应采用机械开挖,也可人工开挖。应避免采用爆破法开挖,以防止爆破对稳定岩体产生不良影响。

2、浆砌毛石挡墙:挡墙采用块(片)石与M7.5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5.0号)砌成,块(片)石大小一般采用300~500致密坚硬的中~微风化花岗岩。挡墙施工必须采用座浆法。挡墙平面要求平整、美观,墙顶要求与水平线大致相同。在挡墙底往上0.3m设一排泄水管,然后往上1.0m再设一排,梅花型布设,水平间距2m,泄水管采用PVC管,直径10cm,倾角15°,泄水管的进水口底部应铺设30cm厚的碎石反滤层,墙后填土采用碎石或粗砂。

5、抗滑桩采用干式成孔,桩径为D1500,净距500,桩身砼采用C30混凝土,桩长分别为入强风化岩不小于5米。施工工序:施工准备、桩成孔、地下水处理、钢筋笼制作安装、混凝土灌注、压顶梁施工、混凝土养护。由于滑坡现仍处于滑动阶段(滑动速率4.5mm/d),为保证人员安全,不得采用人工成孔方式成孔。

6、为减少水土流失,对已治理的边坡采用喷播植草生态护坡。使用喷草机将种籽、肥料、覆盖材料、腐殖质有机物、土壤改良剂、粘着剂、保水剂、色素和防蚀剂等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后直接喷洒在边坡的表面。最后覆盖无纺布,可减少雨水冲刷和侵蚀,防止种籽在发芽期移动流失。草种采用百喜草、狗牙根、大叶油草、勒杜鹃等。

7、排水设计是边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宗旨是迅速排除坡体内外的水,避免水对边坡稳定及防护工程的安全造成威胁。边坡在坡顶、坡底与坡身中部设截水沟和排水沟,尺寸详见大样图,排水沟用片石或砖砌,沟内侧壁用M20水泥砂浆抹面,排水沟应与场地排水系统相连接,保证排水通畅。本边坡排水系统的总体规划为:坡顶截水沟与坡中排水沟的水通过坡身引水系统排入坡底排水沟,坡底排水沟的水再汇入市政排水系统。由于本边坡某些区段地形起伏较大,坡顶截水沟、坡中排水沟与坡底排水沟之间应设置急流槽,以便降水量较大时坡顶的水能及时排入坡底排水沟,急流槽的位置应据现场实际地形来确定JTG/T 3350-03-2020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约每隔50m设置一道急流槽。挡土墙内设置泄水孔,泄水孔一般按2m×2m布置在坡面,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内插1.8m长直径10cm的PVC排水管,倾斜度为5°。泄水管包土工布滤层外填细砂埋设。

8、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边坡地层变化较大,应及时通知设计方,以便对设计方案及时调整。

2、本边坡预定布置20个监测点,具体位置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施工时可根据现场情况作调整。

3、监测内容为边坡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边坡水平位移报警值为50mm,控制值为70mm。水平位移变形频率连续三天不得大于5mm/天。边坡竖向位移报警值为50mm,控制值为70mm。竖向位移变形频率连续三天不得大于5mm/天。

4、监测频率:施工期间本边坡每3天观测1次,暴雨期及雨后数天内每天观测一次,直至无明显变化为止。应做好观测结果记录,并分析边坡变形趋势,指导施工。

当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周边环境出现开裂或有滑坡崩塌迹象等险情时立即停止施工,查明原因,选用适当的应急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坡顶主动区卸载。

做好封面处理、对支护结构临时加固、对险情段加强监测、尽快向有关单位反馈信息。

1、施工使用的水泥、钢筋等原材料和成品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技术规范,按现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进行检验。

1600×1500压顶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